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提振消费
icon
搜索文档
申请消费贷财政贴息需要哪些操作?需要符合哪些条件? 财政部一文回应
华尔街见闻· 2025-08-12 19:42
政策核心观点 - 财政部联合多部门出台两项财政贴息政策,旨在通过"真金白银"支持居民消费和服务业经营主体,从需求端和供给端协同发力提振消费、扩大内需[1][8][19]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直接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服务业贷款贴息政策为经营主体提供低成本金融资源,形成促消费"组合拳"[1][4][8] - 政策实施期限为1年(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贴息利率为年化1%,覆盖各类日常生活消费和8大重点服务领域[11][12][24]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特点 - 直接惠及消费者个人,贴息资金由贷款经办机构在收取利息时直接扣减,广泛覆盖工薪阶层、灵活就业人员等各类人群[2][8] - 支持范围限定为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及5万元以上重点领域消费(家用汽车、养老生育等)[3][9][11] - 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要求贷款机构合理设置额度、期限、利率,加强信贷资金用途和风险管控[9][10]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内容 - 支持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8类消费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5][24] - 单户享受最高贴息金额1万元,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贷款需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供给能力[24][29] - 经办银行包括21家全国性银行,采用"自审自贴"模式简化流程,经营主体免申即享优惠利率[24][25][28] 政策实施机制 - 建立中央与地方专项工作机制,明确财政部、央行、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职责分工,实行全流程审核管理[10][16][23] - 贴息资金通过预拨、季度审核、期满清算方式拨付,确保资金精准用于支持消费[11][12][26] - 加强部门协同监督,对贷款资金使用和贴息申领违规行为依法追回资金并处罚,确保政策实效[16][23][29]
财政部就《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答记者问
新京报· 2025-08-12 19:27
政策背景与目标 - 政策核心目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决策部署,通过财政贴息降低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激发消费市场活力[1] - 政策出台基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的要求,旨在以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和意愿,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2] - 政策回应了居民服务性消费占比持续提升至46.1%的结构性变化,推动服务消费提质升级以匹配人民日益增长的高品质服务需求[3] - 政策针对服务业经营主体多为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特点,旨在通过财政杠杆效应提供低成本金融资源,疏通实体经济毛细血管[3] 政策核心内容与要求 - 政策提出了四个坚持的工作要求:坚持政府引导、各省统筹;坚持市场运作、自主审贷;坚持精准施策、高效运行;坚持严格监督、防控风险[4][5][6] - 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服务业经营主体给予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的支持,单户最高贴息金额为1万元[7] - 政策支持范围涵盖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8类消费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7] - 政策有效期覆盖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签订的贷款合同,贷款资金需合规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提升服务供给能力[7] 政策执行流程与机制 - 政策工作流程分为六步:贷款审批发放、贷款定期审核、贴息资金申请、贴息资金结算、贴息资金拨付、贴息资金清算[8][9] - 政策强调简化流程提高效率,服务业经营主体免申即享优惠利率,由经办银行在政策到期后一次性向财政部门提出贴息申请[11] - 政策明确各参与方责任:经办银行承担审贷主体责任,行业管理部门承担行业监督责任,金融监管部门承担金融监管责任,财政部门承担贴息资金管理责任[12] - 政策要求加强资金使用监控,确保贷款用于提升服务供给能力,严禁用于房地产开发或投资理财等套利活动[12]
新华时评·年中经济观察丨供需两端发力 激发消费潜能
新华网· 2025-08-12 14:37
消费市场整体表现 -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0% [1] - 城镇和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5.0%和4.9% [1] - 最终消费支出对上半年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 [1] - 春节和五一假期文旅市场表现红火 [1] - 绿色消费等新业态及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消费增长较快 [1] 供给端发力方向 - 提升供给质量和优化消费环境是关键 [2] - 消费需求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呼唤传统供给模式变革 [2] - 市场需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做优产品质量 [2] - 政府需加快完善质量标准、信用约束和消费维权制度 [2] 需求端发力方向 - 增强消费能力和提升消费意愿是重点 [2] - 需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并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 [2] - 需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并扎实解决拖欠账款问题 [2] 政策协同与支持 - 提振消费是系统工程,需各方共同发力形成合力 [2] - 需健全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工作机制 [2] - 需加强财税、金融、产业、投资等政策与消费政策的协同 [2] - 岗位开发需聚焦产业发展、扩大消费、重大项目和民生服务领域 [2]
国家发展改革委:针对长期摇号家庭和无车家庭等重点群体定向增发购车指标
新华网· 2025-08-12 13:57
政策动向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1] - 政府计划抓紧出台各领域专项措施以刺激消费 [1] - 限购城市将针对长期摇号家庭和无车家庭等重点群体定向增发购车指标 [1]
商务部多举措深挖潜力提振消费
新华网· 2025-08-12 13:55
提振消费举措 - 加快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 包括升级商品消费 扩大服务消费 培育新型消费 创新消费场景[1][2] - 升级商品消费具体措施包括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 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 利用进博会和消博会平台促进消费[2] - 扩大服务消费措施围绕对外开放和对内放开 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 实施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 扩大健康养老托幼家政等服务供给[2] - 培育新型消费措施包括推进首发经济 促进健康消费 发展数字消费和绿色消费 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举办购在中国系列活动 落实离境退税优化政策以扩大入境消费[2] 现代商贸流通体系 - 加快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以夯实国内大循环基础 鼓励升级流通设施 扩大商贸流通试点城市范围 构建示范步行街或商圈引领的商业格局[2] - 推动县域商业提质增效 鼓励批发零售业转型升级 加快发展数智供应链以提升商贸流通企业上下游协同水平[2] - 推进电商高质量发展措施包括实施品质电商培育行动 发展特色产业电商平台 组织产业电商专场对接 营造良好电商生态[2] 内外贸一体化 - 加快推进内外贸一体化以应对外部冲击 帮助外贸企业拓内销 推动政策惠及更广大外贸企业[3] - 具体措施包括举办外贸优品中华行 组织协会商超电商平台与外贸企业对接采购 推动汽车家电家装等外贸企业加入以旧换新[3] - 深化内外贸一体化试点 提升企业两个市场经营能力以应对外部风险挑战[3]
聚焦中央政治局会议|有效释放内需潜力
金融时报· 2025-08-08 15:42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在关于扩大内需的政策部署中,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消费着墨颇多。"扩大内需 的核心,在于通过优化政策、改善环境、增强能力与信心,让居民真正'敢消费、能消费、愿消费',把 潜在需求转化为持续拉动内循环的强大动力。"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 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离不开增收减负。"从上半年《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的城乡居 民增收促进行动,到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再到近期育儿、医 疗、教育、住房等系列政策发力,本质上都是在改善收入结构、缓解家庭支出压力,提升对未来的信 心。"温彬认为,预计下半年,稳岗扩岗力度会持续加大,以提升资本市场活力,稳定家庭资产预期, 推动可支配收入持续改善,支持消费能力进一步释放。 提振消费的另一个关键点,在于提升消费层级。"当前应着力解决消费'内卷'问题,通过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提供更高品质的消费选择。"曾刚表示,要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大力发展服务消费、绿色消 费、数字消费等新兴消费领域,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7月23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将全方位扩大内需列为下半年需要重点做好的 工作之首。数日后,中共 ...
额度5000亿元 央行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15:24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消息,5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 通知》,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等服务消费 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的金融支持。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日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我国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在于扩大 国内需求,大力提振消费,其中服务消费是消费升级扩容的重要着力点。为提升和改善服务消费供给, 中国人民银行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工具,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 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的金融支持,并与财政及其他行业政策协同配合,更好地满足群众消费 升级的需求。这项工具也是中国人民银行支持提振消费的一项创新举措。 (责任编辑:关婧) 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额度5000亿元,年利率1.5%,期限1年,可展期2次,最长使用期限不超过3 年。发放对象包括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 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等5家属于系统重要性金 融机构的城市商业银行。政策执行至2027年末。 26家金融机构根据经营主体 ...
观点 | “有进有出”,提振消费
搜狐财经· 2025-08-06 13:54
政策导向与纲领文件 -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部署七大行动 成为最具纲领性的消费促进文件 [2]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要求金融机构发展消费金融 提出优化消费金融政策的具体举措 [2] - 中国人民银行将研究出台金融支持扩大消费的专门文件 强化金融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的协同 [2] 政策体系核心特点 - 强调收入增长与消费提振的联动性 [3] - 注重供需两侧协同发力 既改善供给质量又提升消费能力 [3] - 突出金融支持的关键作用 为消费增长提供资金保障 [3] 消费市场表现 - 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 比2023年回落3.7个百分点 [5] - 2025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8.37万亿元 同比增长4.0% 比上年全年加快0.5个百分点 [5] - 中国连续10余年稳居全球第2大商品消费市场和最大网络零售市场 [6] 消费环境建设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推进《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 开展食品安全和假冒伪劣专项整治 [7] - 金融监管总局要求规范消费贷款合同条款 打击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行为 [8] - 推动消费场景支付便利化 满足老年人和外籍人员等特殊群体需求 [8] 消费供给体系 - 提供多元普惠消费供给 解决供需结构性匹配问题 [9] - 支持老年助餐服务、旅游景区拓展、社区服务网点建设等具体场景 [9] - 金融机构针对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场景定制金融产品 [9] 收入增长机制 - 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 包括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和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11] - 首次在促消费文件中强调"稳股市、稳楼市" 通过财产性收入提振消费 [12] - 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 包括盘活农村闲置资产和发展特色产业 [13] 就业与社会保障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实施重点领域就业支持计划 通过稳就业保收入 [12] - 加大生育养育保障力度 研究建立育儿补贴制度 [13] - 提高低收入群体养老金 取消医保报销户籍限制 [13] 技术创新与消费融合 - 促进"人工智能+消费" 推动自动驾驶、智能穿戴、脑机接口等新技术应用 [10] - 消费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精准画像和风险管理 [10]
2025宝鸡(青岛)啤酒音乐美食季促消费活动在渭滨区开幕
搜狐财经· 2025-08-06 04:05
活动概况 - 2025宝鸡(青岛)啤酒音乐美食季促消费活动于8月4日晚在渭滨区茵香小镇开幕 [1] - 活动由省商务厅副厅长、市委副书记等政府领导共同宣布启动 [3] - 活动首日吸引市民游客近4万人 达成零售额20余万元 [5] 活动内容 - 现场活动包括霓彩凤凰表演、热舞乐队演出、汉服走秀、诗词朗诵等文化表演 [5] - 设置美食摊位 提供各式特色小吃 营造夏日夜晚消费场景 [5] - 活动将持续至9月底 包含美食季、后备箱集市、星空露营、微体育赛事等系列主题促消费活动 [10] 政府促消费举措 - 宝鸡市以"乐购宝鸡 悦享生活"为主题 设置1个主会场+20个分会场+N个特色消费场景 打造为期两个月的啤酒音乐美食季 [6] - 渭滨区构建"吃住行游购娱"全链互动的商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持续优化供给端和激活市场端 [8] - 活动旨在深挖消费潜力 培育消费动能 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6] 经济影响 - 活动有效激发全市夏日经济活力 首日零售额达20余万元 [5] - 通过多样化消费场景释放品质化、差异化消费潜力 [8] - 打造商旅融合新格局 为全省商贸繁荣贡献力量 [8]
破除“内卷”以及提振消费行动有望从源头上畅通国内大循环|宏观晚6点
搜狐财经· 2025-08-05 18:12
宏观政策 - 央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 从产业科技创新 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现代化产业体系等五个方面提出18条支持措施 [1] - 7月全国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达6169.36亿元 环比增加898.42亿元 创年内单月发行量新高 [2] 地方财政与就业 - 福建省将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促进就业 推动资金资源"投资于人"以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3][5] - 青岛市出台31条惠企助企政策举措 具体内容未披露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