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ure云

搜索文档
第一家市值上4万亿美元的公司是谁:英伟达还是微软?
华尔街见闻· 2025-07-06 20:16
在AI的狂热推动下,微软和英伟达的公司市值正迈向4万亿美元关口。 英伟达的崛起几乎完全依赖于AI热潮。作为AI价值链上游的芯片供应商,任何涉足AI的公司几乎都绕不开英伟达的硬件支持。 过去三年,其年销售额激增10倍,未来三年预计仍将保持年均32%的增长。英伟达大客户的资本支出计划也显示, 短期内其芯片需求不会骤减。 然而,这种"全押AI"的模式也带来二元风险。 最新数据显示, 英伟达市值达3.89万亿美元,微软市值达3.71万元美元,双双逼近4万亿美元。 过去三年来,英伟达凭借芯片需求激增,年销售额增长超过10倍;近年来,微软则通过与OpenAI的早期合作,将AI技术嵌入自身产品,说服大量企业和消费 者客户为其AI服务支付溢价。 然而,微软的AI故事更为复杂,其市值在不到三个月内暴增1万亿美元后,市场对其估值的高倍数容错空间已极为有限。媒体分析指出,以4万亿美元市值计 算,微软的预期市盈率将创20多年来新高。 英伟达:芯片霸主的顺风局与潜在危机 ⭐星标华尔街见闻,好内容不错过 ⭐ 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不代表 平台 观点,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独立判断和决策。 一旦AI需求未如预期般持续,或其他技术突破 ...
第一家市值上4万亿美元的公司是谁:英伟达还是微软?
华尔街见闻· 2025-07-06 11:06
微软与英伟达市值表现 - 英伟达市值达3.89万亿美元,微软市值达3.71万亿美元,双双逼近4万亿美元关口 [1] - 英伟达股价过去1年上涨26.63%至159.34美元,52周高点160.98美元,市盈率51.33 [2][3] - 微软股价过去1年上涨6.69%至498.84美元,52周高点500.76美元,市盈率38.55 [4][5] 英伟达业务分析 - 过去三年年销售额增长超过10倍,未来三年预计保持年均32%增长 [7][8] - 作为AI芯片供应商占据价值链上游位置,短期内芯片需求不会骤减 [8] - 存在"全押AI"的二元风险,1月因"DeepSeek"冲击市值一周内蒸发20% [8] 微软业务分析 - 通过与OpenAI合作将AI技术嵌入产品,Azure AI服务收入约115亿美元(占公司总收入4%) [7][9] - 近期裁员动作频繁,继5月裁员6000人后计划再裁员9000人 [9] - 员工人均年收入落后于大多数科技同行,需裁员8.4万人才能达到Alphabet效率水平 [9] 微软与OpenAI合作动态 - OpenAI计划改变公司结构以摆脱微软控制,可能限制微软获取未来AGI技术 [9] - 双方2023年百亿合作协议因AGI条款产生分歧,谈判陷入僵局 [10]
英伟达、微软双双冲击4万亿:一个“卖铲子”,一个“找金子”
硬AI· 2025-07-05 22:54
英伟达与微软的AI投资逻辑对比 - 两家公司正接近4万亿美元市值 但代表的AI投资逻辑截然不同:英伟达是对核心基础设施的直接押注 微软则是对应用生态普及的长期信念 [1][2] - 英伟达作为AI"军火商" 其增长故事简单直接 任何涉足AI领域的公司都需采购其芯片 [2][4] - 微软的AI回报更"模糊" 取决于企业和消费者是否愿意为其AI增强服务支付溢价 其市值在不到三个月内增长1万亿美元 [2][4] 商业模式差异:卖铲人 vs 服务商 - 英伟达是典型的"卖铲人" 高端芯片需求推动其年销售额过去三年飙升十倍以上 [4] - 微软扮演"服务商"角色 将AI技术融入Azure、Office等产品矩阵 需等待AI成为像Windows一样的颠覆性工具 [4][5] - 英伟达面临更"二元"的增长问题 未来三年预计年均增长率32% 但存在技术颠覆风险 [9][10] 微软的高估值挑战 - 与OpenAI合作关系出现裂痕 OpenAI可能限制微软对其未来AGI技术的访问 [7] - 自研AI芯片遇阻 同时进行大规模重组 近期确认裁员9000人(此前已裁员6000人) [7] - 单位员工年收入在大型科技公司中几乎最低 需削减84000个职位才能达到Alphabet的效率水平 [7] AI业务贡献与时间窗口 - 微软Azure的AI服务年收入约115亿美元(占公司总销售额4%) 是上一年的两倍多 [9] - 英伟达短期需求强劲 最大客户的资本支出计划支撑芯片需求 [10] - 颠覆性技术普及通常比预期更慢 微软需证明能以足够快的速度实现AI商业化以支撑估值 [10]
英伟达、微软双双冲击4万亿:一个“卖铲子”,一个“找金子”
华尔街见闻· 2025-07-04 18:59
微软与英伟达的AI战略对比 - 微软与英伟达市值均有望冲击4万亿美元,但两者代表的AI投资逻辑不同:英伟达是AI基础设施的直接押注,微软则是应用生态普及的长期信念 [1] - 英伟达作为AI"军火商",其芯片是AI领域的必需品,增长故事简单直接,过去三年年销售额飙升十倍以上 [1][2] - 微软的AI回报更复杂,需依赖企业和消费者为其AI增强服务支付溢价,市值在三个月内增长1万亿美元,但达到4万亿美元后预期收益倍数将创20年新高 [1] 商业模式差异 - 英伟达是"卖铲人"模式,高端芯片需求爆发性增长,客户包括所有涉足AI的公司 [2] - 微软是"服务商"模式,将AI融入Azure、Office等产品矩阵,需AI成为颠覆性工具以支撑当前高估值 [2] - 微软AI收入增长显著但占比仍低:Azure AI服务年收入115亿美元(占公司总销售额4%),是上一年的两倍多 [4] 微软面临的挑战 - 与OpenAI合作关系存变数,OpenAI可能限制微软对其未来AGI技术的访问,影响微软AI战略 [3] - 自研AI芯片遇挫,难以减少对英伟达依赖,同时内部重组频繁,近期裁员9000人(此前已裁6000人) [3] - 单位员工年收入在大型科技公司中几乎最低,需削减84000个职位才能达到Alphabet的效率水平 [3] 英伟达的增长与风险 - 分析师预计英伟达未来三年年均增长率达32%,但增长高度依赖最大客户的AI需求持续性 [5] - 客户资本支出计划显示短期芯片需求强劲,但技术颠覆风险可能使其芯片地位受挑战 [5][6] 行业时间窗口 - 颠覆性技术普及需更长时间,微软需等待AI成为无处不在的工具,其财力和影响力是推动关键但时机存不确定性 [6]
微软全球裁员9000人,外媒称Xbox增长放缓或成导火索
环球网· 2025-07-04 11:17
裁员计划 - 微软宣布全球范围内裁员9000个岗位,其中华盛顿州830名员工率先受到影响 [1] - 裁员涉及游戏设计、音频工程、硬件研发等多个部门 [1] - 这是微软今年第二次大规模裁员,5月已裁员约6000人,占员工总数的3% [4] - 6月在华盛顿州雷德蒙德总部裁员300人,5月在普吉特海湾地区裁员近2000人 [4] 业务表现 - 微软2025年第一季度整体收入增长13%,但Xbox内容与服务收入仅增长8%,显著低于公司平均水平 [3] - Azure云服务收入保持增长,但增速较往年已现颓势 [3] 战略调整 - 裁员旨在"消除冗余,鼓励员工采用新技术",与CEO萨蒂亚·纳德拉的"技术赋能"战略一致 [3] - 公司尚未公布具体的技术转型路线图 [3] - CFO艾米·胡德在分析师会议上提及"关注成本效率",但未对具体调整计划作出说明 [5]
微软再裁9000人,白领“大屠杀”来袭
虎嗅APP· 2025-07-03 17:37
微软裁员与AI转型 - 微软确认年内新一轮裁员计划,预计影响9000个工作岗位,占全球员工总数4% [3] - 这是微软18个月内第4次大规模裁员,涉及Xbox部门、Activision Blizzard、HoloLens和Azure云团队等 [5][6][7] - Xbox负责人Phil Spencer表示裁员是为了聚焦战略性增长领域,精简管理层级提升效率 [8] AI成为绩效考核标准 - 微软要求部分管理者根据员工使用内部AI工具的情况评估工作表现,考虑纳入绩效考核指标 [9][10] - 开发者部门总裁Julia Liuson强调AI已成为工作方式的基础组成部分,不再是可选项 [10] - 微软内部Copilot AI服务采用率偏低,公司希望通过考核提升使用率并加深员工对工具的了解 [11] 硅谷科技巨头的AI战略 - 亚马逊CEO Andy Jassy表示公司已有1000多个生成式AI服务在开发,未来员工规模将因AI效率提升而缩减 [14][15] - Anthropic CEO预测AI可能5年内淘汰一半入门级白领职位,技术、金融、法律等行业将受冲击 [18][19] - Meta CEO扎克伯格认为中级程序员将变得不必要,Meta已宣布裁员5% [21] 行业裁员案例与趋势 - 沃尔玛裁减1500个企业职位,网络安全公司CrowdStrike裁员5%,均提及AI重塑行业的影响 [21] - 软件工程师Shawn K因公司AI转型被裁,投递800份求职申请后仅获合同工作 [23][24] - 人力资源专员"简"的职位被AI自动化替代,求职过程中遭遇AI面试系统 [25][26] AI对白领岗位的冲击 - AI从"增强人类工作"转向"直接承担工作",企业开发低成本"智能代理"替代人力 [19] - 初级白领岗位面临最高风险,失业率可能升至10%-20% [18] - 技术变革下,硅谷普遍采取"AI提效→精简人员"的逻辑链条 [25]
今天,这家大厂突然爆发一轮“大裁员”,多达9100人将被裁
36氪· 2025-07-03 15:27
截至目前,微软在2025年内已裁员超过15000人。如果再回顾去年:2024年1月,微软裁撤1900个动视暴雪与Xbox岗位;5月,关闭多家游戏工作室并削减 岗位;6月,HoloLens及Azure云团队裁减1000人;9月,作为收购动视暴雪后重组计划的一部分,Xbox业务再次裁撤650名员工。 据多位微软员工透露,过去一年公司已实施多轮裁员,包括基于绩效评估的岗位削减,严重打击了员工士气。 昨天晚上(7月2日),据外媒The Verge援引《西雅图时报》的报道——证实微软将在今年新一轮裁员中削减至多9100个岗位,约占其员工总数的4%。此 次裁员对隶属微软游戏事业部(Microsoft Gaming)的Xbox部门冲击尤为严重,但具体的岗位数量及涉及部门暂未公布。 Xbox业务负责人菲尔·斯宾塞在致团队的内部信中表示:"为奠定游戏业务的持久成功根基,推动资源向战略增长领域聚焦,我们将终止或缩减特定业务领 域的工作,并遵循微软整体战略,通过减少管理层级以提升敏捷性与效能。" 消息传出后,彭博社及VGC等外媒也做了跟进报道,并对微软游戏事业部的裁员情况进行了补充,已经有不少于4个大项目被波及——微软旗下开发《糖 ...
微软再裁员9000人,科技巨头集体“瘦身”引担忧
环球网· 2025-07-03 14:34
微软裁员情况 - 公司宣布裁减约9000名员工 占员工总数不到4% [1] - 此次裁员是2026财年开启后的组织架构调整 延续新财年初调整惯例 [1] - 2024年累计进行四轮裁员 1月裁撤不到1% 5月削减6000多个职位 6月裁至少300人 半年累计裁员近1.6万人 [1] - 截至2024年6月 公司全球员工总数为22.8万人 [1] - 2014年曾一次性裁撤1.8万个岗位 创公司史上最大裁员纪录 [2] - 2023年初裁员1万人 引发市场对科技公司"过度扩张后缩表"的讨论 [2] 裁员战略重点 - 压缩管理层级是重组重点 减少中层管理者数量 提升组织响应速度和执行效率 [1] - 游戏业务将减少或结束部分方向 参照公司整体方向精简管理层级 [1] - 裁员主要集中在增速放缓的部门 体现对人工智能 云计算等核心领域的聚焦 [5] 财务表现 - 2025财年第三财季营收达700亿美元 净利润近260亿美元 远超华尔街预期 [4] - 预计6月季度营收同比增长约14% 主要得益于Azure云服务和企业办公软件订阅业务增长 [4] - 股价近期屡创新高 6月26日触及每股497.45美元的历史新高 [4] 行业趋势 - 美国科技行业整体呈现收缩趋势 2025年以来多家软件企业采取类似措施 [4] - 谷歌裁撤智能电视部门约25%员工 削减预算10% [4] - 亚马逊在设备与服务部门裁员约100人 [4] - Meta在Reality Labs部门裁员超100人 [4] - 美国私营部门6月就业岗位减少3.3万个 远低于市场预期的新增10万个 [4]
欧盟云计算市场2/3份额被美企垄断 数字主权危机倒逼3000亿欧元本土化突围
智通财经网· 2025-06-27 18:49
欧洲云计算市场现状 - 亚马逊、微软和谷歌占据欧盟云计算市场约三分之二的份额 [1] - 这些美国科技巨头凭借万亿市值和巨额投资建设数据中心网络,提供可靠且价格低廉的服务 [1] - 欧洲企业的数字化命脉高度依赖这三家美国云计算巨头 [1] 欧洲面临的数据安全风险 - 美国法律允许华盛顿在特定情况下获取存储在超大规模云服务商中的外国数据 [4] - 《外国情报监视法》第702条赋予美国国家安全局通过特别法庭请求访问存储信息的权力 [4] - 美国政府理论上可通过"终止开关"对云服务商施加政治压力,切断其在特定国家的服务 [4] 欧洲的替代方案探索 - "欧洲堆栈"倡议推动建设完全自主的数字基础设施,但估算需10年内投资3000亿欧元 [6] - 完全本土化的欧洲生态系统可能耗资5万亿欧元 [6] - OVHcloud和Scaleway等欧洲云服务商提供替代方案,但底层设备仍多来自美国 [6] - 更换云服务商成本高昂,一家银行表示可能耗资数亿美元 [6] 美国云巨头的应对措施 - 微软推出"主权解决方案",声称允许欧盟客户控制数据访问权限 [7] - 亚马逊和谷歌也推出类似产品,但被质疑为"主权粉饰" [7] - Bleu等合资企业提供符合法国数据保护法规的"围墙花园"云服务 [7] 欧洲企业的现实困境 - 主要客户被长期合同绑定,且更换云服务商并非优先事项 [8] - 欧盟委员会内部文件显示缺乏有效本土解决方案以减少对微软365的依赖 [11] - 高预算客户可能采用Bleu等复杂方案,但美国云巨头仍能从中获利 [11]
OpenAI与微软陷入AGI定义之争:合同条款触发科技巨头博弈
搜狐财经· 2025-06-26 16:03
合作关系与AGI定义争议 - OpenAI与微软的合作关系因AGI定义分歧面临挑战,涉及数十亿美元商业利益与AI技术控制权 [1][3] - 根据2019年协议,微软向OpenAI投资10亿美元,后续追加130亿美元,约定OpenAI达成AGI后可限制微软获取后续技术 [3] - OpenAI近期在多模态AI、推理能力与自主进化技术上取得突破,引发微软对AGI判定标准的质疑 [3] AGI定义与技术标准 - 行业普遍认为AGI需具备跨领域通用性、自主进化能力、意识与自我认知等特征 [3] - OpenAI倾向"功能主义"定义,以系统实际能力(如图灵测试变体、解决复杂科学问题)为判定依据 [3] - 微软主张"渐进式评估",认为AGI应分阶段定义以避免过早触发技术限制条款 [3] 商业依赖与谈判僵局 - 微软核心业务深度依赖OpenAI技术,包括Azure云服务算力支持及Copilot等生产力工具的API嵌入 [4] - OpenAI组建独立委员会联合学术界与伦理学家制定AGI判定标准,计划2026年前公布技术白皮书 [4] - 微软提议将AGI判定权交第三方机构(如NIST或IEEE),但OpenAI以"损害技术机密"为由拒绝 [4] 战略立场与潜在影响 - OpenAI CEO强调AGI达成需服务于"造福全人类"使命,暗示可能重新评估与微软的合作关系 [4] - 若OpenAI单方面宣布达成AGI,微软可能失去对GPT-5、GPT-6等下一代技术的优先使用权 [3][4]