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

搜索文档
打造千亿规模“科创核爆点”,上海如何培育科技“新秀”|上海高质量孵化器调研
第一财经· 2025-07-24 20:12
高质量孵化器发展现状 - 截至2025年5月底上海12家高质量孵化器总面积超12万平方米在孵企业300多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3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8家 [1] - 孵化器聚焦生物医药AI大模型光电量子智能传感人形机器人合成生物细胞与基因治疗等前沿领域新增在孵企业中前沿领域占比进一步增长 [2] - 高质量孵化器更聚焦"硬科技"孵化支撑颠覆性科技成果转化和硬科技企业加速孵化高成长性企业和项目涌现 [3] 生物医药领域孵化成果 - 莘泽孵化器成立十五年聚焦生物医药领域已孵化培育5家科创板上市公司2家美股上市公司1家港股上市公司2024年举办全国首个行业性概念验证大赛新增储备项目110余个 [3] - 飞镖创新研发中心引进德国勃林格殷格翰美天旎礼来等十余家中外大企业协同创新赋能伙伴孵化器成员企业超270家 [1] - 浦东新区汇聚3家高质量孵化器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核爆点"年均新增生物医药初创企业100余家2024年获批上市5款国产1类新药9个三类创新医疗器械产业规模达4100亿元 [4] 人工智能领域孵化成果 - "模速空间"创新生态社区吸引百余家大模型企业入驻带动全区200余家大模型企业加速集聚累计推动43个备案大模型落地约占全市61% [5][8][9] - 无问芯穹初创16个月成长为准独角兽企业模速空间推出算力生态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100万元等价算力礼包 [8] - 徐汇区形成大模型生态空间"模速范式"聚焦西岸5万平方米核心区及三大重点外延区域 [5] 人形机器人领域孵化布局 - 上海市人形机器人高质量孵化器专注于人形机器人本体及全产业链培育孵化采取科学家项目联动头部企业揭榜等多种模式已引进香港大学席宁中科院微系统所张晓林等科学家项目 [10][12] - 孵化器对每家企业投资500万到1000万元帮其对接资源快速落地企业聚焦细分领域如仿生眼灵巧手等 [12] 政策支持与发展目标 - 《上海市高质量孵化器培育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打造2~3个千亿级产值规模"科创核爆点"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企业最佳首选城市 [15] - 上海市科委组建高质量孵化器建设工作推进小组定期跟踪建设进度落实税收减免人才积分创新券等普惠性政策坚持"一体一策" [15]
“中国云谷”如何长出一片“AI+雨林”
杭州日报· 2025-07-24 11:00
近日,紫金港科技城科技成果转化再迎突破——西湖区"西湖链链看"平台高效嫁接西湖大学前沿科 研势能,促成智慧康养、光储设备、生命健康等领域的7对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为区域产业发展注入新 动能。 在此基础上,紫金港科技城以模型开源生态为核心,围绕具身智能、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合成生物 等方向培育未来产业,打造"1+3"产业体系,加速布局新质生产力。 下一代智能机器人的探索在此集结——"AI+具身智能"领域构建了"大脑+小脑+协同生态"三位一体 创新体系。这里既有专注于AI底层算法研发的阿里云"通义云启"和"西湖心辰",也有攻坚控制技术 的"西湖机器人"和"涌创人形智能机器人",不断推动技术攻关与产业集聚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方面,2024年以来,紫金港科技城通过打造浙江省信创和商密产业园,集聚了创 邻科技、科聪控制等企业50余家。 AI与生命科学的融合正加速推进——在"AI+合成生物"领域聚焦化妆品、医疗健康、新材料三大方 向持续发力,并不断深化与高校在"AI+药物设计""AI+医学影像""AI+医疗器械"等领先场景上的合作。 这一进展正是紫金港科技城创新迸发的缩影。作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东首,紫金港科技城是杭 ...
第一波嘉宾剧透!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8月20-22日 宁波)
DT新材料· 2025-07-24 00:01
大会概况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20-22日在浙江宁波举办[1] - 大会聚焦"1+3"方向:AI+生物制造、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1] - 大会将探讨"十五五"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趋势、AI赋能产业创新、革新技术和产品等议题[1] 组织机构 - 主办单位: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DT新材料)[2] - 协办单位: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宁波酶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2] - 支持单位包括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生物基材料专业委员会等多家机构[2] - 大会顾问专家为深圳理工大学合成生物学院院长张先恩[2][5][6][7][8] 参会专家及研究领域 - 薛闯(大连理工大学):能源和化学品生物制造,包括乙醇、丁醇、纤维素酶等[10] - 袁其朋(北京化工大学):高纯天然产物规模制备,构建20余种芳香族化合物细胞工厂[12] - 王丹(重庆大学):聚酰胺关键单体生物合成,与万华化学等企业合作[14][15] - 杨世辉(湖北大学):非粮大宗醇和有机酸生物制造[16][17] - 姚远(浙江大学):基因编辑技术、蛋白设计与智造技术[19] - 于洪巍(浙江大学):生物油脂、维生素A、25-羟基维生素D3和虾青素生物合成[21][22] - 王泽建(华东理工大学):抗生素、维生素、氨基酸等生物发酵产业技术[23] - 刘夫锋(天津科技大学):工业酶挖掘改造,蔗糖异构酶固定化技术[27][28] - 李爽(华南理工大学):天然活性化合物和香氛物质全生物路径合成[29][30] - 朱蕾蕾(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所):工业酶蛋白分子改造和低碳生物制造[31][32] - 罗自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芳香族化合物绿色生物制造[33][34] - 徐国强(江南大学):氨基酸衍生物(γ-聚谷氨酸等)合成生物学研究[35][36] - 姚长洪(四川大学):微藻光合固碳与糖类代谢调控[37] - 潘学玮(江南大学):高值氨基酸衍生物高效合成细胞工厂[39] 大会议程 - 8月20日:会议签到、生物制造产业高层座谈会、生物制造青年论坛[41] - 8月21日:开幕式及全体大会、绿色化工与新材料专题论坛、AI赋能生物制造蓝皮书研讨会[41] - 8月22日:AI+生物制造专题论坛、未来食品&农业专题论坛[41] - 同期活动包括科技成果展示与对接、合成生物创新展览[41] 其他信息 - 大会报名可通过扫码方式参与[44] - 参考信息包括中国生物制造产业地图(2025版)[45]
第一波嘉宾剧透!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8月20-22日,浙江·宁波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22 23:41
大会概况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20-22日在浙江宁波举办[1] - 大会聚焦"1+3"方向:AI+生物制造、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1] - 目标包括探讨"十五五"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趋势、AI赋能产业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品规模化[1] 组织机构 - 主办单位为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DT新材料)[2] - 协办单位包括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和宁波酶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2] - 支持单位涵盖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生物基材料专业委员会等多家行业组织[2] - 大会顾问专家为深圳理工大学合成生物学院院长张先恩[2][4] 参会专家及研究方向 - 张先恩:合成生物学领域专家,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副理事长[5] - 薛闯:专注于能源和化学品生物制造,在纤维素酶和番茄红素生产方面有突出贡献[6] - 袁其朋:研究高纯天然产物规模制备,构建了20余种芳香族化合物的细胞工厂[7][8] - 王丹:开发聚酰胺关键单体的生物合成技术,与多家化工企业合作[10][11] - 杨世辉:专注于非粮大宗醇和有机酸的生物制造[12] - 姚远:研究基因编辑和蛋白设计技术,与制药企业有合作[14] - 于洪巍:生物油脂、维生素A等产品的生物合成技术专家[16] - 王泽建:在抗生素、维生素等生物发酵产业有20多家企业合作经验[18] - 朱蕾蕾:工业酶蛋白分子改造和低碳生物制造专家[26][27] - 罗自卫:研究芳香族化合物的合成生物制造[29] - 徐国强:专注于γ-聚谷氨酸等氨基酸衍生物的合成生物制造[30][31] 大会议程 - 8月20日:会议签到、生物制造产业高层座谈会、生物制造青年论坛[36] - 8月21日:开幕式、绿色化工与新材料专题论坛、人工智能蓝皮书闭门研讨会[36][37] - 8月22日:AI+生物制造专题论坛、未来食品&农业专题论坛[37] - 同期活动包括科技成果展示与对接、合成生物创新展览[37] 产业资源 - 提供《中国合成生物产业地图2.0》和《2025人工智能赋能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蓝皮书》[39][40] - 设有生物制造产业社群供行业交流[42]
从业绩和技术看凯赛生物的行业定位:“合成生物第一股”是怎么炼成的?
市值风云· 2025-07-21 18:09
合成生物行业概况 - 合成生物是我国未来产业重要方向,国家通过重点研发专项和国家级创新平台大力支持 [3] - 2023年全球合成生物市场规模171亿美元,中国占比50%,未来五年CAGR预计28.65% [3] - 行业处于科研转化期,生物基材料等子领域已进入成长期,部分如生物发酵原料药进入成熟期 [25][27] 凯赛生物业务分析 - 主营产品包括长链二元酸系列(2003年量产)和生物基聚酰胺系列(2021年单独披露收入)[6] - 2024年营业总收入29.58亿,其中长链二元酸26.7亿(占比90.3%),聚酰胺1.44亿(占比4.9%)[8] - 长链二元酸业务经历16年发展完成对化学法替代,2018/2021年获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 [10][12] 聚酰胺业务发展 - 生物基聚酰胺是全新材料,需完成从实验室到商业化的全链条突破 [13] - 2024年通过定向增发引入招商局集团,带来资金+资源+订单支持 [13] - 已构建太原/金乡/乌苏三大生产基地,并与宁德时代等合作开发新能源应用场景 [13][15] - 在民用纺织等领域完成"0到1"验证,处于"1到N"爆发临界点 [16] 生物质废弃物战略 - 秸秆高值化利用是三大发展战略之一,2024年万吨级秸秆乳酸示范线通过验收 [18] - 通用型秸秆技术突破将解决生物制造原料瓶颈,具备重大商业和社会价值 [18][20] 政策与产业环境 - 国家将生物制造列为战略新兴产业,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培育生物制造未来产业 [22][23] - 全球生物制造市场规模2025年预计达5750亿,麦肯锡预测60%产品未来可用生物法合成 [24] 财务与估值 - 2024年净利润4.89亿,静态PE 68倍,显著高于传统化工企业(10-15倍)[29][32] - 可比合成生物企业中华熙生物PE 141倍,华恒生物PE 42倍,公司估值处于行业中游 [33] - 2024年收入同比增40%,扣非净利增52%,2025Q1扣非净利延续31%增长 [33] 股东结构与信心 - 控股股东及实控人上市5年未减持,2025年定增引入招商局集团并锁定5年 [37][38] - 员工股权激励覆盖300名中高层,5年累计分红10.23亿 [43][44] - 战略股东减持占比不足10%,主要为指数基金调仓行为 [36][37]
科技金融加速重构“制度—资本—技术”关系
金融时报· 2025-07-21 10:45
科技金融发展现状 - 我国科技金融已形成以政府部门为引领、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为核心、其他主体为支撑的发展模式 [1] - 科技金融将在重构"制度—资本—技术"关系中发挥关键加速器作用 [1] - 需通过战略协同、资本赋能、技术支撑推动政策、金融、科技融合 [1] 新阶段特点 - 科技金融从金融工具上升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核心战略 [2] - 政策层面加强顶层设计,2027年目标为科技金融体系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求更适应 [2] - 金融变革加速向高效率、长周期、全周期、多元化服务转变 [3] - 2024年末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率50%、高新技术企业获贷率55.7% [3] - 政策导向为"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3] 技术发展影响 - 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达475.6万件,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53.3% [4] - 科技金融服务需从技术要素适配升级为创新生态赋能 [4] - 需构建全场景综合服务生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协同 [4] 中国特色体系构建 - 政策层面将建立颠覆性技术预警机制和"非共识技术创新基金" [5] - 推动国际合作参与6G、自动驾驶等国际标准制定 [5] - 金融层面建立复合评估模型纳入专利质量、ESG等授信标准 [6] - 设计"技术特性+场景需求"组合型产品提供全周期服务 [6] - 科技层面推动政府、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资源整合 [7] - 探索覆盖基础研究到规模量产的整体融资体系 [7]
【公告全知道】减速器+人形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公司终端客户包括智元机器人
财联社· 2025-07-20 22:14
减速器+人形机器人+新能源汽车 - 公司精密减速器实现技术突破 终端客户包括智元机器人 傅利叶等 [1] 光模块+数据中心+算力 - 公司拟收购AI智算中心核心基础设施供应商 [1] 创新药+减肥药+医美+合成生物 - 公司创新药管线已突破80项 [1]
8月·宁波 | SynBioCon 2025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18 00:06
生物制造行业发展趋势 - 生物制造已成为全球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关键着力点,是我国继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后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 [1] - 各地政府正结合自身优势推动合成生物"研发-转化-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发挥新质生产力作用 [1]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20-22日在宁波举办,聚焦"1+4"主题:AI+生物智造赛道及四大应用领域(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美妆原料) [1] 大会核心内容 - 大会将探讨"十五五"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趋势、革新技术与产品生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规模化应用 [1] - 设置100+融资项目路演,发掘合作机遇 [5] - 汇集头部企业、顶尖高校、园区资本及产业上下游资源 [5] 重点活动安排 - **生物制造产业高层闭门研讨会**(第3期):邀请30位行业高层与专家探讨"十五五"发展趋势与增长点 [9] - **优质项目路演与对接**(第4期):聚焦合成生物新产品/工艺/技术,对接头部园区与投资机构 [12] - **生物制造青年论坛**:设置30+场报告,发掘科研团队创新成果,搭建人才合作平台 [13] 分论坛专题 - **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涵盖生物基材料(PHA、尼龙、菌丝体蛋白)低成本规模化开发、精细化学品及香精香料绿色制造技术 [13][16] - **AI+生物智造**:聚焦AI辅助酶发掘、合成生物大语言模型、工业发酵动态控制等双向赋能案例 [17] - **未来食品&农业**:涉及非粮原料(CO2、甲醇)转化饲料蛋白/能源化学品、功能糖/乳铁蛋白等高值化食品配料生物制造技术 [15][20] - **美妆原料**:探索虾青素/类胡萝卜素绿色制造、新型蛋白质原料突破及生物材料在化妆品应用 [18][20] 科技成果展示 - 公开征集100个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领域从0到产业化的创新成果,设置现场展示与对接专场 [18] 往届成果 - SynBioCon大会已连续三年(2022-2024)在宁波成功举办,2024年第三届由宁波酶赛生物等机构协办 [23]
重大突破! 二氧化碳制作蔗糖,仅需17小时!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7-18 00:06
二氧化碳制糖技术突破 - 我国每年白糖消耗量超过1500万吨 进口量超过500万吨 传统蔗糖种植需12-14个月 而二氧化碳制糖技术仅需17小时 [1] -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团队主导实现从二氧化碳"从头合成"己糖 含葡萄糖等4种单糖 碳转化率0 67克/升/小时 是光合作用效率10倍以上 [2][3][8] - 2025年进一步实现从二氧化碳直接合成蔗糖 产物浓度14g/L 转化率86% 能耗仅2ATP/蔗糖 比自然路径节能85% [4][8][9] 技术核心优势 - 通过工程化改造酶蛋白分子精准控制合成4种己糖 解决糖分子立体结构可控难题 理论上可合成任一类型糖 [9] - 采用"甲醇→3-磷酸甘油醛→葡萄糖-6-磷酸→蔗糖"高效路径 跨团队协作实现光伏电解水制氢与体外生物转化系统结合 [4][11] 应用前景 - 医药领域合成人参多糖等药用糖分子成本仅为天然提取1/3 [13] - 工业生物制造领域每年消耗超千万吨葡萄糖原料 改用该技术可减少60%粮食消耗 [14] - 环保领域每合成1吨糖可消耗1 6吨二氧化碳 相当于3辆家用汽车年排放量 [15] 行业活动 - SynBioCon 2025大会8月在宁波举办 聚焦AI+生物智造等五大方向 探讨生物制造产业趋势与革新技术 [17][21]
【2025链博会】鲁商福瑞达:以中药科技+合成生物重构韧性供应链
环球网· 2025-07-17 14:42
公司展示成果 - 公司携"中药绿色智造+合成生物"双擎成果亮相链博会,展示从中药提取到终端产品的全链条创新 [1] - 明星产品包括明颜舒萃、MatrixColla-1 愈胶原、珂谧穿膜胶原棒等,现场体验热度高 [3] - 合成生物王浆酸系列护肤产品修护表皮屏障功效提升175%,真皮Ⅰ型胶原蛋白表达量提升94% [3] 技术创新 - 将传统中药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与工业4.0装备融合,实现药材标准化萃取 [3] - 明颜舒萃等敏感肌系列产品融合中药与人工智能,实现从种植到生产的智能化精准控制 [3] - MatrixColla-1 愈胶原采用Ⅲ型重组胶原等精准配比,模拟真皮层结构实现全维度抗衰 [4] 绿色供应链 - 出口原料通过欧盟ECOCERT认证,生物发酵工艺较传统化学法减排35% [5] - 植物基包装降解周期仅180天(传统PE瓶需450年),且密封性、跌落测试优于行业标准 [5] 研发生态 - 依托"科研院所+企业研发中心+产业基地"三位一体生态,加速技术转化 [7] - 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80余项,拥有有效专利434件(发明专利189件) [7] - 跨膜递送技术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已应用于眼科、皮肤科新品升级 [7] 战略定位 - 公司提出打造"全域创新"科创生态,输出可持续、可复制的"中国方案" [3][7] - 未来将以中药现代化、合成生物、绿色智造为锚点,强化中国美妆与健康产业的科技影响力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