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辅助驾驶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从 Cruise 到小鹏,刘先明为何能接任智驾一号位?
雷峰网· 2025-10-10 20:02
人事变动与战略调整 - 小鹏汽车自动驾驶中心负责人由李力耘变更为刘先明,此项人事变动于10月9日通过内部信宣布 [2] - 此次变动向外界释放出公司在智能驾驶路线与战略层面进行调整的信号 [3] - 公司智驾核心负责人从专注于规控及工程化的李力耘,变更为擅长模型算法及AI体系的刘先明,是组织架构的一次重要调整 [12] 行业竞争与技术路线转变 - 随着理想、华为的智驾技术崛起,小鹏汽车早期建立的智驾优势逐渐被对手追赶 [3] - 公司正将智驾的算法决策中心,从工程逻辑转向AI逻辑,推动"物理世界基座模型"在智能辅助驾驶中的落地应用 [4] - 小鹏汽车的变革是整个行业从规控走向模型的缩影,新范式以数据驱动和模型涌现为主导 [13] 新任负责人刘先明的背景 - 刘先明于2024年3月加入小鹏并担任AI团队负责人,同年6月开始主导基座模型研发,此前直接向CEO何小鹏汇报 [6] - 其拥有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电气和计算机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并曾在Facebook、通用汽车Cruise和地平线工作,积累了模型训练、算力调度、自动驾驶算法落地及软硬件协同的深厚经验 [8] - 公司内部评价其"既懂算法、又懂落地",管理风格注重实操性,亲自参与底层算法工作 [9][11] 基座模型与端到端战略 - 小鹏汽车于今年4月14日正式公布以"基座模型"为核心的智能辅助驾驶技术路线 [4] - 该模型研发历时一年多,使用了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模型数据量 [4] - 刘先明将Cruise的端到端研发模式引入小鹏,强调数据驱动与模型闭环,到任后迅速组建起近150人的硅谷团队 [11] - 其主导组建统一的AI模型开发部门,整合了此前分散的感知与预测算法团队,推动"世界基座模型"建设 [11]
交通运输部等7部门:开展智能驾驶大模型、成套测评技术提升行动,拓展服务场景
财经网· 2025-09-27 07:01
政策核心观点 - 交通运输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的实施意见 [1] - 政策旨在推动人工智能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开展智能驾驶技术提升与应用示范 [1] 技术研发与应用 - 开展智能驾驶大模型和成套测评技术提升行动,以拓展服务场景 [1] - 围绕大通道货车智能驾驶场景,推动实施技术测试创新 [1] 区域示范与产业集聚 - 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集聚创新资源,依法依规、稳慎推进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示范应用 [1] 基础设施建设 - 利用高速公路ETC门架等既有设施,探索采用多杆合一、多感合一模式布局车路云协同感知与控制系统 [1] - 目标是通过基础设施升级改善公众出行体验 [1]
多部门推动“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建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
第一财经· 2025-09-26 17:05
政策目标与愿景 - 到2027年人工智能在交通运输行业典型场景广泛应用,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体系落地部署,建成一批标志性创新工程 [1] - 到2030年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交通运输行业,智慧交通与智慧物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总体水平位于世界前列 [1] - 构建人工智能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机制,促进人工智能普及应用 [1] 重点任务部署 - 开展应用技术攻关、加快智能产品创新、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等3项重点任务 [2] - 从组合辅助驾驶、智能铁路、智慧航运、智慧民航、智慧邮政、智能建养、联程联运与智慧物流等领域部署7项重点任务 [2] - 以场景创新为牵引,以试点示范为抓手,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应用案例 [2] 具体应用领域与技术方向 - 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等地依法依规推进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示范应用 [3] - 支持具身智能列车与自主协同控制系统研发,推进港口智能感知网络和码头设备设施智能化升级 [3] - 探索人工智能辅助飞行流量管理、航迹预测等应用,推进技术在空管的智能化应用及交通基础设施建养管维 [3] 实施保障与生态建设 - 组织实施“十百千”创新行动,整合国内人工智能领域头部公司、行业企业、高校院所等创新主体 [4] - 通过共享算力、共建语料、共训模型,培育开放融合的共赢生态,支持建设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 [4] - 鼓励企业牵头制定标准规范,并鼓励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探索产学研用联合培养机制 [4]
七部门:开展智能驾驶大模型、成套测评技术提升行动,拓展服务场景
第一财经· 2025-09-26 15:51
政策核心内容 - 交通运输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的实施意见》 [1] 技术研发与测试 - 开展智能驾驶大模型、成套测评技术提升行动,拓展服务场景 [1] - 围绕大通道货车智能驾驶场景,推动实施技术测试创新 [1] 区域示范应用 - 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等地进一步集聚创新资源,依法依规、稳慎推进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示范应用 [1] 基础设施与系统布局 - 利用高速公路ETC门架等既有设施,探索采用多杆合一、多感合一等模式,科学布局车路云协同感知、控制设备与系统,改善公众出行体验 [1]
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开展智能驾驶大模型、成套测评技术提升行动
证券时报网· 2025-09-26 15:49
政策核心内容 - 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的实施意见 [1] - 政策旨在开展智能驾驶大模型和成套测评技术提升行动以拓展服务场景 [1] - 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等区域集聚创新资源并稳慎推进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示范应用 [1] 技术发展与测试 - 将围绕大通道货车智能驾驶场景推动实施技术测试创新 [1] - 利用高速公路ETC门架等既有设施探索多杆合一、多感合一模式 [1] - 科学布局车路云协同感知、控制设备与系统以改善公众出行体验 [1]
【热点评述】关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乘联分会· 2025-09-12 16:47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概况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于7月26日至28日在上海举办 主题为"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 聚焦AI技术首发 AI赋能行业及全球治理议题 [3] 自动驾驶政策与区域发展 - 上海发布《高级别自动驾驶引领区"模速智行"行动计划》 目标2027年建成全球领先自动驾驶引领区 开放区域2000平方公里 道路超5000公里 实现600万次载客服务 [5][12] - 上海市发放新一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 [5][12] L4级自动驾驶商业化展示 - 上汽智己 小马智行 百度智行(萝卜快跑) 奇瑞汽车在展馆周边及浦东核心区域提供L4级自动驾驶接驳体验服务 [6][12] - 奇瑞 小马智行等企业展示智能驾驶领域技术突破与应用成果 [6] 整车企业AI技术成果 - 吉利展示极氪9X 领克10EM-P 银河A7及M9等新产品矩阵 并推出千里浩瀚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未来出行星座及AI可穿戴设备 [7] - 特斯拉展示智能电动车 人形机器人 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及V4超充桩 人形机器人明年量产 5年内年产目标100万台 智能辅助驾驶计划年内在中国进一步落地 [8] - 特斯拉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驾驶员监管版)计划2025年在中国 欧洲进一步落地 正等待监管部门审核 [12] 智能座舱与计算平台创新 - 亿咖通展示基于"龍鹰一号"的"安托拉系列计算平台" 支持单SoC实现"舱行泊一体"功能 并推出ECARX AutoGPT实现多模态感知与免切换多语种交互 [9][12] - 斑马智行联合通义 高通发布全球首个基于高通8397平台的端侧多模态大模型解决方案 实现90%座舱服务闭环在纯车端完成 [11][12] - 吉利发布下一代智能座舱Agent OS 具备多模态融合交互与端云一体融合记忆功能 [12] 行业专用AI大模型发布 - 蘑菇车联发布物理世界AI大模型MogoMind 具备全维度感知 精准识别 分析决策 高仿真及预判能力 [10] - 西井科技发布Hymala多式联运物流枢纽大模型 集成调度 作业与指挥多重能力 [10] - 商汤发布"悟能"具身智能平台 [10] 数据服务与产能支撑 - 如祺数据展示自研标注平台的提质降本效果与规模化产能交付能力 [11]
博世智能驾控中国区产业创新项目落地苏州未来将向全球市场输出智驾技术成果
新华日报· 2025-08-28 07:07
博世在华投资与战略升级 - 博世计划未来5年在苏州工业园区投资100亿元人民币 开展智能辅助驾驶与智能座舱领域深度合作[1] - 该项目将首次实现智驾领域领先技术由中国主导研发 并向全球市场输出技术成果[1] - 博世苏州是公司在华最大研发制造中心之一 涵盖6个事业部 员工超9000人 曾获全球灯塔工厂及中国质量奖[1] 博世技术优势与产业基础 - 博世在智能辅助驾驶领域部署行业领先的一段式端到端算法[1] - 智能座舱领域拥有超百个量产或研发项目 累计出货量突破250万套[1] - 公司自1999年进入苏州以来 历经从生产向研发(2005年)、制造向智能制造(2014年)的转型升级[2] 合作历程与里程碑事件 - 2018年博世苏州新研发中心启用 成为博世全球最大研发基地之一[2] - 2023年博世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及自动驾驶研发制造基地在园区奠基[2] - 本次签约被视作双方合作历程中的又一里程碑[2] 中国市场战略重要性 - 博世认为中国在软件、人工智能及互联技术驱动的产业转型速度全球最快[3] - 公司强调要在中国保持领先才能维持全球领先地位[3] - 博世将坚定在中国及苏州的持续投入和发展[3]
博世智能驾控中国区产业创新项目落地苏州
新华日报· 2025-08-28 05:28
投资与战略布局 - 博世计划未来5年在苏州工业园区投资100亿元人民币用于智能驾控中国区产业创新项目 [1] - 该项目聚焦智能辅助驾驶与智能座舱领域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落地 [1] - 此次投资标志着公司在华研发战略的重大升级 首次实现智驾领域领先技术由中国主导研发并向全球输出 [1] 技术实力与产业基础 - 公司在智能辅助驾驶领域已部署行业领先的一段式端到端算法 [1] - 智能座舱领域拥有超百个量产或研发项目 累计出货量突破250万套 [1] - 苏州研发制造中心涵盖6大事业部 包括汽车电子/智能驾控/智能制造等 员工规模达9000余人 [1] - 苏州基地曾获得全球"灯塔工厂"称号和国家级"中国质量奖" [1] 合作历程与发展轨迹 - 自1999年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成立以来 与苏州工业园区合作持续深化 [2] - 2005年成立研发中心实现从生产向本土研发转型 2014年启动工业4.0项目向智能制造转型 [2] - 2018年启用新研发中心成为全球最大研发基地之一 2021年建立智改数转赋能中心 [2] - 2023年奠基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及自动驾驶研发制造基地 [2] - 2024年2月启用博世中国新数据中心加快数字化业务进程 [2] 市场定位与发展愿景 - 公司认为中国是全球软件/人工智能及互联技术转型最快的市场 [3] - 在中国保持领先是维持全球领先地位的必要条件 [3] - 公司将持续加大在中国及苏州的投入力度 [3]
小鹏汽车-W(09868)上涨4.98%,报83.3元/股
金融界· 2025-08-11 14:29
股价表现 - 8月11日盘中上涨4 98%至83 3元/股 [1] - 当日成交金额达26 54亿元 [1] 财务数据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158 11亿元 [2] - 同期净利润亏损6 64亿元 [2] 公司业务 - 专注于智能电动汽车设计/开发/制造/营销 [1] - 自主研发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和车载智能操作系统 [1] - 核心车辆系统支撑行业领先地位 [1] 信息披露 - 2025财年中报将于8月19日披露 [3]
小鹏汽车-W(09868)上涨5.8%,报83.95元/股
金融界· 2025-08-11 10:20
股价表现 - 8月11日盘中股价上涨5.8%至83.95港元/股 [1] - 当日成交额达8.37亿元人民币 [1] 财务数据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158.11亿元人民币 [2] - 同期净亏损6.64亿元人民币 [2] - 2025财年中报将于8月19日披露 [3] 业务定位 - 专注于智能电动汽车的设计、开发、制造及营销 [1] - 自主研发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和车载智能操作系统 [1] - 通过核心技术支撑智能电动汽车领域领先地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