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元霸权
icon
搜索文档
美国霸权往事:克林顿建立全球贸易剥削体系,遏制发展中国家经济
搜狐财经· 2025-05-23 14:32
克林顿时期的全球经济战略 - 克林顿执政时期正值美国"黄金时代",利用苏联解体后的单极霸权地位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全球剥削体系 [2] - 战略核心为控制产业链关键节点,将劳动密集型/高污染产业转移至他国,保留高科技产业获取超额利润 [5] - 通过美联储和美元霸权作为主要工具实现全球财富收割 [8] 区域经济布局 - 推动欧盟整合以绑定俄罗斯能源供应,欧洲承担工业生产,美国主导高科技领域 [7] - 亚太地区将低端制造业转移至中国大陆,日韩负责终端工业品,限制其高科技竞争力 [8] - 俄罗斯经济至今仍严重依赖能源出口,符合美国设计的原料供应国角色 [7] 美元霸权机制 - 冷战结束后美元成为唯一全球主导货币,美联储政策直接影响全球经济 [12] - 通过加息操作既控制本国通胀,又促使全球资本回流美国 [14] - 利用银行系统对跨境"黑钱"征税形成隐性收入来源 [14] 高科技产业控制 - 美国严格把控技术转移节奏,仅允许落后代际技术外流 [15] - 对接近技术突破的国家/企业实施制裁(如日本半导体/法国阿尔斯通) [17] - 2012年后重点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华为/中芯国际/比亚迪) [18][20] 中国应对策略 - 华为突破芯片封锁实现自主创新,比亚迪在电动车领域取得进展 [21] - 提前增持黄金储备以对冲美元信用风险 [23] - 系统性规划全产业链自主可控,逐步打破技术封锁 [23]
美国疯狂加息之后,怎么就是收割不动中国人?
搜狐财经· 2025-05-23 14:22
美联储加息机制与全球影响 - 美联储加息是控制通胀的货币政策工具 通过提高基准利率(如2022年累计加息375个基点)引导商业银行调整存贷款利率 抑制市场流动性 [15][17] - 加息政策遵循逆周期原则 当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政策(如减少货币供应) 反之则实施扩张性政策 [3] - 俄乌战争成为2022年激进加息(如单次75个基点)的催化剂 促使欧洲资本流向美国等安全市场 [17][19] 美元霸权形成与运作原理 -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 美元通过石油挂钩(中东军事霸权支撑)取代黄金成为全球结算货币 获得铸币税特权 [4][6] - 美元霸权使美国能通过超额印钞转移通胀成本(如疫情期间) 脆弱经济体(如津巴布韦)易受冲击导致货币崩溃 [10][13] - 过度印钞存在反噬风险 美国2020年后通胀压力显现 中产阶级与资本家均受冲击 [11][13] 中国经济抗压能力解析 - 2008年4万亿基建投资形成财政缓冲 疫情期间动态清零政策保障供应链持续运转 工业体系完备性吸引国际订单 [21][23] - 严格的外债管理与人民币兑换管制维护金融自主权 降准与定向降息政策不受外部加息周期干扰 [25][26] - 军事安全与独立外交构成双重保障 2022年成为欧洲资本避险目的地 外资流入逆势增长 [28][29] 中美经济策略对比 - 美国依赖美元霸权实施周期性"收割" 但长期面临通胀与贫富分化等结构性问题 [10][13] - 中国通过财政盈余积累(如2008年)与产业链控制力(如疫情期间)构建内生增长动力 [21][23] - 资本管制与宏观调控的独立性使中国在加息周期中保持政策自主性 区别于债务脆弱型经济体 [25][26]
日债崩了,这是给美元捅刀子啊!
金十数据· 2025-05-22 21:04
美日经济关系动态 - 日本首相石破茂重申在日美关税谈判中不会妥协国家利益 展现强硬立场[4] - 日本财阀可能跟随巴菲特从美元资产撤离 转向日本本土投资[13] - 日本当前仍是美债最大持有国 其抛售行为直接影响美债市场[14] 汇率与资本流动 - 日元兑美元汇率从160飙升至143 波动幅度达10%以上[23] - "渡边太太"群体抛售美元资产换回日元 加速日元升值[11] - 日本央行长期维持负利率政策 本土银行通过印钞购买国债形成闭环[17] 美国金融市场压力 - 惠誉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至AA1 导致美债接盘资金减少[6] - 美联储下调大行信用评级 迫使银行抛售债券加剧流动性压力[7] - 美国国债与日本国债出现同步暴跌现象 反映跨市场联动效应[17] 产业竞争格局 - 日本汽车产业面临中国车企全球竞争 仅剩美国市场维持利润[18] - 贸易战损害美元霸权基础 可能引发全球去美元化趋势[18] - 安倍经济学释放的流动性主要被财阀获取 而非普通投资者[13] 地缘政治因素 - 美国在中东影响力衰退 影响其全球战略资源调配能力[1] - 东京地检特搜部仍受美国控制 可压制日本国内反美势力[5] - 美联储与日本央行存在政策协调 共同影响汇率走势[25]
FT中文网精选:海湖庄园协议:想说“伟大”不容易
日经中文网· 2025-05-22 11:32
媒体集团合并与协作 - 日本经济新闻社与金融时报于2015年11月合并为同一家媒体集团,旨在推进"高品质、最强大的经济新闻学" [1] - 两家报社的中文网实现文章互换,作为协作的一部分 [1] - 英国《金融时报》集团旗下拥有唯一的中文商业财经网站FT中文网,专注于为中国商业菁英提供财经资讯和分析 [2] 斯蒂芬•米兰的经济观点 - 斯蒂芬•米兰认为美元储备地位、美元高估和贸易逆差之间存在取舍关系 [3] - 高估的美元导致美国制造业竞争力下降,但同时维系着"美元霸权" [3] - 米兰提出需要改革逆差过大和制造业衰落的问题 [3] 斯蒂芬•米兰的职业生涯 - 斯蒂芬•米兰在经济学博士毕业后进入华尔街从事外汇交易 [3] - 米兰曾担任特朗普的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并参与制定"海湖庄园协议"新国际金融体系 [3] - 米兰的市场经验使其经济观点更加"接地气",能够与职业政治家有效交流 [3]
美国万万没料到,中国大幅抛售美债,特朗普想亲自来中国一趟?
搜狐财经· 2025-05-21 18:50
美债持仓变化 - 2025年3月美债前三大海外债主中日本和英国增持而中国减持 中国从第二大债主降为第三大债主 英国升至第二位 [1] - 截至3月底中国美债持仓降至7654亿美元 被英国的7674亿美元超越 日本仍以1.28万亿美元保持第一大债主地位 [3] - 中国7600多亿美元美债持仓仍对美债市场具有重大影响力 大规模抛售可能引发美债收益率飙升和金融体系震荡 [3][6] 稀土贸易与科技博弈 - 美国50种关键矿物中超过半数依赖中国供应 包括17种稀土元素 这些稀土是F-35战斗机等军事设备的关键原料 [6] - 中国在关税战中对钐钆铽等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 该措施早在2024年已开始布局黄金储备和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 [6][8] - 阿联酋寻求深化与美国在AI和科技领域合作 但未获准不受限制获取美国先进微芯片 [4] 国际贸易与金融战略 - 中国减持美债被视为挑战美元霸权的战略行动 同时推动世贸组织改革和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建设 CIPS交易额突破120万亿元 [8] - 沙特与美国未能达成正式安全协议 但双方就此事展开持续对话 [4] - 关税战引发市场抛售美债 导致美债收益率飙升 美国联邦政府债务风险加剧 [6]
中美对抗是假,美联储收割是真!逼卖矿山、电网?这在中国行不通
搜狐财经· 2025-05-21 17:02
表面看中美摩擦是贸易战、科技战,但实质是全球化时代制造业产业链的主导权之争,随着中美竞争逐 渐加剧,美联储最近的一个动作暴露出美联储的真正目的。 尤其是美联储在中国的布局,非常狡诈,但是中方早已看清,那么美联储究竟想要干什么?中美博弈的 本质又是什么? 中美矛盾的本质:制造业竞争 vs 资产控制权争夺 中美两国人民的核心利益并不冲突。美国消费者离不开中国的廉价商品,中国也需要美国的技术和市 场,这种互补性决定了两国 "斗而不破" 的基本状态。 真正的问题,出在金融层面。当中国通过制造业积累大量外汇储备,试图用人民币结算石油、矿石等战 略资源时,当中国推动数字货币跨境支付时,这些动作触碰了美元霸权的根基。而美元霸权的维护者, 正是美联储背后的资本集团。 美联储名头上是美国的中央银行,管着印美元的。但很多人不晓得,这美联储的底细,可没那么简单, 它跟华尔街那帮玩钱的大佬们,那是勾勾搭搭,关系深着呢。这帮人,算盘打得比猴都精。 他们手里攥着美元这个全世界都认的"硬通货",就像捏着一把万能钥匙,能打开全球各地的"财富大 门"。 他们的心思,说穿了,就是用这把钥匙,去"收割"全世界的好苗子——可不是那些花里胡哨的票子, ...
新的美债“接盘侠”现身?日本第一,中方抛售美债退居全球第三!
搜狐财经· 2025-05-21 01:26
据环球时报援引美国财政部当地时间5月16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3月底,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已经较上个月减少了约189亿美元,减少至7654亿美元。而 英国在增持289亿美国国债之后,已经超过中国成为了美国国债的第二大持有国,总持有量达到了7793亿美元。 除此之外,日本目前仍然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在3月增持49亿美元国债后,日本目前总计持有11308亿美元美国国债。 当地时间5月16日,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3月,美债前三大海外债主中,日本、英国增持美国国债,中国减持。中国由美国第二大债主变为第 三大债主,英国变为第二大债主。3月正值本轮美债市场动荡前夕。美国财政部2025年3月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日本3月增持49亿美元美国国 债,持仓规模为11308亿美元,依然是美国第一大债主。中国3月减持189亿美元美国国债至7654亿美元,为今年首次减持。 一直以来,美国凭借美元霸权,肆意挥舞金融大棒,特朗普政府上台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频繁加征关税,搅乱全球经济秩序,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 中国减持美债,正是基于对美国金融风险的审慎判断和对自身经济安全的战略考量。美国债务规模如滚雪球般膨胀 ...
中方大手一挥,抛售189亿美债,美国大动脉被切,特朗普寻求访华
搜狐财经· 2025-05-20 22:28
美债持仓变化 - 2025年3月日本增持49亿美元美债 持仓规模达11308亿美元 保持第一大债主地位 [1] - 中国同期减持189亿美元美债至7654亿美元 为2023年2月以来最大单月长期美债抛售 持仓排名从第二降至第三 [1][3] - 英国取代中国成为美债第二大海外持有国 [1] 中国减持动因分析 - 减持行为与风险规避直接相关 三大国际评级机构均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穆迪从Aaa降至Aa1)[3] - 通过美债持仓调整作为中美贸易摩擦施压手段 189亿美元减持包含短债置换长债操作 [5] - 美债仍被视为中美关系压舱石 公司未完全退出美债市场但保留进一步抛售可能性 [3][5] 地缘政治关联动态 - 特朗普政府近期两度针对中企出手 包括限制华为昇腾芯片使用及阻挠哥伦比亚中企融资 [5] - 特朗普公开表达访华意愿但同步推进中东战略以削弱中国影响力 强调能源产区地缘重要性 [6] - 中方对美提出三大关键条件:取消对华关税 台湾问题表态一致 稀土贸易等价交换 [8] 市场影响评估 - 中国减持行为将加剧全球金融市场不确定性 美债市场开放度与全球资本流动格局面临重构 [5] - 美债作为美元资产压舱石的地位受挑战 若持续抛售可能动摇美元霸权基础 [3]
中方大举抛售美债,特朗普付出代价,美国走向破产,日本被逼接盘
搜狐财经· 2025-05-20 07:11
美债市场动态 - 中国2025年3月减持189亿美元美债 总持有量降至7654亿美元 退居全球第三 [1][3] - 日本被迫持有超万亿美元美债 成为美国主要"接盘侠" 减持行为受政治制约 [1][16][26] 美国经济基本面 - 美国经济持续疲软 2025年GDP增长乏力 制造业萎缩 消费依赖借贷支撑 [5] - 财政赤字持续扩大 美债规模逼近"天文数字" 马斯克预警国家破产风险 [7] 政策与市场影响 - 特朗普2025年政策延续加征关税和扩大财政开支 导致供应链混乱与企业成本上升 [10][12] - 美元武器化趋势削弱全球信任 多国担忧资产被冻结 美债作为安全资产属性受质疑 [9] 各国战略调整 - 中国系统性减持长期美债并增持短期债券 降低风险敞口 同时布局新兴领域 [18][20][22] - 日本2024年曾尝试减持美债 但受制于美国政治压力 2025年被迫澄清抛售传闻 [24][26] 全球金融格局演变 - 美债从"全球定海神针"转变为风险资产 反映美元霸权松动与金融秩序重构 [3][28] - 中国通过区域合作和技术创新分散投资 日本陷入美债持有困境 凸显战略自主权差异 [22][26]
中国开始行动,抛售276亿美债,预判特朗普行动?美国要过苦日子
搜狐财经· 2025-05-20 01:19
最近全球金融圈最劲爆的瓜,莫过于中国3月份甩卖276亿美债,把英国拱上"美国第二债主"宝座的神操作。这可不是简单的外汇调整, 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金融暗战——当特朗普政府还在用关税大棒抡得欢时,中国早把金融核弹埋在了美元霸权的地基下。 过去三年,中国上演了教科书级的资产腾挪术:累计减持2800亿美债的同时,黄金储备从5000万盎司飙升至7377万盎司。更绝的是3月这 波操作专挑长期美债下手,短期国债反而悄悄增持,活脱脱像在华尔街操盘的金融大鳄。 这招"精准逃顶"的妙处在于:既躲过了4月美债市场5%利率暴跌的灾难现场,又在穆迪将美国主权评级砍成AA1时,提前撤出战场。当 全球投资者发现美国信用评级像过山车般暴跌时,中国早把筹码换成了更安全的资产。 这位前总统的"政治冒险"堪称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4月宣布的"对等关税"政策表面能给美国财政创收160亿,实则捅了马蜂窝:中国反 手祭出稀土管制大杀器,直接掐住美国军工和新能源产业的命门;欧洲日本嘴上喊制裁,背地里却偷偷增持美债薅羊毛。 最精彩的是英国这出"塑料盟友"戏码:一边在关税问题上跟中国打太极,一边美债持仓反超中国。这种"吃美国碗里,喝中国锅里"的操 作,彻底暴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