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数效应
搜索文档
以旧换新:换什么乘数效应更大
李迅雷金融与投资· 2025-08-05 21:20
政策概述 - 2024年启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投入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2025年资金规模增至3000亿元并扩大支持品类范围 [1] - 2024年政策带动汽车、家电、家装、电动自行车等销售额超1.3万亿元,2025年上半年1620亿元中央资金带动销售额超1.6万亿元 [1][6] - 政策扩围至五大品类:汽车、家电、手机等数码产品、家装、电动自行车,新增国四排放汽车报废更新和数码产品购新支持 [3][4] 品类补贴细则 - **汽车**:新能源乘用车报废补贴2万元/辆,燃油车1.5万元/辆;置换新能源车最高1.5万元/辆,燃油车1.3万元/辆 [4] - **家电**:2级能效产品补贴15%,1级能效20%,单件上限2000元,空调最多补贴3件 [4] - **数码产品**:手机/平板等按售价15%补贴,单件上限500元 [4] - **家装**:装修建材类补贴15%,适老化产品30%,单渠道上限2000元 [4] - **电动自行车**:报废换新补贴500元/辆,铅酸电池车额外补贴100元 [4] 销售拉动效果 - **汽车**:2024年680万辆补贴带动9200亿元销售额,2025年上半年412万份补贴带动6689亿元,占五大品类总销售额42% [6][7] - **家电**:2024年6200万台带动2700亿元,2025年上半年1.09亿台带动4747亿元 [6][7] - **数码产品**:2025年上半年7400万件带动2934亿元,手机售价2000-6000元区间销量增长13%-43% [7][8] - **乘数效应**:2025年上半年社零总额增长1.3%,政策贡献约0.74%-0.96%,家电/数码/电动自行车增速达20%-30% [16][19] 补贴效率分析 - **投入产出比**:汽车补贴784亿元仅带动82-111万辆净增销量,家电926亿元补贴带动1240-1380亿元净增额,电动自行车补贴47亿元带动销量达2024年6.6倍 [20][21] - **覆盖人群**:2025年上半年2.8亿人次享受补贴,实际覆盖约10%-15%人口,中高收入群体占比40% [22] 政策优化方向 - **品类扩展**:建议从耐用消费品延伸至必需品和服务消费,提升中低收入群体受益比例 [24] - **系统效应**:补贴间接拉动关联消费(如车饰、手机配件等),资金循环可扩散至餐饮、娱乐等领域 [25]
刚刚!史诗级利好,国家发钱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7-28 17:27
育儿补贴政策核心内容 - 国家育儿补贴制度自2025年1月1日起实施 对符合法律法规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 每孩每年3600元 按年发放至满3周岁 [2][3][5] - 2025年1月1日前出生且不满3周岁的婴幼儿可按应补贴月数折算领取 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且不计入低保/特困家庭收入认定 [2][5] - 补贴覆盖所有合法生育的一孩、二孩、三孩 申领方式支持线上(育儿补贴信息管理系统)或线下渠道 通过银行卡/社保卡/"一卡通"发放 [3][6][9] 政策实施细节 - 申领流程需提交出生证明、户口簿等材料 经乡镇初审、县级卫健部门审核确认 市级按比例抽查监管 [6][7] - 中央财政设立"育儿补贴补助资金" 按比例补助东中西部地区 地方提标部分由地方财政承担 [8] - 全国统一信息管理系统将对接"出生一件事"联办 强化部门间数据共享与动态监测 [10] 政策影响分析 - 按2024年新生儿954万人测算 政策稳态下每年补贴规模或超1000亿元 直接减轻家庭育儿成本 [15] - 补贴可能产生消费乘数效应 若家庭边际消费倾向高 每1元补贴可撬动数倍社会消费增长 [14] - 政策目标包括降低生育养育成本、营造生育友好社会氛围 与孕产妇保健、婴幼儿健康管理等服务流程协同 [4][12] 组织保障措施 - 省级政府需制定实施方案并备案 确保财政可持续性 市县不得自行出台补贴标准 [11] - 审计、财政、纪检监察部门将全程监督 卫健部门定期评估政策效果 [10][11]
“光PPT就做了上百页”!上海三大产业先导基金再出手17只子基金,五倍乘数效应将撬动近800亿元社会资本
华夏时报· 2025-06-12 11:23
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动态 - 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第二批子基金遴选结果公布,共17只子基金入选,包括2只集成电路基金、10只生物医药基金、5只人工智能基金,拟投资金额41.5亿元,基金总规模241.5亿元,放大倍数5.82倍 [1] - 第二批子基金撬动社会资本近800亿元,覆盖光子芯片、基因治疗等硬科技前沿领域,招引企业近200家 [1][2] - 首批12家生态合作基金于2022年12月签约,认缴出资67亿元,基金总规模250亿元,放大倍数3.73倍 [1] - 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总规模达890亿元,目标支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1.8万亿元规模 [1][5] 子基金结构与策略 - **集成电路子基金**:尚颀旗舰二期基金与上海先导国策兴融芯私募投资基金深耕本土产业链,构建"产业资本+国资协同"生态布局 [3] - **生物医药子基金**:浦东资本、道彤投资等10家管理人分工协作,形成"核心引擎+生态雨林"创新网络,覆盖早期创新至跨国合作全链条 [3][5] - **人工智能子基金**:峰瑞资本、中金私募等5家机构分别聚焦技术攻坚(AI与脑科学)、成果转化、全球资源对接等差异化策略 [4] 遴选标准与政策导向 - 遴选标准包括产业链协同深度(如集成电路本地化)、政策匹配度("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资源整合能力(高校合作、全球网络) [5] - 政策执行灵活,如杭州注册的泰福资本因基因治疗补链能力获特批入选 [5] 其他地区基金动态 - **深圳**:成立14.4亿元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基金,深创投旗下管理人主导,深圳市引导基金出资5.6亿元 [6] - **广西**:首只QFLP基金广西柳工华晟创业投资基金落地,规模5亿元,聚焦大健康、先进制造等领域 [7] - **江苏盐城**:首只S基金由黄海金控与中保投资等设立,通过二手份额投资支持科技、医疗企业 [7] - **湖北武汉**:车谷科创基金规模10亿元,存续期12年,容亏率最高60%,专注人工智能、泛半导体等硬科技 [8]
从“苏超”出圈透视赛事经济
证券日报· 2025-06-10 00:28
赛事经济核心观点 -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通过门票绑定消费场景实现流量高效转化 线下吸引超18万观众 线上话题浏览量以亿计 [1] - 赛事经济通过乘数效应 融合效应 带动效应构建消费增长新范式 形成短期热度与长效IP价值并存的发展模式 [2][3] 乘数效应 - 苏超门票作为消费通行证带动周边消费 南京赛事后盐水鸭搜索量周环比增74% 订单量增58% [1] - 贵州村超2023-2024年累计吸引游客1700万人次 2025年1-5月游客量241万人次 同比增11.77% [2] - 苏超衍生商品如纪念徽章 球队盲盒通过线上商城持续热销 验证IP价值沉淀能力 [2] 融合效应 - 北京奥运场馆改造后融合商业 艺术 娱乐业态 首钢园增设滑梯 攀岩等项目创造新消费场景 [2] - 苏超打破产业壁垒 实现体育与文旅 商业多领域深度交融 美团数据显示江苏景区预订同比增305% [1][2] 带动效应 - 苏超筹备阶段拉动建筑 制造业消费 运营期带动交通 住宿 餐饮行业高峰 [3] - 佛山龙舟赛事端午假期接待游客134.18万人次 同比增52.69% 营收6073.78万元 同比增37.36% [3]
“乘数效应”背后的金融力量
金融时报· 2025-06-03 09:54
金融支持稳就业政策导向 - 金融系统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1] - 金融机构为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并助企稳岗扩岗 通过创业担保贷款和"稳岗贷"模式提升服务质效 [1] 企业稳岗与就业联动机制 - 民营企业及中小微企业作为就业主力军 支持其发展直接促进就业稳定 [2] - 金融管理部门引导商业银行提升对民营和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 通过纾困政策实现稳岗扩岗 [2] - 湖北集成"六贴一惠"政策包 构建"担保贷+稳岗贷+信用贷"体系 小微企业授信额度达5000万元 [2] - 四川"技改专项贷"推动100余家工业企业技术升级 创造超万个就业岗位 [2] - 河北"人社惠企贷"2024年1-4月发放120.66亿元 帮助2896家企业实现稳岗扩岗 [3] 专项贷款实施成效 - "稳岗贷"专项贷款累计为8万家小微企业发放超6400亿元贷款 稳定扩大530万个岗位 [4] - 中国银行合肥分行为合肥高歌公司提供100万元"稳岗贷"授信 解决科技企业流动资金短缺问题 [4] 创业支持与融资创新 - 建行重庆巴南支行为轻资产科技企业提供200万元信用贷款 通过绿色通道解决订单违约风险 [6] - 创业担保贷款采用"政府+银行+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三方联动模式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6] - 湖南省调整创业担保贷款政策 通过扩范围、降门槛、优机制支持重点群体创业 [6] - 重庆市创业担保贷款额度提至600万元 2019-2024年累计发放331亿元 直接扶持18.5万人创业 [7] - 江西德越铝业获5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 建成5条生产线 年产值达3亿元 直接带动就业79人 [7]
会展经济“瞭望窗”的“乘数效应”要发挥好
证券日报· 2025-05-28 00:21
会展业发展现状 - 2024年全国共举办线下展览8916场,总面积近1.47亿平方米,国内知名展览馆出租率高涨,会展热度持续上升 [1] - 境外自主办展数量攀升,增幅达13.68% [1] - 会展业具有典型的"乘数效应",国际上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1∶9,即每1单位的会展收入可以带动9单位的相关产业收入 [1] 近期主要展会成果 -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展出文化产品超过12万件,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在现场展示与交易,参展产品品类创历史之最 [2] - 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国内外专业采购商数量达1.7万人次,实现展期进口采购订单超100亿元 [2] - 第二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吸引来自境外62个国家(地区)和国内27个省(区、市)的3000余家企业参展 [2] 会展业的功能与价值 - 会展是产业发展的"晴雨表"和畅销产品的"风向标",串联起产业链上下游,促进企业高效对接 [2] - 会展是企业品牌的"放大镜",提升市场认知度与竞争力,促进产品开拓市场和规模化应用 [2] - 会展是了解市场的"探路仪",帮助企业洞察市场需求,拓展市场边界 [2] 会展业未来发展建议 - 强化会展经济作为现代产业体系中的关键纽带作用,避免同质化问题,发展各具特色的会展业务 [3] - 提升会展业的综合效应,进一步提高展会专业化水平,强化对高端要素的集聚能力 [3] - 推动展会与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3]
中金 | 非农降温:美国政府裁员影响初现
中金点睛· 2025-03-10 07:37
文章核心观点 - 政府裁员和罢工因素拉低美国就业,劳动力市场放缓,在关税和政府削减支出背景下,应关注美国经济下行风险,在逆风因素消退或商业友好型政策落实前,对美国经济持谨慎态度 [1][7] 美国2月就业情况 - 新增非农就业15.1万人,略不及市场预期的17.0万人,11月与12月数据合计下修2000人,三个月移动平均降至20.0万人 [2] - 失业率从4.0%反弹至4.1%,与裁员相关的永久性失业略微上升,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者增加 [3] - 劳动力参与率回落,主要集中在55岁以上人群,25 - 54岁人群劳动参与率维持不变 [3] - 时薪增速环比回落至0.3%,同比回落至4.0% [3] 分行业就业情况 - 政府方面,联邦政府就业减少1.0万人,州与地方政府就业增加2.1万人 [2] - 私人部门就业增长集中在教育医疗(+7.3万人)、交运仓储(+1.8万人)、金融(+2.1万人),建筑(+1.9万人)和制造业(+1.0万人)就业增加,休闲住宿(-1.6万人)和临时支持服务(-1.2万人)就业回落,零售业就业减少6000人或与罢工有关 [2] 政府削减支出对就业的负面影响 - 统计存在延迟,2月非农报告未充分反映最新政府裁员影响,2月有6.2万联邦雇员被裁员解雇,约7.5万名联邦工作人员接受“延期辞职”买断方案,可能扰动未来政府就业 [4] - 政府削减开支具有“乘数效应”,影响可能扩散至非政府部门,政府每裁减1人,可能有另外3人面临失业风险,如斯坦福大学因资金问题冻结员工职位招聘 [5] - 被裁人员再就业加剧劳动力市场竞争,未来找工作更难,白领从业者再就业面临挑战,若其他行业无法创造新岗位,将导致结构性失业,2月U - 6失业率升至8.0%,为2021年以来最高水平 [6] 美国经济面临的风险及展望 - 关税不确定性、政府支出削减紧缩效应和高利率环境给美国经济带来逆风因素,抑制企业和消费者信心,可能导致经济增长放缓 [7] - 特朗普将推出“对等关税”,关税不确定性仍存在,但裁员力度可能减弱,短期内降息预期难兑现,逆风因素未消散,需商业友好型政策改善经济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