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长期资金入市
icon
搜索文档
银行理财首单以A类投资者身份参与的网下打新落地
中国基金报· 2025-06-20 19:10
光大理财参与网下打新 - 光大理财以A类投资者身份参与深交所主板拟IPO企业信通电子(001388)的网下打新,申报价格为17元/股,并成功入围有效报价 [1] - 光大理财通过其管理的混合类产品"阳光橙增盈绝对收益策略"参与此次网下打新,成为行业内首家以A类投资者参与网下打新的银行理财公司 [2] - 此举有利于提高银行理财产品新股配售比例,增厚理财产品收益弹性,同时为资本市场带来新生力量,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2] 信通电子公司概况 - 信通电子成立于1996年,核心产品包括输电线路智能巡检系统、变电站智能辅控系统、移动智能终端等 [2] - 公司在输电线路智能巡检系统市场占有率达到25%~30%,在通信综合运维智能终端细分市场排名第一 [2] - 2023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08%,净利润同比增长5.60%;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97%,净利润同比增长15.11% [2] 政策背景与行业影响 - 2024年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 [4] - 2024年1月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给予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 [4] - 截至2024年末,理财投向权益类资产余额为0.83万亿元,占比仅为2.58%,显示银行理财在权益类资产配置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4] 光大理财未来规划 - 公司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和中国经济未来,将在有效管控风险基础上持续加大资本市场领域布局力度 [3] - 随着政策空间打开,理财机构预计会开发更多与资本市场相关的理财产品,进一步完善理财产品体系 [4]
银行理财首单以A类投资者身份参与的网下打新落地
中国基金报· 2025-06-20 19:00
光大理财参与网下打新 - 光大理财以17元/股的申报价格参与信通电子的网下打新并成功入围有效报价 成为行业内首家以A类投资者参与网下打新的银行理财公司 [1][3] - 光大理财通过其管理的混合类产品"阳光橙增盈绝对收益策略"参与此次网下打新 [3] - 过去银行理财公司主要通过公募基金间接参与打新业务 此次作为A类投资者可与公募基金享受同等政策待遇 [3] 信通电子公司情况 - 信通电子成立于1996年 核心产品包括输电线路智能巡检系统、变电站智能辅控系统、移动智能终端等 [3] - 公司在输电线路智能巡检系统市场占有率达到25%~30% 在通信综合运维智能终端细分市场排名第一 [3] - 2023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08% 净利润同比增长5.60% 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97% 净利润同比增长15.11% [3] 政策支持 - 2024年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 [5] - 2024年1月六部门联合印发方案 明确给予银行理财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 [5] - 2024年3月底证监会修改相关规定 增加银行理财产品作为IPO优先配售对象 [5] 行业影响 - 此举有利于提高银行理财产品新股配售比例 增厚理财产品收益弹性 [3] - 截至2024年末 理财投向权益类资产余额为0.83万亿元 占比仅为2.58% [5] - 随着政策空间打开 理财机构预计会开发更多与资本市场相关的理财产品 [6]
金融价值观|中国太保:全力推进股票投资试点落地实施
新华网· 2025-06-20 14:45
公司战略布局 - 中国太保通过旗下太保资产全资设立私募证券基金管理公司,由新设基金管理公司发行契约型私募证券基金产品,并由太保寿险进行全额认购,目前正全力推进该方案的具体落地实施[1] - 公司2024年10月起启动保险资金中长期股票投资试点申请及筹备工作,并于2025年1月24日成功获批参与试点,总额度不超过200亿元[1] 政策环境与监管支持 - 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引导商业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加大入市力度[1] - 监管部门在偿付能力风险因子、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有利于发挥保险资金作为耐心资本的作用,拓宽公司中长期权益资产配置空间[2] 市场环境与投资策略 - 当前利率中枢持续下行,保险资金配置压力较大,加大权益配置成为必然之举[2] - 保险资金尤其是寿险资金具备负债久期长、现金流稳定的特点,为配置中长期权益类资产奠定良好基础,能够抵御短期市场波动[2] - 公司将股息价值作为核心策略,寻找低估值、高分红、可持续成长的上市公司作为投资标的,以获取稳健股息收益和合理长期资本增值[2] 行业前景与市场观点 - 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持续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国资产估值与发达国家市场相比处于相对低位[2] -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向好的基础十分稳固[2]
银行理财首单网下打新落地!信通电子IPO发行 光大理财参与报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0 13:49
银行理财参与新股网下发行首单案例 - 光大理财以17元申报价参与信通电子网下打新 成为首家直接参与网下打新的银行理财公司 [1] - 信通电子发行价确定为16.42元/股 光大理财旗下阳光橙增盈绝对收益策略申报900万股并入围有效报价 [1] - 深交所积极推动该业务落地 通过调研走访指导银行理财机构完成业务流程制定和系统准备 [1] 政策环境与制度改革 - 2023年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打通理财资金入市堵点 2024年1月多部委联合印发实施方案明确给予银行理财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 [2] - 证监会3月28日修改《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 新增银行理财产品作为IPO优先配售对象 [2] - 深交所修订实施细则 将银行理财产品纳入A类优先配售对象范围 与公募基金享受同等待遇 [2][3] 市场影响与行业意义 - 银行理财直接参与新股发行将为资本市场带来更多中长期资金 同时为投资者创造更多投资机会 [1] - 理财公司业务规模提升带动股票直投需求增长 此前主要通过公募基金间接参与打新 [1] - 制度改革有利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促进"长钱长投"制度环境构建 [3]
券商分析师队伍告别高速扩张重点服务保险资管
证券时报· 2025-06-20 02:39
券商分析师队伍发展现状 - 截至6月19日券商分析师总人数为5787人,较年初仅净增41人,增幅显著低于往年同期水平 [1][2] - 2021年末至2024年末分析师数量分别为3545人、4068人、4781人和5746人,过去几年年均增幅达数百人 [2] - 行业已告别高速扩张阶段,转向注重质量与差异化竞争的稳健发展 [2] 头部券商分析师团队规模 - 20家券商拥有百人及以上分析师团队,44家券商分析师超50人 [3] - 中金公司以341名分析师居首,国泰海通287人第二,中信证券267人第三 [3] - 申万宏源、兴业证券分别以179人、178人位列第四、第五 [3] 券商合并与人员变动 - 国泰海通证券因合并分析师增至287人(增113人),原海通研究所所长路颖接任新所长 [4] - 国联民生证券分析师从96人减至94人,民生证券从106人减至95人,整合后由胡又文掌舵 [4] - 东方财富证券分析师净增24人(增幅超50%),引入多位首席分析师强化研究能力 [4] 分析师流动情况 - 西部证券、方正证券、华源证券新增15名及以上分析师,兴业证券、中邮证券增员超10人 [5] - 国投证券分析师净减19人,德邦证券净减17人,东北证券净减9人 [6] 保险资管业务转型 - 公募佣金改革后券商分仓收入锐减,保险资管成为新发力方向 [7] - 政策推动险资增加A股投资,部分券商险资佣金收入占比达25% [7] - 险资佣金费率(万分之三至四)低于原公募费率(万分之八),但规模上升提升性价比 [8]
企业年金投管人榜单出炉 国泰基金近三年含权组合业绩第一
搜狐财经· 2025-06-19 15:15
企业年金市场概况 - 截至一季度末全国企业年金积累基金规模达3 73万亿元 [1] - 近三年累计收益率为7 46% [1] - 2007-2024年企业年金年平均收益率6 17% 仅3个年度负收益且最低仅-1 83% [2] 政策导向变化 - 人社部首次采用"近三年累计收益率"替代传统当年口径考核指标 [1] - 证监会明确要求对养老金 企业年金等长期资金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 [1] - 监管层强调长周期考核能熨平短期波动 是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关键制度突破 [2] 国泰基金业绩表现 - 单一计划含权类组合近三年收益率11 86% 位列22家投管人第一 [1] - 单一计划固收类组合收益率12 02% 全市场第五 [1] - 集合计划含权类组合收益率11 13% 全市场第一 固收类11 48%位列第三 [1] - 唯一在四类组合产品近三年收益率均突破10%的管理机构 [1] 行业发展趋势 - 企业年金是近年来管理规模增长最快的专业机构投资资金 [2] - 投资业绩稳定性突出 波动水平显著低于市场同期表现 [2] - 人社部明确将健全长周期考核机制 更加注重基金中长期收益 [2]
上交所理事长邱勇: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国际金融报· 2025-06-18 17:47
资本市场发展策略 - 全力维护市场平稳运行 构建内生稳定机制 强化市场监测和风险预判 支持上市公司使用货币政策工具 强化监管和预期管理 提振市场信心 [1] - 深化科创板改革 提升包容性和适应性 推动制度改革 健全科技型企业识别机制 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 促进资源向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集聚 [1] 并购重组与资金引入 - 落实"并购六条" 发挥资本市场主渠道作用 打通并购市场堵点 提高重组审核时效 推动优质未盈利资产收购和上市公司吸收合并案例 [2] -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构建长线长投生态 引入长期资金 丰富ETF产品布局 推动科技创新债券和绿色债券市场建设 健全股票期权产品体系 [2]
证监会重磅发声!科创板改革“1+6”政策到来,释放何信号
南方都市报· 2025-06-18 16:30
深化科创板改革 - 证监会推出"1+6"政策措施,聚焦提升制度包容性和适应性,更好发挥科创板"试验田"作用 [2] - "1"指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标准上市,精准服务技术突破大、研发投入高、商业前景广阔的科创企业 [2] - "6"包括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支持未盈利科技企业增资扩股、完善再融资制度和战略投资者标准、增加投资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 [2] - 政策有利于加大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推动市场化改革深度,提振投资者信心 [3] 中长期资金参与科技投资 - 证监会将编制更多科技创新指数、开发科创主题公募基金产品,引导社保基金/保险资金/产业资本参与私募股权投资 [4] - 中长期资金入市可优化市场结构,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重塑资本市场生态,实现长期价值投资 [4] - "耐心资本"对支撑中国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至关重要,尤其针对高投入、长周期的"卡脖子"技术领域 [5] 股债联动与金融创新 - 强化股债联动服务科技创新,发展科创债并优化发行交易制度,推出科创债ETF,发展可交换债/可转债等产品 [6] - 批复首批2只数据中心REITs注册,支持科技企业利用知识产权/数据资产开展资产证券化和REITs融资 [6] - 推动基金份额转让业务试点转常规,优化实物分配股票试点和"反向挂钩"机制 [6] 并购重组与股权激励 - 推动重组简易审核程序落实,研究完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程序,提升便利性和灵活度 [7] - 实施"并购六条"和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推动股份对价分期支付机制 [7]
业内:险资资金将投向基本面好、分红稳定、业绩稳定的标的
快讯· 2025-06-17 20:51
险资投资方向 - 保险公司通过私募基金布局动作不断 重点投资方向为基本面好、分红稳定、业绩稳定的标的 [1] - 试点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外 其他"保险系"私募基金可能带有明确拟投行业或主题 [1] 险资一季度持仓行业分布 - 险资新进前十大流通股股东的A股公司行业集中在银行、通信、汽车、电子和医药生物等行业 [1]
企业年金积累基金规模突破3.7万亿元 人社部首次公布“近三年累计收益率”
证券日报网· 2025-06-16 15:19
企业年金基金规模与收益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企业年金积累基金规模达3.73万亿元,同比增长13.48% [1][2] - 投资资产净值3.70万亿元,近三年累计收益率7.46% [1][2] - 固定收益类资产金额5293.04亿元,近三年累计收益率10.54% [2] - 含权益类资产金额3.17万亿元,近三年累计收益率7.06% [2] 政策调整与长期考核 - 人社部首次公布"近三年累计收益率",计算方法为时间加权法,区间为2022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 [2] - 六部门联合印发《实施方案》,提出加快出台企(职)业年金基金三年以上长周期业绩考核指导意见 [1] - 政策推动养老金管理从"短期考核"向"长期价值"转型,强化长期投资逻辑 [3] - 社保基金将建立五年以上考核机制,年金基金建立三年以上考核机制 [6] 长期投资影响 - 长周期考核可减少年金基金短期业绩压力,提升收益稳定性与抗风险能力 [1] - 对资本市场可降低短期交易波动,增强市场稳定性 [1] - 引导资金流向科技创新、绿色产业等长期增长领域,支持实体经济 [1] - 推动价值投资理念,促进资本市场从"投机"向"投资"转型 [1] 年金基金现状 - 全国16.82万家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参加职工3290.81万人 [2] - 年金基金是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第二支柱",具有明显长期资金属性 [4] - 制约年金基金扩大A股投资规模的"堵点"包括短期考核问题、市场化运作水平不高、覆盖面有限 [4] 政策推进 - 监管部门持续推动打通长期资金入市"堵点",去年9月已印发相关指导意见 [4] - 《实施方案》提出公募基金、保险资金、养老金等全面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 [5] - 人社部表示将在确保基金安全前提下,更加注重中长期收益,健全长周期考核机制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