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碳达峰
icon
搜索文档
“碳圈”玩家上新了(育见·新专业)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28 05:26
碳中和专业设立背景 - 我国"双碳"目标提出后,能源、制造、金融等行业对相关人才需求激增,"十四五"期间人才缺口达近百万人,现有从业者仅约10万人[3] - 汽车行业为例,年产销超3100万辆的汽车大国需实现制造环节零碳目标,亟需高素质人才参与[3] - 碳管理领域现有人员多从能源、环保转行,对最新标准、交易机制、减碳技术了解不足[3] 专业培养目标与特色 - 培养具备碳中和基础理论、掌握低碳关键技术的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解决传统专业聚焦单一环节的局限性[4] - 北京科技大学侧重流程工业减排,依托材料、冶金学科,设置可持续材料(金属再生技术)和低碳冶金(电冶金技术)方向[6][9] - 北京师范大学构建"工-理-经-管"交叉体系,培养碳核算、碳金融等领域人才[6] - 昆明理工大学聚焦生态碳捕集、智慧降碳技术,培养生态系统固碳增汇人才[7] 核心能力要求 - 技术硬实力:掌握可持续材料制备、低碳冶金等减碳技术[7] - 政策软实力:熟悉《巴黎协定》、碳交易规则,能计算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7] - 系统思维:统筹减排效果、经济成本与技术可行性[8] 培养模式创新 - 北京科技大学设"碳中和创新班",全国招生50人,推免生可直通硕士/博士[10] - 产教融合:依托20余家校企基地(如宝武集团),将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融入培养环节[11] 就业前景 - 人才需求集中在政府、试点企业、碳交易所、金融机构,重点企业(宝武集团等)年需求超3万名研究生学历人才[12] - 升学路径多元:国内对接碳中和技术工程专业,海外对接碳管理专业[12] 行业数据 - 中国明确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15]
和远气体: 2024 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说明书(修订稿-更新)
证券之星· 2025-07-26 00:37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湖北和远气体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2971,成立于2003年11月20日,注册地址为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龙舟大道52号 [14] - 公司主营业务为气体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涵盖普通工业气体、大宗气体、特种气体及电子特气等,应用领域包括集成电路、显示面板、光伏、LED等新兴产业 [13][21] - 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为杨涛、杨峰、杨勇发、冯杰,合计持股32.60%,四人签订一致行动协议 [16][17] 行业概况 - 工业气体行业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下游应用广泛,传统领域包括钢铁、化工等,新兴领域包括电子、光伏、医疗等 [21][28] - 全球工业气体市场规模2022年达10,238亿元,预计2026年增长至13,299亿元,年复合增速7%;中国市场规模2022年为1,964亿元,预计2026年达2,842亿元,年复合增速10% [26] - 电子特气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175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49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8.96%,预计2026年达到808亿元 [29] 公司竞争优势 - 品牌优势:公司为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理事单位,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湖北省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示范企业"等称号 [42][43] - 产品优势:拥有多元化的气体产品体系,包括大宗气体、电子特气、硅基功能性新材料等,能够提供一站式服务 [42][44] - 技术优势:建立了100余人的研发团队,引进高学历人才,在气体合成、分离、纯化等领域拥有核心技术 [48][49] 本次发行方案 - 发行价格为14.78元/股,发行对象为湖北聚势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杨涛,认购股份锁定期为36个月 [2][4] - 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52,726.85万元,将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有息负债 [3][6] - 发行完成后不会导致公司实际控制权变更,股权分布仍符合上市条件 [5] 行业发展趋势 - 电子特气国产替代加速:国内企业逐步突破认证壁垒与技术壁垒,在细分领域实现进口替代 [27][37] - "双碳"目标推动氢能发展:预计到2030年中国氢气需求达3,500万吨,终端能源占比提升至5% [33] - 工业尾气回收模式兴起:环保政策趋严推动尾气回收循环利用,市场潜力巨大 [34]
帝科股份: 中水致远评估有限公司关于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对无锡帝科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问询函》之专项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7-26 00:26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从2022年230GW增长至2024年530GW,年复合增长率达35.9%,预计2024-2030年光伏年均新增装机容量约628GW [5][6] - N型电池技术快速渗透,2024年TOPCon电池产出占比超70%,带动光伏银浆单耗提升(PERC 6-8mg/W vs TOPCon 10-13mg/W vs HJT 16-20mg/W)[3][4] - 全球光伏银浆市场规模从2020年131亿元增长至2024年,预计2024-2029年复合增长率达19.9%,技术路线从PERC向TOPCon/xBC/HJT转移 [8] 公司核心竞争力 - 专利技术覆盖全技术路线,拥有全球227项授权专利,其中铅-碲化物玻璃技术是P型/N型电池银浆核心材料 [9][10] - 率先实现激光载流子注入金属化技术量产,使TOPCon电池效率提升并降低成本,2024年推出低固含高效TOPCon背银产品 [10][14] - 客户覆盖隆基绿能、晶科能源等头部企业,2023-2024年光伏银浆出货量从230.19吨增至522.09吨,2025年1-5月出货量达321吨 [16][22] 财务预测与估值 - 浙江索特2024年归母净资产6.45亿元,评估值11.63亿元,增值率80.31%,交易对价6.96亿元对应市盈率12.13倍,低于行业平均13.99倍 [2][37] - 预测2025年营收27.94亿元,2029年达48.98亿元,永续期毛利率稳定在10.45%,自由现金流从2025年1.43亿元增至永续期2.09亿元 [18][33] - 折现率WACC为10.60%,采用白银历史价格中位数5,389元/公斤(含税)作为成本基准,规避银价周期性波动影响 [23][36] 技术研发布局 - 在研技术包括铅碲玻璃粉、刷有机载体、银包铜导电浆料等12项核心技术,均处于量产或持续迭代阶段 [12][13] - 研发费用占比收入3.36%-4.64%,重点布局BC/HJT/钙钛矿叠层电池用浆料及低银化技术,2024年研发投入1.65亿元 [29][30] - 产能方面,东莞基地厚膜电子浆料产能达2,000吨/年,可满足未来销售需求 [4][16]
中国新气候目标定了!2035年覆盖全经济范围及所有温室气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5 21:45
中欧气候联合声明核心内容 - 中国将在COP30前提交覆盖全经济范围及所有温室气体的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NDC),符合《巴黎协定》1.5℃温控要求 [1][3][7] - 中欧明确七大气候合作方向,包括加速可再生能源部署、绿色技术流动、碳市场协作等,为COP30提供"压舱石"作用 [9][10][11] 中国NDC目标演变 - 历史NDC目标:2015年提出2030年碳达峰,2020年更新为"双碳"目标(203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65%+,非化石能源占比25%+,风光装机12亿千瓦+) [3] - 2035年NDC突破点:首次覆盖全经济领域(钢铁/水泥/铝冶炼已纳入碳市场,下一步扩展至石化/化工/航空)及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甲烷/氟化气体等) [4][6] 行业影响与转型要求 - 企业层面:需从被动减排转向主动转型,在产品设计阶段嵌入低碳理念,开发碳足迹追踪系统以应对欧盟CBAM机制 [6][11] - 地方政府:需建立分行业碳核算体系,产业布局需将全温室气体管控作为硬约束,淘汰"先污染后治理"模式 [5][6] 技术与管理挑战 - 数据短板:当前缺乏系统化温室气体排放数据体系,需在2035年前建立覆盖全行业的计量标准 [4][5] - 负排放技术:需加速碳捕获、森林碳汇等技术应用以应对2024年全球气温已突破1.5℃的紧急情况 [7][8] 国际合作进展 - 中欧绿色金融协作: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已建立,未来需细化碳信用互认、产品碳足迹核算等规则 [12] - 绿色技术壁垒:中欧主张打破技术流动限制,与发展中国家共享清洁能源技术 [10][11]
好书推荐·赠书|《碳中和投融资指导手册》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7-25 17:52
书籍概述 - 书籍名称为《碳中和投融资指导手册》,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聚焦碳中和主题,系统化探讨理论与实践 [1] - 由清华大学全球证券市场研究院组织,联合十余位专家、学者共同编写,涵盖多学科背景 [1] - 目标读者包括政府机关、企业负责人、创业者及投资、法律、财会等相关领域从业者 [2] 核心内容 全球视野与中国路径 - 第一篇探讨"碳达峰碳中和"的全球视野,分析国际背景与趋势 [4] - 第二篇聚焦中国实施路径,结合国内政策与实践 [4] 碳市场与资产管理 - 第三篇详细解析碳市场的建设与发展,包括国内外市场对比 [4] - 第四篇阐述碳资产管理理论与实践,提供操作指南 [5] 投融资体系与案例 - 第五篇构建碳中和产业投融资体系,涵盖融资策略与工具 [6] - 第六篇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展示实际应用场景 [6] 章节扩展 - 第一章至第三章从气候变化、治理科学基础及经济学理论展开分析 [7] - 第四章至第六章重点解读中国"双碳"目标、政策及碳市场要点 [7] - 第七章至第十章涉及国际碳交易、跨境市场及碳足迹管理等技术细节 [7] - 第十一章至第十五章覆盖CCER项目开发、碳资信评价、融资及产业投资 [7] 作者背景 - 迟永胜为清华大学全球证券市场研究院院长助理,主导ESG课题组,具备跨领域学术与实践经验 [3]
《美丽日照建设规划纲要》发布,明确未来十年生态建设蓝图
齐鲁晚报网· 2025-07-24 13:45
《规划纲要》的制定有着坚实的背景。2023年,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美丽 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与重大举措,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山东省随后出台一系列文件,为地方建设提供指 引。 生态环境安全方面,对重点河流实行"一河一策一图",健全危险废物防控体系,推动国家环境健康管理 试点建设。 建设美丽城乡方面,2027年实现2个县(区)整县建成美丽乡村,相关县(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 控)率达75%以上。 全民行动方面,实施绿色低碳全民行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生态保护。 《规划纲要》共八章,第一章明确核心定位为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新样板、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日 照样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海滨城市,并设定目标:2027年美丽日照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2035年基本建成美丽日照。 第二章至第七章提出六大项、21项重点任务,第八章明确4项保障体系与措施。主要任务指标涵盖多个 方面: 绿色经济方面,推动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确保2030年前碳达峰;构建港城特色产业体 系;加快绿色运输体系建设,2035年铁路水路货运周转量占比达45%以上;支持日照港(600017)建设 生态碳汇等示范港区。 生 ...
中国"水电珠峰"启航,新一轮投资拉动开始了
搜狐财经· 2025-07-24 11:42
7月19日,总投资约1.2万亿元的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宣布正式开工。作为"十四五"规划的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 工程,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超级单体工程,其意义远超单纯的水电开发,而是一场关乎国运的复杂系统工程。 环保之外,水电站的经济意义不容低估。 全球正在步入人工智能时代,电力需求有增无减,无论水电、风电、光电还是全面开闸的核电,缺一不可。 从区域能源布局看,该项目将改变西藏贫电的现状。但是西藏本身体量有限,电力需求少,一旦雅江电站建成,"藏电 外送"规模每年有望达千亿度以上,惠及东部、中部省份。"西电东送"将多了一条战略要道。此外,还可以通过特高压 传输卖给东南亚,这也是咱们全球"遥遥领先"的几个技术之一,而且经过多年西电东输验证,成熟又稳定。 图片来源:pixabay 这条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河蕴藏着中国最丰富的水能资源,而能源关乎国家安全,AI时代,最核心的资源要素就是电力。 这一工程启动标志着已经是世界第一电力强国的中国,还在进一步为能源安全,为AI时代打下更扎实基础。 咱们大搞水电站,其实也是在寻找增量。作为全球的用电大户,虽然早就实现用电自由,不过62%的电力还得依靠火 电,早先挖山西的煤, ...
普洱“碳”寻绿色发展密码
中国环境报· 2025-07-24 10:09
国家级林业碳汇试点与碳中和产品 - 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成功创建国家级林业碳汇试点县 [1] - "一生一熟"普洱茶获第四届碳中和博鳌大会"区域碳足迹标识旗舰产品"认证 [1] - 零碳咖啡品牌"宁小豆"受年轻消费者青睐 [1] 绿色经济发展成效 - "十四五"期间普洱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5.73% [1] - 2024年以全省2.4%能耗贡献3.8%GDP 体现绿色GDP高效性 [1] - 绿电供给率达100% 建成2346个"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 [4] 碳达峰行动与能源体系 - 实施九大碳达峰行动 涵盖能源转型/节能降碳/产业提升等领域 [2] - 投产电站161座 总装机容量1072.86万千瓦 [2] - 新能源车辆推广使绿色出行比例达85.8% 满意度90.4% [2] 碳交易与碳管理创新 - "宁碳惠"平台完成63单交易 累计交易量超5300吨 [2] - 开发七大领域碳账户管理平台 覆盖林业/工业/交通等 [3] - 完成景迈山普洱茶碳足迹核算 首创文化遗产低碳融合模式 [3] 循环经济与产业集群 - 形成"种植-养殖-沼气-有机肥"农业循环产业链 [6] - 建成国家级绿色园区2个 包括普洱工业园区/景谷林产园区 [4] - 有机认证企业335家 证书495张 基地面积77.7万亩全省第一 [4] 工业节能与技改成果 - MVR制盐技改项目使能耗降65% 年减碳3.5万吨 [5] - 安琪酵母等企业获1060万元省级资金支持绿色制造 [6] - 以旧换新补贴拉动零售额超5亿元 公共机构节能创建率100% [6]
全球车企为何转入电动化战略“回调期”
全球汽车制造商电动化战略调整 - 奥迪撤回2033年全面停止内燃机汽车研发和销售的计划,不再设定明确终止时间表,未来战略聚焦电动车型但仍将在2024-2026年推出全新内燃机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1] - 奔驰调整电动化目标,从"在条件允许的市场中全面转向纯电车型销售"改为"燃油车与电动车长期共存",2030年新能源车型(含混合动力)占比目标从全面电动化调整为最高达50% [1] - 宝马重启增程式混动技术并下调纯电车型销量预期,降幅或超20%,将继续执行技术开放战略,根据全球差异化需求灵活推进电动化 [1][2] 市场表现与财务数据 - 2024年奥迪全球销量同比下滑超10%,纯电车型销量下降8%,营业利润同比下滑近40%,营业利润率降至6% [2][3] - 奔驰2024年整体销量微降3%,纯电车型销量同比下滑23%,息税前利润缩水超30%,净利润下滑近30% [2][3] - 宝马2024年总销量下降4%,纯电车型销量逆势增长13.5%至42.7万辆,但息税前利润跌幅达39.2%,利润率由11%回落至7.7% [2][3] 战略调整原因分析 - 全球市场发展呈现显著区域性差异,北美电动化转型节奏放缓而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 - 电动车普遍面临盈利挑战,燃油车及混合动力业务仍是重要利润来源和"稳定器",过早收缩燃油车业务将削弱企业财务稳健性 [3] - 纯电动车市场普及速度低于预期,混合动力被视为重要过渡性技术路线以满足全球多元化需求 [3] 行业范围扩大 - 法拉利将第二款纯电动车型从2026年推迟至2028年面世 [5] - 保时捷因电动车型市场表现未达预期(2024年Taycan全球销量1.4万辆同比下滑50%),已对纯电动车计划进行结构性调整并重新聚焦内燃机及混合动力技术研发 [5] - 玛莎拉蒂终止MC20电动跑车研发计划,兰博基尼将首款纯电车型上市时间从2028年延至2029年 [5] 日系车企调整 - 本田将2030年前纯电动汽车与软件开发预算投入从10万亿日元缩减至7万亿日元(降幅30%),纯电动车销售占比目标从40%下调至30%以下 [6] - 丰田持续强化混合动力及插电混动技术的研发投入与市场推广,秉持"全方位电动化"战略 [6] 行业专家观点 - 此前电动化转型时间表存在"过度乐观倾向",低估了技术成熟周期、成本控制体系、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及消费者接受度等多重挑战 [6] - 高端燃油车型及成熟混合动力技术是关键利润来源,为电动化研发提供资金保障并增强市场波动中的抗风险能力 [7] - 过度依赖现有燃油车盈利模式可能弱化颠覆性技术创新投入,为中国造车新势力与特斯拉等竞争者提供战略机遇窗口 [7]
相当于3个三峡,又一个“世纪工程”来了
虎嗅APP· 2025-07-22 08:31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概况 -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正式开工,拟建设5座梯级电站,总投资约1.2万亿元[2] - 新央企雅江集团设立,成为我国第99家产业类央企,全面负责该工程[2] - 工程装机容量600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3000亿度,相当于3个三峡水电站[3][8][9] 工程战略意义 -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总体落差高达6000米,发电潜力巨大[5][6] - 工程采取截弯取直、隧洞引水方式,建设周期预计10-20年[7] - 水电作为绿色清洁能源,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意义显著[10] - 工程强化中国在上游水资源主导权,具有地缘战略价值[12] 经济影响 - 工程建成后每年可为西藏形成200亿元以上财政收入[16] - 西藏2024年GDP仅2765亿元,工程将显著提升其"造血"能力[16][18] - "西电东送"将新增战略通道,藏粤直流特高压工程已核准建设[21] - 工程每年可外送千亿度电力,惠及东部14个省份[21] 超级工程发展前景 - 人工运河、核电站等内循环基建持续扩容,总投资近万亿元[29] - 超级工程推进取决于战略价值、经济性价比和技术可行性[30] - 川藏铁路、雅江水电站等战略工程将继续大力推进[30] - 千亿级万亿级基建仍是未来重要投资机遇[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