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
搜索文档
金融赋能 广元经济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四川日报· 2025-05-14 05:39
金融支持广元经济高质量发展 - 会议签约700亿元重点项目授信合作协议助力广元经济高质量发展 [2] - 广元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宗旨精准支持重点产业项目、绿色低碳、民营经济等领域 [2] 铝基新材料产业金融支持 - 组建5亿元铝基新材料产业发展基金发行8亿元小微债近3年为相关企业提供融资支持193亿元 [3] - 2024年铝基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419亿元同比增长30% [3] - 四川TCL海能环境科技获中长期贷款支持生产效率提升85% [3] 供应链金融与重点项目融资 - 为25家企业提供55笔供应链金融服务融资总额达13.5亿元 [4] - 发放低碳转型贷款9.9亿元设立"广元绿色铝专区" [4] - 122个省市重点项目获授信634亿元包括四川能投广元燃机工程等 [4] 绿色金融政策与基础设施 - 出台《广元市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 [4] - 建立281家企业和1614个项目的绿色企业(项目)库培育5家绿色支行 [5] - 绿色贷款年均增速超40% [5] 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 建立107个企业碳账户发放碳账户挂钩贷款9.9亿元 [5] - 发放全国首个9000万元绿色水利转贷项目及全省首笔可再生能源补贴确权贷款 [5] - 创新绿色金融产品超30个包括森林碳汇遥感指数保险等 [5] 风电项目金融支持 - 中国银行广元分行累计向风电项目授信20.56亿元发放贷款12.2亿元 [6] - 支持建设7个风电场98台风电机组装机容量443.1兆瓦累计发电12亿千瓦时 [6] - 广元风电总装机位列四川省第二位建成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6] 古树名木保险与文旅金融 - 为剑门蜀道翠云廊7803棵古树投保提供风险保障5928万元捐赠30万元专项资金 [6]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 建成全省首家市级普惠金融服务中心新增首贷户2359家发放工业应急转贷资金15亿元 [7] - 线上融资平台累计实现融资504亿元 [7] - 成立8支"融资难题攻坚小分队"协助企业降低贷款执行利率2.2个百分点节省成本21万元 [8] 融资成本优化 - 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52%通过财政支持、无还本续贷等措施降低融资成本 [8]
上海票据交易所发布重要通知!涉及这些关键要点→
金融时报· 2025-05-13 11:30
供应链金融行业发展现状 - 供应链金融与中小企业生产流通全链条场景深度融合,持续升温,但资金挤占和账款拖欠等传统痛点依然存在,制约中小企业资金周转效率与生存空间 [1] - 2024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稳步增长,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持续优化 [1] 政策规范与监管要求 - 《关于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 引导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更好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有关事宜的通知》将于2025年6月15日起实施,明确了21项重点任务,包括促进供应链核心企业及时支付账款 [2] - 上海票据交易所发布《关于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业务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明确十条具体要求,涵盖报送主体、内容、时间、权限等关键要点 [2] - 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需报送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业务参与者信息、开立结清信息、流转信息、贸易背景信息等 [2] - 商业银行需报送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保理融资信息、质押融资信息或资金清结算信息 [2] 信息报送执行范围与要求 - 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外资银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等开展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业务信息报送的,参照《通知》执行 [3] - 报送机构应自行向上海票据交易所报送信息,不得委托他人代为报送 [3] - 报送机构及其他关联方不应就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业务信息报送事宜向企业进行不实或误导性宣传 [3]
河北邢台:金融“活水”润泽民营经济
中国青年报· 2025-05-13 11:21
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 中国建设银行平乡支行为瑞恒儿童玩具厂提供300万元贷款 助力其产能提升50%以上 月均销售额从80万元增至150万元 [1] - 中国人民银行邢台市分行推动金融机构向民营企业倾斜资源 重点支持科技创新 绿色低碳 县域特色产业等领域 [1] - 邢台市民营经济贷款余额达3295.23亿元 同比增长17.05%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31.03% [2] 普惠金融服务创新 - 邢台市举行银企对接会 银行工作人员进企业定制专属融资方案 河北邢州农商行一周内为德玉泉乳业发放2000万元贷款用于引进娟姗奶牛 [2] - 金融机构开展普惠利民行动 推动普惠小微金融服务提质扩面 [2] - 邢台市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45% 同比下降0.35个百分点 [4] 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支持 - 邢台市政府办公室引导金融机构与重点县区合作 梳理3.6万余条企业名单推送至金融机构 [3] - 河北银行与宁晋县共建企业评价体系 推出"宁晋贷"综合服务方案 中国银行将三县申报为普惠金融示范县 [3] - 邢台市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贷款余额813.48亿元 同比增长29.83% [3] 产业链深度金融服务 - 中国农业银行沙河支行为高端汽车玻璃生产企业发放4800万元设备购置贷款 并通过供应链金融服务开立2000万元承兑汇票 为上下游企业授信超2000万元 [3] 贷款利率优化 - 邢台市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41% 同比下降0.44个百分点 [4]
40万亿供应链金融市场迎新规 直击哪些行业潜规则?
中国经营报· 2025-05-12 18:41
供应链金融新规核心内容 - 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引导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更好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有关事宜的通知》,自2025年6月15日起施行 [1] - 2023年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规模达41.3万亿元,同比增长11.9%,近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0.88% [1] - 新规对《征求意见稿》进行调整完善,重点升级风险防控领域条款 [1] 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监管 - 要求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对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和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业务开展自律管理 [1] - 上海票据交易所负责组织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业务信息归集和统计监测 [1] - 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付款期限原则上应在6个月以内,最长不超过1年 [5] 供应链金融平台定位 - 新规明确供应链金融平台"去金融化"信号,回归信息平台定位而非信用平台 [2] - 平台可以参与撮合但不能参与资金交易 [2] - 鼓励开发基于订单、存货、仓单等动产和权利的融资产品 [2] 核心企业行为规范 - 禁止核心企业滥用非现金支付方式变相延长付款期限 [1] - 不得利用优势地位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或不当增加中小企业应收账款 [5] - 不得要求中小企业接受不合理的付款期限 [5] - 不得以应收账款确权有关名义对链上企业收费或获取不当费用返还 [6] 风险防控体系 - 构建信用风险全链条防控体系 [3] - 新增"票据"为核心企业的全口径债务监测对象 [3] - 以"财务状况恶化"替代"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持续为负"作为风险预警指标 [3] 中小企业权益保障 - 规范各类主体对链上企业的收费行为 [6] - 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应合理制定服务收费标准并公示 [6] - 及时停止为存在债务问题的应收账款债务人新开立应收账款电子凭证提供服务 [6]
这家公司再冲IPO!中车、中船等央企股东陆续退出
IPO日报· 2025-05-12 18:04
公司概况 - 中企云链于2024年5月6日第二次向港交所主板递交招股书,此前2023年10月首次递表失效[1] - 公司成立于2015年,由中国中车联合7家央企、5家金融机构等组建,是央国企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3] - 核心产品为"云信"及"云链"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N+N+N"生态系统,覆盖确权、保理、数字服务三大业务板块[3] - IPO前最大股东为员工持股平台云顶资产(23.11%),天津经开区国资、中国铁建投资等机构持股20.73%、5.18%[3] 市场地位与用户规模 - 按2024年已确权应收账款金额(625亿人民币)和融资金额(449亿人民币)计算,市场份额分别为29.5%和32.6%,居行业首位[4][5] - 平台用户数从2022年230434家增长至2024年556588家,覆盖中国98%的直辖市及地级行政区[4] - 截至2024年底,平台注册用户包括6601家核心企业、546413家链属企业和3574家金融机构[4] - 核心企业留存率稳定在86%-88.5%区间[4]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从2022年6.52亿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9.91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23.3%[7][8] - 年内利润从2022年0.46亿人民币增至2024年1.57亿人民币,但2024年利润率下降至15.9%[8][11] - 毛利率持续提升,从2022年87.7%增至2024年95.9%[8] - 研发开支占比稳定在17%-18%,2024年达1.72亿人民币[8] 业务结构 - 确权及保理业务占营收比重从2022年65.7%降至2024年55.2%[3] - "云信"服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79.1%提升至2024年88.5%,显示业务集中度加剧[9][10] - 拓展"云租""云砼"等场景平台,通过物联网和ERP系统打通供应链数据闭环[5] 运营挑战 - 流动负债从2022年4.82亿人民币激增至2024年10.74亿人民币,主要因保理业务资金占用[10][11] - 销售费用占比居高不下,2024年达4.19亿人民币(占营收42.3%),主要用于624人销售团队[11][12] - 2019年起中国中车等央企股东陆续退出,部分客户转向自建融资平台[3]
这家公司再冲IPO!中车、中船等央企股东陆续退出
国际金融报· 2025-05-12 17:55
公司上市进展 - 中企云链于2024年5月6日第二次向港交所主板递交招股书 此前2023年10月首次递表失效 [1] 业务模式与定位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独立产业数字金融平台 通过核心产品"云信"及"云链"平台链接核心企业 链属企业与金融机构 解决供应链金融确权难 融资贵等痛点 [1] - 构建"N+N+N"生态系统 覆盖确权 保理 场景数字服务三大业务板块 [2] - 通过"云租""云砼"等自建场景平台切入工程机械租赁 建材采购等领域 利用物联网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提升风控能力 [4] 股权结构与股东变动 - 公司成立于2015年 由中国中车联合7家央企 5家金融机构 4家地方国资 6家民营财投组建 为央国企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 [2] - IPO前最大股东为员工持股平台云顶资产(持股23.11%) 天津经开区国资持股20.73% 中国铁建投资持股5.18% 中国能建持股2.59% [2] - 2019年起中车 中船等央企股东陆续退出 部分客户企业转向自建融资平台 [2]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从2022年6.52亿元增长至2024年9.91亿元 [5] - 年内利润从2022年0.46亿元增长至2024年1.57亿元 [5] - 毛利率从2022年87.7%提升至2024年95.9% [6] - 经营利润率从2022年7.5%提升至2024年19.4% [6] 业务构成 - 确权及保理业务为核心收入来源 2022-2024年贡献营收占比分别为65.7% 55.0% 55.2% [2] - 云信服务占比从2022年79.1%提升至2024年88.5% [2][6] - 保理服务占比从2022年11.6%下降至2024年2.1% [7] 用户规模与市场地位 - 平台用户数从2022年230,434家增长至2024年556,588家 三年增长141% [3][8] - 截至2024年底 拥有6,601家核心企业 546,413家链属企业及3,574家金融机构注册用户 [3] - 核心企业留存率2022-2024年分别为88.5% 86.0% 87.8% [3] - 按2024年已确权应收账款金额计算市场份额29.5% 按获得融资金额计算市场份额32.6% 均为行业第一 [3][4] 成本结构 - 销售费用占营收比例2022-2024年分别为46.7% 42.7% 42.3% 2024年达4.19亿元 [8] - 研发开支占营收比例2022-2024年分别为18.2% 17.7% 17.4% [6] - 行政开支占营收比例2022-2024年分别为17.5% 18.3% 17.0% [6] 财务状况 - 流动负债从2022年4.82亿元激增至2024年中10.74亿元 [7] - 其他应付款项 应计费用及其他负债从2022年4.77亿元增至2024年10.59亿元 [8] - 2024年年内利润比率15.9% [8]
银行应强化供应链金融服务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证券日报· 2025-05-11 22:53
政策发布 - 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引导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更好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有关事宜的通知》,自2025年6月15日起施行 [1] 供应链金融作用 - 供应链金融通过整合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为企业提供融资、结算等综合性金融服务 [1] - 在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 存在问题 - 核心企业信用过度扩张、信息服务系统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制约供应链金融持续健康发展 [1] - 这些问题削弱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 [1] 银行风险管理要求 - 银行需构建基于核心企业的全口径债务监测机制,全面监测贷款、债券、票据、应付账款等情况 [2] - 强化核心风控环节管理,承担贷款管理主体责任 [2] - 严格防范对核心企业的多头授信、过度授信行为 [2] 金融科技应用 - 银行应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分析供应链企业交易数据、物流信息,精准评估信用状况 [2] - 为中小企业提供基于自身信用的融资服务 [2] - 支持中小企业开展信用贷款及基于订单、存货、仓单等的质押融资业务 [2] 中小企业融资支持 - 银行需强化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降低融资成本 [3] - 优化业务流程,加速审批进程,确保资金及时到位 [3] - 简化贷款手续,缩短审批时间,建立绿色审批通道 [3] 收费规范 - 银行应规范自身及合作主体对链上企业的收费行为 [3] - 加强监督确保收费公开透明、合理合规,减轻中小企业负担 [3] 政策影响 - 六部门联合发文为银行强化供应链金融业务规范指明方向 [3] - 银行应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创新服务模式,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3]
大成研究 | 马宏伟等:证券合规地图系列文章(十八):供应链金融环节中的上市公司合规风险
搜狐财经· 2025-05-11 09:31
供应链金融概念与发展 - 供应链金融本质是结合上下游资金流、货物流、信息流链条,通过第三方仓储或物流监督完成企业融资,核心企业信用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压力并提升供应链效率 [3] - 2024年上海提出建设供应链金融示范区目标,计划至2025年末实现龙头企业及重要产业链金融服务全覆盖,并依托科技赋能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5] - 政策趋势显示供应链金融未来将依赖银行、保险机构联动及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安全合规发展 [5] 供应链金融主要模式 - **卖方融资**包括应收账款融资(依赖核心企业付款能力,质押应收账款获取资金)和存货融资(以存货质押引入第三方监管动态转化资金流) [7][8] - **买方融资**以预付款项融资(保兑仓模式)为主,通过购销合同与仓单质押实现杠杆采购,核心企业需签订回购协议保障货物风险可控 [9] 上市公司面临的风险 - **外部风险**:法律风险(如伪造公章导致恶意诉讼,某宁易购案例涉案300亿元损失80亿元)和信用风险(中小企业信用问题引发连带责任,上海钢贸案重复质押达1000亿元) [10][12][13] - **内部风险**:操作风险(员工内控缺失引发违约,云南某嘉案致子公司卷入50亿元诈骗)和合规风险(虚构供应链虚增收入,某网通信案虚增利润9.3亿元被罚1000万元) [14][15] 风险防控建议 - **外部防控**:事前评估中小企业信用、事中监控物流仓储、事后确认还款,防范信息泄露并建立举报渠道 [16] - **内部机制**:强化员工合规意识,遵循证券监管政策避免信披违规,制度上拥抱监管趋势 [18]
中小零部件企业困于“账期游戏” 万亿汽车产业链的生死博弈
经济观察报· 2025-05-10 12:57
中国汽车产业链账期问题分析 行业现状与核心矛盾 - 中国汽车产业连续14年全球产销第一,新能源汽车实现弯道超车,但底层中小零部件企业普遍陷入"账期战" [1][2] - 典型企业案例:李峰所在南方企业作为二级供应商,货款回收周期长达8-10个月;王海的塑料企业年流水10亿元中应收款占比超30%(约3亿元) [2][5][8] - 2022年上市车企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平均达156天(部分超200天),远超德日车企60天标准 [14] 账期运作机制 - 主机厂采用"复合账期"模式:比亚迪为"60天账期+180天迪链"(总周期8个月),奇瑞/长安/吉利采用"90-120天账期+180天银行承兑" [5] - 账期计算规则:从"车企挂账日"起算,叠加集中挂账规则使供应商额外让渡1个月资金使用权,实际回款周期超10个月 [6] - 寄售制加重负担:主机厂要求供应商自建仓库,货物提上生产线才触发交易,且常临时变更提货量导致库存积压 [5] 企业生存困境 - 资金占用效应:月供1000万元的中小企业需承受1亿元资金占压,相当于入场门槛抬高10倍 [6] - 承兑汇票成本:半年期承兑汇票贴现利息达2-3个点,远高于银行利率 [8] - 供应链传导压力:上游石化巨头(如中石化/巴斯夫)要求现付或预付款,下游回款周期长形成资金剪刀差 [8] 外资对比与出口市场 - 外资企业账期优势:预付款30-60%,发货付20-40%,尾款1-2月结清;台资企业平均4个月结清 [12] - 出口市场结算确定性高,但规模受限:外资订单数量仅为内资1/5-1/10 [11] - 工业机器人企业案例:拒绝比亚迪亿级订单因要求"货款背靠背"条款 [12] 政策与行业影响 - 国务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修订要点:强制60日内付款、新增失信惩戒、允许争议部分优先支付(2025年6月实施) [3] - 长账期三大危机:吞噬中小企业研发投入(研发资金占比不足1%)、引发供应链系统性风险、可能导致产业链外迁 [14] - 法律执行难题:大企业违约后法院执行率不足30%,违法成本过低 [14] 破局建议 - 供应链金融创新:借鉴新加坡"反向保理"模式,基于主机厂信用由银行向上游放款 [14] - 行业自律呼吁:统一压缩账期至60天可提升供应链资金周转效率30%以上 [7] - 企业生存策略:筛选客户(放弃账期超4月订单)、通过代理商间接供货规避风险 [12]
政策高频 | 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5-09 06:44
政策跟踪 -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将"稳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并关注国际经贸斗争和内部高质量发展 [1] - 会议要求加快实施既定政策,强化财政货币协同,预计两会政策将加速落地 [2] - 政策基调坚持稳中求进,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3] - 财政货币政策将更加积极有为,包括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适时降准降息、创设新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3] - 房地产政策聚焦构建新发展模式,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优化存量商品房收购政策 [3] - 消费政策着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发展服务消费,清理限制性措施 [3] - 民营经济与外资政策加强融资支持,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加大服务业开放试点 [3] 人工智能发展 - 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强调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推动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发展 [4] - 习近平指出要综合运用知识产权、财政税收等政策支持人工智能发展,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4] - 上海被要求总结大模型产业生态体系经验,在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方面走在前列 [10] - 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上海要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加快建成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10] 就业政策 - 稳就业举措以"扩容"与"增效"为核心,通过新质生产力、消费热点等领域拓展就业空间 [6] - 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困难人员三大群体为保障重点,17条专项措施破解结构性矛盾 [6] - 667亿元中央补助资金强化就业保障,提高专项贷款额度和稳岗返还比例 [6][8] - "技能照亮前程"行动创新"四位一体"培训模式,提升劳动者竞争力 [7] 科技创新 - "十五五"时期将把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突出位置,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11] - 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11] -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性支撑 [11] 金融政策 - 央行等部门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要求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付款期限不超过1年 [14] - 供应链核心企业不得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或不当增加应收账款 [14] - 央行推出三大类型货币政策措施,包括数量型、价格型和结构型政策 [22] - 金融监管总局针对地产、资本市场和民营经济推出八项增量政策 [22] - 50BP全面降准释放万亿长期资金,降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 [23] 市场准入 - 国家发改委等三部门开展为期半年的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 [16] - 清理重点包括地方违规审批、行业准入不平等、监管能力不足等15类情形 [17] - 建立全国统一的网络线索征集渠道,推动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清理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