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耐心
icon
搜索文档
130亿,险资巨头联手出资了
36氪· 2025-05-15 10:25
尽管近两年,险资出资节奏有所放缓,但年初以来,依然有近20家险资出手。 这两年,市场感知险资等金融机构出资越来越困难,数据层面来看,险资出资持续维持低位。 据已披露的数据统计,2024年,险资出资私募股权基金规模明显下降,且大额出资下降。 而在险资活跃度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两家险资以130亿元的大手笔出资,打破了近两年,险资在一级市 场的沉寂态势。 险资大手笔出手 130亿,险资大手笔出资了。 近日,北京保实诚源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正式成立,注册资本高达 130.01 亿元,由人保资 本、中意资产、中诚资本三方共同出资设立。天眼查数据显示,该基金于2025 年 5 月 9 日完成工商注 册,执行事务合伙人为中诚资本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委派代表是孙兆仑。业务范围涵盖股权投资、 投资管理及资产管理等核心领域。 从股权结构来看,人保资本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认缴出资 100 亿元,以76.9172% 的比例成为最大出 资方;中意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紧随其后,认缴30亿元,占比 23.0751%;而执行事务合伙人中诚资 本出资100万元,占比 0.0077%。 公开资料显示:中诚资本由中诚信托100%持股,中国 ...
增配科创债银行理财向“耐心资本”进阶
证券时报· 2025-05-15 02:32
银行理财行业支持科创债的动态 - 银行理财行业在低利率、薄利差、强波动的新常态下,增配权益、下探基准、减费让利成为常规经营关键词,而"支持科创债"成为5月理财市场的关键经营动态 [1] - 银行理财首次以提高科创债在资产组合中占比的方式参与支持科创债市场,中银理财参与了市场首批科技创新债券发行,支持吉利控股、新微科技、兴业银行等多家主体的科创融资 [1] - 科创债与传统债券和权益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不同,与宏观经济周期的相关性较低,目前发行人以央国企居多,未来可能扩容至更多民营企业和新兴企业 [1] 银行理财公司支持科创债的具体实践 - 中银理财优先配置高端装备等硬科技领域债券,在投研决策、审批机制、风控管理等环节对科创型资产保持高度适配 [1] - 中银理财发行指数型跟踪策略的含权理财产品,"十四五"期间对科技企业累计投资规模超2000亿元 [2] - 平安理财与工行私人银行部合作发行科技金融主题产品,主要投向AA+及以上优质国央企信用主体的科技创新债券 [2] - 浦银理财发行股权类科技主题产品,联合中债金融中心发布"新质生产力发展债券指数",对接科创、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主题 [2] 银行理财公司通过认股权业务支持科技企业 - 光大理财是首家开展认股权业务的银行理财公司,截至去年末与229家"专精特新"企业签署认股合作协议 [3] - 兴银理财于今年初通过联动兴业银行各地分行,落地了多单认股权业务 [3] - 认股权业务是指标的企业或其股东等相关方,按照协议约定授予投资方在未来某一时期认购一定数量或金额的企业股权的选择权 [2] 银行理财行业面临的挑战与转型 - 银行理财面临负债端类固收属性与科创企业权益融资需求的错位,需要在资产准入、投后管理、产品设计、客户陪伴等方面具备很强的把控能力 [3] - 银行理财正在对"五篇大文章"尤其是科技金融做解题探索,通过发行科技金融主题产品和加大科创型资产配置比重支持科技金融 [2] - 银行理财行业正在不断进化,通过产品端和配置端的积极探索,逐步迈向成为"耐心资本"的征程 [3]
130亿,险资巨头联手出资了
FOFWEEKLY· 2025-05-14 17:31
本期导读: 尽管近两年,险资出资节奏有所放缓,但年初以来,依然有近20家险资出手。 作者丨FOFWEEKLY 险资大手笔出手 本期推荐阅读5分钟 这两年,市场感知险资等金融机构出资越来越困难,数据层面来看,险资出资持续维持低位。 据已披露的数据统计,2024年,险资出资私募股权基金规模明显下降,且大额出资下降。 而在险资活跃度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两家险资以130亿元的大手笔出资,打破了近两年,险资在一 级市场的沉寂态势。 130亿,险资大手笔出资了。 近日,北京保实诚源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正式成立,注册资本高达 130.01 亿元,由人 保资本、中意资产、中诚资本三方共同出资设立。天眼查数据显示,该基金于2025 年 5 月 9 日完 成工商注册,执行事务合伙人为中诚资本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委派代表是孙兆仑。业务范围涵 盖股权投资、投资管理及资产管理等核心领域。 从股权结构来看,人保资本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认缴出资 100 亿元,以76.9172% 的比例成为最 大出资方;中意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紧随其后,认缴30亿元,占比 23.0751%;而执行事务合伙 人中诚资本出资100万元,占比 0.007 ...
港投陈家齐:以耐心资本穿越周期,解码香港科技投资新逻辑
投中网· 2025-05-12 14:42
将投中网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在硬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绿色科技这三大投资赛道上,港投公司展现出了前瞻性布局眼光。 作者丨 高雅 编辑丨 冯迪凡 来源丨 第一财经 在全球经济格局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投资机构如何在波动中寻找机遇? 作为中国香港特区政府重点打造的战略投资平台,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港投公司")正 以其独特的定位和清晰的战略给出答案。 这家被业界誉为"港版淡马锡"的投资机构初始管理规模达 620 亿港元,由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 在首份《施政报告》中亲自规划,旨在通过直接投资或与私募基金合作,吸引重点企业落户香港,在 争取长期投资回报的同时,推动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生物科技、高端制造业等四大核心领域发展。 在硬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 / 绿色科技这三大投资赛道上,港投公司展现出了前瞻性布局眼光。该 公司行政总裁陈家齐在接受第一财经独家专访时分享了她的洞察:"优秀的科技公司无论在什么经济 周期中都会崭露头角。历史上许多成功的公司,之所以能一路走来,是因为它们选择了正确的发展路 径,并解决了市场上的核心痛点。" 她认为,从历史来看,最具创新能力的科技机构,通常都是解决市场上 ...
专访港投陈家齐:以耐心资本穿越周期,解码香港科技投资新逻辑
第一财经· 2025-05-11 13:13
2025.05. 11 本文字数:2469,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高雅 在全球经济格局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投资机构如何在波动中寻找机遇? 作为中国香港特区政府重点打造的战略投资平台,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港投公司")正 以其独特的定位和清晰的战略给出答案。 这家被业界誉为"港版淡马锡"的投资机构初始管理规模达620亿港元,由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 首份《施政报告》中亲自规划,旨在通过直接投资或与私募基金合作,吸引重点企业落户香港,在争 取长期投资回报的同时,推动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生物科技、高端制造业等四大核心领域发展。 在硬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绿色科技这三大投资赛道上,港投公司展现出了前瞻性布局眼光。该 公司行政总裁陈家齐在接受第一财经独家专访时分享了她的洞察:"优秀的科技公司无论在什么经济 周期中都会崭露头角。历史上许多成功的公司,之所以能一路走来,是因为它们选择了正确的发展路 径,并解决了市场上的核心痛点。" 她认为,从历史来看,最具创新能力的科技机构,通常都是解决市场上核心痛点的企业,它们能在不 同的经济周期中脱颖而出。现在正是抓住这一窗口,快速寻找优秀伙伴和公司的好 ...
专访港投陈家齐:以耐心资本穿越周期,解码香港科技投资新逻辑
第一财经· 2025-05-11 10:44
最具创新能力的科技机构能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中脱颖而出。 在全球经济格局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投资机构如何在波动中寻找机遇? 这家被业界誉为"港版淡马锡"的投资机构初始管理规模达620亿港元,由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首 份《施政报告》中亲自规划,旨在通过直接投资或与私募基金合作,吸引重点企业落户香港,在争取长 期投资回报的同时,推动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生物科技、高端制造业等四大核心领域发展。 在硬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绿色科技这三大投资赛道上,港投公司展现出了前瞻性布局眼光。该公 司行政总裁陈家齐在接受第一财经独家专访时分享了她的洞察:"优秀的科技公司无论在什么经济周期 中都会崭露头角。历史上许多成功的公司,之所以能一路走来,是因为它们选择了正确的发展路径,并 解决了市场上的核心痛点。" 她认为,从历史来看,最具创新能力的科技机构,通常都是解决市场上核心痛点的企业,它们能在不同 的经济周期中脱颖而出。现在正是抓住这一窗口,快速寻找优秀伙伴和公司的好时机。 在风险中寻找科技投资机遇 第一财经: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港投如何在当前全球市场动荡中布局?如何在三大重点 赛道中平衡风险与机会? 陈家齐:投资本身 ...
深圳再放金融“大招”!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金融中心
深圳商报· 2025-05-09 21:54
深圳建设产业金融中心行动方案核心观点 - 深圳提出"十五五"期间构建适配高质量发展需求的高质量资本市场目标,聚焦创新资本形成机制、标杆企业培育、行业机构建设、市场生态优化和风险防控体系五大方向 [1] - 方案首次以产业金融为主线布局具体举措,旨在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深圳实践 [1] 创新资本形成机制 - 重点培育耐心资本,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20+8"产业,完善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政策支持 [2] - 推动国资/政府基金成为长期资本,引导社会资本设立长周期考核机制,支持CVC和多元退出机制试点 [2] - 截至2024年底深圳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管理规模达1.41万亿元,公募基金规模12.36万亿元居全国第二 [2] 科技企业融资支持 - 建立科技企业梯度培育机制,支持硬科技企业利用上市"绿色通道"和并购重组工具 [3] - 强化债券创新品种运用,促进资本向科创领域集聚 [3] 上市公司质量提升 - 深圳现有境内外上市企业584家(A股424家),总市值8.61万亿元,科创板/创业板占比50%居全国首位 [4] - 严控上市入口,打击违规代持等行为,实施"一企一策"培育机制 [4] - 22家市值超500亿上市公司中,比亚迪等5家头部企业2024年营收实现双位数增长 [5][6] 行业机构建设 - 支持券商通过并购重组做优做强,2024年深圳23家证券公司资产规模全国第一 [7] - 私募基金管理人3107家居全国前三,27家百亿级股权创投机构数量全国第一 [7] - 2024年深圳企业通过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超7000亿元,其中IPO融资217.84亿元 [7]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 推动深港交易所互联互通,落地5项对港合作措施,深化"跨境理财通"机制 [8] - 深圳5家券商入选理财通2.0首批试点,236家A股公司参与沪深港通居全国第二 [8]
深圳决定建设“产业金融中心”后,“施工图”来了|新产业金融观察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9 21:38
深圳建设产业金融中心行动方案 - 深圳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设"产业金融中心"并发布配套《行动方案》,提出二十条措施从创新资本形成机制、标杆企业培育、行业机构建设、生态体系构筑和风险防控五方面推进 [1] - 目标到2026年底构建适配高质量发展需求的高质量资本市场,"十五五"期间形成五个"一流"体系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 [2] 创新资本形成机制 - 推动国资和政府基金成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和大胆资本,南山区、福田区允许符合条件的项目最高容亏100% [3] - 完善债券融资服务体系,支持科技型企业参与债券市场"科技板",立讯精密和深投控各拟发行1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 [3] - 推动保险资金投资私募股权与创业基金,支持社保基金、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加快发展权益投资,已落地51亿元大湾区科创专项基金及百亿级保险基金 [4] 上市公司质量提升 - 深圳现有境内外上市企业584家(境内424家/境外160家),总市值8.61万亿元 [6] - 强化上市入口监管,2024年上市公司分红超2300亿元、回购注销超百亿元,将市值管理纳入国企评价体系 [6] - 支持并购重组,2025年一季度并购标的库收录425家企业(含43家IPO撤否企业及382家科创企业) [7]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 前海股权交易中心"专精特新"专板已入板301家企业,其中80.73%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含17.6%小巨人企业) [8] - 深化深港金融合作,"跨境理财通"2.0在深新增2.7万投资者,跨境收付420亿元(较1.0增长6倍),占大湾区近50% [9] - "前海30条"落地率超90%,推出14项全国首创实践,跨境贸易投资试点规模达900亿元 [9]
刚刚,利好来了!深圳,重磅发布
证券时报· 2025-05-09 19:15
深圳在打造全球产业金融高地上"放大招"! 5月9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联合深圳证监局发布《深圳市关于发挥资本市场作用建设产业金融中心行动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方 案》)。《行动方案》明确,从构建一流创新资本形成机制、培育一流标杆企业、建设一流行业机构、构筑一流资本市场生态体系、一流风险防控体系等 方面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服务深圳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力争构建形成适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优质创新资本集聚的高质量资本市场。 培育壮大耐心资本促进资本要素向科创领域集聚 在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耐心资本"被中央政策文件多次提及,也被视为坚持科技创新"长跑"、全面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此次《行动方 案》指出,要培育壮大耐心资本,推动国资和政府投资基金成为更有担当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和大胆资本,引导多层次社会金融资本设立长周期业绩考 核、激励约束和容错机制。 作为全国创投重镇,深圳培育和壮大耐心资本方面有殷实的"家底"。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底,深圳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管理人数量1599家,私募股权 投资、创业投资基金7487只,管理规模1.41万亿元。2024年,深圳新 ...
刚刚,利好来了!深圳,重磅发布!
证券时报· 2025-05-09 19:03
培育壮大耐心资本 促进资本要素向科创领域集聚 深圳在打造全球产业金融高地上"放大招"! 5月9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联合深圳证监局发布《深圳市关于发挥资本市场作用 建设产业金融中心行动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方 案》)。《行动方案》明确,从构建一流创新资本形成机制、培育一流标杆企业、建设一流行业机构、构筑一流资本市场生态体系、一流风险防控体系等方 面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服务深圳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力争构建形成适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优质创新资本集聚的高质量资本市场。 在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耐心资本"被中央政策文件多次提及,也被视为坚持科技创新"长跑"、全面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 此次《行动方 案》指出,要培育壮大耐心资本,推动国资和政府投资基金成为更有担当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和大胆资本,引导多层次社会金融资本设立长周期业绩考 核、激励约束和容错机制。 作为全国创投重镇,深圳培育和壮大耐心资本方面有殷实的"家底"。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底,深圳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管理人数量1599家,私募股权投 资、创业投资基金7487只,管理规模1.41万亿元。2024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