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
搜索文档
专访丨全球治理倡议有助于弥合南北发展差距——访埃及新闻总署副署长娜什瓦·阿卜杜勒-哈米德
新华网· 2025-10-27 14:11
新华社开罗10月27日电 专访丨全球治理倡议有助于弥合南北发展差距——访埃及新闻总署副署长 娜什瓦·阿卜杜勒-哈米德 "如今,富裕国家在国际决策中仍拥有畸高的影响力,而全球南方国家则代表性不足。"阿卜杜勒- 哈米德指出,这种局面给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造成巨大的不当负担。"以气候变化为例,自近代工业 革命以来,美国等发达国家持续增加大气中的碳含量,但现在却利用碳排放议题向发展中国家施压。然 而,气候变化的最大受害者是全球南方国家,例如非洲和南亚沿海的部分社区正面临被淹没威胁。" "当发达国家选择推卸历史责任,全球气候行动如何能够真正有效?当富裕国家的高科技禁令不断 加剧南北数字鸿沟,共同发展如何实现?当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和全球最大经济体选择大幅削减对外援 助,谁将为此付出代价?"她反问道。 阿卜杜勒-哈米德认为,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后,中国提出全球治理倡 议,重申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致力于推动实现共同发展,这为维 护全球体系公平公正注入强大动力。 她说,中国还呼吁改革国际金融机构,以弥合长期存在的南北差距。在美国滥施关税扰乱全球新能 源产品市场之际,中国坚定维 ...
乘“数”而上拓展应用场景
经济日报· 2025-10-27 06:06
数字赋能的发展现状与规模 - 数字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广泛创造生产生活新场景,深刻改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 [1] - 2024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约10%,5G基站数达425.1万个 [1] - 应用场景大规模拓展和深化,涵盖数字农业、智慧水利、无人车间、智能工厂、数字政府、智慧教育等 [1] - 无人驾驶、虚拟现实(VR)、智能穿戴、智慧医疗等一批跨界融合新场景快速兴起 [1] 数字赋能面临的挑战与制约 - 数字技术和基础设施仍需提升,数据等新型要素市场化配置存在制度性壁垒 [2] - 数据确权、定价、交易、分配等难点问题亟待突破 [2] - 新业态新领域场景开放创新的标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部分公共服务领域场景资源开放、挖掘和统筹不够 [2] - 创新资源进入市场渠道仍然不畅,场景机会供给不足 [2] 技术创新的方向与路径 - 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动区块链等技术创新应用,实现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2] - 鼓励建设数据领域各类创新平台,大力推动数据领域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原创性技术创新 [2] - 建立健全数据资源共享机制,推动数据与其他生产要素的深度融合 [2] - 推进创新联合体建设,实现与产业升级、绿色发展、治理现代化协同推进 [2] 应用场景的拓展与深化 - 分批次赋能拓展一批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等领域关键环节场景资源 [3] - 加快形成“技术突破—场景创新—产业应用—创新生态”正向循环,助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加快发展 [3] - 推进公共服务信息部门间共享、跨地区互认互通,教育、医疗、社保、养老等领域数字公共服务更加可感可及 [3] - 商业、文化、旅游、体育、健康、交通等多元消费跨界融合,“互联网+”“智慧+”等新服务新体验新模式不断创新推出 [3] 资源配置的优化与机制改革 - 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各自优势,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加强政府引导 [3] - 调动地方政府、央企国企、民营企业、科研机构等各方积极性,加快构建数据要素市场 [3] - 深入挖掘场景开放创新资源,畅通创新资源进入市场的连接渠道 [3] - 破除制约要素资源顺畅流动的制度壁垒,探索形成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产权确权、市场定价、收益分配等体制机制 [3] 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布局 - 结合应用场景,统筹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布局建设,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 [4] - 加强城市算力建设,发展通算、智算、超算等多元化算力资源,促进各类各区域算力资源一体化调运 [4] - 构建泛在可及、智能敏捷、协同高效的基础设施服务能力 [4] - 优化通信网络建设,逐步扩大新一代通信网络覆盖范围,提升通信网络效率,加强信息传输稳定性和安全性保障 [4]
为服装产业注入文化底气
经济日报· 2025-10-27 06:06
国风时尚市场与产业格局 - 国风时尚产业撬动万亿元级市场 [1] - 消费场景从婚礼、节庆等仪式性场合向日常通勤、社交展示等生活化场景延伸 [1] - 消费范围从小众偏好走向大众消费 [1] - 头部品牌深耕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精益交融 [1] - 中小品牌聚焦汉服轻量化、新中式等细分领域,加速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 [1] - 国风服饰频频闪耀于巴黎时装周等国际时尚舞台,拉动国风服饰出口额持续增长 [1] 行业转型与创新驱动力 - 纺织服装行业正处于深刻转型的关键期,受科技迭代、文化自觉意识提升、消费结构持续跃迁驱动 [1] - 国风时尚的回归与创新实践是对自身血脉的再追寻、对生活方式的再定义、对全球时尚话语权的再构建 [1] - 核心在于以创新为纽带,推动服装产业与传统文化精神、数字技术应用、现代产业体系的深度融合 [1] 文化融合与产品创新 - 深化国风时尚与传统文化的创新融合,筑牢文化根脉 [2] - 不能仅停留在纹样与形制的简单移植,而是要深入中国传统哲学与美学体系,转化为设计语言、品牌叙事和产品逻辑 [2] - 鼓励企业和设计师深度解码传统文化,结合当代消费者审美需求与生活场景进行创造性转化 [2] 科技应用与产业升级 - 深化国风时尚与数字技术的创新融合,激活科技动能 [2] - 借助AI设计工具提升设计效率,依托柔性供应链实现小批量、个性化生产 [2] - 通过3D虚拟技术、智慧物流零售等技术营造沉浸式消费体验 [2] - 将绿色理念融入生产全过程,以技术创新推动绿色发展 [2] 产业链协同与生态构建 - 深化国风时尚与产业链条的创新协同,构建生态闭环 [3] - 国风时尚是系统创新,涉及材料研发、制造工艺、品牌建设、渠道创新、文旅融合等环节 [3] - 重点产业集群区域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打通产业链堵点和断点,构建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3] 行业前景与战略意义 - 国风为中国服装产业注入增长动能和文化底气 [3] - 传统工艺在现代设计中焕发新生,东方美学在全球舞台赢得认同 [3] - 国风时尚产业将在守正创新中为文化自信筑基、为时尚强国助力,书写中国服装产业由大到强的新篇章 [3]
一图看懂《上海手册: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指南》2025年度报告
第一财经· 2025-10-26 10:05
《上海手册》的编制与发展 - 手册全称为《上海手册: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指南》[6] - 由联合国、国际展览局、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修编[5] - 2016年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会议决定持续更新[5] - 2022年版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支持[6] 2022年度报告内容概览 - 报告主题为“以人为本的智慧坊”[8] - 设置9个章节[8] - 收录来自美国、意大利、西班牙、泰国、印度、贝宁等11个国家的案例[8] 可持续发展案例研究领域 - 社会领域案例包括巴西贝洛奥里藏特[9] - 经济领域案例包括美国旧金山和贝宁塞[9] - 环境领域案例包括西班牙巴塞罗那[9] - 文化领域案例包括比利时根特和中国苏州[9] - 城乡治理领域案例包括印度和巴西里约[9] 国际合作与数字技术应用 - 国际合作案例包括中国南宁[10] - 通过数字技术解决商业活力不足和青年参与度低的问题[10] - 烟火灵岩南-元宇宙社区项目累计举办活动产生1287份社区成果[15] 上海地铁智慧维保系统发展 - 上海地铁是全球轨道交通规模最大的系统之一[16] - 企业主导开展企业级数字化转型[17] - 2000-2010年以道岔微机监测等零星试点开启技术探索[17] - 2011-2017年建立车辆、供电等专业智能运维平台[17] - 2018-2023年实现跨专业数据联动与标准统一[17] - 2024年起构建“1个网络级平台+6大专业系统”的完整体系[17] 智慧感知技术布局 - 基于设施设备运行场景进行全专业、全设备的智慧感知布局[18] - 实现全专业全设备全域感知[19]
国际人士表示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动力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26 09:51
发展规划蓝图 - 全会规划了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动力 [1] - “十五五”规划建议确立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目标 [3] - 未来五年核心目标包括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以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9] 科技与产业发展 - 科技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将成为发展重点 [7] - 中国在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数字技术等多个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9] - “十五五”时期将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并期待实现上述产业间的深度融合 [9] 对外开放与全球影响 - 部署的重点工作包括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的大门将越开越大,而且是高质量的开放 [5] - 政策旨在到2035年实现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 [9] - 中国的五年规划不仅是发展蓝图,同时也将为国际稳定作出贡献 [9] 绿色发展 - 中国的绿色发展值得关注,从太阳能到风能再到电动汽车,中国在减排领域为世界树立了榜样 [7]
新西兰担任第26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主宾国
中国新闻网· 2025-10-24 13:42
今年是新西兰继2015年后再次担任年会主宾国。据悉,新方将派出高级别、大规模代表团,参与全体大 会、CACIE之夜、平行论坛、合作洽谈及教育展等核心活动。 本届年会将汇聚全球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界领袖、专家学者及行业代表,共同探讨全球教育发展的 新趋势与新机遇。 年会将举办39场平行论坛,围绕"以教育见世界"展开教育全领域研讨。议题设置既关注宏观政策与发展 战略,也聚焦具体领域与实践创新,形成多层次、宽领域的对话体系。其中,"中澳大学校长对话""第 六届中美省院大学校长论坛""中国-新西兰教育合作论坛"等重要双边活动将深化政策协调;"人工智能 时代国际治理人才培养研讨会"等论坛将聚焦全球胜任力培养;多个分论坛还将探讨数字技术对教育生 态的重塑,分享各国数字化转型实践经验;职业教育系列论坛则将推动构建协同高效的国际化合作体 系。 年会期间将集中发布25项重磅成果,包括《中外合作办学重点国别对策研究报告》《中英合作办学发展 报告》《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认证指标体系(试行版)》等权威报告,并签署27项合作协议。 这些成果深度聚焦中外合作办学、来华留学、职业教育和数字教育等重点领域,为推进教育对外开放提 ...
全国前三季度锂电行业同比增29.8%,宁德时代营收2830.72亿元
鑫椤储能· 2025-10-23 15:33
宏观经济与行业背景 -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锂离子电池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8% [1] - 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29.7% 电动自行车产量增长27.1% [1] - “两新”“两重”等扩内需政策推动智能智造、绿色制造等领域生产扩张与技术迭代 [1] 宁德时代三季度财务业绩 - 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1041.86亿元 同比增长12.9% 归母净利润185.49亿元 同比增长41.21% [2] -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830.72亿元 同比增长9.28% 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490.34亿元 同比增长36.2% 相当于每日净赚约1.8亿元 [2] - 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06.6亿元 同比增长19.6% 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572.91亿元 主要用于产能扩张与股权投资 [2] - 截至10月20日收盘 A股报366.5元/股上涨2.33% H股报528港元/股上涨1.25% [2] 储能业务发展 - 三季度公司总出货量约180GWh 其中储能占比20% 动力电池占比80% [3] - 储能业务产能利用率饱和 交付受制于产能 预计未来一两个季度产能将逐渐缓解 [3] - 公司在山东济宁、广东瑞庆等多地大幅扩产 仅山东济宁基地2026年新增储能产能预计超100GWh [3] - 2025年上半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246.4GWh 同比增长115.2% 中国储能电池出货232.03GWh 同比增长118.4% [4] - 政策推动下国内储能市场快速增长 公司正加速产能扩张力度 [4] 技术与产品创新 - 公司发布麒麟电池、NP3.0技术及神行Pro电池等新产品和技术 [5] - 钠新电池已成功通过新国标认证 正在与客户推进开发落地 [5] - 商用动力电池出货快速增长 占总出货比例接近20% [5] - 前8个月中国新能源重卡累计销售11.37万辆 累计同比增长180% [5] - 公司预测到2030年新能源重卡渗透率可能会超60% [5] 商业战略与市场布局 - 公司正在打造重卡换电生态 加速重卡电动化 [6] - 产品覆盖牵引车、矿卡、物流车等多场景 配套换电站运营规模居行业前列 [6] - 下一步将联合整车厂、能源运营商完善换电标准与网络布局 目标在干线运输、港口、矿山等高能耗场景实现快速渗透 [6]
科技创新绘就数字中国新图景
科技日报· 2025-10-23 09:29
数字技术创新突破 - 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三号”处理问题速度比最快超级计算机快10^15倍,创造超导体系量子计算优越性最强纪录 [2] - 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进入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阶段的国家 [2] - 2024年全球新公开的4.5万件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中,2.7万件产生自中国,数量位列世界第一 [4] - 中国企业在全球《专利合作条约》申请排名前50的申请人中占据15席,国际专利申请总量达21730件 [4] - 国内发布首个基于Linux6.6内核的商业版本操作系统银河麒麟V11 [1] - 人工智能大模型推动技术从感知到认知、从专用智能走向通用智能,形成覆盖基础层、框架层、模型层、应用层的完整产业体系 [3]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 中国实现“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90%以上行政村通5G”目标,5G基站总数较2020年增长5倍达455万个,千兆宽带用户增长34倍达2.26亿户 [7] - 全国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数超过900万,算力规模达280EFLOPS,位居全球前列 [8] - 通过“东数西算”工程,八大枢纽节点地区各类新增算力占全国新增算力的60%以上 [8] - 首条反谐振空芯光纤商用线路在广东开通,为深港跨境金融业务搭建超低时延“信息高铁” [1] - 基于5G-A通感一体基站的“通信+感知+算力”多重技术融合,实现低空飞行器“连得上、看得见、导得准”的低空智联网 [5] 数字经济发展与融合 - 2024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10%左右 [9] - 截至2024年底,我国软件收入规模较2020年增长80%,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超70% [9] - 新兴业务(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物联网、数据中心等)收入达4348亿元,较上年增长10.6% [9] - 建成万余家智能工厂,覆盖超过80%的制造业行业大类 [9] - 全国数据企业数量超过40万家,数据产业规模达5.86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117% [10] - 5G网络和农村电商发展使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直播成为“新农活” [1]
赴一场艺术与科技的邀约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23 06:54
(本文配图由主办方提供) 参展作品。 数智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是近年来的艺术创作热门趋势。日前,一场聚焦艺科融合的展览亮相浙江 杭州余杭美术馆,向观众展现了人类丰富的想象力与无尽的创造力。 作为第三届"良渚论坛"的组成部分,"中国(杭州)艺术与科技国际双年展"汇聚了来自全球20余个 国家和地区、160余位(组)艺术家、科学家等创造者的作品。数字影像、交互装置、具身智能机器 人……艺术与科技相遇,不仅创造了瑰丽的视觉奇观,也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全新启幕的余杭美术馆,馆身以双环同构的圆璧之形,营造出"悬浮"于天地之间的意象,流转的形 态应和了"莫比乌斯环"的无限探索与时空绵延。进入展厅,仿佛来到一个虚实交织的梦幻空间,一件件 作品未来感十足,AR(增强现实)、编程、算法、交互……都是展签上的高频词。每一名走进展厅的 观众,不仅是参观者,更是此次展览的共创者。 在这里,古老与现代彼此碰撞—— 来自中国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的数字非遗展品《玉琮王》,对以良渚玉琮为代表的珍贵实体版本进 行内容挖掘和数字化演绎,突破时空限制,让现代人得以在古人的智慧岁月中漫步,领略文化遗产的精 妙之处及其背后的故事。 观众参观展览。 影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