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文旅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江阴市祝塘镇:整合资源建设万亩高标准农田
新华日报· 2025-05-30 15:03
小满至,农事忙。江阴市祝塘镇千亩连片的高标准农田里,金黄的小麦即将迎来收获时刻。近年来,江 阴祝塘镇深入践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把推进全域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乡村振兴主要目 标,目前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8000余亩,在建项目2500亩。 科技赋能,勾勒文旅融合新画。聚力打造智慧农业示范区,祝塘镇以数字技术赋能农业发展,为现代农 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在富顺村无人化智能农场,物联网感知系统与北斗导航系统的农机器械以及高性 能农业传感器等科技设备构建起数字化监测网络。"新农人"可通过数字化管理服务系统实时查看土壤墒 情、作物长势等各项信息,远程操控灌溉设备等,极大程度提高了作业效率,节约了人工成本。在农文 旅融合方面,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果打造"金穗园"主题公园,串联起草坪婚礼、村咖、非遗传习所、 连理桥、马场等特色场景,配套建有休闲步道、亲水平台等,该片区现在也成为了网红打卡地,有效拓 宽了村民增收路径、带动了产业发展。 祝塘镇用实际行动筑起了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书写了现代农业的精彩答卷。站在新起点,祝塘镇正全 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奋力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席丽 ...
常熟市海虞镇: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样板
新华日报· 2025-05-30 05:06
海虞镇铜官山全景 常熟市海虞镇党委坚持党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动农业、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 谱写出壮丽的乡村振兴新篇章。鼓励支持铜官山村党委制定"走出去、请进来、深挖掘""三步走"计划, 用好"一山一城"特色资源,深入挖掘1700年的常熟"南沙古城"文化历史,集农业示范、工艺体验、乡村 休闲和历史文化于一体,因地制宜打造铜官山长江文化公园,成功打造党建引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样 板。 主要做法 工作成效 以党建引领持续推动组织振兴。通过深化"党建+N"战略,加强与周边企业、社会组织的合作共建,实 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乡村振兴。同时,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 爱农民的乡村振兴"领头雁",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以融合发展持续推动产业振兴。通过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自然风光等资源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农文旅 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休闲旅游。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加舒 适、便捷的旅游体验。 以科技人才持续推动乡村振兴。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 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提高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 ...
广东县域经济进化论:“榕树效应”与“造极行动”重构产业生态丨粤来粤好百千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9 20:57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 - 广东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基本单元和区域经济发展重要力量,57个县(市)2024年整体经济增速快于全省[1] - 广东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2025年是实现"三年初见成效"关键年,重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1] - 采取"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因地制宜原则,通过产业集群化和产业链延伸激活发展动能[2] 产业集群发展 - 东莞长安镇生产全球1/8智能手机,培育机器视觉、新能源配套、电子大健康三个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3] - 阳西县打造"1+3+X"特色产业集群,海水鱼苗年产量达40亿尾,带动超3万人增收,2024年GDP增长10%[4] - 博罗县2024年GDP达952.2亿元,有望成为广东首个千亿县,目标2025年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700亿元[6] - 四会市集聚109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产业集群产值519.5亿元,小鹏汽车2024年产值133.2亿元[7] 农文旅融合发展 - 汕尾红海湾改造废弃厂房为咖啡馆,"五一"期间游客数量同比增长27%,旅游收入增长17.8%[8] - 广东100个乡村旅游点2024年"五一"接待游客188.9万人次,同比增长15.5%[9] - 茂名柏桥服务区日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夜市摊主日收入近300元,形成交通+农商文旅融合典范[10] 经济发展成效 - 2024年广东57个县(市)经济增速快于全省,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2.4个百分点[11] - 2025年一季度广东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21元,同比增长6.1%,增速快于城镇居民1.8个百分点[11]
逛空港市集 感受简阳“乡味”
搜狐财经· 2025-05-29 17:11
农文旅融合模式 - 空港农发集团创新打造"蜀之东篱特色农副产品推介暨潮玩端午空港市集",通过农文旅深度融合模式推动乡村振兴 [1] - 活动联动唯品会、本地房企设置联展专区,通过"消费满减""集章寻宝"等趣味活动提升市民参与度 [3] - 传统节庆与现代消费深度融合,探索"农文旅+"乡村振兴新路径 [16] 品牌与产品表现 - 首次推出"蜀之东篱"品牌矩阵,粮油、花卉等产品引发抢购热潮,15个镇街特色展区成为"流量担当" [6] - 临江油烫鹅、简州苕生酥等特色美食吸引食客大排长龙 [3] - 非遗展区展示简阳农民画等文化元素,增强地域魅力 [3] 公益模式与商户支持 - 采用"零门槛"公益模式,为38户商户免除摊位费用,其中镇街特色农产品展位占比近40% [12] -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百姓受益的模式降低农户参展成本,助力优质农产直达消费终端 [12] - 活动单日吸引客流超5000人次 [12] 消费者反馈与市场反响 - 市民反馈产品丰富、价格实惠,对鸡蛋、糖等农副产品购买体验积极 [7] - 主办方通过免费摊位形式提升"蜀之东篱"品牌知名度,借力龙舟赛拉动消费 [13]
句容茅山镇做好文旅融合精彩文章 融韵“融”出彩 绘景“绘”新章
镇江日报· 2025-05-28 07:42
经过多年发展,豆腐村已成为当地旅游名片。"我们一直在做好豆腐村的细节,增加旅游元素。去 年新建了博物馆和美术馆,前年整理的半岛,等今年河流整修完之后还有牡丹园、梅花园,一个个提 升,旅游元素会越来越多。目前来豆腐村的年轻人多了,学生多了,大家喜欢看看艺术,看看半 岛。"参与建设的谭木匠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谭传华说。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得撒石磨豆腐村弥漫着香味,游人接踵而至;茅宝葛园休闲广场,草地、马匹、 汉服文化让人领略不一样的风景;桑果园里飘散诱人果香,满园尽是欢声笑语……初夏的茅山镇,让逃 离尘嚣的旅人涤尽浮躁。近年来,茅山镇深挖旅游资源,放大特色优势,实现以旅兴农、以农促旅,以 旅彰文、以文塑旅,走出了一条农文旅深度融合的精彩文章。 作为四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的茅宝葛园,开创了"野生葛根采集+产品加工+特色餐饮"的三产融合 发展模式。今年1月,园区二期葛泉度假村项目正式投入运营,创新的"温泉康养+主题食宿"复合业态迅 速成为旅游热点。开业至今,度假村入住率持续攀升,"五一"期间接待游客1800人次,入住率超过 95%。 葛泉度假村行政经理戴瑶告诉记者:"二期度假村建成后是对一期果园的补充。二期主要是住宿、 温 ...
快马抵京!5月29日,茂名邀首都人民吃杨贵妃同款荔枝
南方农村报· 2025-05-28 01:00
茂名荔枝产业概况 - 茂名荔枝种植面积约142万亩,年产量约60万吨,占全国1/4,全球每5颗荔枝有1颗产自茂名[47] - 全产业链产值超120亿元,构建种植、加工、科研、文旅全产业链生态[51] - 2018年获批创建荔枝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全球首个荔枝产业综合体[48] 2024年营销推广活动 - 5月29日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荔枝熟了"推介会,联动盒马、京东等10余家头部渠道商[7][8] - 开展47项具体工作打通销售全通道,包括品种改良、电商营销、出口拓展等[12][13] - 拟举办荔枝文化形象大使选拔赛、荔园露营嘉年华等11项农文旅融合活动[39] 供给端提质措施 - 推动荔枝优质品种率从60%提高到80%[15] - 接入AI技术实现病虫害秒级诊断,准确率提高至95%[16] - 组织80多名专家对46个主产镇全覆盖技术指导[16][17] 销售渠道创新 - 成立57个购销服务中心开展无缝对接[19][20] - 开展"十万电商卖荔枝"活动,电商渠道收购均价高传统渠道10%以上[21][22] - 开发荔枝盲盒定制和节日场景定制,截至5月26日定制超8.8万单835万公斤[23][24] 出口与加工拓展 - 新增出口5个国家,出口国家和地区达22个,预计出口量增长110%[25][27] - 培育25家加工龙头企业,开发30多种加工产品[32] - 投入5200万元新建荔枝冰淇淋生产线,预计月底投产[34][35] 文旅融合举措 - 打造全国首个荔枝主题服务区展示区[42][43] - 开发原创文创IP"贵妃荔枝冰淇淋",在华润万家3000家超市销售[33][34] - 600年古荔枝树2025年采摘权以139万元成交[53][54]
东莞如何将一斤荔枝卖到760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7 18:33
东莞高端荔枝产业发展概况 - 东莞荔枝定位高端市场,冰荔、观音绿等品种被誉为荔枝中的"爱马仕",价格稳定且产值是其他荔枝的十几倍以上 [1][6] - 东莞优质荔枝种植占比超过90%,高于广东省平均水平20%以上,全省重点推广的10个新品种中有4个由东莞选育 [5] - 通过科技+品牌策略,东莞荔枝单价最高提升20倍,重构岭南特色农业新生态 [14] 核心品种与种植技术 - 冰荔特级果在北京SKP售价760元/斤,需经过严格分级筛选,仅挑选60%无瑕疵果实作为一级果 [6] - 观音绿28颗礼盒装特级精选果售价380元,其母树树龄达156年,品种纯正保证品质 [9] - 采用水肥一体化系统、无人机打药、绿色防控技术等科技手段提升品质和产量 [2][9][12] - 引入平腹小蜂"以虫治虫"、信息素型干扰剂等绿色防控技术替代传统农药 [12][13] 产业链延伸与深加工 - 开发荔枝曲奇饼、荔枝酒、冻干荔枝等30多款深加工产品,高端荔枝洋酒售价达1980元 [16] - 岭南荔园在展会上签约观音绿鲜果及深加工产品预售订单约1600万元 [16] - 建设荔枝烘干房、冻库、食品厂等设施延伸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13][16] 品牌建设与文旅融合 - 发布国内首个《厚街冰荔荔枝》团体标准,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和品牌影响力 [7] - 开展荔枝古树认养活动,企业或个人可24小时监控认养树木生长过程 [17] - 举办荔枝文化节、设计地理标志视觉系统、打造"抗日红色荔乡"文化IP等文旅活动 [18] - 樟木头镇通过农文旅融合推动高端荔枝年产值达4000万元,带动农民增收超千万元 [17]
文博会最“甜”带货:“南财精选”喊你在最佳赏味期吃广东荔枝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7 17:53
文化带货新模式 - 直播活动以"粤韵百千万·特色优品"为主题,采用四幕剧叙事框架(茶叙开篇—烟火正味—养生之道—风物终章),融合非遗技艺、地域文化与现代消费场景 [1] - 区别于传统叫卖式直播,采用"知识型带货"模式,突出非遗工艺科学化解读、垂直赛道精准爆破和农文旅融合潜力 [1] - 直播间避开"321上链接"式营销,注重文化价值传递和消费场景构建 [1] 农文旅融合创新实践 - 乐昌文旅以四季风物为线索(春赏花、夏摘果、秋观景、冬赏雪),结合特色美食(香芋扣肉、北乡马蹄),打造县域经济与文旅融合的创新模式 [2] - 通过微短剧《黄金萘李西游记》吸引年轻受众,推出亲子家庭、银发族和大学生研学等差异化体验路线 [2] - 全年举办主题节庆活动(3月花海节、7月黄金萘李节、10月葡萄酒节、12月相遇马蹄节),紧扣农产品推广 [2] 陈皮茶国际化战略 - 陈皮茶产品(陈皮白茶、陈皮红茶等)以39.9元定价在国内市场无价格优势,但在美国以5美元定位成为"奢侈品",针对性研发符合国际需求的产品 [3] - 产品承载500年"茶药同源"智慧,被十五运选为官方用茶,计划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3] - 清代林则徐曾盛赞陈皮"橘红一片,胜似良药十剂",凸显其传统药用价值 [3] 广东特色产品矩阵 - 老树白糖罂荔枝通过冷链技术还原"日啖三百颗"诗意,主打五月下旬至六月初最佳赏味期,定位为"东方爱情果" [4] - 潮汕美食包括:官塘兄弟牛肉丸(肉含量超90%、3286次捶打)、狮头鹅卤味(26年老卤、180天散养)、亚贵红潮汕猪肚(黑猪食材配白胡椒) [5] - "一链多品"组合将潮汕非遗工艺转化为家庭便捷选择,如牛肉丸冷链次日达保障口感 [5] 化橘红产业价值挖掘 - 化州橘红因富含礞石矿物,柚皮苷含量超外地3倍,24代传承"九蒸九晒"工艺,36小时荔枝柴火慢焙锁住20倍黄酮活性 [6] - 暨南大学研究显示其独特香豆素可抑制呼吸道病毒复制,1小时稀释黏痰、3日缓解干咳,被纳入《美国药典》和中东王室称为"中华咳宝" [6] - 2024年作为广东唯一地标产品亮相国际大会,直播间推广胎片、胎皮等形态适配都市养生场景 [6]
荔枝红娘牵线“青年新农人”!德庆解锁荔枝营销新玩法
南方农村报· 2025-05-26 17:58
活动概况 - 德庆县举办"情定双生 一生有'荔'"青年联谊暨荔枝产业主题研讨活动,将青年联谊与产业振兴深度融合 [1] - 活动在千年古村官圩镇金林水乡举行,吸引全市各地青年参与 [1] - 活动设计了与"鸳鸯荔枝"相关的互动环节,包括荔枝美术创作、诗词朗诵、点心美食、歌曲改编等主题 [3] - 各小组将在一个月内再次到官圩荔枝园实地调研,并在6月下旬的荔枝产销对接大会上展示成果 [3] 产业创新 - 活动将德庆鸳鸯桂味荔枝从"田间地头"带到"青春心头",探索农文旅传播新玩法 [5] - 青年将通过短视频、文艺创作、美食制作等方式帮助荔枝品牌推广 [5] - 活动采用任务打卡形式,增强参与感和传播效果 [5] 产业基础 - 德庆县气候条件优越,有300多年荔枝种植历史 [7] - 主要品种包括鸳鸯桂味荔枝、糯米糍、黑叶荔等,主产区分布在官圩镇、新圩镇、九市镇等地 [7] - 鸳鸯桂味荔枝以口感滑爽、甜度十足著称,深受市场欢迎 [7] 产业发展 - 2023年德庆荔枝种植面积约2.73万亩,产量较往年有所增加 [9] - 近年来德庆县从种质资源、产品经营、销售渠道等多方面发力,推动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9] - 荔枝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户和村集体增收的重要产业 [9]
琼中:广袤绿荫下绘出“经济带”
海南日报· 2025-05-25 09:44
林下经济发展概况 - 琼中县林下经济总面积达23.52万亩,年产值突破5亿元,保有量居全省首位[1] - 形成林下种植、养殖、景观利用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1] - 罗担村打造万亩林下益智种植集群,累计增收640.5万元[1] 特色产业发展 - 罗担村通过引种野生益智,种植户年增收达7-8万元[2] - 水朗下村发展黎药产业,种植30种黎药并打造农文旅融合特色村[3] - 黎母山镇粽叶种植规模超5300亩,年销售额上千万元,合作社农户从24户扩展至390户[5] 产业模式创新 - 采用"合作社+产业+农户"模式,推动粽叶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5] - 黎母山镇通过培训、订单整合解决种植技术不足和市场对接问题[5] - 琼中实现菌菇、人参果、凤梨种植及五脚猪、地龙等养殖产业多元化发展[6] 文旅融合探索 - 黎母山镇合究村通过"山海共建"项目开发黎族风情游,日接待游客超100人次[7] - 推行"森林康养+"模式,整合雨林资源和文化要素发展全域旅游[7] - 开通环热带雨林旅游公路观光巴士,结合骑行嘉年华等活动激活县域经济[8] 未来发展规划 - 延伸产业链,强化文体康旅融合,打造"雨林穿越"等赛事品牌[8] - 谋划黎苗医药推广活动,创建百花岭气候康养基地[8] - 发展林下农事体验、农家乐、研学基地等休闲农业新业态[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