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合成生物学
icon
搜索文档
多项任务聚焦合成生物!安徽公示2025“揭榜挂帅”攻关目录
文章核心观点 - 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2025年制造业"揭榜挂帅"招才引智专项攻关指导目录 拟选取325项关键技术攻关类任务和3项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类任务 其中多项任务涉及合成生物技术领域 涵盖农业废弃物转化、抗体筛选、酶催化、氨基酸制造等方向 体现政策对生物制造产业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应用的强力支持 [2][3] 合成生物技术专项任务 - 农业废弃物高值转化技术要求生物甲烷容积产率≥1.1m³/m³·d 甲烷浓度≥65% 生物天然气提纯回收率≥99% 液化温度≤-162℃ 系统日产气量100,000m³ [4] - 抗原特异性抗体筛选需获得亲和力10⁻⁹至10⁻¹⁰M的抗体分子 并提供3-5株靶向human CD47、PD-1的去免疫原性抗体 [4] - AI辅助酶定向进化用于γ-内酯合成 要求酶活≥4000IU/L 底物产率>40% 产物纯度>99% 并建立AI辅助算法和核心酶库 [4] - 三氯蔗糖生物合成要求固定化酶活≥600U/g 循环稳定性≥120批 转化率≥99.95% 整体工艺收率≥75% 成品纯度≥99% [4] - 合成微生物群落调控肉制品加工 要求盐分降至8-12%(传统工艺15%以上) 风味物质提升20% 危害物降低20% [4] - 小品种氨基酸生物制造指标:L-丝氨酸发酵产率≥75g/L L-鸟氨酸≥90g/L L-瓜氨酸≥100g/L [4] - 生物基土壤调理材料要求炭得率≥30% 菌剂有效活菌数≥2亿/g 示范田作物增产5-10% 化肥减量20%以上 [4] - 没食子酸合成生物学工艺要求酶活性提升5倍 发酵产率≥40g/L 成本低于植物提取法20% 降低资源消耗与碳排放20% [4] - 生物法制备除草剂中间体要求底物转化率≥80% 并建立50-100升小试生产线 [4] - 酶促合成还原型谷胱甘肽要求转化率≥90% 酶循环利用≥50次 反应浓度≥50克/升 [5] - 乳制品膜工艺要求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占总蛋白量均≥90% β-酪蛋白≥43% [5] - 手性醇生物酶催化要求底物转化率>98% 产品纯度>99% 手性ee值>98% 酶成本占吨成本<5% [5] - 高密度发酵微生物菌剂要求贝莱斯芽孢杆菌发酵液活菌量达300亿cfu/mL 母粉达1000亿cfu/g 并开发7种新产品 [5] 产业应用方向 - 技术覆盖农业、化工、食品、医药等多个领域 包括生物能源、香料、甜味剂、氨基酸、除草剂、乳制品等功能性产品 [4][5] - 产业化要求明确 多数任务需完成中试或工业化生产线建设 并申请专利及制定企业标准 [4][5]
“中国光谷”加速迈向全球生命健康产业新高地
中国新闻网· 2025-09-11 11:21
大会概况 - 第十七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在武汉东湖高新区举办 主题为"生物科技赋能未来 生物制造重塑世界" 设有政策解读 技术研讨 资源协同 国际合作 成果转化五大板块及专业展览 [2] - 大会展示近千项前沿技术和创新成果 举办生物制造高层论坛及近20场细分领域专题分论坛 [1][3] - 发布《中国生物经济发展报告2025》和全国创新药"慧眼"系统两项重磅成果 [3] 产业规模与地位 - 光谷生物城形成千亿产业集群 综合竞争力稳居全国前列 中部第一 [1] - 光谷聚集4200余家生物产业相关企业 成为中部地区影响力最大 创新力最强 产业体系门类最齐全 人才集聚效应最显著的生命健康产业集聚区 [8] - 2024年东湖高新区生命健康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 武汉市生命健康产业规模达5546亿元 居中部地区第一 湖北省大健康产业突破万亿元规模 成为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11] 技术创新成果 - 武汉禾元生物推出全球首个"稻米造血"一类新药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水稻) 改写了人血清白蛋白依赖人血浆提取的历史 [6] - 武汉依瑞德开发交互式脑机—光磁联合设备 实现无创脑机接口 [6] - 武汉滨会生物的溶瘤病毒产品OH2注射液被纳入国家突破性治疗品种 [6] - 联影医疗推出世界首台5.0T人体全身磁共振系统uMR Jupiter 实现超高场磁共振全身临床成像 [6] - 光谷创新药领域临床在研一类新药超400个 医疗器械领域1800余个二 三类医疗器械获批上市 生物农业领域获批国审农作物新品种180个 [8] 产业生态建设 - 光谷形成生物医药 医疗器械 生物农业三大产业集群 锚定创新药 医疗器械 生物农业 生物服务和未来产业五大产业方向 [8][11] - 拥有27个国家级创新平台 72个中试平台及20个创新服务平台 湖北省药检院 省医疗器械质检院 省安评中心等专业机构落户 [11] - 创新推出"招投联动"机制 以资本为纽带和先导吸引企业落地 秉持"投早 投小 投未来"理念 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 [11] 国际合作与区域协同 - 古巴共和国副总理率团参会谋划产业合作新领域 23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代表深入交流构建跨区域协作网络 [3] - 举办2025生物制造创新创业大赛挖掘诸多创新项目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3]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指出湖北省和武汉市产业基础好 发展潜力大 希望为全国生物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3]
弈柯莱联合创始人瞿旭东:以商用导向实现生物制造规模化开发
证券日报· 2025-09-11 00:44
公司发展里程碑 - 成立十年间已将近20种产品推向量产且多个产品获得较高市占率 [1] - 完成国投聚力独家战略投资的4.5亿元融资 [1] - 成为国内第一批持证的母乳寡糖生产商且2'-岩藻糖基乳糖于2023年10月获国家卫健委审批 [3] 技术平台优势 - 构建"设计+改造+应用"全链条平台化技术体系实现研发活动平台化 [2] - 自研AI算法筛选候选酶分子并储备6万多种实体酶库覆盖20类工业反应 [2] - 平台化技术使公司成为唯一通过国家卫健委批准采用酶转化法生产甜菊糖苷M的企业 [3] 研发成果与知识产权 - 近三年累计申请专利200件且授权70余件 [3] - 通过平台化技术实现甜菊糖苷M量产(传统方式需数十吨甜菊叶提取1公斤) [3] - 凭借技术平台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专项支持 [3] 商业模式创新 - 选择与终端企业深度绑定成立合资公司整合市场资源(如母乳寡糖领域) [5] - 重点拓展生物制造上游原料端采用甲醇和二氧化碳等一碳原料替代粮食基原料 [5] - 核心团队均来自生物制造领域且成员稳定性高 [4] 行业战略定位 - 生物制造竞争本质是系统化能力竞争 [1] - 合成生物学价值在于为市场提供解决痛点的产品而非论文或专利数量 [5] - 未来三年以商业落地为导向推出更多产品并与国内外头部企业深化合作 [5]
3起亿元融资“加码”,8月美妆融资升温!
搜狐财经· 2025-09-10 21:51
行业整体融资态势 - 8月美妆行业融资显著回暖 共发生10起投融资案例 涉及资金总额约6亿元人民币[1][2][3] - 融资事件数量和金额较7月大幅上涨 事件数量增加6起[4] - 融资项目呈现多元化趋势 主要集中在品牌、合成生物和医美领域[4] 融资金额分布 - 1000万以上项目数量占比最高 亿元级项目达3起[4] - 医美赛道获得最大单笔融资 金额达数亿元人民币[4] - 1起融资事件未披露具体金额[4] 合成生物领域融资 - 合成生物成为投资热点 3家企业获得融资[4][5] - 美国生物科技公司Debut获得2000万美元(约1.43亿元人民币)投资 投资方包括欧莱雅风险投资基金BOLD等机构[5] - 芝诺科技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 由青创投领投[7] - 华熙唐安完成A轮融资 由中科先进产业基金与光明科学城联合投资[7] 医美领域融资 - 医美赛道持续受资本青睐 3家企业获得融资[8][9] - 上海摩漾生物获得数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天壹资本、蓝驰创投和华盖资本[11] - 迈诺威医药完成亿元级B轮融资 由IDG资本领投[11] - 苏州若弋生物获得数千万元Pre-A++轮追加投资[11] 品牌领域融资 - 男士美妆品牌GREENLAB绿所完成近千万元Pre-A轮融资 专注男性面部护理与彩妆领域[13] - 杭州禾芃生物完成1000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 专注于植物科技护肤[13] 历史融资对比 - 2021年超130家美妆企业获融资 总额达150亿元人民币[14] - 2023年美妆行业融资超70亿元人民币[14] - 2024年美妆产业投融资总额达66亿元人民币[14]
2亿!金龙鱼等成立合成生物新公司
合资公司成立 - 益海嘉里金龙鱼与新华扬共同成立新华扬益海嘉里(富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2亿元[2] - 合资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工业酶制剂研发 生物化工产品技术研发 生物基材料技术研发 生物基材料制造[2] - 项目位于齐齐哈尔市富裕县 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生产食品用酶 饲料用酶 其他工业用酶等发酵类产品[4] 公司业务背景 - 益海嘉里金龙鱼是我国重要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企业 涉足食用油精炼 油籽压榨 食品原辅料 专用油脂 玉米深加工 大豆精深加工 水稻循环经济 小麦深加工 食品饮料 中央厨房 粮油科技研发等产业[2] - 旗下拥有金龙鱼 欧丽薇兰 胡姬花 香满园 海皇 金味 丰苑 锐龙 洁劲100等知名品牌[2] - 新华扬是生物酶制剂生产商和微生态制剂专业服务商 总部位于武汉 是全国酶制剂十强企业[3] 产能与项目规划 - 益海嘉里金龙鱼计划与富祥药业合资设立富祥益海嘉里(富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专注于食品原料 医药中间体等产品制造与销售 总年产能预计达20万吨[6] - 项目建设于齐齐哈尔市(富裕)生物基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园内 紧临益海嘉里(富裕)现代农业产业园[6] - 富祥药业是国内首家实现丝状真菌蛋白千吨级产业化的企业 正在加速建设年产20万吨微生物蛋白及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一期) 建成后将形成年产2万吨微生物蛋白和5万吨氨基酸水溶肥的产品规模[7] 战略转型方向 - 益海嘉里金龙鱼通过合资公司转型入局合成生物产业 打造世界顶级生物酶制剂制造商及服务商[4] - 合资公司益海嘉里富祥(富裕)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将建设食品原料及营养品生产线[7]
精英计划 | 天工所多肽与蛋白质工程研究中心招聘启事
研究所人才招聘 -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多肽与蛋白质工程研究中心招聘助理研究员和博士后 主要聚焦蛋白质工程与合成生物学研究 涵盖酶工程 酵母人源化改造 无细胞蛋白表达体系等领域 [3][4][7][13] - 应聘者需具备蛋白质工程/酶工程 合成生物学 代谢工程 结构生物学或相关专业背景 优先考虑有自律性 团队协作能力和优秀分析写作能力的候选人 [7][13] 薪酬福利与支持政策 - 博士后年薪最高可达研究所副研究员标准 优秀者可一事一议 并享受社保和住房公积金 [8] - 天津港保税区提供30万元分两年资助 天津市"博士后创新岗位"提供20万元奖励资助 研究所基础薪酬与资助累加支持 [8][11] - 福利包括解决本人及新生子女落户 租住周转住房 健康体检 带薪年假 对科技成果转化贡献给予额外奖励 [13][14] 职业发展路径 - 出站博士后优先留所工作 可申请副高级或中级专业技术岗位 纳入事业编制 [10] - 取得突出成果的博士后可申请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和中国科学院人才计划 享受高层次人才待遇 [15] - 留津工作的博士后享受天津市支持政策 包括20-30万元奖励资助 [11][15] 研究背景与方向 - 多肽与蛋白质工程研究中心聚焦合成生物学源头技术开发和绿色低碳生物制造应用 整合微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化学等多学科 [4] - 研究中心致力于应对资源 环境 健康 生物制造领域的挑战 运用工程生物学策略改造基因 蛋白质 细胞器等 [4] - 研究组长张燕飞发表论文38篇 申请专利23项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多项科研任务 [5]
鼓楼区与南师大共建智能生物制造创新中心
新华日报· 2025-09-08 05:44
中心建设与定位 - 南京市鼓楼区与南京师范大学共建智能生物制造创新中心 以合成生物学底层技术为核心 采用"1+1+N"创新模式 依托科研平台攻克核心技术并联动企业推动成果落地 破解实验室成果难以产业化的痛点[1] - 中心管委会主任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和担任 现场为微康益生菌 纽邦生物 迪必尔生物工程 北极光等企业负责人颁发产业顾问聘书[1] 产业生态构建 - 中心形成"龙头引领 梯队培育"态势 引入亚洲最大益生菌菌种研发智能制造基地的微康益生菌 其产品获评拜耳制药全球最佳供应商[1] - 成功孵化益一科技 康科生物 修喵修勾科技 玖明医疗等企业 覆盖医疗健康 膳食营养 宠物健康等细分领域 补全鼓楼合成生物产业链[1] 产业链协同发展 - 活动现场签约海尔生物 德悦普惠医疗 量准科技等项目 覆盖细胞库建设 创新药筛选 生物芯片研发等关键环节[1] - 多项目协同推动产业链从"单点突破"迈向"全链协同"[1]
全球三成新药来自中国,我国生物经济大有可为
第一财经· 2025-09-05 17:54
行业全球地位 - CAR-T细胞疗法研究中心数量388个位居全球第二[3] - 生物药市场规模突破1.1万亿元且生物药在研数量蝉联全球第二[3] - 湖北病理大数据库179万张高精度数字切片跃居全球第二[3] - 全球医疗器械专利申请量91513组占全球总量70%居首位[8] - 生物基材料和化学品产值突破1万亿元[5] 研发创新成果 - 2024年国家药监局批准93款新药创五年新高[7] - 全球制药研发管线前25强中4家中国企业上榜[7] - 恒瑞医药以自研新药比例排名全球第1位[7] - 精准生物CAR-T治疗产品"普基奥仑赛注射液"填补国内空白[7] - 脑机接口在上海华山医院完成国内首例前瞻性临床试验[3] 产业政策与系统建设 - 全国共建立23个生物产业基地[5] - 创新药/在研管线/上市新药数量均占全球30%以上[5] - "全国创新药慧眼系统"正式亮相 构建三大评价体系[9] - 生物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7%[5] - 转基因玉米大豆产业化示范种植面积达1000万亩[12] 技术突破与前沿领域 - 微生物细胞工厂实现核苷酸/酚酸/黄酮等复杂化合物高效合成[11] - 酶定向进化/代谢网络重构成为提升产量核心策略[11] - 人工智能可提高药物研发效率并设计新型基因编辑工具[12] - 全球生物基化学品市场规模预计2029年达1252.3亿美元[11] - 全球生物经济规模2050年预计增至30万亿美元[11]
梅花生物完成4.92亿股份回购 半年净利增19.96%加速全球化
长江商报· 2025-09-05 07:46
股份回购与注销 - 公司于2024年10月23日至2025年9月2日期间回购股份4854.71万股,占总股本比例1.70%,回购价格区间9.10元/股至10.97元/股,回购金额4.92亿元 [1][2] - 回购股份全部用于注销,注销完成后总股本由28.53亿股变更为28.04亿股,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由33.34%升至33.92% [2] - 近年来多次实施回购,包括2024年4月完成8.60亿元回购及2022年7月至2023年4月期间约10亿元回购,均用于注销减资 [3] 财务表现与分红政策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22.80亿元,同比略降2.87%,净利润17.68亿元,同比增长19.96%,扣非净利润16.28亿元,同比增长24.98% [1][6] - 2024年度现金分红每股0.42597元,合计派发12亿元,加上中期分红后全年分红金额达16.99亿元,占2024年度净利润62.01% [3] - 自2010年重组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总额超120亿元,资产负债率从2019年52.29%持续下降至2025年6月末37.59% [3][4] 产能与业务布局 - 赖氨酸、苏氨酸产能全球首位,味精产能全球第二,呈味核苷酸二钠、医药氨基酸、胶体多糖等产品产能规模居全球行业前列 [5] - 2025年上半年项目支出10.87亿元,通辽味精产能升级项目已满产并成为全球单体味精产能最大生产线之一,吉林赖氨酸项目预计2025年四季度投产试车 [6] - 2025年7月完成对日本协和发酵旗下食品、医药氨基酸及HMO业务与资产的跨境并购,新增30+专利家族核心知识产权及多种氨基酸新品类和新菌种 [7] 研发与技术创新 - 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分别同比增长12.35%、21.86%、10.79%,两年半研发费用合计达8.97亿元 [7] - 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规模化生产氨基酸,系统推进合成生物学技术产业化以巩固行业技术领先地位 [5][7] 国际化战略 - 出口比例长期稳定在30%以上,通过跨境并购获得位于上海、泰国、北美等地多个生产经营实体,精准对接区域市场需求 [7] - 全球化布局从战略规划阶段迈入实质性运营阶段,产业链向下游高附加值医药级氨基酸市场延伸,新增HMO产品管线 [7]
华恒生物: 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9-05 00:18
持续督导工作 - 兴业证券作为保荐机构对华恒生物进行持续督导 制定相应工作计划并签署持续督导协议 [1] - 通过日常沟通、定期或不定期回访等方式了解公司经营情况 开展持续督导工作 [1] - 公司未发生违法违规或违背承诺等事项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遵守相关法规并履行承诺 [2] - 公司治理制度健全完善并严格执行 内控制度符合法规要求且有效执行 [2][3] - 严格执行信息披露制度 保荐机构对信息披露文件进行审阅 未发现需报告情况 [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4.89亿元 同比增长46.54% [1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5亿元 同比下降23.26% [1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0.75亿元 同比下降9.93% [11] - 总资产53.02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6.26%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6.30亿元 增长2.53% [12] - 基本每股收益0.46元/股 同比下降30.30% [1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38% 减少3.49个百分点 [12] 研发投入与成果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0.69亿元 同比增长8.40% [15]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4.61% 减少1.62个百分点 [15] - 新增发明专利6项 实用新型专利3项 累计获得发明专利84项 实用新型专利80项 [15] - 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积累 形成合成生物技术相关核心技术集群 [13] 核心竞争力 - 建成发酵法和酶法两大技术平台 突破厌氧发酵技术瓶颈 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微生物厌氧发酵规模化生产L-丙氨酸、L-缬氨酸产品 [13] - 掌握菌株构建、发酵控制、分离提取等生物制造全过程核心技术 [13] - 服务于世界500强企业包括巴斯夫、诺力昂、味之素等优质客户 境内与华海药业、牧原股份等保持长期合作 [14] - 厌氧发酵法使L-丙氨酸产品成本降低约50% 取得相对成本优势 形成上下游产业链协同效应 [14] - 发酵法生产工艺每吨L-丙氨酸减少0.5吨二氧化碳排放 符合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15] - 与中科院天工所、北京化工大学等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提升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能力 [15] 募集资金使用 - 2021年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净额5.59亿元 截至2025年6月30日累计投资4.57亿元 [16] - 2022年向特定对象发行募集资金净额6.84亿元 截至2025年6月30日累计投资6.84亿元 [18] - 募集资金存放和使用符合监管规定 进行专户存储和专项使用 不存在违规情形 [20] 股权结构 - 控股股东郭恒华直接持股4522.73万股 通过恒润华业间接持股726.84万股 [22][23] - 董事张学礼、张冬竹等通过宁波睿合远间接持股1942.26万股 占总股本7.77% [23] - 报告期内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无质押、冻结及减持情形 [23] 经营风险 - 主要原材料淀粉、葡萄糖等价格波动 直接材料占主营业务成本比例较高 [5] - 生产过程存在安全风险 随着资产规模扩大和设备老化可能发生安全事故 [6] - 境外销售受国际政治形势、贸易摩擦影响 欧盟对L-缬氨酸收取临时反倾销税53.9% [7][9] - 应收账款余额较大 随着销售规模扩张可能继续增长 [8] - 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若政策调整或资格丧失将影响业绩 [8] 行业竞争 - L-丙氨酸行业主要生产企业包括华恒生物、丰原生化等 新增产能竞争加剧 [9] - L-缬氨酸主要应用于饲料及保健品领域 主要生产企业为华恒生物、韩国希杰等 销售渠道有待拓展 [9] - 国家可能出台限制性规定 导致产品生产及使用受限 [8] 在建项目 - 在建项目包括赤峰基地丁二酸联产缬氨酸/肌醇项目、年产5万吨生物基1,3-丙二醇建设项目等 [7] - 固定资产增加导致折旧和摊销增加 如项目不能如期产生效益可能存在盈利减少风险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