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城市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从“工业伤疤”到“城市绿肾” 这些生态“蜕变”背后藏着美丽中国的发展密码
央视网· 2025-07-18 16:03
城市转型与生态修复 - 安徽省淮南市作为煤炭资源型城市,长期采煤导致地面沉陷,近年来通过生态修复将采煤沉陷区改造为城市公园[1] - 春申湖公园占地1万多亩,曾为地表沉降、水体污染的采煤沉陷区,现种植4万多棵落羽杉、榉树及13.5万平方米草坪,绿意十足[4] - 淮南市曾是皖电东送起点城市,供应上海市每6度电中有1度电来自淮南,但资源枯竭后采煤矿区沉降变形,水系断裂污染严重[6] 生态修复工程与技术 - 2022年淮南市启动西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一期工程为春申湖公园建设,按"宜田则田、宜林则林、宜水则水"理念修复[9] - 公园采用多层台地净化系统,梯田式设计减缓水流沉淀杂质,填充火山岩过滤污染物,结合3.5万平方米水下森林系统提升水质[11] - 湖区与淮河连通形成城市湿地"绿肾",改善水体异味和清澈度[11] 公园功能与游客体验 - 公园设计湖塘生态、田园休闲、都市绿廊等六大分区,满足全年龄段游客需求[13] - 通过空中栈桥、人行步道、亲水栈道、水上游线四级交通系统,游客可全方位游览[13] - 步道边梅花鹿与游客互动,田园休闲区提供采摘体验,摸鱼摸虾区吸引儿童参与[13]
城市变“型”记①丨“三链”里添加了啥秘方? ——从传统农区驻马店农业向新求变的实践说开去
河南日报· 2025-07-16 07:55
城市转型发展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转变城市发展动力 更加注重特色发展 城市转型发展成为区域竞争关键变量 [1] - 驻马店作为传统农业大市面临传统农业比重过大 产业链条较短 产品附加值低等发展瓶颈 [3] - 驻马店以农产品加工业为突破口 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1750家 加工业产值突破2380亿元 成为河南省万亿食品产业集群重要支撑 [4] 工业思维重塑价值链 - 遂平克明面业年加工小麦100万吨 年产值15亿元 生产800多种面制品 [5] - 正花集团开发4大系列40多种花生零食 品牌价值10亿元 70%产品线上销售 单日销量15000单 [6] - 驻马店食品产业形成粮食加工 油料加工 肉制品加工等门类齐全的现代食品产业体系 成为全国最大调味品和芝麻油生产基地 [6] 农产品精深加工 - 中药材加工成凉茶可增值 小麦转化成结晶葡萄糖等产品可增值5倍 [7] - 驻马店制定多个重点产业链三年行动方案 力争2025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2500亿元 [8] - 金玉锋生物科技年加工玉米200万吨 产出玉米淀粉 玉米油 氨基酸等10多种产品 为药企提供原料保障 [14] 院士经济激活创新链 - 泌阳县与李玉院士合作建成"三物融合"产业研究院 实现食用菌多品种种植和全年无空当种植 全产业链产值超百亿元 [9] - 驻马店柔性引进32名院士 拥有2个院士工作站和8个中原学者工作站 将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动力 [11] - "花生院士"张新友培育高油酸花生新品种 平舆县合作培育出世界首个抗裂蒴抗落粒型芝麻品种 [10]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 驻马店提出打造"中国药谷"战略目标 推动农产品加工 畜牧业 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发展 [12] - 驻马店拥有中药材2000多种 夏枯草产量占全国80% 现有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38家 产业增速和规模居全省前列 [14][15] - 金玉锋生物科技为天方药业等提供玉米淀粉原料 并规划维生素B2 维生素C等深加工项目 [15]
房价倒数第一,人口流失16万,这座小城还在疯狂建机场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7-14 12:10
鹤岗城市发展现状 - 鹤岗萝北机场获批建设 飞行区等级4C 设计年旅客吞吐量45万人次 货邮1600吨 年起降5360架次 [4] - 与苏州对比 苏州GDP全国第5但40年未建机场 鹤岗作为收缩型城市却获批新建机场 [5] - 城市人口持续流失 2000年109.9万人→2010年105.9万人→2020年89.13万人 20年减少20.77万人 [13] - 教育资源萎缩 2005-2020年普通中学从80所减至50所 小学从170所减至36所 在校生分别减少32%和56% [15] - 财政状况恶化 财政缺口从2001年1.8亿元扩大至2020年118亿元 收入支出率不足25% [16] - 房价全国最低 2019年2177元/平方米 2025年1984元/平方米 连续多年排名倒数第一 [19][20][21] 鹤岗历史兴衰 - 因煤而兴 1914年发现煤矿 1946年成立中国首个电影制片厂 改革开放初期煤产量全国第四 [7][8] - 煤炭储量丰富 探明储量40亿吨 保有量26.5亿吨 1978年产量突破1000万吨 1985年达1543万吨 [7][8] - 产业结构单一导致衰退 90年代起受东北工业衰退冲击 2010年后受能源转型政策影响更大 [9][10] - 2014年政策要求私人煤矿缴纳3000万保证金 导致大批煤矿关闭 产量下降 [10] - 2012年能源政策转向新能源 煤炭价格腰斩 错过2018年前地方经济发展高潮 [10] 产业转型战略 - 双轨发展策略 保留煤炭产业同时推动转型 煤矿资源预计还可支撑50年生产 [25] - 煤炭产业升级 推动煤矿智能化改造 延伸煤制肥/气/电产业链 关闭47处地方煤矿 [26] - 石墨产业崛起 探明储量17.31亿吨 矿物量超1亿吨 平均品位10.2% 国内独有高品位资源 [32][33] - 石墨产业快速发展 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7%提升至17.2% 2023年产值突破53亿元 [34] - 与五矿集团合作 打造年产600万吨绿色智能矿山 实现无人化采矿 目标2030年建成千亿级石墨城 [33][34] 机场建设战略意义 - 提升旅游业发展 2024年接待游客609万人次 旅游收入48亿元 但交通不便限制发展 [30] - 服务石墨产业 机场选址萝北县 毗邻石墨资源富集区 助力打造世界级石墨产业集群 [35] - 构建空中物流通道 便于高附加值石墨产品快速出口 缩短交付周期降低损耗 [35] - 吸引人才与资本 改善区域交通条件 促进科研机构与产业资本集聚 [35] 城市转型路径选择 - 产业多元化 发展生态旅游 举办文化旅游节 打造"避暑旅游目的地" [30] - 高新产业替换 重点发展石墨新材料产业 切入新能源产业链关键环节 [31][32] - 放弃可控收缩 因人口流失过快已无法采用温和收缩策略 [30]
第二届联合国人居大会续会通过2026-2029年战略计划
快讯· 2025-05-31 20:45
联合国人居署战略计划 - 第二届联合国人居大会续会通过联合国人居署2026-2029年战略计划 [1] - 战略计划旨在应对全球住房危机并推动建设气候智能和包容性城市 [1] - 执行主任阿纳克劳迪娅·罗斯巴赫强调计划植根于城市转型的宏伟愿景 [1] 城市转型措施 - 计划包括改造非正规居住区以改善城市居住条件 [1] - 改善土地治理是战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1] - 加快气候行动和消除贫困是推动城市转型的关键举措 [1]
一杯咖啡中的沈阳活力“新”脉动
人民日报· 2025-05-20 10:33
咖啡行业在沈阳的发展 - 截至今年4月沈阳全市咖啡门店数量达2690家 仅今年就增加140家 [1] - 沈阳的咖啡外卖订单占比增速领跑全国 [1] - 咖啡融合书店 美术馆 宠物店等多样业态 成为串起文旅链条的新媒介 [2] 咖啡消费与青年回流 - 沈阳吸引高校毕业生来沈留沈17 1万人 扶持创业带头人4189人 [2] - 外卖员小陈专送咖啡 一天跑上百单不是问题 主要服务浑南区的园区和企业 [2] - 年轻人是咖啡消费市场的重要力量 [2] 咖啡场景与文旅活力 - 咖啡小巷汇集超过150家咖啡门店 外地游客占比达三分之一 [2] - 咖啡小巷形成年200万人次的游客到访量和2亿元的销售额 [2] - 2024年来沈阳旅游人数首次突破2亿人次 旅游收入增长51 5% [3] 城市转型与咖啡文化 - 红梅文创园由工业遗存脱胎而来 从工业遗存转型为文创空间 [3] - 咖啡厅从传统商务消费转向融合化 个性化消费 [6] - 咖啡场景创意化地栖身文创园 艺术空间甚至沈阳故宫 [6]
苏倒退速度最快的城市,曾经闻名世界,如今却沦落到三线城市
搜狐财经· 2025-05-16 16:12
历史地位与现状对比 - 扬州在唐朝曾是全球GDP领先城市,运河商贸繁荣,吸引大量国际商人[3] - 明清时期盐商聚集,园林经济兴盛,乾隆六次南巡五次驻留扬州[3] - 2021年扬州GDP为6696亿元,实际增速7.4%,在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中排名垫底[3] - 宿迁同期GDP增速达10.1%,超越扬州[3] 经济衰退原因分析 - 运河漕运被海运取代,铁路时代未融入沪宁线核心交通网[3] - 产业结构老化,依赖化工、机械、纺织等传统行业[3] - 苏州已转型发展纳米材料和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3] - 新能源产业布局滞后,盐城抢占风电市场份额[7] - 半导体产业发展迟缓,落后无锡十年[7] 地理与交通制约 - 位于长江北岸但过江通道数量仅为苏州一半,润扬大桥常年拥堵[5] - 连淮扬镇铁路2020年通车后仅作为省内观光线路,未有效连接经济核心区[5] - 距离上海240公里,未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3] 人才与创新困境 - 扬州大学70%毕业生流向苏南地区[5] - 科教创新指数排名江苏省第八,低于连云港[5] - 2024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2%,排名全省倒数第三[7] 文旅产业问题 - 瘦西湖门票150元,价格是故宫的三倍[5] - 东关街商业同质化严重,早茶文化受网红店冲击[5] - 2023年旅游收入仅1000亿元,不足苏州的三分之一[5] - 泰州通过溱潼会船等特色文旅实现反超[5] 房价与收入失衡 - 主城区房价达2万元/平方米,在地级市中处于高位[7] - 人均年收入仅5.8万元,房价收入比严重失衡[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