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与智能

搜索文档
日产汽车拟减持雷诺股份 联盟关系“松绑”再进一步?
中国经营报· 2025-06-18 16:44
日产汽车与雷诺股权关系调整 - 日产汽车计划减持雷诺5%股份 持股比例将从15%降至10% 减持所得资金预计达1000亿日元(约49.58亿元人民币)将用于新车型开发 [1] - 此次减持是双方资本关系"松绑"战略的延续 2023年7月双方已将互持股比降至15% 标志着联盟进入"低绑定 高自治"新阶段 [1] - 减持动作旨在削弱财务交叉依赖 为战略松绑铺路 但联盟协同机制仍保持稳固 [1][2] 联盟关系历史与现状 - 联盟始于1999年 此前雷诺持有日产43.4%股份且有投票权 而日产仅持雷诺15%股份无投票权 导致长期紧张 [3] - 2023年雷诺将日产持股从43.4%降至15% 为日产与其他公司(如本田)合作创造条件 [3] - 减持时机选择考虑雷诺CEO更迭可能带来的变数 日产寻求在未来更自由地建立新合作关系 [3] 日产汽车战略转型背景 - 2024财年营业利润同比下滑87.7%至698亿日元(约34.77亿元人民币) 净利润从盈利4266亿日元转为亏损6709亿日元(约334.23亿元人民币) [7] - 面临美国关税 地缘政治 中国车企竞争三重压力 推动"Re: Nissan"重组计划 目标2026财年恢复汽车业务正利润和自由现金流 [7] - 计划削减5000亿日元(约248.62亿元人民币)成本 2027财年前裁员2万人(占员工15%) 关闭7家工厂 [7] 产品与市场挑战 - 新能源与智能化转型迟缓 电动车领域"起大早赶晚集" 中国过度依赖轩逸 天籁等燃油车导致转型滞后 [6] - 产品矩阵老化严重 新车型投放不足 战略模糊与品牌定位失焦造成系统性困局 [6] - 2024财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2% 重点投入电动化与辅助驾驶领域 中国实施"在中国 为中国 向全球"战略 [8] 未来发展方向 - 需明确技术路线 加快纯电平台和混动技术独立研发 重构品牌认知 强化区域自主权(尤其中国市场) [6] - 新任CEO埃斯皮诺萨推动战略重组 改革力度堪比1999年"日产复兴计划" [7] - 依托92年历史积累 强大团队与充足现金支撑转型 强化本土化产品定义权 [8]
埃及留学生“小明”的逐梦之路:用中文“编程”未来
中国新闻网· 2025-06-12 21:47
在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数字化加工实训室里,21岁的埃及留学生小明(Ibrahim Maher)正专注地操作 着数控机床。耳边响起的并非母语,而是他已熟练掌握的中文指令。操控复杂设备、与师生用汉语讨论 技术细节,对他而言早已不是难事。 中新网天津6月12日电 题:埃及留学生"小明"的逐梦之路:用中文"编程"未来 中新网记者 王君妍 真正让他坚持下来的,是学院各位老师的鼓励。"老师们在我最犹豫、最想放弃的时候一直鼓励我, 说'你一定行',让我重新找回了信心。就像中国人说的那样,一日为师终身为友。" 小明说,如今他不仅能听懂老师的中文讲解,还能与同学们用中文讨论专业项目,这极大提升了学习效 率,也让他更快掌握了操作流程。 在鲁班工坊的学习经历,让小明接触到了零件加工、机械制图、智能检测等系统性课程。"在埃及,借 助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捐助给鲁班工坊的设备,以及相应课程的学习,我的技术训练基础很扎 实。"他说,这种"由浅入深"的教学模式,让他在面对中国高端智能制造设备时能迅速上手。 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小明首次与来自越南的选手组队参赛。两人起初在语言和工作习惯上存 在差异,但很快建立了默契。"我负责编程 ...
德尔股份(300473):固态电池产线落地,汽零主业恢复增长
山西证券· 2025-06-12 13:2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 - B”的投资评级 [1][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计划在湖州投资约3亿元建设新型锂电池项目、智能电机项目,固态电池项目力争2025年底前完成中试线建设并具备生产能力,未来将加速产业化应用抢占市场先机;公司是综合性汽车零部件集成供应商,客户覆盖全球主流车企,汽零主业盈利稳步恢复,新增固态电池业务空间广阔 [1][3][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描述 - 5月30日公司公告计划在湖州投资建设新型锂电池项目、智能电机项目,投资总额约3亿元 [1] 事件点评 - 固态电池项目落地湖州,2025年底前具备生产能力,包括建设新型锂电池产线(一期中试研发,择机启动二期年产1GWh产线建设)和智能电机或其他汽车零部件产线,标志公司向新能源与智能智造领域迈进,为未来发展注入动能 [3] 公司概况 - 公司是综合性汽车零部件系统集成供应商,与众多国内外知名车企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主要产品包括降噪、隔热及轻量化类产品,电机、电泵及机械泵等泵类产品;2024年营业收入45.1亿元,同比增长5.0%,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2.2亿元,同比增长15.1%,归母净利润0.2亿元,同比增长276%,毛利率19.7%,环比提升3.9pct;已建立全球化生产、销售和研发网络,产能布局可降低经营风险、发挥协同价值、提升竞争力 [4] 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亿元、1.9亿元、3.0亿元,相当于2025年37.2倍动态市盈率,首次覆盖给予“买入 - B”评级 [5] 财务数据与估值 |会计年度|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4,299|4,513|5,053|5,484|5,955| |YoY(%)|6.5|5.0|12.0|8.5|8.6| |净利润(百万元)|13|32|127|194|299| |YoY(%)|101.4|151.7|291.7|52.9|54.1| |毛利率(%)|19.9|19.3|20.4|20.8|22.9| |EPS(摊薄/元)|0.09|0.21|0.84|1.29|1.98| |ROE(%)|0.6|1.8|6.9|9.5|13.9| |P/E(倍)|366.8|145.7|37.2|24.3|15.8| |P/B(倍)|3.1|3.0|2.8|2.5|2.2| |净利率(%)|0.3|0.7|2.5|3.5|5.0| [10] 财务报表预测和估值数据汇总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数据展示了公司2023A - 2027E的财务预测情况,包括营收、成本、利润、现金流等指标及相应的增长率、比率等 [11]
德尔股份(300473.SZ):固态电池产线落地,汽零主业恢复增长
山西证券· 2025-06-12 10: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 - B”的投资评级 [1][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汽零主业盈利稳步恢复,新增固态电池业务空间广阔 [5] 各部分总结 事件描述 - 5月30日公司公告计划在湖州投资建设新型锂电池项目、智能电机项目,计划投资总额约3亿元 [2] 事件点评 - 固态电池项目落地湖州,2025年底前力争完成中试线建设并具备产品生产能力,未来将加速产业化并应用于多领域 [3] 公司概况 - 是综合性汽车零部件系统集成供应商,与众多国内外知名车企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主要产品包括降噪、隔热及轻量化类产品,泵类产品等 [4]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45.1亿元,同比增长5.0%;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2亿元,同比增长15.1%,归母净利润0.2亿元,同比增长276%,毛利率19.7%,环比提升3.9pct [4] - 已建立覆盖欧洲、北美及亚洲的全球化生产、销售和研发网络,全球化产能布局可降低经营风险,提升竞争力 [4] 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亿元、1.9亿元、3.0亿元,相当于2025年37.2倍的动态市盈率 [5] 财务数据与估值 |会计年度|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4,299|4,513|5,053|5,484|5,955| |YoY(%)|6.5|5.0|12.0|8.5|8.6| |净利润(百万元)|13|32|127|194|299| |YoY(%)|101.4|151.7|291.7|52.9|54.1| |毛利率(%)|19.9|19.3|20.4|20.8|22.9| |EPS(摊薄/元)|0.09|0.21|0.84|1.29|1.98| |ROE(%)|0.6|1.8|6.9|9.5|13.9| |P/E(倍)|366.8|145.7|37.2|24.3|15.8| |P/B(倍)|3.1|3.0|2.8|2.5|2.2| |净利率(%)|0.3|0.7|2.5|3.5|5.0| [10] 财务报表预测和估值数据汇总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数据展示了公司2023A - 2027E的财务预测情况,包括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等项目的金额及变化,以及成长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财务比率 [11]
观车 · 论势 || 果断停止重组是尊重实际的务实表现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2 10:07
央企重组动态 - 东风与长安筹划重组引发行业震动但最终停止 东风公司暂不涉及资产和业务重组 长安汽车间接控股股东变更为汽车业务分立的独立央企 [1] - 停止重组是尊重实际情况的务实决策 彰显国家部门立足长远、审慎管理的智慧 [1] 东风汽车发展现状 - 2024年新能源品牌销量达86万辆 同比增长64.4% 2025年1-5月累计销量29.9万辆 同比激增118.1% [1] - 岚图、猛士科技品牌分别在豪华电动和高端越野电动市场站稳脚跟 [1] - 积极布局智能网联技术 通过与科技企业合作强化市场竞争力 [1] 长安汽车发展现状 - 2024年总销量268.4万辆 同比增长5.1% 创7年新高 其中新能源销量73.5万辆 同比增长52.8% [2] - 2025年1-5月新能源累计销量35.09万辆 同比增长46.89% 5月单月销量9.48万辆 同比增70% [2] - 启源、深蓝、阿维塔三大新能源品牌形成差异化市场覆盖 持续突破电池技术和电驱系统研发 [2] - 智能化领域重点投入 迭代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和座舱体验优化 [2] 停止重组原因分析 - 双方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重组可能冲击研发节奏和市场拓展 [3] - 品牌定位存在重叠(如岚图与阿维塔) 强行整合或导致竞争力削弱 [3] - 地域文化差异显著 强推整合可能引发区域博弈和人事震荡 [3] - 行业处于新能源与智能化变革关键期 需保持快速响应能力 [3] 重组终止后的影响 - 长安控股股东变更后决策链路缩短 资源调配更高效 [4] - 东风保持战略稳定性 可自主决策创新 [4] - 未来仍存在技术联合研发(如动力电池)和海外市场协同开拓的合作空间 [4] 行业发展趋势 - 专业化整合符合国资委"聚焦主责主业"政策导向 [3] - 新能源与智能化转型窗口期需苦练内功 提升技术产品服务能力 [5]
剑指200万辆年销,深蓝助力长安打造央企新能源转型范本
中国青年报· 2025-06-10 18:51
公司变革与战略升级 - 长安汽车获批成为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辖的一级央企,成为西南地区首个国资委直管汽车央企 [2] - 兵装集团汽车业务分立为独立中央企业,由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 [2] - 长安汽车2024年累计交付268.4万辆,同比增长5.1%,连续五年正增长 [2] - 新能源车型销量73.5万辆,同比增长52.8%,占总销量27.4% [2] - 海外销量53.6万辆,同比增长49.6% [2] 深蓝汽车业绩与技术突破 - 深蓝汽车2022年7月首款车型SL03上市,14个月累计销量突破10万辆 [5] - 2024年10月达成30万辆销量(用时27个月),12月突破40万辆(用时29个月) [5] - 2022年12月至2025年3月累计销量在央企新能源品牌中名列前茅 [5] - 成为国有车企新能源品牌中率先实现阶段性盈利的品牌之一 [5] - 深蓝超级增程技术拥有1862项核心专利,包含10项全球领先技术 [7] - 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可在零下30℃提升动力性能55%,缩短充电时间30% [7] - 开放112项动力电池安全专利和50项脉冲加热技术专利,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国专利金奖 [8] 研发与全球化布局 - 长安未来十年计划投入2000亿元研发新能源和智能化,深蓝汽车为技术落地"试验田" [8] - 深蓝汽车将共享长安全球供应链网络,降低零部件采购成本 [8] - "智领2030"战略目标:2030年销量200万辆,海外占比35%,推出30款新品 [10] - 产品规划构建"3纵3横"格局(轿车/SUV/硬派×紧凑型/中型/大型) [10] - 采用"六国十地"全球化研发布局,依托长安"香格里拉"计划技术积累 [10] - 2025年海外销量目标8.42万辆,欧洲版SL03获德国红点设计奖 [12] - 已构建覆盖32国的销售网络,以泰国罗勇工厂为东南亚市场跳板 [12] 用户运营与产品迭代 - 开辟五大用户"吐槽"渠道,每月收集建议并转化为产品优化 [10] - 2022年9月起累计完成近30次OTA升级,推送超百万次 [12] - 新增功能300余项,优化功能1500余项 [12] - 全球创作者招募计划吸引超10万用户参与互动 [12]
渤海汽车拟收购北汽集团旗下4家零部件公司
经济观察网· 2025-06-03 22:49
渤海汽车重大资产重组 - 公司因筹划涉及关联交易的重大资产重组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拟收购北汽集团旗下4家汽车零部件公司股权 [1] - 收购标的包括北汽模塑51%股权、廊坊安道拓51%股权、智联科技100%股权、莱尼线束50%股权,交易方式为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并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募集配套资金 [2] - 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且为关联交易,但不会导致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变更,目前处于筹划阶段,尚需完成资产评估、审计等流程 [4] 收购动机与战略意义 - 收购旨在改善公司资产质量并增加业务板块,标的公司业绩表现较好(如北汽模塑2024年销售收入53.84亿元同比增长28.04%,净利润4.54亿元同比增长12.75%)[2][3] - 公司近年业绩承压,2021-2024年归母净利润连续亏损(2024年亏损12.64亿元同比扩大535.66%),此次收购是2025年估值提升计划的一部分 [3][6] - 通过整合海纳川资源加速向新能源与智能化转型,标的公司覆盖传统零部件(外饰件、座椅、线束)及智能网联技术领域 [7] 公司业务转型历程 - 公司原为活塞制造企业,2015年纳入北汽体系后通过多次并购扩展至动力总成、底盘总成、热交换系统及汽车电子系统,战略方向为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 [5][6] - 历史并购包括2016年收购滨州发动机和泰安启程、2018年收购德国TAH公司、2019年收购北京彼欧英瑞杰等,形成综合性零部件企业布局 [5][6] - 2024年亏损主因包括德国子公司破产计提减值、泰安启程轮毂业务受中美贸易摩擦及铝价上涨影响 [6] 行业趋势与整合方向 - 汽车产业链正加速向新能源化与智能化整合,标的公司智联科技专注智能网联技术研发,契合行业转型趋势 [7] - 海纳川作为北汽集团零部件平台,与公司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领域形成协同,此次收购有望强化多元化布局并为智能化升级提供支撑 [7]
上汽集团推进商用车板块资源整合 动力新科迎新董事长
证券时报网· 2025-05-23 21:58
公司人事变动与战略调整 - 动力新科于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上选举杨怀景等为董事,并在董事会十一届一次会议上选举杨怀景为公司董事长,任期自2025年5月23日起为期三年 [1] - 杨怀景自2025年4月起担任上汽集团商用车执委会主席及上汽大通总经理,其商用车领域经验将为动力新科注入战略新思路 [1] - 此次人事变动或与上汽集团商用车板块整合有关,上汽商用车被定位为"对于上汽很重要",将以大通为核心整合轻型商用车板块 [1] 上汽集团商用车业务整合 - 上汽集团商用车业务从事业部转为成立上汽商用车公司,组织架构下沉,决策机构从"战略制定者"转向"一线指挥官" [1] - 轻商板块整合包括"大通""跃进""依维柯"等品牌,实现深度融合,其他商用车、动力总成及创新业务相对独立运行但资源共享 [2] - 上汽红岩当前主要任务是化解债务风险,措施包括应收账款催收、引进战略投资者、债务重组等,同时聚焦工程自卸车、新能源产品及海外出口 [2] 新能源与智能化发展方向 - 未来新能源与智能化将成为上汽商用车核心发展方向,动力新科已布局动力电池和电驱桥等创新业务 [3] - 未来2—3年动力新科将设定更高整车和发动机板块目标,实现协同发展与高质量增长 [3]
解散半数员工?曝一汽集团重构核心智驾研发机构
巨潮资讯· 2025-05-23 16:04
对于受影响的员工,一汽南京提供了三种处置路径:最优选项为接受"N+4"倍月薪的特殊离职补偿;次选为集团内部异地调配至 长春研发总部;第三方案为参与集团跨体系岗位竞聘。后两种方案均不附带任何经济补偿,且存在岗位适配性风险。 一汽集团于5月22日回应称,网传"南京子公司裁员"为不实信息,此次属企业正常业务调整,并为所有员工预留岗位;对于因异 地原因无法返厂的自愿解除合同关系的人员,还给予行业最高补偿N+4。 此次一汽南京的组织调整并非突发决策。2025年首季期间,该企业南京研发中心曾爆发过重大劳资纠纷,员工因年终绩效争议 发生集体维权事件。有分析认为,当前车企在转型期的人员与机构优化将成为常态,但如何平衡效率与员工权益,仍需制度保 障与透明沟通。 一汽集团近年持续推进研发体系改革,2024年曾宣布投入150亿元用于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技术研发。此次南京公司的业务调整, 被视为集团深化内部协同、优化区域布局的举措之一。 5月23日多家媒体报道称,中国汽车工业巨头一汽集团旗下的核心研发机构一汽南京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汽南京") 被曝启动整体性组织重构。据爆料,此次调整涉及100多名员工,该公司原本有200多人, ...
订逾12500台成交额破22亿元,第二十四届青岛国际车展闭幕
齐鲁晚报网· 2025-05-21 14:09
展会概况 - 2025第二十四届青岛国际车展展期6天,入场观众达390000人次,现场订单逾12500台,成交额突破22亿元 [1][7] - 展会启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五大室内展厅及部分室外展区,室内展览面积60000平方米,吸引全球90余汽车品牌参展,展示车型近千台 [2] - 展会包含人形机器人、机器狗、飞行器等新科技展示,并有百万网红现场助阵 [1] 参展车企与车型 - 比亚迪集团以近万平方米超大展示规模亮相,集结比亚迪海洋网、比亚迪王朝网、仰望、腾势、方程豹全品牌阵容,并于室外设置"比亚迪智能化街区" [2] - 长城汽车、长安汽车以千平方米展台亮相,并发布最新品牌车型,吉利汽车、奇瑞汽车、鸿蒙智行等多家车企以超大展示规模集团化参展 [2] - 新能源汽车展示规模超六成,现场订单中新能源、高端车型表现突出 [2][4] - 26场品牌新闻发布会现场举行,发布品牌新车29款,包括比亚迪汉L、方程豹钛3、一汽-大众全新探岳L等 [6] 政策与消费刺激 - 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带动汽车消费约52.13亿元,累计申领3.57万辆,补贴资金4.99亿元 [4] - 各区市补贴政策精准刺激,加之车企厂家让利,至高2万元购车补贴持续发力 [4] 行业趋势与全球市场 - 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达18.3%,中国以45.5%的比例高居榜首 [6] - 中国车企出海势头不断上扬,展现韧性与创造力,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6] - 新能源与智能化的融合发展正在重构产品形态、消费模式乃至产业格局 [6] 展会影响力与创新 - 青岛国际车展是山东省规模最大、品牌最全、影响力最广的国际汽车展会,也是山东省唯一获得UFI国际认证的汽车展会 [3] - 展会接入DeepSeek数据引擎,智能人形机器人参与观众服务工作,智能机器狗为现场观众带来独特体验 [3] - 展会为北方汽车展会打造"嘉路博"样本,助力中国汽车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战略转型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