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丽中国
icon
搜索文档
“十五五”这样干!一组图带你了解未来五年重点任务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25 20:20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坚持智能化 绿色化 融合化方向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质量强国 航天强国 交通强国 网络强国 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 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5] - 优化提升传统产业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 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5] 科技创新与自立自强 - 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 统筹教育强国 科技强国 人才强国建设 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 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 [7] -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 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7] 扩大内需与市场建设 -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 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 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 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促进消费和投资 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 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11] - 大力提振消费 扩大有效投资 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 [11] 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 -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确保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14] - 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 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 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 [14] -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拓展国际循环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与世界各国共享机遇 共同发展 [16] - 积极扩大自主开放 推动贸易创新发展 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17] 区域协调发展与城镇化 - 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区域重大战略 主体功能区战略 新型城镇化战略叠加效应 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 发挥重点区域增长极作用 构建优势互补 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24] - 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 促进区域联动发展 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 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加强海洋开发利用保护 [24] 农业农村现代化 -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22] -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 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 [22] 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 -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 协同推进降碳 减污 扩绿 增长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增强绿色发展动能 [35] - 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系统优化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 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35] 民生保障与社会建设 - 坚持尽力而为 量力而行 加强普惠性 基础性 兜底性民生建设 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畅通社会流动渠道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31] -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健康中国 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1]
华侨华人冀“十五五”时期深度参与中国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10-24 15:35
华侨华人冀"十五五"时期深度参与中国发展 中新社北京10月24日电 (记者 吴侃 门睿)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胜 利闭幕。多位华侨华人接受中新社记者连线采访时表示,期待深度参与"十五五"时期中国发展建设,为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侨力。 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林楚钦表示,全会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对中国未来五年 的发展作出战略擘画,也为华侨华人与祖(籍)国同频同行提供了指引。海外侨胞可以向国际社会讲述中 国改革理念和发展路线,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与理解,继续担当好民间交往的使者和互联互通的 纽带。 编辑:王永乐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意大利米兰浙江侨商联合会会长林茂风表示,全会就"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 国"作出部署。"十四五"时期,中国能源结构显著优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产业结构向绿色转型,绿 色消费理念深入人心。华侨 ...
“十五五”,这么干
中国基金报· 2025-10-23 19:07
会议背景与核心定位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 - “十五五”时期被定位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3] 经济社会发展原则与目标 - “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包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4] - 主要发展目标为: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5] - 在实现上述目标基础上,到2035年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将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5] 重点产业发展方向 -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6] -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6] - 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6] - 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6] -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6] 区域与结构性发展任务 -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6] -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6] -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6] - 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6] -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6] 安全与发展保障 - 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6] - 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6]
受权发布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新华网· 2025-10-23 17:05
会议基本情况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 [1] - 出席全会的有中央委员168人,候补中央委员147人 [1] -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 “十四五”时期成就总结 - 全会高度评价“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认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 [3] - 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实现良好开局 [3] “十五五”时期发展指导原则与目标 -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 [4] - 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5] - 主要目标包括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6] - 到2035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6]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 [6] - 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6] - 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6]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 [7] -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7] - 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 [7] 国内市场与经济体制 -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 [7] - 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 [7] - 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 [7] 对外开放与区域发展 -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拓展国际循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8] -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叠加效应,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 [8] - 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加强海洋开发利用保护 [8] 民生保障与绿色发展 - 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9] -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10] -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10] 当前经济工作重点 - 坚决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稳住经济基本盘 [12] - 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12] - 切实抓好民生保障,加强稳岗促就业工作,促进重点群体稳定就业 [12]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券商中国· 2025-10-23 17:01
会议基本情况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 [2] - 出席全会的有中央委员168人,候补中央委员147人 [2] -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3] -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3] “十四五”时期成就总结 - 全会高度评价“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认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 [4] - 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实现良好开局 [4] “十五五”时期发展指导原则与目标 - “十五五”时期被定位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 [5] - 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人民至上、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等原则 [7] - 主要目标包括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等 [7] - 到2035年目标是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7]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7] -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 [7] -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 [7] - 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7] 科技创新与自立自强 - 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8] - 要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8] -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8] - 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8] 国内市场与新发展格局 - 提出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8] -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 [8] - 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 [8] 经济体制改革 - 提出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 [8] -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8] - 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 [8] 高水平对外开放 - 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 [9] -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拓展国际循环 [9] - 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9] 区域协调发展 - 提出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9] - 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叠加效应 [9] - 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发挥重点区域增长极作用 [9] - 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加强海洋开发利用保护 [9] 民生保障与共同富裕 - 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10] -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10] - 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健康中国,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10] 绿色发展与美丽中国建设 - 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 [10] - 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10] -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10] 当前经济工作重点 - 强调坚决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13] - 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落实好企业帮扶政策,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13] - 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13] - 切实抓好民生保障,加强稳岗促就业工作,促进重点群体稳定就业 [13]
【践行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
央视网· 2025-10-21 20:13
内蒙古与甘肃防沙治沙工程 - 内蒙古在阿拉善腾格里沙漠利用无人机运输栽种梭梭、花棒等苗木,治沙效率大幅提升 [2] - 内蒙古一半以上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十四五”以来累计造林2202万亩、防沙治沙5000万亩 [2] - 甘肃依托“三北”工程,完成一条总长逾380公里、总面积210万亩的环绿洲林带锁边闭环 [2] 水域生态保护与治理 - 洱海流域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20座、污水收集管网5700多公里 [4] - 云贵川三地共同立法保护长江上游赤水河,流域水质常年稳定在Ⅱ类以上 [4] -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今年以来完成生态补水1.7亿立方米,吸引数百万计候鸟 [4] 大气污染治理与产业升级 - 成都依托“智慧大气”系统为上万家企业制定减排方案,实现精准治污 [6] - 山西清徐县完成焦化企业干熄焦项目改造,主要污染物减排50% [6] - 山西针对重点行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等提升行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6] 生态资源价值转化与林业经济 - 河北塞罕坝林场依托百万亩森林资源发展旅游,带动周边年收入超过6亿元 [6] - 福建累计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近1.2万家,去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8121亿元 [6] - 安徽出台林业碳票管理办法,完成12笔省级林业碳票交易,将碳汇功能转化为可交易资产 [6]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北京的树
新华社· 2025-10-08 20:29
北京城市绿化建设成果 - 自2012年以来累计新增造林约245万亩,相当于238个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3] - 全市纳入名录的公园总数达1100个,森林覆盖率从2012年的38.6%提升至2024年底的44.95% [3] - 建成全域国家森林城市,实现“300米见绿、500米入园”的生态服务圈 [2][3] 城市更新与生态修复项目 - 西城区改造拆迁和闲置用地打造广阳谷城市森林公园,朝阳区利用腾退土地构建生态廊道建设将府公园 [3] - 东城区腾退胡同大杂院、疏浚河道营造三里河公园水穿街巷景致 [3] - 在永定河畔对建筑垃圾填埋场进行生态修复,将园博园锦绣谷从荒地转变为大型城市公园 [5][6] 生态效益与经济活动结合 - 北京园博园举办“京彩灯会”在一个多月内接待国内外游客超50万人次,营业收入约5000万元 [6] - 北京园博数字经济产业园规划总面积约134万平方米,已有几十家企业入驻发展智能制造和数字金融 [7] - 通州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内设5.5公里四星级健身步道及文化场馆,提供绿色低碳生活体验 [8] 公共空间品质提升 - 全市散落700余处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截至2024年底约三分之二公园与城市无界融通 [9] - 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2.92%,亮马河滨水绿道连通周边23个小区实现“推窗见绿” [9] - 通州水系生态系统恢复促使候鸟和留鸟种群逐年增加,为观鸟活动提供良好环境 [9]
美丽中国就在你我身边 “公园+”模式让城市空间更有活力
央视网· 2025-10-06 08:44
公园行业发展趋势 - 公园形态多样化,从传统大型公园到新建的口袋公园,绿化、彩化、立体化植被融入日常生活[1] - 公园功能升级,深度融入城市更新、生态修复、民生改善等需求,建设理念从“挖湖堆山、种花种草”转向“以人为本”[10] - 公园建设与美丽中国国家战略紧密相连,2023年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5] 市场规模与建设成果 - 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共计建设口袋公园5.4万余个、绿道14.2万余公里[6] - 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开工建设口袋公园3420个[6] - 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2012年的11.8平方米提升至15.91平方米,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成为“千园之城”[8] 用户行为与公园功能创新 - 年轻人成为新晋“网红”公园打卡主力军,公园提供露天音乐会、天然剧场、野餐草坪等休闲社交功能[3][5] - 公园引入科技元素,如5G智慧跑道、无人机外卖柜、智能清扫机器人,提升服务体验[10] - 公园进行适老化改造,并通过App实现预约、购票等便捷服务[10] “公园+”跨界融合模式 - 公园打破围墙,与商业、艺术、体育等多种元素无界融合,形成“公园+商业”、“公园+文化艺术”等模式[12][13] - “公园+”模式使公园成为连接城市功能的“绿色纽带”,激活生态价值并赋予人文、商业价值[13] - 具体案例如深圳的公园与商场无缝衔接,商业街转角即可进入绿道[12] 乡村公园建设与乡村振兴 - 乡村公园表现为荷花池、油菜花海、彩色稻田等,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15][20] - 四川竹艺村等案例通过整村风貌改造,保留原生格局并引入新业态,推动竹编与咖啡、茶馆等跨界融合[15][17] - 目前中国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2.01%,乡村公园化美了村落、活了文化、富了村民[20] 政策支持与规划管理 - 2022年住建部印发《关于推动“口袋公园”建设的通知》,2024年12月《城市公园管理办法》正式施行[5] - 公园选址强调“见缝插绿”和“精准落地”,利用城市边角地、闲置地,并考虑人口分布等因素[20] - 规划指标注重可达性,例如深圳要求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1%,确保居民步行5-10分钟可达[8][20] 资金来源与运营模式 - 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采用“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模式,如成都环城绿道由高速公路运营方负责整体运营[24] - 通过国有资产出租引入社会资本建设运动场馆,公园人流为商业运营带来动能,实现可持续性[24] - 上海创新性地开放林地、音乐学院、展览馆等附属绿地,将其纳入公园体系[22]
焦点访谈|美丽中国就在你我身边 “公园+”模式让城市空间更有活力
央视网· 2025-10-05 22:04
公园建设行业发展趋势 - 公园形态多样化,从传统大型公园到新建的口袋公园,绿化、彩化、立体化植被融入日常生活 [1] - 公园功能复合化,深度融入城市更新、生态修复、民生改善等需求,建设理念升级 [10] - 公园受众年轻化,新晋网红公园中年轻人成为打卡主力军,追求悠闲自在的体验 [1][3] 政策支持与顶层设计 - 国家层面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将公园建设视为民生福祉重要一环 [5] - 住建部印发《关于推动“口袋公园”建设的通知》,为“见缝插绿”提供明确方向 [5] - 《城市公园管理办法》于2024年12月施行,为公园建设和管理提供全面法治保障 [5] 行业规模与量化指标 - 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共计建设口袋公园5.4万余个、绿道14.2万余公里 [6] - 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开工建设口袋公园3420个 [6] - 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2012年的11.8平方米提升至15.91平方米 [8] “公园+”跨界融合模式 - 公园与商业、艺术、体育、文创等元素无界融合,成为连接城市功能的绿色纽带 [12][13] - 深圳等地出现公园与商场无缝衔接的案例,打破传统公园作为孤立绿岛的认识 [12][13] - 这种跨界组合激活了公园的生态价值,并赋予其更多人文与商业价值 [13] 科技创新与智慧公园 - 深圳笔架山体育公园配备5G智慧跑道、无人机外卖柜、智能清扫机器人等科技设施 [10] - 科技赋能公园服务,可通过App进行预约、购票等操作,体现城市发展服务于人的理念 [10] 乡村公园化建设 - 乡村公园化是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的尝试,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2.01% [20] - 四川竹艺村等案例探索公园的乡村表达,保留原生格局并推动竹编与咖啡、茶馆等跨界融合 [15][17] - 此举赋予公园多样形态,为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新平台,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活动力 [20] 规划选址与运营模式创新 - 公园选址强调“见缝插绿”与“精准落地”,有效利用城市边角地、闲置地,并考虑人口分布 [20] - 深圳规划将可达性及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作为重要指标,目标实现居民5到10分钟可达 [20] - 成都环城绿道采用“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模式,通过国有资产出租引入社会资本建设运营运动场馆 [24]
美丽中国
央视网· 2025-10-03 22:15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该文档主要描述了中国湖泊的自然风光,不包含任何与公司或行业相关的具体信息、数据或事件。因此,无法提取与投资分析相关的关键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