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自由主义
icon
搜索文档
智库策论丨美日政府债务率历史演进与启示
搜狐财经· 2025-05-16 09:11
核心观点 - 中国应推动经济增长以稳定债务,保持政策理性连贯,重视私人部门债务健康管理,从多维度保障债务可持续性,如优化产业结构、强化政策协调、加强债务管理与风险防控等,实现经济稳健发展 [3][4] 美国政府债务率演变历史及特点 - 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末,美国政府债务率因战后重建等因素下行,80年代起受经济形势及政治博弈影响上升 [5] - 第一阶段(40年代至70年代末):债务率下行,经济复苏与财政赤字降低是关键因素,杜鲁门削减军费与基建投资,艾森豪威尔减税并削减国防开支,肯尼迪与约翰逊时期经济年均增长3.8%支撑债务率下行 [5] - 第二阶段(80年代至今):债务率上升,里根减税政策开启上升通道,老布什加税未能扭转债务攀升,克林顿时期因信息技术革命债务率短暂下降,小布什减税催生房地产泡沫,奥巴马应对金融危机推高债务,特朗普减税与疫情援助计划使债务率维持高位 [6][7] 美国政府债务率上升原因 - 经济下行期政府债务成为刺激经济的关键工具,如金融危机与疫情期间的量化宽松与财政补贴直接推高债务率 [8] - 两党政治博弈导致财政决策短视,民主党倾向社会福利与公共投资,共和党主张减税与放松管制,均加剧债务攀升 [9] 日本政府债务率演变历史及特点 - 日本政府债务率自经济高速增长时缓慢上升,后因社保体系建设、经济泡沫等因素长期呈现上升态势 [10] - 60年代至70年代初债务率年均增长低于1个百分点,70年代中期至1987年因社保体系扩张年均增速跃升至4个百分点,1987年至1990年泡沫经济中债务率意外下降12个百分点 [11] - 90年代泡沫破裂后债务率年均增长7.8%,2008年金融危机与2020年疫情分别使债务率飙升12.2%和22.3个百分点至260%高位 [12] 日本政府债务率攀升原因 - 财政收入结构失衡,国债依赖症严重,2022年国债收入占比达34.3%,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高达48.5% [12] - 社保支出占比从1965年14.7%升至2022年33.7%,偿债支出占比达22.6%,双重挤压推高债务率 [13] - 经济泡沫破裂后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衰退,企业削减投资、家庭抑制消费,政府被迫举债托底 [14] - 私人部门去杠杆周期过长,传统制造业竞争力下滑、僵尸企业挤占资源、老龄化削弱劳动力供给,抑制经济复苏 [15] 对中国的启示 - 经济增长是债务稳定的核心支撑,需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科技创新,提升GDP对债务的稀释能力 [16] - 政策理性与连贯性至关重要,避免短期波动引致债务风险积聚,经济扩张期控制债务增速,衰退期精准施策 [17] - 重视私人部门债务管理,上行期引导合理加杠杆,下行期强化金融监管帮助企业修复资产负债表 [18] - 多维度保障债务可持续性,优化财政收支结构、加强社保体系精算平衡、完善国债市场建设 [18]
“软实力”理论奠基者逝世,在美国软实力危机时
虎嗅APP· 2025-05-10 18:24
软实力概念与约瑟夫·奈的贡献 - 约瑟夫·奈是软实力概念的奠基者,其理论强调文化、价值观和政策吸引力对国际影响力的作用 [5][21] - 软实力理论最初是为反驳"美国衰落论"而提出,强调美国除军事经济外的无形资产优势 [21][42] - 奈认为合法性和国际规则制定权能降低国家实现目标的阻力 [21] 美国软实力的现状与分歧 - 特朗普政府采取"美国优先"策略,通过经贸技术手段施压而非吸引他国追随 [20][21] - 支持者认为该策略将美国实力发挥到150%,反对者则认为削弱了国际体系合法性 [6][7] - 美国文化产品在华吸引力下降,科幻题材与中国工业现实脱节 [34] - IMF数据显示美国软实力指数仍全球领先 [42] 国际关系理论演变 - 现实主义理论认为国际体系处于无政府状态,国家以安全为优先考量 [24][27] - 冷战结束后新自由主义盛行,强调制度合作与软实力作用 [28] - 2018年贸易战后现实主义重新抬头,大国竞争加剧 [30][31] - 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悲剧"理论在中国学界受到关注 [32] 中美关系与体系演变 - 中国加入WTO曾强化美国主导的全球体系,双方形成互利关系 [17][18] - 中国快速发展缩小差距,引发美国部分群体对现有制度的质疑 [18] - 奥巴马时期对华签证政策体现制度主义思维,当前进入全面竞争阶段 [29][30] 产业转移与美国国内影响 - 加州电子业、伊利诺伊机械制造业、密歇根汽车业受中国制造冲击显著 [10] - 铁锈带城市衰败导致选民不满,成为特朗普票仓基础 [11] - 2018年关税战意外形成中美新兴市场三赢局面 [8] 软实力的未来价值 - 道义原则在国际博弈中可降低制度摩擦,形成长期优势 [38][39] - 中国在贸易战中注重道义定位,可能获得软实力转机 [40][41] - 全球趋势显示现实主义回归,但软实力工具理性与道义仍具战略价值 [37]
“软实力”理论奠基者逝世,在美国软实力危机时
虎嗅· 2025-05-10 13:26
国际政治与软实力 - 约瑟夫·奈作为软实力概念的奠基者去世,其理论反驳了"美国衰落论",强调美国实力不仅在于军事经济,还在于文化价值观和政策吸引力[2][23] - 当前美国软实力出现内部分裂:MAGA群体认为特朗普将软实力发挥到150%,而国际学界认为其政策削弱了美国的合法性和吸引力[3][22] - 特朗普政府通过经贸技术等手段施压对手,短期提升威慑力但长期损害了国际规则和盟友信任[20][21] 中美关系演变 - 中国加入WTO后对美国主导的全球体系形成强化,13亿人口脱贫验证了该模式有效性[17] - 2018年贸易战初期呈现三赢局面:美国增收关税未引发通胀,中国出口份额上升并加速科技自主,新兴市场承接供应链转移[5] - 但美国制造业州如加州(电子产品)、密歇根(汽车)、俄亥俄(钢铁)持续受冲击,导致国内政治反弹[8][10] 产业与地缘经济 - 美国制造业转移造成区域性衰退,加州通过产业转型缓解冲击,但中西部"铁锈带"城市衰败问题突出[8][9][10] - 中国科技自主化进程加速,基建和工业体系发展使国民对未来的想象与美国科幻文化出现分歧[39][40] - IMF数据显示美国软实力指数仍全球领先,但文化产品在华吸引力下降明显[38][50] 国际理论范式变迁 - 冷战结束后新自由主义盛行,强调制度合作和软实力,奥巴马时期中美签证便利化是典型体现[32][33] - 2018年后现实主义回归,米尔斯海默"大国必战论"受关注,反映国际关系向硬实力博弈倾斜[35][36] - 当前国际体系缺乏仲裁者,道义成为实力外的重要博弈筹码,长期看符合全局最优的制度安排更具生命力[46][49]
“软实力”提出者约瑟夫·奈去世,他曾多次接受《环球时报》专访:美国应同中国接触,而非冲突和对抗
环球时报· 2025-05-09 06:44
人物生平与职业成就 - 约瑟夫·奈于2023年6月6日去世,享年88岁,生前为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前院长及美国知名政治学者[1] - 1964年起在哈佛大学任教,70年代和90年代两次进入美国政府工作,1994-1995年担任克林顿政府国防部负责国际安全事务的助理部长[1] - 通过学术与政策双重途径为阻止核战争作出贡献,包括担任"避免核战争"项目联合主席及在克林顿政府实践[1] 学术贡献与理论创新 - 1990年首创"软实力"概念,定义为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等非军事经济影响力,该术语成为国际关系教科书必备内容[2] - 国际关系理论"新自由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其著作《注定领导世界》系统阐述软实力理论[2] - 2023年3月批评美国新政府忽视软实力价值,指出过度关注"搭便车"问题导致战略失衡[4] 中美关系观点与实践 - 长期倡导对华接触战略,反对用"新冷战"界定中美关系,主张管理竞争与合作边界以应对全球挑战[4] - 15年内接受《环球时报》多次专访,强调中美应避免冲突并加强对话,2023年8月视频访谈时重申两国"非常不可能意外陷入战争"[4][5] - 累计访华20-25次,疫情前频繁赴华交流,被中国学界视为理性温和的对话者[5] 国际影响与业界评价 - 美国前国务卿布林肯赞誉其"为美国思想财富和全球地位作出巨大贡献",《金融时报》称其逝世加剧美国亚洲问题专家稀缺危机[5] - 学界政界双重背景使其具备独特政策转化能力,前情报官员韦德宁评价其"能将高度理论化的思考转化为实际政策"[1][5]
万字详解:德国经济雪崩之谜
36氪· 2025-04-30 08:24
德国经济现状 - 德国经济连续三年陷入停滞 2023年萎缩0.3% 2024年萎缩0.2% 2025年IMF预测增长0.3% [1] - 制造业岗位空缺率跌至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 劳动力需求萎缩向产业链上下游传导 [2] - 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0.9% 实际工资增幅仅0.4% 家庭购买力五年累计缩水3.2% [2] 工业与出口困境 - 汽车制造业大规模裁员 大众2024年启动万人裁员计划 博世计划2027年削减5500个职位 [2][17] - 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市占率达38% 德国对华出口同比下降9.7% 机械设备出口份额流失5.3个百分点 [3][4] - 工业生产自2018年以来收缩超12% 汽车生产2023年增长11% 电动车出口增长60% [17][20] 能源与成本压力 - 俄乌冲突导致天然气价格飙升 推高德国工业生产成本 [8][20] - 企业为员工支付的附加劳工成本达工资42% 制造业时薪2024年仅上涨1.2%创1990年来最低 [4][5] - 绿党能源政策要求2035年前完成脱碳改造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吸引产能转移 [4][6] 贸易与投资趋势 - 德国贸易占GDP比例2023年降至90.11% 较2022年下降9.77个百分点 [8] - 资本投资占GDP比重结束14年回升后断崖式下跌 企业因能源转型不确定性集体观望 [4] - 美德贸易顺差突破650亿欧元 面临特朗普政府关税威胁 [1][6] 产业结构问题 - 制造业就业占比达18% 是美国的2倍 自动化替代冲击呈几何级放大 [4] - 工作年龄人口增长率2025-2029年预计下降0.66个百分点 加剧劳动力短缺 [21] - 高能耗产业仅占经济总量4% 汽车产业转型面临中国低成本竞争 [20] 政策与模式挑战 - "债务刹车"规则限制公共投资 净公共投资接近零 公共资本/GDP比率持续下降 [12][28] - 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失效 储蓄盈余导致全球经济失衡 [27][28] - 金融自由化削弱非市场协调 企业交叉控股解除 短期业绩压力增大 [15][16]
|晒书客·花月之书|
经济观察报· 2025-04-29 18:28
烟草行业 - 全球第二大烟草公司英美烟草公司建立庞大海外商业帝国,核心由几十个资本家组成,依靠数千工人大规模生产烤制卷烟并销售给数百万消费者[11] - 香烟文化深度渗透社会各领域,与电影、电视、舞台演出、平面设计、社交消费等行业紧密结合[12] - 烟草贸易研究揭示资本主义商业扩张中"网络"的建立机制,亮叶烟草关系网在中国市场的运作细节被详细披露[12] 平台经济 - 外卖骑手群体在算法系统和移动媒介驱动下形成新型劳动关系,平台通过技术手段塑造"监控资本主义"模式[5] - 骑手职业呈现"过渡劳动"特征,从业者最初视为临时性零工但逐渐与身份绑定,接受平台规则和剥削[4] - 行业研究指出骑手面临"碎片式无助"困境,个体化博弈取代集体抗争,反映平台经济下的劳动者权益缺失[5] 文化出版行业 - 上海三联书店推出女性主义研究专著,分析易卜生戏剧《娜拉》对中国新文化运动中女性解放话语的影响[2]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发布平台经济劳动研究,基于2017年起长达五六年的外卖骑手田野调查[3][5] - 新星出版社引进中美烟草贸易史专著,聚焦1870-1930年跨国企业商业网络构建过程[10][11]
大约好莱坞的确是完了
虎嗅APP· 2025-03-04 21:32
以下文章来源于底线思维 ,作者冬晓 底线思维 . 观察者网时评专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底线思维 (ID:dixiansiwei) ,作者:冬晓,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这大概是迄今为止最"水"的一届奥斯卡了。 尽管近些年来鲜少有人会拒绝接受奥斯卡江河日下的现实,却 没有人会意料到它低空俯冲的幅度如此之大。 被打上女性主义旗号的《阿诺拉》不是当今社会认知的进步,而是一种倒退,因为向下的自由不是真正的 自由。 毫无节制的、没有美感的、大尺度的暴露床戏充斥着影片的前三分之一,而它们所能提供的全部信 息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俄罗斯富二代保养了一个脱衣舞女,没日没夜地同她在床上翻云覆雨"。 早在最有分量的四个大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最佳男主出炉前,其他偏技术类奖项陆续尘 埃落定时,就隐约让人产生了一种不详的预感。当一场颁奖典礼过于强调雨露均沾,井然有序的堪比分蛋 糕,这通常意味着要么佳片荟萃、神仙打架,要么水货云集,评奖组委会只能闭着眼睛矬子里面拔将军。 事实也确实如后者这般, 本届奥斯卡在平庸,准确地说是乏善可陈上创造出了独属于它自己的高光一刻。 在一连串的参选影片中,只有寥寥几部得到主流社会的广泛关注又或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