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洋强国战略
icon
搜索文档
这些沿海大市,要开始“抱团”发展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2 00:11
海洋经济规模与增长 - 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总规模达10.54万亿元,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5.1万亿元,同比增长5.8%,比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高0.5个百分点 [1] - 我国海岸线长达3.2万公里,面积大于10平方千米的海湾有150多个,多地正探索发展海湾经济 [1] 海洋城市群发展模式 - 全球约60%经济总量集中于港口海湾及其毗邻区域,75%大城市和70%工业资本分布在海岸带100公里范围内 [2] - 大湾区海洋城市群通过香港、深圳、广州"黄金三角"协同发展,形成多中心格局,三地直线距离不足100公里,实现"1小时产业闭环",响应速度较单核城市提升50% [7] - 大湾区海洋城市群目标包括2030年集装箱吞吐量1亿标箱、R&D占比超5%(2025)、氨燃料船舶占比15%(2035)、航运融资规模5000亿元(2030) [9] 区域协同与分工 - 香港定位国际航运中心,深圳定位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广州定位海洋创新发展之都,三地产业重点分别为高端航运服务、海洋高端装备和船舶制造 [17] - 珠海、东莞、惠州为二级节点,中山、江门、肇庆为三级节点,澳门、汕尾、阳江为四级节点,形成多层次协同网络 [21] - 深中通道将深圳与中山通勤时间从2小时压缩至30分钟,深珠高铁规划中 [23] 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 - 上海拥有12家科研院所、13所涉海院校、20余家市级创新平台,支撑其"海洋经济第一城"地位 [23] - 深圳筹建海洋大学,办学规模约8000人,南方科技大学增设相关专业 [23] - 深圳探索与香港深度融合的海洋法律制度,最高人民法院支持建设国际海事仲裁中心 [24] 其他区域发展动态 - 山东以青岛为中心构建海洋城市群,青岛聚焦海洋前沿技术研发,烟台承接海工装备制造,威海发展"海上粮仓" [9] - 浙江推动宁波舟山共建海洋中心城市,甬舟铁路加速建设中 [9][10] - 2024年上海海洋生产总值11387亿元,天津5659.5亿元,青岛5513.2亿元,深圳5409亿元 [15]
数读3.2万亿北部海洋经济圈 蓝色引擎激活发展新动能
证券时报· 2025-08-07 02:33
北海区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2024年北海区海洋生产总值31898.8亿元,名义增长率5.9%,占地区生产总值16.2%,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30.3% [5] - 海洋旅游业占主导地位,产业增加值占比30.8%,其次为海洋化工业(16.8%)和海洋交通运输业(15.9%) [5] - 海洋船舶工业增速最快(28.5%),海洋矿业次之(21.5%) [5] - 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和海洋化工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超50% [5] 山东省海洋经济 - 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18011.8亿元,全国第二,同比增长6.1%,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8.3% [6] - 海洋经济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23.9%,15个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8068.6亿元连续5年全国首位 [6] - 海洋渔业、水产品加工业、矿业、盐业、化工业、电力业、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全国第一 [6] - 海洋矿业增加值增幅最高(21.5%),胶东地区为世界第三大黄金富集区 [6] -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占全国50%以上,研发能力全国前列 [8] - 2025年1~5月海洋强省重点项目累计投资370.8亿元 [8] 河北省港口经济 - 2024年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首次超14亿吨,全国第四,唐山港8.62亿吨(全球第二) [3][9] - 黄骅港货物吞吐量3.55亿吨(+7.35%),煤炭下水量2.14亿吨连续六年全国第一 [9] - 2025年计划投资85亿元建设21个港口项目,泊位总数达278个,通过能力12.04亿吨 [10] - 黄骅港开通19条集装箱航线,包括5条外贸航线 [10] 辽宁省海洋经济 - 2024年海洋旅游业增加值占比38%,化工业和渔业分别占17.1%和16.6% [11] - 接待游客65219.7万人次(+28.1%),旅游收入6325.2亿元(+25.9%) [11] - 清洁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占比双破50%,风电光伏总装机2969万千瓦较2020年翻番 [11] - 海上风能可开发量超5000万千瓦,规划建设两个超500万千瓦风电基地 [11][12] 天津市海洋经济 - 2024年海洋油气业增加值1280.3亿元,占全市海洋产业41.7% [13] - 海洋旅游业、化工业、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分别占比25.1%、17.2%、12.5% [13] - 2024年投产国内首个海洋油气完井工具智慧工厂和首个海洋油气装备"智能工厂" [13] - 2024年5月至2025年5月天津口岸出入境邮轮近200艘次(+67%),旅客超35万人次(+93%) [14]
学习笔记|向海图强 广东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1 23:35
全国统一大市场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同时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1] - 广东作为全国海洋经济第一大省,拥有4084.5公里大陆海岸线、近2000座海岛,具备向深远海发展的便利条件 [1] 广东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 - 《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已于7月1日施行,强调推动海洋产业向非沿海地区延伸,探索建设海洋产业园区 [2] - 条例要求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巩固提升,支持深远海渔业工程装备、海洋油气探采装备、海洋新能源装备等领域关键技术突破 [2] - 鼓励发展深潜器、无人船艇、水下机器人等新型海洋装备 [2] 新技术与海洋产业融合 - 广东省要求提升高端海洋电子装备研发能力,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海洋领域的应用 [3] - 推动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完善产业链,支持海上风电运维产业发展 [3] 港口与临港经济发展 - 广东将推动港口资源整合优化,促进区域港口群协同发展,科学布局临港产业项目 [3] - 支持广州、深圳等沿海港口城市与香港、澳门共同推进世界一流港口群建设 [3] 国际航运建设 - 广东计划培育现代航运服务机构、建设现代航运服务集聚区,推动国际船舶登记中心和国际船舶锚地服务基地建设 [3] 广东海洋经济基础与投入 - 广东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连续7年累计投入近20亿元,推动315个海洋项目创新发展 [4] - 广州和深圳拥有雄厚资本实力,深圳是国内资本配置中心之一,有利于海洋科创企业融资 [4]
数读东部海洋经济圈,4.6万亿蓝色成绩单拿下近半壁江山
证券时报网· 2025-07-31 13:12
东部海洋经济圈总体表现 - 2024年东海区海洋生产总值达45992.9亿元,同比增长7.1%,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43.6% [1] - 海洋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24年第一、二、三产业占比分别为4.0%、36.3%、59.7%,第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 [3] - 15个海洋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五大产业(海洋工程建筑业等)占全国对应行业比重超50% [4] 海洋产业细分领域 - 海洋油气业增加值77.3亿元,增幅37.5%居首 [4] - 海洋船舶工业、海洋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电力业均实现双位数增长 [4] - 上海海洋船舶工业增加值216.7亿元,新承接/完工/手持海船订单量占全国10.5%-13.8% [15] - 上海海洋旅游业增加值1443亿元,同比增长17.6%,邮轮业务占全国50%-70% [18] 江苏省海洋经济 - 2024年海洋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1183.3万千瓦,发电量328亿千瓦时全国领先 [6][8] - 盐城海上风电产业集群全国最大,装备制造覆盖全产业链,产能占江苏省一半、全国五分之一 [8] - 涉海专精特新企业786家同比增58.8%,A股代表企业包括中天科技、亨通光电、亚星锚链 [8] 浙江省海洋经济 - 宁波舟山港2024年货物吞吐量13.77亿吨(+4%)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3930万标准箱(+11%)世界第三 [9] - 舟山国际油气交易中心年交易额破万亿元,浙江成立全国首个省级海洋经济发展厅 [11] - 2025年计划推进120个强港项目,投资超600亿元 [11] 福建省海洋经济 - 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1.25万亿元(+6.1%)全国第三,水产品总产量924.6万吨(+3.9%) [12] - 海水养殖产量613.3万吨占全国1/4,大黄鱼、鲍鱼等养殖产量全国第一 [12][14] - 建成深远海养殖平台23个,厦门建设10.2平方公里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14] 上海市海洋经济 - 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11387亿元占全国10.8%,单位海域产值全国第一 [15] - 外高桥造船、江南造船等企业2024年交船69艘(+19%),新接订单128艘(+70%) [17] - 规划2030年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增加值超450亿元,LNG船本土化率提升至85% [19]
构建人海和谐的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述评(下)
经济日报· 2025-07-17 08:00
海洋治理核心理念 - "人海和谐"是现代海洋治理与发展的核心理念,是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要求 [1]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实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推进海域分层立体利用,探索海洋碳汇核算 [1] 海洋经济绿色发展 - 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需坚持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统一 [2] - 海洋在国家经济发展、对外开放、主权维护及生态文明建设中地位显著提升 [2] - 需通过科技创新与制度变革实现海洋生态资产与经济价值转化,推动海洋经济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2] 海洋生态环境改善 - 全国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83.7%,较2020年和"十四五"目标分别提高6.3和4.7个百分点 [3] - 24个典型海洋生态系统连续4年消除"不健康"状态,美丽海湾建设成效显著 [3] - 已编制"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打造110多个美丽海湾,遴选31个优秀案例 [3] 重点海域综合治理 - 渤海、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三大重点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66.8%,较2020年提升8.1个百分点 [5] - 国控河流入海断面总氮平均浓度较2020年总体保持负增长 [5] - 未来将接续实施综合治理,协同推进美丽海湾建设,展示海洋生态文明成效 [6] 海洋碳汇发展 - 海洋碳汇核算在标准构建、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方面取得突破,正从地方试点向全国推广 [6] - 海洋碳汇面临监测精度不足、资产化滞后等挑战,需加速向千亿元级产业转化 [6]
净利飙升达5.8亿-7亿元!松发股份半年度预告扭亏,船舶制造成新增长引擎
证券之星· 2025-07-14 10:45
业绩表现 - 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母净利润5.8亿元到7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全面实现扭亏为盈 [1] - 业绩扭亏为盈标志着公司战略转型的阶段性成功 [1] 战略转型与并购 - 公司通过收购恒力重工100%股权实现向高端装备制造的战略升级 [2] - 该并购是"并购六条"新政后首单获批的跨界并购项目,2025年5月获证监会注册批复后高效完成资产交割 [2] - 恒力重工拥有全球领先的船台/船坞,可同步建造4艘30万吨级VLCC,年产180台船用发动机 [2] - 恒力重工实现LNG、甲醇、氨、LPG四种双燃料全覆盖,在绿色船舶赛道占据先发优势 [2] 行业地位与订单 - 恒力重工拥有170艘排产至2029年的高附加值订单储备 [3] - 公司已交付30.6万吨VLCC油轮等标杆船型,全面掌握高端船舶建造能力 [3] - 2024年全球新接订单排名第五、中国第四 [3] 产能与技术 - 恒力重工构建了从核心部件到整船制造的完整产业链 [2] - 船用发动机涵盖12G95主机及以下机型 [2] - 公司抓住IMO脱碳政策带来的绿色船舶置换机遇,加速布局智能船舶与高端海工装备制造 [3] 未来发展与投资 - 公司正在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支持恒力重工战略发展,重点投资建设"恒力造船(大连)绿色高端装备制造基地"与"国际化船舶研发设计中心(一期)"两大核心项目 [4] - 此举将显著提升企业生产效能与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高附加值船舶及高端装备的制造能力 [4] - 公司正全力推动恒力重工向全球顶尖的智能绿色船舶装备制造商迈进 [4] 行业机遇 - 在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持续深化的时代机遇下,恒力重工作为船舶制造领域的新锐力量,正积极布局全球领先的智能船舶与高端海工装备产业 [4] - 未来将持续深耕高端装备研发制造,通过技术创新和精益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 [4]
深海科技:海洋强国战略的关键支柱
2025-07-09 10:4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深海科技、海洋经济、海洋装备制造、船舶制造、海上风电、海洋通信、海底数据中心 - 公司:宝泰股份、宝色股份、钢研高纳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海洋经济战略地位提升**:2024 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突破 10 万亿元,占 GDP 的 7.8%,对 GDP 拉动作用达 11.5%,成为国家经济增长重要引擎,国家顶层设计重视其发展以提升海权竞争力[1][3][4] - **深海科技将高速发展**: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深海科技并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并列,预示其将迎来高速发展期,政策支持力度加大[1][3] - **深海科技涵盖领域及投资机会**:涵盖深海材料研发、深海装备制造和深海道具化应用三大领域;深海材料如高性能钢等需防腐蚀和抗高压,相关标的公司有宝泰股份等;深海装备包括水下探测感知装备等,船舶与军工装备如造船业规模增长,2024 年造船完工量同比增长 13.8%,新接订单量同比增长 58.8%,手持订单量同比增长 49.7%[1][6][7] - **海洋装备制造业机遇大**:迎来水下探测感知技术等发展机遇,船舶与军工装备发展良好,数据显示造船业规模快速增长,发展前景广阔,为投资者提供投资机会[7][8] - **海上风电潜力大**:目前海上风电装机量持续增长,主要集中在近海,深远海风电渗透率低,增长潜力巨大,且深远海开发增加海底电缆和光缆等基础设施需求,提供投资机会[11][12] - **深海科技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海洋加速向网络化与智能化转型,海底数据中心加快建设,解决散热和土地成本问题,满足数据安全性和合规性要求[2][13] - **海洋通信前景好**:随着深远海开发推进,通信需求增加,与 AI 结合的海洋通信是未来发展重要方向[1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各沿海外省市密集发布高质量发展规划,如上海市提出 3 + 5 + X 产业体系,广东省重点支持八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深海科技等相关高科技产业发展[4][5][9] - 海底数据中心具有天然液冷环境,能有效解决散热问题,土地成本相对较低,可满足境外企业及国内企业出海外包的数据安全性和合规性要求[14]
港股异动 | 中集集团(02039)涨超6% 深海科技再获关注 公司布局深海油气及新能源业务
智通财经网· 2025-07-02 09:53
股价表现 - 中集集团(02039)股价上涨6.13%至6.58港元 成交额2594.77万港元 [1] 政策背景 -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提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 [1] - 深海科技是海洋强国的核心标志 产业链涵盖深海材料研发、深海装备制造及深海数智化应用 [1] - 国内后续有望推出政策推动深海经济发展 重点方向包括深海采矿、深海油气开发、深海生物资源利用 [1]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涉及深海油气开采装备制造与服务 旗下"蓝鲸1号"与"蓝鲸2号"平台最大作业水深3658米 最大钻井深度15240米 是全球作业水深和钻井深度最深的半潜式钻井平台 [2] - 公司布局深海新能源开发业务 推动海上风电产业降本增效 孵化海上漂浮式光伏 2024年交付全球首个竹基复合材料海上漂浮式光伏平台"集林一号" [2]
深海科技 “深海经济”将高速启航!
2025-07-02 09:24
纪要涉及的行业 深海科技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核心观点**:深海科技作为十万亿级大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未来几年将快速增长,2025年有诸多投资机会,相关领域具战略意义 [1][9][12] - **论据** - **战略层面**:深海经济上升至国家战略,关乎经济、安全和资源保障,减少中国对进口依赖,是国家战略重要组成部分 [1][2] - **政策支持**:纳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央财经委会议讨论相关议题,计划阅兵展示新型作战力量,后续有政策和财政支持 [2][5][10] - **资源优势**:与低空经济相比,有石油、天然气、战略金属等独特资源优势 [2][3] - **产业带动**:推动海洋强国战略,带动船舶制造、港口建设等产业链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1][6] - **市场优化**: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优化产能过剩行业,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助力传统行业增长 [1][7] - **投资机会多**:基础设施建设、勘探开发相关机器人和无人装备、信息化建设等领域有投资机会 [1][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5年投资方向** - **军民两用技术**:水下作战核心领域,涉及中国海防、中国船舶等公司,华通线缆和威光股份也值得关注 [10] - **政策与资本**:中央财经委强调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后续有政策支持,更多民营资本和企业将参与 [10][11] - **自主创新与国产替代**:传感器、水下机器人等领域实现国产替代,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13] - **成熟与新兴领域**:海上风电、远洋捕捞等行业有发展空间 [13] - **外部形势**:中美贸易战及美国相关举措使我国需加快技术提升和发展国家立体海洋观测网 [13] - **紧迫和战略意义领域**:深海装备、深海勘探和深海信息技术领域发展紧迫且具战略意义,资源倾斜优先考虑 [13][14] - **上海板块投资逻辑**:聚焦生产资料和核心领域,推荐投资深海装备、深海勘探和深海信息技术赛道 [15] - **各领域推荐标的** - **深海装备**:中国船舶、中船防务等企业 [16] - **深海勘探**:中国海方,微光股份等公司 [17] - **深海信息技术**:中天科技、华通线缆等企业 [18]
深海科技“深海”借“科技”启航
2025-06-30 09:02
纪要涉及的行业 深海科技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行业地位与机遇**:2025年3月12日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纳入,与商业航空和低空经济并列,标志其成为国家重点支持战略新兴行业,高层重视或带动板块景气度上行[2] - **产业规模与领域**:2025年海洋经济规模预计达11万亿元,占GDP 8%,深海科技占比约25%,即约2.75万亿元,核心领域为深海采矿和海洋观测网,将获政策和投资重点关注[1][4] - **发展重要性**:深海资源含油气、稀土等战略物质,对能源和有色金属安全重要;中美贸易战下,美国允许企业开发国际矿产及关闭免费数据库,使中国发展深海科技、建设海洋观测网紧迫,关乎国际资源争夺先机和国防安全[1][5] - **政策推动影响**:中国重视顶层设计,政府工作报告出台后,中央到沿海省市将出台相关政策,带动央企基础设施和产业链配套跟进,实现资本、产业和国家共赢[1][6] - **技术差距**:中国深海矿产资源开发技术落后美国约五年甚至更久,中国处试采阶段,美国进入商业化开采前期,中国需加快发展应对挑战[1][7] - **投资推荐**:板块建议聚焦装备制造、勘探技术及信息技术三大环节,各环节有重点推荐和关注企业[1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深海采矿资源及意义**:涉及多金属结核、富钴铁锰结核和热液硫化物,储量大、品质优,我国80%以上工业原材料依赖战略性矿产,保障资源安全重要,部分关键矿产对外依存度超70%[3][9][10] - **海洋观测网**:是海底综合性监测系统,由电缆等组成,实现环境、地质、生态监测和资源勘探等功能,是深海基础设施建设重要部分,海洋活动需其观测和数据积累[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