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式联运

搜索文档
基础设施连线成网 物流通道高效畅达
辽宁日报· 2025-07-03 09:21
多式联运建设成果 - 辽宁省多式联运建设试点任务通过交通运输部验收,建成设施衔接顺畅、设备先进适用、服务高效便捷、标准健全完善的多式联运体系 [1] - 试点在体制机制完善、物流通道建设、组织模式创新、技术装备研发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东北地区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优化和物流降本增效打下基础 [1] - 多式联运具有产业链条长、资源利用率高、综合效益好等特点,对推动物流业降本增效和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 试点任务实施重点 - 试点工作从2020年开始,重点任务包括多式联运建设、"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平安交通"建设、城市公交高质量发展 [1] - 从建设综合立体多式联运走廊、提升装备水平、创新联运机制、增强核心竞争力、推进双向开放5个方面着力解决多式联运基础设施短板等问题 [2] - 试点成果在多式联运"通道+枢纽+网络"体系构建、集约高效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2] 物流通道建设成效 - 聚焦综合立体多式联运走廊建设,打造"通道+枢纽+网络"物流通道体系,实现基础设施连线成网 [3] - 建成奈曼至阜新高速公路、仙人岛疏港高速公路等一批高速公路,实施国省干线公路低标准路段提质升级 [3] - 开通集装箱班轮航线累计超过200条,联通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拓展国内国际民航货运航线433条 [3] 试点示范与区域协同 - 创建省级高质量发展试点,组织铁路、港口等领域8家重点企业实施试点项目,形成海铁联运、中欧班列、陆空联运等运输模式竞相发展格局 [4] - 截至2024年年底,完成海铁联运183.2万标箱,同比增长15.1%,箱量及增幅创历史新高 [4] - 聚焦"北粮南运"大通道建设,协同构建粮食物流大通道体系,年平均高效转运粮食7000万吨以上,铁路、港口粮食损耗控制在0.5‰以内 [4]
港口物流业创新求变迎挑战
中国经济网· 2025-07-03 06:58
天津港应对策略 - 物流企业采取内外贸一体化布局,通过"保税+"和ATA单证册优化国际通关路径,物资通关时间缩短至10分钟[2] - 天津港集团3月开通"三港一航"FAST内贸航线,整合自动化码头和船队资源,提升船舶准班率和货物集散效率[2] - 新开通直达墨西哥、南美、非洲的3条滚装航线及中欧班列集结中心,集装箱航线达147条,覆盖全球120多个内陆营销中心[3] - 推行"内外贸同船"模式,1-4月东疆港区内贸船舶作业量达10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5%[3] - 5月开通天津港至塔什干中亚班列,物流时间压缩近50%,成本降低20%,货物以汽车配件、机械设备为主[4] 深圳港应对策略 - 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承担中国对美出口超25%货量,日均6班轮赴美,5月新增7条航线覆盖北美、欧洲、亚洲[4][5][7] - 5月中美关税阶段性协议后市场信心恢复,但5月美线船舶量环比4月降48%,货量降54%[6] - 跨境电商出口比重快速增加,盐田港6月新增跨境电商快线至10余条,提供时效与成本兼顾的方案[6][7] - 推动多式联运,5月开通"蓉深港图定班列",运输时间从6天缩短至2天,现有32条海铁联运线路[7] - 供应链公司协助客户优化海外产能,提供全链条一站式出海解决方案,分散单一市场风险[8] 行业创新与效率提升 - 天津海关构建智慧物流监管模式,优化内外贸同步作业管控效能[3] - 盐田港通过适应性物流模式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每周超百条航线中60%为欧美航线[7] - 物流企业加快布局"一带一路"国家,完善海陆空全球网络及多式联运服务[7]
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经济日报· 2025-07-03 06:02
深圳港进出口贸易动态 - 深圳港作为我国进出口贸易重要门户,近期港务运输活动升温,正构建多元化全球发展路径应对国际贸易波动[1] - 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承担我国对美出口超25%货量,平均每天有6艘班轮去往美国[1] - 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后,美线出口集装箱增多,船舶频次较此前低谷期增加[1] 美线贸易数据变化 - 5月美线船舶量较4月减少48%、较3月减少54%,货量较4月减少54%、较3月减少57%[1] - 5月中下旬中美关税阶段性协议达成后,市场信心恢复,船舶需求回升,客户加紧出货[1] - 跨境电商货物出口比重快速增加,货物品类丰富,与传统B2B客户形成明显区分[2] 盐田港航线布局 - 1-5月新增7条航线覆盖北美、欧洲、亚洲,每周超百条航线中60%为欧美航线[2] - 6月新增1条跨境电商快线,总数达10余条,提供时效与成本兼顾的物流方案[2] - 推动多式联运发展,5月28日开通"蓉深港图定班列",运输时间从6天缩短至2天[2] 物流网络建设 - 盐田港现有32条海铁联运线路,依托深圳唯一直接进港区的铁路[2] - 企业持续完善海陆空全球物流网络,创新多式联运服务模式[3] - 加快布局"一带一路"国家与地区,加大新兴市场开拓力度[3] 供应链服务调整 - 生产性服务平台受全球贸易形势影响,外贸业务和经营成本面临压力[3] - 协助客户精准布局与优化海外产能,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全链条出海解决方案[3] - 构建多元化韧性贸易网络以分散单一市场风险[3]
助力货运供需精准高效对接
辽宁日报· 2025-07-01 09:29
行业背景 - 网络货运已成为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效率的重要抓手,企业数量、接入运力、运单量等核心指标持续增长 [1] - 行业面临发展瓶颈,包括缺乏规模型平台、个体司机开票难、配套政策不足等问题 [1] 平台推出 - 省交投集团于6月30日正式推出"高速通"物流综合服务平台,获得物流企业高度认可 [1] - 平台建设于2024年全面启动,依托全省路网资源、交通大数据体系和线下服务生态,以线上千万用户ETC服务平台为支撑 [1] 平台功能 - 实现上游货主需求和下游司机运输能力的精准对接 [2] - 整合分散运力实现规模化调度,显著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2] - 为职能部门提供通行费、行驶轨迹、油品核销等权威数据,支撑税务合规业务 [2] - 为货主提供从货源发布到签收付款的全流程透明可控服务,解决税赋合规抵扣难题 [2] - 为司机提供稳定货源、减少空驶损耗,并集成救援、能源、金融等服务 [2] - 免费提供线上税务登记与代开增值税发票服务,解决个体司机开票难问题 [2] 平台意义 - 推动省内物流生态重塑,促进税收落地和回归,支持地区经济发展 [2] - 未来将聚焦"多式联运",加强与铁路、港口、航空等产业资源合作,构建"海陆空"无缝衔接的综合运输服务网络 [2]
北京开行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
新华社· 2025-06-30 21:49
跨里海中欧班列开通 - 北京首趟跨里海中欧班列于6月30日从北京西南金港物流基地发出 搭载104个标准集装箱 货重2300多吨 价值1500多万元 主要运输汽车配件 机械设备 书籍等出口产品 [1] - 班列采用"铁—海—铁"多式联运模式 全程跨越8000多公里 途经新疆霍尔果斯口岸 哈萨克斯坦 里海阿克套港 最终抵达阿塞拜疆首都巴库 部分货物还将分拨至格鲁吉亚 土耳其 塞尔维亚等国家 [1] 运输效率与市场拓展 - 跨里海中欧班列在途运行时间为15天左右 相比传统海运约50天大幅缩短 [3] - 通过铁路 轮渡多式联运 可进一步扩大北京及周边地区企业的海外市场空间 [3] 物流网络建设 - 跨里海中欧班列开通标志着北京中欧班列多元通道体系进一步完善 形成"陆上直达+铁海联运"的国际运输布局 [3] - 房山区今年已开行9趟国际货运班列 逐步构建辐射亚欧大陆的物流网络 [3] - 房山区将促进物流建设与当地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为高端制造 绿色能源 新材料等"北京智造"产品提供低成本 高效率的物流通道 [3]
中集环科:2025Q1订单增17%,引领罐箱产业升级
和讯网· 2025-06-30 16:42
行业概况 - 2025年6月26日第五届中国罐式集装箱合作发展暨化工与液态食品物流技术应用大会在江苏南通举办 大会由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主办 中集环科协办 旨在推动罐箱多式联运应用 促进物流与货主企业合作 [1] - 大会邀请中国国家铁路集团等有关单位领导 以及中铁铁龙等200余名罐箱领域代表参会 各方肯定罐箱在现代化物流建设意义 其能顺应行业趋势 在传统场景转型及重大战略实施中发挥积极作用 [1] - 大会发布《中国罐式集装箱行业发展报告》 报告显示我国罐箱行业环境向好 2024年产量约4万台 占全球95%份额 主要运营企业总运量60.6万TEU 同比增10.7% [1] 市场趋势 - 未来罐箱目标市场将向亚洲转移 应用聚焦高端服务品类 发展迈向智能化与绿色化 [1] - 中集环科展示行业龙头担当 全球份额约50% 2025年一季度新签订单4.44亿元 同比增17% [1] 公司发展 - 中集环科以"智改数转 绿色发展"为理念 建成全自动粉末喷涂线 采用数字孪生技术推进数字化转型 [1]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 中集环科负债率14.05% 资金充足 公司表示将响应政策 围绕"硬科技 卡脖子 国产替代"布局 争取未来3-5年构建技术矩阵 实现战略跃迁 [1] 行业展望 - 此次大会凝聚行业智慧 中集环科技术创新推动罐箱产业转型 未来将深化多式联运与国际合作 释放更大价值 [1]
苏溪集装箱办理站开通启用 义乌(苏溪)国际枢纽港一期正式运营
央视网· 2025-06-30 11:10
6月27日16时25分,一列满载光伏板、日用百货等100个标准集装箱货物的81114次班列从浙江义乌 苏溪集装箱办理站鸣笛启程,驶向世界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标志着国内首个混行模式自动驾驶试验铁 路场站——苏溪集装箱办理站开通启用,义乌(苏溪)国际枢纽港一期正式运营。 义乌(苏溪)国际枢纽港苏溪集装箱办理站的启用,构建起"义乌-宁波舟山港"高能级物流大通 道,将显著提升海铁联运效能,强化区域辐射速动能力,有力塑造浙江省"东向依港出海、西向依陆出 海"外贸新格局,为构建高效、低碳、智慧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打造海陆联动 战略枢纽注入强劲动力。 苏溪集装箱办理站被纳入国家《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方案(2021—2025年)》 及浙江省"十四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与重点项目,于2022年11月开工建设。项目占地约943亩,总投资 27.81亿元,与甬金铁路苏溪站接轨,创新采用"铁路装卸线与堆场分层设置"设计。站内配套建设铁路 装卸作业区、集装箱堆场区、海关监管区、集卡停放区及场站办公区等功能区,初期年设计集装箱吞吐 能力达66万标准箱。 义乌(苏溪)国际枢纽港位于"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市 ...
美国一直升机从上空抛撒大量美元【看世界·新闻早知道】
搜狐财经· 2025-06-30 06:30
国内经济与政策 - 水利部等部门发布管理办法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 [2] - 国家发展改革委紧急追加1亿元支持贵州洪涝灾害应急恢复 [2] - 市场监管总局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那非类、拉非类物质 [2] - 全国已建设口袋公园超4 8万个 [2] 物流与交通 - 前5个月中国物流总收入达5 6万亿元 多式联运成效显著 [4] - 港珠澳大桥"港车北上"出入境数量突破100万辆次 刷新最快纪录 [8] - 上海地铁试点银行卡刷卡过闸 [11] 科技创新 - 中国发布首个发电行业千亿参数大模型"擎源" [7] 国际动态 - 俄罗斯对乌克兰全境发动新一轮大规模导弹和无人机袭击 [10] - 胡塞武装宣布用弹道导弹袭击以色列目标 [10] - 伊朗成立特别法律工作组审查美以侵略行径 [10] 教育与文化 - 中国农业大学开设全国首个"宠物"本科专业 [2] - 满洲里依托口岸优势举办中俄蒙青少年跨文化交流活动 [12] 社会事件 - 安徽考生因轻信"操作入学"被骗80余万元 [15] - 男子毒驾高速逆行被处2000元罚款并注销驾驶证 [16]
需求释放!消费、供给……多维透视物流“快跑” “数”读经济“硬支撑”更稳
央视网· 2025-06-29 14:11
物流运行总体情况 - 1—5月份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38.7万亿元,同比增长5.3%,5月当月增长5.0%,较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 [1] - 物流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结构优化特点,工业品物流增势平稳,民生消费物流需求加速释放 [1][4] 工业品物流需求 - 装备制造对物流需求增长贡献率超过五成,汽车制造、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等行业物流需求增长均超过10% [2] - 设备更新政策带动电机、船舶等装备制造物流量增长明显 [2] - 工业品板块继续发挥"压舱石"作用,新动能板块智能制造物流需求持续快速增长 [4] 消费物流需求 - 1—5月份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6.4%,较1—4月份提高0.5个百分点 [4] - 5月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8.3%,较4月提高2.1个百分点,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假日经济带动需求扩大 [4] - 直播带货、即时零售等新业态推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6.3%,较1—4月份提升0.5个百分点 [6] 进口物流结构 - 1—5月份进口物流总额同比下降4.1%,5月同比下降3.8%,降幅较4月扩大2.7个百分点 [7] - 大宗商品进口物流量下降:铁矿砂及其精矿下降5.2%、煤及褐煤下降7.9%、钢材下降16.1% [7] - 高附加值产品进口增长:机床增长25.1%、集成电路增长8.4%,显示进口结构向工业产品转变 [7] 绿色与再生资源物流 - 1—5月份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同比增长16.2%,增速比1—4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5月增长13.3% [10] - 新能源汽车、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相关生产物流量同比增速超过30% [10] 物流供给与运输效率 - 1—5月份物流业总收入5.6万亿元,同比增长4.2% [13] - 多式联运业务推进,1—5月份铁水联运集装箱量683.3万标箱,同比增长18.4% [15] - 5月民航货邮运输量同比增长16.6%,国际航空货运增长26.3%,中亚班列开行量增长30.9% [18] 物流企业经营情况 - 1—5月份重点调查物流企业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5%,微观主体盈利基本平稳 [20] 后期走势展望 - 设备更新、以旧换新等政策将推动装备制造、民生消费物流延续回升态势 [22]
从岭南枝头到全球餐桌 广东荔枝解锁“四季鲜”密码→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29 14:10
行业概况 - 广东荔枝栽培面积约420万亩 较去年增产30% 产值居全国首位 从5月中旬至7月中旬次第成熟上市[1] - 荔枝产业通过全链条技术革新实现从"一日色变"到"四季可享"的转型升级 建立田头预冷 生物锁鲜 多式联运体系[2] 技术创新 - 无人机运输单次载重170斤 每斤成本0.15元 较传统运输降低62.5%-70% 5分钟完成1公里运输[10][12] - 田头小站实现采摘后20分钟内预冷1-2小时 日处理量达7万斤 有效延缓荔枝成熟老化进程[15][17] - 冻眠荔枝技术采用零下196℃液氮瞬间冷冻 实现全年冷藏销售 保持原始色泽与风味[20] 物流网络 - 航空专线覆盖37个城市 核心城市12小时达 全国主要城市次日达 广州航空枢纽日处理能力152万单[21][27][28] - 高铁专列每日固定开行2趟 预留4节车厢 日均运量超8吨 广州至武汉4小时达 损耗率低于5%[51][55][57] - 多式联运实现2500公里22小时送达 包含6次转运3次分拣 覆盖全国2800多个县域[44][30][36] 市场拓展 - 东莞荔枝首次实现大宗出口 1吨桂味/仙进奉品种8小时空运至迪拜 未来将拓展中东东南亚市场[62][64][67] - 茂名荔枝首次出口白俄罗斯等中东欧国家 广州从化冻眠荔枝首次出口阿联酋 廉江荔枝空运至匈牙利[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