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燃料

搜索文档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震:推动绿色航运发展,将航运业纳入全国碳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4 21:40
(原标题:中国工程院院士黄震:推动绿色航运发展,将航运业纳入全国碳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椰 宜昌报道 10月23日,2025绿色能源发展大会(湖北宜昌)在宜昌城区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黄震作主旨报告。 同时,要加快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燃料标准与认证体系。特别是碳源,中短期内应将化工厂、火电 厂碳捕集纳入,这对我国能源安全和绿色转型尤为重要,为我国绿色燃料在国内国际应用提供有力支 撑。 "中国的能源绿色转型将为绿色航运提供可持续绿色能源,为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 撑。"黄震表示。 今年是"双碳"目标提出五周年,我国的能源转型取得了重要进展。 黄震在会上表示,这五年中,我国已经建成全球最完善、最大的新能源产业链,从上游的原材料生产到 中游的设备制造,再到下游的项目开发与运营,各个环节均具备较强竞争力,为能源转型提供了坚实产 业支撑。新能源汽车、锂电、光伏"新三样"等产业不断壮大。"双碳"目标引领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日益 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 "随着未来可再生能源装机的不断增加,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将由传统的'源随荷动'转向'荷 随源动'。"黄震认为,储能将成为能源转型中的一个不可 ...
 复洁环保(688335.SH):将积极依托核心技术优势,加速绿色燃料的中试验证与产业化布局
 格隆汇· 2025-10-23 15:41
 公司战略与机遇 - 公司高度重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及绿色航运发展带来的历史性机遇 [1] - 公司将积极依托核心技术优势,加速绿色燃料的中试验证与产业化布局 [1]   科研项目与合作 - 公司与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签订《战略前沿专项项目任务合同书》,作为牵头承担单位 [1] - 项目联合华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家单位共同开展 [1] - 专项科研项目聚焦于沼气全碳定向转化制绿色甲醇关键技术与中试验证 [1]   项目目标与影响 - 项目致力于为上海港绿色甲醇加注服务提供本地化燃料来源 [1] - 研究内容涵盖沼气制绿色燃料技术发展与产业化进程 [1] - 项目旨在为绿色航运走廊的建设提供支撑 [1]
 上海外滩边的盛会!邀请你解锁绿色生活隐藏玩法
 新浪财经· 2025-10-15 18:59
 能源与智能制造 - 申能集团展示绿色燃料、绿色线缆、绿色金融等一系列成果,体现其在能源生产端的绿色布局 [2] - 领益智造展示多台机器人进行零部件组装、物品分拣,呈现精益化、数字化、自动化、绿色化于一体的智能制造平台 [2] - 申能集团与领益智造分别代表能源生产和智能造件,串联起绿色产业链的上下游 [2]   绿色金融与交易支撑 - 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铜、铝等金属期货品种为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后盾 [2] - 广州期货交易所已上市多晶硅、碳酸锂期货,并积极研发电力期货、碳排放期货等相关产品 [2] - 太平洋保险为460多万辆新能源车提供保险,绿色投资规模超过2600亿元 [3] -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积极研发人民币期货,郑州商品交易所的甲醇、合成氨期货未来可容纳过剩电力,大连商品交易所研究温度指数期货以应对气候变化 [3] - 易方达基金展示多支绿色主题基金,支持可再生能源、节能减排、碳中和等领域企业 [4]   科技赋能与产业应用 - 云知声将大模型、AI芯片应用于医疗、交通等场景,其智慧楼宇AI系统能自动调节灯光、空调以节省电力 [3] - 索尼展示协生农法项目,通过混种多种植物形成自然协作,实现无需化肥、农药和传统耕作的生态种植 [5] - 华熙生物在研发与生产中采用清洁能源、循环用水、无废排放等绿色制造工艺 [8]   消费品与时尚产业转型 - 波司登全面推进绿色可持续战略,使用环保面料,建立ESG治理体系并获得MSCI ESG"A"级评级 [6] - 茅台坚持自然酿造,投资保护赤水河流域生态,做到产一瓶酒护一条河 [6] - 阿里巴巴在2025财年通过菜鸟减少包材使用、包装循环和重复利用,共计减少16.9万吨包装材料 [5]   城市治理与绿色出行 - 上海黄浦区在空间更新、能源治理、生活服务等多层面探索可持续城市建设,推广绿色建筑、新能源公共交通、屋顶光伏等项目 [7] - 蔚来建设换电网络覆盖全国主要城市,推动电池回收、再利用和智能驾驶技术升级 [7] - 新浪大厦获得运营阶段LEED铂金级认证,微博数据中心绿电比例达到50% [6]   国际合作与全球行动 - 联合国难民署在难民营推广可再生能源、使用可回收材料的生活设施,推动人道救援低碳化 [4] - 巴巴多斯大使馆展示受海平面上升威胁的现状,强调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4] - 冰岛国家展区"Green by Iceland"带来7家可持续发展企业,总统参与ESG全球领导者大会并发言 [4] - 绿色和平展示诸多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生动案例 [3]
 上海外滩边的盛会!邀请你解锁绿色生活隐藏玩法
 新浪财经· 2025-10-15 17:12
 核心观点 - 2025中国绿色可持续发展博览会展示了绿色可持续理念已深度融入能源、制造、金融、消费及国际合作等全产业链环节,成为一场贯穿上下游、连接全球的实践[2]   能源与制造环节 - 申能集团展示绿色燃料、绿色线缆、绿色金融等成果,体现能源生产端的绿色起点[4] - 领益智造展示机器人自动化组装与分拣,体现智能制造平台精益化、数字化、自动化、绿色化一体化能力[4] - 云知声将大模型与AI芯片应用于智慧楼宇系统,通过自动调节灯光空调实现省电,科技赋能绿色实践[5]   金融支撑体系 - 上海期货交易所通过铜、铝等金属期货品种为新能源基础设施提供支持[4] - 广州期货交易所已上市多晶硅、碳酸锂期货,并研发电力期货、碳排放期货等产品[4] - 太平洋保险为460多万辆新能源车提供保险,绿色投资规模超2600亿元[4] -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研发人民币期货,郑州商品交易所的甲醇、合成氨期货可容纳过剩电力,大连商品交易所研究温度指数期货应对气候变化[5] - 易方达基金推出多支绿色主题基金,支持可再生能源、节能减排、碳中和领域企业[7]   国际合作与行动 - 联合国难民署推行绿色援助计划,在难民营推广可再生能源与可回收材料设施[7] - 巴巴多斯大使馆展示岛国面临海平面上升威胁,强调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7] - 冰岛国家展区带来7家可持续发展企业,总统参与ESG全球领导者大会[8]   消费与生活应用 - 索尼展示协生农法,通过混种植物实现无化肥、无农药、无耕作的生态种植[10] - 阿里巴巴在2025财年通过菜鸟减少包材使用、循环利用等方式减少16.9万吨包装材料[10] - 波司登使用环保面料,建立ESG治理体系,获MSCI ESG"A"级评级,推进全链路绿色行动[11] - 茅台坚持自然酿造,投资保护赤水河微生态,实现产酒与护河并行[11] - 新浪大厦获运营阶段LEED铂金级认证,微博数据中心绿电比例达50%[11]   城市与出行实践 - 上海黄浦区推进绿色建筑、节能社区、新能源公共交通、屋顶光伏、雨水回收等项目,引导碳账户与低碳积分体系[13] - 蔚来建设换电网络覆盖全国,推动电池回收与智能驾驶技术,贡献碳中和目标[13] - 华熙生物采用清洁能源、循环用水、无废排放等工艺,实现绿色制造与健康产业结合[14]
 山西证券研究早观点-20251014
 山西证券· 2025-10-14 09:32
 市场走势 - 2025年10月14日,国内市场主要指数表现分化,科创50指数表现最佳,收盘于1,473.02点,上涨1.40% [4] - 上证指数收盘于3,889.50点,下跌0.19%;深证成指收盘于13,231.47点,下跌0.93%;沪深300指数收盘于4,593.98点,下跌0.50% [4] - 中小板指与创业板指跌幅较大,分别下跌1.25%和1.11% [4]   基础化工行业评论 - 国家能源局于2025年8月7日启动首批绿色液体燃料产业化试点项目,标志着绿色燃料进入实质性产业化元年 [8] - 首批试点项目共9个,聚焦绿色甲醇、绿氨和纤维素乙醇,要求于2026年底前建成投运,实现“生产—运输—应用”闭环 [8] - 绿色燃料产业是一个由绿电驱动、以绿氢为桥梁,融合生物质资源的综合性生态系统,未来投资逻辑将从主题炒作转向业绩驱动 [8] - 报告建议关注全产业链集成商、核心装备制造商、关键材料与部件供应商及燃料生产与运营企业,重点推荐昊华科技、中国旭阳集团、宝丰能源和卓越新能 [8]   影石创新公司评论 - 公司聚焦全景相机、运动相机等消费级智能影像设备,2022-2024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的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65.25%和56.27% [9] - 预计到2027年,全球手持智能影像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592亿元,其中全景相机市场规模为78.5亿元,运动相机市场规模为513.5亿元 [9] - 公司在全球全景运动相机领域市占率领先,产品以高性价比和创新功能逐渐抢占GoPro市场份额,境内销售增长空间较大 [9]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2.14亿元、113.72亿元、157.4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90亿元、16.78亿元、23.72亿元 [9]   时代新材公司评论 - 公司第三季度签订叶片销售合同总金额约44.9亿元,其中海上风电项目4.42亿元,陆上风电项目40.48亿元,合同金额环比增长65.62% [11] - 根据2025半年报,公司与金风科技合作进入规模化配套阶段,与海外客户Nordex合作深入,海外收入同比增长300% [11] - 公司在海内外加速产能布局,国内运用“1+1”模式孵化新工厂,越南子公司预计2026年上半年投产;新材料业务成为重要增长极,多产品实现突破 [11]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224.81亿元、246.80亿元、267.5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08亿元、8.96亿元、10.94亿元 [11]
 限时领取!《100+绿色甲醇项目报告(2025版)》
 DT新材料· 2025-09-15 00:05
 文章核心观点 - 绿色甲醇行业正快速发展 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技术路径 多个示范项目已启动建设[10] - 国家能源集团在绿色甲醇领域布局多个重点项目 包括云南绿色氢能源与液态阳光甲醇示范项目等[5] - 2025年液态阳光产业发展论坛将聚焦绿色甲醇产业生态建设 探讨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化进展[10]   产业概况 - 液态阳光技术利用绿氢和二氧化碳合成绿色甲醇 是实现双碳目标最平稳可行的技术路径[10] - 国家能源局发布绿色燃料技术攻关和产业化试点通知 江苏浙江等省份重点布局绿色甲醇等液态燃料[10] - 绿色甲醇产业全链实现重大突破 包括首个规模化绿氢耦合生物质绿醇项目投产和多企完成纯氧气化中试[10]   重点项目分析 - 云南绿色氢能源与液态阳光甲醇示范项目采用风光发电+电解水制氢+捕集工业二氧化碳加氢制绿色甲醇技术路线 投资额34.2亿元 计划年产量6万吨绿色甲醇[5] - 生物质气化耦合绿氢制绿色燃料项目采用绿氢耦合生物质气化技术 投资额1.961亿元 计划年产绿色甲醇2000吨和绿色燃料60吨[6] - 国华南乐氢基航空燃料项目采用生物质气化-电解制氢-可持续航油路线 总投资约32亿元 建成后年供应6万吨绿色航空燃油[7]   技术路线 - 主要技术路线包括风光发电电解水制氢+捕集工业二氧化碳加氢制绿色甲醇[5] - 生物质气化耦合绿氢制绿色燃料采用加压流化床技术[6] - 可持续航油采用国内一步法路线催化合成绿色航空燃油技术[7]   产能建设 - 云南项目一期建设年产绿氢3000吨+绿色甲醇1万吨生产装置+年捕集1.5万吨二氧化碳装置[5] - 配套建设200MW风力发电装置+110kV变电站及输变电设施[5] - 生物质项目配套1000Nm3/h碱性电解制氢设备+生物质气化装置+甲醇合成+绿色航煤装置[6]   行业活动 - 2025年液态阳光产业发展论坛将于9月24-26日在大连举办 聚焦绿色甲醇产业宏观趋势和关键技术[10] - 论坛设置四大主题论坛 包括产业宏观论坛、制备关键技术、生物质气化关键技术及生态建设应用[10][19] - 参会机构包括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马士基集团、吉利控股集团等产学研用全产业链代表[11][20]
 中国能源转型:以科技之力,向绿向新向未来丨两说
 第一财经· 2025-09-11 12:26
 全球能源转型与中国角色 - 全球能源发展主线从化石能源转向新能源 中国成为能源绿色转型领跑者和最主要创新者[3][8] - 中国风光发电装机2024年6月突破12亿千瓦 提前六年半达成2030年目标[3] - 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近全国总装机量60% 构建全球最大新能源产业链[3]   中国新能源产业全球贡献 - 为全球提供80%以上光伏组件和70%风电装备 出口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3] - 推动全球光伏度电成本下降超80% 风电度电成本累计下降超60%[3] - 使发展中国家能够获得可负担清洁能源 助力全球气候治理[3]   电力市场机制变革 - 2025年6月1日起实行新能源上网电价"新老划段"政策[6] - 电力市场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 绿电通过市场规律实现价值优化[6][8] -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要加速发展储能产业和绿电产业[6]   再电气化技术路径 - 再电气化成为能源绿色转型核心路径 包含直接电气化与间接电气化[9][18] - 直接电气化指电能替代化石能源 间接电气化指绿电制绿色燃料[9] - 碳中和进程是"能电气化尽电气化"的过程 绿色燃料可同时解决脱碳和绿电消纳问题[9][11]   电力系统运行模式变革 - 新能源主体化要求从"源随荷动"转变为"荷随源动"运行模式[11] - 负荷需适应风光发电峰谷特性 高峰时全量消纳 低谷时通过负荷调节保障平衡[11] - 风光发电厂将同时成为绿电生产者和绿色燃料提供者 催生全新产业[11][18]   智慧能源创新实践 - 上海交大建成130亩再电气化试验场 集成新能源发电与转化等系统[13] - 园区配备22栋建筑屋顶光伏 近2万个数据测点实现1Hz高频采集[13] - 开展AI+能源研究 包括光伏功率预测和智慧温控策略等前沿课题[15]   双碳目标政策保障 - 中国碳达峰到碳中和仅30年 时间紧任务重[19] - 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 成为标志性政策转变[21][23] - 政策变化将加速能源结构调整 推动技术创新 创造碳市场新机遇[21]   能源系统转型方向 - 未来五年核心是构建新能源为主新型电力系统[23] - 能源转型需科技创新发展新业态 同时构建新型生产关系[23][24] - 形成教学—科研—验证—迭代—应用闭环 突破产教隔阂[17]
 上海电气与东方航空围绕深化合作领域、推动绿色协同发展等方面展开交流
 证券时报网· 2025-09-03 07:36
 公司合作动态 - 东方航空与上海电气集团举行高层会谈 围绕深化合作领域和推动绿色协同发展进行交流 [1] - 东方航空期待整合自身市场应用场景优势与上海电气技术研发能力 [1] - 双方计划共同推动绿色燃料在航空领域的规模化及商业化应用 [1]   技术能力与产业布局 - 上海电气已在绿色氢基燃料领域形成全产业链能力 包括绿电 绿氢 生物质气化及绿色燃料合成 [1] - 公司具备核心技术 关键设备 工程设计及总承包能力 [1] - 上海电气可为航空业提供清洁可持续的燃料供给方案 [1]   战略发展方向 - 双方将以技术创新为纽带共同推动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 [1] - 合作聚焦绿色燃料在航空领域的商业化推广 [1] - 通过技术研发与市场应用场景的深度整合实现协同发展 [1]
 总投资80亿元项目入桂布局
 广西日报· 2025-08-22 10:01
 项目投资 - 北京海望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与梧州市政府签署协议 在广西投资建设绿色燃料及绿氢应用项目 [1] - 项目总投资80亿元 未来布局氢能船舶动力装备与绿氢基础设施 [1] - 预计项目年产值可达180亿元 [1]   行业背景 - 氢能是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 应用于交通运输和工业等领域 具备广阔应用场景 [1] - 公司立足氢能蓝海赛道 寻找绿色燃料与氢能产业最优落地场景 推动技术成果规模化生产 [1]   选址考量 - 选择广西梧州藤县化工园区落户 看重广西资源禀赋和区位水路交通成本优势 [1] - 广西开放的营商环境对公司具有强吸引力 [1] - 广西是全国甘蔗木薯及生物质原料核心产区 生物质原料供给充足 为绿氢产业发展提供基础 [1] - 西江流域和平陆运河的内河船运将成为绿色燃料和氢能应用主赛场 氢能应用场景潜力巨大 [1]   政府支持 - 自治区投资促进部门通过促进政企高层直接沟通和强化推进效率等方式 护航项目顺利落地 [2]   项目意义 - 项目投产后将助力广西成为重要的多维绿色能源生产基地 [2] - 为广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赋能 [2]
 深耕“蓝海” 海上风电成辽宁振兴突破新引擎
 中国能源网· 2025-07-02 10:34
 辽宁海上风电发展现状 - 辽宁正在推进131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旨在驱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并激发区域经济新活力 [1] - 2024年辽宁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占比均突破50%,风电光伏总装机达2969万千瓦,较2020年翻一番 [3] - 辽宁绿色电力交易电量127.83亿千瓦时,排名全国第二,是全国仅有两个超百亿规模的省份之一 [4]   项目规模与经济效益 - 131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预计带动投资约3000亿元,年产值超1000亿元,税收超200亿元,新增就业超10万人 [4] - 项目将形成渤海湾和北黄海两个超500万千瓦规模的大型海上风电基地和产值超千亿级的装备制造集群 [4] - 大连已建成东北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预计"十五五"末装机容量突破700万千瓦 [7]   产业优势与资源禀赋 - 辽宁海上风能资源经济技术可开发量超过5000万千瓦,具有风向集中、风速平稳且不受台风影响的优势 [7] - 辽宁风电产业链规上企业达150家以上,可结合传统工业优势突破高端轴承、齿轮箱等核心技术 [7] - 35家行业龙头企业签约"世界风电产业中心先进装备制造领跑者计划",致力于打造世界级海上风电产业集群 [8]   产业融合与创新应用 - 海上风电与氢能、储能、绿氨、绿色甲醇等实现融合发展,拓展了绿色燃料应用场景 [8] - 全国最大离网制氢项目华电铁岭25MW项目投产,铁岭调兵山风电制氢耦合绿色甲醇项目即将开工 [9] - 大连长兴岛等沿海地区正形成绿氢氨醇生产、储运、加注完整产业链 [9]   产业集群建设进展 - 大连太平湾合作创新区已形成风电主机、塔筒钢结构、叶片新型材料、海底特高压电缆为核心的产业格局 [10] - 太平湾风电产业园钢结构制造基地和主机制造基地主营业务年收入均达规模以上,首台18兆瓦风电机组下线 [10] - 辽宁庄河V海上风电项目并网发电,辽宁省最大直径"钢铁风火轮"摩擦筒下线出运 [10]   未来发展目标 - 2025年辽宁计划实现清洁能源装机占比55%,发电量占比53%以上 [11] - 辽宁将聚焦海上风电产业链关键环节,构建绿色能源经济体系 [11][12] - 专家认为1310万千瓦项目将推动辽宁从传统重工业向多链融合、高端绿色的现代产业体系蜕变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