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升级

搜索文档
朱民会见如新宁怀恩一行
搜狐财经· 2025-08-21 15:45
上海消费市场发展 - 上海消费市场广阔 通过举办首发上海等消费促进活动支持国内外品牌首发 激发消费新动能 创新消费模式 满足多元消费需求[3] - 上海美丽行业和大健康行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线上销售和银发消费等新增长点不断涌现[3] - 居民收入增加和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将推动行业升级[3] 如新集团战略规划 - 如新集团深耕上海市场25年 在沪建立大中华区总部和研发中心[3] - 上海营商环境优越 创新研发和人才资源高度集聚 被视为全球战略高地[3] - 集团将持续投资创新 加大在华在沪投入 推出更多贴近上海消费市场的新产品[3] 政府支持与合作 - 上海市商务委支持如新集团在沪拓展业务布局 欢迎将更多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引入中国[3] - 如新集团将积极参加上海促消费活动 抓住产业升级新机遇[3] - 市商务委外资处、促进处、外事处参与会见协调[4]
各项政策持续发力 以“真金白银”激发消费活力
新华网· 2025-08-21 14:42
消费政策与财政支持 - 财政部联合多部门印发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和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通过财政金融协同发力撬动金融资源流向消费领域[3] - 两项贴息政策分别从消费需求端和供给端发力 与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形成组合拳[5] - 第三批69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已下达完毕 10月份将下达第四批690亿元资金[6] 消费市场表现 - 1-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8% 服务零售额增长5.2% 保持总体稳定[1] - 1-7月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30.4% 通讯器材类增长22.9% 受益于以旧换新政策支持[6] - 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2% 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13] 地方消费促进措施 - 江苏连云港开展行业协会商会惠民活动 首批发放惠民券1000余万元 覆盖餐饮住宿、装饰装修、美容美发等多个领域[7][10] - 重庆推出景区特惠和火锅折扣活动 通过体育+文旅+消费融合提供多元化消费体验[9] - 湖北将发放1亿元暑期零售餐饮消费券 上海安排5亿元财政资金用于发放餐饮旅游等消费券 广州正在发放食在广州政府消费券[11] 消费升级趋势 - 家电消费从刚需型向改善型升级 低能耗智能产品受青睐 以旧换新补贴最高可达800元[5] - 暑期旅游度假、休闲消暑等消费需求旺盛 中秋和十一传统消费旺季即将到来[5] - 清凉家电走俏市场 节能产品全年耗电量可降低超过10%[5]
于东来谈消费降级:产品与服务质量如何影响消费意愿?
搜狐财经· 2025-08-21 12:58
消费趋势核心观点 - 当前消费市场并非消费降级 而是消费者认知升级 表现为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筛选商品 更注重实际价值而非品牌溢价 [2][4][6] - 消费支出持续增长 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2020年21210元增至2024年28227元 年均复合增长6.8% 显著高于同期CPI年均2.3%的涨幅 [7][9] - 消费结构发生质变 食品烟酒等生存型支出占比从35%降至28% 服务型消费占比从30%升至38% 体验型消费占比从12%翻倍至24% [13] 消费行为变化 - 消费者决策逻辑转变 63%受访者愿为节省时间的服务支付15%-30%溢价 72%家庭优先考虑教育支出 [13] - 平价商品爆发反映理性消费 拼多多季度营收同比增长超50% 通过农产品直供模式使苹果价格比超市低30% [15][16] - 中高端市场面临挑战 京东高端家电销量环比下滑 但通过供应链优化实现经营利润率提升 [17] 企业案例研究 - 胖东来单店坪效达8万元/㎡ 远超行业平均2.5万元/㎡ 顾客满意度常年维持98%以上 许昌人年均消费超5000元 [1][3][29] - 拼多多成功关键在于"平价≠低质"策略 999元变频空调和699元智能洗衣机以接近成本价销售 [15][16] - 京东通过自营物流体系提供确定性配送体验 在品牌溢价褪色环境下依靠供应链效率建立差异化优势 [17] 消费结构变革 - 服务性消费占比提升 2024年达45.6% 较2020年提升5.2个百分点 [9] - 体验型消费快速增长 定制旅行等品类年增速连续三年超25% [13] - 即时零售等新业态崛起 消费者愿为有机蔬菜支付高价 同时减少冲动性消费 [14] 国际经验借鉴 - 日本第四消费时代特征显现 中国消费者出现相似转变 闲鱼等二手平台用户突破5亿 [20] - 中国市场存在双重特性 三四线城市仍处消费普及期 一线城市已进入个性化消费阶段 [21] - 企业需构建"质价比+情感价值"双体系 类似日本Daiso通过供应链优化实现优质低价 [22] 企业应对策略 - 大型品牌需剥离非核心价值泡沫 某家电巨头砍掉30%SKU后高端线销量增长15% [28] - 中小企业可借鉴胖东来模式 通过区域深耕建立服务壁垒 员工薪资高于当地平均水平50% [29] - 电商平台需平衡低价与质量 2024年低价商品退货率达42% 为正常价格商品的3倍 [30]
年中盘点:中国消费市场的五大惊喜
麦肯锡· 2025-08-21 08:45
宏观经济与消费趋势 - 202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呈现矛盾景象,消费者信心偏弱但微观层面出现积极变化,核心品类零售额稳步回升,航空出行量超越2019年水平,汽车出口跃居全球首位[2] - 消费者信心指数仍处历史低位,房地产低迷持续压制情绪,但中国消费者信心显著高于美国、日本和西欧等成熟市场[2] - 家庭储蓄意愿高涨,2025年上半年居民存款总额达163万亿元,新增储蓄净额17.94万亿元,远高于2024年同期的11.46万亿元[3] 零售与消费市场 - 2025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0%,食品类以12.3%同比涨幅领跑,零食专卖店、会员制与折扣商超等新渠道快速扩张[4] - 汽车销售整体增幅达11.2%,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大增37.4%,618购物节GMV同比增长15.2%,家电、运动与户外等品类实现两位数增长[4][6] - 旅游业复苏强劲,2025年Q1-Q2国际航班进出港客运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9%-13%,国内旅游人次达3.29亿,较2019年增长18%[6] 新能源汽车与汽车出口 - 新能源汽车市占率从2019年的4%提升至2024年的46%,2024年Q3首次突破50%并稳定在该水平,本土车企市占率达58%[7][8] - 2023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2024年出口量达550万辆(2019年仅72.5万辆),单车均价从4.7万元攀升至11.1万元[10] - 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车占乘用车出口比例近50%,比亚迪2024年销量427万辆超越特斯拉,小米SU7 Ultra定价52.99万元并刷新纽博格林赛道纪录[13][14] 入境旅游与文化出海 - 2025年Q1入境游客达3500万人次同比增19.6%,上半年累计增幅22%,成都、西安等西部城市成为新热点[15][18] - 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海外玩家占比30%,营收90亿元,泡泡玛特Labubu形象海外收入占比从2021年4%跃升至2024年39%[24][28] 资本市场与外资品牌 - 2025年上半年港交所融资总额1071亿港元(去年同期130亿港元),蜜雪冰城全球门店46479家超越麦当劳和星巴克[19] - 私募股权二季度交易额2280亿元环比翻倍,外资户外运动品牌在华年营收突破5亿美元,中国户外服饰销售额五年翻倍[22][23][29][31]
中经评论:需求升级重塑粮食市场格局
经济日报· 2025-08-21 08:07
粮食消费市场结构性变革 - 粮食消费市场向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加速转型 主食选择日趋多元 燕麦、藜麦、紫米等杂粮需求上升 低升糖黑麦面包和糙米受糖尿病人追捧 [1] - 消费呈现鲜明圈层特征 Z世代青睐即食杂粮饭和微波糙米饭等便捷产品 老年人偏好高钙小米和易消化面食 婴幼儿有机米粉和无添加胚芽米成为辅食优选 [1] - 健身人群选择高蛋白鹰嘴豆粉、意面和魔芋米 露营爱好者带动速食杂粮餐和自热五谷饭热销 小包装粮油契合独居青年需求 节日高端粮油礼品成为新时尚 [1] 市场细分驱动因素 - 居民生活水平提高 中高收入群体注重饮食健康与品质 愿意为优质粮油支付溢价 [2] - 城镇化进程加快 城镇人口规模持续扩大 生活节奏加快推动便捷食品崛起 [2] - 健康焦虑催生功能性粮油发展 薏米祛湿、燕麦降胆固醇、小米养胃、绿豆解暑等功能属性受重视 稻米油、玉米胚芽油等特色油种广泛接受 [2] - 控糖稻、助眠稻、富硒米等新兴品类涌现 推动功能性粮油从小众走向大众 [2] - 家庭结构小型化 三口之家、独居青年和空巢夫妻普及 传统大包装难以适应需求 小包装粮油兴起避免储存变质浪费 [2] 产业链升级与产品溢价 - 产业链各环节发生改变 科研人员研发强筋麦、弱筋麦、功能水稻、富硒小米等新品种 农民种植高附加值作物 种植管理精细化 [3] - 收储企业改变混收混储模式 实行专收专储 加工企业通过精准定位、科学配方和差异化加工触达细分需求 [3] - 包装匹配不同场景 销售环节创新 农户通过短视频直播种地 粉丝云认领农田参与监管 将交易转化为情感连接 [3] - 有机粮食、高纤维杂粮、低GI大米、富硒小米等优质产品处于溢价顶端 溢价达普通产品30%-50% 高端精品礼盒和文化IP产品溢价更高 [3] - 发展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粮油是改变稻强米弱、麦强面弱格局的必然方向 需推动全产业链升级 打通从好种子到好饭碗的通道 [3] 产品价格分层与核心诉求 - 价格差距显著 普通散装大米每斤3元至5元 普通包装有机大米二三十元 精装礼盒有机大米150多元 面粉价格分层类似 [1] - 价格差异反映消费升级趋势 从基础饱腹、品质安全到有机健康与礼品溢价 细分需求重构产品价值与产业生态 [1] - 品质始终是核心诉求 知名品牌粮油成为消费者优先选择 [1]
老铺黄金上半年净利润同比涨超290%;泡泡玛特将布局中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丨消费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1 07:32
老铺黄金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123.54亿元,同比增长251% [1] - 经调整净利润23.5亿元,同比增长290.6% [1] - 入驻29家头部商业中心,拥有41家门店 [1] - 单个商场平均销售业绩4.59亿元 [1] - 忠诚会员达48万名,较上年底增长13万名 [1] - 传统金饰品牌受益于消费升级与避险需求双重驱动 [1] 爱奇艺二季度财报 - 二季度总收入66.3亿元,同比下降11% [2] - 会员服务收入40.9亿元 [2] - 在线广告服务收入12.7亿元 [2] - 内容发行收入4.4亿元 [2] - 其他收入8.3亿元 [2] - 在线视频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2] 泡泡玛特全球化布局 - 将聚焦中东、南亚、中南美及俄罗斯等新兴市场 [3] - 继续在巴黎、悉尼、米兰、纽约等核心城市推进旗舰店布局 [3] - 预计年底海外门店超过200家 [3] - 全球化扩张战略加速 [3] 亚玛芬体育业绩 - 二季度营收12.36亿美元(约88.78亿元),同比增长23% [4] - 大中华区营收4.1亿美元,同比增长42% [4] - 净利润1820万美元 [4] - 体育消费在中国市场呈现旺盛需求 [4] - 大中华区有望成为全球增长主要引擎 [4]
需求升级重塑粮食市场格局
经济日报· 2025-08-21 07:11
粮食消费升级趋势 - 粮食市场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转型 主食选择包括燕麦、藜麦、紫米等杂粮 低升糖黑麦面包和糙米受糖尿病病人追捧 [2] - 细分需求具有鲜明圈层特征 Z世代青睐即食杂粮饭和微波炉蒸糙米饭 老年人偏好高钙小米和易消化面食 婴幼儿有机米粉和无添加胚芽米成为辅食优选 [2] - 健身人群选择高蛋白鹰嘴豆粉、意面和魔芋米 露营爱好者带动速食杂粮餐和自热五谷饭热销 小包装粮油产品契合独居青年需求 [2] 市场细分驱动因素 - 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促使中高收入群体注重饮食健康 愿意为优质粮油产品支付溢价 [3] - 城镇化进程加快导致城镇人口规模扩大和生活节奏加快 便捷食品快速崛起 [3] - 健康焦虑催生功能性粮油产品发展 薏米祛湿、燕麦降胆固醇、小米养胃、绿豆解暑等功能属性受重视 [3] - 家庭结构小型化推动小包装粮油兴起 有效避免储存变质浪费 适应三口之家、独居青年和空巢夫妻需求 [3] 产业链变革与产品价值 - 科研环节研发强筋麦、弱筋麦、功能水稻、富硒小米等新品种 [4] - 种植环节转向附加值高、功能强的优质作物 管理日益精细化 [4] - 收储环节改变混收混储模式 实现不同品种专收专储 [4] - 加工环节通过精准定位、科学配方和差异化加工触达细分需求 [4] - 包装设计匹配不同场景 销售渠道扩展至短视频直播和农田"云认领"模式 [4] - 有机粮食、高纤维杂粮、低GI大米、富硒小米等优质产品溢价显著 部分溢价达普通产品30%-50% 高端精品礼盒和文化IP产品溢价更高 [4] 价格分层与核心诉求 - 普通散装大米价格区间为每斤3元至5元 普通包装有机大米达二三十元 精装礼盒有机大米超过150元 [1] - 面粉价格同样呈现大幅差距 反映从基础饱腹到有机健康与礼品溢价的价值重构 [1] - 品质始终是核心诉求 知名品牌粮油成为消费者优先选择 [2]
21社论丨破除消费堵点 释放内需潜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1 07:09
政策导向与核心目标 - 国务院第九次全体会议强调抓住关键着力点做强国内大循环 系统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 加快培育服务消费和新型消费等新增长点 [1] - 政策旨在破除消费堵点 释放内需潜能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 汽车行业措施与影响 - 优化汽车限购政策 推动汽车消费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 [3] - 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产业链涵盖零部件制造、销售及售后服务 政策放开将促进汽车生产企业及上下游供应链发展 [1] - 通过优化交通管理和完善公共交通体系缓解交通压力 降低制度成本 满足居民购车需求 [3] 房地产行业措施与影响 - 优化调整房地产市场政策 全面取消限购、限售、限价政策 [3] - 结合城市更新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多管齐下释放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 [2] - 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新机制 促进住房合理流通和适度消费 [3] - 住房消费关联建筑、装修、家具等行业 政策放开将加快市场流通节奏 提振相关产业发展活力 [2] 服务消费与新型消费培育 - 降低在线教育、远程医疗、共享经济、文体旅户外消费等新业态市场准入门槛 [2] - 打破健康、养老、文旅、体育等领域市场准入隐性门槛和多头监管 [4] - 推动高品质服务供给多元化 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求 创造就业机会并拉动经济增长 [4] - 为数字经济、绿色消费等新赛道创造良好环境 加速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应用推广 [4] 执行原则与制度保障 - 遵循科学、有序、协同原则清理限制性措施 禁止"一刀切"和层层加码 [3] - 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重点清理环保、卫生、安保、质检、消防等领域市场准入壁垒 [3] - 构建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 完善市场信用体系 [4] - 政府职能部门需以系统性思维破除消费限制枷锁 持续释放消费潜力 [4]
破除消费堵点,释放内需潜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1 06:31
核心政策方向 - 系统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以释放内需潜能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 - 通过优化汽车限购 调整房地产政策 培育服务消费和新型消费三大关键领域激发消费潜力 [1][2] - 执行层面遵循科学有序协同原则 避免一刀切和层层加码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3] 汽车行业 - 优化汽车限购政策 推动消费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 [1][3] - 政策优化将促进汽车生产企业及上下游供应链发展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1] - 通过优化交通管理和完善公共交通体系缓解交通压力 降低制度成本 [3] 房地产行业 - 优化调整房地产市场政策 全面取消限购限售限价政策 [2][3] - 释放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 促进房地产市场流通节奏 [2] - 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新机制 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3] 服务消费行业 - 降低在线教育 远程医疗 共享经济 文体旅户外消费等新业态市场准入门槛 [2] - 打破健康养老文旅体育等领域市场准入隐性门槛和多头监管 [4] - 丰富高品质服务供给 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并拉动经济增长 [2][4] 新型消费领域 - 加速数字经济 绿色消费等新赛道发展 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2][4] - 促进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应用推广 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4] - 新型消费代表消费升级方向 具有巨大发展潜力 [2] 执行机制 - 依据《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部署限制措施清理优化行动 [3] - 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清理环保卫生安保质检消防等领域市场准入壁垒 [3] - 构建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市场信用体系建设 [4]
从新职业看中国经济活力(评论员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8-21 06:31
新职业发展背景与规模 - 中国新增职业达110个 其中第七批新增17个新职业和42个新工种包括代用茶加工工和咖啡加工工 [1] - 2022年与2015年职业分类大典对比显示 新增职业158个 占总数1639种的10% [2] 经济结构驱动因素 - 数字技术深度应用催生新就业形态 如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和人工智能数字人训练师进入新职业序列 [2]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超1.3万美元 消费升级带动健康照护师和研学旅行指导师等细分需求职业增长 [3] 产业发展与监管挑战 - 低空经济迅猛发展形成人才缺口 无人机驾驶员2019年成为首批新职业但存在机构资质不全和收费混乱问题 [3] - 新业态突破传统产业模式 需完善职业标准与准入门槛以规范从业认证与人才培养 [3] 人力资源政策支持 - 企业须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且60%以上用于一线职工培训 推动劳动者终身学习与技能更新 [4] - 通过细化社会分工和发展新业态挖掘新职业序列 开发就业增长点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