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帮主郑重财经解读:前三季度GDP增5.2%,这几个信号比数字更关键
搜狐财经· 2025-10-20 12:14
宏观经济整体表现 - 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15036亿元,同比增长5.2%,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经济增量比去年多1368亿元 [1][3] - 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4.8%,单季度总量为35.5万亿元,超过全球第三大经济体2024年全年预期总量 [3] -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2%,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同步,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3] 行业增长动能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接近9.6%,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接近9.7%,均比整体工业增速快3个百分点以上 [3] - 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近30%,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近30%,显示新动能正在成为重要增长引擎 [3] - 以旧换新等政策带动家电、家具类商品销售额实现两位数增长,内需拉动作用增强 [4] 经济质量与韧性指标 - 前三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2%,与上半年持平,就业市场保持稳定 [3] -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连续5个月扩大,9月份核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0%,显示消费需求持续回暖 [3] - 外贸呈现逐季回升态势,外汇储备规模稳定在3.3万亿美元以上 [4]
公布啦!我国前三季度经济增长5.2%,GDP为141682亿美元,全球第2
搜狐财经· 2025-10-20 12:13
宏观经济总体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实质GDP增长5.2%,名义GDP规模达101.5万亿元人民币(约14.17万亿美元)[1][3] - 前三季度GDP净增长量达到39679亿元人民币[3] - 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稳定在5.2%[3] 外贸与金融稳定 - 货物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增速逐季回升[4] - 外汇储备规模稳定在3.3万亿美元以上,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并略有升值[4] 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 - 中国创新指数首次跻身全球前十,24个集群进入全球百强[6] - 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分别达到35.9%和16.7%[6] - 集成电路、电子专用材料等硬科技产业高速增长,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等智能产品产量大幅提升[6] 绿色转型与新兴消费 -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快速提高,风力、太阳能发电量实现两位数增长[6] - 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等产品产量和出口保持高速增长[7] 内需与政策支持 - 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3.5%,重新成为拉动增长的主引擎[9]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激发家电、汽车等大宗消费,设备更新改造投资高速增长[9] 发展前景与基础 - 前三季度5.2%的增长为完成全年预期目标奠定坚实基础[10] - 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生物制造等新兴产业方兴未艾,将持续创造新增长点[10] - 宏观政策工具箱依然丰富,已出台政策效果将持续显现[10]
总书记的关切·落地的回响 | 久久为功,“APEC蓝”成为“北京蓝”
人民日报· 2025-10-20 11:13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通过长期系统性的污染治理和绿色转型,成功将“APEC蓝”这一短暂现象转变为“北京蓝”常态,空气质量实现显著改善 [3][4][5][9] 大气污染治理措施 - 北京采用PM2 5源解析 实施煤改电 煤改气 整治散乱污企业 淘汰老旧车辆等精准举措 [5] - 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感知网络和大气走航监测车进行实时机动监测 [5] -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启动大气污染联防联治机制 覆盖城市从2+26个调整为2+36个 [7] 污染治理成效 - 北京PM2 5平均浓度从2013年水平降至2024年的30 5微克每立方米 下降65 9% [9] - 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 5平均浓度2024年降至29 3微克每立方米 连续5年稳定达标 [7] - 2013年以来全国重污染天数减少超90% [7] 绿色转型与产业发展 - 中国构建全球最大 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7] - 累计淘汰落后煤炭产能10亿吨 钢铁产能3亿吨 水泥产能4亿吨 [7] - 新能源公交车占比提升至80%以上 [7] - 中国向全球提供60%的风电设备和70%的光伏组件设备 [9] 国家战略与全球合作 - 中国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 2060年前碳中和的双碳目标 [8] - 与40多个发展中国家签署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 [9] - 在联合国宣布到2035年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的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 [9]
国家统计局就2025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
中国新闻网· 2025-10-20 10:30
经济运行总体表现 - 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2%,比上年全年和上年同期分别加快0.2、0.4个百分点,经济增量达到39679亿元,同比多增1368亿元 [1][2] - 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与上半年持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略降0.1%,但核心CPI上涨0.6% [2] - 外贸展现强大韧性,货物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9月末外汇储备继续保持在3.3万亿美元以上 [2] 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 - 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35.9%、16.7% [3] -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同比提高约1.7个百分点,外贸新动能成长壮大,"新三样"产品出口两位数增长 [3] -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动车组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9.8%、16.3%、8.6% [7] 三季度经济表现与全年展望 - 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8%,增速比二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经济总量达35.5万亿元 [5][6] - 三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0%,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明显快于全部工业 [6] - 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连续2个月回升,中秋和国庆假期国内出游8.88亿人次 [7] 宏观政策实施效果 - 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3.5%,比上年全年提升9.0个百分点 [9] -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4.0%,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0个百分点 [10] - 规模以上锂离子电池制造、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电机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9.8%、22.9%、17.1% [10]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2024年R&D经费投入比上年增长8.9%,R&D经费投入强度比上年提高0.11个百分点 [12] -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其中集成电路制造、电子专用材料制造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2.4%、20.5% [13] - 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2% [13] 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 规模以上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量同比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新能源汽车、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能源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9.7%、46.9%、14.0% [14] - 单晶硅、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绿色材料产量增长9.0%、16.5%,规模以上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增加值增长14.4% [14] -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由2020年的16.0%提升到2024年的19.8% [18] "十四五"时期主要成就 - GDP从2020年的103.5万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134.9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5.5%,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15] - 2024年研发投入强度达2.69%,按折合全时工作量计算的研发人员总量超700万人年,2025年我国创新指数首次跻身全球前十 [16] - 2021—2024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8.2%、9.2%,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9% [17]
国家统计局:实现全年目标仍有较多有利条件
智通财经网· 2025-10-20 10:23
智通财经APP获悉,10月20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就2025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 国家统计局称,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内在逻辑没有变,经济平稳运行的支撑条件也没有变,实现全年预 期目标仍有较多有利条件。一是从发展态势看,前三季度经济平稳增长为完成全年目标打下了较好基 础。今年以来,国民经济顶压前行,不仅稳住了基本盘,不少关键领域还实现了新突破、新提升。今年 前三季度经济增长5.2%,快于上年同期0.4个百分点,为实现全年主要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从发展动能看,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为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动能。三是从发展支撑看,宏观政策持 续显效将为经济平稳运行保驾护航。我国有充足的政策空间、丰富的政策工具、常态化的政策储备,能 够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四是从先行指标和高频指标看,积极因素还在累积。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 理指数连续2个月回升;10月上旬,流通领域一些重要工业品价格继续回升,有利于企业盈利状况改 善。 全文如下: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就2025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 1.今年以来,面对复杂环境中国经济运行情况如何?请问如何评价前三季度的经济运行总体表现? 答:今年以来,我 ...
中国绿色实践照亮全球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国能源报· 2025-10-20 10:15
在绿色基建领域,中国的实践为全球提供示范。巴基斯坦的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大规模采 用风能、太阳能,预计年减碳约200万吨;肯尼亚蒙内铁路专设野生动物迁徙通道,实现 发 展 与 保 护 的 平 衡 ; 老 挝 南 芒 河 1 水 电 站 年 发 电 2.25 亿 千 瓦 时 , 为 超 10 万 户 家 庭 提 供 绿 电,年减碳75万吨……这些项目不仅解决所在国"用电难、用电贵"的民生痛点,更以实 实在在的减排效果守护地球家园。 从本土实践到全球贡献,中国正以坚实的行动证明,绿色转型不仅是应对气候危机的必 然选择,更是创造新增长动能的历史机遇,其成果正跨越国界、惠及世界。 当来自中国的光伏板在撒哈拉沙漠边缘捕捉炽热阳光,当中国制造的风机在哈萨克斯坦草 原迎风旋转,当中企承建的低碳铁路为肯尼亚野生动物留下专用通道——这些生动图景正 在勾勒出一条超越传统发展模式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从本土实践到全球贡献,中国正以坚实的行动证明,绿色转型不仅是应对气候危机的必然 选择,更是创造新增长动能的历史机遇,其成果正跨越国界、惠及世界。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承诺实现"双碳"目标本身就是对全球气候治理的巨大贡 献。更具全 ...
电力大数据+碳足迹管理:中国创新解锁绿色转型新路径
扬子晚报网· 2025-10-20 09:58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家电网首创的“电力大数据+碳足迹管理”服务体系成功应用,为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并具备巨大的全国推广潜力 [1][2] 服务体系与技术特点 - 服务体系利用电力大数据实时精准的特点,自动获取企业用能数据,构建覆盖产品全链条的碳足迹智能核算模型 [2] - 该体系能对产品生产及非生产环节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动态量化分析,科学评估减碳路径并挖掘潜在空间 [2] - 平台一方面对接企业数字化终端,自动化精准测算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另一方面直接对接国内外权威认证机构,实现快速认证 [2] 应用成效与效率提升 - 在苏州新安电器的应用案例中,帮助企业节省用能成本超百万元,降低碳排放千余吨 [1] - 企业碳足迹核算时间从15天压缩到1天,平均效率提升85%,认证成本下降75% [1][2] - 该模式若在全国推广,预计年降碳效益近4000万吨 [1] 市场与商业价值 - 新安电器通过该体系实现了生产全流程碳排放透明化,国外订单因此增长了15% [1] - 该体系实现单个产品从“摇篮到大门”的碳足迹核算,助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多一份筹码 [2]
久久为功,“APEC蓝”成为“北京蓝”(总书记的关切·落地的回响)
人民日报· 2025-10-20 08:43
大气污染治理成效 - 北京PM2.5平均浓度从2013年水平降至2024年的30.5微克每立方米,下降幅度达65.9% [8] - 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在2024年降至29.3微克/立方米,已连续5年稳定达标 [5] - 2013年以来全国重污染天数减少超过90% [5] 污染治理措施 - 北京采取PM2.5源解析、实施“煤改电”“煤改气”、整治“散乱污”企业、淘汰老旧车辆等精准措施 [3] - 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感知网络”和利用大气走航监测车进行实时污染监测 [3] -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建立“2+26”传输通道城市大气污染联防联治机制,后调整为“2+36”城市以补齐防治短板 [5] 能源与产业结构调整 - 中国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5] - 累计淘汰落后煤炭产能10亿吨、钢铁产能3亿吨、水泥产能4亿吨 [5] - 新能源公交车占比提升至80%以上 [5] 绿色转型与全球合作 - 中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 [7] - 中国向全球提供60%的风电设备和70%的光伏组件设备 [8] - 与40多个发展中国家签署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 [8]
辽沈大地“绿”意涌动
中国能源报· 2025-10-20 07:33
文章核心观点 - 辽宁正全力推进清洁能源强省建设,通过建设大型多能互补能源基地、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和发展高端能源技术装备,为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 [3][4][17] 多能互补能源基地建设 - 抚顺矿业集团西舍场光伏发电项目前三季度发电量41273万千瓦时,上网电量41011万千瓦时,每年平均减少碳排放约36万吨 [5] - 辽宁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占比双破50%,提前一年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 [7] - 传统能源方面,煤炭、原油、天然气分别稳产在3000万吨/年、900万吨/年、8亿立方米/年以上,煤电机组改造约4000万千瓦 [7] - 清洁能源方面,1310万千瓦海上风电发展规划获国家批复,红沿河核电6台机组全部投产,徐大堡核电4台机组在建,华电铁岭25兆瓦制氢项目试运行 [7] - 电网近三年年均投资超200亿元,建成“供电分区化、连接紧密化”的坚强电网结构 [7] - 力争“十五五”期间建成海上风电、沿海核电、辽西风光、储能四大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 [8] 制造业绿色转型 - 沈阳华晨宝马地热能项目拟建设28眼地热井,为工厂58万平方米提供零碳供暖,实现100%非化石能源供热,预计年减碳量约18000吨 [10] - 华晨宝马2021年通过绿电交易购电27.8亿千瓦时,占当期全国绿电成交量的35%,其沈阳生产基地及36个非生产场所均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 [10] - 2024年全省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3.9%,“十四五”以来累计下降13.6% [11] - 2024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投资同比增长18.8% [11] - 辽宁船舶制造业实现单舱世界最大1.3万立方米B型LNG燃料舱实船交付,完成全球首艘甲醇双燃料智能VLCC开发 [11] - 辽宁“风光”装机合计3650万千瓦,可提供约220亿千瓦时绿电交易能力,参与绿电交易企业用户由2021年3户增至912户 [12] 能源高端技术装备创新 - 全球首套百兆瓦级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基于大连化物所全钒液流电池技术,可发挥“削峰填谷”作用 [14][15] - 沈鼓集团累计为能源与化工行业提供重大装备20000余台套,实现200余项国产化首台套突破,近年实现20余项世界级项目首台套研发制造 [16] - 特变电工高端套管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全球最大甲醇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用曲轴成功投用 [16] - 远景、金风等新能源装备龙头企业落户,葫芦岛市引进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基地项目,产业集聚效果显现 [16]
“两新”政策与生态环境保护形成协同效应
中国环境报· 2025-10-20 07:21
标准体系的绿色门槛持续抬高。"两新"标准提升行动已发布能耗、污染物排放等重要标准168项,明确 了老旧设备淘汰的生态环境红线。在消费品领域,一级能效成为家电以旧换新的核心门槛,显著推动了 进入消费市场的产品向高效节能转型。 财政政策的精准发力为绿色转型提供了动力。中央财政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工具,加大对设备更新和 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支持力度。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的资金规模增加至2000亿元,支持 范围扩大至电子信息、安全生产、设施农业等领域,以"绿色溢价"倒逼企业从"被动减排"转向"主动治 污"。 从产业转型看,设备更新驱动源头减排 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已成为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2025年1月—8月,全国设备工器具购 置投资同比增长14.4%,增速比全部投资高13.9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1个百分点,显示出强劲 的政策拉动效应。 在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的关键阶段,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以下简 称"两新"政策)正成为破解生态环境治理难题、推动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这一政策通过供给端、需求 端和循环端的精准发力,与生态环境保护形成深度协同效应,为绿色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