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泡沫
搜索文档
英伟达暂时让全世界松了一口气
36氪· 2025-11-20 17:57
公司业绩表现 - 第三季度营收达57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2%,GAAP和非GAAP稀释后每股收益均为1.3美元,三项指标均超市场预期 [11] - 数据中心业务在第三季度贡献512亿美元营收,同比增长66%,占公司总营收近九成 [11] - 预计第四季度营收同比增长约65%,达到650亿美元,上下浮动2%,远高于市场预期的614.4亿美元 [11] - 第三季度GAAP和非GAAP毛利率分别为73.4%和73.6%,预计第四季度GAAP和非GAAP毛利率将分别升至74.8%和75.0%,上下浮动50个基点 [11] - 第三季度经营活动净现金流约237.5亿美元,自由现金流约220.9亿美元 [11] 市场需求与产品供应 - Blackwell系列芯片需求旺盛,云端GPU已售罄 [2][11] - 公司与OpenAI达成价值1000亿美元合作,计划为OpenAI下一代AI基础设施部署至少10GW英伟达系统 [14] - 公司与Anthropic建立战略合作,承诺投资100亿美元,Anthropic承诺将至少购买1GW英伟达算力 [14] - 大型科技公司持续加码AI资本开支,预计到2027年,六大科技公司的资本开支将从今年的2700亿美元增长到超6300亿美元 [15] - 公司宣布协助建造七台新型超级计算机,包括美国能源部最大的AI超算Solstice(十万颗Blackwell) [15] 市场地位与战略布局 - 公司市值在10月底突破5万亿美元,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家达到此市值的公司,比三年前翻了11倍 [1][5] - 公司被市场视为AI需求的试金石,其业绩是观察AI需求是否持续增长的最佳窗口 [1][5] - 公司定位正从芯片供应商向“定义、组装并调度未来AI算力世界的中心”进化,试图掌控AI发展节奏 [14][17] - 公司通过推出NVQLink架构、与诺基亚合作等举措,深度绑定一个全面扩张的AI生态 [17] - 公司优势体现在系统化加速平台、全流程性能、模型兼容性、生态覆盖和巨大承购量五个维度 [16] 行业影响与市场情绪 - 英伟达财报发布后,股价盘后一度大涨超过6%,并带动亚马逊、微软、谷歌母公司Alphabet、Meta和甲骨文等科技巨头股价同步上涨 [2] - 在英伟达发布财报前,“美股七巨头”总市值下跌近4.5%,美股三大指数跟随下跌,标普500和纳指跌破了50日均线 [5] - 市场对AI泡沫存在激烈争论,多空双方围绕估值、开支可持续性和增长预期存在核心分歧 [9] - 部分知名投资者如Peter Thiel旗下基金彻底清仓英伟达,桥水基金大幅减仓约65%,软银清仓所持股份价值58.3亿美元 [8] - 《大空头》原型Michael Burry买入了100万股(价值1.86亿美元)英伟达的看跌期权 [9]
黄仁勋“打”了孙正义和华尔街分析师的脸
经济观察网· 2025-11-20 17:06
英伟达第三季度财报表现 - 第三财季营收达到5701亿美元,同比增长62%,远超市场预期的5519亿美元 [1] - 净利润同比大涨65%至3191亿美元,经调整后每股收益为130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125美元 [1] - 作为绝对主力的数据中心业务营收达到512亿美元,同比增长66% [1] - 第四季度营收指引区间中值为650亿美元,预计将再创单季新高,较分析师预期中值高近5%,同比增长逾65% [1] - 毛利率中值预计将较去年同期的735%提高至750% [1] - 财报公布后,公司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上涨超5% [1] 市场对AI领域的担忧与看空行为 - 孙正义宣布清仓英伟达股份,套现58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15亿元) [2] - 知名风险投资家彼得·蒂尔的对冲基金在第三季度清仓了英伟达,价值近9400万美元 [2] - 华尔街"大空头"迈克尔·伯里旗下基金持有名义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看跌期权,押注对象包括英伟达 [2] - 美国银行《全球基金经理调查》首次将"人工智能股票泡沫"列为全球头号尾部风险,超过60%的受访者认为AI概念股存在泡沫 [2] - 许多基金经理已开始减少对AI相关股票的持仓,以规避潜在风险 [3] - 英伟达股价虽在年初至今涨超48%,但市值已从月初的5万亿美元跌至469万亿美元 [3] AI行业泡沫风险警告 - 英国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警告,AI概念股市值飙升至"与互联网泡沫高峰时期相似的水平" [3] - 美国市值最高的五大公司合计占据标普500指数总市值的30%,为半个世纪最高集中度,估值是自2000年以来最极端水平 [3] - 有分析师认为,AI领域当前的泡沫规模是当年互联网泡沫的17倍,是2008年全球房地产泡沫的4倍 [3] - 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直言行业有些过热,若AI泡沫破裂,没有一家公司可以幸免 [4] - 公司存在对大客户的过度依赖,四位客户合计贡献其总收入的61% [4] 公司战略与行业地位 - 公司最新一代Blackwell架构的芯片销量远超预期,云端GPU也已售罄 [1] - CEO黄仁勋表示人工智能已达到临界点,正在改变现有应用程序并催生全新应用程序 [4] - 公司计划向OpenAI投资高达1000亿美元,大部分投资将直接被OpenAI用来获取英伟达的芯片 [5] - 公司与微软宣布向OpenAI主要竞争对手Anthropic分别投资高达100亿、50亿美元 [5] - 公司通过在生态系统上的投资,与优秀公司建立深度合作并获得其股份 [5] - 公司市值达453万亿美元,依然稳居全球市值排行榜首位,但今年以来股价累涨3486%,涨幅远不及前两年的三位数水平 [5]
产业资本与“深口袋”投资加持,灵宇宙抢滩AI消费硬件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0 16:46
公司概况与核心产品 - 灵宇宙是一家AI+消费机器人公司,致力于为全球家庭及个人用户打造“伙伴型”AI机器人产品,重塑人机交互方式 [1] - 公司创始人顾嘉唯拥有深厚行业背景,曾担任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人机交互负责人、微软亚洲研究院研究员,并曾联合创办物灵科技,其产品Luka卢卡实现全球销量近千万台 [1] - 公司核心产品为随身AI终端“灵宇宙小方机”,该产品在618和双十一购物节期间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超230% [1] 技术与产品战略 - 公司自主研发LingOS交互操作系统,集成环境感知、情感智能、意图理解等能力,构建多模态AI Agent智能体平台 [4] - 产品核心理念是让孩子通过随身终端与真实世界进行直觉化交互,跳出传统屏幕学习局限,例如可请出“李白”智能体根据关键词创作诗歌 [3] - 公司产品策略是80%软件为核心,20%为硬件,旨在通过不断升级软件体验来提升产品竞争力 [4] - 小方机配有摄像头,可以第一视角与用户形成深度交互,其产品形态被认为下限对标儿童手表,上限是下一代AI手机 [7] 融资与资本支持 - 公司近期完成2亿元人民币PreA轮系列融资,投资方包括上海国际集团旗下国方创新、国泰海通、广发信德、滴滴出行、拉卡拉旗下考拉基金、润建股份等头部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 [1][6] - 此前公司在成立半年内完成三轮连续融资,投资方包括三七互娱、学大教育、商汤科技、耀途资本等机构 [2] - 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产品技术研发、海内外市场拓展、完善开发者平台与内容生态,构建“硬件+软件+服务”一体化商业模型 [6] 市场定位与行业前景 - 公司选择以消费级AI硬件先行切入家庭场景,旨在快速积累人机交互数据,反哺自研系统,构建类似特斯拉FSD的“南坡路径” [4] - 行业正处于AI应用商业化普及阶段,资金正涌向应用公司,AI硬件与IP结合成为投资机构重点关注方向 [5][7] - 投资人看好公司产品化能力,认为其未来市场规模可能达到百万台到千万台规模,并可能开放面向更广泛人群和场景的AI硬件产品 [7] - 滴滴出行等战略投资方将助力公司构建更健康、可持续的增长路径,并看好其在细分领域定义标准、占据核心市场的潜力 [6]
英伟达“神话”继续
金融时报· 2025-11-20 16:43
11月以来,投资者对人工智能(AI)泡沫担忧加重,在美股尤其是科技股动荡不安的背景下,英伟达创造 的"神话"仍在继续。11月19日,英伟达发布的财报显示,该公司2026财年第三季度(截至2025年10月26 日)营收创新高,达到570亿美元,同比增长62%,环比增长22%;净利润约为319亿美元,同比增长 65%,环比增长21%。当季,英伟达数据中心营收创新高,达512亿美元,同比增长66%,环比增长 25%。不少市场人士惊呼:对于年收入近2000亿美元的"巨无霸"型企业而言,保持60%以上的增长率可 谓匪夷所思;但英伟达做到了。 数据显示,英伟达占据着全球人工智能核心芯片市场约90%的份额,已成为AI热潮的标杆企业。由此, 投资者密切关注其财务表现,将其视为全球人工智能相关投资和发展前景的"风向标"。 市场担忧暂缓 在19日开场发言中,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对AI泡沫论提出了反驳。"关于人工智能泡沫的讨论层出 不穷,但我们的观察却截然不同。需要强调的是,英伟达的加速器独具特色。我们从预训练、后训练到 推理,每个环节都游刃有余。"英伟达预计,2026财年第四季度该公司营收将达到650亿美元左右。黄仁 勋还表示 ...
谷歌DeepMind CEO哈萨比斯:世界模型是未来,AI泡沫真实存在
搜狐财经· 2025-11-20 16:14
产品发布与定位 - 谷歌正式推出最新大模型Gemini 3 Pro,其研发目标是打造综合性能最强的基础模型,并弥补前代在编程、逻辑推理及数学能力等方面的短板[1] - 谷歌DeepMind首席执行官将Gemini 3 Pro描述为构想的通用人工智能(AGI)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1] 产品性能与用户规模 - Gemini 3在多步骤任务中展现出更强的推理连贯性,能更稳定地维持思维链条,并可动态生成定制化交互界面如互动式教程或嵌入式计算器[3] - Gemini应用月活跃用户已突破6.5亿,若计入通过搜索中"AI概览"功能接触Gemini的用户,月活跃人数达20亿[3] - 为扩大影响力,公司宣布全美高校学生将获赠一年期Gemini高级版免费使用权[3] 技术前沿与未来规划 - 研究重心已转向世界模型,并援引SIMA 2及视频生成模型Genie 3等项目作为代表性案例,这些模型已在内部用于机器人及其他智能体的训练,未来将成为实现AGI不可或缺的核心组件[3] - 预测世界模型将迎来一个"ChatGPT时刻",但最大障碍是成本和当前的技术难题,例如让稳定性维持超过一分钟等挑战[4] - 真正的通用人工智能(AGI)实现尚需5至10年时间,仍需一到两项关键突破,尤其在模型可靠性、复杂推理能力及长期记忆机制等方面[5] 行业竞争与市场观点 - 明确指出私募市场显然存在泡沫,举例称某些尚无实质性产出的初创企业在种子轮融资阶段即被赋予数百亿美元估值,认为这不可持续且缺乏基本逻辑[4] - 强调此类风险不适用于谷歌,回溯了将AI研究打造为谷歌产品"引擎室"的长期战略已显成效,Gemini深度赋能搜索、YouTube、云服务等核心业务并迅速实现商业回报[4] 技术发展与投资回报 - 承认仅靠扩大模型参数量已出现收益递减现象,但强调进展远未停滞,相关投入依然极具价值,当前虽不再每代都实现性能翻倍,但仍持续带来显著提升,具备高投资回报率[5] - 警示模型能力的增强如接入外部工具的"函数调用"能力亦带来新型风险,特别强调在网络安全领域必须加倍审慎,严防技术被恶意滥用[5]
从OpenAI到Anthropic,微软的新AI帝国浮出水面!
华尔街见闻· 2025-11-20 15:15
微软与Anthropic合作的核心交易 - 微软与英伟达宣布联手向AI初创公司Anthropic投资,金额分别高达50亿美元和100亿美元 [1] - 作为交换,Anthropic承诺在未来购买价值300亿美元的微软Azure云算力 [1] - Anthropic旗下的多款前沿大语言模型包括Claude Sonnet 4.5等,将被更广泛地集成到微软的Azure AI Foundry和Copilot系列应用中 [1] 摩根士丹利对合作的解读 - 市场长期以来存在一个误区,即认为微软的AI增长完全绑定在OpenAI身上,此次合作有力地修正了这一观点 [2][3] - 微软的生成式AI故事不仅仅局限于OpenAI,此次合作进一步拓宽了公司的业务视野 [1][3] - 微软的股价目前交易价格约为该行预测的2027财年每股收益(约20.40美元)的25倍,低于大型软件同行的30倍市盈率,估值相比同业仍具吸引力 [4] - 摩根士丹利重申对微软的"增持"评级,并将其列为大型软件领域的"首选股",目标价为650.00美元,较当前水平有超30%的潜在涨幅 [4] 汇丰银行对行业格局的分析 - AI市场正在向"亦敌亦友"的模式演变,微软深度绑定的OpenAI也与亚马逊AWS达成了38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协议,而Anthropic本身也获得了亚马逊和谷歌的投资 [6] - 微软与Anthropic的合作降低了自身对OpenAI的单一依赖,拓宽了AI供应链 [6] - 合作极大地强化了Azure作为"多AI模型平台"的定位,满足了企业客户对模型选择灵活性的需求 [6] - 微软通过扩大AI供应链留住了想要尝试不同模型的客户,并通过算力合同锁定了未来的巨额收入 [6] - 汇丰维持对微软的"买入"评级,并看高目标价至667美元,认为公司拥有充足的数据、基础设施和AI编织能力来协调日益复杂的生态系统 [6] 微软的官方立场与增长驱动力 - 微软首席执行官Satya Nadella表示,公司将越来越多地成为Anthropic的客户,双方将共同进入市场,但OpenAI仍然是微软的关键合作伙伴 [7] - 摩根士丹利强调微软在多个长期增长驱动因素上具有强大定位,包括生成式AI(微软是钱包份额增长最大的赢家)、企业工作负载向公有云迁移(同样是份额增长最大的赢家)以及网络安全(该领域最大的供应商,收入超过400亿美元) [4][7] 市场对交易模式的担忧 - 合作模式被市场解读为一种"循环融资"或"AI闭环":芯片和云服务巨头向模型开发商投资,而模型开发商则用获得的资金回头购买前者的芯片和云服务 [8] - 这种资本在体系内流转的模式让部分投资者质疑AI产品是否能产生足够的实际收入来支撑其高昂的投入 [8] - 美国银行的数据显示,45%的基金经理将"AI泡沫"视为市场最大的"尾部风险" [8] - 在合作宣布当天,微软和英伟达的股价均下跌了近3%,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华尔街对行业过热的忧虑 [8]
“AI泡沫”的担忧情绪大幅缓解,纳指相关ETF涨超3%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20 14:21
全球"AI总龙头"英伟达披露的最新财报显示,2026财年第三财季实现营收570.1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 62%,高于分析师预期的551.9亿美元。同时,英伟达给出的第四财季业绩指引也超出市场预期,大幅 缓解了市场对"AI泡沫"的担忧情绪。 | 代码 | 类型 名称 | | 现价 | 涨跌 | 涨跌幅 | | --- | --- | --- | --- | --- | --- | | 159509 | 跨 | 纳指科技ETF T+0 | 2.186 | 0.085 | 4.05% | | 513300 | 跨 | 纳斯达克ETF T+0 | 2.381 | 0.084 | 3.66% | | 159659 | 跨 | 纳斯达克100ETF T+0 | 2.027 | 0.072 | 3.68% | | 513100 | 跨 | 纳指ETF T+0 | 1.900 | 0.064 | 3.49% | | 513110 | 跨 | 纳斯达克100ETF T+0 | 2.164 | 0.072 | 3.44% | | 513870 | 跨 | 纳指ETF富国 T+0 | 1.792 | 0.060 | 3.46% | ...
英伟达一夜暴涨超2万亿!
国芯网· 2025-11-20 12:56
财务业绩表现 - 第三季度营收达5701亿美元,超出市场预期的5492亿美元 [2] - 第三季度净利润为3191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65% [2] - 受业绩利好影响,公司市值单日增加超过2万亿人民币 [2] 业务分部表现 - 数据中心业务实现营收512亿美元,同比增长66% [4] - 计算业务(GPU)贡献营收430亿美元 [4] - 网络业务贡献营收82亿美元 [4] 产品与技术进展 - Blackwell Ultra芯片系列是当前最畅销产品 [4] - 云端GPU产品已全部售罄 [4] - Rubin平台计划于2026年量产,首块芯片已交付 [4] - Blackwell Ultra训练速度是Hopper的5倍,每瓦性能是H200的10倍 [4] 市场需求与公司展望 - 公司产品需求仍然爆棚,下游客户正从人工智能中受益 [4] - 公司提出的今明两年收入5000亿美元目标仍有进一步增长机会 [4] 战略合作与生态系统 - 公司与AWS、Humane、铃木、英特尔、ARM和Anthropic等企业达成合作 [5] - 新人工智能工厂项目涉及多达500万块GPU [5]
英伟达炸裂业绩打飞“AI泡沫”,黄仁勋:云端GPU卖光了
量子位· 2025-11-20 12:09
核心观点 - 英伟达第三季度业绩全面超越市场预期,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高速增长,有效缓解了市场对“AI泡沫”的担忧 [1][7][46] - 公司对下一季度业绩给出强劲指引,预计营收将突破600亿美元,彰显其对AI算力需求持续性的信心 [10][49][50] - 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将当前市场状况描述为“AI的良性循环”,强调AI计算需求正呈指数级增长 [5][55][56] 整体财务表现 - 第三季度营收达到创纪录的570亿美元,远超分析师预期的552亿美元,同比增长62%,环比增长22% [8][9] - 净利润高达319亿美元,同比暴涨65% [11] - 稀释后每股收益为1.30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1.25美元,同比增长67%,环比增长20% [8][11] - 公司预计第四季度营收有望达到650亿美元,远高于分析师平均预测的616.6亿至621亿美元 [10][49] 各业务板块表现 - **数据中心业务**:收入创下512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66%,环比增长25%,是公司业绩的核心支柱 [17][18][19] - 数据中心计算业务收入达到43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56%,环比增长27% [21][22] - 网络业务收入达到82亿美元,同比增长162%,环比增长13% [23] - **游戏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0%,但受假日季临近及渠道库存调整影响,环比微降1% [24][26][27] - **专业可视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6%,环比增长26%,增长主要得益于新一代DGX Spar平台及Blackwell架构产品的放量 [28][29][30] - **汽车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2%,环比增长1%,被视为公司未来潜在的第二增长支柱 [31][32][34] 毛利率与业务转型 - 第三季度毛利率为73.4%,较上一季度下降1.0个百分点,但符合市场预期 [8][35][40] - 毛利率下降主要源于业务结构变化,公司正从高毛利的Hopper HGX系统转向提供Blackwell全套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35][39] - Blackwell架构属于系统集成型业务,覆盖完整解决方案环节,其价值链中包含低毛利硬件与工程服务 [38][39] 市场影响与行业地位 - 财报发布后,公司股价在盘后交易中飙升超过5%,并带动相关AI算力合作伙伴股价大幅上涨 [2][3][44] - 尽管中国市场特供的H20芯片销售额微乎其微,但公司全球业务依然保持强劲增长 [41][42][43] - 公司业绩被视为AI算力需求持续性的重要佐证,有效提振了科技板块的整体情绪 [44][50][51]
黄仁勋否认AI泡沫!英伟达三季度净利大涨65%,失望无法向中国交付更多产品
搜狐财经· 2025-11-20 11:53
美股AI泡沫恐慌情绪蔓延之际,"AI芯片巨头"英伟达(NVDA.O)交出了超预期的财务"成绩单"。 图源:英伟达公众号 美东时间11月19日周三美股盘后,英伟达公布了2026财年第三季度的财报。财报显示,英伟达第三财季营收为570.1亿美元,超出市场预期的549.2亿美元, 环比增长22%,同比增长62%。净利润为319.1亿美元,同比大涨65%,经调整后的每股收益为1.30 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1.25美元。毛利率73.4%,同比稍 有下跌1.2个百分点。 | | GAAP | | | --- | --- | --- | | ($ in millions, except earnings per share) | Q3 FY26 | 02 I | | Revenue | $57,006 | র্ক | | Gross margin | 73.4% | | | Operating expenses | $5,839 | | | Operating income | $36,010 | র্ক | | Net income | $31,910 | $2 | | Diluted earnings per sh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