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极致性价比
icon
搜索文档
被奶茶做局!播放破亿的古茗之歌要把Z世代变成Good世代?
新消费智库· 2025-06-16 19:05
品牌营销策略 - 古茗通过洗脑主题曲《Goodme》在抖音爆火,与蜜雪冰城成为唯二拥有主题曲的茶饮品牌,瞄准年轻消费者并擅长玩梗[7][9] - 品牌通过店员手势舞、达人共创(如音乐博主田一名变装演唱)及素人UGC内容(如小学生编舞、广场舞更新歌单)实现裂变传播,点赞量最高达千万级[13][16][20] - 公司从"畏手畏脚"转向主动制造话题,模仿迪士尼和泡泡玛特成为"情绪捕手",强化品牌鲜活感和社交货币属性[23][26] 产品与运营创新 - 推出"5A鲜活标准"强调食材、工艺等五大维度,并发布三款极致性价比产品:1元冰水、2.5元柠檬水、7.9元鲜牛奶,带动堂食消费并冲击便利店价格带[25][33] - 计划开设"鲜活主题店"强化品牌形象,同时控制扩张节奏,专注单店经营质量而非盲目追求万店规模(当前门店数9920家)[30][31] - 供应链管理能力被视作核心优势,使其成为中端市场(10-20元价格带)唯一能与蜜雪冰城比拼性价比的品牌[28][30] 行业竞争格局 - 茶饮行业呈现两级分化,古茗定位中端市场,目标超越蜜雪冰城成为第一,但需先稳固第二位置并突破3万家门店规模[28][30] - 创始人王云安提出奶茶是"喝水习惯的消费升级",类比元气森林,计划通过品牌力拓展北京、上海等高线城市[34][36] - 公司采用"线上造势-线下体验"闭环策略,将UGC内容系统化纳入品牌叙事,实现从声量到销量的转化[26][27]
平价日料,正在狂奔
36氪· 2025-06-06 10:32
日料行业复苏趋势 - 日式料理首店热度显著回升,2024年一季度占比同比飙升185.01% [1] - 多个知名日料品牌加速在中国市场布局首店,如鸟贵族、京都御握丸、四代目菊川等 [1][3] - 日料品牌扩张步伐加快,寿司郎已在国内13个城市开设81家门店,肉肉大米日翻台率高达22轮 [5] 品牌扩张与运营策略 - 日料品牌普遍选择一线、新一线城市A类商圈开设大店,如寿司郎进驻朝阳大悦城等核心商圈 [7][8] - 品牌注重高效门店运营和稳定供应链,实现极致性价比 [6] - 肉肉大米背靠日本物语集团,该集团在中国市场已运营5个品牌,包括蟹的岡田屋等知名品牌 [8] 消费趋势变化 - 日料市场向大众化转型,大众化档次占比从20.00%上升至41.18% [9] - 当前日料门店主要集中在200元以下价格带,占比高达88.78% [9] - 性价比日料更受欢迎,如寿司郎"8元一盘"活动、鸟贵族全场18元定价策略 [11] 品牌营销与消费者行为 - 日料品牌注重小红书等年轻化平台营销,寿司郎小红书账号拥有67万粉丝 [11] - 消费者转向更具性价比的品牌和更安全的食材,如肉肉大米以70元提供类似omakase体验 [13] - 精致日料品牌面临挑战,去年杭州客单价400元以上倒闭餐厅中日料占一半 [16] 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 日料品牌需在性价比与品质之间找到平衡点,通过供应链能力支撑产品性能 [17] - 市场逐渐回温,消费者选择更加谨慎,品牌需提升运营稳定性和管理效率 [17] - 价格成为重要因素,但非单纯追求低价,而是价格区间内的极致化产品性能 [17]
2025年618,你一定要关注的10个新趋势
36氪· 2025-06-04 07:54
618大促新趋势分析 1 中国制造出海加速 - 618成为中国商品出海新跳板 阿里国际站"美国专场"上线 抓住中美贸易政策调整的90天黄金窗口期 [3] - 外贸订单激增 部分商品关税高达145%仍被抢购 义乌工厂加班赶制订单 有商家单月弥补关税损失并收获大单 [3][4] - 中国供应链优势凸显 响应速度和规模生产能力全球领先 淘宝登上多国APP下载榜前二 [6][7] 2 电商平台规则简化 - 淘宝天猫取消跨店满减 改为"官方立减"和"商品直降" 抖音推"一件立减" 京东主推直接降价和补贴 [9] - 平台规则趋向"傻瓜式"简化 告别复杂优惠计算 未来将更注重用户友好型设计 [12] 3 极致性价比回归 - 消费者转向理性消费 综合考量价格/品牌/质量/服务等因素 追求"价值优化" [13] - 源头工厂和ODM/OEM品牌受关注 "XX平替"成社交媒体热点 中新经纬报告显示商品质量和售后成关键指标 [13][14] 4 个性化定制崛起 - Z世代推动非标品市场发展 定制化T恤/刻字首饰/手绘帆布包等销量增长迅猛 [15] - 消费者愿为独特性溢价 未来市场将呈现多元化格局 大品牌需融入个性化元素 [16] 5 内容电商深度融合 - 小红书与淘天"红猫计划" B站与京东"京火计划"实现内容平台直链电商 [17] - 形成"种草即拔草"闭环 内容平台从流量池升级为交易场 电商平台获精准流量 [19] 6 即时零售渗透加速 - 配送时效缩短至1小时内 品类从生鲜扩展到日用品/数码/小家电等 [20] - 电商巨头联合线下商超布局 未来将细化预约送达和个性化推荐服务 [22] 7 品质服务替代低价 - 平台弱化"全网最低价"宣传 拼多多调整策略为"同款同价" [23] - 行业转向精细化运营 竞争维度扩展至品牌力/供应链/物流/售后等 [23] 8 以旧换新激活市场 - 家电/数码领域补贴加码 苏宁易购五一期间以旧换新订单增长57% [24][26] - 政策推动绿色转型 构建循环经济模式 未来将拓展至更多耐用品类 [27] 9 下沉市场潜力释放 - 品牌加速布局县域乡镇 直播带货渗透率高 农产品上行和工厂直销受关注 [28] - 基础设施改善和收入提升驱动 未来需开发定制化产品和创新营销方式 [30] 10 AI赋能购物体验 - 智能客服/AI推荐/虚拟试穿等技术普及 淘宝桌面版支持Windows/macOS [31][33] - 未来将出现智能购物助手/数字人导购等 提升个性化和沉浸式体验 [36]
2025年618,你一定要关注的8大趋势
混沌学园· 2025-06-03 15:36
618大促新趋势分析 1 618出海趋势 - 中国商品通过618大促加速出海,阿里国际站"美国专场"上线恰逢中美贸易政策调整后的90天黄金窗口期,外贸订单激增[5] - 淘宝登上多国APP下载版前二,支持包邮到澳大利亚等国家[6][8] - 中国供应链优势和成本竞争力在全球无可替代,面对紧急补货或新品开发时响应速度远超其他国家[8] - 中国企业展现出对全球贸易格局变化的敏捷适应力,正从"世界工厂"向全球价值链更高层级攀升[9] 2 平台规则简化 - 淘宝天猫取消"满200减20"等跨店满减玩法,改为"官方立减"或"商品直降"[10] - 抖音电商主推"一件立减"、"官方补贴"和"特价秒杀"等直观促销形式[10] - 京东优惠趋向直接降价和补贴,通过"百亿补贴"、"国家补贴"等叠加[10] - 平台规则从复杂计算转向"傻瓜式"简化,让购物体验回归简单本质[13] 3 极致性价比回归 - 消费者更注重商品价值,将价格、品牌、质量、物流、服务等因素综合考量[15] - 消费者开始关注源头工厂、ODM/OEM品牌,追求"XX平替"[15] - 宏观经济环境变化促使消费者追求理性消费和最大化价值回报[15] - 商品质量、售后服务等体验指标成为获取用户的重要指标[15] 4 个性化定制与小众品牌崛起 - Z世代消费者通过消费表达独特自我,非标品市场获得巨大发展空间[17] - 定制化T恤、刻字首饰、手绘帆布包等个性化商品销量增速迅猛[17] - 消费者愿意为独特性、稀缺性及背后的故事买单,即使价格略高[17] - 消费市场呈现多元化和细分化格局,大品牌需融入个性化元素[18] 5 内容与电商深度融合 - 小红书与淘天推出"红猫计划",京东打通小红书直链功能[19] - B站的"京火计划"持续升级,UP主推荐视频下方嵌入京东商品链接[19] - 平台间"拆墙"让"种草即拔草"购物链路更顺畅,提升购物体验[21] - 电商平台从商品货架转向内容生产者和消费者互动的社区[21] 6 即时零售加速渗透 - "线上购物,线下1小时甚至半小时达"模式扩展至日用品、美妆个护、数码配件等品类[23] - 电商巨头与线下商超、便利店、品牌专卖店深度合作[25] - 即时零售成为电商领域增长最快赛道之一,未来将细化服务颗粒度[25] - 商家需加强O2O布局,提升门店数字化运营能力和履约效率[26] 7 品质服务成为新王牌 - 平台不再一味高喊"全网最低价",重心转向商品品质、物流速度和售后服务[27] - 拼多多策略微调,从"全网最低"调整为"店内最低"或"同款同价"[27] - 电商行业从价格战时代迈向注重品质、服务和用户体验的精细化运营[27] - 未来竞争将是品牌力、供应链管理、物流效率和售后服务水平的全面比拼[27] 8 以旧换新激活市场 - 家电、数码等领域以旧换新订单增长显著,苏宁易购五一期间订单增长57%[30] - 电商平台和品牌商推出更丰厚补贴方案,老旧冰箱可折价数百甚至上千元[30] - 国家政策引导和财政补贴有效释放居民潜在消费需求[30] - 模式从家电数码拓展到更多耐用品,构建循环经济模式[31] 9 下沉市场消费潜力 - 县域、乡镇成为品牌深度布局、电商平台争相掘金的新大陆[32] - 电商平台针对下沉市场推出工厂直销、农产品上行等定制化商品[32] - 下沉市场庞大人口基数和未被充分挖掘的消费需求成为新增长极[33] - 物流、支付等基础设施完善为下沉市场消费提供更坚实保障[34] 10 AI赋能购物体验 - 智能客服、AI推荐、虚拟试穿等技术提升购物效率和乐趣[35] - 淘宝发布桌面版并快速迭代,支持Windows和macOS系统[37] - AI推荐系统根据浏览历史和购买偏好精准推送商品[37] - 未来可能出现更智能的购物助手和数字人导购等沉浸式体验[39]
割不动了,无印良品向中国中产低头
创业邦· 2025-05-30 18:21
无印良品定价策略与消费者反馈 - 核心观点:无印良品在中国市场因定价过高引发消费者质疑,同时面临产品质量与竞品围剿的双重挑战,公司通过降价、扩张门店及推出低价子品牌试图挽回市场 定价争议 - 新款商品定价接近消费者心理价位的两倍,涵盖服饰、鞋帽、食品、家居等品类,社交平台普遍吐槽"价格应是日元单位"[3][5] - 典型高价案例:木制垃圾桶售价158元,被调侃"唯一缺点是缺钱"[12] - 中日价差仍存:2025年4月对比显示日本售价约为中国7折(如速食咖喱日本17.48元 vs 中国24元)[19][21][22] 产品质量问题 - 消费者投诉品控缺陷:短袖开线、衣服起球、实木桌子自然开裂,客服处理态度消极[12][14] - 监管处罚记录:2023-2025年因销售不合格产品被罚4次,涉及剪刀、香薰机、短袖等,最高单次罚款超3万元[17][18] 市场策略调整 - 降价行动:2014年起连续十余次调价,2019年最大降幅达50%,目标实现中日同价,但实际仍存在30%价差[19][22] - 门店扩张:2024财年净增47家中国门店至408家,5-6月密集新开17家,保持一线城市重心[22][24] - 下沉市场布局:计划2025年推出"无印良品500"低价小型店,70%商品定价低于25元人民币,面积仅为常规店1/6[22] 中国市场重要性 - 财务贡献:2024财年中国营收1182亿日元(约56.28亿元),占全球近20%,2024年9-12月同店销售连续4个月增长[24] - 战略地位:中国为最大海外市场,门店数量仅次于日本,近年开设全球首家农场概念店及北京旗舰店强化本地化[24][26] - 对比欧美困境:2020年美国子公司濒临破产负债6400万美元,日系简约风格在欧美接受度有限[25] 竞争环境挑战 - 本土平替冲击:网易严选、名创优品等以极致性价比抢占市场,名创优品导致无印良品2017年起在华销售负增长[28] - 品牌定位矛盾:消费者将"无印良品"视为风格而非品牌,网购平台同款垃圾桶价格仅20元(vs无印良品158元)[29][32] - 核心矛盾:需平衡降价策略与高端品牌形象,避免陷入低价混战[33]
日入上万的生烫米线店,凭什么硬控打工人?
虎嗅· 2025-05-28 22:36
行业趋势 - 生烫牛肉米线凭借极致性价比和现做新鲜感成为餐饮新风口,800亿市场规模吸引大量品牌入局[24] - 行业精准适配年轻消费者"既要省钱又要吃好"的需求,20元客单价覆盖主食+小料+饮料组合[17][23] - 产品高度依赖"现切现烫"的视觉营销,通过明档操作和短视频传播强化新鲜认知[3][6][9] 商业模式 - 采用"低价引流+高毛利配菜"策略,基础款牛肉米线毛利率50%,搭配饮料后整体毛利率可达65%[27][28] - 通过"三快法则"提升翻台率,90秒出餐速度实现高客流转化[25] - 加盟扩张迅猛,头部品牌打出"百日百店""单店日均营业额破万"的招商口号[24] 产品特点 - 主打云南山野风味,菜单包含傣家春卷、石屏豆腐等地域特色配菜强化差异化[11] - 7元鲜切吊龙作为核心卖点,但实际加肉量仅30-50克,完整套餐人均消费接近30元[16][30] - 装修采用"废墟风"设计,手写标语营造市井氛围吸引年轻客群打卡[21] 市场挑战 - 同质化严重,小料搭配和装修风格高度雷同,缺乏产品护城河[31][32] - 牛肉成本持续上涨,批发价8周累计涨幅达9.7%,压缩利润空间[33] - 部分门店日均收入仅2000-3000元,新店存活周期短,出现开业月余即转让现象[34][35] 消费者反馈 - 白领群体认可其治愈属性,认为现做过程能缓解工作压力[7][9] - 部分消费者吐槽牛肉质地干柴,小料台配置不符合云南本地风味[30][32] - 价格营销存在误导,7元仅为加肉价,实际消费需21元起[29][30]
市值超越"白酒巨头"!5元奶茶凭什么?
第一财经· 2025-05-27 19:38
蜜雪集团市值表现 - 公司股价飙升至579港元创历史新高 总市值突破2198亿港元 反超泸州老窖且两倍于洋河股份 [1][4] - 自3月3日上市后累计涨幅超160% 远超恒生指数同期表现 [2] - 市盈率达45倍 显著高于茅台(21 8倍)和五粮液(15倍)等白酒龙头 [4] 行业估值对比 - 新茶饮同行估值普遍较高 古茗市盈率42 7倍 沪上阿姨37 2倍 茶百道30 3倍 [4] - 公司市值已超越青岛啤酒(855亿元)和百威亚太(1066亿港元)等啤酒巨头 [4] 短期股价驱动因素 - 京东等平台外卖补贴战推动销量 某双杯饮品补贴后售价低至1 68元 门店5月销量近乎翻倍 [6] - 外卖补贴缓解单店经营放缓困境 2024年前三季度单店日均零售额增速降至1 37% [8][9] 长期价值支撑 - 全球门店达46479家 超越星巴克成为最大连锁品牌 [10] - 实控人张红超兄弟持股82% 流通盘偏小易引发股价波动 [10] - 供应链优势构建护城河 资本给予溢价 [10] 运营数据 - 2023-2024年单店日均订单量增速从5 86%放缓至4 77% [8][9] - 外卖渗透率增速放缓 从2022年25 4%提升至2024年28% [8]
蜜雪集团市值超越泸州老窖,5元奶茶如何跑出2000亿港元市值?
第一财经· 2025-05-27 18:40
股价表现与市值 - 5月27日股价飙升至579港元创历史新高,总市值突破2198亿港元 [1][3] - 上市至今累计涨幅超160%,远超恒生指数同期表现 [2] - 市值反超泸州老窖(1754亿元)和洋河股份(1000亿元),两倍于洋河 [1][4] - 市盈率达45倍,显著高于茅台(21.8倍)和五粮液(15倍) [4] 行业对比与估值 - 新茶饮同行估值对比:古茗市值683亿港元(PE 42.7倍)、沪上阿姨132亿港元(PE 37.2倍)、茶百道155亿港元(PE 30.3倍) [4] - 啤酒行业对比:青岛啤酒市值855亿元,百威亚太1066亿港元 [4] - 被部分业内人士视为新茶饮中的"茅台" [4] 短期催化因素 - 京东等平台外卖补贴战推动同店销售,部分饮品补贴后价格低至1.68元/双杯 [5] - 补贴门店月销量5月几乎翻倍 [5] - 外卖引流缓解单店经营放缓压力,2024年前三季度单店日均零售额增速降至1.37% [7] 长期驱动因素 - 全球门店达46479家,超越星巴克成为最大连锁品牌 [9] - 实际控制人张红超、张红甫合计持股82%,流通盘仅约17%导致股价易波动 [8][9] - 供应链优势构建护城河,2025年一季度末前十大股东中机构持股占比不足0.3% [9] 运营数据 - 2023-2024年前三季度单店日均订单量增速从5.86%放缓至4.77% [7] - 单店日均零售额2023年为4127.8元,2024年微增至4184.4元 [7] - 外卖渗透率从2022年25.4%提升至2024年28%,增速放缓 [7]
冲刺港交所!绍兴70后卖铜质文创,获雷军投资
新浪财经· 2025-05-27 17:12
公司概况 - 铜师傅是一家专注于铜质文创产品的公司,自诩为"铜装饰界的小米",并计划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冲击"中国铜质文创第一股"[1] - 公司创始人俞光通过10年时间将铜师傅从高度依赖手工的小众生意发展为年销超过5亿元的企业[1] - 公司年均上新574款产品,客单价超过750元,被雷军评价为"最像小米的非生态链企业"[1] 创始人背景 - 创始人俞光毕业于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工艺美术班,早期从事地产相关行业,包括卖保险和装修[1] - 30岁时创办雅鼎卫浴,一年后实现财富自由,成为当地青年才俊[2] - 2013年因购买一尊120万元的铜关公像未果,决定自制铜关公,耗资300万元并砸掉上百个模具[4] 商业模式 - 公司采用"极致性价比"策略,将艺术品以工业品价格出售,如39元的铜葫芦和39999元的千手观音[5][7] - 公司大部分经费投入研发和人力成本,利润不高[7] - 2016年全渠道营收达1.06亿元,淘宝造点新货项目"大圣之大胜"收官金额1976万元,创设计类目纪录[7] 融资与资本 - 2017年完成由顺为资本和小米集团领投的1.1亿元A轮融资,2018年完成3.1亿元B轮融资[12] - 雷军通过顺为资本和天津金米持有公司22.99%股权,接近创始人俞光的26.27%[12] - 公司与小米合作紧密,曾为小米上市定制"纯铜骑牛米兔"和"纯铜点赞米兔"[12] 市场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5.03亿元、5.06亿元和5.7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693.8万元、4413.1万元和7898.2万元[14] - 公司原计划在A股上市,后转向港股以接触海外融资机会[14] 行业分析 - 中国金属文创工艺品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231亿元增至2024年的25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仅为1.8%[16] - 铜质工艺品2024年规模仅16亿元,行业前三占据72%份额,铜师傅为第一品牌[16] - 铜价上涨明显,2024年5月达到每吨88600元的历史峰值,影响公司产品成本[15] 业务拓展 - 公司业务主要由铜质、银质、黄金、木质与塑料制品构成,铜质产品占比高达96.6%[18] - 推出"玺匠金铺"、"阅银"等子品牌,尝试拓展其他材料潮玩[18] - 计划进一步扩大黄金文创产品供应和加强塑胶潮玩开发,但效果尚不明确[19]
雷军怒投1.6亿!70后大叔做冷门生意,干出“铜界泡泡玛特”
搜狐财经· 2025-05-20 17:15
公司概况 - 铜师傅是中国铜质文创工艺产品行业第一的品牌 市场份额达35% [7][46] - 公司2024年收入5.71亿元 净利润0.79亿元 净利润率13.8% [46] - 已积累超500万粉丝 核心用户中90%为30-35岁男性 [3][46] 产品策略 - 主打"艺术品品质+工业品价格" 如99元十二生肖系列和亏本价39元的铜葫芦(年销20万个) [21][23][25] - 采用"降维、专注、极致、口碑"八字诀方法论 被雷军称为"小米体系外最像小米的企业" [28][30] - 开发中国传统文化IP如大圣铜像(众筹2000万元创纪录) 并拓展漫威等国际IP合作 [32][33][42] 发展历程 - 创始人俞光曾创立年入过亿的雅鼎卫浴 以"怒扔20万瑕疵品"确立品质标准 [14][16] - 2013年转型铜工艺品 初期耗资300万研发关公像 2016年营收即破1.06亿元 [18][25] - 获小米系连续投资:2017年A轮1.1亿元 2018年B轮3.1亿元 [27] 行业定位 - 填补"有品类无品牌"市场空白 将铜工艺品从权贵玩物转变为大众消费品 [18][21] - 开创"铜潮玩"新品类 结合泡泡玛特式营销与传统工艺 [3][33][46] - 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等机构合作 推出《大闹天宫》等文化衍生品 [3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