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自主
搜索文档
印度采购俄油将归零,莫迪不服气又没办法,换个渠道给俄送钱
搜狐财经· 2025-10-26 16:45
美国制裁对印度石油进口的影响 - 美国于2025年10月22日对俄罗斯两大石油巨头卢克石油和俄罗斯石油公司实施制裁,这两家公司占俄罗斯海运原油总量的一半[1] - 印度作为俄罗斯最大的石油买家,面临极大压力,可能减少甚至完全停止购买俄罗斯原油,已签署的长期协议也可能被取消,最终交易量或将接近零[1] - 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量达到每日170万桶,占印度总进口量的三分之一,2023年因此节省约170亿美元[1] 印度炼油企业的应对与挑战 - 印度最大的私人炼油公司信实工业每天需要处理超过40万桶俄罗斯原油,在美国施压下不得不考虑逐步减少甚至停止进口[2] - 若印度停止进口俄罗斯原油,其炼油厂已习惯俄罗斯原油特性,改换其他来源可能需要大规模投资改造设备,对能源安全和经济稳定构成潜在威胁[5] - 美国威胁可能对“协助俄罗斯绕过制裁”的第三国实施次级制裁,印度每年对美国的出口超过800亿美元,若受额外关税将遭受巨大经济损失[2] 印度在防务领域的战略选择 - 印度准备追加约11亿美元的S-400防空导弹订单,这已是印度第二次向俄罗斯购买S-400系统,2018年签署的协议总价超过50亿美元[2] - 印度此举旨在安抚俄罗斯,通过军购弥补能源合作缺口以维持战略关系,同时也是向美国表示在国家安全领域保持自主权[3] - S-400系统的交付已多次延期,原定2025年交付的第五个系统可能推迟到2027年,美国制裁可能使俄罗斯无法提供必要技术支持[5] 对全球能源与贸易格局的潜在影响 - 若印度停止从俄罗斯进口原油,俄罗斯需要寻找新买家,中东产油国可能趁机抢占印度市场,2023年印度从中东的原油进口量已下降28%,此趋势可能反转[3] - 2023年俄印贸易额达到660亿美元,其中石油占比超过70%,如果石油交易完全中止,俄印贸易额可能会骤降至200亿美元以下[4] - 印度在能源方面向美国让步的同时,在防务领域坚持自主,这一系列操作将对全球能源格局和防务合作产生深远影响[5]
俄罗斯豪掷7000亿卢布猛攻稀土!背后暗藏三重野心
搜狐财经· 2025-10-26 02:10
俄罗斯稀土战略核心规划 - 计划投资7000亿卢布(约合612亿元人民币)在西伯利亚地区打造独立于中美的自主稀土产业 [1] - 核心项目为在安加拉-叶尼塞大区域建设关键稀有金属和稀土金属深加工集群 [1][9] - 该集群将整合数十家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并开发新材料、半导体、功率电子器件等高科技产业 [9] 俄罗斯稀土资源禀赋 - 俄罗斯拥有至少15种稀土金属,已探明18个矿床总储量超过1200万吨 [3] - 该储量数据远超美国地质调查局此前估计的380万吨 [3] - 目前俄罗斯已探明稀土储量中仅开发1.5%,计划到2030年将进口依赖度降至45% [3] 战略动机与全球影响 - 战略近期发生转变,从考虑与美国合作转为强调打造“独立于中美的自主稀土产业” [7] - 建立完整国内稀土加工产业链被视为关系到“俄罗斯联邦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历史存在” [7] - 该集群旨在“创造一种新的经济模式”,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合作新模式,争夺全球稀土市场话语权 [11] - 中国近期实施的稀土管制措施可能催化了俄罗斯的行动 [11] 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 技术短板是首要障碍,缺乏必要的开采和加工技术,需研制几乎所有相关设备 [13] - 从经济角度看,俄罗斯稀土矿床开采被指“毫无意义” [13] - 面临资金压力,7000亿卢布投资规模庞大,且西方制裁和乌克兰战事消耗大量资源 [14]
反噬的代价,欧洲承受得起吗?
搜狐财经· 2025-10-25 12:34
文︱陆弃 欧盟,又开始作妖了。10月23日,他们干了一件让人瞠目结舌的事——在第19轮对俄制裁中,欧盟居然 把中国企业也拉上了黑名单,还首次制裁了中国大型炼油厂和石油贸易商。理由呢?还是那套老掉牙的 说辞:中国"协助俄罗斯规避制裁"。呵呵,这理由连自己恐怕都讲不圆。 中方当然火速回应了,态度之强硬,字字掷地。商务部发言人直接表示:中方强烈不满、坚决反对!欧 方一意孤行,严重破坏中欧经贸合作大局,冲击全球能源安全。翻译一下,就是:你欧盟这波操作,不 仅蠢,还可能让自己冻成冰棍。 欧盟这几年像是中了某种"自残魔咒"。制裁俄罗斯,结果先把自己制得快崩溃;这次又拉中国进来,仿 佛怕自己不够惨似的。真让人怀疑,他们的战略会议桌上是不是摆的不是地图,而是一个自虐清单。 而这一切,背后是谁在拱火?谁在吹风?不用多说——那位隔着大西洋、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老朋友,美 国。2022年,美国让欧盟一同制裁俄罗斯能源,结果欧洲能源价格暴涨,民众烧树取暖;美国呢?坐收 渔翁之利,以四倍价格卖液化天然气给欧洲。现在,又是熟悉的套路、熟悉的味道。美国一声吆喝,欧 盟又屁颠颠跟上,还以为自己在"捍卫自由",其实是在帮别人数钱。 这波操作,不仅 ...
打不过中国还打不过你?为维护霸权不崩塌,美国决定先收割印度
搜狐财经· 2025-10-24 21:55
美国关税政策与战略意图 - 特朗普政府宣布全国进入经济紧急状态,对所有国家进口商品征收10%基础关税 [3] - 在基础关税上,美国单独对印度额外加征26%关税,使总税率飙升至36%,后续更因印度与俄罗斯的能源和军贸合作将税率推至50%高位 [3] - 美国采取行动的核心原因在于自身经济困境,包括衰退迹象、高企的债务风险及居高不下的贸易赤字,意图将印度作为“软柿子”来转嫁压力 [5] 对印度经济的直接影响 - 印度的出口支柱产业如纺织品、药品、宝石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因成本飙升而订单流失,导致工厂裁员 [7] - 外资持续撤离,印度经济增长率在2025年放缓至7.4%,创下近年新低 [7] - 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卢比汇率暴跌至86.63兑1美元,印度央行限制空头头寸的政策未能有效阻止货币贬值 [9] 印度政府的应对与妥协 - 莫迪政府试图妥协,签署“使命500”计划,承诺到2030年将美印双边贸易额提升至5000亿美元,并将美国摩托车和威士忌的关税从50%降至25% [11] - 美国的关税压力持续,印度于9月开放半导体市场,美国企业蜂拥而入,导致印度在高科技领域的独立性丧失 [11] 印度的外交与军事反击 - 印度在外交上展现强硬态度,莫迪连续四次拒接特朗普电话,引发民众反美浪潮及对美国产品的抵制 [13] - 在军事领域,印度派遣65名精锐士兵参加俄罗斯与白俄罗斯的“西方-2025”军演,涉及非战略核武器使用规划,并加速与俄罗斯联合研发核潜艇和五代机 [16] - 印度暂停部分对美军购计划,其从俄罗斯采购的先进武器已占军购总额的60% [16] 国际社会的连锁反应 - 欧盟于2025年4月15日对美国威士忌和摩托车加征25%关税,加拿大也针对美国钢材和乳制品加征关税 [18] - 美国在腹背受敌下于4月10日签署90天豁免令,但对中国态度依然强硬 [18] - 印度趁机拓展多边合作,重启与中俄的三边对话,并通过“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加强与中国的互联互通 [18] 行业影响与结构性问题 - 印度制造业的结构性问题,如基础设施落后、电力不稳、劳动力素质参差不齐,在关税压力下暴露无遗 [22] - 美国企业通过高关税逼迫印度开放市场,在半导体等高科技领域深度扎根,华尔街通过做空操作从印度掠夺财富 [20]
欧盟领导人会议闭幕 聚焦乌克兰局势与欧洲防务升级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24 05:12
欧盟政策共识 - 欧盟各国领导人就乌克兰局势、中东和平、防务建设以及绿色数字转型等核心议题达成多项共识 [1] - 会议重申对乌克兰的支持 [1] - 会议欢迎加沙地带第一阶段停火成果,呼吁各方全面履行协议,实现永久停火并确保人道援助进入加沙 [1] - 欧盟强调应推进"两国方案",要求以色列停止非法定居点扩张和军事行动 [1] 防务建设 - 欧盟各国同意到2030年显著提升防务准备水平 [1] - 发展反无人机、防空及太空安全等关键项目 [1] - 通过联合研发和生产减少对外部依赖 [1] 绿色与数字转型 - 欧盟强调在绿色和数字领域推动产业更新与创新 [1] - 加快建设能源联盟、降低能源成本 [1] - 强化人工智能、量子技术和云计算等领域的自主能力,以提升欧洲的战略自主和全球竞争力 [1]
欧盟:希望中方不要将安世问题闹大,并且放宽对欧稀土出口管制
搜狐财经· 2025-10-23 10:50
好的,我将原文改写成更加通俗易懂、细节丰富、可读性更高的版本,同时保持原意: --- 近期,中欧之间的经贸矛盾再度引发关注。欧盟一方面希望中国放宽对欧稀土出口的管制,另一方面又要求中国不要因为荷兰强制接管安世半导体事件而扩 大事态。这种"既要放宽限制又要避免冲突"的要求,让人不得不感叹欧盟在对华谈判中的矛盾心态。 根据中国商务部消息,10月21日,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应邀与欧盟贸易专员塞夫科维奇进行了视频会谈,双方围绕稀土出口管制、安世半导体事件等中欧经 贸热点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欧盟的诉求非常明确:希望中国放宽稀土出口,同时避免安世事件引发更大冲突。然而,这些要求在逻辑上显得不对等,也暴 露出布鲁塞尔在追求战略自主与对华依赖之间的深刻矛盾。 欧盟当然也有自救计划。《关键原材料法案》正在加速推进,目标是开拓非洲、拉美等替代供应来源,减少对中国依赖。然而,短期内远水难解近渴,即便 最乐观估计,欧洲完全建立独立的稀土精炼体系也至少需要20至30年。在此期间,欧盟仍需依赖中国的供应。如果中国继续控制出口,欧洲高端制造业将长 期面临压力。 相比稀土问题,安世半导体事件更能暴露欧盟的"双标逻辑"。安世虽然总部在荷兰,但其 ...
欧洲主动打电话示弱,发出一封邀请函,恳请中方回到谈判桌,共商稀土合作!
搜狐财经· 2025-10-22 16:45
这一选择令美国及全球观察者意外。面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帝国主义影响力,欧盟似乎倾向于通过合作维护自身利益,而非继续追随美国的步伐。事实 上,这表明欧盟在策略上有了深刻觉醒:不能将命运系于他人,保持战略自主才是关键。 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稀土资源的争夺战如同弥漫硝烟的战场。在这场无形的战争中,欧盟突然出现在谈判桌前,打破了以往的强硬立场。这 一变化可以从10月21日欧盟贸易专员谢夫乔维奇与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长达两小时的通话中看出。欧盟的"求和"不仅是为了应对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更是 其战略自主的必然表现。 要理解这一转变,首先要明白稀土为何如此重要。从新能源汽车到国防科技,甚至数字经济,稀土元素都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数据显示,中国掌握了全球超 过90%的稀土加工能力和几乎所有稀土磁铁的供应,这意味着如果没有中国的供给,整个欧洲将陷入瘫痪。 正如谢夫乔维奇所说,"汽车业和机械行业受冲击最大",这对依赖稀土资源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此外,欧盟自身的稀土开采几乎可忽略不计, 冶炼分离能力更是一片空白,完全无法满足需求。即便想通过澳大利亚进口稀土,繁琐的加工流程和技术壁垒依然让其望而却步。 更糟糕 ...
莫迪决心已下,大幅买俄油,还通告全球,绝不将中国稀土卖给美国
搜狐财经· 2025-10-21 18:52
那么难道在中美俄当前的大国博弈中,莫迪政府决心已下,采取看似"亲中俄、疏美"的策略? 美国总统特朗普刚刚宣布,收到莫迪承诺,印度决定不再从俄罗斯购买石油,但不到3天时间,印度就用事实"打脸"了美国。最近莫迪对美决心已下,一方 面,印度已大幅购买俄石油。另一方面,印度多家媒体发布通告,将按照中国方面的要求,拒绝将中国稀土卖给美国。可以说,特朗普若以美印关系为筹 码,让印度放弃战略自主,那么此举是打错了算盘。 近段时间,美国对印度产品加征高达-50%的关税,美印关系出现紧张,按照美方的设想,如此高关税势必让莫迪政府妥协,特朗普政府的核心诉求是要求 印度开放农产品市场,减少对美贸易顺差(2024年达457亿美元),并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但印度总理莫迪态度很强硬,寸步不让,特朗普也改变了策 略,先是在莫迪生日当天亲自打电话祝贺,最近又通话,称得到莫迪的保证,绝不会再买俄罗斯石油了,但没想到,特朗普高兴的太早了。 面对美方压力,印度在贸易领域,一方面通过世贸组织对美国实施反制措施,在能源领域,印度不仅未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反而增加了进口量,就在今年 10月上旬,日均进口量增至约180万桶。 与此同时,在关键的稀土问题上 ...
第二届非洲国别研究论坛在扬州大学举办,扬州大学与中国非洲研究院将战略合作
扬子晚报网· 2025-10-21 18:22
签约仪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10月21日从扬州大学获悉,由中国非洲研究院与扬大主办、扬大非洲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二届非洲国别研究论坛"10月18日在扬子 津校区举行。本届论坛以"战略自主与合作伙伴多元化:全球南方崛起背景下的非洲国家对外关系"为主题,来自全国近70家高校、研究机构和实务部门的 专家学者,围绕非洲国家外交政策、中非关系、全球南方、区域一体化等前沿议题展开研讨。 分论坛现场 主旨演讲环节,中国外交部非洲司参赞吕岩深入分析了当前非洲形势与中非关系,强调中非全天候伙伴关系在新时代下的韧性与潜力。北京大学李安山教 授以"全球化与全球南方:历史进程与辩证关系"为题,系统梳理了全球化的多重维度与全球南方的概念演进。本届论坛新设专家对话环节。中国非洲研究 院特约研究员舒展、南京大学客座教授孙树忠、南京大学非洲研究所特约研究员贺红燕与《西亚非洲》常务副主编安春英编审围绕"非洲与中非合作"展开 讨论。随后,扬州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俞洪亮、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执行院长杨成、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研究院院长王有 勇、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春就"非洲区域国别知识体系与理论范式"展开对话。 同步 ...
印度签署停售美国证明,中国稀土流向管理升级引发国际资源博弈
搜狐财经· 2025-10-21 02:17
消息并不喧嚣,却颇有时代味道:印度媒体披露,印度企业按照中国方面的要求,提交了终端用户证明,并在文件中明确,从中国进口的稀土材料,尤其是 重稀土永磁体,不得转手卖给美国。看似普通的合规文件,像一张不起眼的筹码,却在全球资源博弈的棋盘上挪动了一格。 从数量到流向:资源管控的范式变化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外界谈中国与稀土,总绕不开数量与配额。市场份额、出口配额、供需弹性,这些词汇构成了叙事的主轴。如今逻辑在悄然更替: 从"卖多少"转向"往哪儿去"。中国不仅在稀土的生产、出口上拥有绝对话语权,更把目光投向供应链的末端,借助有法律约束力的终端用户证明,追溯材料 的最终去向。 如果把这件事放在印度长期倡导的"战略自主"理念之下矛盾就更立体了。印度一直希望在大国关系中保持独立姿态,不愿轻易偏向任何一方;它又寻求与美 国在高科技与防务领域开展更深合作。但在稀土这一关键供应链环节,现实问题让理想显形——印度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度并不低,尤其是在高性能电机与电 动汽车产业链上,缺口实际存在。 印度的两难:战略自主与产业依赖 当终端用户证明摆到案头,印度企业选择签署,背后是务实的盘算。相比抽象的立场,产业链的连续性更立刻、更具体。一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