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微笑曲线
icon
搜索文档
STARTRADER外汇:从“微笑”到“颦眉“,美元将迎二次探底?
搜狐财经· 2025-05-20 15:38
美元指数走势分析 - 美元指数在关税政策利好刺激下短暂反弹后市场情绪再度陷入胶着 [1] - 政策不确定性与债务可持续性担忧正取代传统避险逻辑成为驱动汇率走势的核心变量 [1] - 全球金融体系对美元信用产生根本性质疑 [1] 传统理论范式转变 - 德意志银行提出的"美元皱眉曲线"理论正在颠覆传统的"微笑曲线"范式 [1] - 美国财政失衡与贸易保护主义改变游戏规则:国债规模达36.2万亿美元占GDP比重124% [1] - 2025财年上半年偿债支出达5825亿美元使美元资产逐渐失去"安全垫"属性 [1] 市场认知与预警 - 摩根大通CEO警示关税政策对制造业复苏的抑制效应被严重低估 [3] - 桥水基金创始人指出穆迪下调美国评级未充分反映"货币化偿债"风险 [3] - 4月核心商品通胀率出现反弹迹象关税对物价推升作用超出美联储预期 [3] 政策制定困境 - 美联储承认在关税扰动与经济衰退风险间保持平衡异常艰难 [3] - 纽约联储预警通胀与失业率可能同步上升 [3] - 市场维持年底前两次降息预期显示对长期增长前景悲观 [3] 全球资金配置变化 - 1980年以来美国6次衰退中4次伴随美元走强但本次周期呈现不同特征 [3] - 非美经济体政策稳定性相对提升而美国陷入财政失序与政治僵局 [3] - 美元避险溢价正在削弱资金未将美元视为当然避风港 [3]
摩根士丹利:中国的新兴前沿-投资于不断变化的趋势
摩根· 2025-05-14 13:2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中国工业行业观点为In - Line,即分析师预计该行业未来12 - 18个月的表现与相关广泛市场基准一致 [1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当局通过投资新兴产业推动价值链上移,实现可持续和高质量长期增长 [3][6][8] - 研究中国在研发、人才、资本、政策、市场需求和供应链基础六个关键领域的竞争优势,认为人工智能在中国广泛生态系统中有重大机遇,若政策解决经济均衡和地缘政治问题,中国可能从“1对N”创新转向“0对1”创新 [6][8] - 人工智能和具身智能、半导体、先进材料和设备预计稳健增长,识别出28只股票抓住机遇 [6][8] - 中国新兴产业和价值链升级得益于完善供应链蓬勃发展,虽面临挑战,但政府刺激和经济复苏将消除投资者对制造业产能过剩的担忧 [29] - 预计人工智能将重塑中国工业格局,在多领域带来变革并创造巨大价值 [37][3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六要素框架 - **持续的高研发投入**:研发对工业化后期产业升级至关重要,中国研发投入占GDP百分比相对较低,但各下游产业研发投入规模和强度增加,在机动车辆和机械领域研发强度领先美国,信息技术等领域正在追赶 [31] - **强大的人才库**:中国培养大量合格工程师,大学开设新兴专业,2022年工程专业毕业生约300万,超过所有发达市场 [31] - **充足的资本流入**: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2021 - 24年资本流入人民币20万亿元,半导体和机械贡献大,新材料等行业增长率强劲,运输等领域资金流入下滑 [32][33] - **强大和持续的政府支持**:政府战略举措降低进入壁垒和长期资本风险,新能源、半导体和航空航天是常引用行业,2025年强调“AI +”计划 [33] - **有吸引力的市场需求**:需求激增推动企业扩大生产、投入研发,3C、汽车和电气机械是2024年制造业收入最大贡献者,可选消费品和医疗健康消费贡献将增加 [34] - **稳固的供应链积累**:看好位于价值链上游、国产化率低、下游基础强大且潜在市场规模有吸引力的行业,上游芯片和软件挑战大,半导体设备和高端制造业国产化进展良好 [34] 国产化率变动模式 - 国产化进程受多种因素影响,下游上行时速度加快,上游国产化取决于下游水平,国产化率达40%左右价格竞争加剧,多数行业国产化率从 <10% 到 >50% 约需10年 [35] 宏观挑战和突破性机遇 - 中国供应链展示“1到N”创新实力,未来“0到1”创新可能面临国内经济不均衡和非关税技术壁垒挑战 [36] 人工智能为中国带来重大机遇 - 到2035年,人工智能可为中国创造人民币11万亿元等值劳动力价值,占名义GDP的5.5%,中国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强大,但计算实力在高端芯片方面相对落后,正通过多种方式缩小差距 [37][38] - 人工智能将加速自动驾驶,推动工业机器人应用,促进药物研究,管理金融资产,保障金融安全等 [39] 股票机会 - 在汽车、硬件、互联网、工业、材料和半导体六个关键行业寻找产业升级机会,确定28只股票,如地平线机器人、亿航、立讯精密等,并给出各股票的市值、日均交易量、收盘价、目标价、投资逻辑等信息 [42][44]
什么情形适合定投ETF?
中国证券报· 2025-05-10 05:35
基金定投概述 - 基金定投是定期定额投资基金的过程,类似银行的零存整取方式 [1] - 投资过程构成"微笑曲线",适合普通投资者避免择时失误和"追涨杀跌" [1] - 相比一次性投资,具有手续简单、省时省力、分散平摊风险的特点 [1] 基金定投优势 - 分批进场可抹平基金净值波动,降低择时风险 [1] - 熊市持续投入可积累低成本筹码,牛市时获得更高收益 [1] - 波动率大、成长性好的指数定投收益率更高,因其弹性强且发展空间大 [1] 基金定投实现方式 - 普通散户可通过ETF或ETF联接基金实现定投 [2] - 部分券商系统支持ETF定投,ETF联接基金定投已在互联网平台和银行渠道上线 [2] - ETF联接基金A份额适合长期定投(收取申购费无服务费),C份额适合短期投资(收取服务费无申购费) [2]
世界微笑日 构建属于每个人的微笑曲线
天天基金网· 2025-05-08 19:18
睿远基金官方订阅号,第一时间发布睿远基金动态、分享优质基金及投资内容,做持有人长期利益最大化 的价值投资实践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睿远FUND ,作者小睿 睿远FUND . 微笑是最 温暖的语言,也是治愈心灵的良药。 5 月 8 日世界微笑日,让我们一同探寻微笑背后的神奇力量,感受它如何为生活注入美好。 医学研究表明,微笑时大脑会分泌内啡肽与血清素,如同为身心注入天然的"快乐因子",不仅能提升免疫 力、降低血压,更能有效缓解焦虑情绪。 其实 在充满波动的基金投资世界里,也藏着一抹智慧的"微笑"——微笑曲线。它不是市场永远上涨的承 诺,而是投资者穿越牛熊的底气。如果我们坚持基金定投,或许也会收获一条属于自己的"微笑曲线"。 为什么定投会画出"微笑曲线" 定期定额:下跌市场的"份额收割机" 想象一下,每月拿出一定的闲钱定投某只基金。假使初期遇到市场震荡下跌时,基金净值从 1 元跌到 0.9 元甚至 0.8 元,同样的金额就能买到更多的基金份额,就像在低位悄悄囤货,为未来种下更多的种子。 这种"越跌越买"的机制带来两个关键效果: 份额累积: 下跌过程中不断收集低价筹码,手中的基金份额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成本摊薄: ...
21社论丨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中国制造全球竞争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2 09:58
民营企业蓬勃发展 - 截至3月底全国登记在册民营企业超过5700万户,占企业总量的92.3% [1] - 一季度全国新设民营企业197.9万户,同比增长7.1%,超过过去三年平均增速 [1] - "四新"经济民营企业共2267.8万户,一季度新设83.6万户,占同期新设民营企业总量的四成以上,同比增长1.4% [1] - 在民用航空、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等领域民营企业展现出充沛活力 [1] 民营企业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 民营企业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1] - 新能源、电动汽车、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行业基本由民企主导,出现一批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企业 [1] - 通讯电子、电动汽车、半导体等产业链更加完整 [1] - 民营企业带领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方向发展 [1] 制造业升级与国际竞争 - 民营企业广泛参与国际竞争,推动我国占据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网络核心地位 [2] - 技术革命与产业创新驱动的飞轮效应已在各产业领域加速创新迭代 [2] - 我国制造业从价格优势向技术优势转变,初步形成全球竞争力 [3] 生产性服务业短板 - 我国制造业存在生产性服务业水平不足的短板 [2] - 国际先进制造企业普遍实现由传统制造商向服务提供商转型,占据价值链高端位置 [2] - 我国制造业企业主要处于制造环节,利润较薄 [2] - 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度需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发展依赖人力资本和知识创新 [3] 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 - 需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服务业标准体系,打破制造业企业"大而全"格局 [4] - 推动分离和外包服务业务,培育专业性强的研发设计、现代物流、商务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企业 [4] - 发展面向制造业全生命周期的新兴服务,探索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路径 [4] - 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服务业开放体系,提升"中国服务"品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4] 服务业开放与协同发展 - 积极扩大服务业开放力度,利用国际资源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4] - 引入高水平企业服务中国制造业走出去,发挥"鲇鱼效应"促进本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4] - 鼓励物流、供应链管理、咨询、法律、会计等专业服务与制造业协同"走出去" [4] - 增强全球服务市场资源配置能力,提升中国制造全球综合竞争力 [4]
北大学霸创业,494名员工年入百万
盐财经· 2025-03-03 16:55
公司业绩与激励体系 - 2024年公司发放8亿元员工奖金,年收入破百万员工达494人[1] - 经营分享奖金总包呈爆发式增长:2022年2.5亿元→2023年4.7亿元→2024年8亿元→预计2025年超10亿元[7][8][9][10][11][12] - 长期股权激励方面,2022年已按10倍以上估值回购早期孵化盈利项目[13] - 2024年三季度营收168.49亿元(YoY+39.56%),归母净利润14.72亿元(YoY+21.29%)[14] - 公司总资产达161.2亿元(YoY+26.17%),加权平均ROE为17.8%[14] 商业模式与战略 - 定位中高端市场,产品定价显著高于同行[19][20] - 2020年提出"浅海战略",曾扩张至27个产品团队但后续砍掉10个非核心品类[22][23] - 当前聚焦三大业务:充电储能类(占2024上半年营收47.95%)、智能创新类、智能影音类[25][26] - 储能业务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20亿元(YoY+170%),计划投资4亿元建设储能产品基础设施[27] - 预计新建储能项目达产后年营收23.5亿元,年利润2.6亿元[27] 技术创新与市场地位 - 2018年推出全球首款GaN充电器实现技术突破[20] - 目前是Apple Store唯一中国大陆品牌充电产品[20] - 全球移动充电品牌市场份额第一[20][27] - 2024上半年北美市场贡献47.95%营收,欧洲21.27%,日本13.4%[25] 企业文化与管理理念 - 创始人提出"剩余价值"理论:当前分配比例为20%,目标达到华为/苹果的30%水平[15][16] - 创造者三大特质:第一性、求极致、共成长[23] - 建立"技术-品牌-制度"铁三角发展模型[29] - 案例被哈佛商学院收录,强调"成为谁"而非"击败谁"的发展哲学[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