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
搜索文档
文化新观察·聚焦国庆中秋假期丨科技绘新景:国庆中秋假期里的文旅“智”变
新华社· 2025-10-07 15:40
新华社北京10月7日电 题:科技绘新景:国庆中秋假期里的文旅"智"变 像这样的沉浸式体验在全国多地"开花"。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智慧旅游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明确,鼓励和支持文博场 馆、考古遗址公园、旅游景区等,运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拓展现实(XR)、混合现实(MR)等技术和设备建设智慧旅游沉 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文化和旅游消费新场景。 这个国庆中秋假期,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的参观者体验到了一场"穿越浙江一万年"的时空之旅。戴上AR眼镜,万年前的炭化稻米重现生 机,良渚古城的水利系统清晰运转。 新华社记者黄凯莹、杨一苗、邓瑞璇 2025年的国庆中秋假期,神州大地洋溢着生机与活力,城乡经济因"烟火气"而愈加繁荣,科技的光影也正以灵动姿态融入文旅场景,勾勒 出"可感、可触、可参与"的文化新图景。 千年编钟的乐声随着手势摆动悠悠响起,三彩腾空马从展柜中"一跃"进入掌心,鎏金走龙在虚拟的山水间飞腾……采用数字化场域技术的 《西博宝藏》精品文物数字艺术互动体验项目,在国庆中秋期间于西安博物院亮相。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的VR体验区内,戴上头显,仿佛穿越时空"一步入画"。在12K超清光影 ...
科技绘新景:国庆中秋假期里的文旅“智”变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07 15:17
行业核心观点 - 科技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拓展现实(XR)、混合现实(MR)等技术应用从“选修课”转变为驱动产业的“必修课”[1][3][11] 沉浸式技术应用 - 西安博物院推出《西博宝藏》精品文物数字艺术互动体验项目,采用数字化场域技术使文物“可感、可触、可参与”[1] -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利用VR技术和12K超清光影,让游客身临其境体验唐墓壁画中的场景[1] - 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引入Rokid AR眼镜智能导览,融合空间识别、SLAM定位技术,实现虚拟场景与实体展厅精准叠加,该技术方案由灵伴科技提供,已在国内200多家文博场馆及景区落地[3] 智慧旅游新场景 - 重庆巫山“三峡之光”以崖壁为幕,结合激光与全息投影技术展示神女传说[4] - 广东潮州广济桥通过灯光秀、潮乐与工夫茶香交织,打造夜间非遗文化秀[4] - 上海徐汇滨江西岸梦中心运用光影和音乐,将百年水泥厂的“大砼仓”改造为“赛博建筑”[4][6] - 广东珠海长隆海洋王国推出特色光影秀,结合超600台无人机编队、灯光投影、无人船及360度环绕烟花效果[6][8] 智慧化管理手段 - 丽江古城“智慧小镇”通过先进网络基础设施、指挥中心和智能应用,实现智慧旅游与文化保护协同发展,其“智慧大脑”可实时掌握人流、预判拥挤点并通过智能广播提示游客[9] - 景区管理应用指路机器人和5G无人机空中巡护等智能手段,提升游客满意度和安全感[9]
哪些“宠客”景区让你“没来想来”“来了还想来”
新华社· 2025-10-05 08:29
这个国庆中秋假期,景区"宠客"新闻频上热搜。 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突遇降雨的游客被送上厚实的雨衣,端来热腾腾的姜茶;重庆知名景点洪崖 洞前,千厮门大桥封桥又封路,让游客安心定格夜景;陕西礼泉,高铁站通往昭陵景区的公交车免费 坐,机关单位院内停车位也向游客免费开放;甘肃敦煌、湖北赤壁、江苏扬州等地政府机关食堂里,游 客直夸"好吃又实惠"…… 景区的周到服务,"宠"着游客、通着民心、透着文明,为"流动的中国"增添了一处又一处温暖的风 景。这些看似细小的变化,背后却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理念的深刻变化:过去是"一次性消费"思维,如今 要打造"长远口碑"。 从"尔滨"给足"情绪价值",到长沙拉满"不夜城"体验;从上海博物馆连续开放168小时的"博物馆不 眠夜",到苏州20余处"园林夜游"构建起的夜间消费新场景,越来越多地方认识到,做旅游不仅仅要确 保秩序和安全,更要做好服务、做好运营。一次难忘的出游体验,足以在社交媒体时代形成强大"种 草"效应,引来源源不断的慕名者。 向游客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成为旅游业的发展方向。文化和旅游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结合 新修订实施的《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国家标准,将始终聚焦旅游景区服务 ...
景区“宠客”新闻频上热搜,折射了何种变化?
新华网· 2025-10-04 08:42
原标题:新华社经济随笔|景区"宠客"新闻频上热搜,折射了何种变化? "宠客"要到位,不仅需用心,还得有办法。这个假期,四川峨眉山景区新增了200台AI畅游宝、智 能翻译屏及外骨骼登山设备,中外游客倍觉畅通无阻。科技让老牌知名景区焕发了新的活力。 这个国庆中秋假期,景区"宠客"新闻频上热搜。 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突遇降雨的游客被送上厚实的雨衣,端来热腾腾的姜茶;重庆知名景点洪崖 洞前,千厮门大桥封桥又封路,让游客安心定格夜景;陕西礼泉,高铁站通往昭陵景区的公交车免费 坐,机关单位院内停车位也向游客免费开放;甘肃敦煌、湖北赤壁、江苏扬州等地政府机关食堂里,游 客直夸"好吃又实惠"…… 景区的周到服务,"宠"着游客、通着民心、透着文明,为"流动的中国"增添了一处又一处温暖的风 景。这些看似细小的变化,背后却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理念的深刻变化:过去是"一次性消费"思维,如今 要打造"长远口碑"。 从"尔滨"给足"情绪价值",到长沙拉满"不夜城"体验;从上海博物馆连续开放168小时的"博物馆不 眠夜",到苏州20余处"园林夜游"构建起的夜间消费新场景,越来越多地方认识到,做旅游不仅仅要确 保秩序和安全,更要做好服务、做好运 ...
景区“宠客”新闻频上热搜 折射了何种变化?
新华社· 2025-10-03 21:32
新华社北京10月3日电 这个国庆中秋假期,景区"宠客"新闻频上热搜。 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突遇降雨的游客被送上厚实的雨衣,端来热腾腾的姜茶;重庆知名景点洪崖洞 前,千厮门大桥封桥又封路,让游客安心定格夜景;陕西礼泉,高铁站通往昭陵景区的公交车免费坐, 机关单位院内停车位也向游客免费开放;甘肃敦煌、湖北赤壁、江苏扬州等地政府机关食堂里,游客直 夸"好吃又实惠"…… 景区的周到服务,"宠"着游客、通着民心、透着文明,为"流动的中国"增添了一处又一处温暖的风景。 这些看似细小的变化,背后却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理念的深刻变化:过去是"一次性消费"思维,如今要打 造"长远口碑"。 从"尔滨"给足"情绪价值",到长沙拉满"不夜城"体验;从上海博物馆连续开放168小时的"博物馆不眠 夜",到苏州20余处"园林夜游"构建起的夜间消费新场景,越来越多地方认识到,做旅游不仅仅要确保 秩序和安全,更要做好服务、做好运营。一次难忘的出游体验,足以在社交媒体时代形成强大"种草"效 应,引来源源不断的慕名者。 向游客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成为旅游业的发展方向。文化和旅游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结合新修 订实施的《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国家标准 ...
新华社经济随笔|景区“宠客”新闻频上热搜,折射了何种变化?
新华网· 2025-10-03 20:58
这个国庆中秋假期,景区"宠客"新闻频上热搜。 新华社记者徐壮 新华社北京10月3日电 题:景区"宠客"新闻频上热搜,折射了何种变化? 实力"宠客",正是旅游竞争从比拼"硬件"到升级"软件"的生动反映,其内里是以游客为中心的深刻 考量。毕竟,出门在外,谁不会遇上一些"突发状况"?谁没有一些"窘迫时刻"?旅客行李怎么存、停车 充电难不难、风云突变咋处理、女厕排队怎么办……小细节里有大门道。 同从前总是大排长龙、无处歇脚、时有阻滞的景区相比,创造井然有序、绿色文明的游览环境, 是"宠客"的应有之义。景区为游客考虑得越周全、准备得越充分、回应得越及时,越能体现景区的管理 水平,越能实现游客"没来想来""来了还想来"的正向循环。 "宠客"要到位,不仅需用心,还得有办法。这个假期,四川峨眉山景区新增了200台AI畅游宝、智 能翻译屏及外骨骼登山设备,中外游客倍觉畅通无阻。科技让老牌知名景区焕发了新的活力。 今天,当智慧旅游理念逐渐普及,越来越多景区利用在线旅游平台和交通导航平台的流量大数据实 时调控园区人流,通过改造升级景区基础设施和线路提高入园便利性、游览舒适度。 算完"宠客"背后的"人心账",也不能忘记算算经济账。 ...
神州租车加码智能出行 旅游场景自动驾驶试点服务落地海南
证券时报网· 2025-10-01 23:16
公司战略发布 - 公司在海南海口召开论坛,发布自动驾驶旅文生态战略及500亿级生态战略合作,近30家行业头部企业参与,包括5家核心金融机构及8家主流主机厂 [1] - 公司推出专为旅游场景设计的L4级别自动驾驶试点服务并落地海南,最小起租时长为1天及以上,旨在将路途时间转化为沉浸式价值体验,今年7月起已在海口进行测试 [1] - 公司CEO表示将聚焦三大落地方向:稳妥推进自动驾驶技术场景适配并成立神州智驾公司作为全球总部、在新能源领域打通全生命周期运营闭环、在旅文融合领域打造差异化体验套餐 [2] 行业背景与定位 - 公司董事长认为新能源汽车是万亿级产业且高速发展,自动驾驶加速落地,智慧旅游和智能出行带动新消费热潮 [1] - 汽车租赁行业被视为连接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及智慧旅游各个环节的重要纽带,在海南有充分发展机会 [1] 战略合作与资金支持 - 公司与五家金融机构(国银金租、华夏金租、永赢金租、招银金租、中信金租)达成战略合作,每份协议金额100亿元,总规模500亿元的“百亿启航.智驾未来”计划正式落地 [2] - 基于新战略,未来用户有望在海南体验“智能出行+环岛旅游”、“租车+冲浪探险”等定制化服务,神州驿站将逐步成为景区标配 [2]
【晶采观察·解码“十四五”】新业态频涌现!文旅“玩”出科技感
央广网· 2025-10-01 09:23
行业发展趋势 - 文化和旅游部坚持以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产业融合激发新发展动能,持续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1] - 智慧旅游对整个旅游经济的体量占比预计可能会超过三分之一[2] - 2025年暑期全国科技馆接待游客超过3000万人次[3] 科技赋能文旅的具体应用 - 景区推出AI机器人导览员提供景点讲解和特色表演[1] - 泰山、黄山等景区引入登山助力外骨骼设备帮助游客[1] - 千年古刹潭柘寺使用机器狗运输物资并与游客互动[1] - 百花山景区引入智能登山外骨骼机器人帮助游客轻松登顶[1] - 中国天眼景区通过模拟操作与VR观星让游客感受科技与自然交融[2] - 文化和旅游部推广36个智慧旅游解决方案、39个智慧旅游适老化典型案例及42个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2] 科技游兴起的驱动因素 - AI、VR、5G等技术赋能使“大国重器”以更直观方式走近观众,提升民族自豪感[3] - 伴随科技长大的年轻一代对科技感产品有浓厚兴趣,推动“研学游”火热[3] - 科技游是科技发展硬实力与文旅行业软实力的结合,公共服务如智能导览系统、无障碍设施和专业科普志愿者是关键桥梁[3]
国庆中秋假期来临 各地文旅有哪些新玩法?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01 07:58
新闻1+1丨国庆中秋假期来临 各地文旅有哪些新玩法? 据悉,今年国庆中秋8天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23.6亿人次,日均约2.95亿人次。各地文旅 部门使出了十八般武艺吸引游客,那么,这个假期会有哪些新玩法?文旅消费会有什么样的新趋势? 《新闻1+1》关注:"双节"长假期,靠啥引客来? 大型基建变文旅顶流 桥旅融合模式有何新启示?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 戴斌:桥本来就跟我们的旅游和文化是密切相关的。一个高山峡谷中间横竖都是 世界第一的贵州花江峡谷大桥,一定是有很多人愿意来打卡的,而且它创造了很多文化新空间和旅游消 费新场景,比如这有咖啡厅、还可以蹦极、坐观光电梯。这都体现了当地的文旅部门和交通部门相互配 合打造了一个桥旅融合的"花江样本"。 戴斌:今天的花江峡谷大桥、港珠澳大桥,还有很多现代化的基建,都是美丽的风景。桥本身是一个通 道,也是美丽的风景线,更可以成为我们文旅融合、交旅融合,创造、创新的新空间和新样板。我希望 花江峡谷大桥的做法可以对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特别是假期旅游能有新的启示,新的借鉴。 增加了节假日期间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弹性供给,优化了供需结构。 增加了城市的温度,这些以人民的名义 ...
机械行业稳增长方案出台 2026年营收破10万亿
证券时报· 2025-09-30 02:10
行业增长目标 - 力争2025至2026年机械行业营业收入平均增速达到3.5%左右 [1] - 目标到2026年行业营业收入突破10万亿元 [1] - 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1] 行业现状与挑战 - 机械行业是工业经济压舱石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1] - 行业面临外部冲击影响加大、国内需求不足、非理性竞争加剧等挑战 [1] 扩大有效需求措施 - 深挖存量市场潜力,加大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实施力度 [2] - 推动智能制造装备在汽车、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九大领域规模化应用 [2] - 培育壮大新需求,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智慧旅游等新经济新业态 [2] 提升供给能力措施 - 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推进实施国家科技重大项目 [2] -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 [2] - 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系统,加强通用大模型和机械行业大模型研发 [2] 深化行业改革 - 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规范地方经济促进行为和招商引资行为 [3] - 整治行业非理性竞争,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加强行业自律 [3] 政策保障措施 - 强化部门协同、央地联动,鼓励地方研究出台配套支持政策 [3] -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落实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以降低企业成本 [3] -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装备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 [3] - 建立机械行业运行风险预警机制,加强重点领域和地区运行监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