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提振消费
icon
搜索文档
奋战二季度 确保“双过半”丨鹤壁 向新力中挖潜力
河南日报· 2025-05-11 07:14
鹤壁市一季度经济表现 - 一季度鹤壁市生产总值增长6.4%,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主要指标高于全省或全年目标,基本实现"开门红" [1]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其中高新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9%、15.8%、4.3% [1] - 工业经济呈现稳中提质态势,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业态爆发形成双轮驱动 [1] 招商引资与项目进展 - 通过多场产业峰会签约68个项目,包括SAR卫星及高分辨率光学卫星总装、镁基固态储氢制氢储能一体化等项目 [2] - 签约项目具有投资额度大、产业链条长、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等特点,涵盖"3+3"主导产业 [2] - 项目投资方主要来自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提升了鹤壁市开放能级 [2] - 计划上半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0个以上、新落地亿元以上项目75个以上 [3] 产业发展规划 - 围绕"3+3"主导产业,创新基金招商、中试招商、场景招商、平台公司招商等模式 [3] - 将举办电子电器、半导体及工业软件、功能性新材料等"小精特"产业招商推介会 [3] - 商业航天产业、自主工控生态发展等新兴产业成为重点发展方向 [1][2] 消费促进措施 - 深入开展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 [3] - 组织汽车、家电、数码产品、家装厨卫等促消费系列活动 [3] - 依托浚县古城、朝歌老街、朝歌里人文小镇等发展夜间经济 [3] 农业发展规划 - 统筹做好抗旱浇灌、病虫害监测防控、"一喷三防"等麦田管理工作 [3] - 开展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3]
“广东提振消费31条”为何点到增发购车指标?专家这样解读
南方都市报· 2025-05-10 10:51
政策动向 - 广东省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提出放宽广州、深圳车辆购买限制,增发购车指标,推动汽车消费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 [1][2] - 国家层面已多次提出针对长期摇号家庭和无车家庭定向增发购车指标的政策导向 [2] - 广州修订《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办法》,允许累计摇号72次以上的个人直接申领普通车指标,并取消新能源车上牌限制 [4] 市场现状 - 目前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和天津等一线城市及部分新一线城市仍实施购车限制 [4] - 2025年3月广州车牌摇号中签率仅为0.57%,52万人参与摇号仅3000人中签 [4] - 深圳2025年4月普通车增量指标中签率更低至0.25%,部分市民参与90期仍未中签 [5] - 广州2025年5月拟配置普通车增量指标11857个,其中摇号指标3333个,竞价指标8524个 [11] 行业影响 - 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生产总值约占全国GDP比重的10% [7] - 广州年均汽车消费体量已达百亿级,购车指标大多将在12个月内转化为真实消费 [11] - 放宽限购政策将带动汽车产业链及其关联领域的消费,并可能激发自驾出游、文旅等消费潜力 [8] - 广州小汽车保有量约370万辆,深圳约443万辆,均未进入全国城市保有量前五 [8] 城市政策 - 广州允许累计摇号72次以上的个人直接申领指标,相当于至少6年等待期 [4] - 北京2025年面向无车家庭增发4万个新能源小客车指标 [7] - 上海降低外地户口居民参与车牌拍卖的社保或个税缴纳门槛,从36个月降至12个月 [7] - 深圳有望近期推出"久摇不中"个人直接申领普通车指标的政策 [6]
货币政策“适度宽松”,提振消费是关键点,央行最新发声!这份报告释放新信号
北京商报· 2025-05-10 00:01
货币政策执行效果 - 2025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广义货币M2同比分别增长8.4%和7.0%,人民币贷款余额达265.4万亿元 [3] - 3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同比分别下降50个和60个基点,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3% [3][9] - 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3月末对美元中间价为7.1782元,与上年末基本持平 [3] 货币政策工具调整 - MLF招投标机制改为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淡化政策利率色彩 [8][9] - 支农再贷款和支小再贷款合并为支农支小再贷款,创设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年利率1.5% [5][13] - 央行阶段性暂停公开市场买入国债,未来将视市场供求择机恢复操作 [10][11] 政策导向变化 - 货币政策表述从"择机调整优化"变为"灵活把握",强调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和社会融资成本 [3][4] - 金融支持重点从"五篇大文章"转向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小微、扩大消费、稳定外贸 [4] - 宏观政策思路从偏向投资转向消费与投资并重,专栏聚焦提振消费和物价回升 [12][13] 债券市场动态 - 2024年末债券市场余额177万亿元,国债余额超30万亿元,年成交量110万亿元 [9] - 2025年初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1.6%,长期国债利率敏感性较高导致波动放大 [10] - 债券融资增量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40%,国债流动性接近发达市场水平 [9] 消费金融支持 - 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覆盖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及养老产业 [13] - 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多层次消费金融服务体系已较完善,政策推动供给端升级 [12][13] - 政府债务可持续性较强,总资产占GDP的166%,未来将倾斜养老、医疗等消费领域 [14] 外部环境影响 - 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全球金融秩序,宏观政策积极应对并稳定外贸 [6] - 地缘冲突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但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等优势支撑经济长期向好 [6] - 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加紧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7]
重磅报告!央行,最新发布!
券商中国· 2025-05-09 23:21
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核心观点 - 央行明确提振消费是扩内需稳增长的关键点,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1][3] - 中国政府债务扩张具有可持续性,相比美日负债水平较低且国有资产庞大 [1][3] - 促进物价回升需扩大有效需求,价格调控思路转向防"低价倾销" [1][5] - 加强债券市场建设,优化交易品种和税收制度,提升定价效率 [1][6][7] - 全球经济增长动能趋弱,美关税政策推升衰退风险,发达经济体通胀压力仍存 [1] 一季度货币政策效果 - 逆周期调节效果显著,人民币汇率稳定,社会融资成本稳步下行 [2] - 优化MLF中标方式,合并支农支小再贷款,信贷结构持续改善 [2] - 5月推出三大类十项金融政策,包括降准、降息及科技创新工具 [2] 宏观政策转向消费驱动 - 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低于美日,消费金融服务体系已完善 [3] - 财政政策需向养老、医疗等服务消费倾斜,强化农村等重点人群保障 [4] - 专项债发行提速,政府债务扩张空间受低负债水平和国有资产支撑 [3] 债券市场改革方向 - 长期国债收益率波动与美关税政策相关,需提升机构风险管理能力 [6] - 鼓励大银行增加债券交易业务,优化一揽子债券交割模式 [6][7] - 完善国债利息免税政策,平衡短期交易税收优惠 [7] 下一阶段政策重点 - 保持流动性充裕,灵活运用存款准备金、MLF等工具 [9] - 推动LPR改革反映真实利率水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9] - 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 [10]
央行发布最新报告,释放重要信号!
第一财经· 2025-05-09 22:30
宏观政策转向消费与投资并重 - 央行行长潘功胜提出宏观经济政策应从偏向投资转向消费与投资并重 更加重视消费 [1] - 2025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专栏体现政策思路转变 包括促消费 政府债务对比 促进物价回升等 [1] 提振消费是扩内需关键点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提振消费列为2025年首要重点任务 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低于美日 有较大潜力 [3] - 金融支持消费目前依赖传统信贷 直接融资占比低 需构建匹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 形成消费与金融良性循环 [3] - 央行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重点支持住宿餐饮 文体娱乐 教育 养老等领域 [3] - 专家建议强化顶层规划 建立系统性消费指标体系 未来将出台金融促消费一揽子政策 加强重点服务消费领域供给 [4] 财政政策向消费领域倾斜 - 我国政府总资产占GDP 166% 总负债占75% 净资产占91% 债务扩张有资产支撑 [6] - 一季度地方新增专项债发行近1万亿元 拉动投资增长 下阶段财政需调整支出结构 向养老 育幼 医疗等消费领域倾斜 [6] 促进物价合理回升 - 当前物价低位运行受供需矛盾影响 需求端消费下行 传统投资收缩 供给端行业低价竞争 低效企业未出清 [8][9] - 部分行业如黑色金属加工 化工等PPI跌幅超5% 价格调控需从防高价转向防低价 鼓励企业以质取胜 [9][10] - 央行将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保持流动性充裕 匹配经济增长与物价目标 营造良好货币环境 [11]
加强债市建设!央行发布最新报告
证券时报· 2025-05-09 21:30
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核心观点 - 央行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提振消费是扩内需稳增长的关键点,政府债务扩张仍有可持续性,需促进物价合理回升并加强债券市场建设 [1] - 全球经济增长动能趋弱,美关税政策推升全球衰退风险,发达经济体物价涨幅回落但未来上涨压力仍存,中国物价水平有望保持低位回升态势 [1] - 下一阶段政策取向包括落地5月一揽子金融政策、促进物价合理回升、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及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1][7] 一季度货币政策操作效果 - 一季度央行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金融市场运行平稳,社会融资环境总体宽松 [2] - 政策操作优化包括调整MLF中标方式、合并支农支小再贷款、支持中央汇金增持股票指数基金等,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步下行 [2] - 央行推出三大类十项举措的一揽子金融政策(降准、降息、优化结构性工具等),政策效果传导快,及时稳住市场预期 [2] 宏观政策思路转变与消费提振 - 宏观政策从偏向投资转向消费与投资并重,提振消费成为扩内需关键点,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低于美日,提升空间大 [3] - 消费金融服务体系完善,金融机构创新多元消费信贷产品,央行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以刺激消费升级 [3] - 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地方专项债发行提速,中国政府债务扩张具有可持续性(对比美日债务情况) [3] 物价回升与供需平衡 - 促进物价合理回升需扩大有效需求,当前货币增长快于经济增速但物价仍低,需改善供需关系而非单纯增加货币供给 [4] - 价格调控思路从防"哄抬物价"转向防"低价倾销",财政政策应更多向养老、育幼、医疗等消费领域倾斜 [4] 债券市场建设 - 长期国债收益率走低与美关税政策及市场避险情绪相关,央行将完善债券市场定价效率、机构风险管理能力及制度安排 [5] - 建议鼓励大银行开展更多债券交易业务,优化交易品种(如一揽子债券交割模式)及税收制度(如国债利息免税政策) [5][6] 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具体措施 - 保持融资和货币总量合理增长,灵活运用存款准备金、MLF、再贷款等工具,密切关注海外央行政策变化 [8] - 推动新设政策工具落地,拓宽保障性住房再贷款范围,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完善房地产金融制度 [8] - 改革LPR报价机制,防范汇率超调风险,推进债券市场"科技板"建设,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 [8][9]
加强债市建设!央行发布最新报告
证券时报· 2025-05-09 21:25
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 一季度央行坚持支持性政策立场,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金融市场运行平稳 [4] - 优化多项政策操作包括调整MLF中标方式、合并支农支小再贷款等,货币信贷合理增长,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步下行 [4] - 5月推出三大类十项一揽子金融政策,包括降准、降息、创设优化结构性工具等,政策效果传导快 [4] 宏观政策思路转变 - 政策方向从偏向投资转向消费与投资并重,更加重视消费 [6] - 提振消费是扩内需稳增长关键点,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低于美日,提升潜力大 [6] -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从供给端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6] - 中国政府债务扩张仍有可持续性,因国有资产庞大且负债水平较低 [6] 物价与供需调控 - 促进物价合理回升需推动供需平衡,关键在于扩大有效需求 [7] - 当前货币增长快于经济增速但物价仍低,需改善供需关系而非单纯增加货币供给 [7] - 价格调控思路从防"哄抬物价"转向防"低价倾销" [7] 债券市场建设 - 长期国债收益率走低与美关税政策及市场避险情绪有关,但经济基本面未变 [9] - 债券市场定价效率、机构风险管理能力待提升,央行将完善做市商考核和制度安排 [9] - 建议鼓励大银行增加债券交易业务,优化交易品种设计和税收制度 [11] 下一阶段政策取向 - 保持融资和货币总量合理增长,灵活运用存款准备金、MLF等工具维持流动性充裕 [13] - 推动新设工具落地,用好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完善房地产金融制度 [13] - 改革LPR报价机制,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14] - 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深化对外货币合作 [14] - 探索创新金融工具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15]
宏观政策思路转变,央行货币政策报告释放这些信号
第一财经· 2025-05-09 21:18
宏观政策思路转变 - 价格调控思路从管高价转向管低价,从支持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从防垄断转向防无序竞争 [1][7] - 宏观经济政策作用方向从偏向投资转向消费与投资并重,更加重视消费 [1] - 央行报告专栏体现政策转变,包括促消费、政府债务分析、促进物价回升等角度 [1] 提振消费政策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提振消费列为2025年首要重点任务,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低于美日,提升潜力大 [2] - 金融支持消费存在传统信贷依赖度高、直接融资占比低等问题,需构建匹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 [2] - 央行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重点支持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养老等领域 [2] - 未来将出台金融促消费一揽子政策,研究指导性文件,强化旅游、住宿餐饮等重点领域高质量供给 [3] 财政政策调整 - 中国广义政府总资产占GDP的166%,总负债占75%,净资产占91%,债务扩张有资产支撑 [4] - 一季度地方新增专项债发行近1万亿元,拉动投资增长,未来财政支出需向养老、育幼、医疗等消费领域倾斜 [4][5] - 需强化农村老年人口、低保人员等重点人群保障,满足大宗消费更新换代的高品质需求 [5] 物价回升与供需平衡 - 实体经济供强需弱导致价格指标低位运行,需扩大有效需求以促进供需平衡 [6] - 部分行业如黑色金属加工、化工等PPI跌幅超5%,传统产能过剩行业价格压力显著 [6] - 价格调控需从防"哄抬物价"转向防"低价倾销",引导企业从"以价换量"转向"以质取胜" [7] - 货币政策将保持适度宽松,匹配经济增长与物价目标,营造良好金融环境 [8]
从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专栏看宏观政策思路转变
快讯· 2025-05-09 20:09
宏观政策思路转变 - 提振消费成为扩内需稳增长的关键点 央行2025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专栏2聚焦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 体现宏观政策更加注重促消费 [1] - 我国政府债务有支撑 政府债务扩张有相应资产支撑 对加强民生保障 完善收入分配 推动经济转型和动态平衡有重要意义 [1] - 财政支持力度明显加大 地方新增专项债发行提速 一季度累计发行量近1万亿元 有效拉动投资增长 提振信心 [1]
专访董煜:稳外贸要做大经济蛋糕,尽快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9 19:30
宏观经济表现与政策应对 - 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5.4%,为实现全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奠定基础 [1] - 经济良好开局得益于宏观政策靠前发力和企业"抢出口"行为,但仍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的挑战 [1] - 4月份美国加征"对等关税"对全球经济和贸易造成负面冲击,中国及时加大稳经济政策力度 [1] - 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巩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基本面 [1] - 多部委联合推出稳就业稳经济系列举措,涵盖就业支持、外贸稳定、消费促进、有效投资等领域 [1] 外贸形势与企业应对 - 美国加征高额关税是霸凌主义行为,试图转移国内矛盾并推动制造业回流 [4] - 中国采取反制措施是维护自身利益和全球公平秩序的必要举措 [4] - 建议外贸企业开拓多元化海外市场,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 [7] - 推动内外贸一体化,打通内销通道,将部分出口产品纳入以旧换新范畴 [7] - 政府需"一业一策、一企一策"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外贸企业的融资需求 [7] 消费提振与收入增长 - 需创造更多消费场景,拓展银发经济、体育文娱等薄弱消费领域 [8] - 推动优质产品国内供应,清理汽车、住房等领域的消费限制性措施 [8] - 通过《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促进工资性收入增长和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 [9] - 对低收入群体加大保障力度,通过消费券和补贴提高消费意愿 [9] - 根本上需改善企业发展预期和经济环境来带动居民收入增长 [9] 投资与房地产政策 - 强调扩大有效投资,重点支持与消费需求和民生结合的项目 [10] - 实施充电设施"倍增"行动、建设停车位等民生相关投资 [9] - 需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结合城市更新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11] - 建议因城施策放开房地产领域消费限制 [11] - 金融部门推出一揽子政策支持市场,包括降准降息和平准基金等措施 [11] 市场预期管理 - 通过重大改革事项如民营经济促进法出台来稳定预期 [12] - 加强政策全过程的预期引导,包括出台时机、宣传解读等环节 [12] - 注重政策实施与市场期待的协同,提振市场信心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