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US

搜索文档
直击中国石油2025年中期业绩说明会:积极应对原油市场波动 加速向综合能源公司转型发展
证券日报网· 2025-08-28 18:45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5万亿元,经营利润1170.3亿元,归母净利润840.1亿元,自由现金流1122.8亿元同比增长11.5%,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1] - 中期分红预案拟每股派现0.22元,合计派发现金红利402.65亿元,派息率达47.9%,A/H股年化股息收益率分别为5.1%和7.1% [7] 油气与新能源业务 - 油气产量当量同比增长2%,其中国内产量当量增长2.7%,原油产量增长0.6%,天然气产量增长4.7%,均创历史新高 [2] - 油气单位操作成本同比下降8.1%,有效对冲国际油价同比下跌15.1%的影响 [2] - 风光发电装机规模达1024万千瓦,发电量36.9亿千瓦时(同比增1.7倍),外供电量19.2亿千瓦时(同比增2.0倍) [5] - CCUS项目注入二氧化碳超130万吨,产油超30万吨 [5] 炼化与新材料业务 - 炼化业务经营利润110.5亿元,原油加工量6.9亿桶(同比增0.1%)创历史新高 [3][4] - 优化产品结构:成品油产量下降0.9%,汽柴油收率降1.4个百分点,煤油产量增长7.6% [3][4] - 化工产品销量增长3.1%,新材料产量166.5万吨(同比增54.9%),连续三年保持超50%增长 [4][5] - 炼油单位现金加工成本同比下降2.2% [3] 销售与终端业务 - 国内成品油销量逆势增长0.3%,市场份额提升1.5个百分点,其中煤油/柴油销量分别增长3.8%和2.9% [3][4] - 车用LNG加注量同比增长59%,充换电量增长213%,非油业务利润增长5.5% [3] - 天然气销量同比增长4.2%,市场份额提高2.1个百分点,经营利润186.3亿元(同比增利18.2亿元) [4] 战略转型与产业布局 - 推进"油气热电氢"综合能源布局,加速向新能源、新材料转型 [5] - 成立昆仑资本投资未来产业,设立深圳新能源研究院、上海新材料研究院等研发机构 [7] - 投资入股2家可控核聚变企业,探索超深层地热、可燃冰、燃气勘探等前沿领域 [7] - 拓展航空燃料至航天领域,布局低空经济、具身智能机器人、合成生物等新材料应用 [7] 市值管理措施 - 通过分红、回购、增持等综合策略提升市值,已制定回购A/H股不超过5%股份的预案 [8] - 控股股东计划12个月内增持A/H股股份,金额介于28亿至56亿元 [8] - 将市值管理纳入管理层考核指标体系,设定定量与定性细则 [8]
国际原油价跌致“三桶油”上半年减利超290亿元 跌幅不一为什么
第一财经· 2025-08-28 08:43
业绩表现 - 三桶油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均下跌 中国石油840.1亿元跌5.4% 中国石化214.8亿元跌39.8% 中国海油695.3亿元跌13% 合计同比减少290.5亿元 相当于每日少赚近1.6亿元 [1] - 三桶油营业收入同比跌幅5%-11% 中国石油出现近五年来首次营收与净利润双下滑 [1] - 中国石油油气和新能源分部营业收入同比下滑6.3%至4226.7亿元 经营利润同比下滑6.8%至919.29亿元 [2] - 中国海油油气销售收入同比下跌7.2%至1717.45亿元 其中石油液体销售收入同比跌近11%至1439.98亿元 [2] - 中国石化勘探及开发事业部经营收入同比下降5.9%至1446.6亿元 收益同比下降18.9%至236.38亿元 [2] 油价影响 - 布伦特原油现货均价同比跌幅约15% [1] - 中国石油上半年原油平均售价66.21美元/桶同比下滑14.5% [2] - 中国海油平均售价69.15美元/桶同比下滑13.9% [2] 天然气业务 - 中国石油天然气销售均价同比涨超5%至2334元/吨 销售量增近3%达151.5万吨 [2] - 中国海油天然气平均售价同比上涨1.4%至7.9美元/千立方英尺 销量增长13.5%达4892亿立方英尺 带动天然气销售收入同比增超16%至277.5亿元 [2] - 中国石化仅液态LNG实现增长 销量增至193.4万吨 售价增至3811元/吨 [3] 下游业务 - 中国石油化工业务经营利润同比下滑55.5%至13.92亿元 [3] - 中国石化化工事业部经营收益亏损额扩大33.5%至42.24亿元 [3] - 中国石油销售分部经营利润同比跌超25%至101.04亿元 [3] - 中国石化炼油事业部和营销及分销事业部分别同比大跌50%至35.4亿元和46%至79.6亿元 [3] 行业趋势 - 中国市场汽油需求已于2023年触及峰值 整体油品需求预计2028年达峰 [4] - 电动汽车加速渗透对下游成品油业务产生明显影响 [3] 新能源布局 - 中国石油上半年风光发电量同比大增七成达36.9亿千瓦 新材料产量增超五成至166.5万吨 [4] - 中国海油上半年消纳绿电超5亿千瓦时 投用中国海上首个CCUS项目 [4] - 中国石化作为全球最大基石投资者入股宁德时代 计划今年建设不少于500座换电站 [4]
油气产量创新高 中国海油上半年大赚695亿元
上海证券报· 2025-08-28 02:29
财务业绩 - 营业收入2076.08亿元 归母净利润695亿元 [2] - 派发中期股息每股0.73港元(含税)约合人民币0.67元 派息总额约316.02亿元 [2] 产量表现 - 净产量384.6百万桶油当量 同比增长6.1% 国内外产量均超历史同期最优水平 [3][4] - 国内油气净产量266.5百万桶油当量 同比上升7.6% 海外油气净产量118.1百万桶油当量 同比上升2.8% [5] - 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12% [3][5] 勘探进展 - 国内获得5个新发现(龙口25-1 锦州27-6 曹妃甸22-3 涠洲10-5和涠洲10-5南)并成功评价18个含油气构造 [3] - 渤海湾盆地锦州27-6展现古近系岩性勘探前景 曹妃甸22-3展现浅层岩性勘探前景 [3] - 北部湾盆地涠洲10-5南实现中国南海海域首个变质岩潜山勘探领域重大突破 [3] - 签署伊拉克Block7区块和哈萨克斯坦Zhylyoi区块石油合同 首次签署哈萨克斯坦勘探新区块 [3] 项目投产 - 渤中26-6油田开发项目(一期) 文昌9-7油田开发项目 巴西Buzios7 Mero4等10个油气田投产 [4] - 垦利10-2油田群开发项目(一期)7月投产 探明地质储量超1亿吨 预计高峰日产油气当量约3000吨 [5] - 东方29-1气田开发项目 东方1-1气田13-3区开发项目投产 "深海一号"大气田高峰年产气量有望超45亿立方米 [5] 技术创新 - 工业化推广先进地震数据采集技术 规模化应用先进处理技术提升深层地震资料品质 [6] - 规模化应用有缆/无缆智能分注技术 助力中国海上油田自然递减率降至9.5% [6] - 全面推进优智钻完井建设 实现示范项目提速26% [6] - "深海一号"智慧气田获"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荣誉称号 [6] - 融合卫星遥感 无人装备与AI算法实现海洋溢油精准溯源和台风灾害高效应急响应 [6] - 台风模式累计挽回产量损失超60万吨油当量 [6] 成本与效益 - 油气销售收入1717亿元 桶油主要成本26.94美元/桶油当量 同比保持稳定 [7] - 布伦特原油均价同比跌幅15.1% [3] 绿色转型 - 规模化应用永磁电潜泵 秦皇岛32-6油田节电约1800万千瓦时 [7] - 绿电发电量超9亿千瓦时 外购并消纳绿电5亿千瓦时 [7] - 恩平15-1平台投用中国海上首个CCUS项目 开创"以碳驱油 以油固碳"新模式 [7] - 渤海油田规划建成中国北方海上最大CCUS中心 实现二氧化碳产 注 储一体化 [7]
中国石油 中期派息额超400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27 06:22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1.45万亿元同比下降6.7% [1]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840.07亿元同比下降5.4% [1] - 董事会决定派发中期股息每股0.22元派息额402.6亿元 [1] 生产运营 - 油气当量产量9.24亿桶同比增长2.0%创历史同期新高 [2] - 原油产量4.76亿桶同比增长0.3% [2] - 可销售天然气产量2.68万亿立方英尺同比增长3.8% [2] - 加工原油6.9亿桶生产成品油5957.2万吨 [2] - 化工产品商品量1997.1万吨同比增长4.9% [2] - 新材料产量166.5万吨同比增长54.9%连续三年保持50%以上增长 [2] 业务板块表现 - 油气新能源业务实现经营利润856.9亿元 [2] - 炼化新材料业务实现经营利润110.6亿元 [2] - 天然气销售业务实现经营利润186.3亿元 [3] - 风光发电量同比增长70.0% [2] - CCUS业务注入二氧化碳130.5万吨 [2] 销售与市场 - 销售天然气1515.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9% [3] - 国内销售天然气1197.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2%创历史同期新高 [3] - 天然气市场份额提高2.1个百分点 [3] - 保税船用燃料油、石蜡等产品市场份额保持领先 [2] 战略举措 - 加快推进塔里木上库光伏、青海格尔木风电、吉林昂格风电等重点项目建设 [2] - 吉林石化、广西石化转型升级项目实现中交 [2] - 蓝海新材料高端聚烯烃项目、独山子石化塔里木乙烷制乙烯二期项目积极推进 [2] - 优化原油资源配置动态调整产品结构 [2] - 坚持批发、零售一体化营销拓展直销客户和工业客户 [3]
中国石油拟中期分红合计派现超400亿元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7 00:45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万亿元人民币,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40.1亿元人民币 [1] - 拟进行半年度利润分配,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22元人民币,合计派发现金红利402.65亿元人民币,其中A股现金红利356.23亿元人民币 [1] 经营环境与战略 - 国际油价均价同比下行,布伦特原油现货平均价格为71.87美元/桶,同比下跌14.5% [1] - 公司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油气主营业务核心竞争力,并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打造第二增长曲线,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构建第三增长曲线 [1] 新能源与低碳业务 - 风光发电量同比增长70.0%,全产业链协同推进CCUS业务,注入二氧化碳130.5万吨 [2] - 连续三年保持新材料产量高速增长,上半年生产新材料166.5万吨,同比增长54.9% [2] 炼化与化工业务 - 加工原油6.9亿桶,生产成品油5957.2万吨,化工产品商品量1997.1万吨,同比增长4.9% [2] - 乙烯产量、化工品销量等指标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保税船用燃料油、石蜡等产品市场份额保持领先 [2] 非油业务与数智化转型 - 车用LNG销量同比增长58.9%,充换电量同比增长213%,非油业务利润同比增长5.5% [2] - 实施数智石油战略,推进数智技术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全产业链效率效能持续提升 [2] 资产收购与布局 - 全资子公司中石油太湖(北京)投资有限公司拟新设三家控股合资公司,合计出资400.16亿元人民币收购三家储气库公司100%股权 [3] - 交易完成后,三家储气库公司将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3]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CCUS技术埋存二氧化碳突破百万吨
新华网· 2025-08-23 10:21
公司技术进展 - 长庆油田近8年累计埋存二氧化碳达102万吨 历史性突破百万吨大关 [1] - 通过二氧化碳驱技术累计实现增油5万多吨 [1] - 二氧化碳驱开采效率较传统水介质提高25% [1] - 形成以二氧化碳混相驱替 防腐防气窜 循环利用为核心的"长庆模式" [1] - 已申报CCUS相关发明专利38件 制修订标准12件 [1] 项目布局规划 - "十四五"期间在陕甘宁部署3个百万吨级CCUS工业化项目 [2] - 陕西姬塬油田黄3区项目建成10万吨/年注入能力 [2] - 陇东油区2026年将开展10万吨级CCUS先导试验 [2] - 宁夏油区项目已建成40万吨/年注入能力 [2] - 整体百万吨CCUS工业化布局基本形成 [2] 技术模式与生态效益 - 采用致密油面积驱 低渗透重力辅助驱 页岩油补能三种技术模式 [2] - 100万吨埋碳量相当于植树5400多万棵 [2] - 未来5年埋碳量有望取得进一步突破 [2] - 项目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 [2]
【石化油服(600871.SH/1033.HK)】25H1业绩显著改善,新签合同再创新高——公告点评(赵乃迪/蔡嘉豪/王礼沫)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8-20 07:05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H1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70 5亿元 同比+0 6% 归母净利润4 9亿元 同比+9 0% [4] - 2025Q2单季营业总收入192亿元 同比+4 99% 环比+7 56% 归母净利润2 74亿元 同比-0 16% 环比+25 44% [4] - 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68 8% 毛利率提升0 41pct至8 44% 年化ROE达10 97% 期间费用率下降0 61pct至6 05% [6] 财务结构调整 - 拟使用盈余公积2亿元 资本公积16亿元弥补累计亏损 弥补后母公司累计未分配利润归零 [5] - 该举措体现公司分红和提升投资者回报决心 有助于达到利润分配条件并推动高质量发展 [9] 市场开拓与合同情况 - 2025H1新签合同额637亿元 同比+3 2% 创"十三五"以来新高 其中国内集团市场344亿元(+3 0%) 海外市场196亿元(+71 8%) [7] - 海外高端市场突破显著:中标沙特阿美压裂项目 科威特钻井大包项目 厄瓜多尔钻完井总包等 [7][8] - 上调2025年新签合同目标至950亿元以上 其中海外市场目标270亿元 [8] 行业环境分析 - 2025H1布油均价70 81美元/桶(-15 1%) Q2均价66 71美元/桶(-21 5% YoY -11 0% QoQ) [6] - 国内增储上产政策持续 2025年能源法施行将推动油气高质量勘探开发 绿色低碳/CCUS等新业务迎机遇 [10] - 全球上游资本开支2024年海上+8 6% 陆上-7 9% 预计2025年达5824亿美元(+5%) 支撑油服行业景气度 [10]
20年回眸:“两山”理念引领浙能集团逐“绿”向“新”
中国能源网· 2025-08-19 17:00
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 - 浙能集团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以能源"含新量"赋能产业"含绿量",推动绿色成为浙江发展底色 [2][3] - 集团在全国率先完成燃煤电厂脱硫、脱硝和超低排放改造,成为首个全面实现清洁化生产的大型发电集团,相关技术获2017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5] - 创新将超低排放技术应用至船舶脱硫领域,子公司浙能迈领获全球九大船级社认证,脱硫订单量居全球首位 [5] 装机规模与发电能力 - 集团总装机容量达成立之初的12倍多,居全国地方能源企业前列 [5] - 2024年8月8日单日发电量达7.57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较以往纪录增幅1.17% [4] - 新能源装机较"十三五"末翻一番多,重点发展海上风电产业 [11] 重点工程项目 - 推进嘉兴电厂四期、台二电二期扩建、六横电厂二期等省"千项万亿"工程 [6] - 六横二期工程采用二次再热技术,年节约标准煤2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60万吨 [6][8] - 建成全国首个煤电碳捕集与矿化利用全流程耦合示范项目,入选全球14个CCUS国际测试中心 [12] 技术创新突破 - 白马湖实验室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多次刷新世界纪录,固氮技术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 [12] - 成功研制兆瓦级天然气混氢燃机,性能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 [12] - 积极探索AI+能源领域,推动管理智能化、产业智能化和科研智能化 [12] 乡村振兴与民生保障 - 在安吉县启动"送气下乡"工程,为近10万户家庭和700家企业提供天然气服务 [13][14] - 衢州常山县郭塘村户用光伏项目年产值近120万元,受益农户234户 [13] - 在山区海岛县建成燃气管道约3000公里、综合供能站92座,服务超10万户家庭及上千家工商业单位 [15]
中石化油服(01033) - 2025年半年度报告全文
2025-08-18 16:58
业绩总结 - 2025年上半年合并营业收入370.5亿元,同比增长0.6%;归母净利润4.9亿元,同比增长9.0%[21][33][95] - 2025年上半年累计新签合同额636.7亿元,同比增长3.2%[34][95] - 2025年上半年物探服务业务收入18.1亿元,同比下降15.6%[35] - 2025年上半年钻井服务业务收入181.9亿元,同比下降3.6%[36] - 2025年上半年测录井服务业务收入17.3亿元,同比增长8.1%[37] - 2025年上半年井下特种作业服务业务收入51.4亿元,同比下降7.7%[39] - 2025年上半年工程建设服务业务收入86.6亿元,同比增长19.3%[40] - 2025年上半年国际业务收入92.8亿元,同比增长4.3%,占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的25.3%[41] 用户数据 - 2025年6月30日集团在册员工5.8万人,雇员薪酬成本约40.7亿元[103] - 2025年6月30日,公司股东总数129665户,其中境内A股股东129354户,境外H股记名股东311户[143] 未来展望 - 2025年下半年计划新签合同额313亿元以上,全年有望实现950亿元以上[64] - 2025年下半年物探服务计划完成二维地震4195千米、三维地震10615平方千米[65] - 2025年下半年计划完成钻井进尺467万米[67] - 2025年下半年计划完成测井14345万标准米,录井进尺425万米[68] - 2025年下半年计划完成井下作业3756井次[69] - 2025年下半年计划新签合同额68亿元,完成合同额91亿元[70] - 2025年力争全年产品产业化、新技术创收突破40亿元[73] - 2025年力争外委转自营及业务承揽输出稳定在1.5万人以上,外委费用同口径下降5%[74] - 2025年下半年预计资本支出为22.9亿元,包括新购和升级改造钻机12台等[75]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申请专利540件,其中发明专利341件;产品产业化产值8.9亿元[43] - 2025年上半年钻井优化技术应用411口井,平均钻井周期缩短12.7%,平均机械钻速提升19.4%[42] 市场扩张和并购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在中国20多个省、70多个盆地、550多个区块开展业务,在29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海外服务[30] 其他新策略 - 2025年上半年撤销各类机构41个,压减队伍54支,实施外委转自营项目550个,分包、外委费用同比压降1.4亿元,调剂仪器装备创效0.8亿元,非生产性费用同比压降12.8%[44] - 2025年下半年公司将推进48个区块合作开发[69]
冰山冷热:积极关注冬运会相关商机,争取更大专业贡献
证券时报网· 2025-08-14 20:17
公司业务概述 - 公司围绕冷热产业,致力于发展工业制冷制热、商用冷冻冷藏、空调与环境、工程与服务以及新事业领域,覆盖了冷热产业链的关键领域 [1] - 主要产品包括活塞式、螺杆式、涡旋式、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机组以及压力容器、组合库、气调保鲜库、冷冻站、速冻机等 [1] - 产品销售及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同时面向国内和国际市场,以自营销售为主、渠道销售为辅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4.01亿元,同比下降2.52%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954.11万元,同比增长1.29%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416.26万元,同比增长10.12% [1] 石油化工领域 - 石油化工是体现公司冷热核心技术的重要领域 [2] - 已为德国巴斯夫、德国科思创、陶氏化学、美国雅保、俄天然气、三桶油、恒力石化等高端客户提供系列综合解决方案 [2] - 2021年成为德国巴斯夫国内行业唯一制冷设备I类供应商,行业影响力明显提升 [2] - 子公司冰山工程公司中标中海油壳牌、中国石油吉林石化、中国石化茂名石化等多个高标项目 [2] 能源事业领域 - 储能热管理项目及CCUS项目订单大幅增长 [2] - 在电化学储能领域可提供储能电池管理系统(BMS)及储能电池高效热管理换热机组 [2] - 主要为大连融科储能等重点客户配套服务,2024年订单过亿,2025年订单良好,相关产能持续提升中 [2] 冰雪工程领域 - 承接了北京冬奥会两个比赛赛场项目及两个配套冰场项目 [3] - 近年还承接了广州融创茂室内滑雪场项目、上海耀雪冰雪世界室内综合性冰雪场馆项目、陕西国际体育之窗双冰场项目、包头万科冰雪中心项目等 [3] - 参与了2025年哈尔滨亚冬会哈尔滨体育学院冰场升级改造及哈尔滨市八区体育中心制冰设备改造项目 [3] - 积极关注2028年第十五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相关商机 [3] 市场地位 - 作为中国船舶制冷领军者,凭借机组性能高可靠性,新造大型冷冻渔船制冷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