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成式AI
icon
搜索文档
超预期的商汤:生成式AI连涨背后的系统进化论
市值风云· 2025-09-01 18:09
文章核心观点 - 商汤科技通过"1+X"战略重组实现从技术供应商向生态运营商转型 生成式AI业务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收入连续三年高速增长 公司整体营收创新高且亏损大幅收窄[4][5][9] - 公司构建了以生成式AI与视觉AI为双引擎的核心平台("1")和四大创新业务板块("X")的协同生态系统 通过平台-生态双向赋能机制实现技术商业化落地[6][11][12] - 战略重组使公司兼具技术深度与市场敏捷性 在AI 2.0时代通过开放架构吸纳外部资源 形成"技术下行+数据上行"的正反馈循环[13][16][17] 财务表现 - 2025H1总收入同比增长36%达24亿元人民币 生成式AI收入同比增长73%达18.2亿元 对集团收入贡献占比提升至77%[5][21] - 经调整亏损净额同比下降50%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同比收窄82% 贸易应收回款额32亿元同比提升96% 总现金储备132亿元[5][6] - 生成式AI业务连续三年保持同比增长 成为集团核心收入支柱[5][21] 战略架构 - "1"代表核心业务平台 整合算力大装置(SCO)、基础模型、应用层和CV通用视觉模型四大能力 作为生态系统的"中枢神经系统"和"稳定器"[6][11] - "X"创新业务聚焦智能驾驶(绝影)、智慧医疗(善萃)、家用机器人(元萝卜)、智慧零售(善惠)四大赛道 拥有独立运营和融资能力[6][23] - 通过"刚性平台+柔性生态"设计 核心管基础创新 生态做场景攻坚 形成专业化与多元化并重的组织架构[8][11] 技术进展 - 日日新多模态大模型实现原生融合模态 2024年4月升级V6版本突破多模态推理能力 7月发布V6.5版本国内首创图文交错数据链[19] - 根据IDC报告 2024年中国大模型应用市场规模47.9亿元 商汤以13.8%市场份额跻身行业前三[19] - 构建"算力基础设施-大模型研发-大模型应用"三位一体闭环 支撑日均数亿次AI调用的规模化服务能力[9][11][22] 生态协同 - 生态企业累计完成约20亿元融资 股权投资价值累计达约100亿元 通过国香资本战略投资AI产业链关键节点[24][25] - 建立"技术溢出-场景验证-数据反馈"正向循环 例如绝影优化自动驾驶模型 元萝卜机械臂数据增强具身智能能力[12][25] - 通过资本开放(独立融资)、生态开放(开放基础模型)、人才开放(联创出任负责人)三层次打破封闭性[16] 市场认可 - 高盛将目标价从1.83港元上调至2.72港元 评级从"中性"上调至"买入" 认为国务院"人工智能+"政策将促进AI消费[26] - 华泰证券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1.73港元 中泰证券给予增持评级 90天内多家机构看好[27][28]
中国企业大模型日均调用量破10万亿Tokens,通义豆包DeepSeek领跑市场
搜狐财经· 2025-09-01 17:05
中国企业级大模型市场总体规模 - 2025年上半年中国企业级大模型日均消耗量达到10.2万亿Tokens [1] - 日均大模型调用量较2024年下半年激增363% [1] - 阿里通义 字节豆包 DeepSeek三大平台合计市场份额超40% 份额分别为17.7% 14.1% 10.3% [1] 行业调研覆盖范围 - 调研覆盖金融 制造 互联网 消费电子 汽车等多个关键行业 [1] - 共调研国内700家企业 涵盖不同营收规模和AI投入水平 [1] 部署方式偏好趋势 - 70%企业倾向于在公有云上部署或调用大模型 [3] - 71%使用公有云的企业表示将增加公有云形态的生成式AI服务 [3] - 企业从追求单一最强模型转向为特定业务场景寻求最优解 [3] 开源模型发展态势 - 开源模型与国际顶级闭源模型性能差距大幅缩小 [3] - 千问Qwen DeepSeek等国产模型持续推动开源生态发展 [3] - 超过80%企业未来将采用开源大模型 [3] - 开源模型具有尺寸多样 类别丰富 企业可完全掌握自主权等优势 [3]
企业级大模型报告:阿里通义第一
扬子晚报网· 2025-09-01 12:59
中国企业级大模型市场增长态势 - 2025年上半年中国企业级市场大模型日均总消耗量达10.2万亿Tokens 较2024年下半年暴增363% [1] - 阿里通义以17.7%市占率位列第一 字节豆包占14.1% DeepSeek占10.3% 前三名合计占比超40% [1] - 生成式AI加速渗透中国企业级市场 调研覆盖金融、制造、互联网、消费电子、汽车等700家企业 [1] 公有云与开源模型发展趋势 - 70%企业选择公有云部署或调用大模型 71%企业计划增加公有云形态生成式AI服务 [2] - 开源模型成为关键增长动力 千问Qwen和DeepSeek等国产模型与国际闭源模型性能差距几近抹平 [2] - 未来超80%企业将采用开源大模型 因企业可完全掌握自主权并根据业务特点定制应用 [2] 阿里通义开源生态与全球影响力 - 阿里通义开源千问3指令微调模型、推理模型及多模态模型 含AI编程模型Qwen3-Coder和文生图模型Qwen-Image [3] - 千问模型全球市场份额最高达12.3% 超越OpenAI和Llama系列居全球第四 Qwen3-Coder调用量一周暴增1474% [3] - 阿里巴巴累计开源300多个模型 全球开发者基于千问衍生开发超14万个模型 成为全球第一开源模型 [3]
沙利文最新报告:中国企业调用大模型日均超10万亿Tokens,阿里通义份额第一
证券时报网· 2025-09-01 12:21
中国企业级GenAI市场增长态势 - 2025年上半年中国企业级大模型日均总消耗量达10.2万亿Tokens [1] - 较2024年下半年日均调用量暴增363% [1] - 七成企业选择公有云部署或调用大模型 71%企业计划增加公有云生成式AI服务 [2] 头部厂商市场份额格局 - 阿里通义以17.7%占比位列市场第一 字节豆包占14.1% DeepSeek占10.3% [1] - 前三名厂商合计市场份额超40% [1] - 阿里千问模型全球市场份额最高达12.3% 居全球第四位 [3] 开源模型成为核心驱动力 - 开源模型与国际顶级闭源模型性能差距几近抹平 [2] - 未来超过80%企业将采用开源大模型 [2] - 阿里巴巴已开源300多个模型 千问模型衍生开发超14万个模型 [3] 技术路线与部署模式演变 - 企业从追求单一最强模型转向为特定业务场景寻求最优解 [2] - 对多模态/多尺寸/多场景匹配需求进一步爆发 [2] - Qwen3-Coder调用量一周暴增1474% 位列编程领域全球第二 [3] 阿里巴巴开源生态领先优势 - 通义千问成为全球第一开源模型 超越美国Llama系列 [3] - 开源产品覆盖指令微调/推理/编程/文生图/视频生成等多模态模型 [3] - 推动"全尺寸+全模态+多场景"全面开源战略 [3]
深度|成立一年再获数千万融资,坚持结果交付,坚持端对端多智能体
Z Potentials· 2025-09-01 11:32
融资与团队背景 - 公司完成数千万元新一轮融资 由云天使基金领投 力合创投和金沙江联合资本跟投 资金用于扩大行业数据规模 推进垂直行业后训练模型迭代 加快全链路营销智能体业务落地[1] - 创始团队于2022年在开源社区结识 2023年决定All in AI创业 2024年5月正式成立公司 此前已获得设计领域上市公司矩阵股份的种子轮投资[1] - 前飞书深诺AI加速器负责人王旭加入团队担任首席战略官 曾任职百度 腾讯 作业帮等互联网大厂[1] 产品与技术发展 - 海外产品PhotoG于去年12月首次亮相Product Hunt 以高图像美学标准和产品一致性积累付费用户 2025年5月上线2.0版本 对标Devin和Mgx 构建基于LLM的多智能体系统[3] - 团队专注内容生成真实性准确性 2024年初提出a-t扩散算法突破 实现商品-场景-文案三模态高理解准确率 生成侧实现跨帧一致性与物理先验 VBench 2.0营销维度综合评分达闭源SOTA级别 一致性超过0.92[5] - 构建Oran-VL 7B视觉语言模型到Oran-XVL 72B全模态理解大模型的感知矩阵 建立CVR-Estimation ROI-Forecast Viral-Potential Brand-Lift等多个Benchmark评估系统链路效果[6] 市场表现与行业数据 -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37%线上广告包含AI生成内容 快消品领域达52% 美妆类达68% 公司预测2026年90%广告将由AI-Native广告替代[8] - 公司在全球社媒投放超过10万条AIGC原生广告 与超过30家各行业头部客户达成合作[9] - AI广告商业化核心问题为产品交付效果与投放版权合规 公司在这两个方向持续投入并在2025年GTM中收获显著效果[10] 战略定位与未来规划 - 公司瞄准万亿规模AI广告市场 致力于通过生成式AI技术重构广告业逻辑链条 实现品牌建设与效果转化合一 推动营销从人力密集型走向智能自动化[12] - 产品形态从AI工具演进为全链路智能体 专注于模糊需求的拆解规划执行与交付 而非解决单点任务的工具[3] - 系统具备从内容生成中挑选最具爆款潜力内容的能力 并通过结果反向提升智能体生成能力[6]
“AI购物代理”电商下一个必争之地
华尔街见闻· 2025-09-01 08:36
AI驱动的购物革命 - 人工智能正彻底改变消费者与品牌互动方式 将购物体验从网页浏览转变为与AI直接对话 [1] - 领先AI公司包括OpenAI、谷歌、微软和Perplexity近几个月纷纷推出新功能 AI系统能通过聊天机器人理解需求、搜索产品并完成订单 [1][2][3] - 传统搜索引擎流量因生成式AI兴起将下降25% 电商领域价值链面临重构 [1] 巨头商业布局 - OpenAI发布更新版购物系统"Agent" 计划通过ChatGPT集成支付功能直接从平台销售抽成 [2] - 谷歌推出新"AI模式"和产品价格追踪器 旨在为消费者节省时间和精力 [2] - Perplexity和微软分别推出具备类似购物任务处理能力的AI工具 [3] 营销模式变革 - 近60%欧洲谷歌搜索不再产生点击 用户转而依赖AI生成的摘要信息 [4] - 品牌需注重产品描述特异性并优化网站加载速度等技术细节 [4] - 语义搜索兴起要求品牌用更宽泛语言重组产品目录 例如匹配"适合法国南部婚礼的服装"类需求 [4] 行业格局重构 - 未来主导者可能从流量型电商平台转为掌握高效可信AI代理技术的公司 [1] - 交易发生地或从品牌官网和电商平台转移至AI聊天机器人 品牌需为第三方平台交易做准备 [5] - AI代理可能导致商店和品牌重要性下降 系统筛选商品可能实质限制消费者选择权 [5]
科股早知道:机构称到2030年全球半导体营收将突破1万亿美元
搜狐财经· 2025-09-01 08:30
全球半导体行业展望 - 全球半导体营收将从2024年到2030年几近翻番 规模超过1万亿美元 [1] - 短期关键驱动来自生成式AI在云端与部分端侧设备的基础设施建设 [1] - 长期从企业与消费应用中的代理式AI走向物理智能 推动自主机器人与车辆发展 [1] - 2025年AI驱下游增长 政策对供应链中断与重构风险持续升级 国产化持续推进 [1] - 二季度各环节公司业绩预告亮眼 三季度半导体旺季期建议关注设计板块存储/代工/SoC/ASIC/CIS业绩弹性 [1] 低空经济发展动态 - 全国首个低空经济共保体在重庆成立 发布首批专属产品"渝低空保" [2] - 19家低共体成员单位签署合作协议 与16家单位完成项目签约 风险保额达6115万元 [2] - 低空经济主要包括低空基础设施/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和低空飞行保障四个环节 [2] - 预计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突破万亿达10644.6亿元 2030年达2.5万亿元 2035年达3.5万亿元 [2] - 低空物流/低空旅游等应用场景先行 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推动产业链规模化发展 [2]
商汤(0020.HK)2025年中期业绩点评:25H1亏损大幅收窄 大模型+算力+AI应用构筑生态壁垒
格隆汇· 2025-09-01 03:54
业绩表现 - 25H1营收23.6亿元 同比增长35.6% 增速较24H1的21.4%提升 [1] - 生成式AI收入占比提升至77.0% 导致整体毛利率降至38.5% 较24H1的44.1%下降 [1] - 经调整净亏损11.6亿元 同比缩窄50% 经营现金净流出6.4亿元 同比收窄81.9% [1] - 销售费用率11.6% 行政费用率25.3% 研发费用率89.8% 同比分别下降7.4pcts/16.9pcts/18.9pcts [1] 业务结构 - 生成式AI业务25H1收入18.2亿元 同比增长60.4% 占总营收77.0% [1] - 视觉AI业务纳入智能座舱相关业务 25H1营收4.36亿元 同比增长29.4% [1] - X创新业务包含绝影汽车/智慧医疗等 25H1营收1.07亿元 同比增长10.2% [1] 技术能力 - 日日新多模态模型推理性能国内领先 数据分析能力大幅领先GPT-4o [2] - 日日新V6.5性能对标Gemini 2.5 Pro和Claude 4 Sonnet 智能体测试达Claude 4 Opus水平 [2] - 总算力规模达2.5万PetaFLOPS 算力/功耗同比提升20% 国产芯片实现5000卡规模稳定运行 [2] - SenseCore 2.0软件平台线上推理性能提升15% 集群利用率约80% [2] 应用落地 - 办公产品"小浣熊"用户数突破300万 每日处理tokens约100亿 提供金融/教育/政务版本 [2] - 咔皮相机/咔皮记账用户破千万 DAU年内增长400% 应用于AI教育/文旅等场景 [2] - 视觉AI服务国内外客户660余家 长期复购比例57% 覆盖城市管理/智能手机/智能座舱等场景 [2] - 绝影智驾解决方案基于J6M芯片已量产 智慧医疗/家用机器人/智慧零售持续商业化 [3] 财务预测 - 调整2025-2027年收入预测至48.6/62.1/78.5亿元 较上次预测变动-0.3%/-0.4%/+0.1% [3] - 调整2025-2027年Non-GAAP净利润预测至-21.4/-2.3/1.7亿元 上次预测为-27.3/-6.6/1.4亿元 [3]
全球Top 100 AI应用最新榜单:ChatGPT居首,谷歌大幅追赶位居次席,阿里夸克冲到第9
硬AI· 2025-09-01 01:14
全球AI消费级应用竞争格局 - ChatGPT继续稳居首位 但谷歌通过多产品矩阵策略大幅缩小差距 其通用助手Gemini在网页端获得ChatGPT约12%的访问量 位列第二[2][3] - 谷歌首次以独立域名形式在榜单中占据四个席位 除Gemini外 AI Studio首次进入前10 NotebookLM排名第13 Google Labs位列第39[3][6][8] - Gemini在移动端的月活用户数接近ChatGPT的一半[4][6] 中国AI产品全球化表现 - 中国AI产品在全球市场表现强劲 阿里巴巴旗下夸克AI助手跃升至网页端第9位 字节跳动豆包位列第12位[2][3] - 50个网页端应用中有3个主要服务中国用户的产品跻身前20 包括夸克(第9)豆包(第12)和Kimi(第17)这些产品超过75%的流量来自中国[3][13] - 7个中国开发的AI产品主要服务海外市场 包括DeepSeek 海螺和可灵等视频生成模型 以及SeaArt图像生成工具[16] - 移动端中国产品优势更加明显 估计50个移动应用中有22个由中国团队开发 但仅有3个主要服务中国市场 美图公司贡献5个应用 字节跳动推出4个产品[4][16] 头部产品竞争态势 - X平台的Grok助手表现亮眼 从2024年底的零起步迅速积累超2000万月活用户 在移动端排名第23位 Grok在7月发布新模型Grok 4后移动端使用量激增近40%[4][17] - Meta的AI助手增长相对温和 Meta AI在网页端仅排名第46位 未能进入移动端前50 该产品5月底上线后增长缓慢[17] - DeepSeek在经历2月份的高峰后有所回落 Perplexity在各平台均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Claude在网页端持续增长但移动端增长放缓[17] AI辅助编程工具增长 - AI辅助编程工具正成为新的增长领域 Lovable和Replit均成功进入主榜单 Lovable更是跃升至第22位[18] - 某头部"氛围编程"平台的美国用户群体在注册后数月内收入留存率超过100% 表明用户不仅留存还在扩大使用规模[20] - 这些平台带动了相关基础设施产品的增长 数据库服务商Supabase的流量增长与核心氛围编程平台几乎同步 过去九个月的增长速度较此前数年显著加快[20] 谷歌产品矩阵具体表现 - AI Studio作为面向开发者的沙盒平台成功跻身前10 该平台支持用户构建Gemini多模态模型应用[8] - NotebookLM在从Google Labs独立后排名第13位 这一学术研究工具在近一年来稳步增长 仅在夏季学术用户流失期间略有下滑[8] - Google Labs排名第39位 该平台承载多个AI实验项目 Veo 3发布后Google Labs流量激增超13% 创下过去一年最大单月涨幅[11]
科大讯飞AI商业化路径更加清晰
2025-09-01 00:21
公司:科大讯飞 **1H25财务表现** * 收入同比增长17%至109.11亿元,净亏损2.39亿元(净利率-2.2%)[1] * 2Q25收入同比增长10%,净亏损4600万元(净利率-0.7%)[1] **AI商业化战略方向** * 垂直行业落地:教育、医疗、能源和交通等[1] * 软硬件一体化创新:AI学习机和翻译机等产品[1] * AI出海战略:依托自主可控与多语言优势,重点布局日本、东盟、中东和拉美地区[1] **业务增长引擎** * 2C端收入同比增长38%,高于2B/2G端增速[2] * AI学习机收入同比翻倍,因产品功能升级、营销费用增长90%(以品牌建设为主)及线下渠道拓展[2] **医疗板块潜力** * 从基层医院全科AI辅助诊断延伸至等级医院专科应用(心血管、儿科、呼吸科等)[2] * 预计3-5年内成为继教育后的第二增长曲线[2] **海外业务进展** * 1H25海外收入同比增长212%至约1.8亿元,占总收入约2%[1] * 预计未来海外收入贡献进一步提升[1] **融资计划** * 拟定向增发不超过40亿元(≤1亿股,占总股本4.33%)[3] * 募集资金用途:8亿元用于星火教育大模型及产品升级(如AI学习机),32亿元补充流动资金[3] * 实控人言知科技拟认购2.5-3.5亿元,锁定期18个月(其他投资者为6个月)[3] --- 行业与市场 **估值与评级** * 基于DCF模型(WACC: 7.8%)维持目标价60.00元,对应2025E 4.5倍P/S和0.24倍PSG[4] * 当前股价52.22元(2025年8月22日),市值1210亿元(168亿美元)[5] **财务预测(UBS估算)** * 2025E每股收益0.39元(市场预测0.44元),2026E每股收益0.54元(市场预测0.63元)[5] * 2025E息税前利润8.1亿元(息税前利润率2.9%),2026E息税前利润12.47亿元(利润率3.8%)[7] **风险因素** * 政府预算收紧、宏观恶化影响企业IT支出、竞争导致销售不及预期[11] * 大模型持续投资压制利润率且变现缓慢、GPU资本支出压力现金流[11] **量化研究观点** * 行业结构、监管环境及股票表现未来6个月预计无显著变化(评分均为3/5)[13] * 下一期每股收益预期与市场一致(评分3/5),盈利风险均衡(评分3/5)[13] * 未来3个月无明确催化剂[13] --- 其他关键信息 **公司背景** * 成立于1999年,依托中国移动和中科大股东资源,基于华为AI服务器训练星火大模型[10] **披露与合规** * 报告由瑞银证券编制,包含投资银行服务潜在利益冲突披露(22%的买入评级公司曾接受投行服务)[17][20] * 目标价历史:2024年7月57.00元→2024年11月60.00元[24] **预测回报率** * 预测股价涨幅14.9%,股息收益率0.3%,总回报率15.2%(超额回报率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