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搜索文档
河南省发布首批23个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试点 让“沉睡”的数据“点石成金”
河南日报· 2025-05-27 07:38
在洛阳,依托旅游大数据云平台,可实现对A级景区、沿黄河景观带等140余个文旅监测区的客流监 测、风险监测、客群画像分析等;在新乡,建成中原农谷"数智大脑"平台,"农事一码通"让农田管 理"一杆在田、万物互联",通过一个屏幕即可管理百万亩农田……这是我省数据资源"活起来"的生动实 践。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近日,记者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我 省发布首批重点领域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试点名单,交通物流、文化旅游、医疗健康等13个重点领域的23 个试点入选。 让"沉睡"的数据"点石成金",各试点单位将积极探索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新机制和新模式,通过典型场景 建设,开发一批高质量数据产品和服务,形成一批社会效益突出、产业带动效应强的应用。省数据局将 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试点建设应用过程、效果的监测评估,对于成效显著、带动作用强的试点项目,将 在国家级及省级重点项目申报、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记者 宋敏) 责任编辑: 郭栩汝 "确定首批开发利用试点,目的是聚焦当前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痛点、堵点,采取'试点领域+试点任 务'相结合的方式,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行业先行先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 ...
推动数据资源流得动用得好
经济日报· 2025-05-20 06:02
三是数据产业有链条,但缺少协同推进。数据产业正成为一项能够带动上下游产业衔接、左右岸产业融 合发展的新兴产业,在工业制造、金融服务、医疗健康等场景应用需求较多,但是目前"上下游"配套能 力普遍较弱,尚未形成数据产业商业有效闭环。针对此,应从多方面施策,推动数据资源流得动、用得 好。 抓标准、促规范、推场景,夯实数据资源供给能力。落实《国家数据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加快推进研 制一批数据资源、数据技术、数据流通利用等标准规范,分类施策推进企业、行业、城市、个人、跨境 可信数据空间建设运营,深入谋划一批数据开发利用的多维应用场景。 抓示范、建平台、促交易,优化数据产业区域布局。结合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建设、国家数据基础设施 建设试点示范区建设等,立足地方数据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打造一批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且有地方特色 的数据产业集聚区,建设一批数据技术、数据流通、数据应用等公共服务技术平台,开发一批数据合 规、高效流通的数据产品和服务,引导各地逐步形成协同互补、特色发展的格局。 近日,国家数据局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2025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 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0%。要实现这一 ...
肇庆率先出台公共数据资源授权运营管理办法 让公共数据“活起来”
广州日报· 2025-05-19 03:17
政策背景与核心目标 - 肇庆市率先出台《肇庆市公共数据资源授权运营管理办法(试行)》,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1] - 核心任务是解决数据共享开放与安全使用难题,将公共数据转化为可产生价值的资产和资本 [1] - 政策旨在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推动数据从"闲置资源"向"生产要素"转变 [1] 管理机制与参与主体 - 采用"政府监管+市场运营"模式,明确政府、运营机构、开发单位在数据运营各环节的权责 [1] - 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和机构参与公共数据开发利用,重点覆盖金融、医疗、旅游等民生相关领域 [1] - 多部门联合定期检查评估数据安全,确保数据全流程安全可靠 [1] 收益分配与商业化路径 - 公益性用途(公共治理、公益事业)可免费提供数据产品和服务 [2] - 商业化用途(产业发展)按国家规定定价,平衡公益性与企业参与积极性 [2] - 通过差异化收费机制形成市场化良性循环 [2] 战略定位与实施计划 - 政策是肇庆建设"数字湾区"重要节点的关键举措 [2] - 计划完善实施细则,完成首批公共数据梳理登记,筛选运营单位 [2] - 目标推出3~5个代表性应用场景,打造全省数据利用改革示范城市 [2] 预期影响与行业机会 - 推动公共数据流动,为产业升级、城市治理和民生改善提供新动力 [2] - 金融、医疗、旅游等领域将优先获得数据创新应用支持 [1][2] - 通过释放数据红利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2]
全国数据资源摸底:六省份数据产量占近六成,这三个行业最多|言叶知新
第一财经· 2025-05-08 19:40
数据资源总体情况 - 2024年全国数据生产量达41.06ZB,同比增长25%,预计2025年突破50ZB [2] - 全国算力总规模达280EFLOPS,八大国家枢纽节点算力总规模达175EFLOPS [2] - 智能网联汽车、大模型等智能化应用数据量占比超四成,低空经济、机器人等新领域数据增速超30% [2] 人工智能与数据资源 - 用于开发、训练和推理的数据量同比增长40.95%,智能家居、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增速分别达51.43%、29.28% [3] - 全国智能算力规模达90EFLOPS,占比提升至32%,中央企业智能算力占比40.22%,数据技术企业智能算力占比43.63% [3] - 企业利用大模型数量同比增长超37%,应用比例提升至约10%,大模型可降低非结构化数据加工成本 [3] - 高质量数据集数量增速达27.4%,企业用于AI的数据量占存储量约7% [4] 区域与行业数据分布 - 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六省数据生产量占全国57.45% [8] - 东部地区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活跃,北京、上海企业AI投入水平全国前二,浙江应用大模型企业比例全国第一 [1][8] - 制造、金融、交通物流行业数据生产总量前三,金融、采矿、交通物流企业平均数据生产量前三 [9] - 交通物流、电力行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活跃度达78.24%、75.83%,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9] - 江苏、广东企业数字化投入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1倍 [9] 数据技术发展趋势 - 中国日均Token消耗量从1000亿增至10万亿级,1年增长100倍 [7] - 全球新公开生成式AI专利中中国占比61.5% [7] - 数据资源流通利用进入加速期,无人驾驶、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等领域数据将高速增长 [9] - 数据治理、标注、智能相关企业迎发展机遇期,信息服务商加速向数据运营服务商转型 [9]
【致同研究】上市公司2024年度数据资源入表情况和信息披露示例
搜狐财经· 2025-05-07 21:47
政策法规 - 财政部发布《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明确数据资源会计处理标准,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1] - 规定采用"强制披露加自愿披露"方式,企业需在资产负债表增设数据资源项目,同时可自愿披露应用场景等补充信息 [3] - 政策适用采用未来适用法,施行前已费用化的数据资源支出不再调整 [4] 行业实施情况 - 98家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披露数据资源入表总金额21.4亿元,其中无形资产占比63%(13.49亿元),开发支出占比36%(7.7亿元),存货占比1%(0.21亿元) [1] - 数据资产占企业总资产比例普遍低于1%,仅7家公司超1%,最高为卓创资讯(3.52%) [1] - 典型企业数据资源入表情况:中国移动5.83亿元、中国联通1.89亿元、拓尔思3910万元、卓创资讯3205万元 [26][27][72] 会计处理标准 - 符合无形资产定义的数据资源应确认为无形资产,用于出售的数据资源符合存货定义的应确认为存货 [2] - 外购数据资源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税费及加工处理费用,不符合资产条件的支出计入当期损益 [2] - 开发支出资本化需满足5项条件:技术可行性、开发意图、市场/用途证明、资源保障及可靠计量 [5][6] 企业实践案例 - 每日互动:形成1150亿设备数据积累,开发DiOS系统实现数据资产化管理,数据资源采用5年加速摊销 [16][17][18] - 中国联通:构建"算网数智"产品体系,开发经济大模型等核心产品,数据资源按7-5年摊销 [30][31][32] - 拓尔思:采集5000亿条多模态数据,建立7层数据治理体系,研发投入3910万元开发数据平台 [45][46][47][57][58][59] - 卓创资讯:大宗商品数据资源采用年数总和法5年摊销,年收入占比超70%,覆盖368万注册用户 [76][77][78]
拆解医疗行业数据资源入表|应收账款占比超四成,借力数据要素布局精准医疗能否破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8 18:32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卓皙雯 广州报道 4月26日,金域医学(603882)发布2024年年报,披露数据资源入表金额达700.83万元,其中335.44万元 计入开发支出科目,365.38万元确认为无形资产。报告期内,金域医学营业收入同比减少15.81%。回款 周期成难题,截至2024年底,金域医学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42.39%。 美年健康(002044)、何氏眼科(301103)和华大基因(300676)三家医疗企业也于近日在2024年报中 披露了数据资源入表金额,四家企业合计披露金额达2688.7亿元。其中,华大基因以962.17万元的入表 规模居行业首位,确认为无形资产的数据资源均为外部购入的数据治理平台。紧跟其后的是美年健康披 露的935.2万元数据资源,其中将882万元的数据资源转入无形资产项,53万元计入开发支出。详情请点 击→《美年健康数据资源增长71.3%,预计数据可反哺保险产品研发》何氏眼科披露的90.51万元数据资 源则均为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 金域医学深入数据流通市场 金域医学以第三方医学检验业务为主营业务,同时推动食品卫生检验、医学冷链物流、司法鉴定等业务 协同发展。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 ...
首家入表数据资源的上市媒体公司,数据信息服务业务手握合同7673万余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8 18:32
人民网是由人民日报社控股的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广告及宣传服务、内容科技服务、数据及信息服 务、网络技术服务及其他服务。在2024年,广告及宣传服务依然是公司总营收的主要来源,收入为 10.32亿元,占比最高。然而,这一业务收入与去年相比出现了6.21%的负增长,表现出一定的下行压 力。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陈璐 广州报道 4月27日,人民网在2024年年报中披露数据资源545.05万元,均为自行开发的确认为无形资产的数据资 源,成为首家入表数据资源的上市媒体公司。除了数据资源入表外,人民网的数据及信息服务业务也表 现亮眼,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84%,是四大主营业务中增幅最大的板块。 从数据资源明细来看,入表数据资源为人民网旗下的医疗健康服务平台"人民好医生客户端",专注于为 全国公立医院、医生及大众用户提供多元化服务,涵盖专业培训、专科能力提升、健康科普、名医直播 等。年报显示,该平台已积累了全国超过8,000家公立医院的相关数据,并且用户数量突破3,000万,其 中包括900多万医务工作者用户;积累了超过150万条公立医院的权威科普信息,初步构建了权威医疗健 康知识图谱;依托传播内容认知全国重点实验室,自主 ...
国家数据局召开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和数据产业发展工作座谈会
快讯· 2025-04-28 17:12
金十数据4月28日讯,4月28日上午,国家数据局在福建福州召开会议,会议要求,要深刻认识数据要素 作用机理和产业发展规律,围绕构建全国一体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坚持以市场化价值化为导向, 强化整合共享、开放共用、授权运营,推动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政策加快落地,释放公共数据价值;强化 设施互通、价值共创、场景应用,加快可信数据空间创新试点,打造数据规模化流通利用新模式;强化 利益协同、主体培育、生态集聚,大力培育开放创新的数据产业生态;强化数据登记、资源调查、标准 建设,不断夯实工作基础,有力推动数据资源高水平开发利用,更好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国 家数据局) 国家数据局召开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和数据产业发展工作座谈会 ...
去年A股公司首次入表数据资产!央国企成主力
证券时报· 2025-04-25 08:22
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23日,2024年A股上市公司开展数据资源入表的规模达到22亿元, 其中38家央国企上市公司数据资源入表的总体金额从2024年一季度1100万元左右增加到全年的14.71亿 元。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3家企业入表金额规模过亿元,依次为6.16亿元、3.79亿元、3.71亿 元,紧随其后的是小商品城的2679.31万元和南钢股份的1032.3万元。 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江苏分所副所长马建华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央国企加速推进数据资源入 表既是制度鼓励引导的结果,也与企业的资源禀赋相关。 截至4月23日,2024年央国企控股上市公司数据资源入表的科目多为无形资产或研发支出,存货科目金额 则从三季度的2亿元下降为0。"将数据资源确认为存货,在后续的数据交易环节仍然存在政策不完善、确 权困难等问题,并且转让后,万一由于数据使用不当可能面临数据溯源追责。"马建华表示,因此现阶段 更多企业倾向于无形资产或者研发支出科目的数据资源入表。 进一步看,2024年开展数据资源入表的38家央国企中,9家为中央企业,29家为地方国有企业。远东资信 首席宏观研究员张林表示,数据资源入表实现 ...
美年健康数据资源增长71.3%,预计数据可反哺保险产品研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18 18:58
文章核心观点 - 美年健康2024年年报披露数据资源情况,研发项目有一定价值,数据资源会计处理有阶段性特点,符合资本化条件的研发项目数据资源有变动,且公司在研发投入与人力配置方面出现结构性调整 [1][9] 公司数据资源情况 - 美年健康在2024年年报中披露数据资源金额935.2万元,较第一季度首次披露的546万元增长71.3% [1] - 公司积累了超1亿人次的影像数据和超2亿人次的结构化健康数据,建立了国内规模最大的个人健康体检数据中心 [1] 公司研发项目情况 - 主要研发项目包括扁鹊SAAS体检管理平台和星羽展业平台,星羽展业平台预计未来具备一定的数据延伸价值,企业客户健康需求数据可反哺保险产品研发 [1] 公司数据资源会计处理情况 - 2024年前三个报告期,数据资源均通过“开发支出”科目列示,金额持续增长,年报中首次将882万元的数据资源转入“无形资产”科目,另有53万元继续计入“开发支出” [1]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研发项目数据资源变动情况 - 新增结构化体检数据项目,金额为53.21万元;体检影像数据项目减少896.94万元,系开发支出转入无形资产所致 [9] 公司研发投入与人力配置情况 - 2021 - 2023年研发投入持续下降,分别为138万元、104万元和98万元,2024年研发投入回升至110万元,同比增长12.2%,但未恢复至2021年水平 [9] - 2021 - 2023年研发投入收缩时,研发人员数量从302人增至375人,增长24.2%,2024年研发投入回升,研发人员数量降至270人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