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民间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进度条过半!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加速落地
券商中国· 2025-10-20 23:28
10月20日,国家开发银行(下称"国开行")消息显示,截至10月17日,国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投放 1893.5亿元,重点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并加大对民间投资和新质生产力领域支持力度,预计可拉动项目 总投资2.8万亿元。 同日,进出口银行也公布了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的最新进展。进出口银行表示,在其已投放资金中,对经 济大省投放占比达83%,充分发挥经济大省"挑大梁"作用;对民间资本参与项目投放占比达40%,积极助力民 营经济发展;对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领域项目投放占比达40%,精准支持符合国家战略和重点发展方向领域。 此外,本次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运用还强调了对民间投资和民间资本参与项目的支持力度。其中,国开行向 民间投资和民间资本参与项目投放545.2亿元,占其已投资金的比重为28.8%;农发行已投向民间投资项目的资 金为93.59亿元,占其已投资金的比重为9.35%。 从目前已公开的案例看,项目所获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额度占项目总投资的比重为5%—10%不等,占项目资 本金的比重则为25%—75%不等。根据市场机构测算,普遍预计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将撬动约4 万亿 —5万亿元投资,对应约3 ...
5000亿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进度过半!资金向12个经济大省倾斜
证券时报· 2025-10-20 21:56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在加快投放。 10月20日,国家开发银行(下称"国开行")消息显示,截至10月17日,国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投放 1893.5亿元,重点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并加大对民间投资和新质生产力领域支持力度,预计可拉动项 目总投资2.8万亿元。 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信息,三家政策性银行全资成立的资金投放主体分别为国开新型政策性 金融工具有限公司、农发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限公司和进银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限公司,三家公司 的注册资本分别为200亿元、100亿元和50亿元。 在投放节奏上,参考过往类似工具,2022年首批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从两家政策性银行的基 础设施基金公司成立(7月20日、7月21日),到资金投放完毕(8月26日),仅耗时一个月左右。而此 次农发行自9月29日至10月17日,就已投放所获资金额度的六成以上,资金投放速度可见一斑。 值得注意的是,在区域投向上,三家政策性银行均强调了向12个经济大省的投资力度,支持经济大省挑 大梁。其中,国开行投放1465.8亿元,占其已投资金的比重为77.4%;农发行则投放了671.36亿元,占 其已投资金的比重为67.06%。 "经 ...
别再让房地产独自“背锅”!三季度GDP增速放缓至4.8%,还有别的原因
搜狐财经· 2025-10-20 21:40
宏观经济整体表现 - 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8%,为今年以来最慢增速 [1] - 前三季度经济增长呈逐季放缓态势,一季度增长5.4%,二季度增长5.2%,三季度增长4.8% [3] 固定资产投资 - 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0.5%,出现近年来罕见的负增长 [3] - 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全国项目投资保持3.0%的正增长 [6] -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4.0%,占全部投资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 [6] 房地产行业 - 房地产投资成为拖累整体投资的最大因素,前三季度同比下降13.9% [3] 制造业投资 - 前三季度制造业投资增长4.0% [6] - 消费品制造业投资增长6.3%,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6% [6] - 工业投资同比增长6.4%,其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大幅增长15.3% [6] 基础设施投资 - 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1% [6] - 水上运输业投资增长12.8%,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4.2%,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投资增长20.6% [6] 高技术及服务业投资 - 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6.1% [6] - 信息服务业投资增长33.1% [6] 民间投资 -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1%,跌幅远超整体水平 [7] - 区域分化明显,东部地区投资下降4.5%,中部地区增长1.5%,西部地区增长1.5%,东北地区下降8.4% [9] 外贸与消费 - 对外商品贸易前三季度增长4%,出口增长7.1%,进口下降0.2%,外贸顺差增幅超过20% [3]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前三季度增长4.5% [3]
时报观察丨让民企愿投敢投 为稳投资发挥更大作用
证券时报· 2025-10-14 08:21
行业技术突破 - 引力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再度成功发射,将3颗商业卫星送入预定轨道[1] - 我国首家专注于运载火箭整体装配、测试及重复使用的综合性工厂在海南文昌正式竣工[1] - 一南一北两地的技术突破均有民营企业参与,展现民营企业在国之重器领域的创新实力[2] 民间资本参与度 - 在部分核电项目中,民间资本参股比例已达20%[2] - 在工业设备更新、资源回收循环利用等绿色低碳领域,支持民营资本的项目占比超过80%[2] - 相关部门正研究在铁路、核电、油气管道等传统垄断领域设定民间投资参股比例的最低要求,以打破隐形壁垒[2] 政策支持与市场环境 - 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特别提及要不断拓展民营企业投资空间、释放投资潜力[2] - 民营经济促进法加快落地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实现动态优化[2] - 发改委明确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民间投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REITs,鼓励民营企业深度参与"人工智能+"行动[2] - 民间投资是反映经济活跃程度的重要风向标,对稳就业稳经济具有重要作用[3]
时报观察 让民企愿投敢投 为稳投资发挥更大作用
证券时报· 2025-10-14 02:07
最近一段时间,多部门更是密集释放政策信号,构建起支持民间投资的"组合拳"。一方面,民营经济促 进法加快落地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实现动态优化;另一方面,发改委明确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民间 投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REITs,鼓励推动民营企业深度参与"人工智能+"行动等。 此外,相关部门正研究在铁路、核电、油气管道等传统垄断领域,设定民间投资参股比例的最低要求。 这无疑将从制度层面,进一步打破民间投资的隐形壁垒。 民间投资是反映经济活跃程度的重要风向标,对稳就业稳经济具有重要作用。相关部门不断鼓励支持民 间投资,既给广大民营企业吃下了"定心丸",让其在关键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也有助于优化市场环境、 增强市场动能,让民营企业愿投、敢投,在稳投资中发挥更大作用,进而成为扩大有效投资的主力军。 近日,在山东海阳,引力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再度成功升空,将3颗商业卫星精准送入预定轨道。这款曾 在2024年1月首飞时创下多项世界纪录的火箭,如今已成为我国中低轨卫星星座建设的重要支撑。几乎 同一时间,在海南文昌,我国首家专注于运载火箭整体装配、测试及重复使用的综合性工厂正式竣工。 值得关注的是,一南一北两地的技术突破,其背后都有民营企业 ...
多地高效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证券日报· 2025-10-09 00:18
四季度以来,多地将重大项目摆在突出位置,抢工期、赶进度、加速跑,以确保项目建设优质高效推 进。 例如,在江苏省,近期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工程进入加速冲刺阶段,近200名建设者坚守施 工;在河南省,河南天章卫星科技有限公司二期生产线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在四川省,四川名人馆 建设项目正全力冲刺10月底的装饰装修节点。 与此同时,一些地方四季度的重大项目已集中开工。"伴随10月份的到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地方启动四 季度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夯实地方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 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何代欣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各地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稳增 长,将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强有力支撑,确保"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也是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今年以来,我国重大项目建设整体上 前稳后快,基础设施补短板、民生改善、产业转型升级等领域的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有效投资不断 扩大,为服务国家战略提供重要支撑。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7月份,全国项目投资(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5.3%, 增速比全部投资高 ...
民间投资:3200余个项目超3万亿,激发其活力赋能发展
搜狐财经· 2025-10-04 15:19
民间投资:3200余个项目超3万亿, 激发真活 力赋能发展 【10月4日消息,我国民间投资潜力大,需多措并举激发活力】当前,我国人均资本存量和发达国家比 差距较大。不过,我国在基础设施、产业升级等领域投资前景广阔。 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集中推 介超3万亿元民间投资项目,达3200余个。民间投资机制灵活、带动就业强、创新反应快,是释放内需 关键力量。 后续需优化营商环境,以全国统一大市场降成本,建高效工作机制,为民企纾困。多措并 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让其愿投、敢投、会投,赋能高质量发展。 本文由 AI算法生成,仅作参考,不涉投资建议,使用风险自担 和闭猎报 10.04 07:51:15 厨六 【10月4日消息,我国民间投资潜力大,需多措并举 激发活力】 当前,我国人均资本存量和发达国家比 差距较大。不过,我国在基础设施、产业升级等领 域投资前景广阔。 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集中推 介超3万亿元民间投资项目,达3200余个。民间投资 机制灵活、带动就业强、创新反应快,是释放内需 关键力量。后续需优化营商环境,以全国统一大市 场降成本,建高效工作机制,为民企经困。多措并 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让其愿投、敢投、会投, ...
让民间资本愿投敢投会投
经济日报· 2025-10-04 06:09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目前,今年"两重"建设项目清单8000亿元已全部下达完毕,中央预算内投资7350亿元已基本下达完毕, 为民间投资提供了有力支撑。服务消费正成为消费升级的主要方向,同时也带来新的投资机遇。扩大服 务消费、拓展消费场景,离不开民间资本的积极参与。 当前,我国人均资本存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从前景看,我国在基础设施、产业升级、教 育、医疗、养老、托育等方面仍有巨大投资空间。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集中向民间资本新推介 项目3200余个、总投资超3万亿元。民间投资机制灵活、就业带动能力强、创新反应快,是释放内需潜 力的关键力量。接下来,还需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降低制度成本,推动建立高 效工作机制,切实为民营企业纾困解难。多措并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才能让民间资本愿投、敢投、会 投,更好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江苏破除民营企业市场准入壁垒,鼓励其参与核电、风电、储能等竞争性基建领域投资;湖北发布面向 民间资本的投资项目清单,3年推介项目预计总投资7000亿元以上……民间投资是稳增长、调结构、促 就业的重要支撑力量。今年以来,各地精准施策,疏通民间投资堵点,有力提振了民营 ...
5000亿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
第一财经· 2025-09-30 09:57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概况 - 国家发改委正积极推进规模为5000亿元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以促进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推动扩大有效投资 [3] - 该工具于2025年4月底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目前正抓紧将资金投放到具体项目,旨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3][5] - 根据测算,5000亿元的工具规模有望撬动约6万亿元投资,相当于2024年宽口径基建投资总额的24.4% [5] 工具规模与预期影响 -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预计,政策工具落地后,三年内每年可推动基建投资增长3至4个百分点 [5] - 2022年推出的74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曾推动当年基建投资增速从0.2%升至11.5%,2023至2024年增速也分别达到8.2%和9.2% [5] - 华泰证券分析认为,若5000亿元工具在三季度落地,乐观情形下有望拉动广义信贷扩张约4.4万亿元,并拉动年内基建投资约2个百分点 [8] 重点投资领域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将重点聚焦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消费领域基础设施、绿色低碳转型、农业农村、交通和物流以及市政和产业园区等重点领域 [7] - 该工具作为"准财政"工具,意在解决项目建设资本金不足的问题,其投资领域可能包括消费基础设施及"两重""两新"等 [7][8] - 例如,湖州市商务局部署工作,重点围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消费领域等深入开展项目排摸 [7] 对民间投资的倾斜与支持 - 5000亿元规模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中,将有1000亿元用于支持民营企业 [10] - 此举旨在应对民间投资已连续3个月负增长的现状,2025年1至8月民间投资同比下降2.3% [3][10] - 国家发改委透露,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即将发布,将支持民间资本加大新质生产力、新兴服务业、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 [3][12] 民间投资现状与政策支持 - 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2025年1至8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2%,但同期民间投资增速仅为3%,仍低于总体水平 [4][10] - 国务院常务会议及国家发改委均部署了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措施,包括扩大准入、打通堵点、强化保障等 [10][11][12] - 国家发改委强调将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人工智能等重大项目建设,并推动国有企业向民营企业开放更多应用场景 [13]
一财社论:以“新”引领,助力扩大民间有效投资
第一财经· 2025-09-29 22:04
9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就"十五五"时期扩大有效投资听取企 业意见建议。郑栅洁强调,民间投资是反映经济活跃程度的重要风向标,对稳就业稳经济具有重要作 用。"重要风向标"的界定,可以看出对扩大民间投资的重视和希望。 座谈会上,参会企业建议国家在编制"十五五"规划时,进一步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科技创新平 台建设布局、完善投融资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支持企业抢抓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应用等机遇,不 断拓展民营企业投资空间、释放投资潜力。 同时,参会企业表示将积极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围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扩大有效投 资,更好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半个月前的9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要拓宽民 间投资空间,支持民间资本加大新质生产力、新兴服务业、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 显然,两次会议的关键词都是"新",国家政策层面以"新"作为引领,民营企业以"新"作为投资重点方 向。 强调"新",不仅是为了抵消传统行业投资增速放缓的压力,更体现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逻辑。新兴产 业、新模式往往需要更灵活的机制、更敏锐的市场判断,而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