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资产重新配置
icon
搜索文档
桑坦德巴西证券策略师Alline Cardoso:如果投资者“温和地重新配置”美国资产,预计巴西将获得大约265亿美元股票资金流入。而在更加激进的假设场景中,巴西股市有望迎来740亿美元资金流入。
快讯· 2025-05-20 00:17
资金流入预测 - 桑坦德巴西证券策略师Alline Cardoso预计巴西将获得265亿美元股票资金流入,前提是投资者"温和地重新配置"美国资产 [1] - 在更加激进的假设场景中,巴西股市有望迎来740亿美元资金流入 [1]
黄金 VS 比特币-- 一场“零和博弈”已形成
华尔街见闻· 2025-05-16 10:41
黄金与比特币的资产重新配置 - 2024年上半年市场出现黄金与比特币的"零和博弈"现象 自4月22日黄金价格达到3500美元峰值后下跌近8% 同期比特币价格上涨18% [1] - 2024年第四季度黄金与比特币曾同步上涨 但2025年转为相互替代关系 2月中旬至4月中旬黄金上涨伴随比特币下跌 而最近三周呈现相反趋势 [8][9] 资金流向与市场表现 - 实物黄金和现货ETF出现资金外流 比特币/加密货币ETF则经历资金流入 期货市场同样呈现黄金下滑与比特币增长的分化 [3] - 这种资金流向与2月中旬至4月中旬的关税事件形成对比 当时黄金强势上涨而比特币与风险资产同步下跌 [3] 比特币的积极催化因素 - 企业增持趋势显著 MicroStrategy计划到2027年再筹集420亿美元(总计840亿美元)购买比特币 其初始420亿美元的"21/21"计划已完成60% [10] - 美国州政府开始投资加密货币 新罕布什尔州允许将5%州资产投资比特币和黄金 亚利桑那州建立比特币储备基金 可能引发其他州效仿 [11][12] - 加密衍生品市场成熟化 Coinbase收购占全球加密期权交易85%的Deribit Kraken收购Ninja Trader Gemini获MiFID II许可证 这些动作可能提升传统机构参与度 [13]
私募机构风险偏好不降反升 4月近千只产品创净值新高
证券时报· 2025-05-13 01:42
私募产品表现 - 4月有974只私募产品净值创历史新高,其中量化产品406只,非量化产品568只 [2] - 按策略分类:股票策略333只,期货及衍生品策略282只,多资产策略168只,债券策略160只,组合基金31只 [2] - 百亿私募中71只产品净值创新高,量化产品占比近七成(49只),股票策略占比近四成(29只) [2] 私募产品备案动态 - 4月证券类私募备案1170只,环比增长12.18%,连续3个月增长且首次连续2个月破千只 [3] - 股票策略产品备案752只,占比64.27% [3] - 私募管理人调研活跃度显著提升:1189家机构调研639只个股,频次7647次(环比+117.68%),电子和医药生物行业最受关注 [3] 头部私募动向 - 盘京投资与和谐汇一资产调研频次分别达64次和62次,位列前十 [4] - 高毅资产、敦和资管等7家百亿私募调研频次均超30次 [4] 市场观点与策略 - 清和泉投资保持高仓位,聚焦互联网、创新药、新消费及资源等抗关税领域 [3] - 全A估值18x(历史分位数57%),风险溢价4.0%(历史90%分位),结构性机会突出 [6] - 上海保银认为美元信用危机可能推动资金流向A股,汇金公司发挥"平准基金"作用抑制下行风险 [6] - 康曼德资本强调中国经济韧性及科技创新对资本市场的支撑作用 [6] 行业展望 - 望正资产指出核心科技资产估值重估未完成,AI收入拉动初现,盈利有上调潜力 [7] - 致顺投资认为中美关税化解后中国资产配置价值凸显,看多A股和港股 [3]
再配置瞄准科技成长与内需消费各路资金演练“攻防易位”
中国证券报· 2025-05-12 05:10
杠杆资金动态 - 5月8日A股融资余额达17971.45亿元,较4月30日单周增加超200亿元,结束连续六周下滑态势[1] - 3月20日融资余额创19402.56亿元近十年新高,4月初至4月30日从1.9万亿元高位迅速下滑至17756.92亿元[2] - 杠杆资金2月以来集中流入TMT和高端制造板块,4月电子/计算机/电力设备等行业出现百亿级净流出[7] 增量资金流向 - 4月7日至30日股票型ETF净流入1749.32亿元[2] - 103家公募机构年内自购533次,净申购超80亿元,其中指数型基金占比达80%[3] - 富国基金等机构自购金额合计不低于2500万元认购新基金[3] 行业配置趋势 - 电子和医药生物成为4月公募调研重点,立讯精密等电子企业占据调研前十中四席[8] - 百亿级私募一季度重点布局电子/基础化工/医药生物行业[8] - 资金在科技/生物医药(进攻)与红利/内需消费(防守)间寻求平衡[6][7] 政策影响分析 - 央行5月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1万亿元流动性,逆回购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1.40%[4] - 结构性工具"扩量降价"政策超出市场预期,增强政策连续性信心[4][6] - 低利率环境支撑债市,宽货币成为稳增长政策先手棋[5][6] 外资动向 - 港元升值和离岸人民币走强触发香港金管局干预,显示外资加仓港股[3] - A股和港股在全球市场中表现稳健,提升中国资产吸引力[3] - "聪明资金"开始重新配置中国资产,避险情绪降温[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