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辅助驾驶
搜索文档
今日新闻丨Model Y标准版批量下线!博世中阶智能辅助驾驶批量交付!
电动车公社· 2025-10-18 00:04
特斯拉Model Y标准版产品信息 - 新车在美国德州超级工厂批量下线 [2][5] - 外观取消贯穿式日行灯和尾灯 前保险杠设计简化 仅提供灰白黑三色车漆 [4] - 内饰采用织物和素皮革拼接座椅 取消前排通风 后排加热及电动调节功能 方向盘和外后视镜改为手动调节 中控台改为开放式储物槽 [7] - 三电系统匹配69.5kWh电池 EPA续航517km 0-96km/h加速时间6.8秒 充电峰值功率225kW 15分钟可补能265km [9] - 美国市场起售价39990美元 约合人民币28.5万元 相比之前版本降价5000美元 降幅约11% [10] - 若引入中国市场 需降价至23万人民币以内才具备竞争力 [10] 博世智能驾驶技术进展 - 博世中阶智能辅助驾驶于10月17日迎来批量交付 [11][12] - 该方案上半年已获得捷途 东风 北汽等五家车企的十余款车型定点 [14] - 博世的一段式端到端高阶智能辅助驾驶方案也已交付并即将量产 [14] - 公司成为全球范围内唯一同时拥有高阶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并构建起全球法规合规体系的供应商 [14] - 中阶智驾方案规模化交付有助于燃油车实现智能化转型 让燃油车主享受L2级智驾体验 [16]
博世中阶智能辅助驾驶正式实现规模化交付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0-17 16:23
博世智能辅助驾驶业务进展 - 公司中阶智能辅助驾驶方案已实现规模化交付,该方案于今年上半年获得捷途、东风、北汽等五家车企的十余款车型定点,历经数月开发与测试后完成量产交付 [4] - 本次交付包含全国首款可适配燃油车型的中阶智能辅助驾驶方案,打破了该功能长期局限于新能源车的行业局限,为“油电同智”提供了实践范例 [4] 博世高阶智能辅助驾驶技术 - 公司一段式端到端高阶智能辅助驾驶方案也已交付并即将量产 [8] - 公司成为全球范围内唯一同时拥有高阶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并构建起全球法规合规体系的供应商 [8]
智驾最后的窗口期,冲出AI新玩家
远川研究所· 2025-10-12 21:04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智能辅助驾驶行业呈现冰火两重天局面,L2+功能从高端车型专属标签向中低端市场普及,实现“平权” [2] - 技术路线加速收敛,端到端与多模态大模型成为新赛点,行业进入强算法时代 [2][6][15] - 2021年特斯拉FSD V9.0采用BEV+Transformer架构是行业分水岭,推动感知模块大模型化 [4][5] - 行业竞争地图形成多股力量:特斯拉式垂直整合、Mobileye等芯片商、Momenta等算法提供商、以及AI 1.0创业者 [9] - 智能辅助驾驶软件价值占整车比重持续提高,未来有望超过4成 [6] - 头部阵营雏形显现,平台型玩家通过整合产业资源驱动行业范式变迁 [9][18] 核心技术演进 - 端到端架构结合视觉语言模型(VLM)成为主流方案,通过单一神经网络将传感器数据直接转化为车辆控制指令 [12] - 多模态大模型+强化学习是未来核心竞争力,提高系统感知理解能力和驾驶博弈能力,学会举一反三 [20][21][22] - 相比模块化架构,端到端模型代码量大幅节省,但存在黑箱问题,VLM提供了可解释性 [12] - 高质量模型训练依赖云端预训练、车端高质量数据投喂、仿真微调及OTA更新的闭环 [15] - 强化学习是训练高质量模型的“教练”,通过设置奖励函数让AI在虚拟场景中自我进化 [15] - 千里科技RLM大模型采用一段式端到端架构,拥有更高“含模量”,驾驶体验更拟人丝滑 [21] 千里科技的战略与布局 - 公司定位为具有深厚制造业基因的世界级科技公司,目标是成为平台级AI公司,为行业提供规模化智能解决方案 [18][21] - 战略核心是“AI+车”,已完成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出行三大领域的多点布局 [11][25] - 公司联合阶跃星辰和吉利汽车组建合作联盟,共同研发千里智驾RLM大模型 [17] - 公司与吉利合作拥有百万级保有量的L2+车型数据,联盟云端算力储备超过23 EFLOPS,在国内车企中排名第一 [25] - 公司获得奔驰13亿元投资,汽车智能化朋友圈不断扩大 [18] - 推出“千里计划”(AFARI Plan),以“One Brain, One OS, One Agent”为核心愿景,构建大模型驱动的AI大脑和操作系统 [27] 产品与技术优势 - RLM大模型具备防御性驾驶能力,基于多传感器感知和动态场景推演,能对视野盲区进行预防性判断 [24] - 推出不依赖高精地图的全场景门到门模式,通过实时道路生成与理解实现无感畅通驾驶 [24] - 算法、算力和数据三要素协同是核心竞争力,公司在数据规模和算力储备上具备优势 [24][25] - 在智能出行领域,计划未来18个月在10座城市落地规模化Robotaxi运营,单一城市部署超1000辆 [27] - 基于多模态大模型底座整合通用知识与智驾垂域数据,RLM大模型能实现通用感知理解 [22]
奔驰13亿砸向重庆AI明星,身体还德国,灵魂得中国
36氪· 2025-09-28 15:37
奔驰战略投资 - 奔驰子公司梅赛德斯-奔驰(上海)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以每股9.87元价格(较前日收盘价折让25%)收购力帆控股持有的1.356亿股千里科技股份,总交易金额13.39亿元人民币[2] - 交易后奔驰持股比例达3%,成为千里科技第五大股东并承诺12个月内不减持,力帆控股持股比例从13.68%降至10.68%[2][3] - 奔驰此前已投资自动驾驶公司Momenta,2017年参与B1轮融资并于2024年追加7500万美元(约5.35亿元人民币)投资[15][17] 千里科技背景与变动 - 公司前身为力帆科技,经重整后引入吉利控股,董事长变更为旷视科技创始人印奇并更名为千里科技[7] - 印奇持股19.91%,因奔驰入股消息单日身价最高增长约20亿元,公司股价当日涨超19%,市值单日增长超99.5亿元[4][5] - 公司与吉利合资成立千里智驾,主导吉利智能辅助驾驶业务,被视为"吉利自己的车BU"[9] 合作与战略意义 - 千里科技预计为奔驰在华推出的纯电C级或GLC车型提供智能驾驶技术支持[13][14] - 奔驰与Momenta联合研发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将搭载于国产全新纯电CLA车型,支持高速、城区及泊车全场景智能驾驶[19][21] - 奔驰与字节跳动合作,在纯电CLA车型中接入豆包大模型,实现拟人化语音交互及情绪识别功能[23] 行业动态与资本运作 - 千里科技于2025年9月12日通过发行H股赴港上市议案,待股东投票及证监会批准[11] - 奔驰投资被视为与吉利的深度绑定,双方曾于2018年及2020年通过股权收购及合资建立smart全球公司合作[11][12] - Momenta获丰田、上汽、博世等主流车企投资,2021年C轮融资达5亿美元[18]
醉酒司机深夜无人驾驶 "智驾神器”滥用风险引关注
经济观察网· 2025-09-28 06:54
事件概述 - 杭州一名车主王某某在醉酒状态下,使用方向盘加装的“智驾神器”欺骗车辆L2级智能辅助系统,从主驾驶位移至副驾驶位,使车辆在无人状态下自动驾驶20分钟,最终车辆自行停在路中央并报警 [2][4] - 车辆为今年5月购买,其L2级系统设定为双手脱离方向盘超过2分钟会提示接管,否则将降速退出系统,但“智驾神器”模拟了手部压力,使系统未能正确触发安全机制 [4][5] - 王某某因危险驾驶罪被判处拘役一个月十五日,并处罚金4000元,其曾于2024年7月因酒后驾驶受过行政处罚 [5] “智驾神器”技术与市场演变 - “智驾神器”从早期的简易配重环、电容绑带等配件,已升级为更隐秘的插入式电子模块(如“魔盒”),售价从数百元至五百余元不等,并能针对特定品牌车型进行定制 [3][6][7] - 此类产品原理为“蒙蔽”方向盘的脱手检测系统及增强型驾驶员感知摄像头,有用户反馈使用配重环仅能维持约半小时无需接管,而新型“魔盒”可实现数百公里全程无接管 [6][7] - 网购平台存在大量相关商品,例如售价558元的“云舵魔盒”有50+人付款,售价226元的特斯拉通用模块有100+人付款,产品覆盖华为鸿蒙智行、特斯拉、阿维塔、小米等多个品牌 [7][9][11][13]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安全机制 - 主流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采用驾驶员监测系统(DMS)技术,通过摄像头以每秒20次频率扫描驾驶员眼部动作和头部姿态,并结合方向盘握力传感器、座椅压力感应芯片等多重手段确保安全 [14] - 尽管系统具备多层监测,但王某某案例表明,现有系统的“防脱手”功能存在可被外部设备规避的漏洞,车辆在驾驶员完全离位的情况下仍持续行驶了20分钟 [4][14] 行业监管与法律责任现状 - 目前法律法规层面对于使用外置设备实现脱手驾驶或无人驾驶的行为尚无具体细则,杭州案件的审查重点在于追究醉酒驾驶本身的刑事责任 [14][15] - 检察机关强调“智驾”需人机共驾,警示生产、销售或使用“智驾神器”均可能承担法律责任,并指出此类配件会严重干扰系统,带来重大交通安全隐患 [15]
投注“端到端”:AI驶向物理世界,阿里云加速“闭环”
第一财经· 2025-09-27 20:39
行业趋势:AI技术范式革命 - 智能辅助驾驶技术架构正从“多模块多阶段串联”向“端到端一体化”变革,带来范式革命 [1] - 具身智能和智能辅助驾驶正推动AI从数字世界进入物理世界,Agentic AI时代到来 [1] - 行业看到“端到端”范式革命拐点到来,但面临新的技术难关 [1] 技术架构变革:端到端优势 - 传统自动驾驶采用模块化技术架构,受制于“感知-决策-规控”分阶段架构瓶颈,依赖人工定义规则 [3] - 端到端架构具备scaling law性质,实现视觉、语言和行动能力深度融合的VLA架构模型 [3] - 新架构只需关注数据和场景训练,就能实现复杂场景自主应对,带来能力快速迭代 [3] 基础设施挑战:数据与算力需求 - 传统自动驾驶训练需几个PB数据,当前主流智驾企业单次训练需10P-30P数据量 [4] - 数据量限制车企模型快速迭代,需要整体大数据并发能力提升 [4] - 具身智能需要掌握物理规律,数据分散、算力需求特殊、通信要求苛刻 [4] - 客户算力需求达万卡规模以上,对多模态数据处理和合规要求变高 [5] 阿里云解决方案:技术支撑体系 - 建立模型、AI基础设施、数据基础设施、端到端工具四大要素的技术支撑 [5] - 通过元数据管理实现对百PB级数据高效管控,降低数据备份、流动和处理成本 [5] - 支持Lance格式非结构化数据读写和训练加速,提升压缩能力减少存储空间 [5] - 架构升级加速千万级Clip数据生产和千亿级训练数据高性能检索 [5] 实际应用效果:效率提升显著 - 某车企使用阿里云方案后实现百万级任务管理,支持上万任务并发运行 [7] - 产能达30万clips/天,持续突破调度瓶颈,效率较升级前提升2-3倍 [7] - 满足机器人数据预处理、分布式部署、训练和数据远程回传需求 [7] - 80%以上中国车企和多家头部机器人企业使用阿里云大数据AI平台 [7] 生态合作与战略布局 - 与英伟达在Physical AI领域合作,集成Isaac Sim、Isaac Lab等软件工具栈 [9] - 形成覆盖数据预处理、仿真数据生成、模型训练评估的全链路平台支撑 [9] - 阿里云Data+AI在全模态兼容、弹性可扩展、安全合规方面市场领先 [9] - 公司正超越“技术供应商”角色,成为产业变革引领者 [9] 未来基础设施需求 - 具身智能对云计算有高可用性和“网存算一体”的极端通信需求 [10] - 新计算范式需要超大规模基础设施和全栈基础积累 [11] - 未来每个家庭、工厂、公司都需要众多Agent和机器人24小时服务 [11] - 每个人可能需要使用100张GPU芯片,全球可能只有5-6个超级云计算平台 [11]
股价跌超6%!地平线机器人拟配股筹资63亿港元,半年亏损52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9-26 16:01
融资活动 - 公司拟以每股9.99港元折价约5.75%配售股份 筹资净额约63.39亿港元 配售股份占现有已发行股本约4.6%及投票权约1.9% [1] - 配售事项为集资良机并可扩大股东基础 所得款项净额将用于扩大海外市场业务 支持中高阶辅助驾驶解决方案规模化应用 投资Robotaxi等新兴领域 [2] 股价表现 - 9月26日开盘低开超5% 截至发稿跌超6%报9.92港元/股 [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约15.67亿元 同比增长67.6% [8] - 期内亏损52.33亿元 较上年同期50.98亿元扩大 经调整经营亏损11.11亿元 同比增长34.9% [8] - 销售成本及研发费用提升导致亏损扩大 2021年至2023年累计亏损总额超175亿元 [8]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52.48% 最大客户占比19.7% 客户多元化导致销售及研发成本居高不下 [8] 业务发展 - 汽车产品解决方案量价齐升 高阶智驾HSD量产在即 海外拓展初见成效 [7] - 预计汽车产品解决方案ASP将上升 新产品将带动授权和服务业务合同数量增长 [7] - 海外客户拓展见效 预计2026年海外授权和服务合同数量显著上升 [7]
中国智能辅助驾驶方案加速进入国际赛道
新华网· 2025-09-14 00:27
中国智能辅助驾驶方案国际化进展 - 中国企业在2025年德国慕尼黑车展集中展示智能辅助驾驶从概念到落地、从本土到全球的加速演进图景[1] 技术突破与合作案例 - 卓驭科技与一汽-大众合作推出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将通过大众体系A-SPICE CL2认证并在速腾L、探岳L等车型上市[2] - 轻舟智航智能辅助驾驶方案在中国大规模应用 自动紧急刹车系统误触发率低于行业均值 量产搭载规模逼近百万辆[2] - 地平线展示车规级人工智能芯片征程6系列 基于征程6B芯片的博世第四代多功能摄像头预计2026年开启量产[2] - 零跑汽车提出覆盖电驱、电池、座舱和智能辅助驾驶的全域自研路径 并在量产车型中应用四域合一架构[2] 中欧产业合作动态 - 欧洲传统车企因产品投放与技术储备滞后在电动汽车市场竞争中逐渐落后 德国车企工程师承认软件研发进度较慢[3] - 中国企业加速欧洲布局:地平线在慕尼黑设欧洲总部 轻舟智航在德国成立欧洲总部 卓驭科技在德国不伦瑞克设分公司 小鹏汽车在慕尼黑启用欧洲研发中心[3] 安全合规与技术创新 - 德国信息技术、电信和新媒体协会2025年调研显示安全性、事故责任与数据隐私是智能辅助驾驶主要关切点[4] - 行业专家指出需常态化公布无接管率、事件率和自动紧急刹车系统误触发率 并在限定区域内试点运营完善保险[4] - 轻舟智航与高通合作 计划2026年面向欧洲、美国、日本和韩国启动量产交付 采用跨平台统一架构技术路线[5]
综述|中国智能辅助驾驶方案加速进入国际赛道
新华社· 2025-09-13 22:19
新华社慕尼黑9月13日电 综述|中国智能辅助驾驶方案加速进入国际赛道 新华社记者马悦然 车云龙 单玮怡 在2025年德国慕尼黑车展上,智能辅助驾驶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一大焦点。来自中国的多家企业集 中亮相,勾勒出智能辅助驾驶从概念到落地、从本土到全球的加速演进图景。 近年来,欧洲传统车企面临转型挑战。产品投放与技术储备滞后使不少企业在电动汽车的市场竞争 中逐渐落于下风。 "在软件研发上,我们确实走得慢了一些。"一名参展的德国车企工程师告诉记者,"与中国企业合 作,可以帮助我们加快智能辅助驾驶相关配套技术落地。" 在智能辅助驾驶的全球化趋势下,中欧产业互动日益频繁。 中国方案落地 今年慕尼黑车展已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新车展示,还是软件、芯片与出行方案的舞台。中国企业携 成熟的量产方案以及先进技术亮相,向欧洲市场全面展示智能辅助驾驶产业链各环节的技术突破与合作 优势。 卓驭科技与一汽-大众合作推出一款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在速腾L、探岳L等车型上将陆续上市,并 通过大众体系A-SPICE CL2认证,体现中国企业设计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在国际市场流程与质量体系中 的发展日趋成熟。 轻舟智航展示的智能辅助驾驶方案已在中国大规 ...
华为高管:世界上根本没有免费的东西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27 16:51
华为车BU合作模式 - 华为车BU与车企合作模式包括部件、单智(智舱或智能辅助驾驶其一)、双智(智舱和智能辅助驾驶兼具)、全栈等多种模式,合作深度依次递增 [2] - 华为车BU从IPD到IPMS全过程"陪跑"车企,覆盖产品定义、设计、制造到最终营销的全流程 [2][9] - 华为车BU与车企深度全栈合作的原因在于部分车企(特别是央国企)制造能力强但前后端需加强,华为可提供IPD和终端经验赋能 [9] 乾崑智驾业务发展 - 乾崑智驾品牌命名因华为logo不能贴车,故独立命名便于车辆标识 [5] - 乾崑智驾匹配一款车型最快需6~9个月 [6] - 搭载乾崑智驾车辆已达100万辆,华为ADS 4即将大规模上车 [2] - 奥迪是华为智驾合作的首个外资品牌,未来将有更多外资品牌合作 [7] - 乾崑智驾无明确商业化目标,不追求当期盈利,坚持长期主义投入 [8] 智能驾驶技术路径 - 华为乾崑不采用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技术路径,认为其通过语言转换控制车辆非终极方案 [3][10] - 华为更看重WA(World和Action)路径,通过视觉、声音、触觉等信息直接控制车辆,虽难度大但被视为终极方案 [3][10] - 自动驾驶行业玩家数量将持续减少,因技术路径依赖数据驱动(数据量、算力、算法),需公共智能化平台支撑 [11] 辅助驾驶商业化与竞争 - 辅助驾驶功能本质是提供"数字司机",追求零事故零伤亡,差异化程度低 [12] - 功能溢价取决于用户价值认知,而非技术差异化 [12] - 辅助驾驶功能不可能免费,免费策略实为成本转嫁(如含在车价或未来收费) [13] - 功能包定价高可保障长期迭代和维护,提升用户体验周期;低价可能导致短期失效,实际成本更高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