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化整合
搜索文档
上半年市属国有企业利润同比增长41%改革发力,镇江国企实现“造血突围”
新华日报· 2025-08-14 07:28
国企改革成效显著 - 镇江市属国企上半年利润同比增长41%,延续去年22.1%的税费增长势头,对市级财政贡献度首次突破150亿元[1] - 江苏恒顺集团入选工信部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镇江交通产业集团智慧停车数据资产在上海数据交易所挂牌,车驰汽车获全国"定制整车品牌10强"[1] - 文旅集团整合酒店资源后,上半年旅游板块营收达1.05亿元,同比增长9.38%[2] 专业化整合战略 - 文旅集团整合国资系统酒店资源,推出"微演绎""票根经济"等创新模式[2] - 产投集团培育10多家上市公司,债权板块创新业务累计投资收益超14亿元[2] - 港发集团收购海纳川物流后利润同比增长103%,实现跳跃式增长[2] - 组建三大千亿级国企:城投集团(28亿元注资)、产投集团、产发集团,6家获AAA评级,12家获AA+评级[3] 科技创新驱动 - 恒顺醋业自动化改造率达90%以上,位列中华老字号品牌价值第六位[4] - 交通产业集团智慧机群施工技术实现国内首次"零距离"贴边碾压突破[4] - 设立10亿元高端智能制造母基金,重点投资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六大领域[5] 人才机制改革 - 国资系统88人入选"金山英才169工程",9人入选省"333工程"[5] - 朱方建设集团获10项省市级QC成果奖,创新应用三玻两腔玻璃系统等新技术[5] - 推行竞争上岗机制,去年29轮竞聘中94人上岗,27人退出管理岗[6] - 14家职业经理人试点企业营收增长10%,利润增长64%[6] 对标世界一流 - 索普股份对标塞拉尼斯等巨头,12项关键指标中已有3项实现行业领跑[7]
改革发力,镇江国企实现“造血突围”
新华日报· 2025-08-14 07:09
核心观点 - 镇江市属国企通过专业化整合、创新驱动和机制改革实现强劲增长 上半年利润同比增长41% 改革红利持续释放[1][2][3][4][5][6][7] 财务表现 - 市属国企缴纳税费增长22.1% 对市级财政贡献度首次突破150亿元[1] - 上半年市属国企利润同比增长41%[1] - 文旅集团旅游板块实现营收1.05亿元 同比增长9.38%[2] - 产投集团股权投资和资本运作累计实现投资收益超14亿元[2] - 海纳川公司利润同比增长103% 呈现跳跃式增长[2] - 14家职业经理人试点企业营收增长10% 利润猛增64%[7] 战略重组与整合 - 实施专业化整合专项行动 推动产业链纵向整合与同类业务横向归并[2] - 五年内完成非主业子公司清理 减少法人户数超过50%[3] - 组建三大千亿级国企:城投集团(注资28亿元)、产投集团、产发集团[3] - 国有企业获AAA信用评级6家 AA+评级12家 融资能力显著提升[3] 科技创新与智能化 - 恒顺集团入选工信部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 生产环节九成以上完成自动化改造[1][4] - 交通产业集团智慧停车数据资产在上海数据交易所挂牌[1] - 路桥公司智慧机群协同施工编队标准入选交通运输部典型案例 实现国内首次"零距离"贴边碾压突破[4] 人才与创新机制 - 国资系统88人入选"金山英才169工程" 9人入选省"333工程"[5] - 朱方建设集团获10项省市级QC成果奖 引入三玻两腔玻璃系统等创新技术[5] - 设立镇江高端智能制造产业专项母基金10亿元 重点投资新能源、智能汽车等六大产业领域[5] 管理机制改革 - 全面推行管理人员竞争上岗 去年29轮竞聘中94人上岗 27人从管理岗退出[6] - 构建"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市场化机制[6] - 索普股份设定12项关键对标指标 已有3项技术指标实现行业领跑[7] 业务突破与认证 - 车驰汽车获全国汽车定制改装行业"定制整车品牌10强"[1] - 恒顺醋业在2025中国品牌价值评估榜中位居中华老字号组第六位[4] - 索普赛瑞装备制造公司获评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及省级科技创业大赛优秀企业[6]
国资委:支持上市公司利用融资手段和并购功能做强主业
新华网· 2025-08-12 14:27
国企改革持续推进 - 国资委积极研究下一步改革工作以巩固三年行动成果 [1] - 国企改革将根据新阶段要求提出更具针对性重点任务 [1]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提升专项行动 - 专项行动聚焦短板弱项推动上市公司内强质地外塑形象 [2] - 推动央企统筹未上市和已上市资源支持利用融资和并购功能助力主业发展 [2] - 支持引入积极股东完善治理健全中国特色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机制 [2] -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运用股权激励政策强化内生增长和创新发展 [2] - 强化投资者关系管理常态化召开业绩说明会增进市场认同和价值实现 [2] -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重要力量将提高治理水平和价值创造能力 [3] 稳增长与防风险措施 - 中央企业落实稳增长措施做到五个增效:强供给增效、降低成本增效、拓市场增效、治亏损增效、优协同增效 [4] - 防风险重点把握债务风险、合规经营风险、金融风险、安全生产风险 [4] 专业化整合成效与规划 - 党的十八大以来完成25组46家央企重组新组建9家央企包括中国星网中国电气装备中国物流中国稀土集团 [5] - 中国稀土集团一季度矿山和冶炼分离产量提升15%以上营业收入增长41%利润总额增长65.7% [6] - 中国物流集团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34.8% 中国电气装备集团2021年研制127项新产品54项国际领先36项国际先进 [6] - 国资委继续以专业化整合为抓手推动重点领域整合解决重复建设问题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6]
“煤炭一哥”实力再攀新高,13家公司将打包注入中国神华
36氪· 2025-08-07 07:16
交易概述 - 中国神华正筹划通过发行A股股份并支付现金方式整合控股股东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旗下13家核心企业资产 [1] - 交易旨在履行避免同业竞争协议并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推动优质资源向上市公司汇聚 [1] - 拟收购资产覆盖煤炭开采、坑口煤电、煤制油、煤制气、煤化工及运输物流等全产业链关键环节 [1] - 标的包括国家能源集团国源电力、新疆能源、神延煤炭、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等13家子公司 [1] 资产技术价值 -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运营全球唯一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项目 [1] - 拥有国内首套60万吨/年煤制烯烃装置 [1] - 建设亚洲首个10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封存项目 [1] - 开发全球首套5万吨/年聚乙醇酸可降解材料示范项目 [1] 交易背景与历史 - 源于2005年与神华集团签署的《避免同业竞争协议》 要求逐步注入相关资产 [2] - 2017年神华集团与中国国电合并组建国家能源集团后 于2018年3月签署补充协议重新约定注资范围 [2] - 2023年4月签署补充协议(二)将资产注入承诺履行期限延长至2028年8月27日 [2] - 2024年1月曾收购国家能源集团所属杭锦能源100%股权作为前期尝试 [2] 行业环境 - 煤炭行业面临"反内卷"趋势 煤价持续下滑导致企业业绩大幅波动 [3] - 部分煤企开始开拓新业务方向或放弃主业 [3] 战略协同效应 - 实现煤炭产业全链条资源优化配置 覆盖上游开采、中游转化、下游利用及物流运输 [4] - 新增煤炭资源与现有矿区形成区域互补 港口和运输资产强化"西煤东运"通道关键节点 [4] - 提升跨区域产能调度能力 增强应对华北、华东地区季节性供需波动的能力 [4] 公司财务实力 - 截至2024年底总资产规模达6581亿元人民币 [5] - 停牌前A股市值约7463亿元人民币 综合市值约8221亿元 [5]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445亿元、3431亿元、3384亿元 [5]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696.5亿元、596.9亿元和586.7亿元 [5]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持有货币资金1554亿元及交易性金融资产77.06亿元 [5] 业绩与资金保障 - 2023年以来煤价回落导致业绩下滑 2025年上半年预计净利润同比下降13%至20% [5] - 高额现金储备为并购提供资金支持 [5] 政策背景 - 2025年为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之年 [5] - 监管层要求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开展提升投资价值的并购重组 [5] - 推动集团内部优质资产向上市平台集中以增强主业竞争力 [5] 战略意义 - 重组后公司将获取大量优质煤炭及上下游产业资产 [5] - 煤炭市场份额扩大 战略储备显著提升 [5] - 增强我国在国际能源格局调整中的能源供应主动权 [5] - 大幅提升在能源产业链中的议价和配置能力 [5] 交易进展 - 目前处于筹划阶段 尚未签署正式协议 [6] - 需履行内部决策程序并报监管部门审批 [6] - 在能源安全与央企改革推动下 市场预期整体积极 [6]
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度提升
中国证券报· 2025-08-05 05:06
政策支持并购重组 - 中国证监会强调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 抓好"并购六条"和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落实落地 [1] - 市场预期未来将涌现更多具有标杆意义的并购重组案例 [1] 专业化整合加速 - 中国神华启动大规模资产重组 拟一次性整合13家核心煤炭及相关产业主体 系统性注入控股股东国家能源集团主要煤炭产业链资产 [1] - 中国神华此前已完成对国家能源集团杭锦能源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收购 实现资产交割 [1] - 芯导科技发布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预案 标的公司与上市公司同属功率半导体企业 业务协同性高 [2] 传统与新兴产业并购 - 半导体与光通信、高端制造等领域成为新兴产业并购热点 [2] - 芯联集成收购芯联越州72.33%股权 实现对17万片8英寸硅基产能的一体化管理 [2] - 北方华创收购芯源微 完善半导体设备产业链布局 [2] - 杰华特拟收购天易合芯 注入信号链业务 完善模拟芯片市场布局 [2] - 传统产业通过并购实现转型升级 如海南高速拟收购交控石化51.0019%股权 [3] 并购形式多元化 - "并购六条"实施后 吸收合并、定增、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资产置换等形式运用更加多元 [3] - 修改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明确吸收合并锁定期要求 建立简易审核程序 [3] - 科创板"1+6"新政支持上市公司聚焦主业 吸收合并上市不满3年的科创板上市公司 [3] 机构参与并购重组 - 修改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鼓励私募基金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 [4] - 预计私募股权基金参与并购热情将进一步升温 [4]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挂牌运营 央企名录十日内两次更新
证券日报· 2025-07-30 00:15
央企组建动态 - 2021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新组建7家央企 包括中国卫星网络集团 中国电气装备集团 中国稀土集团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 中国雅江集团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 [1][2] -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于7月29日成立 总部设在重庆 成为国内第三大央企汽车集团 与一汽集团 东风汽车集团并列 [1] - 此次改革后国务院国资委监管央企数量达100家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位列央企名录第73位 [1] 战略定位与行业布局 - 新央企设立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目标 包括保障能源安全 推动汽车强国建设 提升高端制造能力 [2] - 央企重组整合呈现专业化整合趋势 功能定位更加清晰 聚焦细分领域核心功能与竞争力提升 [2] - 未来将在新能源 新材料 生物医药 人工智能 数据等领域打造更多专精特新央企 [2] 重组整合模式 -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由兵器装备集团汽车业务分立而成 国资委将其股权注入兵器工业集团 [3] - 央企重组整合进入"精耕细作"阶段 采用传统产业合并重组与新兴产业新设分立双模式 [3]
3家“川字号”新国企集中揭牌背后
四川日报· 2025-07-29 08:10
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 四川启动省属国有企业"1+8"重点领域改革,3家新国企(四川景区发展集团、四川省城市更新集团、四川蜀道轨道交通集团)同日揭牌,标志着改革进入冲刺收官阶段[1] - 改革旨在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通过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提升竞争力[4] - 四川能源发展集团被视为改革标志性工程,旨在发挥"1+1>2"效应打造全国性大企业集团[4] 新国企组建背景与战略 - 3家新国企由省属国企同类业务板块整合组建,聚焦文旅、建筑和轨道交通等经济重点领域[3][6] - 整合前这些领域存在资源分散、业务同质化问题,重组后实现优势资源聚焦[9][10] - 四川景区发展集团整合9个4A级景区、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等优质资源,特许经营权面积超2000平方公里[17] - 四川蜀道轨道交通集团注册资本80亿元,整合新筑股份等高端装备制造企业[20] 各集团发展规划 四川景区发展集团 - 目标成为国内知名景区投资开发运营链主企业,破解"小、散、乱、慢"结构性矛盾[17] - 推进"1+N"企地合作模式,参与世界级文旅风景道等项目建设[17] - 重点开发旅游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构建全省景区联动运营格局[17] 四川省城市更新集团 - 注册资本50亿元,致力于打造城市更新"四川样本"[18] - 创新"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机制,布局科研设计等四大业务板块[18] - 未来3-5年重点探索"留改拆有机更新+长效运营"可持续路径[18] 四川蜀道轨道交通集团 - 目标打造国内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与投资建设运营企业[20] - 整体推进有轨电车、智轨等新制式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20] - 推动"轨道交通+旅游"一体化发展,促进产业联动协同[20] 改革阶段性成果 - 四川能源发展集团完成总部战略重组并实质化运营,多个能源项目投产[12] - 四川科创投资集团基金规模超640亿元,投资190个项目覆盖重点产业[12] - 四川数据集团加快打造算力、安全、云服务综合数字服务平台[12]
企业并购重组实操手册(342页,100+案例)
梧桐树下V· 2025-06-16 13:28
2024年A股IPO与并购重组趋势 - 2024年A股仅完成100家IPO上市,创近十年最低记录,显示IPO市场显著收紧 [1] - 在IPO收紧背景下,拟上市企业加速转向并购重组作为替代资本路径,推动行业整合浪潮 [1] - 2025年央国企专业化整合进一步加速,并购重组成为资本市场重要入口 [1] 《企业并购重组实操手册》核心内容 手册结构 - 包含342页纸质资料、17.3万字、11个章节,涵盖买方/卖方/中介机构全流程操作要点 [2] - 配套线上课程《并购逻辑与实践:丹纳赫VS爱尔眼科》及梧桐定制笔记本 [1] 关键章节 交易前期准备 - 第1章强调信息对称与沟通,需提前评估卖方财务规范可行性、迁移返投要求、股东套现安排及地方政府政策支持 [9][10][11] 方案设计与估值 - 第3章系统梳理并购比例、操作周期、业绩对赌、工作分工、终止条件等设计要素 [14] - 第4章详解4种作价方式(投资额/净资产/评估/差异化)及3种评估方法(资产基础法/未来收益折现法/市场比较法) [16] - 业绩对赌需涵盖6方面:事项/期限/结算时间/补偿方式/减值测试/超额奖励 [16] 支付与融资 - 第5章分析现金/股份/零收购等支付方式优劣,结合案例展示债务/股权/信托融资操作 [21][22] 谈判策略 - 第6章通过案例解析谈判全流程,包括情报收集/地点选择/开局策略/攻守技巧 [24] 上市公司专项 - 第9章135页深度剖析要约收购/协议收购/间接收购/管理层收购/反向吸收合并/A并A等6类操作,附毒丸计划等反收购案例 [26][27] - 第10章以重大资产重组案例解析股份锁定期分期解锁设计,建议前期低比例、后期递增以匹配业绩补偿 [27] 并购后整合 - 第11章提供团队融合方法论:通过业务互动/交叉轮岗(如财务人员跨区域会议)实现文化协同,强调收购方需扮演辅助者角色 [28][29] 手册特色与获取 - 年中促销5折至99.5元,支持叠加满减优惠 [2][36] - 提供扫码试读功能,可预览毒丸计划等章节内容 [27][37]
新筑股份资产重组:注入清洁能源资产与剥离轨道交通业务的战略转型
新浪证券· 2025-05-30 18:20
重大资产重组计划 - 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四川蜀道清洁能源集团60%股权 [1] - 同时出售四川发展磁浮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及债权给四川蜀道轨道交通集团 [1] - 出售成都市新筑交通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及债权给四川路桥建设集团或其子公司 [1] 重组动因 - 解决控股股东变更后的同业竞争问题 蜀道集团旗下清洁能源板块与公司光伏发电业务存在竞争 [2] - 履行控股股东承诺 2025年3月蜀道集团通过无偿划转获得公司24.5%股权后承诺解决同业竞争 [2] - 配合四川国资战略调整 四川省近年积极推进国有资本向清洁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2] 公司业绩背景 - 2012年起扣非净利润连续亏损 2021-2024年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15.5亿元 [3] - 2025年一季度续亏1805.7万元 资产负债率达84.74% [3] - 轨道交通业务需求萎缩 磁浮科技2024年亏损1.5亿元 [3] 资产注入详情 - 注入资产为四川蜀道清洁能源集团60%股权 该集团主营水电、风电、光伏及储能业务 [4] - 蜀道清能权益装机1150万千瓦 储备资源约3000万千瓦 2024年营收11.7亿元 净利润6234.9万元 [4] - 与公司现有光伏业务协同 子公司晟天新能源2024年光伏装机1958.52MW 贡献营收6.47亿元 毛利率60.34% [4] 资产剥离详情 - 剥离四川发展磁浮科技100%股权及债权 该公司专注磁悬浮技术研发 2024年亏损1.5亿元 [6] - 剥离新筑交通科技100%股权及债权 该公司主营桥梁功能部件 市场竞争激烈 2024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仅18.5% [6] 重组时间表 - 预计10个交易日内(6月10日前)披露方案 [7] - 后续需经股东大会、四川省国资委及证监会审批 全程周期约8-14个月 [7]
重庆宣布完成市属国企战略性重组
经济观察报· 2025-05-29 06:30
国企改革成效 - 重庆市属重点国企由51家整合为33家大型企业集团,完成5个批次19组战略性重组,解决多、散、小、弱问题 [1] - 国企内部专业化整合覆盖房地产、金融、建筑、酒店、港口等领域,形成"1+1>2"效应 [1] - 市属国企亏损面从40%降至18.6%,经营性亏损面降至13.7% [1] 产业布局与投资 - 市属国企在新能源、重型重卡等领域取得突破,如庆铃集团与宁德时代、华为合作项目 [2] - 重庆渝富控股2024年投资350.59亿元,96%(336亿元)投向先进制造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产业投资约1110亿元 [2] - 传统品牌冷酸灵、天友、"红蜻蜓"焕发新活力 [2] 企业整合案例 - 三峡担保吸收合并兴农担保和进出口担保,整合后注册资本金全国第2,在保业务规模全国第1 [2][3] - 重庆水务环境集团成为中国环境企业营收50强净资产第一名,重庆文旅集团入围品牌传播力100强 [2] 改革方向 - 推动投融资平台从行政化向市场化转型,产业体系从传统化向现代化转型,发展动能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 [3] - 改革聚焦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创新、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及民营经济发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