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价值投资
搜索文档
泉果基金创始人王国斌因病离世!投资界的“清泉良木”永远凋零
搜狐财经· 2025-11-04 16:09
王国斌个人背景与行业贡献 - 拥有27年证券从业经验,是北京大学硕士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 [1] - 2022年离开东方红资管,与同事共同发起设立泉果基金 [1] - 将27年光阴奉献给中国证券市场,见证并参与了改革开放后资本市场的重大变革 [5] - 以稳健投资风格著称,善于在复杂市场环境中把握长期趋势,提出"价值为本、顺势而为"的投资哲学 [5] 泉果基金发展与投资理念 - 公司在王国斌带领下三年内迅速发展壮大,"寻清泉,种良木"的投资理念深入人心 [4] - 倡导长期价值投资理念,为投资者创造可观回报,将投资比作培育良木强调耐心等待成长 [4] - 公司企业文化强调"忠信"为本分和承诺,资产管理工作的本质是信托责任 [1][5] - 公司表示将继承王国斌遗志,继续坚持长期价值投资理念,以投资者长期价值最大化为宗旨 [4][5] 行业影响与追思安排 - 王国斌离世被视为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损失,其投资理念和管理智慧将继续在行业生根发芽 [5][6] - 其"价值投资"理念将继续在中国资本市场生生不息,成为金融从业者的精神坐标 [6] - 追思会定于2025年11月9日10时在上海市徐汇区龙华殡仪馆1号厅举行 [4]
68亿,美国红杉资本新设立2支早期基金
搜狐财经· 2025-11-01 08:55
基金设立概况 - 美国红杉资本宣布成立两支新基金,总规模达9.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接近68亿元)[2] - 两支新基金分别为规模7.5亿美元的早期基金和规模2亿美元的种子基金[2] - 新基金规模几乎与2年前推出的基金持平[2] 基金投资策略与结构 - 早期基金(规模7.5亿美元)主要投资于A轮阶段的初创企业,尤其是已具备初步产品市场契合度、正处于快速扩张期的公司[2] - 种子基金(规模2亿美元)专注于Pre-Seed与Seed阶段的初创项目,目标是在企业创立的第一天就参与其中,以较低估值获取更大股权比例[2] - 新基金归属于红杉资本自2021年改革后的"常青基金"结构之下,该结构允许公司在投资项目IPO后仍长期持有股份[4] - 公司强调"越早越好"的投资逻辑,认为早期进入是锁定低价、获取更大股权的关键[4] 投资领域与近期活动 - 基金投资领域涵盖人工智能、企业软件、网络安全、金融科技、硬件、医疗科技、创意工具等多个高潜力赛道[2] - 截至2025年10月,红杉资本年内已投资超过100家公司,涵盖AI、企业软件、金融科技、硬件等多个领域[7] - 在AI领域,公司近期投资了安全测试项目Xbow、AI可靠性平台Traversal以及对标中国DeepSeek的Reflection AI等项目[4] 公司背景与投资理念 - 美国红杉资本成立于1972年,是硅谷最早的风险投资机构之一,专注于早期科技投资[6] - 公司核心投资理念是"投资杰出创始人,从第一天起陪伴企业成长"[6] - 50多年来,红杉资本投资了众多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技公司,包括苹果、谷歌、英伟达、思科、Airbnb、Stripe等[7] - 公司名称"红杉树"象征长寿与稳健,体现了其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6]
年内私募机构“豪掷”超55亿元参与A股定增
证券日报· 2025-10-31 00:40
私募机构参与A股定增概况 - 截至10月30日,年内共有51家私募机构旗下产品参与了53家A股上市公司定增,合计获配金额达55.24亿元,较去年同期的44.85亿元增长超过23% [1] - 按10月30日收盘价计算,私募机构参与定增项目合计浮盈金额约为24.38亿元,整体浮盈比例为44.13% [1] 私募机构参与定增的原因 - 市场环境与政策支持形成共振,A股市场整体表现向好,定增个股走势强劲 [1] - 定增发行价通常较市价有一定折价,使私募机构能够以较低成本获取股份,为投资回报提供安全边际 [1] - 退出渠道多元,除传统二级市场减持外,还有协议转让等多种退出方式,有助于分散流动性风险 [1] 私募定增的行业与个股分布 - 电子行业成为私募机构定增的重点领域,在16只私募获配金额超1亿元的个股中独占6席 [1] - 私募机构参与的定增项目覆盖了17个申万一级行业,其中电子行业合计获配金额达20.32亿元,占私募机构定增配总额的36.78% [2] - 乐鑫科技吸引4家私募机构参与定增,合计获配金额达7.88亿元;TCL科技获私募机构定增获配金额超过2亿元 [1] 主要参与机构及收益表现 - 百亿元级私募机构睿郡资产以5.98亿元的获配金额成为"定增王" [2] - 杭州信持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湖南聚力财富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因参与德明利定增,浮盈比例均超过300% [2] 私募参与定增的市场信号 - 私募机构积极参与定增项目表明其对未来市场走势持乐观态度,因定增项目通常有6个月到1年的锁定期 [3] - 私募机构在科技、高端制造、新能源等领域的布局,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了参考,具有一定的风向标意义 [3] - 反映出私募机构正从短期博弈向长期价值投资转型,展现出更强的投研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 [3]
三季报透视:社保与公募基金“同框”456只个股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0-30 01:09
文章核心观点 - 社保基金与公募基金作为A股市场核心机构投资者,其重仓股高度重叠,显示出基于基本面研究的价值共识 [1][2] - 两类机构在第三季度共同青睐电子行业,增持行为得到三季报强劲业绩和产业升级趋势的支撑 [2] - 社保基金投资风格稳健、持股周期长,公募基金操作更灵活、组合集中度可能更高,但均以长期资产保值增值为核心诉求 [3] 机构持仓概况 - 公募基金现身3108只已披露三季报个股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持股市值前三名为宁德时代、贵州茅台和中际旭创 [1] - 社保基金现身456只个股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合计持仓市值达1177.71亿元,其中19只个股市值超10亿元,包括云铝股份、汇川技术等 [1] - 社保基金重仓的456只个股全部为公募基金重仓股,显示高度重合 [1] 社保基金投资特征 - 青睐龙头公司,通过集中配置增强组合稳定性,体现长期价值投资理念 [1] - 增配科技创新领域,如通信、电子等契合产业升级与新质生产力方向的行业 [1] - 选股时业绩导向明确,新进和增持个股多数实现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部分公司单季扭亏 [2] 电子行业配置分析 - 社保基金增持信维通信、亿联网络、东方电子等科技标的,持股占流通股比例均超3.7% [2] - 公募基金增持生益科技、福晶科技等电子行业个股,三季度末持股占流通股比例分别为7.45%和6.81% [2] - 科沃斯、拓维信息、青木科技等电子行业公司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超百倍,为机构布局提供业绩支撑 [2] 机构投资风格差异 - 公募基金因考核和规模压力,操作更灵活,投资组合集中度可能更高 [3] - 社保基金考核长期,偏重控制业绩基准偏离度,流动性压力较小,风格更稳健,持股时间更长 [3]
银华基金和玮:知行合一,将持有人体验放在首位
中国证券报· 2025-10-27 12:19
基金经理和玮的投资理念 - 追求产品状态为“让投资者偶尔会想起来,但大部分时间会忘记”,注重风险收益比与客户持有体验 [1] - 不刻意追求排名极致,投资决策核心是安全边际和长期主义 [1] - 投资终极目的是让持有人安心托付资产,经历时间沉淀收获稳健回报 [1] 大资金管理经验的影响 - 管理长期大资金的经历塑造了其投资哲学,使其成为长跑型选手 [2] - 大资金规模促使投资思路带有“左侧”与“逆向”基因,成为情绪稳定器 [2] - 基于长期价值判断而非短期情绪博弈,内化为清晰稳固的投资框架 [2] 投资框架与策略 - 持股周期更长,很多重仓股持有三年左右,每年带来较好回报 [3] - 构建宏观长期视角与中观行业分析相互验证的决策体系 [3] - 非常看重买入股票的价格,估值是决定风险收益比的关键一环 [3] - 警惕行业景气高点时看似低廉的市盈率估值以及估值很高、交易拥挤的赛道标的 [3] 对市场与行业的看法 - 从长期维度看好A股,认为中国资产全球性价比高,安全性非常高 [7] - 国际资本未来将趋势性提高中国资产配置比例,市场大概率长期向上 [7] - 有色金属是近三年核心关注方向,源于对美元信用体系下行的长期展望 [7] - 铜和铝与新能源紧密相关,供需结构长期向好,是中长期确定性较好的方向 [8] 对科技股的态度 - 将当前人工智能浪潮与2000年互联网泡沫类比,指出盈利模式尚远、依赖融资现金流的特点 [9] - 对现阶段部分科技股保持警惕,在组合中对此类资产保持较低参与度 [9] - 通过配置其他板块为投资者创造稳健回报,减少不必要波动风险 [9]
一上市湘企中期分红超8亿元
长沙晚报· 2025-10-24 17:32
A股市场中期分红概况 - A股近850家上市公司公布或实施中期分红方案,合计分红超6600亿元,已接近去年中期分红总额[1] - 中期分红队伍逐渐壮大,大市值公司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今年中期分红的上市公司中有442家总市值超过百亿元,占比超50%[2] - 上市公司积极践行一年多次分红,可引导长期价值投资、减少投机,吸引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入市以增强市场韧性[3] 上市湘企中期分红情况 - 10多家上市湘企发布2025中期分红方案或已实施中期分红[1] - 长沙银行拟派发现金红利超8亿元,是目前上市湘企中分红总额最多的[1][2] - 可孚医疗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6元,是上市湘企中分红比例最高的[2] 中远海控分红及业绩分析 - 中远海控实施大手笔中期分红,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56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红利近87亿元[1] - 公司2025年中报每股收益1.12元,归母净利润1753609.22万元,净利润同比增长率3.95%[1] - 集运业务量增长与码头业务增利支撑公司业绩,集装箱航运市场延续需求增长态势[1] 重点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可孚医疗2025年中报每股收益0.82元,归母净利润16738.75万元,净利润同比增长率-9.51%,公司深耕家用医疗器械近20年,构建了完善产品矩阵和全渠道协同运营体系[3] - 长沙银行2025年中报每股收益1.08元,归母净利润432890.30万元,净利润同比增长率5.05%,公司在低利率环境下加快债券投资交易转型进程[3] - 工业富联和燕京啤酒均为首次中期分红,分别拟派发现金红利65.51亿元、2.82亿元[2]
穿越牛熊基金经理的制胜秘籍:不同风格流派图鉴
Morningstar晨星· 2025-10-23 09:04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聚焦于权益市场和固收市场的不同投资流派,通过剖析代表性基金经理的投资哲学,拆解各流派穿越牛熊的底层逻辑与制胜秘籍 [1] - 权益市场三大核心流派为长期价值派、硬核成长派和GARP均衡派,固收市场两大主流流派为纯债稳健派和固收+增强派 [1][26] - 不同投资流派并无绝对最优策略,关键在于与投资者自身风险偏好和投资周期的适配性 [26][27] 权益篇:长期价值派 - 长期价值派紧扣投资本质,以企业生命周期为尺度,借复利积累财富,低换手率是其投资信仰的外在体现 [2][3] - 工银瑞信基金杨鑫鑫践行“好公司+好价格”原则,组合管理秉持“分散+低换手”原则,单一行业配置不超15%,前十大重仓股占比30%-45%,年度换手率稳定在100%以内 [3] - 中泰证券资管姜诚采用“集中式等待”思路,持股不超25只,前十大重仓股权重50%-75%,年度换手率维持在80%以内,在2022年沪深300下跌近20%的行情中基金实现4.46%正收益 [6] 权益篇:硬核成长派 - 硬核成长派聚焦挖掘高成长潜力企业,坚信业绩增长驱动股价,善于甄别新兴成长行业和拥有核心技术、创新模式的企业 [8] - 兴证全球基金谢治宇聚焦成长但不盲目押注赛道,组合年度换手率从早期300%以上逐步降至100%左右,注重行业均衡配置,单一行业权重基本不超25%,前十大个股集中度较少超50% [9] - 在2023年AI产业兴起后,谢治宇将电子行业配置比例提升至40%以上,但通过对半导体、消费电子等细分行业的均衡布局控制单一赛道风险 [9] 权益篇:GARP均衡派 - GARP均衡派基金经理兼顾企业成长与估值,选股时综合评估业绩增速、估值与财务健康度,组合管理注重行业和个股分散 [11] - 东方红资管周云专注以合理价格挖掘潜在回报率高的优质公司,兼顾大、中、小盘股票,年度换手率稳定在100%左右,组合平均持仓市值低于同类及沪深300指数 [11] - 大成基金刘旭投资风格灵活,选股要求标的预期收益率超过10%,组合风格随市场周期动态优化,2021年起从大盘成长与平衡边界转变为大盘价值风格 [14] 固收篇:纯债稳健派 - 纯债稳健派基金经理专注债券投资,不涉及股票、可转债,以追求稳健收益为目标,力争每年获取绝对收益,控制回撤在较低水平 [15][16] - 建信基金黎颖芳与彭紫云管理的建信纯债基金,黎颖芳专注久期管理,近两年将久期缩窄至1-3.5年,信用筛选严格,AAA以下品种占比通常在25%以内 [16][17] - 富国基金黄纪亮聚焦中高等级信用债,AAA评级以下债券占比稳控在20%以下,低评级个券占比不超0.5%,利率债占比一般在20%以下,久期稳健调整于1.5-3年之间 [19] 固收篇:固收+增强派 - 固收+增强派以10%-30%的权益敞口为收益突破口,核心策略是“以债打底、以股增强”,通过债券投资保障基本收益,借助权益类资产捕捉市场机会 [20][22] - 易方达基金王晓晨将大部分资产配置于高等级债券,用30%以内仓位投资优质股票与可转债,基金年化收益率显著超越同类积极债券型基金平均水平,业绩波动性却更低 [22] - 鹏华基金祝松管理的鹏华产业债基金,精选中高等级债券,AAA等级债券长期保持在50%以上,可转债仓位在0-20%间灵活调整,长期年化收益率和夏普比例均高于同类平均水平 [24]
新加坡投资巨头接连出手 和铂医药持续获GIC增持
证券时报网· 2025-10-22 08:34
主要股东增持 - 新加坡政府投资基金GIC于10月16日以每股13.5791港元增持和铂医药69万股,斥资约937万港元,好仓持股比例从6.97%提升至7.05% [2] - GIC于8月29日以每股12.7133港元斥资约5.11亿港元大举增持和铂医药4022.2万股,好仓比例从1.62%大幅提升至6.37% [2] - 自8月30日至10月15日期间,GIC累计增持和铂医药830.8万股 [2] 公司财务表现与估值 - 和铂医药一年来收入激增243%,远超行业增速 [3] - 公司市盈率低于生物科技行业平均水平 [3] 投资机构观点 - GIC为新加坡最大国际投资机构之一,管理资产规模超过8000亿美元,其长期价值投资方向被视为重要风向标 [2] - 澳大利亚投资机构Simply Wall St报告将和铂医药列为亚洲市场三大“潜力黑马”之一,认为公司未来具有很大增长潜力 [3] - GIC的大手笔增持被视为对公司技术实力、管线潜力以及商业前景的认可 [2]
科技投资赋能高质量发展,公募基金深耕产业趋势与价值发现
新浪基金· 2025-10-16 16:48
行业背景与趋势 - 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加速突破,科技板块在资本市场表现活跃,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1] - A股市场呈现结构性分化特征,科技板块尤其是AI产业链持续领涨 [2] - 全球AI产业已形成“技术突破——应用落地——商业反哺”的良性循环,例如美国市场大模型智能化水平提升带动终端付费用户激增,并进一步推高算力需求,形成“飞轮效应” [2] - AI技术迭代加速与产业生态完善带来基本面改善,推动从算力基础设施到半导体设备,从终端应用到智能驾驶的产业链重构 [2] - 国内市场的创新活力正跨越科技与消费的边界,覆盖AI大模型、人形机器人、创新药、国潮美妆和黄金饰品等领域 [3] 公司战略与投研能力 - 公募基金将主动权益投资能力视为公司发展的“护城河”,坚持以深度基本面研究为基础的长期价值投资理念 [1] - 公司持续拓展研究覆盖、丰富策略体系,提升投研能力的广度与深度,在科技、新能源等方向均有布局 [1] - 公司积极探索量化技术与基本面研究的有机结合,以增强产品布局的多样性与适应性 [1] - 公司打破传统投研壁垒,建立“投资+研究”的分组协同模式,由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作为组长,确保投资与研究高效联动,提升研究向投资的转化效率 [4] - 该模式有助于提升基金经理的“能力圈”范围,并帮助研究员培养和建立投资视野 [4] 投资理念与市场观点 - 近期科技领域的上涨行情有坚实的产业基础,是高质量发展在资本市场的深刻映射,并非短期波动 [2] - AI革命推动的产业链景气度正从GPU、光模块等硬件环节向存储、半导体设备乃至电力领域传导 [2] - 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特性决定了创新回报的丰厚性,“反内卷”机制从舆论探讨向制度构建的演进,将进一步优化竞争生态,提升资本市场整体回报率 [3] - 基金经理需摒弃“追高杀低”的短期思维,通过深度产业研究把握结构性机会 [4] - 基金经理应加强与市场互动,避免思维“固化”和投资“钝化”,定期复盘持仓逻辑,不断扩大能力圈,学习新行业的投资语言以灵活应对市场变化 [4] 行业前景与作用 - 随着国内外科技创新的持续推进与资本市场制度的不断完善,公募基金有望在服务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5]
科技投资赋能高质量发展 泓德基金深耕产业趋势与价值发现
中证网· 2025-10-16 15:24
文章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突破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公募基金通过深化产业研究和挖掘长期价值来把握科技创新投资机遇 [1] - A股市场科技板块特别是AI产业链持续领涨,本轮行情有坚实的产业基础,是AI技术迭代和产业生态完善带来的基本面改善在资本市场的深刻映射 [2] - 公募基金将主动权益投资能力建设提升至战略高度,通过投研深度融合、分组协同模式来捕捉结构性行情中的阿尔法,为投资者创造稳健回报 [4] 科技行业趋势与市场表现 - A股市场呈现结构性分化特征,科技板块尤其是AI产业链持续领涨,成为资本市场焦点 [2] -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正推动全球产业链重构,从算力基础设施到半导体设备,从终端应用到智能驾驶,技术迭代与商业落地相互共振 [2] - 全球AI产业已形成“技术突破——应用落地——商业反哺”的良性循环,大模型智能化水平提升带动终端付费用户激增,进一步推高算力需求,形成“飞轮效应” [2] - AI产业趋势正从GPU、光模块等硬件环节向存储、半导体设备乃至电力领域传导,产业链景气度持续扩散 [2] - 国内市场创新活力跨越科技与消费边界,从AI大模型、人形机器人、创新药到国潮美妆、黄金饰品 [3] 公募基金投资策略与能力建设 - 公募基金持续提升主动权益投资能力,强化对产业趋势的研判与价值挖掘 [1] - 公司将主动权益投资能力视为发展的“护城河”,坚持以深度基本面研究为基础的长期价值投资理念 [1] - 公司在科技、新能源等方向均有布局,积极探索量化技术与基本面研究的有机结合,以增强产品布局多样性与适应性 [1] - 投研团队建立“投资+研究”的分组协同模式,由经验丰富基金经理作为组长,研究员作为主要成员,确保投资与研究高效联动 [4] - 该模式提升研究向投资的转化效率,扩大基金经理“能力圈”,同时帮助研究员培养投资视野 [4] - 基金经理需摒弃“追高杀低”的短期思维,通过深度产业研究把握结构性机会,定期复盘持仓逻辑,扩大能力圈,学习新行业投资语言 [4] 市场环境与创新回报 - 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特性决定了创新回报的丰厚性 [3] - “反内卷”机制从舆论探讨向制度构建的演进,将进一步优化竞争生态,提升资本市场整体回报率 [3] - 随着国内外科技创新持续推进与资本市场制度不断完善,公募基金有望在服务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