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式联运
icon
搜索文档
畅通亚欧新动脉:中哈第三条跨境铁路与国际物流合作新机遇座谈会在塔城召开
央广网· 2025-10-23 10:50
10月21日,以"畅通亚欧新动脉:中哈第三条跨境铁路与国际物流合作新机遇"为主题的座谈会在新 疆塔城召开。国内外嘉宾、企业家代表齐聚一堂,共商中哈跨境铁路建设与国际物流合作发展大计。塔 城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阿依丁·托留汗出席座谈会并致辞。 阿依丁·托留汗表示,希望与会代表借助此次座谈会深入交流,依托中哈第三条跨境铁路机遇,共 同推动塔城"铁路+口岸+园区"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构建,促进中哈物流网络协同与产业联动,释放巴 克图口岸260多年通商史的跨境合作优势。塔城也将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与共 建"一带一路"中实干争先,与合作伙伴携手共享亚欧物流合作新机遇。 地委委员、塔城市委书记王东升主持座谈会。地区领导于晓栋、务勇,国内外相关企业代表,地区 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及各县市代表参加会议。 作为中哈两国合作的重要项目,中哈第三条跨境铁路的推进备受关注。2023年以来,两国通过中国 —中亚峰会、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要场合,先后签署多份合作谅解备忘录;2024年 7月,中哈明确共同细化建设方案并商定接轨点;2025年6月,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上进一步确认项目 规划稳步推进,为铁路建设 ...
省内唯一!陆港集团“徐州—连云港港”铁水联运线路入选交通运输部品牌线路
扬子晚报网· 2025-10-22 22:51
行业政策与认可 - 交通运输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2025年铁水联运品牌线路培育典型案例名单,“徐州—连云港港”集装箱铁水联运线路成功入选,是江苏省唯一入选案例 [1] - 该入选标志着公司在国家多式联运体系建设和区域物流枢纽能级提升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1] 线路运营表现与效率 - “徐州—连云港港”线路自2021年11月首发,于2024年4月正式纳入全国铁路运行图,形成常态化开行、标准化管理、规模化运营的高效运行体系 [3] - 线路月均开行频次可达10班,班列运行时效从30小时压缩至8小时 [3] - 2024年该线路开行5028标箱,同比增长77.9% [4] - 2025年1—9月开行4946标箱,同比增长29.82% [4] 服务模式创新与成本效益 - 线路推行“一次委托、一单到底”的“CCA一单制”模式,签发以徐州为起点经连云港出口的多式联运一单制提单 [4] - 通过“港口功能前置”服务模式,将连云港港口空箱前置到淮海国际陆港,为企业节约3至4天空箱调拨时间,帮助降低综合物流成本约15% [4] - 创新推出外贸“铁路箱下水”服务模式,省去港口调拨空箱时间,运输时效提升30%以上 [5] 基础设施与枢纽建设 - 淮海国际陆港集装箱集结中心二期堆场、供应链服务中心、集拼箱作业区等项目相继建成投用,实现集装箱集散、仓储、报关、转运、信息调度等功能一体化运行 [5] - 公司以获批“连徐中欧班列国家集结中心”为契机,携手连云港港推进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和设施互联,探索“港口前移、服务下沉”合作新模式 [5]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计划持续强化“徐连陆海联动”,深化与连云港港在堆场、仓库、码头等方面的合资合作 [6] - 公司将推动智能化物流系统与数字化供应链平台建设,提升多式联运的集约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6]
湖北发布多式联运体系重点项目清单 总投资超8000亿
长江商报· 2025-10-21 08:11
项目总体概况 - 湖北省发布“铁水公空”多式联运体系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清单,包含12大类共101个项目,总投资约8837.9亿元 [1] - 项目采用项目化运作、清单化管理、责任化落实的方式推进,以确保早建成、早投运、早见效 [1] - 多式联运旨在打通不同运输方式间的循环堵点,提升现代供应链效率和安全韧性 [1] 项目分类与投资构成 - 101个项目涵盖航道、公路通道、铁路通道、疏港铁路、航空枢纽、数字化平台等方面 [2] - 补短项目共24个,总投资1637.6亿元,聚焦解决通道能级不足和运输结构优化问题 [2] - 提能项目共48个,总投资3644.5亿元,重点提升多式联运体系运输效率 [2] - 联网项目共29个,总投资3555.8亿元,旨在推动不同运输方式间的网络化建设 [2] 重点项目进展与规划 - 重点推进项目包括已开通的襄荆高铁、进入运行试验阶段的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以及预计2026年12月完工的花湖国际机场铁路联络线 [2] - 42个拟开工项目中,京九高铁阜阳至黄冈段项目用地预审已获批复,力争2025年启动实施 [2] - 其余14个规划项目正加快进行前期论证 [2] 多式联运效益与现状 - 相关测算显示,多式联运占全社会货运量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降低物流总费用约0.9个百分点,节约成本千亿元 [1] - 湖北省目前已开通超过30条多式联运线路,覆盖国际和国内运输,并计划进一步扩大网络 [1] - 项目建设旨在解决通道能级偏低、运输结构不优、网络化智能化程度不高及“最后一公里”不畅等问题 [1]
清风为伴产业兴 | 下沉一线破梗阻
金秋时节,河南省郑州国际陆港核心功能区一派繁忙景象,一列列满载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的中欧班 列从这里鸣笛启程,驶向万里之外的欧洲腹地。这座国际陆港正逐步从蓝图变为现实,成为中部地区对 外开放的战略枢纽。 "当前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列车班次能否满足新能源汽车运输要求?项目资金是否按时足额拨付?征地拆 迁补偿政策是否落实到位?"日前,郑州航空港区纪检监察工委工作人员再次来到国际陆港建设一线, 与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和搬迁群众深入交流,了解项目建设及运行中的难点堵点问题解决情况。 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核心区投资178亿元的郑州国际陆港,是河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成连 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重要指示精神的关键举措。作为实现"万列、千万吨"班列年开 行目标的核心工程,其建成投用不仅为河南全省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拓展国际物流大通道,更开启了 日化家居、生鲜水果乃至钢铁农资等大宗商品进出口的新篇章,是中部大省从"内陆腹地"向"开放枢 纽"跨越的强劲引擎。 既要保障建设进度,更要促进运营质效。"班列班次是否满足需求?通关手续是否便捷?"郑州国际陆港 核心功能区启用后,该区纪检监察工委组织人员定期深入中欧班 ...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国常会四项要求如何落地|记者观察
第一财经· 2025-10-20 10:03
行业政策导向 - 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四项要求,旨在建设供需适配、内外联通、安全高效、智慧绿色的现代物流体系[1] - 四项要求具体涉及交通物流领域体系建设、物流仓储设施投资、人工智能与物流融合、以及对物流企业的融资支持[1][2][3][4] - 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举措,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4] 行业成本与结构现状 - 运输成本占全社会物流成本的大头,2024年全国全社会物流成本降低约4000亿元,其中运输成本降低2800亿元[4] - 中国物流运输结构长期以公路为主,2024年全国公路货运量占比为73.6%[4] - 道路货运经营业户约309.7万家,个体运输户占比超过83.5%,市场主体呈现“小散弱”格局[5] 行业发展瓶颈 - 存在运输结构不合理、多式联运衔接不畅、物流信息化水平低、末端配送存在瓶颈及体制机制待优化等堵点难点[4] - 铁路运输存在“瓶颈”路段,运价高、环节多、时间长,两端短驳占比过高[4] - 由于标准不统一,铁路与海运集装箱在尺寸、载重方面不协调,导致空间利用率低等问题,各部门数据未互联互通形成“信息孤岛”[5] 区域性创新实践与成效 - 山东港口集团联合全球主流船公司在河南、山西、陕西等地打造“公铁海”多式联运“一单制”新模式,2024年完成4.3万标箱,同比增长28%[6] - 云南省“云上营家”智慧平台物流业务数字化上线率超98%,推动物流运作效率提升50%以上[6] - 广东省建设集装箱海铁联运体系,2025年1至6月累计完成集装箱海铁联运量31.6万标箱,同比增长23.5%[7] - 浙江杭州下沙港区创新运输模式使单箱运输成本降低20%至23%,三堡船闸平均待闸时间从19小时下降至6小时[7] 技术应用与效率提升 - 江苏省实施AI数字物流与供应链集成平台,整合公路货车运力超305万辆、船舶超3.2万艘,服务货主企业超5万家[7] - AI智能配对使智能匹配成交率提升10%、覆盖率提升至95%、匹配时间缩短30%,助力客户平均降低运输成本约5%,提升运输时效10%[8] - 推动人工智能等与物流深度融合,促进物流数智化发展[3] 未来发展方向 - 行业应加快交通物流基础设施联网补网强链,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和多式联运发展,支持智慧物流等新业态创新[10] - 需强化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应用,重点加强智慧物流、设施设备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的标准化[10]
物流业“减负提智”再加速
证券日报· 2025-10-20 01:28
政策部署与支持 -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持续推动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体系 [1] - 政策要求加大物流仓储设施等领域投资,并加快物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 [1] - 政策提出加大对物流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短期融资等支持力度,推动物流主体做强做优做大 [1] 多式联运发展 - 多式联运管理制度和规则标准的协调衔接可大幅减少货物转换时间,提升物流效率 [2] - 多式联运具有低碳环保特性,其制度规则协同有利于推动绿色物流发展,减少能耗与碳排放 [2] - 多式联运面临运输设备兼容性差等挑战,需政策进一步规范统一衔接标准 [2] 物流数智化转型 - 人工智能等技术与物流深度融合,广泛应用于智能货架、自动化拣货系统、智能运输等设备 [2] - 人工智能应用从单点优化迈向全链路智能化,形成多模态、多智能体和具身智能三大技术方向 [3] - 物联网技术使车辆实时监控、路径优化和能耗管理成为可能,大幅提升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3] 行业影响与机遇 - 物流数智化实现物流业务的精细化管理,对物流业打通供需大循环、实现韧性增长具有重要价值 [2] - 未来掌握人工智能与物流融合技术的企业将占据发展主动权 [3] - 物流数据开放互联和数字技术赋能被视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3]
中企海外仓投入激增三倍,海陆空联运构建全球供应链韧性
第一财经· 2025-10-19 21:46
行业核心挑战与趋势 - 全球航运业面临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挑战,供应链畅通成为紧迫课题 [1] - 多重因素交织带来前所未有挑战:全球经济低速增长与通胀抑制消费需求,贸易争端导致关税波动造成运力供需失衡,产业链向近岸、友岸转移推动航运区域化发展,地缘政治冲突引发航线重大调整,绿色转型带来更大成本压力 [2] - 红海危机导致苏伊士运河航线中断,船舶绕行好望角使“吨公里”指标创历史新高,对行业韧性形成重大考验 [2] - 绿色低碳已从“选择题”变为“必答题”,继续观望不行动将面临被市场边缘化风险 [8] 贸易格局变化与市场响应 - 贸易区域化趋势明显,当前跨洲长距离运输量下降约2%,区域内航运需求却增长6% [3] - 为应对贸易区域化,中国企业在海外仓建设投入激增,当前较2020年之前增长三倍,半成品贸易和海外建厂加速推进 [3] - “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大量物流企业、货代企业提前开启全球化布局,为航运市场承接全球需求打下基础 [1][3] 供应链韧性与多式联运发展 - 多式联运(海运、铁路和航空货运)成为保障关键物资运输和全球供应链稳定的核心策略 [4] - 土耳其凭借互联互通的公路、铁路和海运网络,成为中国到欧洲的战略枢纽,中间走廊加强生产与消费中心互动 [4] - 中国与欧洲间常态化货运班列经土耳其通行,正采取措施实现首阶段每年开行1000列直达班列目标 [4] - 上海浦东机场已实现空—空中转、空—地中转、空—海中转、空—铁中转等多种复合联运模式 [4] 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 全球航运、空运共同制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6%左右 [5] - 共商规则推动实施全球航行区域一致的IMO净零排放框架,避免区域规则碎片化,推动碳排放核算、碳足迹认证等标准国际互认 [6] - 共享资源构建绿色燃料供应链,加大对绿氢、绿氨、绿甲、绿电等清洁能源的基础设施投资 [6] - 共促创新推动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在绿色燃料溯源、船舶能效优化、航线优化调度等方面应用 [6] - 绿色转型深刻影响船舶估值与供应链成本结构,大型船东推进技术路线升级,中小船东加强碳配额管理等合规能力建设 [8]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 上海港连续15年成为全球规模最大集装箱港口,连续14年是全球联通度最高港口 [7] - 提升枢纽能级需提质增效,发展水水中转、江海直达和海铁联运,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7] - 完善航运服务生态需集聚航运服务要素及产业链企业,培育跨国物流和信息服务商,补齐保险、仲裁等高端服务短板 [7] - 把握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机遇,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以提升话语权 [7] 金融与科技创新支持 - 贸易结算依托人民币国际化,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跨境支付“秒级到账”,发挥上海作为CIPS总部优势,利用全球33家人民币清算行网络为航运主体提供支付便利 [8] - 贸易融资方面,多式联运提单、铁路运单等货运单据将可作为合格抵质押品,推动信用证贴现等金融产品创新 [9] - 航运业加速推进数智化转型,实现电子提单全球无时差流转,绿色金融向“可持续金融”“可转化金融”拓展 [9] 企业实践与成果 - 上海机场发布《打造“沪来沪往·适易中转”国际航空枢纽品牌》成果,形成“三客三货”六大产品和“四适四易”八大服务,提升全业务类型中转能级 [5] - 中国东航2024年新开23条中远程国际航线,通达共建“一带一路”国家21个、通航点36个,通过800架客机腹舱弥补货机通航点不足,实现客货联动 [5]
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开幕,30项成果发布,创历届之最
第一财经· 2025-10-19 20:44
论坛概况与核心主题 - 论坛主题为“协作共促全球航运可持续发展”,专注于可持续航空和全球航运的实际合作 [1] - 论坛开幕式发布30个最新行业成果,整个论坛期间将发布50余项行业成果,创历届之最 [1] - 该论坛已举办五年,由交通运输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加速器” [1] 全球供应链挑战与应对 - 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冲击全球物流供应链稳定,需构建更具韧性的物流网络 [3] - 土耳其凭借其互联互通的公路、铁路和海运网络,成为中国到欧洲运输的战略枢纽,目标实现首阶段每年开行1000列直达班列 [3] - 航空货运是保障关键物资运输和全球供应链稳定的核心力量,世界级航空货运枢纽是各国竞争高地 [3] - 上海浦东机场是全球货量排名第二的世界级航空枢纽,已实现空-空、空-地、空-海、空-铁等多种复合联运模式 [4] - 中国东航2024年新开23条中远程国际航线,通达共建“一带一路”国家21个、通航点36个,利用800架客机腹舱通过客货联动维护供应链稳定 [4] 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进展 - 全球航运和空运共同制造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6%左右 [7] - 国际海事组织(IMO)承诺力争在2050年左右实现航运的净零排放,并强制执行多项能效指数 [7] - 目前已有200艘专为零或净零排放燃料设计的船舶在运营,订单中近80%具备此能力,预计到2030年将有超过1000艘此类船舶投入运营,代表行业投入超过1500亿美元 [7] -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在新造船订单中可使用替代清洁燃料的船舶占比已超过1/3,涵盖集装箱船、干散货船等多种主流船型 [8] - 上海、大连、天津、青岛、宁波舟山等港口已实现LNG、甲醇常态化加注,大连港已完成全球首例绿氨实船加注 [8] 绿色航运合作与倡议 - 倡议共商规则,推动实施全球一致的IMO净零排放框架,避免区域规则碎片化,推动碳排放核算等标准国际互认 [8] - 倡议共享资源,构建绿色燃料供应链,加大对绿氢、绿氨等清洁能源的基础设施投资 [9] - 倡议共促创新,推动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在绿色燃料溯源、船舶能效优化等方面的应用 [9] - 上海港与巴塞罗那港、安特卫普布鲁日港共建绿色滚装航运走廊 [12] - 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和墨尔本港务局等发布倡议,共建上海港-墨尔本港绿色航运走廊 [12] - 山东港口青岛港分别与汉堡港、威廉港等相关单位共建绿色航运走廊 [12] - 中远海运集运、马士基和达飞在上海港-洛杉矶港/长滩港绿色航运走廊上部署具备全生命周期减碳排放能力船舶 [12] - 新加坡和中国建立了山东和新加坡、天津之间的绿色和数字化航运走廊 [12]
寒地“热土”正奋进:东北绘就振兴新图景
新华网· 2025-10-19 08:50
交通基础设施与物流发展 - 沈白高铁开通运营,将北京、沈阳至长白山的最快旅行时间分别缩短至4小时33分钟和1小时53分钟,加速区域对接 [2] - G331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吉林段全线通车,全长1240公里,是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 [2] - 铁路部门为黑龙江东部粮食出省搭建快捷通道,例如满载3200余吨玉米的粮食专列从双鸭山驶往大连,后续将推动多式联运班列常态化开行 [2] - 辽宁着力提升平台通道功能,支持沈阳建设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大连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并推广多式联运“一单制”等模式 [3] 现代农业与产业链延伸 - 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良种实现100%覆盖,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99% [4] - 黑龙江省粮食作物平均亩产超720斤,较“十三五”期末每亩增长26.7斤 [4] - 吉林省抚松县万良人参交易市场交易全国约80%的人参,当地发展精深加工,已开发600多种人参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4][5] - 2024年抚松县人参全产业链交易额达186亿元 [5] 对外开放与跨境经济 - 国庆中秋假期期间,绥芬河市接待旅游人数26.4万人次,同比增长36.9% [7] - 2024年吉林省通过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进出口额达52亿元,今年上半年进出口额达35.6亿元,同比增长68.3% [7] - 第六届中国辽宁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吸引世界500强企业齐聚,中外企业在氢能、细胞治疗等领域达成合作 [8] - 辽宁省今年上半年实际使用外资28.7亿美元,同比增长126.3% [8]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丨寒地“热土”正奋进:东北绘就振兴新图景
新华网· 2025-10-19 07:28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 - 沈白高铁开通运营,使北京至长白山最快旅行时间缩短至4小时33分钟,沈阳至长白山缩短至1小时53分钟 [2] - G331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吉林段全线通车,全长1240公里,是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 [3] - 铁路部门为黑龙江东部粮食出省运输搭建快捷通道,例如满载3200余吨玉米的专列从双鸭山驶往大连,后续将组织多式联运班列常态化开行 [4] - 辽宁支持沈阳建设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大连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着力推广多式联运“一单制”等模式 [4] 现代农业与农产品加工 - 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良种实现100%覆盖,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99% [5] - 黑龙江省粮食作物平均亩产超720斤,较“十三五”期末每亩增长26.7斤 [5] - 吉林省抚松县万良人参交易市场交易全国约80%的人参,该县已开发600多种人参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5][6] - 2024年抚松县人参全产业链交易额达186亿元 [6] 对外开放与跨境贸易 - 绥芬河市在国庆中秋假期期间接待旅游人数26.4万人次,同比增长36.9% [10] - 2024年吉林省通过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进出口额达52亿元,2024年上半年进出口额达35.6亿元,同比增长68.3% [11] - 辽宁省2024年上半年实际使用外资28.7亿美元,同比增长126.3% [12] - 第六届中国辽宁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吸引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及机构,中外企业在氢能、细胞治疗等领域达成合作共识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