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到端技术
搜索文档
地平线HSD量产在即:国内最像特斯拉FSD的辅助驾驶系统,定义行业新高度
IPO早知道· 2025-08-25 11:39
产品与技术优势 - 地平线发布高性能城区辅助驾驶产品HSD,基于征程6P打造一段式端到端系统,实现光子输入到轨迹输出的超低时延,提升安全、效率和舒适性 [3] - HSD被誉为国内最像特斯拉FSD的系统,覆盖城区、高速、乡间小路、停车场等场景,支持复杂道路拓扑下的精准感知和流畅通行 [3] - 征程6P算力高达560TOPS,具备高集成度、高算力、高效率、高处理能力、高接入能力及高安全六大特点 [8] - 地平线采用"一段式端到端+强化学习"架构,通过自我探索激发模型潜力,实现智能涌现 [8] - 公司已建立超3万个场景数据集的安全测试场景库,完成超1000万公里大里程回灌,并获得全球首张ISO 8800 AI功能安全认证 [10] 市场进展与商业成果 - HSD已与全球近10家汽车品牌达成合作意向,首搭奇瑞星途星纪元E05车型并即将量产 [3] -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地平线前装量产出货超800万套,量产上市车型超200个,量产定点车型超310个 [16] - 征程家族累计量产即将突破1000万套,将成为国内首家达成千万套出货量的企业 [16] - 高阶辅助驾驶市场快速增长,今年前5个月中国乘用车城区NOA交付量达90.22万辆,同比增长152.5% [5] 发展战略与行业定位 - 公司坚持"软硬一体"战略,十年间推出三代BPU架构,计算性能提升超1000倍,支持超10款计算方案规模化量产 [19] - 2023年发布端到端自动驾驶大模型UniAD并获CVPR最佳论文,2024年推出Vision Mamba模型超越Vision Transformer [20] - 地平线是国内唯一具备"软硬全栈+大规模落地经验+开放生态"的智驾科技企业,有望通过HSD成为高阶辅助驾驶市场顶级玩家 [23] - 公司强调"以快打慢"的竞争策略,认为技术创新速度和产品质量是维持市场领导地位的核心 [15][21] 技术演进与行业趋势 - 城区辅助驾驶经历从规则系统到混合系统,再到端到端技术的突破,实现性能体验跃迁和安全性的显著提升 [7] - 端到端技术突破使城区辅助驾驶上限大幅提高,带来系统能力和心理安全性的双重提升 [7] - 行业正从技术验证阶段迈向大规模普及阶段,地平线通过持续技术迭代保持竞争优势 [5][16]
机智谈|清华大学赵明国:首创5v5足球赛将促进机器人生态完善
贝壳财经· 2025-08-14 20:29
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 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约占全国三分之一[4] - 北京今年上半年机器人产业营收增长近40%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居全国首位[4] - 北京实施"百项机器人新品"和"百种应用场景示范"工程 持续加大支持力度打造全球影响力创新高地[4] 技术突破与创新 - 机器人自主起身技术难点已于今年年初被攻克 实现在任何跌倒状况下快速起身[5][8] - 清华大学火神队开发独家大力射门技术 通过端到端技术整合视觉、走路和射门动作[9] - 大力射门技术运用强化学习 需克服视觉信息抖动、不完整及噪声等问题 通过算法建立世界模型[10] - 5v5赛制首次启用 核心难点在于多机协同配合 需根据站位和角色动态调整能力[5][8] 赛事应用与行业意义 -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足球赛项完成预选赛 3v3和5v5八强席位均已锁定[3] - 清华大学火神队在RoboCup2025人形成人组决赛夺冠 系中国队自1997年赛事举办以来首次夺冠[4] - 技术挑战赛可作为应用场景测试极限环境 虽不能直接应用但能塑造解决问题的方法论[5][11] - 足球应用是机器人生态形成的初期部分 直观性比赛有助于公众认知和青少年兴趣培养[11] 人才培养与学科优势 - 北京拥有大量机器人相关人才和高校 交叉学科优势显著[12] - 机器人技术发展经历机电一体化到控制为主 现阶段以智能尤其是集成智能为核心[12] - 清华大学在集成智能领域储备丰富 通过足球训练场景持续完成技术与算法迭代[4]
理想“大桌板”被黑惨了,能靠“冰箱彩电大沙发”卖爆也是真本事?
36氪· 2025-08-13 11:13
理想i8大桌板争议 - 理想i8搭载的1699元自研大桌板引发网友争议,被调侃为"槽点",并与蔚来、小鹏的技术展示形成对比 [1][5] - 部分网友认为理想过于专注舒适性配置如"冰箱彩电大沙发",而其他新势力在研发"黑科技" [5][6] - 汽车桌板并非理想首创,大众MPV迈特威早已应用滑轨桌板系统,但新能源时代的舒适性配置更易引发争议 [8][9] 舒适性配置的行业观点 - 法拉利CEO明确反对"冰箱彩电大沙发",认为这些配置脱离汽车本质,增加显示屏只对供应商有利 [11] - 特斯拉强调电动车核心技术是三电系统,而非舒适性配置,副总裁陶琳指出汽车核心价值在于技术创新和用户体验 [11] - 东风本田高管批评某些新能源品牌在看得见的地方追求豪华感,但在看不见的地方使用廉价材料 [11] - 比亚迪已将冰箱配置下放至14万以内的秦L EV,东风风神L8也以"冰箱彩电大沙发"为卖点,显示这些配置已被行业认可 [13] 理想汽车的技术布局 - 理想汽车开发VLA司机大模型,支持语音指令控制驾驶,计划8月20日上线,将成为新势力中首款落地VLA技术的品牌 [16][18][22] - VLA技术采用云端基座大模型蒸馏+端侧模型强化学习的路径,与小鹏的技术架构相似但实施路径不同 [19] - 理想汽车定位家庭用户,"移动的家"策略成功吸引目标客群,舒适性配置成为其差异化竞争优势 [22][23] 市场策略与行业影响 - 理想汽车通过"冰箱彩电沙发大桌板"等舒适性配置精准满足家庭用户需求,取得显著市场成绩 [23] - 该策略被多位友商借鉴,证明其有效性,尽管引发部分争议但负面影响有限 [23] - 公司产品负责人表示配置设计围绕家庭场景展开,"让用户有更好的体验不寒碜",并预测更多车型将采用大桌板设计 [14][15]
新势力 | 7月:车市平稳运行 新势力销量维持稳定【民生汽车 崔琰团队】
汽车琰究· 2025-08-03 23:23
事件概述 - 2025年7月重点新能源车企交付量发布,零跑以50,129辆位居首位,同比+126.9%,环比+4.4% [2] - 问界交付40,753辆,同比-1.9%,环比-8.8% [2] - 小鹏交付36,717辆,同比+229.4%,环比+6.1% [2] - 理想交付30,731辆,同比-39.7%,环比-15.3% [2] - 蔚来交付27,017辆,同比+31.8%,环比+8.4% [2] - 埃安交付26,557辆,同比-24.6%,环比-4.6% [2] - 极氪交付16,977辆,同比+8.4%,环比+1.6% [2] - 小米交付超30,000辆 [2] 7月车市运行情况 - 7月狭义乘用车零售市场规模约185.0万辆,同比+7.6%,环比-11.2% [3] - 新能源零售预计101万辆,渗透率54.6% [3] - 7家样本新势力车企合计交付228,881辆,同比+16.1%,环比-1.8% [3] - 行业进入产销休整期,叠加6月末消费潜力提前释放,呈现季节性回落 [3] - 工信部规范新能源汽车竞争秩序,行业格局优化 [3] - 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提供增长动能 [3] 车企表现分析 零跑 - 7月交付50,129辆,同比+126.9%,环比+4.4% [4] - B10交付1.4万辆,占比29.8%;C10交付1.2万辆,占比25.4% [4] - 2026款C11上市,售价14.98万元起 [4] - B01上市,售价8.98万元起,激光雷达版11.38万元起,72h锁单超1万辆 [4] 问界 - 7月交付40,753辆,同比-1.9%,环比-8.8% [4] - M8交付2.2万辆,占比51.5%;M9交付1.2万辆,占比27.7% [4] - M8纯电版开启预订,售价37.8万元起,预计8月上市 [4] 小鹏 - 7月交付36,717辆,同比+229.4%,环比+6.1% [5] - MONA M03交付1.4万辆,占比40.8%;G6交付0.9万辆,占比25.1% [5] - 全国超2,300座自营站,1.2万根充电桩,覆盖420座城市 [5] - G7上市,售价19.58万元起,续航最高702km [5] 理想 - 7月交付30,731辆,同比-39.7%,环比-15.3% [6] - L6交付1.6万辆,占比45.4%;L7交付0.8万辆,占比22.8% [6] - 全国3,000座超充站 [6] - i8上市,售价32.18万元起,续航720km [6] 蔚来 - 7月交付27,017辆,同比+31.8%,环比+8.4% [7] - ET5T交付0.5万辆,占比35.0%;ES6交付0.4万辆,占比30.3% [7] - 乐道L90上市,售价26.58万元起 [7] 极氪 - 7月交付16,977辆,同比+8.4%,环比+1.6% [7] - 极氪7X交付0.6万辆,占比37.8%;007交付0.5万辆,占比29.4% [7] - 极氪9X预计2025Q3上市 [7] 小米 - 7月交付超30,000辆 [8] - YU7售价25.35万元起,零百加速3.23秒,续航835km [8] - 开售3min订单突破20万辆,18h锁单超24万辆 [8] 行业趋势 - 端到端技术推动智驾能力飞跃,智驾平权为核心主线 [9] - 小鹏和华为系持续迭代智驾技术 [9] - 智驾技术进步有望降低硬件门槛,应用在20万以内市场 [9] - 智能化能力成为车企竞争重要因素 [10] - 智能驾驶迎来技术、用户接受度和商业模式三重拐点 [10]
阿维塔董志华:小而微的人机交互应用场景借大算力被智能重构
贝壳财经· 2025-07-11 23:18
智能辅助驾驶发展现状 - 当前智能辅助驾驶处于承前启后阶段 已具备较高安全性 但与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仍存在差距 [1][4] -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较十年前有显著进步 在高速等场景足够安全 但用户感知的安全性与实际存在差异 主要因驾驶习惯不同及未达L3级标准 [4] - 行业发展重点是让用户放心移交驾驶权 这是自动驾驶技术的核心使命 [5] 大模型与舱驾融合技术趋势 - 人工智能大模型依赖大算力发展 将导致算力溢出并推动舱驾融合 实现弹性算力分配机制 [1][6] - 舱驾融合带来三方面变革:智能驾驶快速优化 硬件资源利用率提升 小微人机交互场景被重构(如智能空调调节) [6] - 公司正研发大算力与舱驾融合技术 计划加速技术产品化落地 [7] 新能源汽车智能化优势 - 新能源汽车在智能化 网联化领域具有先天优势 燃油车受能源瓶颈限制其智能化性能上限 [8] - 电动汽车动力控制平顺性远超燃油车 无论是否启用智能辅助驾驶 其性能上限均具优势 [9] - 长期看新能源汽车将解决补能问题 但短期消费者仍需在燃油车与新能源车之间权衡选择 [10] 行业未来形态展望 - 未来智能网联汽车形态可能颠覆现有认知 通用化智能体或取代当前专用车载系统(如智能驾驶舱) [10] - 技术演进路径类似智能手机取代传统相机 具身智能机器人可能替代专用设备 [10]
对话哈啰Robotaxi首席科学家:无人驾驶进入爆发前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1 14:48
行业现状与前景 - 全球无人驾驶市场规模超10万亿美元,Robotaxi处于爆发前夜 [1][3] - 产业链已实现飞跃式发展:激光雷达成本从十万美元降至几千元人民币,线控底盘技术成熟,宁德时代滑板底盘实现电池与线控智能化 [4] - 政策层面推动明显:国家智能车联网规范出台,各地政府推行L4准入规范并发放示范牌照 [4] - C端消费者接受度提升,Robotaxi从新奇事物变为日常出行选择 [5] 技术路线与成本优化 - 行业技术路线趋同:端到端AI技术融合数据驱动,PSA(感知-仿真-标注)实现一站式端到端 [4] - 单车成本显著下降:从100万+人民币降至40-50万人民币以内 [8] - 运营运维隐性成本成为新挑战:充换电便利性、无人车调度效率、智能云舱技术等需优化以降低整体成本 [8] - 中国在单车成本上具优势:海外未进入前装量产阶段,成本远高于中国 [9] 商业化进程 - 2023年为量产元年:百度、小马、滴滴、文远等推出前装量产套件 [10] - 预计2024年单个城市达千台级部署,三年后实现规模化运营 [10] - 商业模式需形成闭环:技术闭环+产品闭环+商业闭环共同推进 [8] - Waymo单位经济效益(UE)即将打正,为行业提供参考 [1] 中国玩家竞争力 - 中国自动驾驶走在世界前列:技术、人才密度、成本三方面具优势 [10] - 国内场景复杂度高:道路结构、车辆多样化程度远超海外,训练出的L4技术出海更具适应性 [12][13] - 产业多元化特点突出:覆盖Robotaxi、无人物流、L4特定场景等多领域 [11] - 特斯拉本土化挑战:国内数据采样和训练有限,但底层技术获行业认可 [14]
谁能撬动自动驾驶汽车落地
经济观察报· 2025-06-30 18:17
技术:从理想照进现实 - 当前AI技术创新正从生成式AI转向以目标驱动为核心的智能体AI,预计智能体AI将在自动驾驶领域实现感知、决策与控制能力的重大突破,大量新车将具备高级别辅助及完全自动驾驶能力[3] - 自动驾驶技术有两种主要走向:端到端技术(E2E)和模块化技术 端到端技术通过单一AI模型直接输出驾驶指令,但需要海量高质量视频数据训练,数据获取成本极高[3][4] - 模块化技术采用人工与智能混搭系统,感知依靠神经网络,规划控制使用手动设计算法 该系统在简单驾驶任务表现良好,但在复杂任务中天花板明显[4] - 当前车企主要采用辅助驾驶而非完全自动驾驶,受限于技术能力及成本 例如易控智驾无人驾驶矿卡已进入20多座露天矿山,运行车辆超1000辆 小马智行开通北京南站至亦庄Robotaxi服务 特斯拉计划在德克萨斯州和加利福尼亚州启动完全自动驾驶功能[4] 成本:从小众走向普及 - 中国在AI降成本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如DeepSeek R1训练成本仅为OpenAI o1的三十分之一,为AI技术普惠化铺平道路[8] - 特斯拉预计自动驾驶出租车Cybercab成本将低于30000美元,交通成本约0.2美元每英里,计划2026年投产 萝卜快跑Robotaxi每公里运营成本仅0.81元,较传统油车节省58%,较电车节省43%[8] - 自动驾驶技术成本降低将促进商业活动迸发与繁荣,推动大规模普及 萝卜快跑、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企业已布局海外市场,萝卜快跑近期落地迪拜和阿布扎比[8] 规则:从现象倒闭制度 - 自动驾驶走入社会是大势所趋,但需要规则适应和调整 不宜以现行规则"一刀切"否定新事物,应以开放心态包容[10][11] - 需优先关注自动驾驶安全问题 研究表明90%交通事故由人为原因造成,自动驾驶可减少80%人为事故 但2025年安徽铜陵车祸引发对自动驾驶安全性能及责任归属的关注[13] - 自动驾驶面临道德选择难题,如保护乘客、路人还是财产 MIT"道德机器"实验显示参与者偏好保护人类、更多生命及年轻生命[14] - 自动驾驶大规模商业化前需大量测试,需行驶4.4亿公里才能证明其致死率与人类驾驶员相当 事故追责涉及AI子系统、供应商、车企、运营商等多方利益,社会规则亟待研究[15]
技术、成本、规则,谁能撬动自动驾驶汽车落地
经济观察网· 2025-06-28 14:30
技术发展 - 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及成本降低推动DeepSeek等大模型普及,类似跨越式进步可能在自动驾驶领域出现,实现感知、决策与控制能力的重大突破 [2] - 自动驾驶技术有两种走向:端到端技术需要海量高质量视频数据训练,数据获取成本高;模块化技术感知依靠神经网络,规划控制使用人工算法,在复杂驾驶任务中表现有限 [3] - 当前车企主要采用辅助驾驶而非完全自动驾驶,技术能力及成本限制其发展,部分企业已在特定场景应用,如易控智驾无人矿卡超1000辆,小马智行开通Robotaxi服务,特斯拉计划启动FSD功能 [4] 成本因素 - 成本降低是新产品大规模产业化的关键,历史上福特T型车通过流水线生产将价格从2000美元降至850美元,美国汽车普及率从1915年10%提升至1930年59% [5] - 中国在AI降成本方面取得突破,DeepSeek R1训练成本仅为OpenAI o1的三十分之一,特斯拉Cybercab预计成本低于30000美元,萝卜快跑每公里运营成本0.81元,较传统油车节省58% [6] - 自动驾驶技术成本随时间降低将促进商业活动繁荣,萝卜快跑等企业已布局海外市场 [6] 社会规则 - 自动驾驶发展需要规则适应调整,不宜以现行规则"一刀切"否定新事物,应开放包容并建立长效规则 [7][8] - 自动驾驶安全问题需优先关注,研究显示人为原因导致90%交通事故,自动驾驶可减少80%,但需行驶4.4亿公里测试以证明安全性 [9][10] - 自动驾驶事故责任归属复杂,涉及AI子系统、供应商、车企等多方,需从社会底层规则探索解决方案 [10]
特斯拉Robotaxi上路,马斯克钦点「首席软件工程师」:武汉理工校友,Robotaxi关键数据负责人
新浪财经· 2025-06-23 18:22
来源:智能车参考 贾浩楠 发自 副驾寺 智能车参考 | 公众号 AI4Auto Robotaxi官宣上路,马斯克搞得比Waymo 2000辆新车签单运营动静大得多! 老马在X上"大宴群臣",一堆Leader和官方号互相留言、转发、庆祝,成了今天科技圈、车圈最大热 门: 但定睛一看,好么~现在只有20辆开始路测,极个别特斯拉铁粉才能获邀体验…… 所以L2升维L4的反击战,马斯克笃信的第一性原理验证之路,都只迈出了小半步。 奥斯汀本身也是Waymo落地运营城市之一,很多网友专门和Waymo的Robotaxi做了对比。 以及特斯拉Robotaxi launch day上最值得关注的,反而是一个马斯克亲自站台,来自中国的"C位年轻 人"。 特斯拉Robotaxi官宣路测 和前几天特斯拉Robotaxi上路被网友拍下来相比,今天最大的进展是官宣Robotaxi正式开始上路了。 目前只在德州奥斯汀落地,每天上午6点至午夜12点运营,规模也很小,马斯克透露只有20辆。 可以载客,单程4.2美元(约30元人民币),但不是任何用户都能打到,只有经过"特斯拉严选"的忠实 粉丝才能获得邀请去体验。 从网上放出的一些片段来看,特斯拉 ...
新势力系列点评十九:5月车市稳步向上,新势力自研芯片落地
民生证券· 2025-06-02 11:2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公司:吉利汽车、比亚迪、小鹏汽车、理想汽车、赛力斯、沪光股份、瑞鹄模具、星宇股份、拓普集团、新泉股份、双环传动、伯特利、上声电子、继峰股份 [13][14] - 建议关注公司:小米集团、无锡振华、地平线机器人 [13][1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5月车市整体稳健,新能源渗透率回升,各地车展集中展开,市场稳中有升,“五一”期间消费者需求集中释放,假期后热度趋于平缓 [5] - 端到端技术推动智驾能力飞跃,智驾平权为核心主线,2025年智驾技术进步有望降低硬件门槛,部分车企有望形成差异化优势并提升份额 [12] - 智能化奇点已至,智能驾驶迎来三重拐点,看好布局领先、周期向上的自主车企;零部件中期成长强化,看好新势力产业链和智能电动增量 [13][1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概述 - 2025年5月重点新能源车企交付量:零跑45,067辆,同比+148.1%,环比+9.8%;小鹏33,525辆,同比+230.4%,环比-4.3%;理想40,856辆,同比+16.7%,环比+20.4%;埃安26,777辆,同比-33.2%,环比-5.4%;蔚来23,231辆,同比+13.1%,环比-2.8%;极氪18,908辆,同比+1.6%,环比+37.7%;小米超28,000辆 [4] 5月整体情况 - 5月乘联会初步推算狭义乘用车零售总市场规模约185.0万辆,同比增长8.5%,环比增长5.4%,新能源零售预计98万,渗透率52.9%左右;6家样本新势力车企(不含小米)合计交付188,364辆,同比+32.1%,环比+7.1% [5] 新势力车企情况 - 零跑:5月交付45,067辆,得益于C10、C11产品及性价比优势,随着B系列新车推出销量有望提升;B01开启盲订,2026款C10上市,国内性价比优势明显,海外有望提升认知度 [6] - 理想:5月交付40,856辆,得益于新品推出,全系产品力与智驾配置提升;截至5月25日有2,328座超充站,L全系列智能焕新版开启订购,2025年整体销量有望高增长 [7][9] - 小鹏:5月交付33,525辆,得益于MONA M03热销及产能提升;MONA M03智驾版上市并开启预订,1小时大定12,566辆 [9] - 蔚来:5月交付23,231辆;智驾方面NWM正式推送,实现技术升级;新款ET5、ET5T、ES6、EC6上市并交付 [10] - 极氪:5月交付18,908辆;极氪007 GT上市交付超万台,极氪9X预计2025Q3上市 [10] - 小米:5月交付超28,000辆,新款SUV YU7预计7月量产,上市后有望有竞争力 [11] 投资建议 - 看好智能化布局领先、产品和品牌周期向上的优质自主车企,推荐吉利汽车、比亚迪等,建议关注小米集团 [13] - 看好新势力产业链和智能电动增量,推荐沪光股份等公司,建议关注无锡振华等公司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