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OTA升级
icon
搜索文档
小米汽车不一样的“大批量召回”
证券时报网· 2025-09-19 20:47
小米汽车召回事件 - 小米汽车近期备案召回计划 涉及116,887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 召回原因为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在极端场景下可能存在识别或处置不足的风险[2] - 本次召回通过OTA升级方式实施 无需物理返厂维修 但公司仍按照正式召回程序进行备案和管理[3] - 这是小米汽车第二次大规模召回 2025年1月曾因自动泊车功能问题召回超过30,000辆SU7车型[2] - 两次召回累计数量接近150,000辆 已覆盖SU7标准版上市以来很大比例的销量[2] 行业监管趋势 - 中国监管部门对造车新势力的OTA行为实施严格监管 将软件升级纳入召回管理体系[3] - 近期出台"史上最严"辅助驾驶新规 旨在治理行业无序乱象 为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设立明确规范[3] - 监管范围持续扩大 包括叫停销售周榜单发布 治理低价无序竞争 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4] - 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其安全监管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4][5] 技术发展现状 - 辅助驾驶技术近年发展迅猛 但技术成熟度仍是行业关键问题[3] - 多家智驾龙头企业正快速对接港股等资本市场 显示资本对该领域的持续看好[3] - 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应导致技术信仰崩塌 而应视为人机共驾时代的必经阶段[4] 行业转型方向 - 汽车行业正从野蛮生长和无序竞争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5] - 所有车企包括特斯拉和蔚小理都将面临多维度的合规挑战[4] - 安全与责任成为行业新纪元的核心理念 产业升级进程加速[4][5]
小米汽车回应为何召回小米SU7,雷军:车主朋友们仔细看看
齐鲁晚报· 2025-09-19 16:18
召回事件概述 - 小米宣布召回11万辆SU7标准版车型 通过OTA技术免费升级软件 无需物理更换零件 [1][4] - 召回范围仅针对2025年8月30日前生产的部分SU7标准版 不涉及其他版本车型 [4][5] - 公司按照正式召回程序进行管理和备案 相关说明已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公示 [4] OTA软件升级内容 - 升级版本为Xiaomi HyperOS 1.10.0 重点优化辅助驾驶功能可靠性 [4][6] - 新增动态车速功能 可根据道路和交通环境动态调整辅助驾驶目标车速 [4][6] - 优化高速领航辅助功能通行连贯性 提升大车避让绕行体验和识别能力 [4][6] 秋季大版本升级功能 - 本次OTA带来超过30项座舱功能新增与优化 SU7全系和Ultra版及YU7同步升级 [3][5] - SU7全系新增超级小爱免唤醒 行车桌面自定义Pin应用 小米超级任务 宠物/露营模式等功能 [5][6][10] - YU7系列重点升级天际屏全景展示的萌宠穿梭陪伴 语音交互 车载影像一键成片等功能 [5] 功能细节说明 - 泊车偏移辅助支持手动选择偏左/居中/偏右停放 适用于垂直车位和斜列式车位 [8] - 超级小爱支持免唤醒功能 可通过"小爱+指令"直接触发 如"小爱导航去公司" [10] - 小米超级任务支持通过9位数分享码互相分享 AI大模型自动生成任务描述和配置 [12] 升级时间安排 - 采用分批推送方式 预计2025年9月24日前完成所有范围内车辆的升级 [7] - 用户可通过车机系统或小米汽车APP关注升级通知 在系统版本中查看升级详情 [7]
小米汽车大规模召回11万辆SU7标准版,OTA升级能否消除辅助驾驶隐患?
齐鲁晚报网· 2025-09-19 16:01
召回事件概述 -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备案召回计划 决定自即日起召回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期间生产的部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 共计116,887辆 [1] 召回范围与原因 - 召回涉及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期间生产的部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 共计116,887辆 [3] - 部分车辆在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开启的某些情况下 对极端特殊场景的识别、预警或处置可能不足 若驾驶员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增加碰撞风险 存在安全隐患 [3] 解决方案 - 公司通过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升级软件以消除安全隐患 [4] - OTA升级优化辅助驾驶速度控制策略 新增动态车速功能 使得高速领航辅助功能通行更连贯 [5] - 升级仅需远程操作无需到店 已陆续推送升级 [7] 车主实际案例 - 济南车主张先生高速110km/h开启L2辅助驾驶时 车辆对前方突然变道货车毫无反应并继续加速 需人工紧急干预 [5] - 车辆曾将大型广告牌阴影识别为障碍物导致突然紧急制动 造成后车追尾风险 [5] - 李晓女士车辆在暴雨中多次无法识别湿滑路面车道线 突然偏离车道冲向护栏 需人工纠偏 [5] 监管背景 - 工信部要求车企完成企业管理能力备案、车型及功能备案和具体升级活动备案后才能实施OTA升级 升级后5个工作日内须提交实施情况报告 [9]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要求采用OTA方式开展技术服务活动需按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要求备案 [9] - 2025年3月工信部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通知 进一步规范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召回及OTA管理 [10] 行业数据 - 2024年中国实施汽车召回233次 涉及车辆1,123.7万辆 较上年分别增长8.9%和67% [11] - 截至2024年底市场监管总局共收到企业报告OTA升级活动4,047份 涉及车辆4.86亿辆次 [11] - 2024年汽车企业实施OTA召回19次 涉及车辆406.8万辆 比上年增长246.8% [11] 技术局限性 - 视觉识别算法在逆光条件下存在盲区 对静止物体识别率明显下降 [13] - 毫米波雷达在检测横向移动物体时存在反应延迟 [13] - OTA升级可优化传感器融合算法 提高系统对极端场景识别能力并增加预警提示 但安全责任仍在驾驶员 [13] 消费者权益与行业影响 - 法律专家指出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时消费者有权要求赔偿 明知缺陷仍销售可能面临惩罚性赔偿 [12] - 车主可依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要求退车 若缺陷导致使用性能显著下降即使通过OTA修复仍可主张解除购车合同 [13] - 2025年4月"小米SU7车主退车联盟"发送律师函要求对系统缺陷导致事故或性能衰减车辆全额退车 超3,000名车主提交申请 [13] - 公司对退车申请回应"可选择延长质保至8年/20万公里+3万元生态积分补偿" [13]
小米回应召回超11万辆SU7电动车:OTA升级即可解决,无需更换硬件
凤凰网· 2025-09-19 14:24
根据小米官方发布的进一步说明,受影响的车辆仅限于2025年8月30日前生产的部分小米SU7标准版车 型,其他版本如Pro版和Max版均不受此次召回影响。车主只需将车机系统软件升级至Xiaomi HyperOS 1.10.0或更高版本,即可完成本次召回的全部操作,无需更换任何硬件。 此次OTA软件升级的核心内容,是针对辅助驾驶功能的可靠性进行优化与增强。具体升级点包括改进了 辅助驾驶的速度控制策略,并增添了动态车速功能。这些调整旨在让车辆在启用高速领航辅助功能时, 行驶过程更加平稳连贯,从而提升整体驾驶体验与安全性。小米汽车强调,将持续为用户追求更高的安 全标准,致力于打造更高品质的汽车产品。 凤凰网科技讯 9月19日,今日,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官方公告,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决 定对旗下部分电动汽车产品进行召回。此次召回行动涉及超过11万辆小米SU7标准版车型,召回原因是 其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 与传统需要车主将车辆开回授权服务中心的物理召回不同,本次小米汽车采取了更为便捷的汽车远程升 级(OTA)形式来解决该问题。小米汽车方面对此回应称,这虽然是一次软件层面的升级,但公司秉持 ...
小米汽车回应对SU7标准版OTA召回:进一步提升辅助驾驶可靠性
新浪科技· 2025-09-19 11:45
召回背景与范围 - 小米汽车对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期间生产的部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实施召回 涉及车辆总数116,887辆 [3] - 召回仅针对25年8月30号前生产的部分小米SU7标准版车型 不涉及其他版本车型 [1] 技术问题与解决方案 - 召回原因为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在极端特殊场景下对识别、预警或处置可能不足 若驾驶员未及时干预可能增加碰撞风险 [3] - 通过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免费升级软件 优化辅助驾驶速度控制策略并新增动态车速功能 提升高速领航辅助功能通行连贯性 [1][3] - 本次升级无需物理更换零件 但公司仍按照召回程序进行管理和备案 [1] 行业管理规范 - 召回计划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及其实施办法要求 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 [3]
OTA新规下,车企们如何适应新的迭代模式?
36氪· 2025-09-03 17:16
行业监管政策变化 - 市场监管总局与工信部联合发布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监管意见稿 涵盖汽车召回 生产一致性 商业宣传 事件事故报告四大领域 [1] - 新规限制向用户推送未经充分测试验证的软件版本 禁止通过OTA方式隐瞒缺陷 [1] - 要求涉及技术参数变更的升级需向工信部申报 任何车辆底层技术功能更新需与供应链伙伴同步协调并完成备案 [5] OTA升级模式变革 - 新规禁止"半夜推送" 要求升级前备案 车企需重构OTA研发 测试与发布流程 [3] - "硬件预埋+软件解锁"传统模式被动摇 特斯拉从HW 1.0到HW 4.0均采用硬件预埋计算能力和传感器接口再通过OTA逐步解锁功能的策略 [7] - 行业普遍采用硬件先行策略 在车辆设计阶段超前部署高性能硬件以确保长期竞争力 [2] 安全标准提升 - 强制引入"三级警报"机制 从感官警示到强制停车的完整冗余逻辑 需在感知决策算法层实现多重验证 [5] - 新规要求建立智能汽车黑匣子制度 实时上报智驾事故并快速溯源 [5] - 安全冗余相关硬件及研发成本预计提高20% [5] 企业应对策略 - 小鹏汽车设立专门OTA委员会 建立自动回滚机制 将车机系统划分为智驾 座舱 动力等独立功能域 任一模块升级失败可独立回滚不影响整车运行 [3][8] - 华为鸿蒙智行面临跨终端协同挑战 需将手机 手表 平板 车机等设备作为整体功能升级和报备 [4][9] - 理想汽车将安全冗余率作为核心参数披露 如制动冗余响应<100ms 并类比航空级备份标准实现品牌溢价 [9] 技术能力要求 - 新规强制要求数据闭环能力 华为ADS 2.0系统能自动加密上传脱敏数据 云端平台快速仿真复现危险场景 [5] - 部分新势力仍使用传统数据管理方式 不同部门数据难以打通 面对飞行检查需临时协调数据 [6] - 鸿蒙座舱需整合摄像头 毫米波雷达 超声波雷达 激光雷达等多种异构传感器实现高阶环境感知 [9] 行业影响评估 - 2024年中国汽车召回量同比激增67% 新能源汽车召回情况尤为突出 [1] - OTA与汽车智能化紧密相连 核心价值在于实现功能持续进化 延长车辆生命周期 [2] - 监管趋势推动行业从追求迭代速度转向构建安全厚度 竞争重点转向体系韧性 用户信任和伦理责任 [1][9]
OTA新规出台,智能驾驶行业告别“野蛮生长”
36氪· 2025-08-26 11:32
新规核心内容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品召回、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与规范宣传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从汽车召回、生产一致性、商业宣传到事件事故报告四大维度构筑全面监管体系 [1] - 新规明确要求企业不得在命名和营销宣传中使用任何可能让消费者误以为是自动驾驶的字眼,不得暗示消费者可以将其视为自动驾驶系统 [2] - 新规规定未经备案不得开展OTA升级活动,不得将未经充分测试验证的软件版本推送给用户,不得通过OTA方式隐瞒缺陷 [2] 行业乱象现状 - 车企营销使用"自动领航"、"全自动驾驶辅助"、"无人驾驶体验"等词汇让消费者误以为车辆能完全自动驾驶,导致事故频发且责任难定 [3] - 当前市场上的所谓自动驾驶实际上仍是辅助驾驶,法律上辅助驾驶的驾驶者义务与普通驾驶者无异,仍需遵守所有交通法规 [3] - 企业通过OTA偷偷降低电池续航,或将半成品功能推给用户"公测"并美其名曰"迭代优化",甚至通过OTA升级掩盖功能缺陷而非深入探究缺陷根源并上报 [3] 小鹏汽车影响 - 小鹏汽车原定于三月份的OTA计划因工信部新规而遭遇延期 [4] - 根据工信部在2月28日发布的新规,所有新增的重点软件变更都需要先行公告,在公告下发后才能进行软件备案 [4] - 小鹏MONA M03作为走量车型,OTA升级延迟可能影响其市场竞争力,公司需要重新调整OTA策略并加强测试和备案工作 [4] 理想汽车策略 - 理想汽车推出OTA 7.1版本,带来AD Max V13模型,声称是国内首个、全球唯一的百公里零接管智能驾驶系统 [5] - 近期推出OTA 7.5版本升级,引入"超级对齐"概念,通过行为对齐、法律常规对齐、技术安全对齐和对齐监督四个关键维度确保辅助驾驶行为与人类价值观保持一致 [5] - 理想汽车的OTA策略注重功能优化和安全性提升,符合新规要求,可能更容易适应新监管环境 [5] 华为智驾进展 -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宣布乾崑智驾HUAWEI ADS 4和鸿蒙座舱HarmonySpace 5首版OTA正式推送,采用无感升级方式并在后台自动完成 [6] - 乾崑智驾搭载车辆数量已超过100万辆,激光雷达累计出货量突破100万台,车位到车位领航辅助功能使用次数达1000万次,累计辅助驾驶行驶里程已达到40亿公里 [6] -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指出世界上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免费服务,互联网上许多看似免费的产品或功能本质上是另一种商业模式的体现 [6] 行业影响分析 - 短期来看,部分依赖"科技营销"的车企需要重新调整话术,习惯用OTA"打补丁"的企业需适应更严格流程 [7] - 规范企业宣传和经营行为有助于消除行业内虚假宣传乱象,提升消费者对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信任度,有利于营造健康、可持续的行业发展环境 [7] - 长期来看将推动算法、算力升级,促进技术成熟与行业高质量发展 [7] 未来发展趋势 - 车企的OTA升级策略已从快速迭代转向更加稳健的节奏,2024年下半年部分车企保持每两周一次的软件版本升级频率,但到2025年上半年行业整体升级频次明显放缓 [8] - 行业会从"拼噱头"转向"拼真技术",真正有实力的企业会脱颖而出,而只会玩概念、技术不扎实的玩家可能会被淘汰 [8] - 监管政策完善使智能驾驶行业逐步走向成熟和分化 [8]
【新能源周报】新能源汽车行业信息周报(2025年8月11日-8月17日)
乘联分会· 2025-08-19 16:40
行业信息 - 7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55.9GWh,同比增长34.3%,其中磷酸铁锂电池占比80.4% [9] - 7月新能源汽车销售126.2万辆,同比增长27.4%,占汽车总销量48.7% [9] - 1-7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822万辆,同比增长38.5%,占比达45% [10] - 我国科学家研发新型锂电池,能量密度超600Wh/kg,性能提升2-3倍 [18] - 央企出资6.5亿元成立电池回收公司,布局动力电池梯次利用 [15] - 全国首个居民车网互动试点落地广州,V2G技术实现电动车反向供电 [17] 政策信息 - 动力锂电池运输新国标将于2026年2月实施,规范运输包装和多式联运要求 [21] - 吉林省对巡游出租车换电站提供最高120万元建设补贴 [22] - 广州计划2027年虚拟电厂接入容量达500万千瓦,重点整合充换电设施 [22] - 三部门对单笔5万元以上汽车消费贷款给予财政贴息 [23] - 两部门规范辅助驾驶宣传,禁止将辅助驾驶暗示为自动驾驶 [24] - 广西计划打造5000亿级产业,新能源汽车为重点发展方向 [42] 企业动态 - 宁德时代推出电池返修服务,成本降至1-2万元,仅为换新费用的10%-20% [13] - 华为乾崑智驾搭载量突破100万辆 [14] - 蔚来G318川藏换电路线贯通,建成全球海拔最高换电站(4500米) [44][50] - 小鹏汽车7月新增86座自营充电站,网络覆盖超2440座 [45] - 比亚迪天神之眼辅助驾驶车型累计销量超120万辆,国内市占率87% [48] - 广汽与华为合作的高端品牌"华望汽车"启动城市招募,采用1+N渠道模式 [50] 技术进展 - 中创新航与广汽高域合作开发eVTOL专用电池,能量密度超300Wh/kg [12] - 特斯拉FSD将于9月重大更新,提升罕见路况处理能力 [47] - 阿维塔将首批搭载华为乾崑ADS 4和鸿蒙5系统,支持OTA升级 [53] - 小鹏与大众深化电子电气架构合作,技术将扩展至燃油车型 [55] - 赛力斯公布电池包刮底预警专利,实现实时风险监测 [57]
辅助驾驶≠自动驾驶,为何反复强调?
齐鲁晚报· 2025-08-15 08:49
市场监管总局与工信部联合发布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监管征求意见稿 - 文件旨在规范车企对L2级组合辅助驾驶系统的宣传和使用 [1] - 新增软件升级(OTA)监管要求 防止企业通过无序升级掩盖产品缺陷 [1] - 要求企业充分验证新功能 避免因竞争压力仓促推出存在缺陷的升级 [1] 智能网联汽车驾驶员培训新要求 - 需建立驾驶员对辅助驾驶系统的安全意识 避免过度依赖系统 [2] - 新增针对人机交互操作的专项培训 包括系统接管提示等特有功能 [4] 中国自动驾驶产业竞争优势分析 - 产业链优势显著 拥有全球最完善的传感器/控制器/网联系统供应链 [5] - 人才储备雄厚 自动驾驶领域工程师数量居全球首位 [5] - 政策连续性保障 国家层面长期稳定的产业规划支持技术迭代 [6] - 市场充分竞争环境加速技术突破 有望引领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6]
两部门征求意见:辅助驾驶不能当自动驾驶 未经备案OTA不得升级
中汽协会数据· 2025-08-14 15:53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监管政策要点 - 市场监管总局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征求意见稿 加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品召回和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 反馈截止日期为2025年9月15日 [1] 安全提示与驾驶员监测要求 - 企业需在车辆App、车载信息交互系统显著位置和用户手册中显示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安全提示和使用说明 避免驾驶员将组合驾驶辅助功能视为自动驾驶功能使用 [2] - 企业应开发安全优先的驾驶员监测、警示和处置功能 监测驾驶员状态 在出现脱手、睡眠等情形时及时采取语音警告、方向盘震动、限速、靠边停车等措施 [2] - 企业不得通过用户操作或系统逻辑主动关闭驾驶员监测、警示和处置功能 [4] 缺陷信息监测与召回管理 - 企业应强化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缺陷信息监测 减少网络攻击、网络威胁和漏洞引发的车辆事故风险 [4] - 市场监管总局将对因安全提示和使用说明不完善、网络攻击等安全事件开展缺陷调查 必要时督促企业通过召回方式改进 [4] - 市场监管总局将对驾驶员监测、警示和处置功能不足的问题开展专项调查 必要时纳入缺陷分析与调查工作 [4] 产品信息与OTA升级管理 - 企业应在机动车合格证系统中完整、准确填报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储能装置单体及总成等关键信息 [5] - 企业应严格执行软件在线升级(OTA升级)活动分类管理要求 未经备案不得开展OTA升级活动 [5] - 企业不得将未经充分测试验证的软件版本推送给用户 不得通过OTA方式隐瞒缺陷 [5] - 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将加强协调管理 对未按要求补充报送技术参数、车辆性能与报送技术参数不一致等情况进行处理 [5] - 对频繁开展OTA升级活动的企业 市场监管总局将进行重点抽查和专项核查 [5] 宣传与信息披露规范 - 企业向消费者提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驾驶自动化等级、系统能力、系统边界等信息时应真实、全面 不得做虚假或夸大宣传 [5] - 企业在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或功能命名及营销宣传中 不得暗示消费者可以视其为自动驾驶系统或具备实际上并不具备的功能 [7] - 企业应避免夸大宣传车辆驾驶性能 误导消费者以不合理的高速驾驶车辆 [7] - 市场监管总局将加大对企业广告活动和商业宣传行为中夸大组合驾驶辅助功能、欺骗或误导消费者等情形的监督检查力度 [7] 事故报告与调查 - 企业应及时报告组合驾驶辅助系统使用期间发生的安全事件和碰撞等事故 [7] - 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有关部门加强事故深度调查与分析 对企业事故报告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7] - 对未按要求报告事故信息的企业 将向社会公开通报并督促整改 [7] - 对企业在事件事故报告中存在隐瞒或遗漏重大事实的 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进行专项核查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