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业融合
搜索文档
江苏上半年服务业稳健发展 政策赋能创新驱动亮点纷呈
新华日报· 2025-08-22 07:31
服务业总体表现 - 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达36799.2亿元,同比增长5.9%,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5% [1] - 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5.6%,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2个百分点 [1] 政策支持体系 - 省推进战新和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发挥"总调度"作用,召开成员单位联络员会议并印发年度工作要点 [2] - 省工信厅推动《江苏省软件产业促进条例》修订通过,5月1日起正式施行 [3] - 省委宣传部制定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构建"4916"发展体系 [3] - 省商务厅推动出台数字贸易创新提升措施,带动服务贸易整体升级 [3] 财政金融支持 - 生产性服务业项目贷款财政贴息实施方案降低融资成本 [4] - "苏服贷"政策上半年投放规模近200亿元,服务5400余家现代服务业中小微企业 [4] - "苏科贷"为1720余家科技企业新增贷款81.7亿元,科技领域新增专项贷款授信3000亿元 [4] - 省证监局推动出台私募股权投资高质量发展措施,引导资金向产业科技创新倾斜 [4] 要素保障与营商环境 - 省自然资源厅对服务业项目用地实行"免申即享",省级配置用地计划 [5] - 省税务局精准对接高新技术企业,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5] - 省司法厅起草法律服务民营经济举措,建成苏州自贸区法律服务中心,入驻50余家机构 [5] 数字化转型成效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4%,用电量同比增长22.4% [7] - 省数据局推进一体化算力调度平台在南京、苏州上线运行 [7] - 省工信厅培育26个行业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 [7] - 省农业农村厅拓展大田智慧化应用场景 [7] 科技服务业发展 - 规上科技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8.6% [8] - 研究和试验发展、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6.7%、23.1% [8] - 医学研究和试验发展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2%,增速环比提高9.4个百分点 [8] - 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环保技术推广服务营业收入分别增长45.6%、97.3%、17.1%、30.7% [8] 消费市场表现 - 全省接待境内外游客5.87亿人次,增长11.2%,文旅消费额占全国10.45% [9] - 规上体育组织、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与经纪代理服务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2.3%、17% [9] - 艺术表演场馆、博物馆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5.1%、20.7% [9] 重大项目投资 - 2025年服务业重点项目380个,总投资660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36亿元 [10] - 上半年已开工321个项目,完成投资753亿元 [10] - 黄龙岘EOD项目入选生态环境部首批参考案例 [10] 民营经济表现 - 规上服务业民营企业占比达83.1%,较一季度增加213家 [12] - 民营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4%,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5.2% [12]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民营企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0.7%、17% [12] 民生服务建设 - 省卫健委推动1310家医疗机构接入临床检验平台 [13] - 省民政厅建成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点1.8万个,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532家 [13] - 省供销总社发展农产品直供配送网络 [13]
南京印发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
南京日报· 2025-08-14 10:47
核心观点 - 南京市发布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目标到2027年服务业增加值突破8000亿元 建设国内重要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城市[1] 发展目标 - 产业能级目标:培育2个万亿级和1个5000亿级产业集群 软件业务收入保持全国前五 金融综合竞争力全国前八[2] - 产业融合目标:打造国内领先"两业融合"发展高地 培育深度融合单位10家以上[2] - 企业培育目标:形成百亿级企业35家以上 生态主导型企业3-5家 高成长性企业10-15家[3] 重点领域 - 软件信息领域: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8% 发布工业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80项[4] - 人工智能领域:打造20个垂直领域大模型 建设1家大模型发展服务基地[5][6] - 数智产业领域:培育100家数据企业 建设10个数据产业平台 培育50家开源贡献企业[6] - 细分领域覆盖:包括信创产业 研发服务 现代物流 产业金融等19个细分行业[4][6] 实施工程 - 两业深度融合工程:鼓励制造业与服务企业嵌入式协同发展 支持国家省级融合单位[7] - 平台载体集聚工程:推动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 新增税收突破亿元特色楼宇[7] - 配套保障措施:统筹使用各级财政资金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健全统计指标体系[8]
“双向融合”重塑都市产业优势
经济日报· 2025-08-12 06:00
政策举措 - 广州市海珠区推出都市工业发展政策"大礼包" 以专项资金支持"产品+服务+生态链"等服务型制造新业态 [1] - 黄埔区实施"生产性服务业8条" 开展"研发+"和"设计+"等八大行动赋能制造业全生命周期 [1] - 政策旨在打通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双向融合"路径 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1] 行业转型背景 - 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阶段 [1] - 传统制造业面临用地用人成本攀升和技术升级压力 存在产业外溢风险 [1] - 生产性服务业虽具规模但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 难以支撑制造业高端跃升 [1] - 需抓住全球产业链重构与新科技革命机遇 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实现"1+1>2"突破 [1] 融合发展模式 - 海珠区形成"数字技术+轻量制造"模式 通过数字平台赋能纺织服装和生物医药等都市工业 [2] - 福州长乐区针对纺织工业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 连接近千家企业超万台设备 [3] - 推动制造业企业分设服务板块和服务业企业向制造延伸 实现"制造服务化"与"服务制造化"双向融合 [2] 融合成效 - 使服装小作坊融入智数化生产场景 实现"创意即商品"的跃升 [2] - 促进医药研发服务与精准化制造结合 加速实验室成果中试验证和市场化 [2] - 推动市场化研发组织和技术经纪等新业态涌现 [2] - 带动产业结构向"微笑曲线"两端攀升 使产业体系更加高效富有活力 [2] - 推动纺织工业全链条走向智能化绿色化 帮助中小企业摆脱"低散弱"状态 [3] - "轻量智造"形成对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替代升级 有利于平衡"保产业"与"保生态" [3] 发展挑战 - 需破解服务业"没活没客户"与制造业"没钱没兴趣"的双向困局 [3] - 亟待推动应用场景创新 打造面向生产和生活需求的多样化应用场景 [3]
3.8%↑!广州上半年GDP超1.5万亿元,这些领域跑出“加速度”
搜狐财经· 2025-07-31 19:37
宏观经济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5080.99亿元,同比增长3.8%,第三产业增速最快达4.3% [1] - 第一产业增加值112.34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3705.87亿元增长2.1% [1] -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6.01亿元增长4.4%,其中水果产量受荔枝丰收带动增长8.3%,花卉和观赏鱼产值分别增长6.3%和13.8% [1] 工业发展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7%,汽车制造业下降5.7%但新能源车产量增长9.5% [2] - 电子产品制造业和石油化工制造业分别增长1.6%和6.3%,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11.3% [2] - 集成电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0%,液晶显示模组产量增长1.5倍,民用无人机产量增长37.7% [2] 服务业动态 - 1-5月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9.2%,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内容服务分别增长13.3%和23.3% [2]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3%,其中咨询与调查业增长28.4%,科技中介服务增长46% [2] - 体育业因十五运会预热增长16.7%,快递服务营业收入增长37% [2] 消费市场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11.22亿元增长5.9%,家具类零售额增长3.3倍,电子出版物增长1.1倍 [3] - 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7.1%,家用电器类增长27.6%,金银珠宝类增长16.3% [3] - 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6.4%,餐饮网络餐费收入增长10.9% [3] 投资与基建 -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8%,工业投资增长12%,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5.5% [3] - 汽车制造业投资增长19.3%,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7.6%,信息服务业投资增长28.2% [3] - 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2%,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4.1% [3] 交通与金融 - 客运量1.63亿人次增长0.9%,白云机场国际航线旅客吞吐量增长23.9% [4] -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7.6%,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5%,制造业贷款增长4.7% [4]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余额增长22.9%,住户存款增长10.5% [4] 民生领域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310元增长3.4%,农村居民收入23568元增长5.6% [5] - 教育投资增长14.3%,体育投资增长21.2%,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增长12% [5]
广州最新公布:上半年全市经济总量同比增长3.8%
南方都市报· 2025-07-29 17:24
宏观经济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5080.99亿元 同比增长3.8% [2] 工业领域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7% 其中汽车制造业下降5.7%但降幅较一季度收窄0.7个百分点 [2] - 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9.5% 较一季度提升8.8个百分点 [2] - 电子产品制造业和石油化工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和6.3% [2] -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3%和7.5% [2] - 集成电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0% 液晶显示模组产量增1.5倍 模拟芯片和工业机器人分别增长19.5%和19% [2] -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1% 民用无人机产量增长37.7% [2] 服务业领域 - 1-5月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2% 较1-2月提升1.1个百分点 [3] - 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8.7% 其中互联网平台、物联网技术服务、数字内容服务分别增长13.3%、23.2%和23.3% [3]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3% 人力资源服务、广告业、咨询与调查业分别增长12.4%、21.4%和28.4% [3] - 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中技术推广服务与科技中介服务分别增长6.1%和46% [3] - 体育业营业收入增长16.7% 技能培训和教育辅助增长12% 汽车租赁和快递服务分别增长21.1%和37% [3] 投资领域 -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8% 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2%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4.1% [3] - 工业投资增长12% 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5.5% [3] -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0.8% 汽车制造业投资增长19.3% [3][4] - 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6% 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7.6% 其中信息服务业投资增长28.2% [4] 交通运输业 - 客运量达1.63亿人次 同比增长0.9% 航空和铁路运输分别增长2.7%和3.8% [4] - 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4003.59万人次 增长9.2% 其中国际航线旅客吞吐量大幅增长23.9% [4] - 货运量达4.50亿吨 增长2.4% 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2.7% 集装箱吞吐量增长7.6% [4]
广州: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加快恢复,同比增长4.1%
快讯· 2025-07-29 16:32
固定资产投资总体表现 - 上半年广州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8% [1] 基础设施投资 - 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2% 增势稳定 [1] 房地产开发投资 -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4.1% 加快恢复 [1] 工业投资 - 工业投资快速增长12.0% 在高基数基础上表现活跃 [1] - 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5.5% 为激活传统动能和培育新兴动能提供支撑 [1] -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0.8% 受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 [1] 制造业投资 - 汽车制造业投资增长19.3% 加快转型 [1]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6.0% 增势良好 [1] 服务业投资 - 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7.6% 向新兴领域聚集 [1] - 信息服务业投资增长28.2% 推动两业融合和产业转型 [1]
两业融合企业交流会在京举办共谋发展新路径
环球网· 2025-06-30 16:22
两业融合发展政策支持 - 北京市出台两业融合发展实施意见、示范园区和试点企业认定支持办法、重点项目建设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1] - 明确了8个两业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 [1] - 提供资金、土地、人才等各方面支持举措 [1] 朝阳区两业融合示范建设 - 朝阳区获评新质生产力融合示范先导区包含北京CBD和山河湾谷两个片区 [1] - 区域间产业资源互补、物理空间相接 [1] - 以融合创新带动全区产业加快转型提质 [1] 多方参与融合发展 - 活动搭建政、企、学、研、金多方对接平台 [1] - 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产业园区代表共谋两业融合发展新路径 [2] - 聚焦企业关切议题如支持政策、金融服务等展开深入研讨 [2] 北京市发展目标 - 将创新融合发展机制,优化融合生态 [2] - 提升两业融合发展水平 [2] - 为构建首都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产业支撑 [2]
安徽力争到2027年创建15个左右省级服务型制造集聚区
中国新闻网· 2025-06-28 05:50
政策目标与规划 - 安徽力争到2027年创建15个左右省级服务型制造集聚区 [1] - 以服务型制造集聚区为载体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 [3] - 打造服务型制造区域发展高地引领全省两业融合发展 [3] 集聚区建设措施 - 借鉴浙江广东等先发地区经验制定《安徽省省级服务型制造集聚区建设导则》 [3] - 《导则》明确集聚区建设的重点任务创建条件申报程序评估管理等要求 [3] - 近期将正式印发《导则》并开展集聚区遴选工作 [3] 遴选与支持机制 - 集聚区遴选重点考察制造基础服务能力市场主体培育生态建设支撑保障等方面 [3] - 统筹安徽省制造强省建设资金对服务型制造集聚区建设予以奖补 [4] - 重点支持培育服务型制造标杆企业打造制造服务一体化应用场景 [4] 产业生态建设 - 分行业分领域组织服务型制造宣贯诊断 [4] -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双招双引"组织产业供需和要素对接 [4] - 打造制造服务一体化产业生态 [4]
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广州市产业园区智慧生态服务体系”发布
广州日报· 2025-06-27 00:28
广州国际投资年会及产业发展空间推介活动 - 第十一届广州国际投资年会于6月26日-27日在广州举办,同期举行产业发展空间推介活动,展示广州11区及6家市属国企的产业空间动态 [1] - 活动发布"广州市产业园区智慧生态服务体系",旨在为在穗企业提供投资机遇 [1] 广州国际智能科技园及产业载体资源 - 广州工控集团旗下广州国际智能科技园亮相推介会,作为广州市重点项目定位为"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科技主题创新园区 [3] - 园区位于荔湾区,集聚超250家总部型和技术型都市工业企业,覆盖工业设计、智能装备等前沿领域 [3] - 山姆会员商店定于2025年底在园区开业,推动"先进制造+高端商业"协同发展格局 [3] 广州市产业园区智慧生态服务体系 - 工控产业园集团牵头发布智慧生态服务体系,通过智慧化、生态化服务实现全生命周期企业服务 [3] - 体系首批签约12家金融及专业服务机构(如工商银行),提供园区贷、股权融资、产业链协同等赋能服务 [3] 广州工控集团产业布局与运营成果 - 集团围绕广州市"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2023年入选中国产业园区运营商50强(市属国企唯一) [4] - 旗下工控产业园集团运营32个产业园,推动高端装备、新材料、增材制造、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集聚 [4] - 集团计划以"土地存量"换"发展增量",打造空间集聚效应显著的现代产业生态体系 [4]
北京市举行两业融合企业交流会暨沙龙活动
新京报· 2025-06-26 21:52
两业融合政策与活动 - 北京市举办两业融合企业交流会暨沙龙活动 主题为"两业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 聚焦企业需求搭建政企学研金多方对接平台 [1] - 北京市已出台两业融合发展实施意见、示范园区和试点企业认定支持办法等政策 认定8家市级示范园区和67家试点企业 覆盖11个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实现8个重点领域全覆盖 [1] - 未来将继续推进示范园区和试点企业评选 强化创新优势并深化交流营造融合环境 [1] 企业支持与成果发布 - 沙龙探讨试点企业支持政策、金融服务获取及产业链对接等议题 参与方包括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及产业园区代表 [2] - 活动现场为3家示范园区和32家试点企业授牌 并发布"全球首款临床三期百亿级HPV治疗性疫苗"等新产品 [2] - 北京市将建立常态化成果发布机制 完善产业地图 推动两业融合向更深层次发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