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安全

搜索文档
充电宝厂商“爆雷”,都是电芯惹的祸?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7-04 11:55
充电宝行业危机 - 罗马仕因充电宝自燃风险遭多所高校禁用并启动大规模产品召回 法定代表人两个月内两次变更 每月营收损失或达1亿元 [1] - 安克投入逾10万个专用防火安全袋用于召回产品安全回收 此前美国消费品安全监管机构要求召回超过100万台安克移动电源 [2][11] - 民航局自6月28日起禁止无3C标识或已召回充电宝携带上机 充电宝从便携产品变为"烫手山芋" [2] 质量问题根源 - 问题核心为电芯供应商安普瑞斯外包生产时违规替换隔膜原材料 导致正负极接触引发爆炸风险 [3][5] - 劣质隔膜问题在使用一年后开始暴露 安克公告承认供应商电芯存在未经批准的原材料变更 [6][7] - 电芯成本占整机60%以上 部分厂商为节省成本采购低价电芯导致质量问题频发 [17] 行业生产模式问题 - 行业普遍依赖代工和贴牌模式 安克等企业对上游供应商审核不严 [11][14] - 手机品牌因不以充电宝为主要利润来源 其产品无需压缩成本反而质量更优 [21] - 部分手机品牌充电宝直接使用与手机同款的ATL/光宇电芯 但多数充电宝品牌使用安普瑞斯等次级电芯 [21] 3C认证监管漏洞 - 移动电源强制3C认证2024年8月才开始施行 此前市场无固定国标 [18] - 部分共享充电宝品牌无3C标识 美团出现"双轨制"认证 [19] - 商家公然售卖廉价3C认证贴纸供"贴标过检" 暴露监管漏洞 [19] 市场格局与出海现状 - 中国企业占据全球27%市场份额 美国市场占中国出口总量47.95% [23] - 共享充电宝呈现"头部集中"格局 美团依托7.7亿用户生态稳居龙头 [25] - 怪兽充电股价较发行价缩水85%进入退市程序 小电港股IPO未成功 [27] 行业改进建议 - 需建立电芯供应商黑名单制度 开展第三方飞行检查 [27] - 设计需预留20%散热空间 采用高等级阻燃材料 [29] - 头部品牌应建立主动召回机制和风险监测体系 [29]
“电池保镖”大规模量产要来了?可川科技募资5亿元生产复合铝箔,已询价国内设备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30 22:06
电池安全与复合集流体 - 复合集流体(复合铜箔、复合铝箔)作为电池安全"保镖"受到关注,能有效提高电池安全性 [1] - 复合集流体采用"三明治结构"(金属导电层—高分子材料支撑层—金属导电层),旨在提高电池安全性和能量密度 [2] - 复合铝箔在穿刺试验中产生的毛刺更小,高分子材料绝缘层能发生断路效应,控制短路电流不增大,降低热失控风险 [3] 可川科技复合铝箔项目 - 公司拟发行可转债募资不超过5亿元,投向"锂电池新型复合材料项目(一期)",项目总投资7.48亿元 [3] - 项目完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复合铝箔9500万平方米产能,建设期4年,预计第5年完全达产 [3] - 产品将优先布局消费电子类应用场景 [1][3] 设备国产化与成本 - 复合铝箔生产设备此前主要依赖进口日本设备,导致成本居高不下 [1] - 公司询价的真空镀膜机供应商均为国内企业:北京北方华创真空技术有限公司(报价2600万元/台)和洪田科技(报价2253万元/台) [1][4] - 募投项目中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用合计5.33亿元,其中真空镀膜机成本占比超八成(4.50亿元),拟购置18台,单台价格2500万元 [4] 行业挑战 - 复合集流体存在工艺复杂、成本高、一致性差等缺点 [4] - 复合铝箔去年已率先导入并装车,但设备国产化进程较慢,生产成本短期难大幅下降 [4]
充电宝禁用风暴中的安普瑞斯:私换原材料、70余项认证受限
南方都市报· 2025-06-27 19:17
充电宝行业信任危机 - 6月以来充电宝行业爆发信任危机,罗马仕、安克创新等知名品牌大规模召回产品,民航局出台禁令禁止无3C标识及被召回充电宝登机 [2] - 事件导火索指向电芯供应商安普瑞斯,其因违规替换电池隔膜原材料导致电芯存在热失控风险,70余项3C认证被暂停或撤销 [2][13] - 行业震荡暴露锂电池生产安全漏洞,充电宝市场陷入信任冰点 [2] 召回事件详情 - 6月13日北京多所高校禁用罗马仕20000毫安充电宝,因该型号易发生爆燃 [3] - 6月16日深圳罗马仕召回2023年6月至2024年7月制造的三款型号移动电源,涉及491745台 [3] - 安克创新召回七个型号超71万个产品 [3] - 民航局6月26日禁止无3C认证或被召回充电宝登机,社交平台对充电宝安全性讨论激增 [4] 问题根源分析 - 罗马仕和安克创新均表示召回因电芯原材料问题,安普瑞斯违规替换电池隔膜原材料导致正负极隔膜失效风险 [5] - 安普瑞斯使用工业级碳酸锂替代电池级碳酸锂,杂质含量高导致电芯热失控阈值降低 [13] 安普瑞斯公司背景 - 安普瑞斯由美国安普瑞斯全资子公司(持股54.74%)和无锡产业发展集团(持股45.26%)合资成立,主营消费类锂离子电池 [6] - 公司成立10年,截至2023年累计生产锂电池超1亿只,客户包括安克创新、罗马仕、小米、绿联等头部品牌 [8][10] - 2024年8月获批新增年产6000万只高能量锂离子/钠离子电池项目,建成后总产能达2.524亿安时 [9] 技术优势与市场定位 - 安普瑞斯电芯采用硅纳米线负极技术,具有高能量密度和快充优势,体积小于竞品 [10] - 技术源自美国斯坦福大学,契合充电宝市场对"小体积、快充"的核心需求 [10] 认证与监管动态 - 安普瑞斯70余项3C认证被标识为"暂停"或"撤销",涉及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池等产品 [13] - 国家质量认证中心显示11项安普瑞斯3C证书状态为"暂停",修改时间为2025年6月10日 [15]
被指未经批准变更原材料!充电宝电芯供应商安普瑞斯回应了
南方都市报· 2025-06-27 16:17
充电宝质量舆情事件 - 安克创新发布充电宝召回公告,指出某电芯供应商未经批准变更原材料,可能导致极少数产品在长期循环使用后隔膜绝缘失效,引发过热甚至燃烧的安全隐患 [1] - 多家媒体报道该电芯供应商为安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公司已向媒体确认此事 [1] - 安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由美国安普瑞斯全资子公司和无锡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主要从事消费类锂离子电池及其部件的生产销售 [1] - 公司股权结构为香港企业安普瑞斯有限公司持股54.7%,无锡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持股45.3%,但香港企业已告解散 [1] 公司回应与调查进展 - 安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称不方便接受采访,第二大股东无锡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表示已有专人跟进此事 [4] - 公司相关人士表示已迅速启动调查,调查工作仍在深入进行中,旨在全面厘清事件原因 [4] - 安普瑞斯美国总部回应称总部从未开发或生产用于移动电源的电池,电池鉴定问题关联的是安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 [4] - 美国总部表示无锡公司曾是子公司但2022年初被剥离并更名,目前独立运营且与集团无任何关系 [5] 公司背景与运营情况 - 安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官网显示美国安普瑞斯公司是先进储能材料的开拓者,也是新型锂电池材料和锂电池的开发商 [6] - 公司2016年9月28日试产运行,美国前能源部部长朱棣文曾参与试产仪式 [6] - 据自媒体报道,无锡工厂从2016年10月正式投产至2023年7月6日,电池累计产量突破1亿只,2023年产值超过8亿元 [6] - 目前公司多个3C认证证书显示"暂停"或"撤销"状态 [6] 公司历史与关联关系 - 安普瑞斯总部官网曾于2020年发文称集团在中国无锡设有大容量电池的生产设备 [5] - 安普瑞斯总部位于加州弗里蒙特,是高能量和高容量锂离子电池的领先制造商 [5] - 无锡公司前身为Amprius (Wuxi) Co Ltd,现称为Apex (Wuxi) Co Ltd [4]
头部企业,大动作!“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将施行
证券时报· 2025-06-18 10:14
新国标核心内容 - 新国标《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首次将动力电池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纳入强制标准,2026年7月实施[2][4] - 相比2020版国标,新增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底部撞击测试,强化热扩散测试要求[4] - 热扩散试验新增要求:触发热失控后2小时内无起火、监测点温度低于60℃,报警信号发出后5分钟内无烟气进入乘员舱[5] - 底部撞击测试要求:直径30mm钢球以150焦耳能量冲击后无泄漏、破裂、起火或爆炸[5] - 快充循环测试要求:300次快充循环后通过外部短路测试且不起火不爆炸[5] 头部企业技术布局 - 宁德时代2020年已量产无热扩散(NP)技术电池,提前6年满足新国标[7] - 比亚迪、欣旺达、国轩高科等企业公告产品已达标新国标[7] - 欣旺达参与新国标起草,其安全企标已包含老化电芯安全性、热扩散不起火等要求[7] - 星源材质开发芳纶涂覆隔膜技术,破膜温度超400℃,可延缓热蔓延[8] - 贝特瑞推出固态电池材料方案:半固态产品推迟热失控110分钟,全固态产品完全消除电解液隐患[8] 技术路线影响 - 固态电池因耐高温、不易短路特性更符合新国标要求,产业化进程或加速[8][9] - 钠电池因安全性更高将受益于新国标实施[8] - 隔膜性能升级成为保障安全关键,芳纶涂覆等技术需求提升[8]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新国标将提高行业门槛,加速低端产能出清,资源向头部集中[2][12] - 中小企业因技术储备不足或面临淘汰风险,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11][12] - 头部企业优势体现在体系化安全设计、产品落地速度、品牌信任三大维度[12] - 行业从"能量密度竞赛"转向"安全竞赛",恶性价格竞争有望缓解[11][12] 实施时间表 - 新申请车型2026年7月1日起执行新国标,已获批车型过渡期至2027年7月1日[11]
“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将施行从“能量密度为王”转向“安全性能为先”
证券时报· 2025-06-18 02:14
新国标核心内容 - 新国标《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首次将动力电池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纳入强制标准,2026年7月实施 [1][2] - 相比2020版国标,新增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底部撞击测试,修订热扩散测试,强化热失控后报警信号和温度控制要求(5分钟报警、2小时观察期温度低于60℃) [2] - 新增底部撞击测试要求:直径30毫米钢球以150焦耳能量冲击后无泄漏、破裂、起火或爆炸 [3] - 新增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300次快充循环后需通过外部短路测试且不起火不爆炸 [3] 行业影响与竞争格局 - 行业从"续航竞赛"转向"安全竞赛",推动低端产能出清,市场资源向头部集中 [1][8] - 头部企业如宁德时代、比亚迪、欣旺达等已提前布局并宣布产品达标,宁德时代2020年量产的无热扩散技术提前6年满足新国标 [4] - 中小企业因技术储备不足或资金有限可能被淘汰,行业集中度有望加速提升 [7][8] 技术升级方向 - 隔膜技术升级:星源材质芳纶涂覆隔膜耐高温超400℃,可延缓热蔓延 [5][6] - 固态电池受益:贝特瑞推出半固态/全固态方案,高镍三元正极包覆技术推迟热失控110分钟,针刺通过率提升80% [6] - 固态电池安全性优势:固态电解质耐高温、不可燃,满足新国标"不起火不爆炸"标准,产业化进程或加速 [6][8] 产业链生态重塑 - 新国标逆转"唯价格论"恶性竞争,推动行业向"质量优先"转型 [7] - 头部企业竞争优势体现在体系化安全设计、产品落地转化速度和品牌信任红利 [8]
小米汽车,深夜辟谣!
天天基金网· 2025-06-17 13:46
小米汽车否认"大客户经理"角色 - 公司否认存在网传"小米汽车大客户经理"等角色,并强调官方无大客户定车渠道或现金补贴 [1][2] - 提醒消费者仔细甄别类似信息,避免经济损失,以官方渠道发布信息为准 [3] YU7产品信息 - YU7将于6月底正式发布,同期发布新品包括小米平板7S Pro、REDMI K Pad、REDMI K80至尊版等 [1] - 电池包安全方面配备1500MPa防刮底横梁作为第一道防线,并采用SU7 Ultra同款防弹涂层吸收冲击能量 [5] - 245/55 R19轮胎设计:245mm断面宽度提升续航能力,55%扁平比增强抗路面冲击能力,CLTC工况下续航达835km [6] - 轮胎设计侧重舒适性和续航表现,相比255/50型号牺牲部分操控性能 [6] - 支持后轮升级至275/40 R21尺寸,实现前窄后宽布局以提升操控性能 [7] - 轮胎经过定制调校,配合ESP车身稳定控制和四重制动冗余保障驾驶安全 [6]
小米汽车,深夜辟谣!
中国基金报· 2025-06-17 10:32
小米汽车辟谣声明 - 公司否认存在"小米汽车大客户经理"角色,并强调官方无大客户定车渠道或现金补贴[2][3] - 提醒消费者警惕虚假信息,避免金钱交易,应以官方渠道信息为准[4] YU7产品技术细节 - 电池包配备1500MPa防刮底横梁作为第一道防线[6] - 采用SU7 Ultra同款防弹涂层,有效吸收底部刮擦冲击能量[6] - 245/55 R19轮胎配置中,245mm断面宽度提升续航能力,55%扁平比增强抗冲击性[7][8] - 该轮胎组合使标准版CLTC工况续航达835公里,侧重舒适性与续航表现[8] - 支持后轮升级至275/40 R21尺寸实现前窄后宽布局,提升操控性能[8] 新品发布计划 - YU7车型将于6月底正式发布[2] - 同期发布产品包括小米平板7S Pro、REDMI K Pad及REDMI K80至尊版等[2]
新国标催生行业变革 宇通 “三位一体” 构筑电池安全护城河
第一商用车网· 2025-05-31 21:40
关于新能源车,用户最关注的是什么?有人说价格,也有人说续航,但在安全面前,这些都是"1"后面的"0"。只有把安全做到极致,才 能真正赢得市场,收获用户。 何谓安全?答案或许并不唯一,但今年4月新颁布的电池新国标上,将"不起火、不爆炸"从企业技术储备上升为强制性要求的动力电池 安全标准,引发的既是社会关注,也是对相关产业的一次"变革"。 当动力电池安全进入"零容忍"时代,车企们准备好了吗?作为商用车领域龙头企业,宇通集团在做好示范引领的同时,筑起属于自己安 全的"护城河",并在卡车领域做到提前布局,标准前置,不仅把安全做到极致,还全方位为用户考虑,让车主用的安全,用的节省与放 心。 新国标中提出了"不起火、不爆炸"的基本要求,该要求看似简单,却是摆在所有新能源车企面前的一条"金科玉律",在保障用户安全的 同时,也在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在卡车领域研发方面,宇通坚持"三线结合",从电池自身的安全着手,到电池给予整车的安全保护,再 到电池的安全监控,"三位一体"给予车辆和乘客最可靠的安全。 宇通集团车载能源高级经理高万兵介绍,通过"整车、系统、箱体、部件、监控"等五重防护,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首先,是电池自 身的安全 ...
全系产品率先满足电池新国标,宇通如何做到的?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28 11:29
前不久,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 求》(以下简称"新国标")在汽车业界引发热议。针对电池包或系统在单个电池因内部短路引发的热失 控后的"不起火、不爆炸"要求,从汽车企业技术储备指标上升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这标志着我国车用动 力电池安全标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将于2026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这一新国标,彰显了国家对电池安全 的高度重视,进一步推动了汽车行业对动力电池安全性的提升。 在谈及新国标及动力电池安全性问题时,高万兵表示,动力电池安全性对于新能源商用车而言至关重 要,无论是载客量更大的客车,还是运载量更大的载货车,由于涉及人身和财产安全,其安全性都显得 尤为重要。 从本质上讲,动力电池作为能量储存体,在现有化学体系下,其自身是不能做到绝对安全的。那么如何 在系统层面更精准地管理电池、更合理地使用电池、更有效地保护电池,将电池安全与整车安全有机结 合,对于电池在实际工况下的安全使用具有重大意义。经过长达数十年的深入研究,宇通制定了从整车 到零部件的安全标准,重新定义了新能源商用车的整车安全性。 采访中,高万兵强调称,新能源商用车的安全性不仅体现在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