Workflow
人民币国际化
icon
搜索文档
印度网友:中国别做梦了,想让人民币取代美元?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印度还没吭声
搜狐财经· 2025-09-06 01:10
人民币国际化进展 - 人民币在全球支付清算中使用比例达4.14% 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11] - 人民币在SDR货币篮子权重上调至12.28%[11] - 境外市场主体将人民币作为融资货币进行对华贸易[11] 国际贸易结算实践 - 与中国贸易使用人民币结算可减少手续费并简化流程[6] - 边境贸易普遍使用人民币 企业跟进成为市场选择[8] -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贸易市场之一 直接使用人民币结账成为必然[11] 货币格局对比 - 美元在国际支付中占比近50% 外汇储备占比近60%[11] - 人民币两年间支付份额上升近2个百分点[11] - 人民币为国际货币体系提供多元化选择[6][10][12] 国际化驱动因素 - 经济实力增强推动人民币自然国际化[11] -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偏好使用人民币[11] - 国际贸易中人民币计价合同数量持续上升[11] 全球影响评估 - 人民币国际化推动国际贸易多元化平衡化发展[11] - 为世界经济注入新活力与稳定性[11] - 促进全球经济向更公平公正方向发展[12]
人民币只在中国叫“人民币”,出国就变名字了?这叫法确实高大上
搜狐财经· 2025-09-06 00:57
人民币的历史与命名 - 第一套人民币于1948年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采用工农兵图案而非现代领袖头像,部分钞票甚至使用牛皮纸印刷[3][5] - "人民币"名称直接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理念,与旧社会"法币""金圆券"等快速贬值的货币形成鲜明对比[5] - 解放初期民众对人民币持有高度信任,有案例显示粮站不仅接受人民币兑换还额外补贴粮票[6] 国际标准代码体系 - 国际标准代码CNY由China前两字母CN和Yuan首字母Y组成,主要用于银行间结算和正规金融场合[8][9] - RMB作为拼音缩写在国际场景中也有使用,特别是在唐人街等非正式场合,但正规金融机构仍优先采用CNY[9] - 人民币代码已与USD、EUR等主要货币并列显示在国际财经屏幕上,标志着其国际地位提升[11] 国际化进程表现 - 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境外交易可直接使用人民币结算,无需通过美元中转[11] - 2023年东南亚客户主动要求使用CNY付款,原因是"人民币汇率稳定性优于美元"[11] - 全球银行积极建设CNY清算系统,尽管系统搭建复杂但业务需求旺盛,汇丰银行案例显示机构争相开展人民币业务[12] - 在泰国夜市和新加坡商场,人民币现金及移动支付已被广泛接受,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支持直接人民币扣款[14] 货币功能演变 - 1940年代人民币主要作为"救命钱",五块钱需攒半年才能凑齐[14] - 1980年代工资水平达每月数十元,人民币可购买自行车、缝纫机等大件商品[15] - 当前人民币支持手机支付、跨境使用,并成为多国储备货币,全球支付份额持续增长[15] 国家实力象征 - 人民币票面图案包含天安门、泰山等国家象征,货币价值背后体现中国货轮贸易、海外建厂和民众勤劳致富的综合实力[16] - 菜市场摊贩已认知CNY国际代码,普通民众将货币国际认可度与国家强大直接关联[16] - 人民币从1948年国内流通到成为世界货币仅用七十余年,反映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历程[15][17]
再聊“磁升芯”背后的多重考量
凤凰网财经· 2025-09-05 20:28
核心观点 - 银联-Visa双标磁条卡升级为芯片卡标志着双标磁条卡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迈出新步伐 该升级在安全性 受理能力和用卡体验上具有差异化优势 [1] 技术升级优势 - 芯片卡通过动态生成一次性交易凭证 从根本上杜绝卡片复制和伪造 安全等级实现代际跃升 [2][3] - 芯片卡支持跨境场景使用 接入Visa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受理网络 显著提升境外消费便捷性 [4][5] 行业发展历程 - 2014年全球支付安全标准转向芯片卡 中国推出PBOC标准 但因与EMV标准不兼容导致双标卡发展停滞 [6] - 2020年招商银行创新采用"一芯双应用"技术 在同一芯片上集成PBOC和EMV标准 实现境内外支付场景无缝切换 [6] 市场战略布局 - 银联通过双标卡搭载银联标识 在180余个国家和地区提升品牌认知度 同时开拓新增量市场 [7] - 银联-Visa双标卡"磁升芯"是两大卡组织战略利益一致达成的双赢结局 既激活存量用户交易需求 又促进品牌国际化 [7][8] 产品服务升级 - 信用卡功能从支付工具升级为国际桥梁 银行配套境外权益如消费返现 酒店权益和汇率补贴 [9] - 招商银行信用卡已陪伴超160万持卡人境外消费 境外交易规模连续17年行业第一 [10]
人民币只在中国叫“人民币”,出国就变了称呼?叫法确实更高大上
搜狐财经· 2025-09-05 12:46
人民币历史演变 - 人民币自发行以来已有70多年历史 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 [3] - 早期人民币被百姓视为"全家命" 采用油纸包裹珍藏 体现其生活必需品的属性 [3][5] - 纸币印有工农兵头像 在合作社和菜市场流通时常被汗水浸湿 需仔细查验真伪 [5] 货币符号意义 - 人民币票面"人民"二字象征百姓作为"江山主人"的地位 与旧时代银票形成鲜明对比 [8] - 在国际上使用"CNY"代码进行交易 但海外华侨仍习惯使用"RMB"简称 承载乡愁情感 [9][10] - 货币符号变更反映国际化进程 纽约交易所和伦敦金交所均已采用CNY交易代码 [9] 国际化发展进程 - 人民币全球支付份额持续创新高 成为多国储备货币 [12][14] - 通过上海自贸区、香港离岸中心建设和货币互换协议推进国际化 [13] - 与俄罗斯石油贸易和东南亚商贸往来中逐步替代美元结算 [13] 跨境使用场景 - 在泰国等旅游目的地可直接使用人民币购物 当地商户挂出"欢迎使用人民币"标识 [11] - 留学生可通过人民币直接支付海外学费 无需兑换外汇 [9][12] - 唐人街商户同时接受美元和人民币结算 提供兑换服务 [10] 技术形态演进 - 从纸质钞票发展为塑料钞 防伪性能和耐用性显著提升 [14] - 伴随数字货币发展趋势 可能进一步演变为数字代码形态 [14] - 当前仍保持纸币流通 黄土高原农民继续使用印有"中国人民银行"的实体货币 [15] 历史对比参照 - 外汇券在改革开放初期具有特殊地位 仅限于涉外商店使用 [11] - 粮票布票等票证制度曾与人民币并行 现已退出流通 [12] - 从"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物资短缺时期发展到移动支付普及 [7][12]
陈世杰总领事出席人民币国际化路演新西兰站活动
商务部网站· 2025-09-05 00:51
活动背景 - 中国银行上海总部主办 中国银行新西兰子行承办人民币国际化路演新西兰站活动[1] - 中新两国金融机构代表120余人参加活动[1] - 陈世杰总领事出席并致辞 经商处主任王程光领事陪同[1] 战略意义 - 今年是中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第二个10年的开局之年[3] - 6月习近平主席与拉克森总理会晤为两国关系发展指明方向[3] - 中新经济高度互补 中国持续扩大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3] 人民币国际化机遇 -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进带来全新合作与发展机遇[3] - 金融机构 进出口商及投资者将直接受益[3] - 路演活动研讨人民币债券投资机会[5] 研讨内容 - 深入探讨中国宏观经济展望[5] - 分析人民币债券投资机会[5] - 交流人民币国际化在企业中的成功应用案例[5]
人民币占吉进口支付份额大幅上升
商务部网站· 2025-09-05 00:46
据吉尔吉斯斯坦塔扎别克新闻网9月1日报道,根据欧亚经济委员会发布的统计数据,2025年一季 度,吉尔吉斯斯坦39.7%的商品和服务进口使用美元支付。其他货币在进口支付中的份额为:人民币 28.4%,俄罗斯卢布21.5%,欧元7.7%,坚戈1.6%。7年前,美元在进口支付中的份额为79%,卢布 14%,欧元5%,其他货币2%。 (原标题:人民币占吉进口支付份额大幅上升) ...
主题报告 | 沪港协同:重塑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新格局
搜狐财经· 2025-09-04 23:33
香港金融市场复苏表现 - 香港银行存款总额于2025年5月底达18.5万亿港元创历史新高 同比增幅达两位数[4] - 港股IPO融资额2025年上半年为2808亿港元 同比上升322% 日均成交额2402亿港元同比上升118% 总市值42.7万亿港元同比上升33%[5] - 港元拆息降至1厘左右 港币汇率多次触及7.85弱方兑换保证水平 反映资金面极度宽松[4][5] 沪港金融中心互补关系 - 香港作为离岸金融中心具备货币自由兑换和资金自由流动优势 上海主要服务于在岸金融业务[9] - 香港采用普通法系而上海属大陆法系 导致两地金融服务主体和功能定位存在差异[9] - 沪港通过A+H股和互联互通机制实现基础市场与资本市场深层融合[11] 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瓶颈 - 人民币国际支付覆盖率仅0.25 远低于美元1.82和欧元1.5的覆盖率水平[17][23] - 中国离岸金融指数2014-2022年仅增长3.97% 同期GDP全球占比增长31.6% 出现金融配套与实体经济发展脱节[23] - 香港离岸人民币国债存量仅1000多亿元 难以支撑有效抵押市场[27][31] 沪港协同发展重点领域 - 建立内地地方债香港板块 通过互联互通机制连接两地债券市场[12] - 香港2025年5月通过《稳定币条例》8月1日生效 上海在区块链等金融科技领域具领先优势[14] - 共同开发适应离岸经贸需求的金融产品 推动自贸离岸债和点心债共同发展[22] 离岸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 上海持牌离岸银行资产仅246亿美元 占银行总资产比例不足1%[25] - 香港人民币存款及存款证规模达1.1万亿元 日均支付量3万亿元同比增长50%[18][23] - 探索香港发行离岸人民币稳定币 上海提供国债储备资产的联动机制[17][31] 跨境金融服务创新 - 支持上海企业在香港成立财资中心 鼓励香港企业在上海设立辐射全国的财资中心[21] - 升级自贸账户功能 允许银行凭企业指令自由划转资金[20][28] - 在上海临港新片区开展区块链信用证 数字人民币跨境清算等试点[28][31]
国泰海通|固收:债券“南向通”投资手册:政策优化但限制仍存
南向通市场概况 - 南向通是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债券市场互联互通的重要机制 允许内地投资者便捷高效配置境外债券资产 于2021年9月24日上线 [1] - 截至2025年7月 南向通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模式开展的业务存量余额约为5564.4亿元人民币 [1] - 机制助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同时提升中国香港债市流动性和市场深度 [1] 运作机制与投资范围 - 运作机制包括合格机构审批、额度管理和结算机制 所有机构需履行央行及监管部门的资格申请、审批与报备流程 [2] - 内地机构需与香港金管局指定的22家国际化银行、投行及金融机构合作作为交易对手 [2] - 投资范围限于香港债券市场交易流通的低至中风险、非结构化券种或产品 当前对城投债等品种存在投资限制 [2] - 年度总额度设置为5000亿元人民币 [2] 最新政策动态 - 2025年南向通迎来重要扩容 非银行金融机构如券商、基金、理财和保险公司首次被纳入试点 [3] - 离岸回购支持多币种操作 允许质押券二次流通 提升市场效率和机构多元资产配置能力 [3] - 政策优化推动南向通成为更具吸引力的跨境投融资渠道 未来有望进一步放宽投资额度与范围 [3] 投资价值分析 - 海外主要经济体利率下行 国内债市收益率反弹 通过南向通投资海外债券存在利差和配置优势 [4] - 南向通可投债券票面利率普遍高于国内债券 涉及美元、港元等币种债务产品 整体回报具有吸引力 [4] - 当前额度和投资范围较QDII仍有差距 但随着政策优化和市场扩容 有望成为优选海外债券投资渠道 [4]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多地赴港澳发行离岸地方政府债
北京商报· 2025-09-04 19:59
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发行 - 海南省政府计划2025年9月在香港发行不超过50亿元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 期限包括3年期可持续发展债券 5年期蓝色债券和10年期航天主题债券[3] - 深圳市财政局计划在澳门和香港发行合计不超过50亿元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 期限初定2年 3年 5年和10年期[3] - 广东省政府8月26日在澳门成功发行25亿元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 包括2年期蓝色债券5亿元 3年期专项债券15亿元和5年期绿色债券5亿元[4]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 - 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有助于建立和完善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 为离岸市场提供高信用等级投资品种[4] - 通过发行特色主题债券可吸引关注ESG 绿色和可持续金融的国际投资者 丰富离岸人民币产品多样性[5] - 离岸发债是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地方特色优势产业的重要金融手段 为其他地区发行特色债券提供参考模板[5] 人民币汇率走势 - 9月4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052 调升56个基点 在岸人民币报7.1399 离岸人民币报7.1390[6] - 8月29日在岸人民币最高达7.1260 离岸人民币最高达7.1161 均为年内新高[6] - 人民币升值受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 国内股市走强及外资流入等因素驱动[6] 汇率政策与市场影响 - 6月下旬以来人民币中间价较在岸市场价偏强幅度从0扩大至300-500基点 调控目标为引导市场汇价适度和稳定汇率指数[7] - 稳汇率重心正向稳定CFETS等人民币汇率指数转移 有助于为外贸企业提供稳定外部环境[7] - 美元作为避险资产地位加速动摇 因特朗普施压美联储降息及关税政策削弱国际社会对美元信任[7] 人民币汇率展望 - 人民币汇率有望震荡偏强并逐步回归"三价合一" 年底前结汇需求可能继续支撑汇率[8] - 国内基本面对汇率起托底作用 但人民币汇率破7仍需更多催化因素[8]
连平:构建更加适配外向型经济的跨境金融服务体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4 18:05
跨境金融服务现状与挑战 - 跨境金融服务能效持续提升 为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循环做出重要贡献 [1] - 面临世界经济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大幅上升带来的复杂跨境金融风险 包括国际金融基础设施使用 境外金融资产安全 地方政权更迭 监管恶意审查等方面威胁 [2] - 企业嵌入全球产业链程度深化 在投资新建企业 财务资金运作 销售运输 员工管理 投资环境考量 投资登记和国际收支申报 分支机构账户统一管理等方面遇到比境内更复杂的金融和非金融问题 [2] 服务贸易与贸易结构变化 - 服务贸易成为跨境金融服务重要对象 在我国外贸中比重不断上升 [2] - 需适应货物贸易结构创新 以"新三样"为代表的高技术 高附加值 绿色转型产品正在形成新的出口优势 [2] 跨境金融服务体系完善方向 - 创新和丰富以新技术应用为支撑的跨境金融产品和服务 包括优化外汇业务管理模式和展业流程 拓展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及应用场景 优化完善企业集团全球资金管理体系 [3] - 设立银团贷款中心满足境内企业"走出去"需求 通过境外直贷 内保外贷 外保内贷等形式满足跨国公司境内外成员单位融资需求 [3] - 开发多样化汇率避险产品和服务 加大出口企业保险支持力度 增强重要金融平台配置全球资源功能 [3] - 提高开放和准入程度 优化沪港通 深港通 债券通等制度安排 深化互联互通管道拓展 [3] - 探索建设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 聚集全球金融资产 推出更多人民币计价证券和衍生工具 提高人民币金融资产流动性 [3] 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 运用区块链 云计算等新技术构建可调整跨境金融服务平台 [4] - 打造贸易融资信息实时共享机制 及时响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 [4] - 增强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功能 为人民币计价全球贸易 航运及投融资提供高效安全结算清算服务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