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洋强国战略
icon
搜索文档
鲁东大学获准筹建山东省河口海岸与核环境重点实验室
齐鲁晚报网· 2025-09-10 19:41
实验室获批与战略定位 - 鲁东大学牵头申报的山东省河口海岸与核环境重点实验室获山东省科技厅批准筹建 标志着该校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 [1] - 实验室由鲁东大学联合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和河海大学共同建设 聚焦国家海洋强国战略 双碳目标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需求 [1] - 研究方向包括河口海岸动力地貌与核电冷源安全 核电流出物扩散迁移与核环境响应 滨海湿地生态水文与核环境保护 [1] 技术突破与产业应用 - 实验室提出的滨海湿地水文连通修复模式已应用于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重大修复工程 [2] - 海生物输运堆积监测预测方法和风险智能预警技术应用于核电等海岸工程和海岸保护修复 [2] - 滨海核电液态流出物监测预测技术体系助力我国沿海核电首次由滨海走向近海 拓展沿海核电厂址资源选择空间 [2] 未来发展规划 - 实验室将建立健全管理运行制度 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 开展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 [2] - 持续推动协同创新和技术转化 产出原创性 战略性 关键性重大成果 [2] - 目标建成国内领先 有国际影响的重要河口海岸核环境研究基地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2]
“深蓝重器”亮相2025东亚海洋博览会
齐鲁晚报网· 2025-09-08 07:24
展会概况 - 2025东亚海洋博览会于9月7日启幕 设有海洋发展成果展区 海洋生物医药展区 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展区 海洋科技装备展区 海洋国际商品展区五个展区 [3] - 共有450余家企业机构参展 其中近百家为行业领军企业 山东籍企业和机构是本届博览会主角 [3] 海洋科技装备 - 中国海洋大学李华军院士团队展出自主研发的海上风电多功能智能化移动检测机器人 采用磁吸附和边缘控制技术 可实现塔筒表面缺陷实时检测和全风场覆盖 [5] - 深海混输立管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为国际首套 服务于我国深海混输智能系统"长远号"管道健康监测重大工程 入选2021年中国十大海洋科技进展 [5] 海洋生物医药 - 博览会首次设置海洋生物医药展区 汇聚85家头部企业机构 覆盖从海洋生物资源到终端生物医药产品的全产业链 [6] - 逢时(青岛)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全球磷虾油连续2年销售额第一的企业 与中国药科大学联合成立海洋多肽药物研发联合实验室 以南极磷虾为原料进行药物研发 [6] 海洋发展成果 - 海洋发展成果展区集中展出山东海洋领域代表性实物和模型70余组 突出"携手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经略海洋建设海上新山东"主题 [3]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侯保荣院士团队 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张建民院士团队 中国海洋大学李华军院士团队组成"院士天团"成为展会焦点 [3]
海兰信(300065):25H1业绩实现高速增长 打造海洋经济创新龙头
新浪财经· 2025-08-28 10:4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87亿元,同比增长208.66% [1] - 归母净利润3414.28万元,同比增长172.44% [1] - 毛利率25.03%,同比下降9.81个百分点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873.08万元,同比增长203.34% [2] 业务分项表现 - 海洋观探测业务营收3.28亿元,同比增长978.87%,毛利率16.64%同比下降19.34个百分点 [1] - 智能船舶与智能航行系统营收1.47亿元,同比增长26.45%,毛利率43.88%同比提升8.53个百分点 [1] 战略规划与发展目标 - 重点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确立海底数据中心、智能航海、智慧海洋领域头部地位 [1] - 目标2027年集团总收入突破50亿元 [1] 智能航海业务进展 - 2025年上半年雷达新签订单近300套,其中固态雷达占比30% [3] - 获得境外上亿元重大客户订单 [3] - 参与海南商发海上回收船项目,提供智能通讯导航与远程控制技术支持 [3] 海洋观探测业务突破 - 海南省海洋灾害综合防治(EPC+O)项目通过国家级验收 [3] - 中标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威海)坐底式实验平台建设项目,预计2025年底交付 [3] - 完成4500米级海底观测网水下数据仓样品研制与订单突破 [3] 海底数据中心(UDC)进展 - 上海临港首期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16亿元,总规模24MW [3] - 一期规模2.3MW,设计PUE不高于1.15,绿电供给率超97% [3] - 计划2025年三季度交付运营,承载国产GPU服务器算力集群 [3] 资产重组计划 - 拟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收购海兰寰宇100%股权 [4] - 标的公司2024年营收2.62亿元(同比+29.38%),归母净利润5159.59万元(同比+325.51%) [4] - 主营业务为对海监测雷达产品及雷达组网综合监测系统 [4] 费用结构变化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3.66%,管理费用同比增长31.99% [2] - 研发投入同比增长6.26%,财务费用同比下降94.59% [2]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0/0.86/0.99亿元 [4] - 对应估值倍数227/184/160倍 [4]
亨通光电(600487):业绩符合预期,跨洋通信与能源互联齐头并进
招商证券· 2025-08-26 09:03
投资评级 - 强烈推荐(维持)[3][7]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20.49亿元,同比增长20.42%,归母净利润16.13亿元,同比增长0.24%,扣非归母净利润15.71亿元,同比增长3.69%[1] - 公司海洋通信业务在手订单75亿元,能源互联领域累计在手订单约200亿元[7]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30/37.06/40.79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20%/11%/10%,PE分别为15.0/13.5/12.2X[7] 财务表现 - 2025Q2单季度营业收入187.81亿元,同比增长26.64%,归母净利润10.56亿元,同比下降3.63%[7] - 2024年营业总收入599.84亿元(同比增长26%),2025E预计668.08亿元(同比增长11%)[2] - 2024年归母净利润27.69亿元(同比增长29%),2025E预计33.30亿元(同比增长20%)[2] - 毛利率2024年为13.2%,2025E预计为13.1%[15] - ROE 2024年为10.2%,2025E预计为11.1%[15] 业务进展 - 海洋能源与通信、特高压及电网智能化业务保持稳步增长,工业与新能源智能业务实现大幅增长[7] - 加快深远海风电布局,推进江苏射阳海底电缆生产基地产能优化和揭阳海洋能源基地建设[7] - 完成亚太五号SEA-H2X项目在泰国和新加坡的登陆工作,推进PEACE GULF海湾延伸段海洋勘测及巴西亚马孙三期项目海缆交付[7] - 中标中东海缆项目、国家海上油气应急救援装备购置项目、广西钦州等海上风电示范项目[7] 估值与市场表现 - 当前股价20.22元,总市值49.9十亿元,流通市值49.4十亿元[3] - 近12个月绝对股价表现45%,相对表现13%[5] - 每股收益2024年为1.12元,2025E预计为1.35元[2] - PB 2024年为1.7,2025E预计为1.6[2]
江苏银行:蓝色金融助力海上“牧鱼”成现实!全球首艘三文鱼养殖工船“苏海1号”正式交付
中金在线· 2025-08-25 11:04
项目突破 - 全球首艘三文鱼养殖工船"苏海1号"正式交付 标志着深远海渔业进入工程化、智能化、规模化新阶段 [1] - 船舶集成养殖、加工、运输功能 配备水质监测、自动投饲、智能管控系统及冷链设施 [1] - 预计年产三文鱼8000吨 实现即捕即加工、即产即销 产品24小时内可达国内主要市场 [1] 金融支持 - 江苏银行联合金融机构为"连云港工船养殖三文鱼"项目提供授信7.6亿元 [1] - 银行开辟专属审批通道 通过蓝色金融服务支持现代海洋产业建设 [1] 战略意义 - 项目推动深远海养殖、海洋高端制造、冷链物流等多领域协同发展 [1] - 为全国深远海养殖产业提供"江苏方案" 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 [1] 银行背景 - 江苏银行2021年采纳联合国负责任银行原则(PRB) 2023年当选联合国环境署金融倡议组织银行理事会中东亚地区唯一理事单位 [2] - 系唯一入选该理事会的中国银行机构 近年来积极构建蓝色金融体系支持海洋经济发展 [2]
福建省海洋文化交流暨海洋渔业招商对接活动在东山成功举办
新华网· 2025-08-21 13:01
活动概况 - 福建省海洋文化交流暨海洋渔业招商对接活动于8月15日至17日在漳州市东山县举办 由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和漳州市人民政府等多家单位联合承办[1] - 活动以"文化兴海 向海图强"为主题 包含海洋文化新书发布 主题路线发布 项目签约和主题演讲等环节[3] 产业合作成果 - 活动现场成功签约10个海洋渔业项目 总金额达21.6亿元[3] - 招商对接活动达成多项合作意向 东山县凭借区位 资源 服务和产业优势吸引关注[3] 文化推广举措 - 《丝路帆歌——东南海洋文明简史》新书发布 系统梳理东南沿海海洋文明历程[3] - "中国国家地理·寻美中华 2025年福建海岛行"主题路线发布 串联东山岛 漳浦南碇岛 福鼎嵛山岛等特色海岛[3] 区域发展优势 - 东山县拥有181公里海岸线和多个月牙形海湾 正在推进蓝色崛起战略[4] - 当地重点发展新型工业 文旅融合和海洋经济 建设海洋生物科技园 临港经济产业园和中菲经贸创新示范园区[4] 学术交流内容 - 专家学者围绕海洋强国战略 滨海人民生活特质和海洋经济发展等主题发表演讲[5] - 探讨海洋文化赋能海洋经济的发展历程 为福建向海图强提供历史镜鉴与现实启示[5] 活动影响 - 活动推动海洋文化交流与产业合作 促进海洋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7] - 福建省将持续探索运用海洋文化为海洋经济和海洋旅游赋能 推进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7]
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调研福建海事审判工作
人民网· 2025-08-18 09:03
调研活动与行程 - 16名全国及省人大代表在福建省泉州和厦门开展海事审判工作专题调研 [1] - 在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了解宋元时期涉外司法和番商社会生活保护制度 [1] - 在石狮市结合海上事故赔偿纠纷案例深入了解"海岸枫桥"治理模式 [1] - 在厦门海丝中央法务区探访涉外海事法庭和国际商事法庭等机构 感受司法服务保障机制创新 [1] - 在厦门海事法院旁听海事案件庭审 感受海事审判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发展利益方面的作用 [1] 代表建议与法院回应 - 代表们围绕涉外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和海事审判质效提升等方面建言献策 [2] - 建议包括加大涉外海事审判人才培养和加强涉海洋新兴产业案件研究 [2] - 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表示将采纳建议以推动海事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 [2] - 法院举措旨在为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提供有力司法服务保障 [2]
蔡晃:全方位提升海洋文化影响力
经济日报· 2025-08-14 07:51
海洋文化战略定位 - 海洋文化是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海洋安全 海洋经济和海洋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资源禀赋 [1] - 海洋文化具有兼容并蓄 包容创新的特点 在新时代背景下可发挥多方面重要作用 [1] 文化传承与价值 - 海洋文化承载中华民族海洋精神 传承弘扬有助于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 增强文化自信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1] - 海洋文化蕴含创新精神和开拓基因 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可优化文化产品供给并赋能社会发展 [4] 经济赋能作用 - 海洋文化产业具有高附加值 低能耗和低污染特点 可优化产业结构并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1] - 促进海洋文化与旅游 工业 农业 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 衍生节庆活动 科普研学 健康养生 文创产品和文艺作品等新业态 [1] - 通过文化IP提炼 产品包装设计创新打造兼具文化内涵与品质保障的品牌矩阵 [3] 产业融合路径 - 系统性挖掘海洋文化当代价值 与海洋生物医药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 智慧海洋等新兴领域形成良性互动 [3] -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元宇宙和VR等科技手段推出文创产品 鼓励海洋文化创意产业园将海洋元素融入建筑装饰和时尚服饰领域 [3] - 开发"海丝+陆丝"文旅线路 设立海洋产业协作区 促进海洋产业对接与人才流动以打造海洋文化经济带 [4][5] 区域协同与国际合作 - 通过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等平台讲好中国海洋故事 增进国际文化交流与互鉴 [2] - 深化沿海城市间交流互动 推动区域间产业互联互通 扩大"蓝色朋友圈" [2][4] - 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园区 构建"文化+贸易"新业态 [5] 生态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 弘扬海洋生态文化可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 推动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 [2] - 在海洋生态保护中践行"和合共生"理念 通过科学治理和国际合作实现生态环境修复 [5] - 福建等地实施"碧海"工程 在海洋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形成可推广的中国方案 [5] 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 - 完善"文化+科技+产业"人才培养模式 系统性布局海洋交叉学科建设 [4] - 开发"海洋+人工智能"和"海洋+大数据"等融合课程 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4] - 通过文化旅游节 体育赛事和传统技艺展示等活动让海洋文化融入社会生活 [4]
全方位提升海洋文化影响力
经济日报· 2025-08-14 06:23
海洋文化战略定位 - 海洋文化是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资源禀赋 [1] - 海洋文化具有兼容并蓄 包容创新的特点 在新时代背景下发挥多方面重要作用 [1] 传统文化传承价值 - 海洋文化承载中华民族海洋精神 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途径 [1] - 传承海洋文化有助于挖掘中华传统文化基因 增强文化自信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1] 经济产业发展作用 - 海洋文化产业具有高附加值 低能耗 低污染特点 可优化产业结构并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1] - 促进文旅与工业 农业 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 衍生节庆活动 科普研学 健康养生 文创产品等多业态 [1] - 系统性挖掘海洋文化当代价值 与海洋生物医药 工程装备制造 智慧海洋等新兴领域形成良性互动 [3] 文化产业创新举措 -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元宇宙 VR等科技手段推出文创产品和文艺作品 [3] - 鼓励海洋文化创意产业园将海洋元素融入建筑装饰 时尚服饰等领域 [3] - 通过提炼文化IP和创新产品包装设计 打造兼具文化内涵与品质保障的品牌矩阵 [3] 社会发展赋能路径 - 挖掘海洋文化中的创新精神和开拓基因 推动传统海洋文化创造性转化 [4] - 完善"文化+科技+产业"人才培养模式 开发海洋+人工智能 海洋+大数据等融合课程 [4] - 通过文化旅游节 体育赛事 民俗技艺展示等活动让海洋文化融入社会生活 [4] 区域协同发展机制 - 以跨区域海洋文化交流为纽带 推动多层次合作和资源互通 [4] - 开发海丝+陆丝文旅线路 设立海洋产业协作区 促进产业对接与人才流动 [5] - 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园区 构建文化+贸易新业态 [5] 生态环境治理联动 - 弘扬海洋生态文化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推动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 [2] - 在海洋生态保护中践行和合共生理念 通过科学治理和国际合作实现环境修复 [5] - 福建实施碧海工程 在海洋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形成可推广经验 [5] 国际交流与合作 - 通过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等平台讲好中国海洋故事 增进文化交流互鉴 [2] - 推动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海洋秩序 助力解决全球海洋治理难题 [2] - 总结海洋治理中国方案 为全球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贡献智慧 [5]
为“海上粮仓”上保险
金融时报· 2025-08-13 11:03
海洋牧场建设现状 - 烟台市建成省级以上海洋牧场示范区46处 总面积达140万亩[1] - 2024年烟台市渔业经济总产值达1300亿元 水产品总产量199万吨 均居山东省第二位[1] - 拥有国家级海洋牧场20处 数量和总面积均居全国前列[1] 海洋牧场发展挑战 - 海洋牧场投入大 见效慢 风险高 对经营者构成挑战[1] - 保险公司面临风险监测难 难以有效定价的行业难题[1][2] 保险产品创新突破 - 创新推出海洋牧场创新指数保险 以相关指数因子为保险责任[2] - 运用国家海洋局权威部门或卫星遥感数据等气象指标[2] - 提供个性化定制保险产品和风险管理方案[2] - 以保险产品作为风险缓释手段 为养殖企业提供增信和助贷金融工具[2] 保险业务实践成果 - 2022年6月成立全国首个海洋保险创新研发中心[3] - 累计研发61款海洋牧场保险产品 服务300余家养殖主体[3] - 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10亿元 赔付金额5000余万元[3] - 深远海网箱保险项目入围农业农村部金融支农创新项目[3] 行业合作与战略发展 - 联合发布《海洋牧场保险高质量发展蓝皮书》总结创新解决方案与成功案例[4] - 健全政府 保险 企业三位一体的保险长效机制[4] - 提升保险产品服务供给能力 支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