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

搜索文档
苏州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入选全国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苏州日报· 2025-06-22 07:38
核心观点 - 苏州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入选2025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园区类名单,是苏州唯一上榜项目 [1] - 公司构建了以污水处理、有机废弃物处理、热电联产等为核心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废弃物协同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1] - 循环经济产业园实现了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为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提供了新范式 [2][3] 循环经济产业链 - 产业链核心包括污水处理、污泥处置/有机废弃物处理、热电联产/生物天然气利用,各设施有机互联,互为能量和原料提供者 [1] - 有机废弃物处理厂将垃圾转化为生物天然气,毛油提取的油脂可做生物柴油,营养土用于园区绿化,污水经处理后建生态湿地 [1] 环境与经济效益 - 截至2024年底,累计处理污水99967万吨,削减污染物CODcr 41.76万吨,再生水利用2007万吨 [2] - 累计处理餐厨垃圾82.70万吨、绿化垃圾1.52万吨、垃圾压滤液0.44万吨 [2] - 累计生产毛油2.46万吨、并网生物天然气3846万立方米,碳中和后减排二氧化碳约80万吨 [2] - 累计处置湿污泥约166.1万吨,产生干污泥约34.3万吨,碳中和后减排二氧化碳约11.8万吨 [2] - 通过热电联产系统,累计发电59亿千瓦时,售汽约1145万吨,输送天然气达9.96亿立方米 [2] 行业影响力与未来发展 - 2019年助力苏州工业园区入选生态环境部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模式试点项目 [3] - 2023年作为江苏省绿色低碳项目亮相世界气候大会 [3] - 2024年获得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聚焦报道 [3] - 目前正开展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主题的绿色升级,投资建设光伏、储能、充电桩、中水回用、燃气压差发电等项目,向"近零碳"基础设施园区目标迈进 [3]
从6.35毫米→2.5毫米 企业创新突破蝶变新型储能赛道全球“独角兽”
央视网· 2025-06-21 15:38
风电光伏储能需求 - 风电光伏发电具有波动性、随机性和间歇性,无法做到随用随发,对新型储能需求非常迫切[1] - 钒液流电池能将风、光、电等可再生能源储存起来,需要时再释放到电网中,起到巨型"充电宝"作用[1]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原从事钒化学品提纯,用于航空航天、催化环保领域,后敏锐抓住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契机[5] - 公司十几年经营亏损仍坚守主业,持续投入研发,最终成为新型储能赛道全球"独角兽"企业[1] - 2024年下半年实现新产线后订单量急剧增加[6] - 公司拥有全球最大钒电解液生产基地,钒电池产品占全球市场60%,钒电解液销售占全球市场80%[29] 技术突破 - 电堆是电池系统"心脏",最初膜材料1平方米近600美元,5兆瓦项目成本达300万美元[10] - 公司联合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成立实验室,探索钒电池大规模产业化[11] - 突破膜材料、双极板材料、电解液等核心技术,实现完全国产化[12] - 电极厚度从6.35毫米降至2.5毫米,经历多年技术迭代[18] - 最终电堆仅用原先三分之一材料达到同样储能效果,性价比大幅提升[20] 研发投入 - 公司每年增加研发费用,即使亏损也优先保障研发物料[17] - 十几年来累计投入20亿元用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发展[24] - 攻克电化学基础技术、核心材料技术、电堆技术等,实现技术自主可控[24] - 申请及授权500多项国内外专利,成为行业标准引领者[24] 政策支持 - 当地政府指导公司承担国家、省、市级科技项目,给予科研经费支持[20] - 政府建立企业服务机制,帮助公司获批中央补助资金3392万元[22] 行业地位 - 公司牵头制定全钒液流电池行业标准及国际IEC标准[26] - 2025年将完成三峡200兆瓦/1吉瓦时储能电站交付,推动行业进入吉瓦时时代[29]
向新,看中原
河南日报· 2025-06-21 07:39
农业与食品产业 - 河南已建成高标准农田8800余万亩,推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融合发展 [9][13] - 河南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超45% [12] - 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超1300亿斤,每年调出原粮及制成品600亿斤以上,油料、食用菌产量全国第一 [13] - 双汇、思念、白象、卫龙等老品牌与嗨吃家、食族人等新兴品牌共同打造万亿元级现代食品产业集群 [14] - 小麦深加工产业链延伸至赤藓糖醇、谷朊粉、蛋白肽等高端原料,以及可降解生物塑料 [15] 制造业与工业升级 - 洛阳轴承集团生产从机器人轴承到盾构机轴承的全系列产品,展示中国制造硬核实力 [16] - 郑州比亚迪新能源车生产基地一期产能40万辆、二期60万辆,实现每分钟下线一台整车 [17] - 中铁装备盾构国产率突破95%,郑煤机液压支架市占率行业第一,超聚变服务全球10000多家客户 [18] - 工业绿色化改造覆盖率85.6%,国家级绿色工厂数量居全国第五、中部第一 [33] 文化与旅游产业 - 双槐树遗址通过3D、VR等技术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发展可视化互动新业态 [39] -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展出1600余件文物,建筑空间达1.97万平方米 [40] - 洛阳应天门等地推出战国袍、唐襦裙等传统服饰体验,吸引年轻人参与文化消费 [43] - 南阳武侯祠、邓州花洲书院等文化IP与餐饮结合,形成日用型文化产品 [43]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 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智能温室加速小麦育种进程 [10][11] - 新乡"中原农谷数智大脑"整合气象、墒情等数据指导农业生产 [8] - 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实现"算天、算地、算人",赋能千行百业 [33] - 兰考县打通27个部门数据接口,实现"刷脸办理"政务业务 [25] 生态环保与绿色经济 - 三门峡小秦岭矿山生态修复后,林麝、豹猫等野生动物重现 [31] - 民权林场6.9万亩林地构筑黄河故道绿色屏障 [31] - 全省创建无废景区、无废工厂等"无废细胞"3014个 [34] - 碳减排领域预计2030年前年需投入2.2万亿元,带来产业新机遇 [34]
工信部:加快培育新兴产业绿色动能
快讯· 2025-06-20 21:14
制造业在绿色发展和能源安全中的作用 - 制造业在推动经济绿色发展和保障能源安全中具有关键性、基础性作用 [1] - 需要不断推进产业科技创新,提升新能源装备发展水平,增强高质量技术供给能力 [1] - 制造业是筑牢能源安全基石的重要领域 [1] 绿色低碳发展目标 - 立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1] - 大力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水平 [1] - 巩固绿色低碳产业竞争优势 [1] 新兴产业的绿色动能培育 - 加快培育新兴产业绿色动能,绿色低碳是新兴产业前瞻布局的重点方向 [1] - 聚焦清洁低碳氢、新型储能、绿色智算等重点行业 [1] - 强化前沿技术创新与标志性产品开发,加快解决方案研制与典型应用场景拓展 [1]
海新能科20万吨/年生物柴油异构项目可持续航空燃料产品发布会成功举办
证券日报· 2025-06-20 19:15
公司动态 - 海新能科成功举办20万吨/年生物柴油异构项目可持续航空燃料产品发布会,标志着公司在SAF领域实现产能提升的关键突破 [2] - 公司新建20万吨/年生物柴油异构装置及配套系统,以废弃动植物油脂为原料,采用领先的生物柴油异构降凝技术,构建覆盖原料布局、工艺研发、生产制造的全流程管理体系 [2] - 海新能科是国内首家获颁中国民航局可持续航空燃料适航审定证书的地方性国企 [3] 技术及产品 - 可持续航空燃料(SAF)以可再生资源或废弃物为原料制成,通过加氢脱氧、异构降凝等技术将地沟油转化为飞机使用的"绿色燃料" [2] - SAF具有可再生、低碳且与现有设施兼容等特性,将在降低航空业碳排放、实现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增强能源安全方面提供可行路径 [2] 行业政策及市场 - 自2025年3月19日起,北京大兴、成都双流、郑州新郑、宁波栎社机场起飞的所有国内航班将常态化加注掺混1%的SAF燃油 [3] - 在政策牵引下,我国SAF的需求将不断增长,为SAF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 [3] 战略合作 - 海淀区政府已与中国航油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筑绿色生产体系,开创高质量合作共赢新局面 [3] 公司战略 - 海新能科积极响应国家绿色航空发展战略,锚定产业发展,依托产业优势,推动可持续航空燃料业务高质量发展 [2][3] - 公司聚焦绿色航空领域,锚定绿色低碳发展,贯彻落实"双碳"战略,以卓越产品品质和技术实力赋能航空产业绿色转型 [3]
平安银行北京分行:爱心电脑架“桥” 让大山里的孩子连接世界
北京商报· 2025-06-20 16:02
数字赋能,情系高原。近日,平安银行北京分行携手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会,为青海省囊谦县毛庄乡孜荣 寄宿小学送去20台电脑设备,以务实举措持续深化对西部高原学校的精准支援,让大山里的孩子连接世 界。 公益支教,精准帮扶结硕果 青海省囊谦县毛庄乡孜荣寄宿小学,作为平安银行北京分行长期对口帮扶的学校,其发展始终牵动着平 安人的心弦。自建立对口帮扶关系以来,平安银行北京分行便将支持孜荣寄宿小学的发展纳入年度社会 责任工作重点,持续投入、精准发力。过去的几年里,平安银行北京分行员工多次深入高原腹地,用公 益支教点亮孩子们的世界。在实地了解学校需求后,陆续为学校捐赠了急需的冬季取暖物资、学习用 品、体育器材以及图书等,切实改善师生的教学与生活条件。北京分行还设立了"一对一结对子"公益支 教专项奖学金,员工们用爱心捐款资助热爱学习的孩子,直到他们上了大学。点滴努力展现了负责任金 融企业金融为民、回馈社会的坚定承诺,也为此次数字化帮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技助力,绿色赋能新里程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的今天,山区学校对信息技术资源的渴求尤为迫切。此次捐赠,正是平安银行北京分 行在延续过往物质帮扶和精神激励成果的基础上,对提升该校数字教学 ...
新华视点|科技、创新、绿色激发产业新动能
新华社· 2025-06-20 14:53
健身器材产业集群 - 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聚集2986家健身器材企业 占国内商用健身器材70%市场份额 产品销往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1] - 产业集群占地面积超500万平方米 从业人员超过4.5万人 零部件本地化率超过95% 形成完整产业链 [1] - 企业通过增加研发投入提升竞争力 智能化生产和智慧化管理提高效率 在研发生产及智能化应用方面不断突破 [1] - 宁津县举办健身器材展览会 300余家企业参展 展示400多个系列1000多个品种产品 吸引1000余家国内外采购商 [1] 海水淡化产业 - 山东省已建成53处海水淡化工程 日产规模达86.7万吨 居全国前列 [3] - 滨州市无棣县采用双膜海水淡化技术 将海水净化为工业淡水 副产浓盐水实现高效利用 形成循环利用模式 [2] - 海水淡化解决淡水资源匮乏问题 同时延伸出盐化工产业链 实现资源"吃干榨净" [2] 船舶动力装备 - 青岛船舶动力企业构建多燃料类型全功率段产品体系 推动绿色低碳船舶动力装备高端化国际化 [3] - 中船发动机应用焊接自动化组装无人化技术 为21万吨级散货船建造氨燃料发动机 实现技术突破 [3] - 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类商用船舶 近年来订单保持增长态势 [3]
236家世界500强企业为何选择山东,青岛峰会给出答案
齐鲁晚报· 2025-06-20 09:31
作为全国工业门类最齐全的省份,山东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今年1-4月,山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同比增长8.1%,41个行业中有35个实现正增长。我们要立足山东产业优势和市场需求,携手跨国公司在 新质生产力、服务贸易、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方面,共享产业迭代升级新机遇,提升山东产业与世界 链接的能力,在双向奔赴中奏响合作强音。 跨国公司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创新创造的重要参与者,是中国联通世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 当前,关税壁垒不断增多,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峰会的举办,对推 动跨国公司与中国共同应对挑战、稳定预期、提振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历来重视与跨国公司合作,截至目前,累计有236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山东投资946个项目,投资总 额1059.1亿美元;今年一季度,山东高技术产业利用外资占比达到44.2%,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跨国 公司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动力活力。这次峰会,首次参会的"新面孔"达131人,报名参会企业中, 新兴市场企业占比超过50%。峰会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标志着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与期待持续 升温。把握峰会契机,持续提升合作能级、放大溢出效应 ...
2025研判!中国海上风力发电行业政策、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收官之年攻坚在即,海上风电装机规模或将迎来显著攀升[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20 09:16
海上风电行业概述 - 海上风电凭借资源丰富、发电效率高、不占用陆地资源等优势成为清洁能源重要支柱,正迎来发展黄金期 [1] - 中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达4351万千瓦(截至2025年4月),占风电总装机8.04%,连续4年全球第一 [1][12] - 行业按水深分为潮间带(≤5米)、近海(5-50米)和深海(>50米),近海为主流,漂浮式技术是深海开发方向 [3][4] 行业发展历程 - 2007年首座海上风电项目投运,2020年装机达2639万千瓦跃居世界第一,现进入深远海开发阶段 [6] - 单机容量从3MW提升至当前20MW+,技术创新推动规模化发展 [6][25] 政策支持 - "十四五"规划明确建设山东半岛、长三角等五大海上风电基地,鼓励集群化开发 [8][9] - 2024年政策强调深远海开发与多业态融合(如海上风电+海洋牧场/制氢) [9][26]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原材料(钢材/碳纤维)国产化率提升,中游整机制造向大型化发展(如明阳16.6MW机组),下游运维智能化升级 [10][20] - 多能互补模式(风电+光伏/储能)拓展海域资源利用 [10][26] 区域竞争格局 - 广东、江苏累计装机超11GW领跑,山东、浙江超5GW,福建3.72GW [14][15] - 2025年各省装机缺口显著,广东需新增6.378GW,江苏4.256GW [14][15] 企业竞争态势 - 第一梯队(明阳/金风/远景)占据主导,2024年TOP5企业新增装机占比94.2% [16][18] - 明阳智能2025年Q1营收77.04亿元(+51.78%),漂浮式机组技术领先 [20] - 运达股份从陆上转型海上,2024年累计装机657MW,加速布局浙江项目 [22][23] 未来趋势 - 深远海开发加速,漂浮式技术商业化推动离岸超百公里项目 [24] - 单机容量迈向20MW+,智能化运维(AI/数字孪生)降本增效 [25] - "风电+"模式(制氢/海洋牧场)催生多产业融合新业态 [26]
连云港石化产业链描绘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新华日报· 2025-06-20 07:31
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 方洋水务通过"一企一管一罐"精准分类收集系统和分质处理工艺,将园区废水回用率提升至70%,处于全国同行业领先水平 [1] - 方洋水务的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突破成为行业典范,实现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 [1] - 连云港石化产业联盟党委指导企业申报国家节能降碳专项资金,推动节能降碳项目落地,优化产业结构并构建绿色低碳经济格局 [1] 绿色低碳技术与项目发展 - 嘉澳新能源100万吨/年废弃油脂转化生物质能源项目(一期)入选国家第一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 [2] - 嘉澳新能源获批开展生物航油"白名单"出口先行先试,成为国内首个纳入"出口商白名单"的企业 [2] - 连云港市被批准为SAF出口试验区,标志着中国SAF出口通道实质性开启 [2] 产业链服务与金融支持 - 政银企对接机制促成盛虹炼化一体化配套商业油气储运基地项目、利海化工年产16.8万吨新能源电池关键材料等项目获得60亿元专项融资 [2] - 连云港市委组织部牵头组建4个助企强链服务团,整合98家单位资源,实施"理论润企""法律援企""环保益企"等党建惠企项目 [2] - 连云港市发改委推动党组织下沉一线,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并优化服务流程 [2] 产业链协同与未来发展 - 连云港石化产业联盟党委整合上下游资源,构建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实现各方良性互动 [3] - 联盟党委将继续围绕强链补链延链目标,依托"链主"企业优势,推动产业对接和项目合作 [3] - 联盟党委计划引导链上主体向核心产业聚焦,带动相关产业蓬勃发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