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生态北疆”的“新城实践”
内蒙古日报· 2025-06-02 08:45
生态治理成果 - 新城区实施"三带一区"生态治理模式,落实生态修复用地9.8万亩,种草1.8万亩,完成4.12万亩国土绿化生态绿带改造项目,大青山前坡80%土地实现生态绿化 [7] - 大青山前坡从岩土裸露变为集灌木带、花带、景观带于一体的生态屏障,野生动物种类增加37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蒙古扁桃重现,野狍、黄羊等物种重返 [7][9] - 敕勒川草原通过"土壤改良+植被重构+智能灌溉"技术实现碳汇能力年增3.2万吨,成为智慧化生态修复典范 [9] 文旅产业布局 - 新城区构建"双带联动"全域生态旅游格局,整合大青山高山草原观光带与敕勒川生态草原观光带,形成复合型旅游带 [9] - 2025年开通"草原观光小火车"专线串联景观节点,圣水梁、黄花窝铺等通过生态路、呼和塔拉大街形成交通网络 [9][10] - 沿山生态旅游年接待游客近千万人次,创收约4.51亿元,恼包村吸引游客1600万人次 [13] 产业融合与创新 - 将生态建设与文化传承结合,发展"欢腾的敕勒川"环境歌舞演艺、马舞剧《千古马颂》、甲兰板村研学基地等文旅项目 [11] - 打造"一村一品"都市农业,如讨思浩设施农业、水磨莜麦、古路板花海景观,露营基地因生态特色受游客青睐 [13] - 通过敕勒川半程马拉松赛、麦跑儿童赛等体育赛事及2条"北疆漫游"生态旅游线路丰富业态 [13] 社会经济效益 - 生态建设带动村民增收,如冯林萍等村民直言环境改善带来直接收益 [13] - 形成"处处是风景,村村有产业"的全域绿色产业态势,提供更多就业和创业机会 [13] - 北疆文化大青山创作基地促进大学生与非遗传承人交流,实现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联动 [10]
雪域高原劳动者|尼玛:夺底沟里“种”风景
新华社· 2025-05-02 09:08
生态环境改善 - 10年前全村林地仅400多亩,沙化严重时站不稳脚 [2] - 带领村民科学选种:沙化地种沙棘固沙,缓坡栽藏杨柳涵养水源,村道旁植观赏花木 [2] - 通过退牧还林和植树造林,村子从黄沙侵扰变为绿树成荫 [2][10] 基础设施建设 - 雨季率队轮巡盯水情,旱季带领村民清淤泥修水渠 [2] - 与村民一起疏通村中水道 [6] - 与防汛工作人员巡查村中水道 [8] - 在基础建设提升工程现场指挥工作 [12] 旅游产业发展 - 借助政府力量为牧民铺就转型就业之路 [2] - 发展过林卡、民宿等旅游项目,为村民带来新增收渠道 [2] - 在农家乐桃花树前驻足停留,显示对旅游景观的重视 [13] 领导与协作 - 与拉萨市林草局技术员挨家挨户算"生态账"说服牧民参与退牧还林 [2] - 在村委会与村干部交流工作 [4] - 在村里与农家乐经营者交谈 [2]
首款原生鸿蒙正式版手机将发布,鸿蒙生态「朋友圈」如何走向正循环?
36氪· 2025-03-12 21:44
原生鸿蒙正式版发布 - 原生鸿蒙正式版将于近期发布,首款搭载该系统的手机下周面世 [1][2] - 系统自2024年10月公测以来收集400多万条用户反馈,完成30余次迭代,新增150多项功能特性 [1] - 目前已有2万多个鸿蒙原生应用和元服务上架,微信、抖音等20多个APP下载量超过200万 [1][11] 鸿蒙系统技术特点 - 采用分布式架构,支持一次开发多端部署,实现跨设备无缝流转体验 [5][12] - 增强端侧AI能力,提升系统流畅度和隐私保护 [12] - 原生流畅、原生智能、原生安全、原生互联成为核心竞争力 [12] 生态合作伙伴进展 - 微博已支持调用系统原相机拍照发微博,支付宝实现智感支付 [9] - 鸿蒙原生版WPSOffice已上架,钉钉下载量破百万 [10] - 航旅纵横、高德地图、携程等头部应用积极参与适配 [11] 开发者生态建设 - 提供全链路开发套件和技术文档,推出开发者激励计划,个人最高奖励10万元,企业最高100万元 [15] - 鸿蒙开发工程师岗位需求增长16.57%,平均薪资增长11.91%,是其他技术岗位的1.22倍 [19] - 鸿蒙课程已进入305所高校,与72所高校共建"智能基座"项目 [20] 市场规模与增长 - 鸿蒙生态设备数量已超过10亿台,2025年多款设备将升级鸿蒙 [15] - 原生应用数量从2024年1月的200家增长到2025年初的2万家,目标10万应用 [18] - PC等新品类可能加入鸿蒙阵营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