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辅助驾驶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长城汽车公布人机共驾专利 新专利可解决智驾系统抢夺方向盘问题
快讯· 2025-06-03 08:49
专利技术 - 长城汽车公布"人机共驾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专利,涉及辅助驾驶技术领域 [1] - 专利通过方向盘控制参数预测用户接管意图,生成智驾控制系数参与车辆转向控制 [1] - 技术解决了智驾系统与驾驶员抢夺方向盘的问题,兼顾安全性、舒适性及合规性 [1] - 采用上下位机协同实现人机共驾的力矩智能分配,提高智能驾驶灵活性 [1] 技术应用 - 专利技术使目标控制参数中智驾转向请求参数的控制程度符合用户接管意图 [1] - 该技术可应用于车辆转向系统控制,提升智能驾驶系统的用户体验 [1]
理想汽车20250531
2025-06-02 23:44
纪要涉及的公司 理想汽车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销售表现** - 截至 2025 年 4 月底累计交付量超 126 万台,理想 L 系列 4 月达累计交付百万辆里程碑 [3] - 20 万元以上新能源汽车市场连续 14 个月获中国汽车品牌销量冠军,2025 年 4 月市占率 14.1% [2][3] - 20 万元以上乘用车市场与多家传统欧洲豪华车品牌处同一队列,中国品牌中排名第一 [3] - 20 万元以上 SUV 市场 2025 年 4 月市占率第一 [3] 2. **产品进展与计划** - 2025 年 7 月和 9 月分别发布纯电 SUV 车型 I8 和 I6 [2][4][9] - 发布理想 Mega 和 L 系列智能换新版,AD Max 换新版芯片从英伟达双 Orin X 升级到 Sora U1,AD Pro 换新版从地平线 J5 升级到 J6M,标配与禾赛共同研发的 ALS 全天候激光雷达,推出家庭特别版零重力旋转座椅 [4][5] 3. **辅助驾驶技术突破** - 自主研发 ALMAC 4G 大模型统一空间、语言及行为智能,VIA 司机大模型带来新体验,VLAC 4G 大模型与理想 I8 首发并通过 OTA 推送到搭载 ADMAX 的车型 [6] - 探索多模态交互与驾驶决策深度融合,提供更自然人车共驾体验 [6] 4. **财务成绩与展望** - 2025 年一季度总收入 259 亿元,毛利率稳定在约 20%,GAAP 净利润 6 亿元,非 GAAP 净利润 10 亿元,现金储备超千亿元 [2][7] - 预计后续季度毛利率稳健增长,一季度毛利率环比提升受金融信息影响,ASP 先降 3000 元后因促销减少回升约千元 [8] - 2025 年第二季度预计单车收入比第一季度下降,因 L6 车型占比提升,剔除其他收入后影响约 3000 元 [11] 5. **充电网络建设与规划** - 已开放运营 2350 座超充站,配备超 12280 根超充桩,计划 I8 上市前完成 2500 座,年底达 4000 座 [4][10] - 按计划推进国际化,目标海外市场销量占比达 30% [4][10] 6. **研发费用预算** - 2025 年全年研发费用预算约 110 - 120 亿元,AI 相关研发费用约 45 亿元 [4][12] 7. **低线城市策略** - 拓展销售网络,优化店铺布局,调整一二三四线城市布局,包括店铺远近、大小配合、人员配置及流程再造 [13] - 推出繁星计划,优化服务提升用户满意度和 NPS 及自身效率 [13] 8. **市场布局** - 建立展厅和服务网点可扩大城市市场份额,监测数据预估潜在市场规模,吸引用户回流和促进消费 [15] 9. **行业趋势与战略规划** - 增程式电动车向更大电池容量发展,碳酸锂价格下滑,2025 年纯电动汽车销量增长超插混车型 [15] - 考虑将增程式电动车电池做大,今年推出小改款并随后发布大换代产品,长远看 20 万以上价位段增程式和纯电动汽车各占一半左右 [15] - 20 万以下价位段主要由纯电动汽车主导,20 - 30 万价位段是过渡期,30 万以上价位段理想增程产品使 NEV 市占率达 40% [15] 10. **车型扩展原因** - 顺应行业变革,公司稳定在千亿级别且有增长潜力,顺应用户需求,从解决里程焦虑拓展至纯电 SUV 及轿车品类 [17] 11. **海外市场战略** - 长期计划,第一个五年关注特定区域,了解当地情况并适配产品;第二个五年在新区域进行轻量级品牌认知度提升活动 [18] 12. **研发投入策略** - 从车型集成转向自研技术,与优秀合作伙伴合作提高效率、共享成果,降低风险并利用行业资源 [19] 13. **AI 人力支出计划** - 提供实现个人价值平台,培养人才,接受正常人才流动以保持团队稳定性和持续产出 [2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2 年开始从车型集成转向自研技术,包括增程器、碳化硅、电机等,但不一定自产 [19] - 2024 年引入 ARM 架构后,自动驾驶算法测试人员减少,加快算法进化速度 [12] - 2025 年随着 Deepseek 在 1 月份大热,自动驾驶算力需求增加,提高效率并节省大量费用 [12]
大马力电车厂商应培训用户?多家车企开展“安全驾驶训练营”,莲花集团CEO冯擎峰:公司最大的挑战在中国市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30 18:47
大马力电动车驾驶安全培训 - 莲花集团CEO冯擎峰提出凡动力超千匹马力的车辆都应提供完整培训课程,未经培训的Evija用户不予交付[1] - 莲花跑车斥资2000万元联合上海汽摩协会推出免费公益赛道级安全驾驶训练营,课程涵盖紧急避让、辅助驾驶理论等,通过抽签开放参与[1] - 训练营强调赛道测试能体现极限场景,体现公司社会责任感和务实风格[6] 行业驾驶培训趋势 - 新能源汽车行业因大马力与辅助驾驶技术普及,驾驶安全受关注,多家车企推出培训项目[2] - 小鹏汽车推出AI辅助驾驶安全训练营,小米汽车开展高阶驾驶培训,华为计划讨论智能辅助驾驶训练营[2] 莲花跑车品牌战略与市场表现 - 公司启动"Vision80十年品牌复兴计划",通过高端纯电跑车定位转型重振品牌[6] - 产品线包括2039匹马力的Evija(2218万元)、918匹马力的Eletre(54.8万-101.8万元)及Emeya繁花(52.8万-100.8万元)[6] - 中国市场销量未达预期(低于2000-3000辆目标),但在英国、欧洲等市场表现平衡[11] - 中国区重点转向盈亏平衡与品牌广度拓展,目标将莲花纳入消费者购买清单[11] 吉利控股集团协同效应 - 莲花跑车停止电子电气架构开发,直接采用吉利覆盖10万至百万级车型的技术[12] - 公司向吉利体系输出轻量化及底盘调校技术,服务领克、极氪等品牌[12]
理想汽车
数说新能源· 2025-05-30 08:57
2、目标销量增速为20万元以上新能源市场增速的2倍,聚焦中高端家庭用户,通过产品迭代和市场下沉(如"百 城繁星计划"拓展四五线城市)提升份额。 3、四五线城市试点显示,理想在20万元以上市场市占率达 25%-28%,2026 年该区域目标带来超 10 万台增 量。 一、展望 1、预计二季度交付量12.3万 -12.8 万辆,营收 325 亿 - 338 亿元人民币。 4、计划 2025年6 月前建成 2500 座超充站,年底前达 4000 座,覆盖热门长途路线(如 G318 川藏线),强化 充电网络优势。 二、产品 1、L 系列焕新版标配 ATR 全天候激光雷达,AD Max 车型搭载英伟达 Store U 芯片,AV Pro 车型升级地平线 征程 6M 芯片,同步优化底盘操控、智能座舱等。 2、理想I8home 家庭特别版上市后占Mia车型订单超 90%,验证家庭用户对 "移动的家" 理念的认可。 3、纯电 SUV 序列:理想 I8(7 月发布)、I6(9 月发布),测试车累计路测超 950 万公里,主打高压快充 (10 分钟补能 500 公里)、低能耗与空间设计。 4、在实现年营收 3000 亿规模后,将 ...
亿咖通科技高盛峰会秀实力:智能出行科技引领全球化进程
搜狐财经· 2025-05-26 21:10
公司动态 - 亿咖通科技受邀参加高盛集团TechNet China 2025峰会 聚焦全球经济政策、辅助驾驶技术及人工智能等前沿议题 [1] - 公司CFO周靖及投融资团队与多家投资机构就汽车智能化技术发展趋势及全球化战略展开深度对话 [2] - 公司在峰会上展示了全球智能出行领域的技术实力 为对接国际资本和深化全球产业合作提供契机 [7] 技术研发与产品 - 公司在全球设立12个运营中心 专注于智能座舱、辅助驾驶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 [4] - 已实现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并推进中央计算平台研发以提升系统集成度与平台兼容性 [4] - 与高通、微软、NVIDIA等国际领先企业合作 构建符合国际法规、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的产品体系 [4] - 在软硬件解决方案、车载AI大模型引擎等核心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 [4] 市场表现与全球化 - 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 公司技术产品已搭载于全球超过870万辆汽车 [4] - 单季度出货量同比增长高达81% [4] - 正积极拓展欧洲、东南亚、南美等海外市场 提升本地化交付与服务能力 [4] - 推进新加坡全球供应链与研发中心建设 增强面向国际市场的交付能力 [4] 行业影响 - 公司助力全球汽车制造商加速智能化车型的平台化开发 [4] - 技术实力在全球智能出行领域得到广泛认可 [4] - 参与高盛峰会标志着公司在全球化战略上迈出坚实一步 [7]
小米发布第二款车型 称其辅助驾驶更智能
中国新闻网· 2025-05-23 11:36
中新网北京5月22日电(记者 吴家驹)5月22日晚,备受关注的小米第二款车型——小米YU7,在小米15周 年战略新品发布会上正式发布。 虽然5月22日中午,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就先行通过微博表示,5月22日晚是预发布会,不会公布正式价 格,也不会开启小定。但本次发布会依然引起广泛关注。 一个人讲完全场的雷军表示,小米YU7定位"豪华高性能SUV",分为三个版本:标准版、Pro版和Max 版。在配色方面,可选宝石绿、钛金属色、熔岩橙等配色。 对于小米YU7,网友普遍关心的还是其价格,以及具体何时开始销售。虽然没有直接公布价格,但雷军 在发布会上表示,特斯拉Model Y定价26.35万,看小米YU7的配置,至少应该贵个6、7万。他还表示, 小米YU7预计7月正式上市。 小米汽车同一晚公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小米首款车型SU7系列,累计交付量超25.8万台。其中, 2025年4月单月交付超2.8万台。 5月初,有网友反映,小米SU7 Ultra版本OTA更新后,最大输出马力从1548匹骤降至900匹,且需通过 严格条件解锁性能,引发一些车主不满。 近期,小米SU7 Ultra可选装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被指实际 ...
智能辅助驾驶竞速与暗战:自研派VS合作派,功能水平分化加剧
贝壳财经· 2025-05-22 18:37
车企自研辅助驾驶技术进展 - 理想汽车智能驾驶正式进入AI大模型时代,本次OTA更新重点围绕智能驾驶能力升级,同步更新智能空间和智能电动 [3] - 蔚来智能辅助驾驶NOP+截至3月31日已避免超350万次碰撞风险,截至2025年5月15日累计行驶里程达49.357亿公里 [3] - 奇瑞猎鹰智驾系统分为500/700/900三个级别,依托1600万全球用户每年积累超20亿公里智驾里程,生成1000万+高价值训练数据和180万+世界模型场景 [3] - 音和汽车千里浩瀚规划了H1/H3/H5/H7/H9等多层级辅助驾驶方案,吉利控股旗下极氪、领克等品牌将采用该系统 [3] - 广汽集团GSD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基于生成式AI端到端架构,已沉淀500万用户驾驶场景和超4000万公里L4级Robo-taxi数据 [3] 行业技术路线分化 - 比亚迪全栈自研"天神之眼"系统,与小鹏、理想等同属第一梯队车企自研阵营 [4] - 博世认为中阶智能辅助驾驶应交给供应链处理,主机厂每年投入数亿至数十亿全栈自研成本过高 [4] - 华为预计2024年将有7家车企10个品牌采用乾崑解决方案,包括长安深蓝、赛力斯问界等,预计采用华为智驾汽车超50万辆 [4] 华为合作模式分析 - 华为汽车业务有三种合作模式:零部件供应模式(如宝马、比亚迪)、HI模式(如北汽极狐、阿维塔)、智选车模式(问界、智界) [5] - 智选车模式合作深度最紧密,华为参与产品设计、营销及销售,合作车型会在华为体验中心展示 [5] - 上汽集团从"掌握灵魂"转向与华为合作尚界,但合作伙伴面临核心技术自主性质疑 [6]
马斯克称愿意授权FSD系统给其他车企
第一财经· 2025-05-22 14:52
特斯拉技术授权与合作 - 特斯拉CEO马斯克表示多家大型汽车制造商正与公司讨论辅助驾驶系统(Autopilot/FSD)的许可事宜,公司对此持开放态度 [1] - 特斯拉已开始允许其他公司使用其超级充电网络,并愿意授权Autopilot/FSD或其他技术 [1] - 马斯克两年前曾公开提及技术授权意向,目前正在推进相关合作 [1]
马斯克:特斯拉愿意授权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给其他车企
快讯· 2025-05-22 14:20
特斯拉技术授权策略 - 公司CEO埃隆·马斯克宣布愿意向其他车企授权Autopilot/FSD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及其他技术 [1] - 公司已开放全部专利并允许接入超级充电网络 [1] - 此举旨在尽可能帮助其他汽车公司发展 [1] 行业合作动态 - 特斯拉正推动行业技术共享 包括智能驾驶和充电基础设施 [1] - 公司通过开放专利和授权技术可能加速行业智能化转型 [1]
亏损326亿元,最难CEO作出“悲伤而痛苦”的决定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5-14 23:14
日产汽车2024财年业绩与复苏计划 - 2024财年日产汽车全球销量334.6万辆同比下降2.8% 其中中国市场下降12.2% 北美市场增长3.3% [5] - 公司合并净销售额12.6万亿日元(约6126.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4% 营业利润698亿日元(约33.9亿元人民币)下降88% 营业利润率0.6% [5] - 净亏损6709亿日元(约326.2亿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 上一财年净利润4266亿日元 [4][5] - 业绩疲软主因是美国和中国市场销售下滑 以及多地区资产评估相关的减值支出 [9] 日产复苏计划"RE: Nissan" - 计划在2027财年前实现5000亿日元(约243.9亿元人民币)降本 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各占50% [13] - 全球制造工厂从17个减少至10个 年产能降至250万辆 备用50万辆冗余产能 [13] - 裁员20000人占全球员工总数15% 其中制造部门占65% 销售管理部门18% 研发部门17% [16][17] - 减少20%工程成本 简化70%产品复杂性 开发时间缩短至30个月 [21] 市场与产品战略调整 - 整合泰国工厂 将阿根廷生产转移至巴西 目标产能利用率达到100% [16] - 优化供应商 重组供应链 考虑将中国供应商纳入全球供应系统 [22] - 计划出口中国制造车型 包括东风日产N7和郑州日产Frontier Pro PHEV [22] - 北美市场将推出新混合动力车型和跨界车 确认发布Skyline新车 [24] 合作伙伴关系与行业环境 - 与本田合并谈判已中断 但考虑在个别业务上开展合作 [26][27] - 积极寻找与本田在美国市场合作机会 探索共同开展项目 [30] - 美国关税政策预计带来4500亿日元负面影响 计划加大本地生产力度 [24] - 行业面临中国电动汽车生产商崛起的冲击 以及特朗普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 [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