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

搜索文档
轮胎业破局“三重门” ——2025中国轮胎投资研讨会聚焦行业转型升级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08 17:56
行业现状与挑战 - 中国自2006年以来稳居世界最大轮胎生产国和橡胶消费国,轮胎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3] - 2024年轮胎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显示,近8成企业实现营收增长,但超5成企业净利润下滑,头部企业已连续亏损6年[3] - 2025年一季度除一家轮胎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微增0.46%外,其余企业净利润均有不同程度下滑[3] - 行业面临三重挑战:新能源汽车底盘革新对轮胎性能提出新要求,绿色转型及"双碳"目标下的环保材料应用挑战,产业链协同环节存在研发与需求脱节问题[4] 新能源与绿色转型影响 - 新能源汽车对轮胎耐压性、抓地力、低噪声表现及耐磨性等关键指标提出更高要求[4] - 欧盟绿色壁垒持续加码,碳足迹核算、回收材料比例、有毒化学品限制等法规重构行业规则[5] - 中国超半数轮胎出口欧盟,面临全生命周期碳追踪挑战[7] - "十五五"期间我国年均碳排放需减少近5%,石化化工行业将于"十五五"期间被纳入全国碳市场[7] 低碳发展与技术路径 - 一辆新能源汽车约需要200kg橡胶,共计需要3吨标准煤,能源消耗问题突出[6] - 欧盟、日本、韩国2024年橡胶轮胎回收率超过90%,美国达80%,中国需加强回收工作[8] - 行业节能提效分三步走:淘汰落后产能兼并整合、先进节能技术应用、开发颠覆式创新工艺[9] - 建议发展电氢协同、原燃料双替代,推动能源消费革命[9] 行业转型方向 - 行业需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转变,绑定新能源赛道成为突围关键[9] - 以生态链思维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同频共振[9] - 国家橡胶轮胎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持续推动行业以解剖数据库为杠杆撬动创新未来[9]
光伏领域的“愚公”:中国企业十五年磨一剑 重塑能源安全技术标杆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08 14:50
公司发展历程 - 创始人王靖2011年辞去跨国企业高管职位投身光伏组件级电力电子(MLPE)领域[2] - 创业初期团队自筹资金搭建首条微逆生产线并将年营收15%投入研发[2] - 耗时15年将"毫秒级关断技术"从实验室构想锻造成行业标准[1] 技术创新突破 - 独创双向通讯协议实现技术突破获权威认证将关断响应速度控制在毫秒级[3] - 拥有8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布局打破多项行业可靠性测试纪录[3] - 微逆产品在-40℃至65℃极端环境下通过严苛测试失效率远低于同类产品[3] 产品应用成效 - 智能监测网关系统可7×24小时预判设备故障使运维成本直降40%[4] - 快速关断器系统解决高压安全隐患并通过智能管理提升发电效率3%-5%[4] - 技术方案已应用于国内多个千万瓦级新能源项目[4] 行业地位影响 - 多项技术方案被纳入国内光伏行业标准规范[5] - 自主研发关断芯片打破核心元器件依赖进口局面[5] - 从技术跟跑者成长为行业标准制定者[5] 未来发展方向 - 正将AI算法融入光伏安全管理系统[5] - 技术将在智能电网储能等场景实现深度融合[5] - 国内MLPE渗透率逐年提升背景下持续强化技术优势[5]
长缆智能凭“硬实力”于2025天津国际清洁能源大会暨博览会“圈粉无数”
搜狐财经· 2025-07-08 14:44
行业背景与大会概况 - 2025天津国际清洁能源大会暨博览会于2025年6月29日-7月1日举办,旨在推动"双碳"目标下的绿色能源经济发展 [2] - 大会为能源领域企业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探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路径,展示中国能源产业发展成果 [3] 公司技术展示 - 长缆智能展出电力运维解决方案,采用分层协同管控策略,整合通信、互联网、云计算技术实现电缆系统全方位监控 [6] - 解决方案包含智能接地箱、高压电缆接头测温装置、回流缆防盗监测装置、管道机器人等创新产品 [6] - 公司推出适配风电、光伏场景的新能源智能解决方案,具备高效节能环保特性 [7] 行业合作与交流 - 长缆智能与国内外企业及专家深入交流,通过演示和案例分享吸引潜在合作伙伴 [9] - 公司参与行业论坛探讨新能源挑战与机遇,明确未来发展方向 [9] - 多家企业表达合作意向,希望在新能源项目建设和技术研发领域实现共赢 [9] 公司战略规划 - 长缆智能将持续加大新能源领域研发投入,推出更多先进技术产品 [11] - 公司计划与更多合作伙伴携手推进"双碳"目标实现 [11]
“吉阳智能”阳如坤:以创新装备重构新能源制造的基因
金投网· 2025-07-08 14:10
行业背景与挑战 - 新能源产业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到质量跃升的深刻变革,动力电池作为核心部件,其制造环节的安全性与效率直接决定产业竞争力[1] - 中国新能源产业规模居全球首位,但电池制造环节面临"三流"断点难题(物流、信息流、能量流无法连续),导致效率低下与安全隐患并存[1] - 传统制造模式下,粉尘、毛刺等微小缺陷引发的热失控概率居高不下,依赖人工经验的检测手段已触及效率天花板[1] 公司核心技术突破 - 掌握机器人机构、实时视觉检测、多轴协同控制等核心技术,拥有800余项专利(含38项国际专利),主导建立锂离子电池数字化车间标准体系[2] - 研发的高速激光极耳成型机、智能连续卷绕机、智能复合叠片机等设备技术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成功打破国外垄断[2] - 构建"被动-主动-本征"三级安全体系:AI视觉检测与隔热材料应用将电池热失控概率降低至0.01%以下,洁净制造系统将环境粉尘控制至2微米级别[2] 行业标准与全球化布局 - 牵头完成70余项动力电池制造标准,数字化车间集成标准使设备互联互通率提升至95%,数据采集效率提高5倍[2] - 布局三大战略方向:开发柔性制造系统缩短设备换型时间,通过区块链实现电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溯源,针对欧洲市场开发一体化连续电池制造专用设备[3] - 新能源产业化将催生电池从"储能单元"升级为"制造单元",并通过V2G技术实现能源双向流动,推动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低碳转型[3] 企业愿景与行业影响 - 目标成为机器创造人类美好生活的引领者,在第三次能源革命中推动电池制造业实现全球领先[3] - 通过原始制造装备技术创新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树立典范,以产品质量和效率提升推动制造业转型[3] - 用15年时间完成从技术追赶者到规则制定者的蜕变,未来将持续为全球能源转型注入中国智慧与力量[3]
今年上半年内蒙古在建氢能装备项目9个 总投资28.02亿元
新华财经· 2025-07-08 13:42
政策支持与战略定位 - 内蒙古在国家"双碳"目标和自治区"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目标引领下积极发展氢能装备制造产业 [1] - 政策文件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氢能发展规划》和《关于进一步加快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支持全产业链布局 [1] - 目标是通过全产业链布局、技术创新和产业生态构建打造全国绿氢先行示范区 [1] 产业规模与产能数据 - 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初具规模,涵盖储输氢材料、碱性电解槽、PEM电解槽、制氢电源等,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包头等地区 [2] - 截至2025年6月重点实施9个在建氢能装备项目,总投资28.02亿元,产品种类达10种 [2] - 制氢设备设计产能650台套较2023年底增长160%预计年底突破750台套 [2] - 固态储氢装置产能2200套储(贮)氢材料产能3300吨/年储输氢管材产能5000吨储氢瓶8.5万支 [2] - 制氢电源50台纯化分离装置产能15台套 [2] - 已投产AEM、PEM电解槽产能0.2GW在建PEM电解槽产能0.25GW [2] 未来发展方向 - 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氢能全产业链发展目标从政策协同、场景应用、技术攻关等多维度发力 [2] - 强化政策协同与要素保障构建"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协作生态 [2] - 拓展多元化应用场景创新招商引资及产业协同机制加快补齐短板、延链补链强链 [2]
践行绿色公益 守护美好生活 友邦人寿“友爱地球”公益计划零废行动山东站成功举办
齐鲁晚报· 2025-07-08 12:17
公益活动 - 友邦人寿在济南成功举办"友爱地球"公益计划零废行动山东站活动 活动是7 8全国保险宣传日系列活动之一 由友邦人寿与SEE基金会合作开展 [1] - 活动组织志愿者在百里黄河风景区进行2公里河岸线垃圾清理 并对废弃物进行分类称重 交由专业机构清运 形成环保闭环 [1] - 活动旨在响应国家绿色发展号召 鼓励公众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助力实现碳减排目标 为我国"双碳"目标及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1] ESG战略 - 友邦人寿将ESG理念融入公司战略规划 商业决策及经营行为 2024年友邦保险集团启动"AIA CAN"多年期环保项目 旨在构建绿色文化 [2] - "友爱地球"公益计划是"AIA CAN"绿色行动的本地化项目 已通过环保健康科普 生物多样性保护 低碳气候行动等多维度公益投入 覆盖超过30万人次 [2] 未来计划 - 友邦人寿将持续推进"友爱地球"公益计划 通过创新举措鼓励公众参与环保行动 山东分公司将以公益实践守护美好生活环境 [2]
为绿色未来注入“中国力量”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08 11:08
绿色能源与农业协同发展 - 贵州省利用光伏板下土地种植农作物并发展畜牧养殖,结合山地特色农业带动农民增收 [2] - 当前贵州省森林覆盖率达63.3%,绿色经济占比达48% [2] 生态治理与城市转型 - 贵阳市南明河从黑臭水体转变为城市"会客厅",成为生态治理典型案例 [4] - 荷兰科学家指出南明河水质显著改善,反映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 [5] 绿色产业国际领先地位 - 中国光伏组件、风电设备占全球供应链70%以上,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十年全球第一 [6] - 绿色低碳产业在研发、生产、消费领域处于世界前列,关键技术如光伏、储能、氢能等全面或局部领先 [6] 全国生态环境改善数据 - 2024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降至29.3微克/立方米,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90.4% [8] - 长江干流连续5年、黄河干流连续3年水质稳定保持Ⅱ类,建成全球最大碳市场和清洁发电体系 [8] 生态文明理念全球化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获匈牙利、印度等国际代表高度认同 [10] - 该理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榜样,并融入"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指数 [10] 国际论坛与合作平台 -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汇聚62国近1000名嘉宾,成为全球生态治理合作桥梁 [6][11] - 论坛推动国际经验共享,如浙江"千万工程"、蚂蚁森林等项目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6][10] 绿色技术输出与标准制定 -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指数纳入40多国评估体系,成为联合国环境署参考标准 [10] - 中国绿色转型实践被南非、所罗门群岛等国家视为可推广的范例 [12]
以国企担当筑牢创新与民生保障双屏障
搜狐财经· 2025-07-08 07:18
赛事保险合作 - 公司作为"苏超"官方独家保险供应商,定制专属风险保障方案,包括赛事综合责任险、工作人员意外险等 [1] - 组建专业服务团队提供快速理赔、风险咨询、应急响应等一站式服务,体现大型体育赛事风险管理专业能力 [1] - 合作项目依托公司数字平台,展示技术深耕成果,与科创企业服务逻辑一脉相承 [1] 科技与网络安全 - 完成《网络安全综合保险条款》编写,覆盖数据泄露、系统中断、网络勒索等数字金融核心风险 [1] - 针对区块链、智能投顾等新兴业态网络安全需求,构建协同防御生态 [1] 绿色保险创新 - 推出"分布式光伏电站发电量损失补偿保险",化解设备损坏及自然环境导致的收益波动风险 [2] - 创新"储能系统质量和性能保修保险"保障新型储能系统全周期运行 [2] - "绿色建筑性能保险"为超低能耗建筑项目提供能效达标风险保障,推动建筑行业绿色转型 [2] - 2024年绿色保险风险保障规模达17亿元,同比增长15% [2] 民生普惠服务 - 主承保"江苏医惠保1号"等惠民产品,惠及超百万家庭,单年度赔付最高达128万元 [2] - 长期护理保险覆盖全省8个地市,累计承保183.4万人次 [2] - 政策性农险为82.9万农户提供346.73亿元风险保障 [2] - 知识产权保险延伸至研发中断保障,为科创企业创新失败风险提供托底 [2] 发展战略 - 公司以国企担当诠释"金融为民",深化保险保障跨界融合 [3] - 未来将持续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保险力量 [3]
政策护航 我国环保装备锚定“四化”万亿市场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08 06:34
行业发展现状 - 行业实现从追赶到并跑、从跟跑到部分领跑的跨越,形成技术基本自主可控、门类齐全的产品体系 [1][2] - 行业总产值从2011年的2700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9200亿元,年平均增速达10% [2] - 主要领域产品满足国内需求并具备出口国际市场的技术实力,2022年全球环保产业产值中中国占比达23.8%,位列全球第二 [2][7] 政策支持与影响 - 《促进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推动行业向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深度融合方向发展 [1][3] - 政策持续发力,自2011年以来先后发布《环保装备"十二五"发展规划》《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等文件 [2][4] - 政策通过建立优秀装备推荐清单、支持企业"走出去"等举措,形成"政策引导-市场驱动-创新突破"的良性循环 [4] 技术创新与突破 - 大气污染治理领域超低排放技术、电/袋除尘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3] - 水处理领域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固废处理成套装备实现自给自足,日处理1000吨的大型垃圾焚烧炉已能自主生产 [3] - 磁介质混凝沉淀设备、金属间化合物膜过滤材料等产品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6][9] 市场与出口表现 - 2024年环保装备出口交货值达420亿元,同比增长7.7%,远高于行业总产值增速 [7] - 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烟气处理、水处理、固废处理等装备出口稳步增长 [7] - 贵州沃顿科技反渗透膜产品销往13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持续研发投入保持技术领先 [8] 行业结构优化 - 行业面临"大而不强""小而不专"的结构矛盾,90%以上为中小企业,同质化竞争导致"价格战-低利润-弱研发"恶性循环 [5][6] - 建立用户评价体系,通过"优质优价"采购导向打破市场失灵,推动行业向"专特精新"方向发展 [5][6] - 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核心区域及沿长江发展轴聚集了70%以上的大型企业,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四省贡献全国近60%营业收入 [9] 区域布局与发展 - 东部地区聚焦高端装备研发和系统解决方案提供,中西部及东北地区依托能源资源和工业基础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10] - 四川成都环保装备新兴工业化基地快速崛起,江西形成"一核六区"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集聚区 [9] - 东北地区大型烟气超低排放成套装备实现批量化生产 [9] 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化发展 - 企业通过建设智能化生产线、搭建数字化工厂管理平台实现智能制造升级 [4] - 开发环保装备物联网平台,提供远程运维与预测性维护服务,运用大数据与AI技术优化装备性能 [4] - 研发低碳环保新材料与新工艺促进绿色化协同 [4]
光伏逐绿、污水焕新、垃圾发电:中国节能多领域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
中国证券报· 2025-07-08 04:52
光伏制造 - 中节能太阳能镇江公司采用TPM智能管理系统及MES系统实现自动化生产和全方位检测,提升产品良率 [1] - 公司通过绿色创新发展战略持续引进先进生产工艺,推动技术升级,布局TOPCon、BC及钙钛矿技术路线,已建立两个钙钛矿实验室并研发多种样品 [1] - 创新热应力切割工艺每年节省用电101.8万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80吨 [1] - 升级节能型装备后每年额外节电514.6万度 [2] 污水处理 - 中节能国祯小仓房净水厂部署人工智能水务系统,覆盖工艺全流程,智能调控精度提升30%,减少人工干预 [3] - 胡大郢净水厂采用全地埋式设计节约67%土地资源,噪声与臭气100%密闭处理,日处理量10万吨 [2] - 小仓房净水厂通过"净水厂+光伏"模式安装1.8兆瓦光伏组件,年发电200万度,转型为碳减排枢纽 [3] - 公司开展超过20场节水教育活动,覆盖十余所中小学 [2] 固废处理 - 中节能环境肥西公司生活垃圾焚烧项目累计处理垃圾410万吨,上网电量13.4亿度,解决合肥西部垃圾围城问题 [4][5] - 配套炉渣制砖、餐厨垃圾厌氧发酵制肥、污泥干化燃料回用等项目,固废总处理规模达3900吨/日,构建能源自循环 [5] - 公司牵头长三角固废处置示范项目,累计申请专利32项、软著10项,形成核心技术提升处理效率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