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治沙
icon
搜索文档
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点评:浙江省深远海项目陆续启动前期工作,六地机制电价新政落地
国信证券· 2025-06-30 14:3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海上风电深远海加速推进,浙江省13GW项目产品与服务陆续开标;六地发布机制电价新政,明确市场化交易比例较高,蒙东蒙西暂时不安排新增机制电量项目;华电新能IPO募资180亿,投向11.3GW光伏和3.9GW风电;国家规划十五五期间253GW光伏治沙项目;美国储能集成头部企业Powin申请破产保护 [1] - 建议关注东方电缆、大金重工、禾望电气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海上风电 - 浙江深远海发展加速推进,6月27日浙能集团发布浙江A、B、D海上风电场项目勘察测量(初勘)技术服务中标候选人公示公告,6月13日发布《浙江海风某项目风力发电机组及附属设备(含塔筒)中标结果公告》,东方电气、运达股份、电气风电分别中标1/0.5/0.5GW,总容量2GW [2] 光伏 - 5月以来六地分别下发新能源电力机制电价政策,蒙东、蒙西、新疆136号文省级细则正式下发,山东、广东、湖南136号文省级细则征求意见稿下发,蒙东、蒙西暂时新增项目不安排机制电量,入市后短期市场化交易比例大幅上升,收益不确定性明显提升 [3] - 6月27日华电新能发布IPO招股意向书,正式启动发行,申购时间为2025年7月7日,拟募集180亿元,用于建设合计装机规模15.2GW的项目,总投资804亿元,是2025年A股募资额最高的IPO,项目包含8.5GW集中式光伏,3.88GW风电项目,2.8GW分布式光伏 [3] - 今年6月国家印发《三北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光伏治沙规划(2025 - 2030)》,规划到2030年新增光伏装机规模253GW,治理沙化土地1010万亩 [4] 储能 - 今年6月美国头部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商Powin向新泽西州法院申请第11章破产保护,宁德时代、青岛中集、星云科技、拓邦电气在内多家中国企业位列五十大无担保债权人 [5]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 |代码|公司简称|市值(亿元人民币)|归母净利润(亿元)(2024A)|归母净利润(亿元)(2025E)|归母净利润(亿元)(2026E)|PE(2024A)|PE(2025E)|PE(2026E)|PB| | ---- | ---- | ---- | ---- | ---- | ---- | ---- | ---- | ---- | ---- | |002487.SZ|大金重工|201|4.7|8.6|12.9|42.4x|23.4x|15.6x|2.7| |603606.SH|东方电缆|347|10.1|17.1|22.2|34.4x|20.3x|15.6x|4.8| |603063.SH|禾望电气|154|4.4|5.8|7.0|34.9x|26.5x|22.0x|3.3| [7]
新疆和田地区多元化防沙治沙 激发绿色经济新活力
中国新闻网· 2025-06-27 19:15
沙化土地治理成效 - 和田地区通过多元化治沙防沙策略,包括工程固沙、植树种草、引洪灌溉、退化林修复和光伏治沙等措施,绿洲森林覆盖率提升至32%以上 [1] - 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治理沙化土地531.29万亩,完成新疆计划任务的65%以上 [1] - 通过沙化土地承包政策,将58.94万亩国有未利用沙地划拨到795个行政村,确权到1.26万户农户,明确70年土地经营权 [1] 生物治沙与农业产业融合 - 在生物治沙区域试种中药材及特色农作物,推动"一县一品"中药材种植,2025年全地区中药材种植面积达74万亩 [2] - 主要中药材品种包括肉苁蓉、瓜蒌、玫瑰花等,带动稳定就业1.26万人、灵活就业5.35万人次,预计产值达到7.22亿元 [2] - 借助安徽援疆力量引进药企,打造绿色有机中药材产业链 [2] 生态环境改善 - 和田地区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强化生态屏障建设 [2] - 2025年1至5月沙尘日数较去年同期减少15%,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2]
工业硅多晶硅市场周报:光伏治沙拉高需求,双硅乐观情绪蔓延-20250627
瑞达期货· 2025-06-27 17:2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周工业硅上涨8.66%市场情绪回暖开始反弹 多晶硅上涨5.95%周线现阳包阴技术形态 [7] - 工业硅供应端持续宽松 需求端三大下游行业总需求放缓 多晶硅供应端降负荷运行 需求端面临较大压力 库存处于高位 [7] - 预计下周工业硅走基差回归 期货上涨幅度或受拖累 多晶硅基差回归正常区间 [7] - 操作上建议工业硅主力合约在7600 - 8600区间震荡 止损区间7400 - 8800 多晶硅主力合约短期在32000 - 34500震荡 止损区间30000 - 36000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周度要点小结 - 行情回顾:本周工业硅和多晶硅受光伏治沙消息影响 价格上行 [7] - 行情展望:工业硅供应端宽松 需求端放缓 多晶硅供应降负荷 需求有压力 库存高位 关注政策实施和执行力度 [7] - 操作建议:工业硅主力合约7600 - 8600区间震荡 止损7400 - 8800 多晶硅主力合约32000 - 34500震荡 止损30000 - 36000 [7] 期现市场 - 本周工业硅和多晶硅期价均下跌 工业硅价格上涨 现货走高 基差走弱 预计下周基差回归 多晶硅期价反弹 基差走弱 现货走高 基差回归 [8][13][17] - 本周工业硅开工率和产量上涨 西南进入丰水期 大厂有复产计划 [23] 产业情况 - 本周工业硅原材料小幅下跌 电价下调 政府补贴 成本下滑 企业丰水期开产意愿提升 [27] - 本周工业硅仓单下滑 社会库存上涨 整体库存小幅上涨 去库有反复但趋势不变 [32] - 下游有机硅产量和开工率下滑 企业减产挺价 [38] - 铝合金现货下滑 库存上涨 对工业硅需求难有表现 [50] - 硅片价格下跌 电池片价格持平 多晶硅和工业硅需求受拖累 [57] - 本周多晶硅成本走平 预计产量逐步下滑 [64]
光伏治沙助力“沙戈荒”地区可持续发展
新华社· 2025-06-27 17:17
光伏治沙与海外拓展 - 晶科能源为沙特阿拉伯第五轮可再生能源光伏项目中的AHK2和MAS两大光伏项目供应总计1.75GW组件,并通过阿布扎比1.8GW PV3阿吉班光伏项目打造"光伏治沙"标杆工程 [2] - 公司逐步从全球销售转向全球生产和投资,向外输出技术、系统、标准、人才和经验,帮助当地建立产业链 [2] - 光伏阵列在"沙戈荒"地区可减缓沙暴侵袭,降低沙地温度,减少水分蒸发,为植被生长创造条件 [2] 中国光伏治沙成就与规划 - 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5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6.81%,沙化土地面积168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58% [3] - 中国通过光伏治沙、草方格固沙等方式使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在全球率先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 [3] - 到2030年,中国"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总装机规模将达4.55亿千瓦,相当于20座三峡水电站的装机容量 [3] 新能源发展与电网建设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总经理庞骁刚表示要将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电网,包括"沙戈荒"地区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电力输送到两三千公里之外的地方 [5] - 截至2024年底,第一批50个"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已基本建成投产,装机规模超过9000万千瓦 [5] - 隆基绿能HPBC2.0产品全球客户认可度持续提升,累计订单较年初大幅增加,其中超过50%来自海外客户 [5] 光伏治沙的系统性价值 - 光伏项目涉及电网、土地利用、配套设施、储能等系统性建设,中国光伏治沙的系统性发展思路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5] - 在"沙戈荒"地区建设大规模新能源基地可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与荒漠化治理、生态修复、农牧业发展相融合 [5] - 光伏治沙推动绿色能源发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同时为"沙戈荒"地区创造绿色经济增长点 [6]
新疆巩固防沙治沙成果 新增治理面积479万亩
中国经济网· 2025-06-27 16:57
新疆防沙治沙工程进展 - 新疆计划2024年增加锁边绿色防护带宽度110米至7500米 新增治理面积479万亩 [1] - 于田县采用"政府主导 全民参与"模式 将33万亩绿洲确权到户 配套基础设施与苗木补助 引导农户种植柽柳 梭梭等沙生植物 [1] - 发展肉苁蓉 玫瑰花等沙产业 带动3.6万群众参与治沙 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1] 治沙模式创新 - 于田县万花园"合龙"区探索"乔灌结合 乔药结合 灌药结合 林药间作"多元种植模式 增强防风固沙能力同时提升经济价值 [2] - 兵地联动安排11亿元专项资金 推行"先干后补 干好再补"激励模式 [2] - 推广"分布式光伏+苦咸水灌溉"技术 试点林草碳汇开发390万亩 [2] 工程成效数据 - 新疆已完成"三北"工程建设任务2834.08万亩 建成3046公里绿色阻沙防护带 [1] - 实现防沙治沙和治水兴水"双提升" 荒漠面积和沙地面积"双缩减" [1] - 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成效显著 形成"绿围脖"生态屏障 [1]
【科技日报】近百名专家学者研讨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新模式
科技日报· 2025-06-27 09:14
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新模式探索 - 高端学术沙龙在新疆和田举行,近百名专家学者围绕科学治理、技术破局、模式创新等方面开展跨学科交流,为高质量防沙治沙建言献策 [2] -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流动沙漠,风沙活动频繁,对周边绿洲和基础设施构成严重威胁 [2] - 2024年11月28日,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空白区实现"锁边合龙",形成长达3046公里的"绿色围脖" [2] 治沙技术与模式创新 - 锁边工程综合应用了工程治沙、生物治沙和光伏治沙,形成了一套防沙治沙技术模式 [3] - 未来需要依靠科技创新,通过开发和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模式,进一步巩固锁边成果 [3] - 防沙治沙具有全过程、全时长和整体性特点,需要运用新思路、新方式和新路径 [3] 产业发展与科技支撑 - 防沙治沙需要与产业有机结合,如积极发展光伏和旅游产业等 [3] - 保持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的持续性和稳定性需要强化学科交叉融合,充分发挥科技力量 [2] - 活动期间举办了"沙漠边缘效应与锁边工程"和"防沙治沙的新材料、新技术"两个圆桌论坛 [3]
草种科技赋能荒漠治理 蒙草生态培育冰草新品种助力科学治沙
全景网· 2025-06-26 18:44
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沙化土地综合治理 - 公司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开展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沙化土地综合治理,选用蒙农1号蒙古冰草等乡土草种进行科学治沙,取得良好成效 [1] - 防沙治沙用种来自公司在当地建设的优质种源繁育基地,实现"可追溯、有保障" [1] 蒙农1号蒙古冰草特性 - 蒙农1号蒙古冰草株高90-120厘米,叶片深绿色,抗旱抗寒且适应性强 [5] - 该品种春季返青早,秋季枯黄晚,青绿期长,是干旱及半干旱地区修复退化沙化草地、防止水土流失的首选草种 [5] 冰草新品种研发与技术体系 - 公司与内蒙古农业大学等合作,通过远缘杂交、染色体加倍、分子育种等技术培育出蒙农1号蒙古冰草等多个新品种 [6] - 形成冰草良种选育、提纯复壮、扩繁生产、精细管理等育繁推一体化产业化集成技术体系,提升生产性能和生态价值 [6] 冰草繁育技术标准 - 公司编制《冰草种子扩繁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和《蒙农1号蒙古冰草提纯复壮技术规程》团体标准,提供系统性作业流程 [7] - 标准涵盖地块选择、播种时间(春秋为主)、播种方式(机械条播,行距30-50cm)、播种量(15-22.5kg/hm²)等关键技术参数 [7] 种源繁育基地与产量 - 公司在乌拉特中旗建立9000亩蒙农1号蒙古冰草原种田 [9] - 在呼和浩特、巴彦淖尔、锡林郭勒等地建立冰草良种繁育基地,总面积达25000亩,年产量超1625吨 [12] 技术创新与项目成果 - 公司承担内蒙古自治区草种业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通过新技术使冰草生物量提高10%以上 [9] - 建立大数据育种平台,开发基因编辑、诱变技术与信息技术在冰草育种中的应用 [9]
植绿扩边479万亩 新疆为塔克拉玛干沙漠织厚“绿围脖”
新华社· 2025-06-25 15:41
利益联结机制让群众在防沙治沙中获益,极大提高了群众参与度和主动性。在喀什地区麦盖提县百万亩 防风固沙生态林,26岁的护林员努尔古丽·艾海提告诉记者,"每月工资3000元,年底还有肉苁蓉收益分 红。现在年轻人抢着当护林员,沙漠里有了'铁饭碗'。"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于田县,茂密的玫瑰花带沿G315国道两侧绵延,朵朵粉色玫瑰点缀绿丛间。 截至目前,南疆农牧民利用沙漠周边的沙化土地种植肉苁蓉、沙漠玫瑰等特色经济作物624万亩、产值 突破300亿元,带动30余万人稳定就业,促进人均年增收3000元至4500元。 此外,光伏治沙也使荒漠沙地正在向资源能源宝地转变。在喀什地区,当地已完成光伏治沙19.4万亩, 累计并网规模648.6万千瓦。(记者关俏俏) 新疆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以水定绿,综合运用生物治沙、工程固沙、光伏治沙等模式,巩固提 升"锁边"成效。 在政策支持上,政府聚焦阻击战难点、堵点问题出台的"沙九条"政策,有力保障用水用电用地等要素。 自治区、兵团财政每年安排近11亿元专项资金,支持阻击战新增治沙任务;创新用水保障,充分利用南 疆河流洪水资源,并加大微咸水开发利用力度,有效保障阻击战生态用水。 在社 ...
新疆且末治沙:实现“绿进沙退” 迈向“人沙和谐”
中国新闻网· 2025-06-24 15:43
治沙成效 - 新疆且末县通过建设长达23公里的防风固沙"锁边林",成功将流动沙丘步步逼退,形成由胡杨、红柳、梭梭、沙拐枣组成的生态防线[1] - 治沙工程使区域内沙尘暴、扬沙、浮尘天数大幅下降,年平均降雨量明显增加,小气候和人居环境显著改善[5] - 且末县从"沙进人退"转变为"绿进沙退",并逐步迈向"人沙和谐"阶段,获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等称号[5] 治沙历程 - 且末县1998年建立全疆首个县级防风治沙站,初期采用人工挑水、草方格等传统方法,后期引入机械化管道和节水滴灌设施提升效率[3] - 27年间全县累计上百万人次参与植树造林,治沙从专业团队拓展为全民生态工程[4] - 首批栽种的胡杨树苗从拇指粗细成长为参天大树,防风林带南北延伸23公里,东西宽度达1-7公里[5][3] 治沙模式创新 - 采用"生态产业养生态工程"思路,通过用水指标、林木产权、国家补助等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5] - 在林间种植肉苁蓉、文冠果、蛋白桑等沙生经济作物,形成完整产销链,年产值持续增长[5] - 依托且末国家沙漠公园发展沙漠观光旅游,探索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新路径[5]
新疆若羌巧治流沙 台特玛湖焕然新生
中国新闻网· 2025-06-23 15:26
生态治理成效 - 台特玛湖核心区水域面积已稳定恢复,采用"双河道、多时段、长历时、小流量"输水模式实现生态补给[2] - 塔里木河下游植被覆盖面积从2000年830平方公里增至2023年1790平方公里,增幅达116%[4] - 流域内植物种类从7种增至26种,水鸟、黄羊等野生动物重新出现[4] 治沙技术创新 - 实施"间隔治沙"模式,通过草方格与高立式沙障组合降低风速并固定流沙,治理效率提升且成本降低[5] - 在5200亩试验区采用"工程+生物+沙产业"模式,种植梭梭、黑枸杞等经济作物实现治沙与经济效益双赢[7][8] - 试验区按株距1米、行距2米、留空8米标准种植,草方格与作物形成立体防护体系[10] 区域经济带动 - 治沙工程显著改善环境质量,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游客数量增加[7] - 沙生经济作物如酸枣、沙棘、黑枸杞的种植为居民创造新的收入来源[7][8] - 台特玛湖成为阻隔塔克拉玛干与库姆塔格沙漠合拢的重要生态屏障[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