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长期资金入市
icon
搜索文档
资本市场改革向前挺进 增强吸引力与包容性成亮点
证券日报· 2025-07-31 01:07
本报记者 吴晓璐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会议提出,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 近日,中国证监会召开证监会系统党的建设暨2025年年中工作会议(以下简称"证监会年中工作会议"),明确下半年七大 重点工作,包括全力巩固市场回稳向好态势,深化改革激发多层次市场活力,从资产端、资金端进一步固本培元,稳步推进高 水平制度型开放等。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步,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和包容性的重点主 要包括:优化市场制度,推动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规范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创新产品与服务,满足不 同风险偏好投资者需求;通过政策激励和市场机制设计,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吸引国际资本等。 提高吸引力: 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 在市场人士看来,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关键在于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强化投资者回报,同时打通长期资金入 市的堵点,持续对外开放,不断吸引内外资持续流入,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更好地支持科技创新。 并购重组是上市公司提质的重要抓手。今年以来,监管部门推动"并购六条"及其配套规则落地生效,支 ...
聚合力、夯根基、建机制!筑牢韧性根基,打造资本市场“稳”字标签
证券时报网· 2025-07-30 13:53
市场表现与规模 - A股总市值突破100万亿元 [1] - 上证指数持续震荡上行且回稳向好态势不断巩固 [1] - 中国资产价格走出格外引人注目的上升曲线 [2] 政策支持与监管举措 - 证监会年中工作会议强调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并全力巩固市场回稳向好态势 [1] - 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于2024年9月24日联合出台一揽子提振资本市场的增量政策 [2] - 新"国九条"和资本市场"1+N"政策文件落地见效并出台稳资金、稳杠杆、稳预期举措 [2] - 中央金融办联合多部委于2025年1月22日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以引导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加大入市力度 [4] - 证监会于2025年5月7日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并优化收费模式 [4][5] 资金流动与投资者行为 - 社保、保险、年金等中长期资金年内累计净买入A股超过2000亿元 [4] - 公募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2025年合计约27亿元为去年同期自购金额的3倍多 [5] - 中央汇金增持ETF、新基金发行提速、保险银行理财增量资金进场及外资持续流入 [4] - 上市公司采取回购增持等多种方式维护股价稳定 [2] 企业盈利与行业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四分之三A股上市公司实现盈利 [3] - 半导体和消费电子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明显 [3] 机制建设与改革方向 - 监管层合力建立健全常态化稳市机制并多举措维护市场稳定 [2] - 稳市政策工具储备充足且"短期流动性支持+中长期改革红利释放"为政策提供支撑 [7] - 类"平准基金"作用发挥有利于校正资本市场超调和稳定预期 [3] - 政策重心转向结构性增效并以深化改革释放市场内生动力 [1][3]
A股定增金额大增544%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0 09:28
A股股权融资市场概况 - 截至7月28日,A股市场172家企业完成股权融资8235.08亿元,同比增长371.52% [1] - 其中90家企业完成定增融资7223.03亿元(同比增长543.73%),25家企业完成可转债融资405.59亿元(同比增长53.53%) [1] - 8家企业定增融资超百亿元,四大国有银行(中国银行1650亿元、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合计募资520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2][8] 政策驱动与行业分布 - 2025年政策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实施方案》及交易所细则修订支持定增和打新 [5] - 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为定增主力:化工(11家)、硬件设备(10家)、机械(9家)、电气设备(8家)、有色金属(6家)行业领先 [7] - 金融行业募资规模居首,四家国有大行占定增总额72%,券商如天风证券、国联民生证券等合计募资454.92亿元 [8] 融资模式创新 - 简易程序定增受中小企业青睐,11单采用该模式(占12%),铂科新材从披露到获批仅150天,募资3亿元用于电感产品研发 [9][10] - 创业板推出"轻资产、高研发投入"标准,覆盖200余家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企业(如迈瑞医疗、华大九天),豁免30%补流限制 [13][14] 企业动态与趋势 - 352家上市公司更新再融资预案(同比增长162.69%),285家为首次披露,科技企业占比显著 [12] - 东湖高新拟募资4.16亿元补流,广电计量计划13亿元投向航空装备测试、AI芯片测试平台等项目 [12] - 业内人士预计全年定增规模或突破万亿元,政策红利与盈利改善形成双重支撑 [14]
聚合力、夯根基、建机制!筑牢韧性根基,打造资本市场“稳”字标签
证券时报· 2025-07-30 08:08
中国资本市场稳中向好态势 - A股总市值突破100万亿元 上证指数持续震荡上行 市场回稳向好态势不断巩固 [1] - 证监会强调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 政策重心转向结构性增效 深化改革释放市场内生动力 [1] - 2025年一季度75%的A股上市公司实现盈利 半导体和消费电子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显著 [4] 政策组合拳稳定市场 - 2024年7月政治局会议提出提振投资者信心 9月三部门联合出台增量政策 推动新"国九条"落地 [3] - 中央汇金公司增持ETF 社保基金 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累计净买入A股超2000亿元 [7] - 公募基金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 优化收费模式 将投资者盈亏纳入考核 改善"重规模轻回报"问题 [7] 中长期资金入市机制 - 1月22日出台《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方案》 引导保险 社保 年金等资金加大入市力度 [7] - 公募基金自购权益类基金金额达27亿元 为去年同期的3倍多 [8] - 长周期考核促使机构关注企业基本面 资金向优质资产集中 提升A股整体质量 [8] 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 政策工具储备充足 "短期流动性支持+中长期改革红利"双轮驱动 [11] - 需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堵点 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加大分红回购力度强化投资者回报 [11] - 全面启动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 从资产端和资金端固本培元 推动改革举措落地 [11]
A股定增暖流涌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0 08:00
A股股权融资市场概况 - 截至7月28日,A股市场172家企业完成股权融资8235.08亿元,同比增长371.52% [1] - 其中90家企业完成定向增发7223.03亿元(同比+543.73%),25家企业完成可转债融资405.59亿元(同比+53.53%) [1] - 8家企业定增超百亿元,四大国有银行(中国银行1650亿元、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合计募资520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1][4] 政策环境与监管动态 - 2025年六部门联合发布《实施方案》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上交所修订再融资细则支持打新和定增 [3] - 深交所发布《指引》明确创业板"轻资产、高研发投入"标准,达标企业不受30%补流比例限制,覆盖200余家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企业 [8] - 简易程序定增(≤3亿元且≤净资产20%)占比提升,90单定增中11单采用该程序,铂科新材从披露到获批仅150天 [6] 行业分布与融资特征 - 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为定增主力:化工(11家)、硬件设备(10家)、机械(9家)、电气设备(8家)、有色金属(6家) [3] - 金融业规模领先:四家国有大行定增5200亿元,券商天风证券、国联民生证券、国泰海通证券合计募资454.92亿元 [4][5] - 并购重组配套融资占比近30%,90单定增中16单为收购资产、10单为配套融资,47单为项目融资 [3] 企业融资动态 - 352家上市公司更新再融资预案(同比+162.69%),285家为首次披露,7月50家科技企业新增预案 [7] - 东湖高新拟募资4.16亿元补流偿债,广电计量计划募资13亿元投向航空装备测试、AI芯片测试等项目 [7] - 迈瑞医疗、华大九天、智飞生物等科技龙头企业符合创业板"轻资产、高研发"标准 [8]
理财投资者增千万 增量接近去年全年
南方都市报· 2025-07-30 07:14
行业规模与增长 - 截至2025年6月末理财市场规模达30.6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4.54% [3][4] - 固收类产品(不含现金管理类)存续规模半年增加1.56万亿元至23.41万亿元 [4][5] - 现金管理类理财规模半年减少9000亿元至6.4万亿元,降幅达12.3% [4][5] 产品结构与收益表现 - 固定收益类产品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97.2%,较年初减少0.13个百分点 [4] - 2025年上半年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2.12%,较去年下降0.53个百分点 [3][9] - 现金管理类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降至1.54%,固收类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达2.79% [5] 理财公司市场格局 - 理财公司存续产品规模达27.48万亿元,占全市场比例89.61%,较年初提升1.76个百分点 [7] - 青银理财存续规模较年初缩水4.94%至1894.8亿元,浦银理财增速1.91%低于行业水平 [3][7] - 华夏理财、苏银理财、恒丰理财存续规模较年初实现双位数增长,恒丰理财增速25.08%领先 [3][7] 资产配置动向 - 理财产品投向债券类资产占比57.89%,较去年末下降2.3个百分点 [6] - 现金及银行存款配置占比23.9%,较去年末上升0.9个百分点 [6] - 权益类资产配置占比2.38%,公募基金配置占比4.2%,分别较去年末下降0.2和上升1.3个百分点 [6] 投资者结构与行为变化 - 理财投资者数量达1.36亿个,较年初增加1047.8万个,增量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3][10] - 个人投资者占比98.7%,机构投资者数量较去年末增长11.7%至182.47万个 [10] - 风险偏好为一级(保守型)和五级(进取型)的个人投资者占比分别增加1.03和1.25个百分点 [10] 银行机构业务调整 - 银行机构存续产品规模同比下降24.04%,城农商行理财规模平均下降16.5% [7][8] - 浙江海宁农商行理财规模清零,湖州吴兴农商行、承德银行规模半年减少超70% [8] - 齐鲁银行、重庆银行正申报设立理财子公司,理财产品规模分别为555.32亿元和481.42亿元 [8]
A股活水来:定增金额大增544%,简易程序成企业“及时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0 06:48
股权融资市场概况 - 截至7月28日,A股市场172家企业完成股权融资,合计8235.08亿元,同比增长371.52% [1] - 其中90家企业完成定向增发融资7223.03亿元,同比增长543.73%,25家企业完成可转债融资405.59亿元,同比增长53.53% [1] - 8家企业定增融资超百亿元,中国银行以1650亿元募资成为"定增王",四家国有银行合计募资超520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1][4] 政策与监管动态 - 2025年六部门联合发布《实施方案》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上交所修订再融资细则支持打新和定增 [3] - 深交所发布《指引》明确创业板"轻资产、高研发投入"企业再融资标准,覆盖200余家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企业 [8] - 简易程序定增热度上升,11单采用简易程序,铂科新材从披露到获批仅150天,募资3亿元用于电感产品研发 [6] 行业分布与融资用途 - 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为定增主力:化工(11家)、硬件设备(10家)、机械(9家)、电气设备(8家)、有色金属(6家) [3] - 金融行业募资规模领先,四家国有银行合计5200亿元,政府拟发行5000亿元特别国债支持银行补充资本 [4] - 券商通过定增整合资本,天风证券、国联民生证券、国泰海通证券合计募资454.92亿元 [5] 融资项目与趋势 - 90单定增中16单为融资收购资产,10单为配套融资,47单为项目融资,17单补充流动资金 [3] - 352家上市公司更新再融资预案,同比增长162.69%,285家为首次披露,科技企业占比显著 [7] - 广电计量拟募资13亿元用于航空装备测试平台、AI芯片测试平台等项目 [7]
筑牢韧性根基 打造资本市场“稳”字标签
证券时报· 2025-07-30 02:46
市场表现 - A股总市值突破100万亿元 上证指数持续震荡上行 市场回稳向好态势不断巩固 [1] - 2025年一季度有四分之三A股上市公司实现盈利 半导体和消费电子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明显 [3] - 中国资产价格走出上升曲线 中央汇金公司、社保基金、证券基金机构等积极投入维护股价稳定 [2] 政策支持 - 监管层出台一揽子增量政策 包括新"国九条"和资本市场"1+N"政策文件 推动稳资金、稳杠杆、稳预期举措落地 [2] - 中央金融办联合多部委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 引导保险、社保、年金等资金加大入市力度 年内累计净买入A股超2000亿元 [4] - 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 优化收费模式 促使基金注重长期收益 [5] 资金动向 - 公募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合计约27亿元 是去年同期的3倍多 [5] - 中长期资金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 机构投资者占比提升 引导资金向优质资产集中 [5] - 中央汇金增持ETF 新基金发行提速 保险和银行理财增量资金加快进场 上市公司增持回购数量增加 [4] 改革方向 - 政策重心转向结构性增效 强调以深化改革释放市场内生动力 健全常态化稳市机制 [1][3] - 需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 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加大分红回购力度 强化投资者回报 [7] - 全面启动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 从资产端和资金端固本培元 推动改革举措平稳落地 [7]
A股活水来!定增金额大增544%,简易程序成企业“及时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9 20:27
股权融资总体情况 - 截至7月28日 A股市场172家企业完成股权融资 总金额8235.08亿元 同比增长371.52% [1] - 其中90家企业完成定向增发融资7223.03亿元 同比增长543.73% [1] - 25家企业完成可转债融资405.59亿元 同比增长53.53% [1] 定增市场特征 - 8家企业定增融资超百亿元 四家国有银行(中国银行1650亿元、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均超千亿元 合计募资520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1][3] - 金融行业募资规模领先 银行业定增主要受财政部特别国债5000亿元支持计划推动 [3] - 并购重组配套融资占比接近三成 90单定增中16单为融资收购资产 10单为配套融资 [3] - 47单定增用于项目融资 17单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3] 行业分布特点 - 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为定增主力军 化工(11家)、硬件设备(10家)、机械(9家)、电气设备(8家)、有色金属(6家)行业定增企业数量领先 [3] - 汽车零部件行业5家企业完成定增 银行/医疗设备/国防军工/公用事业/非银金融/半导体行业各有4家企业完成定增 [3] - 券商通过定增补充资本 天风证券、国联民生证券、国泰海通证券合计募资454.92亿元 其中国泰君安吸收合并海通证券配套募资100亿元 [4] 政策支持措施 - 六部门联合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实施方案 上交所修订再融资细则支持中长期资金参与打新和定增 [2] - 深交所发布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 允许达标企业突破30%补流比例限制 创业板约200余家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企业受益 [7] - 简易程序定增热度提升 11单采用简易程序 铂科新材150天完成3亿元募资流程 [4][5] 企业融资动态 - 352家上市公司更新再融资预案 同比增长162.69% 其中285家为首次披露预案 [6] - 7月50家企业首次披露预案 东湖高新拟募资4.16亿元补流 广电计量拟募资13亿元用于航空装备测试平台、人工智能芯片测试等项目 [6] - 定增募资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 政策支持与市场回暖共同推动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8]
跑步进场?理财投资者半年增加千万,增量已接近去年全年
南方都市报· 2025-07-28 12:17
理财市场规模与增长 - 截至2025年6月末理财市场规模达30.6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4.54% [2] - 理财公司存续产品规模占全市场比例提升至89.61%,但内部增长分化明显 [2][7] - 固收类(不含现金管理类)产品半年增1.56万亿元至23.41万亿元,占市场主要增量 [3] 理财公司表现分化 - 青银理财存续产品规模较年初缩水4.9%,浦银理财增速放缓至1.9% [2] - 恒丰理财、华夏理财、苏银理财存续规模较年初均实现双位数增长,恒丰增速达25.08% [7][8] - 城农商行理财规模平均下降16.5%,浙江海宁农商行理财规模清零 [9][10] 产品结构与收益表现 - 固收类产品占比97.2%,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半年减少9000亿元(降幅12.3%) [3] - 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2.12%,较去年下降0.53个百分点 [2][12] - 固收类(不含现金管理类)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2.79%,高于市场整体水平 [3] 投资者结构与偏好 - 理财投资者数量达1.36亿个,半年增加1047.8万个,增量接近去年全年 [2][13] - 个人投资者占比98.7%,机构投资者数量增长11.7% [13] - 个人投资者中稳健型占比33.56%,保守型和进取型占比分别增加1.03和1.25个百分点 [13] 资产配置与监管动态 - 理财产品资产配置以债券类为主(57.89%),但占比较去年末下降2.3个百分点 [4][5] - 权益类资产配置占比2.38%,公募基金配置占比上升1.3个百分点至4.2% [4][5] - 监管部门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混合类产品规模占比提升0.07个百分点至2.5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