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策略
icon
搜索文档
年薪给到“数千万美元”!华尔街为明星交易员“抢破头”
华尔街见闻· 2025-06-14 19:14
华尔街上演了一场堪比球星签约的"交易员争夺战"。 6月14日周六,《华尔街日报》详细报道了这场抢人大战。亿万富翁、Point72老板Steve Cohen成功以一 份为期五年、价值一亿美元的合约签下年轻交易员Kevin Liu,并亲自请他吃饭、承诺亲自指导。 Liu年仅30出头,曾在Marshall Wace因精准押注科技股脱颖而出,引发Citadel、Millennium、Balyasny等 顶级对冲基金激烈哄抢,最终是Steve Cohen成功将其纳入麾下。一位知情人士形容这场挖人大战"就像 在拍卖会上竞价名画"。 这场争夺战背后,是华尔街崛对"顶级赚钱机器"的激烈争夺。在多策略对冲基金迅猛崛起的背景下,对 冲基金界现在最稀缺的不再是资金,而是能持续赚钱的脑子。 本文是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内容整理。 "能持续赚钱的脑子",才是华尔街最贵的资产 对冲基金争抢顶级交易员的方式很直接,不断抬高薪酬上限。一些明星投资经理年薪可达数亿美元,虽 他们不为公众所熟知,却在业内堪称"价比黄金"的稀缺资源,薪酬水平可与华尔街CEO比肩。 这场抢人大战的背后,是多策略对冲基金崛起所带来的人才饥渴。这类基金结构类似蜂巢,由多 ...
“全市场最伟大的交易员之一”Cohen谈:如何取胜
华尔街见闻· 2025-06-13 22:14
在高盛最新一期《Great Investors》播客中,"全市场最伟大的交易员之一"、对冲基金大佬、Point72创 始人Steve Cohen罕见分享了他近50年投资生涯中的关键经验与洞见。 在这场对话中,他更多地谈到如何"持续赢"。Cohen从小就对市场充满热情,14岁便开始研究股价行 情,靠模式识别能力预测价格走势。他指出,热爱是成功的前提,但这远远不够,"你必须拥有核心能 力,并且不断适应变化"。 面对当今竞争激烈的对冲基金行业,Cohen坚定看好多策略(multi-strategy)模式。他认为,相比单一 策略的基金,"分散的策略、地域与团队,使我们可以专注于发掘好点子,而不是分心于招聘和管理。 对于市场,Cohen承认当下是"被新闻驱动的环境",并预期未来美国经济将放缓,预计市场可能会进入 一个震荡交易区间。 他警惕高估值风险,但也认为人工智能将带来新的利润红利:"谁不部署AI,就会落后。"他正在推动 Point72内部全面引入AI工具,以提升分析效率和决策质量。 如今已69岁的Cohen虽不再亲自交易,但他强调:"我退出交易后,公司反而更强了。"他把更多时间投 入到指导年轻人上,帮助他们突破思维 ...
公募基金规模首次突破33万亿元 ,成为资管行业主要力量
深圳商报· 2025-06-11 20:35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我国公募基金规模在今年4月底首次突破33万亿元,再次 刷新历史新高。业内人士认为,公募基金应推动平台式、一体化与多策略,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 2025 年 4 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 163 家,其中基金管理公司 148 家,取得公募资格的资产管理机构 15 家。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产品数 量为12705只(基金数量统计不含已向证监会报送清盘的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3.12万亿元。从类型 看,混合基金、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基金、QDII基金的规模分别为3.58万亿元、4.58万亿元、 6.56万亿元、13.99万亿元、6440.24亿元。 对比今年3月底,4月公募基金总规模的增长主要来自货币基金、债券基金、股票基金。其中,货币基金 规模环比增加了6648.39亿元,占4月公募净值整体增长的74%,无疑是当月规模增量的绝对主力;债券 基金和股票基金规模分别环比增加1401.82亿元和1120.44亿元。 有业内人士指出,公募基金的投资者数量和资金净流入均呈现增长态势,表明投资者对公募基金的认可 度不断提升。天相投 ...
资管行业重磅报告发布,专家解读破解低利率时代挑战
环球网· 2025-06-11 15:10
宏观经济形势与资管行业发展 - 中国经济显著复苏,2023年四季度GDP增速达5.4%,2024年一季度增速达5.4%,高于上年同期、全年目标和市场预期[4] - 政策层面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推出"两重""两新"政策支持城市更新等项目[6] - 资管行业需把握高质量发展机遇,通过深化改革激发内生动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6] 资管市场现状与趋势 - 2024年末中国资管市场规模达154万亿元,同比增长10%[8] - 银行理财规模达30万亿元(增长12%),公募基金43万亿元(增长17%),保险资管33万亿元(增长10%),信托20万亿元(增长15%)[8] - 产品结构呈现稳健特征:银行理财固收类占比提升至73%,公募基金指数型产品增速超70%[8] - 渠道变化:银行理财代销机构数量增长,公募基金代销中券商和独立三方机构份额上升[8] 资管机构能力建设方向 - 四大核心能力:资产配置与组合优势、投资纪律性、金融科技创新、价值创造能力[7] - 应对低利率环境三大策略:打造综合化平台、提升多资产投资能力、抓住产品指数化机遇[10] - 多资产多策略投资成为重要方向,需平衡战略资产配置(SAA)和战术市场配置(TAA)[11][13] 光大理财战略布局 - 推出"光盈+"产品体系,通过组合投资布局引入中长期资金[7] - 升级品牌策略至"光大阳光理财,懂理财,更懂你",迭代"七彩阳光"产品体系至4.0版本[14][16] - 构建"产投研系统化投资架构"和"产销服一体化投资者服务体系"[16] - 首创数字人民币理财产品和公募REITs主题理财,年均为投资者创造300多亿元收益[16]
中国机构配置手册(2025版)之公募基金篇:“平台式、一体化与多策略”行动方案
国信证券· 2025-06-08 16:0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募基金在大资管中具高度专业化、灵活透明和市场化运作机制等核心优势,是居民财富向资本市场转移的核心载体 [2] - 资本市场正反馈形成,未来公募基金将是长期资金的核心管理方 [2] - 公募基金推动平台式、一体化与多策略,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2] 各部分总结 格局篇:资管地位 - 我国居民资产中金融资产占比约68%且呈下降趋势,中高风险资产占金融资产的61%并呈上升趋势,公募基金近年来增速较高,复合增速达15% [4] - 截至2024年末,公募基金是管理规模最大的资管行业之一,2016 - 2024年规模CAGR为17.1% [5] - 截至2025年5月末,资管行业规模约147.82万亿元,公募基金规模为31.77万亿元,位居行业第二位 [11] - 近年来货币型基金及债券型基金规模持续扩张,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两者规模分别为13.33万亿元及10.10万亿元,分别占总规模的42.2%及31.8%;混合型基金规模有所收缩,较2023年11月下降约15% [15] - 截至2025年5月末,我国公募基金行业管理人数量达163家,基金规模达32.01万亿元,对应基金数量12771只 [22] 对标篇:发展路径 - 截至2024年底,全球开放式基金总规模达73.86万亿美元,美国基金合计净资产为38.84万亿美元,中国共同基金合计净资产为3.98万亿美元,约为美国的1/10 [44] - 2024年,开放式基金总净资产反弹,股票型基金是资产规模占比最大的类型,占全球基金净资产总额的48.3%,同比提升约2个百分点 [52] - 地区分布上,全球基金总净资产集中在美国和欧洲地区,亚太地区基金市场有持续增长潜力 [56] - 2024年,全球对公募基金的需求连续回暖,美国和亚太市场是基金规模扩张的主要驱动力 [60] - 美国公募基金基本情况:注册投资公司净资产总额同比提升15.5%,共同基金占比最大,股票型基金持有近20万亿美元的净资产,占2023年年末投资公司总规模的59% [69] - 美国公募基金的三大买方为养老金、主权基金/机构投资者、投资公司 [70] - 美国公募基金发展趋势包括从单一产品走向服务集成、产品细分不断丰富、产品费率持续下降、由单一基金经理制向团队管理制的转变 [73][77][80][84] - 在长期低利率环境下,日本分红公司占比高,股票类基金成为主要产品,月度分红型产品曾较成功但规模后来减少 [91] - 中国台湾ETF被视作财富存储工具,本土高股息与海外债券两类资产是重要配置方向,高股息ETF受追捧 [96] 风口篇:探路寻机 - 贝莱德是全球一流的全能型资管机构,资管规模达11.58万亿美元,衍生出以被动风格为主的产品布局体系 [99][106] - 贝莱德通过旗下iShare平台全面布局ETF市场,约占美国ETF市场份额的34% [115] - 贝莱德以阿拉丁平台为核心布局科技体系,该平台整合多种功能,能定制化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 [116] - PIMCO是全球精品类资管机构,资产管理规模达2.03万亿美元,坚持主动管理型投资理念 [124] - PIMCO通过结合自上而下及自下而上的投研框架,打造主动型投资组合,产品线以生命周期基金和全资产配置基金为主 [129][130] - 日本形成多方参与的资管体系,民众理财选择谨慎,倾向增持低风险资产,资管公司调整资产配置 [134][142] - 日本央行通过量化宽松政策扩表,推动资管规模扩张 [143] - 日本保险资管通过配置国内股票、国外股票和国外债券增厚投资收益,加大海外固收配置,增配境外权益类资产 [149][155][160] 突破篇:范式转变 - 我国保险资管、理财、基金均进入全球资管榜单,部分公司排名有变化 [163][167]
华金证券华一:从加资产到加收益,“固收+”如何满足市场高收益需求?丨对话资管30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5 19:05
资管行业现状与趋势 - 资管市场进入低利率、高波动时代,需依靠技术化管理投资和产品[1] - 低利率环境明显,长期限高收益资产已到期,理财平滑净值技术被监管禁止[1] - 资管行业早期是信贷溢出,"资管新规"后开启净值化转型,机构经历探索与收敛[1] - 债券市场低利率、高波动,股票波动性下降但行业轮动迅速[4] - 全球资产交易呈现高波动特征,黄金是今年唯一有明显上涨趋势的资产[4] 资管机构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产品分类和客户分层是关键挑战,需为不同客户提供合适产品[5] - 低波低收益产品供给充足且同质化,高收益弹性产品供给稀缺[5] - 目标成为替代过去信托的高收益资产管理人,提供3.5%-5%收益[5] - 中小资管机构有机会在固收之外寻找超额收益[2] 华金证券资管的投研布局 - 投研团队分为固收、创新(REITs)和多策略三个核心团队[6] - 固收团队负责纯债、国债期货,创新团队管理30亿规模REITs产品[6] - 多策略团队覆盖可转债、商品期货、股指期货及创新品种,探索收益互换模式[6] 华金证券的产品与策略 - 产品以固收为基础,包括货币类、短期开放类及多种"固收+"组合[9] - "固收+衍生品"策略通过国债期货对冲风险,追求稳定绝对收益[9] - 目标形成全天候多策略产品货架,涵盖多期限和多资产类别[9] - 对比公募基金,华金证券追求绝对收益,投资范围更广(如衍生品)[7] - 对比银行理财,华金证券在商品期货投资上具有差异化优势[7] 华金证券的战略定位 - 定位为垂直细分领域的宏观配置资管专家,提供固收之外的超额收益[10] - 未来重点布局REITs、可转债和以衍生品为核心的大类资产配置[11] - 关键能力是选择资产的能力,需跟踪各类资产供需平衡表和市场机遇[12] 市场机会与投资策略 - 看好黄金回调后的机会,因市场不确定性和去美元化趋势[13][14] - 关注农产品(如三油两粕)、有色金属(如铜)及产能过剩品种[13] - 投资策略为多策略价差交易,自上而下选资产类别,等待市场机会[15] - 波动性大于趋势性的阶段尚未过去,需耐心等待[15]
多资产多策略布局正当时 光大理财“光盈+”八大策略捕捉时代机遇
环球网· 2025-06-04 13:41
政策引导与市场响应 - 近一年来政策大力引导中长期资本入市 理财公司加速布局含权产品以响应号召 [1] - 2023年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要打通社保 保险 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 2024年1月六部门联合印发实施方案允许银行理财等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 [3] - 政策举措提振市场信心 银行理财加大权益类资产投资力度 [3] 产品创新与战略布局 - 银行理财深化多资产多策略产品创新 光大理财推出光盈+系列 聚焦八大策略 其中六项涉及权益类资产 [4] - 光盈+系列采用指数增强 FOF/MOM等策略 中证500 沪深300等宽基指数作为增强基准 [4] - 光大理财近期增配ETF等指数化工具 并加大对定增 可转债 可交债的投资 参与外高桥定增获配181 49万股 金额近2000万元 [5] 市场环境与配置策略 - 全球金融市场不确定性攀升 债券市场动荡 传统固收类产品收益承压 单一资产策略风险集中 [6] - 理财公司加速构建多资产多策略体系 提升含权类资产配置能力 光大理财通过跨资产类别和跨市场分散配置实现风险对冲 [6] - 阳光橙安盈增强系列采用优先股 存单存款 利率债等多元策略 截至2025年5月末封闭式产品业绩达标率100% 成立满1个月产品年化收益率均超基准 规模年内增长超160亿元 [7]
新晋债券多策略私募“如愿基金”:一图看懂以债券为“压舱石”动态资产配置策略
私募排排网· 2025-05-23 18:42
公司概况 - 如愿基金是深圳2024年新增注册登记的第三家证券私募,成立于2024年3月20日,8月16日完成基金业协会登记,登记编号P1074843 [2] - 公司股权结构显示:深圳坤泽企亚持股40%,深圳如愿坤泽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持股15%,上海羽帅管理咨询持股10%,朱阳默与张立伟各持股25%和15% [7] - 发展历程:2024年3月成立,8月完成备案,10月首次发行备案基金产品并启动资管业务 [9] 核心团队 - 投研团队平均从业年限超10年,100%硕士及以上学历,均来自海内外优秀高校 [10] - 核心人物林圣拥有13年债券研究经验和11年投资管理经验,历任中泰证券资管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国泰君安资管研究员兼投资经理 [12][13] - 创始合伙人朱阳默为深圳大学学士、香港都会大学硕士,拥有7年头部债券私募管理经验,曾任深高投资副总裁 [14][15] 投资策略 - 采用"固收打底+多资产配置"策略,以低风险固收产品为底仓,捕捉转债、商品、衍生品等结构性机会 [2] - 宏观多资产配置策略结合基本面研究与风险控制,通过自上而下资产配置和自下而上细分选择构建组合 [17] - 策略优势包括跨资产分散平滑波动、动态调仓把握轮动、攻守平衡适应不同市场环境 [18] 代表产品 - 如愿玄武(宏观多资产策略):基金经理林圣,2024年9月25日成立,具体收益数据未披露 [19] - 如愿朱雀(转债策略):利用可转债"债性保底+股性增值"特性,灵活调整股债配比,基金经理林圣,2024年9月25日成立 [19][20][21] - 产品业绩显示两只债券增强策略基金均列示近6月收益和成立以来收益,但具体数值未公开 [22] 行业荣誉 - 基金经理林圣个人曾获2021年1-5月私募排排网评选双项冠军(券商资管复合策略与固定收益产品榜) [26] - 国资管金鼎奖·最佳口碑等荣誉(部分展示) [25] 行业动态 - 提及低利率环境下大类资产配置议题 [29] - 行业资讯涉及66家头部量化机构名单及私募大佬一季度持仓动向(如董承非重仓半导体) [33]
继续走低!4只新发行理财产品业绩基准跌破2%丨机警理财周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0 18:47
市场回顾 - 债市资金面收紧,短端收益率下行,长端小幅调整,5月16日DR007加权均价为1.64%,10年期国债收益率收至1.68% [2] - 股市方面,恒生指数、恒生科技、创业板指数周涨幅分别为2.09%、1.95%和1.38%,美容护理、非银金融、汽车板块涨幅居前 [2] 破净情况 - 理财公司存续公募理财产品23,379只,其中149只累计净值低于1,综合破净率0.64% [3] - 权益类、混合类理财破净率分别为52.63%和6.93%,固定收益类破净率0.19%,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破净率为0 [3] - 3年以上和2~3年期限固定收益类理财破净率分别为0.56%和0.57%,1个月以内产品破净率0.02% [3] 新发情况 - 31家理财公司上周发行356只理财产品,股份行理财公司发行量居前,华夏理财和兴银理财各发行32只 [4] - 新发产品以R2中低风险、封闭式净值型、固收类公募为主,混合类产品发行8只 [4] - 北银理财"京华汇盈秋系列瑞盈13M封闭式1号"采用多资产多策略,固收部分投资境内外债券,权益部分涵盖REITs、优先股等 [4] 新发产品定价 - 1年以上期限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延续下行,上周新发固收类产品均值2.69%,2年以上期限出现倒挂 [5] - 4款公募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低于2%,中银理财"ESG优享稳健直通车封闭式2025年31期"基准1.85%,投资期限183天 [5] 收益情况 - 固定收益类理财近一周平均净值增长率0.0879%,混合类、权益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分别为0.186%、0.4001%、0.7809% [6] - 3年以上期限固定收益类产品周收益率最高(0.1526%),1个月以内最低(0.0572%) [7] - 现金类理财人民币、美元、澳元七日年化收益率均值分别为1.495%、3.945%和3.08% [7] - 2.71%的人民币公募理财产品近一周收益为负,权益类负收益占比最高(36.11%) [7] 行业热点 - 上交所面向32家理财公司举办权益类资金入市培训,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及ETF布局 [8] - 银行理财规模站稳31万亿元,受益于债市利率下行、存款搬家效应,年内或达33万亿元 [9]
年内超额收益最高超11%!这类产品火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5-18 18:32
小盘类指增策略产品表现 - 场外指数增强基金年内单位净值增长率最高超30%,近八成产品获得超额收益,小盘类指增产品超额收益较高,如工银瑞信、国金、大成、博道、鹏华旗下中证1000指数增强等年内净值超越基准收益率均超8% [1][2] - 场内增强策略ETF表现亮眼,年内净值增长率最高超20%,招商中证2000增强策略ETF年内净值超越基准收益率高达11.32%,工银中证1000增强策略ETF、招商中证1000增强策略ETF年内超额收益也在5%以上 [2] 超额收益驱动因素 - 市场环境方面,小盘股表现活跃,中证2000、中证1000等指数涵盖的中小盘股票具有较高成长性和波动性,为指增策略提供更多超额收益机会 [3] - 资金面方面,增量资金不断流入小盘股相关指数成份股,推动股价上涨,改善指增策略投资环境 [3] - 量化模型方面,反转、红利、成长因子表现较好,传统多因子组合获取较多超额收益,机器学习模型增强收益稳定性 [3] - 中小盘股票波动率较高,市场风格轮动较快,量化策略"高低切"反转思路在轮动行情中超额收益更高 [4] - 小市值因子收益显著,量化策略在市值敞口上的负向暴露为增强产品带来正向贡献 [4] 量化模型与策略优化 - 中证2000、中证1000增强ETF表现较好,因市场偏向小盘风格,量价类因子延续较好表现,盈利和成长类因子反弹 [4] - 下半年需紧跟指数风格,减少偏离和漂移,优化量化模型敏感度和适应性,调整因子权重和参数 [5] - 加强风险管理,关注宏观经济数据、政策变化及行业动态,通过仓位控制降低风险暴露 [5][6] - 延续多策略搭配框架和均衡因子配比,分散超额收益来源,研发适应当前市场环境的新因子 [6] - 聚焦选股Alpha,保持行业板块和市场风格约束参数长期稳定,避免人工干预,确保产品风格明晰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