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固收
icon
搜索文档
4月理财规模超31万亿元,固收产品收益率明显回暖
财经网· 2025-05-20 22:09
理财产品发行情况 - 4月银行理财市场新发人民币理财产品4605只,环比3月小幅减少143只 [2] - 32家理财公司共发行理财产品3700只,占比79%,94家银行发行理财产品905只 [2] - 兴银理财新发理财数量领先,4月发行360只,华夏理财、平安理财分别发行310只、239只 [2] - 银行机构中新发数量前三为天津银行(111只)、杭州联合银行(32只)、上海农商银行(32只) [2] - 固定收益类产品共计4507只,占比超96%,主要投资于同业存单、银行存款、债券等资产 [2] - 混合类产品新发81只,环比增长42%,权益类产品新发6只,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新发11只 [1][2] 业绩比较基准变化 - 4月理财公司新发开放式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2.11%,环比下跌0.03个百分点,封闭式产品为2.66%,环比下跌0.1个百分点 [3] - 开放式固收类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连续5个月下调,从2024年12月的2.41%降至4月的2.08% [4] - 封闭式混合类、权益类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分别为2.77%、6.00%,环比上涨0.11个、2.16个百分点 [4] - 固收类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行趋势未改,主要因市场利率维持低位、高票息资产稀缺等因素 [4] 理财规模增长 - 4月银行理财规模上升2.1万亿元至31.3万亿元,环比增长7.35%,同比增长6.83%,基本回归历史高位 [1][5] - 4月理财规模增幅超过2021-2024年同期1.99万亿的平均增量,几乎处于历史最高位 [5] - 季节性因素和债市表现是规模增长主因,3月季末回表资金在4月初重新回流理财市场 [5][6] 固收产品收益率 - 4月封闭式固收类产品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环比上涨1.94个百分点至3.69% [1] - 全市场存续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平均水平为3.23%,环比上涨1.53个百分点 [6] - 3月下旬债市好转带动纯固收类理财平均年化收益率回升至3.05%,4月进一步回升至3.35% [6] 市场驱动因素 - 政策支持理财资金参与资本市场,银行理财子加强债券、股票等投资管理能力,推出更多有吸引力产品 [3] - 存款利率及固收理财业绩比较基准下行,投资客户对混合类理财的青睐上升 [3] - 银行存款利率下调凸显理财产品相对收益优势,"存款搬家"现象或助推理财规模进一步增长 [7] - 新一轮存款降息落地后,银行理财等低风险资管产品有望迎来增量资金,年内规模可能突破33万亿元 [7]
“存款搬家”加速:理财规模突破31万亿元,港股等权益策略增加
第一财经· 2025-05-20 21:00
理财规模增长 - 2025年5月理财总规模突破31万亿元大关,达到31.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6万亿元 [1][2] - 4月是理财市场关键分水岭,单月规模大增2.2万亿元,前4个月大行理财公司增长一般,部分股份行增幅较高 [3] - 规模增长主要来自短期限产品,1个月(含)以下产品增长最快,较年初上升8369亿元 [2][4] 产品结构变化 - 短期限产品占比明显提升,每日开放型产品规模达11.3万亿元,1个月(含)以下产品规模5.9万亿元 [2][4] - "存款替代"效应增强,现金管理类、纯债类产品早前畅销,近期"固收+"策略产品受欢迎 [1][5] - 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调,部分产品调整幅度超过100个基点,下限低于2% [5] 市场利率趋势 - 5月央行实施"降息10BP+降准50BP+结构性降息25BP"一揽子计划,LPR下调10BP [1] - 机构预计下半年仍有降息可能,3个月以内短端债券利率可能下降10BP~20BP [6][7]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当前报1.903%,机构预计未来3个月波动范围在1.5%~1.8% [7][8] 权益策略发展 - "固收+"产品出现频率提升,权益资产占比一般不超5%,控制波动仍是首要任务 [9] - 港股策略产品增多,部分产品一季度净值增长率达3.73%~4.84% [9][10] - 民生理财推出混合类产品,不超过40%资产投向权益类,侧重A股和香港市场 [10] 机构动态 - 理财规模前三机构为招银理财、兴银理财和信银理财 [3] - 2025年2月光大理财、华夏理财和兴银理财发行产品数量位居前三 [5] - 青银理财"璀璨人生成就系列"产品一季度净值增长率3.73%,通过港股ETF增厚收益 [10]
天弘基金姜晓丽:关税问题扰动市场,为何说当下市场适合买固收+产品?
搜狐财经· 2025-05-20 18:11
时间来到了2025年的5月,我们的市场刚刚经历了一场惊涛骇浪,中美日内瓦经贸谈判明显好于市场预 期,我们阶段性打了一场漂亮仗,往后看,短期内关税谈判还存在极大不确定性。 在市场情绪辗转反复的情况下,在过去的5个多月中,市场走出了双V的曲线。固收+类基金也在受到一 定的调整压力后逐渐走出低谷,非常感谢各位投资者与我们一同熬过了较为艰难的时点。目前市场不免 仍受各类事件余震影响,面对后续仍摇摆不定的市场状况,我和团队会坚持扎实研究、精细投资,将投 资者对收益和回撤的诉求放在第一位,为投资者提供具有较高价值和较好持有体验的投资工具。 本质上,固收+产品就是一种以绝对收益为目标,争取创造穿越牛熊的收益的投资工具,固收+产品的 运作和资产配置过程中,股票部分包含了行业选择、个股选择;债券部分依次包括品种以及久期选择。 在天弘固收+的管理体系中,我们强调分工合作,力求使股票、债券、转债同样重要地为组合贡献收 益,因此这几类资产分别由专业的基金经理进行操作,由我负责宏观层面的资产配置决策,并要求各基 金经理在商定的中枢范围内,努力做出超额收益,以此来力保产品实现预期目标。 在具体券种的选择上,我们亦是秉承着绝对收益的内核。 ...
受降息影响,交银理财某产品一个月内两次下调业绩比较基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9 18:40
含权理财产品业绩表现 - 本期重点关注"固收+权益"、混合类、权益类三大含权理财产品业绩表现 [1] - "固收+权益"产品统计范围为6~12个月投资周期且近1年每月均为正收益的公募产品 [2] - 混合类产品统计范围为3个月以内投资周期的公募产品 [2] - 权益类产品统计范围为理财公司发行的权益类公募产品 [2] - 三大类产品统计截止日期为2025年5月15日 [2] "固收+权益"产品表现 - 交银理财"稳享灵动慧利日开5号"以5.95%净值增长率位列第一 [4][6] - 平安理财"启明增强周享1号"和浦银理财"年年鑫5号"分别以5.65%和5.29%位列第二、第三 [4][6] - 交银理财"稳享灵动慧利日开5号"近七成资金投向现金及银行存款,其余主要投向债券 [6] - 该产品在2025年4月2日至7日累计净值跳涨1.75% [6] - 产品规模上限从0.25亿元调整至10亿元 [6] - 该产品在1个月内两次下调业绩比较基准,从2.6%~4.1%降至1.6%~3.6% [9] 混合类产品表现 - 兴银理财"睿盈优选平衡10号"以6.43%净值增长率位列第一 [12] - 兴银理财"富利兴成阿尔法日开1号A"和招银理财"招越量化对冲FOF一号"分别以4.37%和3.31%位列第二、第三 [12] - 榜单中有5家理财公司产品上榜 [12] 权益类产品表现 - 权益类公募理财近一年平均净值增长率为8.16%,平均最大回撤为15.72% [16] - 35只产品中23只近一年净值增长率超过4% [16] - 华夏理财"天工日开5号"以54.81%增长率位列第一 [16] - 华夏理财"天工日开2号"和光大理财"阳光红ESG行业精选"分别以44.82%和30.08%位列第二、第三 [16] - 4只产品近一年录得负收益,光大理财"阳光红卫生安全主题精选"跌幅达16.07% [16] - 光大理财"阳光红卫生安全主题精选"成立以来累计跌幅超60%,资产规模约1065万元 [16]
一线观点| 宏观浪潮下,多资产投资如何应变?
搜狐财经· 2025-05-19 16:32
宏观浪潮下的资产配置 - 当前宏观不确定性加剧,全球市场利率分化明显,美国利率上升,中国利率下降,欧洲利率走平,反映投资者对经济和通胀的预期差异[2] - 关税政策对全球贸易和需求产生压制作用,债券市场短期不宜看空,长期存在结构性机会[2][3] - 我国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低利率环境持续,债市走势需结合基本面、政策面等多因素判断[3] 股市投资机会 - A股短期受情绪波动影响,但长期价值明确,股债性价比指标显示权益类资产处于15年来较高水平[4] - 一季度GDP增速维持较高水平,体现经济韧性,产业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资金流动显示场内资金充裕[4] - 国内资本市场估值不高,经济稳定,汇率稳健,相比2018-2019年环境改善,中长期乐观[5] 转债市场动态 - 转债指数一季度创十年新高,3月中下旬调整后投资价值显现,可利用债股双性增强收益[6] - 转债分为大金融类和小市值品种两类,市场风险偏好低时小市值转债性价比可能显现[6] 黄金配置逻辑 - 黄金短期受风险事件驱动,中期与美元体系再评估相关,长期因供给有限体现货币信用扩张价值[7] - 黄金短中长期逻辑支撑当前配置价值,过去货币信用扩张速度约年化6%-7%[7][8] 细分领域投资方向 - 周期类资产(化工、轻工、农业)存在股东回报预期差,内需类标的(食品饮料)具备刚需属性[9] - 科技行业(电力设备、新能源)通过产品迭代跃升全球一梯队,估值低位吸引力强[9] - 港股估值吸引力突出,关注科技互联网、央国企、创新药及消费公司,但波动较大需注意流动性风险[11] 固收+策略价值 - 固收增强产品通过多资产配置调和波动,结合债券、股票、可转债等优化投资体验[12] - 低利率环境下传统高息资产稀缺,需通过股债配比开辟多元收益来源[12][13] - FOF产品拓宽至海外债券、权益及黄金等资产,在控制波动下增强收益[13] 低利率环境应对 - 债券投资需注重交易灵活性,通过波段交易和资本利得增厚收益,辅以转债、股票等弹性资产[14] - 股票投资关注"非对称性机遇",优选逆周期中经营稳健、盈利向好的个股[14] - FOF通过资产配置、优选基金及捕捉折价套利机会实现收益叠加[15] 风险控制方法 - 自上而下系统性风险控制(久期、仓位调整)与自下而上安全边际保护结合[16] - 底层资产信用风险预防及产品仓位管理是关键,避免风险预算用尽[16] - 组合投资需行业分散,降低单一行业暴露,同时严选个股安全边际[17]
“股债跷跷板”中寻机遇,国联稳健增益债券5月19日起正式发行
证券时报网· 2025-05-19 09:14
2025年以来,各项宏观政策协同发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经济呈现向好态势。5月,央行宣布降准降息,同时实 施定向降息政策,降低小微企业和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成本。这一系列操作标志着货币政策宽松窗口正式开启,主要对 冲外部经贸环境压力并提振内需。值得关注的是,近日中美互降关税纷纷落地,市场整体已经修复到加征关税之前的 水平,投资者风险偏好有望持续提升。 在此市场环境下,兼具稳健性和收益性的二级债基,正日益成为追求稳健收益投资者的核心配置选择。据悉,国联基 金旗下新产品——国联稳健增益债券将于5月19日起正式发行。该产品定位为追求绝对收益的低波动"固收+"策略产 品,通过严谨的风险控制和积极主动的资产配置,力争为投资者实现持续稳健的投资回报。 规模与长跑业绩双升 避险属性获验证 近年来,二级债基发行市场持续升温,在2025年一季度新发债基数量有所减少的情况下,二级债基呈现爆发式增长。 根据中信证券的研报,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平均募集规模达20.64亿元,同比增幅35.6%,总规模环比增长13.59%。 (数据来源:中信证券《2025年一季度公募基金市场研究报告》(发布日期:2025年4月5日)。) 根据公开资料,郑玲 ...
债基单周吸金超192亿元
快讯· 2025-05-19 07:13
债券型基金发行市场表现 - 5月第二周(5月12—18日)新成立基金总数23只,发行份额合计240.04亿份 [1] - 债券型基金成为规模贡献核心力量,5只基金吸金达192.49亿元,占总发行规模的80.19% [1] - 中长期纯债型、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及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表现尤为亮眼,3只产品实现顶额募集 [1] 市场偏好分析 - 数据凸显市场对低风险固收类资产的青睐 [1]
债基单周吸金超192亿元 成基金新发市场“压舱石”
证券时报· 2025-05-19 01:33
新基金发行市场概况 - 5月第二周新成立基金总数23只 发行份额合计240.04亿份 债券型基金贡献192.49亿元 占总发行规模80.19% [1] - 中长期纯债型 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及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表现突出 5只产品实现顶额募集 3只产品认购规模均接近60亿份 [1] - 股票型基金发行12只 总份额40.01亿份 占比16.67% 混合型基金发行5只 总份额7.44亿份 占比3.10% 其他类型基金无新成立 [1] 债券型基金表现 - 汇安裕宏利率债A 国泰中债优选投资级信用债指数A 民生加银恒悦分别以60亿份 59.99亿份 59.90亿份认购规模领先 [1] - 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平均认购天数仅13.33天 民生加银恒悦22天完成59.9亿份认购 [1] - 债基托管人结构呈现中小银行特色 苏州银行托管汇安裕宏利率债A 渤海银行托管民生加银恒悦 [2] 市场驱动因素 - 投资者避险情绪升温 低风险固收类资产成为资金安全垫 债券市场收益率稳定提供配置窗口期 [2] - 货币政策维持宽松基调 高信用等级债券产品有望持续吸引风险偏好较低投资者 [2] 被动指数型基金布局 - 上周34只新基金进入发行期 被动指数型基金以10只数量占比近三成 [2] - 科技与产业升级主题受关注 华泰柏瑞上证科创板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ETF聚焦半导体产业链 兴银上证科创板综合价格ETF覆盖科创板全领域 [3] - 国企改革与数字经济主线布局加速 富国中证诚通国企数字经济ETF 工银中证诚通国企数字经济ETF跟踪中证诚通国企数字经济指数 [3] ETF市场动态 - 跨境市场与行业指数产品加速落地 富国恒生A股专精特新企业联接A 华安恒指港股通ETF聚焦港股通标的 [3] - 年内新发ETF产品数量达123只 发行总规模965.15亿元 接近千亿元关口 [3]
先锋基金核心层“双换”落地!王重昆上任董事长,市场静待改革成效!
新浪基金· 2025-05-18 19:03
近日,先锋基金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司,新任王重昆为董事长,任职日期2025-5-16。此前4月30日 发布董事变更的公告,2025 年 3 月至 4 月,经公司历次股东会审议通过,公司董事会成员调整为:王 重昆、张帆、孙鸣、高海娜、邓峰、费安玲、杨亚。其中,邓峰、费安玲,杨亚为独立董事。 王重昆,曾任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法规处干事、秘书处秘书,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总裁 办公室秘书,宏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信达澳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市场部市场总监、副总经 理、总经理,领先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战略规划委员会主席,丰图北控(宁波)投资管理 有限公司投资经理,天一星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 姓名 | 职务 | 任职日期 | 离职日期 | 任职时长 | | --- | --- | --- | --- | --- | | 王重昌 | ■事长 | 2025-05-16 | | | | Wong Leah Kuen | 董事长 | 2023-01-19 | 2025-04-23 | 2年4月 | | 张松孝 | 董事长 | 2016-07-06 | 2023-01-19 | 6年7月 ...
天弘混合资产团队:打造绝对收益的系统工程
点拾投资· 2025-05-16 14:53
导读:绝对回报正在成为基金产品越来越重要的投资目标。 根据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的数据,截至2025年3月底公募基金总规模达到32.22万亿元,连续两个月站稳32万亿大关。其中 具有理财替代属性的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分别达到了13.3万亿和6.41万亿,成为了过去一年公募基金规模增量的重要来 源。 对于大众理财来说,公募基金已经成为了主要的投资渠道。与此同时,理财替代下的绝对收益也成为了投资者最重要的投 资目标。无论是买股票型基金、股债混合基金、货币基金还是QDII基金,持有人都希望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 另一方面,满足大众理财目标的难度也在提高。特别是随着债券收益率的下行,纯债类资产能提供的收益变得有限,股票 权益又天然具有高波动的属性,再加上过去传统的相对收益考核方式。作为产品生产方的基金公司,又如何满足用户的需 求呢? 数据来源:有知有行《2024中国大类资产投资年报》 从长期年化收益率的角度看,债券+股票搭配而成的"固收+"组合确实能带来比纯债更高的收益回报。然而,由于股票权益 的高波动特点,会导致某些年份股债混合变成了"固收-"的结果。 对于购买"固收+"的投资者来说,他们是带着绝对收益的投资目标,希望通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