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
搜索文档
小马智行港股上市,成2025年全球自动驾驶行业最大IPO
搜狐财经· 2025-11-06 20:28
上市概况与资本运作 - 公司于11月6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股票代码为2026 [1] - 本次港股IPO公司悉数行使发售量调整权,共计发行约4825万股,若承销商的超额配售权悉数行使,集资额可达77亿港元 [1] - 此次上市成为全球自动驾驶行业规模最大的IPO,同时也是港股AI领域募资额最高的新股 [1] - 公司已于2024年11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为"PONY",此次港股挂牌标志着公司正式构建起"美股+港股"双重主要上市架构 [3] 公司业务与技术进展 - 公司成立于2016年,核心业务覆盖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自动驾驶卡车服务及技术授权与应用业务三大板块 [5] - 2025年4月,公司推出分别与丰田、北汽集团、广汽集团共同研发的三款第七代Robotaxi车型 [5] - 新一代车型实现自动驾驶套件的生产物料成本下降70%,其中自动驾驶计算单元成本下降80%,固态激光雷达成本较上一代下降68% [5] 全球战略与商业化前景 - 公司正积极拓展欧洲、东亚、中东等市场,通过本地化合作生态推动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开发、部署与商业化应用 [6] - 公司管理层认为,经过近九年的发展,公司已经站在自动驾驶大规模商业化的前夜 [3] - "美股+港股"双重主要上市结构将为公司下一阶段的Robotaxi量产、千辆级车队规模化部署及海外业务拓展构建稳定多元的资本基础 [6] 市场影响与投资者结构 - 完成港股上市后,公司已具备纳入港股通标的资格,内地投资者可直接通过该机制进行投资 [6] - 此举有望显著增强南向资金参与度,持续优化公司投资者结构并提升流动性水平 [6]
自动驾驶双雄文远和小马港股齐上市,争做“Robotaxi第一股”但双双破发,均跌超9%
搜狐财经· 2025-11-06 19:30
据证券时报报道,作为全球领先的自动驾驶科技企业,文远知行此次港股上市全球发售股份总数(绿鞋前)为8825万股。触发回拨机制后,公 开发售股份1765万股,国际配售股份7060万股,每股定价27.1港元,募资总额(绿鞋前)达23.9亿港元,募资净额为22.64亿港元。 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港股同日上市,高认购与破发并存 11月6日,自动驾驶领域两大领军企业文远知行与小马智行同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共同开启"美股+港股"双重主要上市的资本布局, 但两家公司当日开盘股价均出现破发。 作为"全球Robotaxi第一股",小马智行于2024年11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此次港股挂牌标志着其正式构建"美股+港股"双重主要上市架构。这 一架构不仅能实现跨市场定价协同与流动性互补,更为未来纳入港股通、吸引内地投资者奠定基础。 小马智行目前已在硅谷、北京、上海等多地设立研发中心,业务拓展至欧洲、中东及亚洲多个地区。此次上市获得多家基石投资者合计约1.2 亿美元的股份认购,公开发售部分认购倍数为15.88倍。创始人兼CEO彭军表示,经过近九年积累,公司已站在自动驾驶大规模商业化前夜, 港股上市是全球资本战略的关键一步。首席技术 ...
华泰保荐小马智行成功登陆港交所,打造近四年来融资规模最大中概股回港IPO
新浪财经· 2025-11-06 19:08
上市概况 - 小马智行于2024年11月6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挂牌上市,实现纳斯达克与香港的双重上市 [3] - 此次全球发售以每股139.00港元定价,共发行4,824.9万股,募集资金达67.1亿港元(假设超额配股权未获行使)[3] - 本次港股IPO是近四年来融资规模最大的中概股回港IPO,也是2025年最大的自动驾驶行业港股IPO项目 [5] 项目亮点与市场反响 - 本次发行吸引了包括Eastspring、Ghisallo、Athos在内的多家知名国际投资机构作为基石投资者参与 [5] - 发行获得全球投资人的广泛关注,并最终行使增量发售权,体现了境内外投资人对公司价值的广泛认可 [7] - 本次发行成功构建了多元化、高质量的投资者结构,是近期市场中备受瞩目的标志性项目 [7] 公司业务与行业地位 - 小马智行是实现自动驾驶大规模商业化的全球领导者,是中国首批在全部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获得全无人驾驶车辆经营许可的公司之一 [8] - 公司运营着一支超过720辆自有Robotaxi组成的车队,已积累自动驾驶里程超4,860万公里,其中无人驾驶里程与无人驾驶运营里程分别超过1,150万公里及930万公里 [8] - 公司同时运营一支超过170辆Robotruck组成的车队,累计驾驶里程约6,500万公里,累计货运量超过10.7亿货运吨公里 [8] - 公司与丰田、上汽集团、广汽集团、一汽集团、北汽集团和三一重工等企业建立了密切合作 [9] 财务顾问角色 - 华泰国际担任本次小马智行港股IPO的联席保荐人,是交易中唯一的中资投行保荐人 [3] - 华泰国际作为公司长期战略伙伴,以全周期、跨市场服务能力,先后协助公司登陆纳斯达克及完成港股双重上市 [5] - 华泰团队凭借对香港联交所监管要求与中国证监会境外上市备案制度的熟悉,协助企业高效完成多轮监管问询及备案流程 [7]
世运电路: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公司与北美头部客户的联合研发已持续超过五年
格隆汇· 2025-11-06 19:06
核心业务合作 - 公司自2015年起与T客户合作,2019年起T客户成为其最大的汽车终端客户 [1] - 公司目前已向T客户供应自动驾驶相关的PCB产品 [1] - T客户三季度汽车交付量已重回增长轨道并创下历史新高 [1] 汽车业务前景 - 随着T客户无人驾驶出租车从试点走向量产,其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 [1] - T客户汽车业务的增长将直接拉动对公司PCB的需求 [1] 人形机器人业务(北美客户) - 公司与北美头部客户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联合研发已持续超过五年 [1] - 合作聚焦于人形机器人核心控制模块、驱动系统等关键部位的PCB产品 [1] - 公司已形成从定制化设计、快速打样到性能优化的全流程技术能力,累计完成3代产品迭代 [1] - 双方已就量产阶段产品供应达成合作意向,公司正配合客户推进转量产关键准备工作 [2] - 公司已交付首批量产样品并通过验证,后续相关订单将随客户产能释放逐步落地 [2] 人形机器人业务(国内客户) - 公司目前已与国内3家头部人形机器人企业达成合作 [2] - 其中1个项目已进入小批量供货阶段,主要配套其初代商用机型的控制电路 [2] - 另1个项目处于样品验证后期,聚焦高功率驱动模块PCB产品 [2] 未来发展战略 - 公司将持续加大人形机器人PCB领域的研发投入,重点突破高密度互联、轻量化基材应用等技术 [2] - 公司将深化海内外客户合作,推动机器人相关业务逐步成长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极 [2]
开盘破发,自动驾驶双雄港股遇冷
北京商报· 2025-11-06 18:45
上市表现 - 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于11月6日在港交所实现双重主要上市,与旺山旺水、均胜电子共同敲响四面锣[1][5] - 小马智行开盘价124港元,较139港元发行价下跌10.8%,收盘价126.1港元,总市值538.76亿港元[1][5][6] - 文远知行开盘价23.98港元,较27.1港元发行价下跌7.8%,收盘价24.4港元,总市值250.49亿港元[1][5][6] - 尽管港股破发,两家公司在11月5日美股盘后均上涨,文远知行涨2.79%,小马智行涨1.35%[5] 行业投资趋势 - 自动驾驶行业投资在2021年冲高后沉寂,于2024年迎来新高峰[1] - 2025年至今行业获得228.48亿元投资,为2024年全年总投资额767.52亿元的三成[1][8] - 行业出现分化,滴滴自动驾驶获得20亿元D轮融资,哈啰Robotaxi也获得阿里巴巴投资,而中智行已被申请破产[7][8] 公司战略与资金用途 - 文远知行港股IPO募资总额(绿鞋前)达23.9亿港元,计划将约40%资金用于开发自动驾驶技术栈,约40%用于加快L4级车队商业化[10] - 小马智行港股IPO绿鞋后集资额77亿港元,计划将约50%资金用于市场进入和L4技术大规模商业化,约40%用于L4技术研发[10] - 文远知行创始人韩旭自愿锁定其股份三年不减持,小马智行创始人彭军强调港股上市是面向全球市场的重要里程碑[6] 市场竞争格局 - 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和百度旗下的萝卜快跑被视为国内Robotaxi服务商的第一阵营[7] - 萝卜快跑与瑞士邮政巴士达成合作,计划在瑞士启动测试,并已进入全球16座城市[7] - 上市前夕,文远知行与小马智行爆发数据争议,文远知行CFO公开驳斥小马智行路演材料中的不实数据指控[9] 行业挑战与前景 - 自动驾驶行业被认为处于"黎明前的黑暗",尚未找到类似AI大模型的"ChatGPT时刻"或"产品革命"引爆点[1][5][11] - 现有运营更多证明技术可行性而非商业可行性,市场需求成为关键竞争因素[5][11] - 资本从"广撒网"转向"重点捕捞",技术路线、商业模式和数据争议处理方式成为决定企业走向的关键[9]
东风日产首款插混车型N6更多官图公布;日产汽车成立进出口有限公司,外资车企首次在华设立合资整车进出口公司丨汽车交通日报
创业邦· 2025-11-06 18:13
日产汽车在华战略新动向 - 日产汽车成立外资车企在华首个合资整车进出口公司,日产中国投资公司持股60%,东风汽车集团持股40% [2] - 东风日产N7和锋坦Frontier Pro PHEV将成为首批由中国本土开发并出口海外的产品 [2] - 此举标志着日产汽车在中国的发展进入立足本土、惠及全球的新阶段 [2] 中国汽车进口市场数据 - 2025年9月汽车整车进口4.1万辆,环比下降8.7%,同比下降25.6% [2] - 2025年9月整车进口金额20.4亿美元,环比下降3.3%,同比下降36.4% [2] - 2025年1-9月汽车整车累计进口36.0万辆,同比下降32.4%,进口金额182.5亿美元,同比下降40.1% [2] 自动驾驶领域资本动态 - 小马智行于2025年11月6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2026.HK [2] - 公司悉数行使发售量调整权,发行约4825万股,绿鞋后集资额达77亿港元 [2] - 此次上市成为2025年全球自动驾驶行业规模最大IPO及港股AI领域募资额最高新股,构建起“美股+港股”双重主要上市架构 [2] 东风日产新产品发布 - 东风日产公布首款插混车型N6更多官图并宣布预售即将开启,新车被称为“插混版N7” [2] - 新车风阻系数为Cd 0.248,经过24处风阻优化、78小时风洞测试及600多轮仿真迭代 [2] - 车辆将提供流光银、曜石黑、珠玉白、岩山灰、日照金、风信紫等多种配色 [2] 全球汽车安全召回事件 - 欧洲汽车巨头Stellantis全球召回37.5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Jeep Wrangler和Grand Cherokee SUV [2] - 召回原因为电池故障已导致19起火灾报告,公司敦促车主将车辆停放在户外直至修复完成 [2] - 召回涵盖部分2020年至2025年的Jeep Wrangler 4xe和2022-2026年的Jeep Grand Cherokee 4xe SUV [2]
智能汽车系列报告(二):小鹏发布全新IRON机器人,具身智能发展加速
爱建证券· 2025-11-06 17: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 [3] 报告核心观点 - 报告聚焦于小鹏汽车在2025年11月5日科技日发布的以“物理AI”为核心的下一代智能出行架构 认为小鹏汽车正从技术底座到立体出行进行全栈布局 加速AI与物理世界的深度融合 稳步转型为面向全球的具身智能公司 [3] - 报告看好智能化领先车企围绕“大模型+算力”加速建立用户体验壁垒 并认为智能汽车头部集中的行业格局或加速形成 [3] 事件概要总结 - 小鹏科技日以“涌现”为主题 发布了第二代VLA大模型、前装量产Robotaxi、全新IRON机器人及A868飞行汽车 [3] 基于物理世界模型的VLA技术总结 - 小鹏VLA 2.0直接将“视觉+语言”转为运动轨迹 以物理世界模型为核心 完成“理解-推演-生成”闭环 或为未来自动驾驶通用方案 [3] - 技术基于模型、算力、数据三项迭代:采用阿里云3万卡云端超算集群与720亿参数基座大模型 实现每5日全链路迭代 参数较行业主流提升10倍 [3] - 三颗图灵AI芯片算力达2250 TOPS 约为行业水平3-22倍 算子优化后推理效率提高12倍 [3] - 使用1亿视频训练数据以增强复杂场景泛化能力 [3] - VLA 2.0提升人机共驾体验 小路NGP功能使平均接管里程提升13倍 或实现月度综合接管仅1次 [3] - 计划于2026年推出“Super LCC+人机共驾”模式 实现全球无导航自动辅助驾驶 [3] 人形机器人业务总结 - 小鹏汽车定位人形机器人为第三条增长曲线 其驱动逻辑为数据→模型→软件→硬件 [3] - 已在广州建立首个具身智能数据工厂 IRON机器人已进入工厂实训 [3] - 全新IRON机器人集成VLT+VLA+VLM三大模型与七套系统 搭载算力2250 TOPS的芯片 [3] - 机器人头部含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 全身82关节 灵巧手22个自由度 采用行业最小16mm谐波减速器 [3] - 量产使用全固态电池 其高安全系数与室内使用场景为全固态电池量产落地明确了使用场景 [3] - 商业化将优先布局导览、导购及导巡场景 目标2026年底实现高阶人形机器人规模化量产 [3] 前装量产Robotaxi总结 - 计划于2026年启动试运营 搭载4颗自研图灵芯片 实现全球量产车端最高算力3000 TOPS 并具备2套硬件备份 [3] - 2026年将推出3款Robotaxi车型与同源技术的智驾版本 覆盖B端运营与C端消费市场 [3] - 与高德地图合作 通过开放SDK接入聚合平台 构建从技术研发到运营服务的完整生态 [3] 飞行汽车业务总结 - 全倾转固定翼飞行汽车A868发布 定位多人长航程出行 最高续航500km+ 最高航速360km+/h 最多支持6人乘坐 已完成关键技术验证并转入试飞环节 [3] - 陆地航母定位个人低空旅游体验市场 订单储备达7000台 预计2026年规模化量产交付 并计划于2026年3月开通西北敦煌首条低空自驾旅游线 [3] - 全球首个量产智能飞行汽车工厂已启用 规划年产能1万台 预计2026年下半年交付 首台量产试制机已下线 [3] 相关产业链标的总结 - 报告列出了涉及小鹏汽车机器人产业链的多个标的 涵盖执行器(减速器、丝杠、电机)、传感器、结构件与材料、能源系统、核心芯片与软件、工业应用、出行服务及技术合作等环节 [4]
【快讯】每日快讯(2025年11月6日)
乘联分会· 2025-11-06 16:38
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先地位 - 2025年1月至9月上海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量超22万辆,同比增长25.4%,历年累计推广量达187万辆,位居全球城市第一 [5] - 同期上海新能源汽车产量达79.7万辆,约占全市汽车总产量123.6万辆的64.5% [5] 小鹏汽车技术突破 - 小鹏科技日发布基于720亿参数的第二代VLA大模型,采用阿里云3万卡云端算力集群,计划在2025年12月启动先锋共创体验,2026年第一季度随Ultra车型全量推送 [6] - 第二代VLA模型将首发“无导航自动辅助驾驶”功能并面向全球开源,大众汽车成为首发客户,小鹏图灵AI芯片获得大众定点 [6] 大众中国本土化战略 - 大众中国宣布将通过CARIAD与地平线合资企业酷睿程开发系统级芯片,首批芯片将应用于配备L3及以上自动驾驶功能的中国车型 [7] 保时捷中国研发能力提升 - 保时捷中国研发中心正式启用,作为德国本土以外首个战略级海外研发机构,拥有独立决策权,可将开发周期从数年缩短至数月,核心团队超过300名工程师 [8] 比亚迪全球市场拓展 - 比亚迪将在土耳其生产其在欧洲最畅销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Seal U,该车型将是土耳其新工厂生产的第一款车 [9] 自动驾驶技术进展 - 小马智行第七代Robotaxi正式投运,采用100%车规级零部件,设计寿命60万公里,自动驾驶套件总成本较上代下降70% [10] - 日产汽车成立外资公司在华首个合资整车进出口公司,日产中国持股60%,东风汽车集团持股40%,将出口东风日产N7和锋坦Frontier Pro PHEV等车型 [11] 国际汽车市场动态 - 加拿大10月新车销量同比下降1.8%至15.9万辆 [13] - 英国10月新车注册量同比微增0.5%达144,948辆,纯电动汽车市场份额达25.4% [14] - 法国10月新乘用车注册量同比增长2.94%至139,513辆,但前10个月累计注册量同比下降5.36%至1,326,302辆 [15] - 欧盟计划在12月宣布设立平价小型电动汽车新类别,通过调整安全设备要求以应对中国车企竞争 [16] 商用车及物流电动化 - 比亚迪纯电轿卡T4将于11月13日在武汉商用车展上市,专为中国城配场景定制 [19] - 山东临沂正式上线重卡“超充一张网”,并发布基于华为兆瓦超充方案的琅琊超充兴程重卡充电站 [20] - 金杯汽车与丰田通商达成价值2亿元战略合作,首个试点项目落子沙特市场,计划合作首年完成销量1000台,三年内实现总销量5000台 [21] - 长城山海炮Hi4-T在智利正式上市,首次进入南美市场,长城炮车型已登陆全球60余国 [22] 企业战略调整 - 舍弗勒集团将其在华涡轮增压器业务出售给成都西菱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聚焦核心优势领域 [12]
小马智行港交所鸣锣,或成2025年全球自动驾驶最大IPO
搜狐财经· 2025-11-06 16:18
上市基本信息 - 公司于11月6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2026 [1] - 本次港股IPO已悉数行使发售量调整权,共计发行约4825万股 [1] - 若承销商的超额配售权悉数行使,集资额可达77亿港元 [1] - 此次上市成为2025年全球自动驾驶行业规模最大IPO,同时也是2025年港股AI领域募资额最高的新股 [1] 资本架构与战略意义 - 公司于2024年11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以股票代码"PONY"成功上市,成为"全球Robotaxi第一股" [3] - 此次港股挂牌标志着公司正式构建起"美股+港股"双重主要上市架构 [3] - 港股上市是公司全球资本战略的关键一步,旨在面向全球市场、链接更广泛资源 [3] - 上市将为公司进一步推动车规量产、商业化以及海外落地提供关键资源 [3] 公司业务与行业地位 - 公司自2016年成立,致力于为全球市场提供出行和物流领域的自动驾驶技术和解决方案 [3] - 核心业务覆盖自动驾驶出行服务(Robotaxi)、自动驾驶卡车服务(Robotruck)及技术授权与应用业务三大板块 [3] - 公司是中国首个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均取得无人驾驶出行服务许可的公司 [3] - 公司是中国唯一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开展全无人Robotaxi商业化运营的公司 [3] - 公司已在硅谷、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及卢森堡设立研发中心,并向欧洲、中东及亚洲等地拓展业务 [3]
Robotaxi营收暴涨836%,全球Robotaxi第一股刚刚回国上市了
36氪· 2025-11-06 16:13
上市概况 - 公司成功于港交所挂牌,成为港股Robotaxi第一股,此前已在美股上市[1] - 港股发行价为每股27.1港币,共计发售8825万股,市值超过240亿港币[3] - 从赴美上市到港股IPO历时约一年,公司整体实力实现全面飞跃[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2亿元,同比增长33.3%[6] - 2025年第二季度总营收为1.27亿元,同比增长60.8%,环比增长75.4%[6]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28亿元、4.02亿元、3.61亿元[6] - 2025年第二季度整体毛利为3570万元,同比增长40.4%,环比增长40.8%,综合毛利率为28%[9] - 同期产品毛利为2910万元,毛利率48.6%;服务毛利为660万元,毛利率9.8%[11] - 2025年第二季度营业费用为4.88亿元,同比增长42.46%[1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38.36亿元,定期存款2.52亿元,流动金融资产17.35亿元,总计58.23亿元,与一年前美股IPO时水平几乎持平[13] 业务运营 - 公司在全球部署超过1500辆自动驾驶车辆,其中Robotaxi数量超过700辆[5][19] - 业务覆盖11个国家、30多座城市,是行业首个获得7个不同国家自动驾驶牌照的企业[21] - 2025年第二季度,Robotaxi及相关服务收入达4590万元,同比暴涨836.7%,占该季度总收入的36.1%,而2022年该比例约为8%[16] - 公司是首家也是目前唯一入驻Uber Autonomous自动驾驶专属分类的Robotaxi公司,与Uber在阿布扎比达成合作[23] 研发投入与技术进展 - 2025年第二季度研发费用为3.19亿元,同比增长33.10%,占营业费用的65.37%,占总收入的251.18%[16] - 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后,研发费用为2.8亿元,同比增幅达50.5%[19] - 公司基于Nvidia Drive Thor-X芯片打造HPC3.0计算平台,并拥有闭环仿真引擎WeRide GENESIS[30] - 与博世合作的一段式端到端技术已顺利实现SOP(量产启动),项目用时7个月[30] - 公司探索融合L4、L2架构,以及规则与模型的多元技术体系[32] 行业地位与市场展望 - 公司坐稳Robotaxi出海第一的位置,被Uber、Grab、博世等产业资本多重押注,为行业唯一[28] - 阿布扎比是除中美以外唯一允许Robotaxi纯无人测试和商业化运营的地区,成为业务拓展的样板间和必争之地[23] - 2025年被视为Robotaxi规模化商业落地元年,2026年可能成为盈利元年[25] - 港股上市被视为对公司已验证成功的商业模式进行锦上添花,为业务扩张加速度助力[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