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辅助驾驶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围追”比亚迪
北京商报· 2025-07-04 00:31
头部车企销量表现 - 比亚迪以214 6万辆稳居2023年上半年销量榜首 同比增长显著 其中6月单月销量达38万辆 [1][3] - 上汽集团上半年销量205 3万辆 同比增长12 35% 其中上汽大众与上汽通用五菱合计销量超124万辆 [3] - 一汽集团上半年销量157 1万辆 同比增长6 1% 自主品牌销量44 98万辆 合资品牌112 1万辆 [3] - 吉利汽车上半年销量140 9万辆 同比增长47% 纯电动车型销量51万辆 插混车型21万辆 全年目标上调至300万辆 [4] - 长安汽车上半年销量135 5万辆 同比增长1 59% 自主品牌销量115 1万辆 [4] - 奇瑞集团上半年销量126万辆 跻身百万辆俱乐部 [4] 产品与技术竞争 - 比亚迪通过"海洋网"与"王朝网"布局6万-30万元主销市场 该区间成为车企竞争焦点 [5] - 长安阿维塔06杀入30万元以内市场 对标比亚迪汉 采用华为联合技术 [5] - 吉利银河星耀8起售价11 58万元 银河A7预计定位10万元级别 直接竞争比亚迪秦 [6] - 比亚迪推出"天神之眼"系统 将高阶智驾下放至7万元级车型 引发行业技术升级 [6] - 奇瑞发布"猎鹰智驾"方案 覆盖全品牌全动力车型 吉利推出"千里浩瀚"系统 含五个层级方案 [6] 海外市场拓展 - 比亚迪上半年海外销量47万辆 6月同比增长229 8% 巴西工厂首车下线 当地市占率达9 7% [8] - 上汽集团上半年出口49 4万辆 MG品牌全球累计销量超500万辆 将推出17款海外新车型 [9] - 奇瑞上半年出口55万辆 占总销量44% 业务覆盖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9]
六家车企交百万辆成绩单,自主大厂“围追”比亚迪
北京商报· 2025-07-03 22:22
头部车企销量竞争 - 比亚迪上半年销量214.6万辆稳居榜首 同比增长208.64% [1][2] - 上汽集团上半年销量205.3万辆 同比增长12.35% [2] - 吉利汽车上半年销量140.9万辆 同比增长47% [3] - 长安汽车上半年销量135.5万辆 同比增长1.59% [3] - 奇瑞集团上半年销量126万辆 [3] - 一汽集团上半年销量157.1万辆 同比增长6.1% [2] 产品与技术布局 - 比亚迪通过王朝 海洋网 腾势 仰望等多品牌战略占领市场份额 [2] - 长安汽车推出阿维塔06车型杀入30万元以内市场 对标比亚迪汉 [4] - 吉利汽车发布银河星耀8和银河A7车型 扩充10万元级别车型阵容 [4] - 比亚迪推出"天神之眼"系统 将高阶智能辅助驾驶下放至7万元级车型 [5] - 奇瑞集团发布"猎鹰智驾"智能化方案 覆盖全品牌全系车型 [6] - 吉利发布"千里浩瀚"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包含五个不同层级 [6] 海外市场拓展 - 比亚迪上半年海外销量47万辆 同比增长229.8% [7] - 比亚迪在巴西建设生产基地 总投资55亿雷亚尔 [7] - 上汽集团上半年出口49.4万辆 同比增长1.27% [8] - 奇瑞集团上半年出口55万辆 占总销量44% [8] - 比亚迪CKD出口占比达11% 转向海外本地化生产 [7] - 上汽集团发布"Glocal战略" 计划三年推出17款海外车型 [8]
车企半年考|六家车企交百万辆成绩单,自主大厂“围追”比亚迪
北京商报· 2025-07-03 22:00
头部车企销量竞争 - 比亚迪以214.6万辆稳居2023年上半年销量榜首,同比增长显著[2][3] - 上汽集团以205.3万辆位列亚军,同比增长12.35%,其中合资品牌贡献超124万辆[3] - 一汽集团销量157.1万辆,同比增长6.1%,自主品牌占比28.6%[3] - 吉利汽车销量达140.9万辆,同比增长47%,纯电动车型占比36.2%[4] - 长安汽车销量135.5万辆,同比增长1.59%,自主品牌占比85%[4] - 奇瑞集团销量126万辆,跻身"百万辆俱乐部"[4] 产品与技术布局 - 比亚迪通过王朝、海洋网、腾势与仰望等多品牌战略快速占领市场份额[3] - 长安汽车推出阿维塔06车型切入30万元以内市场,对标比亚迪汉[5] - 吉利汽车发布银河星耀8(11.58万元起)和银河A7,强化10万元级产品矩阵[5] - 比亚迪将高阶智驾系统下放至7万元级车型,引发行业智驾军备竞赛[6] - 奇瑞发布"猎鹰智驾"系统,覆盖全品牌全动力车型[6] - 吉利推出"千里浩瀚"智驾方案,包含5个层级满足差异化需求[6] 海外市场拓展 - 比亚迪上半年海外销量47万辆,6月单月同比增长229.8%,巴西工厂首车下线[8] - 上汽集团上半年出口49.4万辆,MG品牌全球累计销量超500万辆[9] - 奇瑞上半年出口55万辆,占总销量44%,业务覆盖110多国[10] - 比亚迪在巴西市占率达9.7%,CKD出口占比11%[8] - 上汽发布"Glocal战略",计划三年推出17款海外专属车型[9][10] 市场趋势分析 - 6万-30万元价格区间成为车企主战场,B级/A级电动车批发量持续增长[5][6] - 经济型电动车普及被视为拉动市场增量的关键因素[6] - 智能化功能成为消费者购车重要考量指标,推动车企技术升级[7] - 头部车企从整车出口转向CKD模式及本地化生产体系建设[8]
粤港澳大湾区车展18.3万人涌入:告别“价格战” 迈向“价值战”
中国经营报· 2025-06-03 11:21
行业趋势转变 - 中国汽车产业竞争焦点正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安全出行、智慧出行成为家庭购车主要考量因素[1] - 中汽协发布行业倡议反对无序"价格战",指出其会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并影响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1] - 工信部强调无序价格战会削弱研发投入,带来安全隐患,将引导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2] 车企高管观点 - 蔚来汽车李斌表示更愿意"卷"技术和服务而非价格[3] - 小鹏汽车何小鹏呼吁行业共同"卷服务、卷科技、卷质量"以走向全球[3] - 广汽集团閤先庆主张"卷价值"而非价格,强调价格是价值的体现[3] 技术研发投入 - 小鹏汽车单季度研发投入近20亿元,长期布局AI汽车、飞行汽车和AI机器人领域[4] - 广汽集团累计研发投入超550亿元,强调科技创新是满足用户需求的"桨"[4] - 华为2024年汽车智能化领域研发投入超100亿元,整体研发投入达1797亿元[5] 车展亮点与技术展示 - 比亚迪展示"兆瓦闪充油电同速"技术,宣布与小桔充电共建1万座闪充桩,与新电途共建5000座闪充桩[6] - 仰望汽车发布U8L曜石黑配日珥金新色,展示应急浮水功能和云辇-Z技术[6] - 华为鸿蒙智行首次以专馆形式亮相,乾崑ADS 4智驾系统将支持20多个品牌车型[7] 智能化与生态合作 - 智能辅助驾驶技术成为车型"标配",反映消费者对智慧出行的强烈需求[5] - 华为秉持"不造车,助造车"理念,集成智能驾驶辅助、智能座舱等系统并扩大生态赋能[7] - 问界M8全球首秀,M9 2025款搭载鸿蒙智能座舱4.0和超级底盘技术[7]
智能辅助驾驶竞速与暗战:自研派VS合作派,功能水平分化加剧
贝壳财经· 2025-05-22 18:37
车企自研辅助驾驶技术进展 - 理想汽车智能驾驶正式进入AI大模型时代,本次OTA更新重点围绕智能驾驶能力升级,同步更新智能空间和智能电动 [3] - 蔚来智能辅助驾驶NOP+截至3月31日已避免超350万次碰撞风险,截至2025年5月15日累计行驶里程达49.357亿公里 [3] - 奇瑞猎鹰智驾系统分为500/700/900三个级别,依托1600万全球用户每年积累超20亿公里智驾里程,生成1000万+高价值训练数据和180万+世界模型场景 [3] - 音和汽车千里浩瀚规划了H1/H3/H5/H7/H9等多层级辅助驾驶方案,吉利控股旗下极氪、领克等品牌将采用该系统 [3] - 广汽集团GSD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基于生成式AI端到端架构,已沉淀500万用户驾驶场景和超4000万公里L4级Robo-taxi数据 [3] 行业技术路线分化 - 比亚迪全栈自研"天神之眼"系统,与小鹏、理想等同属第一梯队车企自研阵营 [4] - 博世认为中阶智能辅助驾驶应交给供应链处理,主机厂每年投入数亿至数十亿全栈自研成本过高 [4] - 华为预计2024年将有7家车企10个品牌采用乾崑解决方案,包括长安深蓝、赛力斯问界等,预计采用华为智驾汽车超50万辆 [4] 华为合作模式分析 - 华为汽车业务有三种合作模式:零部件供应模式(如宝马、比亚迪)、HI模式(如北汽极狐、阿维塔)、智选车模式(问界、智界) [5] - 智选车模式合作深度最紧密,华为参与产品设计、营销及销售,合作车型会在华为体验中心展示 [5] - 上汽集团从"掌握灵魂"转向与华为合作尚界,但合作伙伴面临核心技术自主性质疑 [6]
亏损326亿元,最难CEO作出“悲伤而痛苦”的决定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5-14 23:14
日产汽车2024财年业绩与复苏计划 - 2024财年日产汽车全球销量334.6万辆同比下降2.8% 其中中国市场下降12.2% 北美市场增长3.3% [5] - 公司合并净销售额12.6万亿日元(约6126.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4% 营业利润698亿日元(约33.9亿元人民币)下降88% 营业利润率0.6% [5] - 净亏损6709亿日元(约326.2亿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 上一财年净利润4266亿日元 [4][5] - 业绩疲软主因是美国和中国市场销售下滑 以及多地区资产评估相关的减值支出 [9] 日产复苏计划"RE: Nissan" - 计划在2027财年前实现5000亿日元(约243.9亿元人民币)降本 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各占50% [13] - 全球制造工厂从17个减少至10个 年产能降至250万辆 备用50万辆冗余产能 [13] - 裁员20000人占全球员工总数15% 其中制造部门占65% 销售管理部门18% 研发部门17% [16][17] - 减少20%工程成本 简化70%产品复杂性 开发时间缩短至30个月 [21] 市场与产品战略调整 - 整合泰国工厂 将阿根廷生产转移至巴西 目标产能利用率达到100% [16] - 优化供应商 重组供应链 考虑将中国供应商纳入全球供应系统 [22] - 计划出口中国制造车型 包括东风日产N7和郑州日产Frontier Pro PHEV [22] - 北美市场将推出新混合动力车型和跨界车 确认发布Skyline新车 [24] 合作伙伴关系与行业环境 - 与本田合并谈判已中断 但考虑在个别业务上开展合作 [26][27] - 积极寻找与本田在美国市场合作机会 探索共同开展项目 [30] - 美国关税政策预计带来4500亿日元负面影响 计划加大本地生产力度 [24] - 行业面临中国电动汽车生产商崛起的冲击 以及特朗普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 [33][34]
若出事的小米装了激光雷达,留给司机的接手时间可能不止两秒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03 22:56
小米SU7事故与激光雷达行业影响 - 小米SU7标准版夜间事故暴露纯视觉方案缺陷,未触发AEB导致碰撞,激光雷达因高精度三维感知能力被质疑为"安全刚需"[3] - 事故后激光雷达概念股集体上涨,速腾聚创港股涨超7%,禾赛美股涨逾17%,A股多股跟涨超6%[3] - 主流车企中80%以上选择多传感器融合路线,仅特斯拉等极少数采用纯视觉方案[3] 激光雷达企业财务表现 - 速腾聚创2024年营收16.49亿元(+47.2%),ADAS产品贡献81%营收,毛利率提升8.8个百分点至17.2%,亏损收窄8.9%[5][7][9] - 禾赛科技2024年营收20.77亿元(+10.7%),全球首家实现盈利(Non-GAAP净利1369万元),综合毛利率42.6%显著高于行业[10][11][12] - 两家企业2024年交付量均突破50万台,速腾聚创以54.42万台(+109.6%)居市占率第一,禾赛交付50.19万台(+126%)[7][10][14] 技术发展策略对比 - 速腾聚创推行"科技平权",推出低于200美元激光雷达MX,覆盖15万元以下车型,同时发布全球首款千线激光雷达EM4(探测距离600米)[16][19][21] - 禾赛科技聚焦高性能路线,AT128/FT120适配L3+高阶智驾,自研SPAD芯片降本20%-30%,同步拓展机器人市场[23][41] - 两家企业均布局多元化应用:速腾服务2800家非汽车客户,禾赛机器人单月交付超2万台,获六位数割草机器人订单[21][25][29] 合作定点与产能规划 - 速腾聚创合作28家车企/95款车型,覆盖全球310家OEM,L4领域与Pony.ai等6家签署量产协议,年产能将达200万台[27][29][35] - 禾赛科技定点22家车企/120款车型,获奔驰独家大单,麦克斯韦智造中心2025年产能将达200万台,Robotaxi市场占比90%[29][31][33][35] 降本增效实施路径 - 速腾聚创通过芯片化设计(M-Core芯片降本50%)和平台化生产,ADAS产品均价从3200元降至2600元[39] - 禾赛科技自研芯片+自建工厂实现成本降99.5%,ATX雷达成本再降20%-30%,计划2025年价格再减半[41] 行业趋势展望 - 激光雷达加速渗透至10万-20万元车型,2025年行业交付量或达120万-150万台,机器人市场成新增长点[35][43] - 技术向低成本、固态化演进,半固态方案和芯片集成成为降本核心路径[37][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